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1
【关键词】 icu 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0月ICU病房60例感染患者,同时所有患者均符合2001年卫生部医政司所制定的《住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诊断标准[2],同时对未按照本次研究规定执行者给予排除。查阅60例感染患者病历资料后发现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28-85岁、平均(67.00±1.00)岁,伴随疾病分类:慢性支气管炎40例、占66.67%,糖尿病13例、占21.67%,高血压15例、占25.00%,营养不良19例、占31.67%,肿瘤20例、占33.33%,脑梗死16例、占26.67%,脑出血8例、占13.33%,冠心病19例、占31.37%,心肌梗死6例、占10.00%。
1.2研究方法回顾性观察与分析60例感染患者病历资料,同时对患者姓名、年龄、伴随疾病、感染原因、受累系统、病菌培养以及护理方法等进行详细记录,同时由专人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1.3 护理方法在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基础上,给予综合性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基础护理(如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吸氧护理等)、呼吸道管理(如清除气道分泌物、畅通呼吸道等)、皮肤护理、输液护理、胃管护理及各种管道的护理等。
1.4 护理效果评估标准[3]根据《护理学基础》将其护理效果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以及无效,以上护理效果评定均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2.160例患者感染系统观察结果见表1所示。
表160例患者感染系统观察(n,%)
注:同一患者会存在不同系统感染,且呼吸系统感染与其他感染系统相比X2=20.05,p=0.035
2.260例感染患者护理效果见表2所示。
表260例感染患者护理效果(n,%)
注:经过护理后患者总有效率与无效率相比X2=26.54,p=0.021
3分析
ICU病房作为感染风险较高的科室之一,常常具有高风险、风险不确定以及病情复杂等特点,所以该特点也常常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再加上ICU病房设备较多且各种护理操作复杂、繁多,因此也常常导致ICU病房感染机率大为增加,鉴于此种情况,我们认为加强ICU病房感染情况及其护理措施的研究对预防感染和积极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ICU病房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最为常见(从表1中可知且p
参考文献
[1]谭玲玲,雷莉萍,雷欢梅.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分析[J].新医学学刊,2008,5( 5 ):813-814.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25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603-0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cumonia VAP)是指开始机械通气48小时后出现的肺实质感染[1],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机械通气患者的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患者人群不同,VAP的患病率为6%-52%[1],有研究表明其死亡率可达20%-30%[2]。VAP的发生可加重患者病情,并可导致患者在ICU的停留时间延长,相关的医疗费用增加,美国院内感染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VAP导致ICU住院时间增加4-13天,每例VAP的发生增加医疗费用5000-20000美元[3]。目前,VAP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或泛耐药细菌,治疗困难,因此,强化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认知和行为水平,从而有效预防VAP是十分必要的。
1对象与方法
1.1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4]①机械通气48小时以上,X线胸片显示肺部进展性浸润病灶;②发热,体温37.5℃以上。③外周血白细胞增高;④气道分泌物增多或出现脓性分泌物;⑤病原学监测有新的感染。
1.2调查对象我院ICU病房的32名护士及我院ICU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84例,其中男98例,女性84例,纳入标准为: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并且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前未发生肺部感染。排除标准:机械通气时间不足48小时的患者或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前已有呼吸道感染发生的患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09年6月――2010年4月的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年龄47±20岁,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58例,严重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5,中毒5例,心肺复苏后3例。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010年7月――2011年12月的93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年龄48±20岁,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53例,创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例,中毒3例,心肺复苏4例,对照组行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预防CVP的系统护理教育。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两组基础疾病,性别,年龄,营养状况,APACCHEI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3方法自2010年4月开始对我院ICU32名护士进行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护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循证护理,机械通气患者的口腔护理及护理,ICU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呼吸机应用和护理,呼吸机相关操作前后手消毒知识,合理正确更换呼吸机管路及患者呼吸道管理相关知识等等,聘请呼吸机治疗和护理专家围绕如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培训时间三个月,培训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课后结合临床进行讨论和提问。由授课老师负责答疑。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床边指导,规范不良行为等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后由护士长对参加培训的32名护士认知和行为情况进行考核和实践指南监督,考核方法包括行为观察,护理记录检查和提问。根据2008年AACN预防VAP循证临床及相关文献初步确立量表指标,最终确立包括控制外源感染,加强人工气道管理,减少误吸和反流控制内源感染等三个大方面的十项内容,并对强化系统护理教育前后护士认知和行为变化进行比较。
1.4统计学处理对强化系统护理培训前后患者认知和行为变化情况及培训前后病区内患者VAP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经过三个月强化系统护理培训后本科室32名护士认知变化情况见表1;强化系统护理教育前后护士行为变化情况见表2;强化系统护理教育前后病区内VAP发生情况比较(%)见表3。
3讨论
本实验结果显示开展预防VAP系统护理培训前32名护士在包括洗手,合理,正确吸痰等十个项目中的认知率为53.1%-75%。而在各项护理操作中能按照AACN预防VAP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执行的为46.9%-68.85%。两者均不容乐观,这一结果表明在我院ICU有绝大部分护士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系统护理知识处于无知状态,特别是一部分低年资护士没有接受过预防VAP知识的正规培训,缺乏VAP预防相应的知识,没有认识到VAP预防的重要性,结果工作中预防措施执行率差,又由于ICU工作的特殊性,护理工作繁重,护士们没有充足的时间查阅,学习新近的关于预防VAP的文献,工作中麻痹大意,工作时在VAP预防的十项内容中预防措施执行方面不到位。结果在强化预防VAP的系统护理教育前病区内VAP发生率为35%。因此对ICU护士进行预防VAP系统护理知识的强化培训,降低病区内VAP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3
28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237-01
集束化干预策略是近年来ICU内的专业新名词,中文译为集束治疗策略或集束干预策略,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是行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占医院机械通气并发症的90%,机械通气患者一旦发生VAP,病死率可达20%-70%。预防和控制VAP的发生是ICU救治水平的重要环节之一。我院ICU综合采用美国健康研究所(IHI)、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以及加拿大学者制订的VAP临床循证预防指南(CPG)推荐,初步制定了一套捆绑式集束化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案,现将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2012年6月――2012年9月收治入住本院综合ICU的患者200例。纳入标准:①排除晚期慢性消化性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炎;②气管插管前未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是免疫抑制剂;③气管插管前无呼吸道严重感染;④机械通气时间>48h;⑤无原发口鼻腔疾患;⑥均留置经鼻肠内营养管路。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最后调查病例数为180例,其中多发伤52例,颅脑外伤46例,脑血管意外37例,一般外科术后因综合因素超过48h未脱机45例。按入院时间段将2012年6-12月入住纳入标准的93例归为对照组,2013年1-9月收治的160例归为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人工气道建立方式上、抗生素应用情况上均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VAP诊断①体温>37.5℃;②呼吸道脓性分泌物;③肺部可闻及湿性??音伴低氧分压;④外周血白细胞增多(>10×109/L);⑤胸片新的浸润性阴影或老病灶加重;⑥病原学检查: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出病原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106cfu/ml。符合⑤或⑥加上①-④中任何一条以上即可诊断。
1.3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给予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根据药敏试验严格使用抗生素、对症治疗、营养支持、规范吸痰等护理操作。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推行本院ICU根据循证医学指南指导的一系列集束化捆绑式护理方案。
1.3.1抬高患者床头30°-45°这项措施简便易行,对预防误吸引起的VAP效果显著。临床无禁忌者,均采用此措施。
1.3.2消毒隔离的干预①正确使用一次性手套,接触患者前后均应严格按照6步法进行洗手。在接触不同患者之前,均应洗手或者使用3M手消净消毒双手或者更换手套。②对机械通气患者常规首次连续3天进行痰培养及药敏检查,第2周开始2次/周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加药敏。
1.3.3经常性的变更每天主动、被动肢体活动或躯体运动,上下午各1次,每次10-15min。使用气压治疗仪,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1.4评价方法于患者入住ICU天数或拔除人工气道时进行记录评价。VAP的发生率进行组与组之间的比较。
1.5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所得数据采用卡方检验。
2结果
3讨论
VAP是机械通气(MV)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MV每增加1天,发生VAP的危险就增加1%-3%,其引起的死亡数已占医院总死亡数的30%。集束化的捆绑式护理干预是全面的预防,在VAP的预防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属于主动预防措施,与传统的被动预防措施相比具有其针对性和目的性,由ICU和呼吸治疗科共同根据循证医学指南指导制定的一套集束化捆绑式的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此方案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3.1对无禁忌的MV患者均采取床头抬高30°-45°,能有效地防止患者因误吸导致的吸入性肺炎。可减少反流,特别是鼻饲前吸痰。床头抬高能促进分泌物从气管经口排出或吸出,有利于咳嗽和深呼吸。也有利于进行呼吸肌的锻炼。对一些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也有助于手术切口的恢复。
3.2呼吸治疗科针对人工气道的管理制定一系列措施①包括入ICU后评估对需行MV>72h的患者选择合适管径且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SSD)。②正中位双重固定气管插管,防止因气管插管偏位引起口腔分泌物顺着气囊褶皱处流入肺部,引起感染。③根据口腔分泌物的量和稀薄来决定持续低负压吸引或者间断低负压吸引,并记录,保持负压始终在要求范围内,保证此吸引装置的有效,以防止积聚于气囊上方的分泌物下滑至肺部引起感染。因为声门下分泌物在气囊上方形成“黏液湖”,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因此气囊上方的低负压吸引,可以消除“黏液湖”,减少局部细菌含量。24h记录量和性状,可为呼吸机参数的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④早发性的VAP多与口咽部定植和气管插管时这些细菌被引入下呼吸道有关。使用负压式刷牙能使冲洗液不断地循环流动、振荡、冲击,使寄居于口腔黏膜、舌、牙缝的微生物脱落被冲洗,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口腔炎症的发生率。⑤冷凝水易引起MV患者雾化器及呼吸道内细菌定植,冷凝水中细菌浓度高。改变时含菌水有可能直接流入下呼吸道,成为VAP的感染源。⑥MV患者由于不能有效地咳嗽,通常面临着肺泡塌陷及并发肺炎的风险。大量研究表明胸部物理治疗是预防肺不张的最有效的措施,可以促进痰液排除,便于吸引。
3.3预防医院感染和正确评估患者痰液①医务人员的手是院内感染传播中重要媒介之一,常由此引起交叉感染。因此,手的卫生与消毒是关键的预防隔离措施,而危重症患者为抵抗力极度低下的高危人群,在ICU的众多隔离措施中,加强手卫生是很重要的。②严格无菌留取痰培养标本,降低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抗生素提供准确依据。③评估患者痰液的量、性状和粘稠度,调控吸痰的方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且有效吸引。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4
【关键词】 莫匹罗星软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护理
VAP是 ICU机械通气患者常见的严重院内感染 , 其发病率较高 , 治疗比较困难。VAP可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 , 增加死亡率及医疗费用[1]。本科将 2014年 3月~2015年 2月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机械通气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涂抹鼻腔 , 在预防 VAP中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自 2014年 3月 ~2015年 2月收住 ICU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共 56例 , 其中男 35例 , 女 21例 , 平均年龄 37.48岁;重症颅脑外伤 18例 , 重症胰腺炎8例, 普外科10例, 多发伤10例, 心肺复苏后7例, 妇产科 3例;插管前无明显呼吸道感染及肺部感染 , 机械通气前未曾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 各 2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分类、APACHE Ⅱ评分、GC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在 ICU进行机械通气期间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 2. 1. 1 抬高床头 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 , 每班管床护士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 (项目编号:A2013402)作者单位:515041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ICU
给予患者床头抬高超过 30~45°(颈椎损伤除外 ), 取半坐侧卧位 , 每 2小时交替更换侧卧位。在翻身的同时行快速扣背 , 然后吸痰 , 这样不仅有利于气道内分泌物有效引流 , 而且有利于肺的复张和改善氧合。抬高床头还可以有效预防误吸及胃内容物反流。同时 , 抬高床头可以使膈肌下移 , 增加肺部功能及残余容量, 有利于患者的呼吸, 改善通气功能。
1. 2. 1. 2 导管气囊的管理 每班用气囊测压表监测导管气囊的压力 , 并做好监测记录 , 保持气囊的压力在 25~30 cm H 2O (1 cm H2O=0.098 kPa), 使气囊与气管壁完全密闭 , 维持有效的气道封闭作用 , 减少声门下的分泌物流入气道内。患者同时使用带声门吸引的气管导管 , 定时将气管导管气囊之上的分泌物尽量吸出 , 减少口鼻咽部细菌的定植、繁殖及向下呼吸道转移。
1. 2. 1. 3 加强口腔护理 患者机械通气期间 , 使用洗必泰消毒液进行口腔护理 , 每 6小时进行口腔护理 1次。同时使用带有负压吸引的牙刷进行口腔护理, 彻底清除牙缝 、 颊部、舌后及导管上污垢。每天给予更换气管插管固定系带及牙垫。
1. 2. 1. 4 加强呼吸机装置的消毒隔离 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罐 , 及时倾倒管道内冷凝水 , 避免反流进入气道。做好呼吸机的终末消毒处理 , 患者使用后呼吸机的过滤器、呼气阀、储水杯送供应室高压灭菌消毒 , 呼吸机的表面用消毒液彻底擦拭。清洁呼吸机过滤网 1次 /周。
1. 2. 1. 5 加强环境管理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 控制室内人员流动。每天探视限制时间在 30 min, 每次只允许 1人进入探视患者。每日用 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床单位拭物品表面及使用中的仪器设备 1次。每日用 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 2次。
1. 2. 2 实验组患者在 ICU进行机械通气期间在机械通气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双侧鼻腔。使用莫匹罗星软膏之前 , 先评估患者双侧鼻腔有无异物、有无外伤及出血等情况。护士操作前洗手 , 先剪掉过长的鼻毛 , 再用 0.9%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双侧鼻腔 , 使用无菌棉签取莫匹罗星软膏 , 每次的取量约“黄豆大小”, 均匀涂抹整个鼻腔 , 取一次只涂一侧鼻腔 , 每 12小时涂抹 1次 , 连续涂抹 5 d。涂抹药物时动作轻柔 , 要均匀涂抹整个鼻前庭部位 , 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1. 3 诊断标准[2] 胸部 X线影像可见新发生的或进展性的浸润阴影。如同时满足下述至少 2项可考虑诊断 VAP:
①体温 >38℃或 10×10 9/L或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检验。P
2 结果
2. 1 实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见表1。表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 ICU时间比较 ( -x±s, d)
注:两组比较 , P>0.05
2. 2 实验组患者 VAP的发生率、死亡率较对照组有所下降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表2 两组 VAP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n(%)]
注:两组比较 , P
3 讨论
ICU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抵抗力差 , 有创机械通气时间长 , 容易感染 VAP;大多数处于昏迷或镇静状态 , 咳嗽反射能力减弱 , 纤毛运动抑制 , 气道防御能力下降 , 增加插管患者 VAP的发生率[3]。而 VAP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 VAP的患者 , 导致在 ICU住院时间延长 , 而病死率也增加。VAP的发病机理主要是致病菌定植在气道和消化道 ,继而含菌的分泌物被吸入至下呼吸
道, 从而导致 VAP的发生。
研究表明 , 约 80%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疾病由患者自身携带病原菌引起 , 鼻腔寄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的主要途径[4]。VAP预防指南强调了通过口腔护理清除口咽腔内寄植细菌, 却忽略了鼻腔寄植细菌的清除[5]。
莫匹罗星软膏作用于菌体内的异亮氨酸 tRNA合成酶与酸结合 , 阻碍氨基酸的合成 , 同时耗竭了细胞内 tRNA菌的RNA和蛋白质合成中止。莫匹罗星具广谱抗菌作用 , 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 , 尤其对皮肤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效果明显。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效[6]。近年来鼻腔内细菌寄植引起了国外专家学者的注意, 研究发现病原菌主要寄植在鼻孔前部 ,
通过经鼻腔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可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
Coates 等[7]阐明莫匹罗星软膏涂抹鼻腔后可使鼻腔内病原菌寄植下降高达46%。在相关的研究中 , 通过对患者术前经鼻涂抹莫匹罗星软膏 1~7 d, 术后可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鼻腔内的清除率高达 80%以上。
综上所述 , ICU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常规护理同时给予莫匹罗星软膏涂抹鼻腔 , 能有效降低 VAP发生率及死亡率 , 临床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Berry AM, Davidson PM, Masters J, et al.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oral hygiene practices for intensive care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m J Crit Care, 2007, 16(6):552-562.
[2]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 中华内科杂志 , 2013, 52(6):524.
[3]顾茵 , 潘祝平 , 张悦 .气管播管后 48h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分析 .中国急救医学 , 2003, 23(8):24-25.
[4] Solberg CO. Spread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hospitals: causes and prevention.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00, 32(6):587-595.
[5] Wertheim HFL, Vos MC, Alewijn O, et al. Mupirocin prophylaxis against nosocomial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fections in nonsurgical patients: a randomized study.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04, 140(6):419-425.
[6]邓丽华 , 胡莉萍 , 许美荣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匹罗星高水平耐药的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12, 22(7):1449-1451.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5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651-01
重症监护病房(ICU)为医院集中对危重症患者进行救治的特殊病房,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率较普通病房患者多10倍。其主要因素和ICU患者机体抵抗力弱、病情危重、免疫力低下、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多等相关[1]。一旦患者出现机体感染,则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病情恶化,对后续治疗与护理带来极大的影响。因ICU的患者具有流动性特征,转移可能会导致院内感染流行。本次研究主要对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综合相应的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重症监护并发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51例,女性47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5.2±6.9)岁。基础疾病:重度颅脑损伤21例,脑出血16例,呼吸衰竭18例,多发伤11例,脑梗死8例,急性重症胰腺炎8例、急性心肌梗死7例、多脏器功能衰竭9例。进入ICU时间,1d~78d,平均时间(8.25±2.61)d。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院内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将患者根据年龄与感染部位、疾病、危险因素等情况的不同,进行分析。
1.3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根据中华人共和国卫生部在2003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以医护人员检验和相关资料记录未诊断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2检验,P
2结果
选择的ICU患者98例中,发生院内感染21例,发生率为21.43%。内科系统感染为6.15%,普通病房为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21例院内感染患者进行检查后发现,感染主要部位为胃肠道与泌尿道、呼吸系统。导致ICU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其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较多,有进行侵入性操作患者,产生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较无侵入性操作患者高,其中气管切开与器械通气患者感染发生率最高,其次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留置导尿管与鼻胃管、血管切口、动静置管等。
3讨论
经统计数据显示[2],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达21.43%,明显较普通病房、内科系统高。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其以下呼吸道感染较为多见。其次为胃肠道、泌尿道感染,与国内相关报道所得结果一致。老年重症患者时出现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ICU老年人群自身病情危重,抵抗力差,住院时间长,身体的部分保护性反射开始逐渐消失,因痰液瘀滞,使肺部产生严重的感染;因自身疾病较重,需要作气管插管、纤维支气管镜、气管切开等方式进行治疗,也有患者行机械通气,保持下呼吸道与外界接触,导致鼻咽部无感染抵抗能力,引发肺部感染[3]。因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会对正常菌群形成抑制,导致体内细菌大量繁殖,出现菌群严重失调情况。我院ICU为综合性病房,专门收治各种重症患者,其中颅内损伤、脑出血、脏器受损等较为多见,因患者的基础疾病较为严重,身体难以吸收营养,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同时患者也有使用侵入性操作与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导致医院感染发生增加。
医院感染预防主要采取非抗菌药物防治为主,根据相关因素采取措施:
口腔护理: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4],氯已定、过氧化氢漱口能有效对牙菌斑上的细菌进行有效的抑制,可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可定期对患者进行氯已定或者过氧化氢进行漱口,每日两次,抑制口腔细菌滋生;
尿道管护理:重症患者大多需留置导尿管,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可尽量将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减少,并定期进行尿管更换,避免因长期置管,滋生细菌,产生泌尿系统感染;
胃肠道感染护理:鼻胃管使用后,会导致食道下段括约肌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导致胃内的含细菌容物产生反流,流至鼻腔后产生呼吸道感染]。危重症患者必须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早期行肠内给氧,能有助于将胃酸分泌提高,降低胃内的细菌定植;临床上课使用硫糖铝来代替受体阻滞剂、H2等抗酸药物。不阻断胃酸分泌,能显著对应激性溃疡进行预防,避免细菌的胃内定植,有效降低肺炎发生率[5]。
机械通气防治:定期进行呼吸机导管更换,采取热湿交换、无创通气等方式,可使患者的呼吸道感染与肺部感染发生率降低。
综合上述,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与诸多因素相关。根据其发生因素采相应的措施,可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确保合理使用抗菌药,能避免患者出现交叉感染,使感染发生率降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蔡成,吕勤,戴昆琦等.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医药导报,2011,30(3):379-381. [2] 沈伟锋,李辉,马岳峰等.创伤患者住ICU期间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6):588-592. [3] 李维勤.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的重症监护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3):145-147.
icu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范文6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堵塞管腔,导致静脉血流障碍的一种常见急性病,若不及时治疗,将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有时甚至威胁病人的生命。
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患者通常存在多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ICU中发生DVT的危险因素。 1.卧床时间久:ICU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需绝对卧床休息,其中大部分患者神志处于昏迷状态,或合并使用镇静剂或肌松剂,造成患者主动、被动地长期卧床,肢体的主动运动减少,下肢肌肉收缩力下降,静脉瓣膜功能丧失。黄静等阳报道,卧床时间>7d、心功能衰竭、呼吸机的应用、镇静剂及肌松药的使用均可使DVT的发生率升高。2.血容量不足:ICU患者大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大剂量使用脱水、利尿剂,加上创伤、休克、大手术、糖尿病等原因,均可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凝血酶原释放,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增加了DVT发生的诱因。 3.反复、多次的静脉采血:ICU患者常因病情需要而频繁地进行诊断性抽血,疾病严重程度与每天的采血次数、总量成正相关。4.深静脉置管的位置:深静脉置管是ICU中常见的治疗手段。有报道称,经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DVT的发生率为21. 5%,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DVT的发生率仅为1. 9%。
DVT的诊断 。1.临床表现:患肢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疼痛、皮温升高,严重者出现苍白、发绀,甚至静脉性肢体坏死。 2.辅助检查:①彩超检查:可显示DVT病变主干静脉管径增宽、管壁增厚、内膜粗糙、管腔狭窄或闭塞、腔内有无血流信号等,是首选的检查方法。②超声血管造影:向足背静脉内注入造影剂,使血管内多普勒回声增强后显示图像。③下肢静脉造影:清晰,是诊断DVT 2的金标准,是一种有创检查。3.早期诊断法则:由于DVT早期可没有明显症状,故在早期诊断较为困难。若DVT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愈后相对较差。临床预测、D-二聚体测定、超声诊断三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可实现对DVT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