师德师风征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师德师风征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师德师风征文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1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中学高三(4)班 张茔

指教老师:吴小清

雨后的海滨小城,月光如洗。秋天凉意扑面而来,独自坐在学校的青石板上,思绪也如同秋叶掉入了时光的土壤里,被一道光亮指引着······

在我的印象里,你总是堆满了憨厚的。你的脸上如大地土灰色,你的头发都是那么精神抖擞,你的课堂总是激情高昂,左右挥舞,像一只跳动的精灵。我常常被你逗得前仰后合,因为你多么像表演的小丑,诙谐幽默,后来我才明白,那时的你,做的事情,是多么的庄严神圣,你带领着我们走进了知识的海洋,为我们上了人生第一堂课。

常常想起那时的你,是那样令我感慨万千!

晨光熹微,世界还没醒来,你便一把拉着熟睡的我和哥哥起床,带我们跑操晨读。我们自然是极不情愿的,但面对你那张严肃苛刻的脸,我们的撒娇都通通失效。你有种令人敬畏的气魄,这让我们班同学都足以对你敬而远之。你对我们说过:“没有努力就算没有播撒,然而没有播撒,又怎么会有收获呢?”当时你还要我们背书,那时小学二年级的我们哪懂这种道理,只会吱吱呀呀,摇头晃脑,哪会明白你的用心良苦_张老师啊,你真是个十足严苛的巨人,让我们打小便懂得付出的价值了。

日子好像一天天流水过,你被调去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当我们庆幸你这个“恶魔”离开的时候,你又在我们暗喜之时,给了我们一个“致命”而又温柔的打击,你说,你就算不做我们的班主任,你也会一如既往地教我们语文。于是,我们在清晨的课目被换成了在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我们的睡意沉沉,饥肠辘辘,于是你又出现了。双手背在腰后,眼中透着锐气,扫视着我们每一个人,然后高亢深情地领我们朗读。要知道,全校只有你一个人能在早上陪学生读书啊!唉,你真是傻呢,傻得不计后果,傻得倾其所有。

几度云卷云舒,你伏案评论那时毕业班的试卷,你时而皱眉,时而展颜。毕业班人多,一百多份试卷,加上不停地备课,这让本来就有严重的胃病的你吃不消了,可你却顾不上你那每况愈下的身体,你不停的找题,不停地备课,后来,你又开创了边吃饭边修改作文的先例,练就了一目十行的能力。你真令我震撼!

可是身为老师的你,却没能用心注意哥哥的变化。哥哥开始混迹社会,四处流浪,迷恋网吧。你和妈妈都是老师,你带毕业班,妈妈又在那些小孩子身上离不开身。哥哥的行为本市小男孩的顽劣,只要稍加管教,就会变好的,可是那时的你,哪里顾得上哥哥。记得,那时年龄尚小的我,守着网吧里的哥哥哭泣的时候,你竟然浑然不知。张老师,其实那时我真恨透了你。你让我拿稳拿全校第一名的哥哥变成了这样,后来,我开始疏远你,我开始不同你讲我的小心事了。我开始安静乖巧也开始封闭了我的世界。

高二的时候,当时全校正在排练比赛。我偶然从班主任口中得知,你在两个星期前出了车祸。我不禁心中一沉,那时的我已有两星期没有回家了。对你的疏远越来越久了。当我不顾一切冲到病房,我不禁瘫倒在地。你浑身缠着苍白的绷带,不能说话。你一见我就流泪,我失声痛哭,那次第一次我彻底崩溃,那也是我记忆中你少有的几次哭泣。那样的真挚,那样的柔软。然而那也是第一次我们如此接近,如此心灵相通。当妈妈告诉我,你是为了给学生买书才出的车祸,我终于醒悟,开始理解了你的职业,你对教师这份职业爱的深沉,爱的隽永,爱的厚重的心境。是的,在我心中,你是一个好老师,一位以人格魅力诠释教育事业;一位以渊博知识践行师德师风的好老师;更是一位忘记度人闪烁着温暖莘莘学子的老师。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2

失踪的风筝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明在家闲着没事,就想到要去草地上放放风筝。小明掏出自己平时的零花钱去买了一个小鸟形状的风筝,非常可爱,让人爱不释手。小明捧着风筝蹦蹦跳跳地来到了一片草地上。小明放下刚买的风筝零件准备要安装,这时,有一只在草丛里闲逛的鸭子也出来凑热闹了,它只要看到东西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脚踢了过去。现在你瞧它那得样:边摇边摆,边晃边踢走过来了。“我踢我踢我踢踢踢……”一不小心,正好踢到小明的风筝纸片,结果把他的风筝纸片远远地踢到草丛里去。而此时小明正全神贯注地在摆弄其它零件,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等他弄得差不多时,一回头: “咦?我的风筝纸片呢?它怎么不见了?难不成它自己飞走了?”小明一脸焦急。小鸭子见状,觉察到事情不妙,就赶紧开溜吧,它眨眨眼就飞奔到了池塘,“扑通”一声,躲到水里去了,心想:“这回即使你知道是的,也拿我没办法了吧!”而小明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明明放在这边怎么就找不着了呢?奇怪,还真是奇怪!”我继续找,就不信找不到你这“小鸟”。东找找,西找找,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头都找晕了,仍然不见风筝的影子。

这时,有一位公主在家呆着也觉得闷,想出来放放风筝,轻松轻松一下。在去放风筝的途中,她看见了这个非常可爱的“小鸟”风筝正躺在草丛里,她觉得很好奇,而后又感到非常得高兴:“看来上天都知道我要来放风筝了,还免费送我个,真好!”就捡了起来,边跳边唱地来到草地上,“哇,这里还真是热闹哦!咦,那边那位小男孩在找什么呢?”然后她看看自己手里的风筝好像全都明白了。就跑过去问他:“你好,你在找风筝吗?”小明抬头望着这位陌生的漂亮的小公主,心想:她怎么知道我在找风筝呢?他感到非常奇怪。这不,在她的手里拿着的不正是自己苦苦在找寻的宝贝嘛,怎么会到了她的手里呢,不过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找到了就好了。“嗯!”小明害羞地点点头。公主看他那腼腆样就觉得好笑:“还给你!”小明却转身跑了,小公主觉得挺纳闷得:“好奇怪的家伙哦。”几秒不到,小明又跑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朵非常可爱的小花朵,他把这花送给了公主,并对她说:“谢谢你!”公主开心地收下了。 “要不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 小明建议到。“好!”小公主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邮:325204 浙江省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塘下镇赵宅)四(2)班 戴自强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3

风筝,它使跌落深谷的我一步步爬了起来,它使我找回了自信,它使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我们进行了一次单元考试,试卷发下来之后,结果我只打了64分,我顿时垂头丧气。好像跌入了深谷。老师打我,爸爸训斥我,连我的好朋友李文翰也嘲笑我……

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个人伤心的哭了起来。忽然窗外边挂起了一支风筝,过了一会儿,这支风筝又落下去了,但是风筝的主人依然没有气馁,还是把放了起来。我仔细一想,这不就是我吗。人生总是有一些坎坷不平的,但是必须像风筝一样要有永不放弃的精神,只要坚持了又坚持那么你就一定会成功,这时我脸上露出了几分微笑。同时我也下定了决心要把成绩搞好。

风筝使我明白了人生的道理,遇到困难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湖北荆州石首市横市小学六年级:一颗小树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4

关键词:《郑风》;新郑;文化;经济

《诗经》中的《郑风》是产生在郑州市辖区溱洧河流域的民间歌谣,是东周至春秋之间的作品。作为河南省会的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古都之一,其拥有着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郑人东迁后,在今新郑建都,将这种先进文化带到了东方,并很快和溱洧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和当时列国不同的生活情调。

溱洧文化――千年前的繁华古城

溱水、洧水是中原古代两条有名的河流。溱水源出新密东北部东南至新郑县洧水汇合,也就是今天的双洎河。同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大河一样,溱洧浸满了历史变迁的苦难与血泪,滋润着新郑这片古老土地,成就了这方土地上的特殊文化。

东迁后的郑国,是一个带着先进文化,如旭日东升,文赋纷华的新兴国家,一片繁华景象。《郑风》中主人公的市民身份,以及其中所呈现出的开放风气和先进文化,使之得到印证。《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切都!有女同行,……”即为贵族青年男女的恋歌,城市市民生活的一隅。《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有关城阙的最早记载。《出其东门》中“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描写了城东的繁华景象。历史只是对过去的大笔泼墨,而诗歌是对过去的细处描摹。文化是一种无形存在,是一种生活方式。《郑风》正是以诗歌形式和丰富的情感内容,展示出春秋时郑国作为新兴城市的文明风尚,展露出璀璨的文明之光。

郑韩古城地望的发掘以及出土的各种历史遗存也证明郑国在当时的地位。当时郑国的影响很大,不仅韩国迁后,人们仍将韩国的都城称郑,而且连现今河南省会郑州得名,也同郑国有着直接联系。今郑州市区在古代即为郑国地域,隋朝史称郑州。一千五百年后的1954年,郑州成为河南省会。

今天,溱洧流域已不仅是《郑风》的产生地,更是中华文明的孕育、发展和壮大的核心地区,承载着三皇时代、五帝时代、夏商周三代以及封建百代的文化。它像一朵盛开的奇葩,绽放在中原大地上,直到今天仍盛开不谢。

爱情之歌――千年前的生命传唱

水是文明的摇篮,而爱情――这一生命的永恒的主题,又常常依伴着河流。溱洧不仅是历史之河、文明之河,而且是诗歌之河、艺术之河、爱情之河。

《诗经》中的婚姻习俗受当时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等的约束,与后世受封建礼仪、三纲五常等众多禁忌下的扭曲变态不同,呈现出坦荡直率、大胆纯真的特点。《周礼》规定:“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着不禁;”奔者不禁竟来自官方法律条陈。无怪《有女同车》男子对女子钟情,就大胆表白,不妨视为先民的火热情书;《褰裳》中对情人语带戏谑中近于满不在乎的语气;《子衿》中女子的大胆告白,一日不见如隔三日的坦率倾诉;更具代表性的便是《溱洧》中初具规模的男女幽会,竟是集体性质的爱情活动。男女爱情,本为人之本色。这种大胆纯真的态度,自非后世所可以想见。当然除了婚外爱情诗以外,也有婚内夫妇之间的诗篇。像《缁衣》中为丈夫缝补操劳的妇人,洋溢着家庭的温馨;《遵大路》则是弃妇的不舍与对“二三其德”的丈夫的谴责;《出其东门》中丈夫对婚姻忠贞不二的表白,若是女子对婚姻忠贞不二的表白,一定是正常的,而这里一男子的大胆表白恐怕连现在也有些难以适应。

不可否认,《郑风》提供的丰富的爱情婚恋模式在中华传统文化上对中国爱情诗文的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此外,其在婚恋制度上的率性恣肆,朴实天真,既于了解周代婚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可窥视上古婚姻的遗风遗俗。

花草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之光

《郑风》中的诗人们往往借香草美花或比兴,或抒情,让自然中的花草等植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婚恋、祭祀等联系起来,挥毫出一幅幅先民与自然和谐亲密的优美画卷。在这里,“花草精神,水月的颜色,都是诗意,诗境的范本。”(宗白华《美学散步》)

这里有“颜如舜华”的美人,有鲜艳欲滴的茹,有肌肤若“荼”的妇人云集,有上巳之日,手执兰草的男女,有互赠芍药的恋人。芍药一名最早见于《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芍药”。芍药又名江蓠,古代情人在将离时互赠此草,表示彼此即将离别。而最有名的芍药诗句莫过于姜夔的《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时至今日,一提起芍药,人们便会想起扬州芍药,殊不知郑人在两千七百多年前已经识得其绰约风姿,娇艳红颜。三月正值寒冬刚去,阳春到来之际,万物复苏,三三五五的男男女女,说说笑笑,手执兰草祛除不祥。迟迟春光,万人空巷,人山人海,戏鱼弄花,看云卷云舒,听莺歌燕舞,春花烂漫的溱洧河畔,互赠芍药,以结情好。《郑风・溱洧》将这生动热闹的场面活现出来。由于兰长在水边泽畔,清幽高雅,虽处幽涧,仍暗自散香,深得后世文人雅士的赏爱。从屈原香草自喻到孔子“芝兰当为王者香”,乃至后世历代诗人,赞美兰之清雅高洁的不计其数。其甘处幽僻,暗香浮动的品格,不愧为“花之君子”。

《郑风》中《有女同车》、《山有扶苏》、《东门之》以及《溱洧》各篇出现的舜、桥松、荷花、茹、兰草、芍药等众多香草,虽未与人品形成某种程式化定式,无疑其以花比人,或以人比花影响了屈原之香草美人意象。今天,花草中有我们先祖的爱情见证,有绵绵不绝的忧愁,又有无可奈何的壮志未酬,有对故土的炽热情怀,更有我们先人久咏不衰的爱国之情,花草文化汲取了两千多年传统文化孕育而成。或许《郑风》之“花草”也可顺古老的溱洧河流而下,成为今日新郑的一段佳话。

我们不难看出,《郑风》涉及古代花草树木,婚姻习俗,河流域文明,古人的生命情怀以及“仁”的思想提出,道家思想的孕育以及交通商业贸易等等各个方面,这一切融合起来彰显了新郑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要充分展示新郑文化的魅力,发挥新郑文化的潜力、增强新郑文化的吸引力,才能形成推动新郑崛起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8

[2] 刘玉娥.溱洧之歌:《郑风》与《桧风》[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9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5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好的家风和不好的家风都会影响到后代。家风好,则人心正,父母慈,儿女孝,婆媳睦,妯娌和,子孙贤;家风不好,则父母恶,子不肖,孽孙生。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因此,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良好家风。

首先要言教。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地产生,尽力地教育,完全地解放。”翻开历史,在我国不知有多少脍炙人口、生动感人的名人家规、家训,感召来者,滋养后人,如周公的“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朱伯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以及的10条家规等均是。

其次是身教。即自己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把孩子培养成人格健全、对社会有益的有用之才,这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古人云:父母亦师;身教重于言教。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甚至左右着孩子一生的道德行为。著名翻译家傅雷教育孩子就不止于言教,更注重于身教。他在1962年给傅敏的信中说:“我和你妈妈给你的榜样总还是勤劳认真的,……我对青年人、对自己的要求,除了吃苦(肉体上,物质上的吃苦)以外,从不比党对党团员的要求低;这是你知道的。但愿我们大家都来提高自己,不仅是学识,而尤其是修养和品德!”

师德师风征文范文6

一、把古诗文阅读积累与生活密切联系

我曾在某篇文章中读过一段话:“语文教育应是一条纽带,一座桥梁,它的一头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另一头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个人文化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句话充分显示了语文和生活的不可分割性。教师善于利用这种关系,不但能帮助学生学好、学活语文,而且在经典的吟诵陶冶中,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六年前,我接了一个一年级新班,从进校第一周开始我就尝试将古诗文阅读积累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试图让每个学生随时能接触到古诗文,感受到古诗文的影响,希望通过六年的学习,让学生积累一定量的古诗文,并使古诗文博大精深的内涵影响、成就学生的理想人生。我选择了《弟子规》作为开始。《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我把《弟子规》和《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结合起来讲解,由于学生都知道《弟子规》是流传久远的经典,对其中的道理很信服,且三字一句,两句一韵朗朗上口,便于诵记,所以学生在第一个学期就能将《弟子规》熟读成诵,平日但凡哪个学生有违规的地方,教师、父母引用《弟子规》中相关语句,学生立马心领神会,改正不当行为。也正是由于这样,学生对这部古文的积累运用达到了十分熟练的程度。

二、让古诗文阅读积累与课内学习相辅相成

1.以教材为点,系统积累。苏教版教材中使用了一些经典的古诗词,在学习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会根据其内容、作者或朝代等做有关系统的拓展学习,便于学生积累。例如:在备课苏教版12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时,我决定这堂课摆脱细碎的讲解,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让学生以自学为主,大量积累。我要借助《如梦令》,带领学生徜徉词的王国,熟悉词的特征,走进一代词宗李清照的精神世界,系统品读其代表作品,感受其文化魅力。

上课伊始,首先,我要求学生借助注释自学理解了《如梦令》的词义。其次,我抓住词眼“醉”引导学生把握了词的主旨,随后,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学生很快熟读成诵。再次,我引入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同样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了解词意,大声吟诵。接着,让学生比较两首词的形式、内容、感情,让学生自己发现同一词牌名的词可以表达不同情感、不同内容。同一词牌的词的形式是一样的:一样的字数和句数,一样的平仄和节奏。从而对词这种文学形式有了较为清晰的印象。随后,我告诉学生这两首《如梦令》均为作者早期作品,由于作者早年生活幸福快乐,所以作品的基调也是轻松愉悦的。但细细比较,两首词的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如此,学生很容易就搞懂词牌不过是一种格式,词人须依词牌格式填词,但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则各不相同。最后,我又投影出示李清照后期作品《武陵春》,让学生再次采用自学的形式了解词意后,通过朗读比较这三首词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对李清照的人生经历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我趁热打铁,又介绍了李清照的《声声慢》供学生赏析。短短一节课,学生品读了四首经典宋词,70%的学生记住了其中的三首。从教学效果来看,以教材为基点,系统性拓展积累,既方便学生的记忆,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2.比照学习,另一种积累形式。进入中高年级,教材中的文章有相当一部分或节选于古典名著,或是根据古文翻译改写的故事。在学习这样文章的过程中,我习惯把原文拿出来让学生比照阅读,并背诵精彩片段。比如:学习《三打白骨精》时,我要求学生读《西游记》原著相关章节,并摘抄其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课堂之上,学生情绪激动,不少学生直言原著精彩,相比之下,改写的课文不堪卒读。如此批判令让我对学生刮目相看,我不由想进一步了解,于是要求学生说说理由。学生争先恐后地说道:“原文对白骨精所变的村姑、老妪、老翁的外貌神态的描写具体生动形象,才让唐僧一再上当,误会悟空,这些描写有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但课文则粗略地一写,无法起到同样的作用。读了原文,真的不想再读课文。”……听到这样精彩的评价,我知道,预设的教案作废了。当机立断,我索性把这堂课改为原著片段赏析。比照阅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中华经典文学名著的巨大魅力,他们爱上古诗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可见,合理使用教材,精讲精练,努力腾出时间来,把与课文相关的、经典的、有价值的东西呈现出来供学生品评赏析、吟诵积累。如此,学生所得必然丰富。

三、让古诗文积累成为学生的兴趣所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古诗文有了兴趣,那么积累背诵也会成为其乐趣所在。但由于古诗文时空跨度大、意蕴深沉、语言又精炼含蓄,这些都给小学生读懂诗文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处理不当,反而让学生反感。所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心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例如: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文能学以致用,往往可以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每学期开学,我会要求学生从古诗文中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选一句话赠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或同桌。由大家共选一些名句,让书法爱好者写成条幅张贴在教室墙壁上作为环境布置。过年了,让学生为商场、书店、饭店、家庭等场所,选择合适的对联。当然,在平时写作文,更是鼓励学生引用合适的古诗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就感。同时,这样的运用过程促使学生发现自身储备的不足,更急于学到需要的古诗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会更好。

又如,开展各种活动、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古诗文积累过程中开展各种活动,既愉悦身心,也使古诗文积累的过程变得富有趣味性,赢得学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