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

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1

一、首先得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愿意听、愿意想象

让幼儿欣赏的音乐,内容可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大类,一开始,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具体情况,可选择歌曲欣赏。因为歌曲有歌词,能使幼儿感到内容具体,好理解,可为以后欣赏器乐曲打下基础。如:有欣赏歌曲《跷跷板》时,教师引导幼儿一边欣赏,一边感受。幼儿对强弱音的感受,犹如自己在玩跷跷板,会感到高兴快乐。教师不但要让幼儿用耳朵去感受音乐,更重要的是用身体去感受音乐。

二、创设欣赏音乐的环境

为幼儿创设欣赏音乐的环境指的是两方面的准备,一是物质及音乐环境的准备;二是做好欣赏前的心理准备,它是欣赏活动获得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听音乐前排除一切干扰,要用形象化的主要语言、图片和有关教具等辅助手段,唤起听音乐的兴趣。巧妙的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例如:在欣赏《羊和狼》的乐曲前,通过观看图片、幻灯片等活动加强幼儿对狼和羊的生活习性、体型特征、行动特点的了解,并且交给一些狼走路和羊走路的模仿动作,以此作为幼儿表达内心感受的动作准备。

在欣赏时可设计情景-用幻灯打出一片青草地的背景,通过音乐形象的出现,引导幼儿联想和想象,帮助他们进入音乐欣赏的情景、把注意力吸引到听音乐中来。

听前还应做好与音乐情绪相适应的心理准备,启发幼儿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头脑一定要由联想、想象的内容,在情感上有相应的情绪体验。欣赏中教师可以提示:在这片草地上什么小动物出现了?它在干什么?还可以启发幼儿三五成群的扮成小羊,听着音乐合拍的学小羊做动作。描述小羊的音乐停止,要求幼儿动作也停止。教师用语言提示:“你们听,这时候又有什么动物来了?”当小朋友能辨别出-是狼来了时,教师可带着小羊们赶快藏起来,不让狼发现,扮狼的幼儿随音乐作出狼的凶狠的样子,到处寻找小羊,狼没有找到小羊,灰溜溜的走了,描述,羊的音乐恢复后,小羊重新回到草地上吃草,并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结束音乐欣赏活动。这个过程说明,在一定的场合、环境下,教师用语言引导、提示,幼儿可以把感受、体验及联想到的情节与内容用动作表达出来。

三、音乐欣赏活动要引导幼儿首先感受音乐的基本情绪和情绪的变化和发展,促进幼儿通过联想、想象了解内容

例如;欣赏《娃娃》这首两段体乐曲,第一部分音乐稍慢而柔和,旋律平和,有摇荡感,表现娃娃睡觉的情景,紧接一段间奏,对前后两段的内容,情绪起衔接、转换作用,开始的音乐是中速,表现鸟叫,然后是一段比较连贯的,有弱到强的音乐,继之渐强而慢, 表现娃娃醒来的欢畅情绪。

第二部分音乐稍快,情绪欢快,旋律跳跃性较大,表现娃娃在欢快的跳舞。

在欣赏时,教师可以告诉孩子,“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听一个音乐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娃娃高兴的一天,请你们仔细听,想想娃娃开始干什么?后来又干什么?你们是怎么听出来的?”这些启发性的语言可以促使孩子专心听音乐、并抓住作品的基本情绪进行分析、联想,通过音乐的表现去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的发展,在要求幼儿描述音乐作品内容是,应当注意抓住基本内容,不要描述那些不符合音乐表现特点的细节,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幼儿从听边音乐的高低、强弱、快慢、音色变化中感知音乐情绪的变化和发展。

四、从音乐欣赏中启发幼儿对音乐进行描写

音乐是擅长抒发感情的艺术,幼儿在感受音乐时,思维、想象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音乐形象不是视觉不是形象,而是通过听觉感受,在人的头脑中唤起联想、想象中的形象。人们要感知,要理解音乐艺术形象,需要用语言、动作,或者其他方式将内容表现出来,孩子的思维有着具体形象性特点。因此,在欣赏音乐中要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描绘出来。

例如:在欣赏德尔松的《春之歌》后,幼儿可用三种不同方式进行形象描述。

1、语言描述

有个幼儿是这样描述的;

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里的水慢慢的留着,小青蛙生下的卵变成了小蝌蚪,在水里游来游去,地上长了青青的草,小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春天可美了!

2、动作表达

教师为幼儿准备有关描述春天景象的头饰,如:太阳、小花、蝴蝶、小草、小蝌蚪、蜜蜂等等,幼儿自己选择要扮演的角色。听了几遍《春之歌》之后,幼儿对着音乐各自表达出角色对春天的感受-蝴蝶、蜜蜂在花丛中愉快的飞舞,太阳公公站在高处点头微笑,小蝌蚪在小河里自由的游来游去,充分展现出一幅春意昂然的美丽景象。

3、用绘画表现

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出对《春之歌》的理解和感受,用彩色的花笔勾画出春天的美景:金黄色的迎春花同粉红色的桃花争相开放,小朋友们到小河边去捞蝌蚪,柳淑爷爷抽出了新的枝牙,地上的小草长出来了。。。。。。

这些不同形式的描写,是幼儿表达音乐感受的一种独特方式,反映了幼儿对作品的了解和感受,教师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为他们创造条件,满足幼儿对音乐感受的情感抒发。

五、欣赏与分析曲目

供幼儿欣赏的歌曲,乐曲曲目是极其丰富的,题材也相当广泛,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典的。

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素质教育;体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199-01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幼儿各方面的技能技巧显得更为重要。“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启蒙阶段,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幼儿教育时期就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美术教育也是幼儿园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美术素质的主要形式。多年来,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存在教法单一,内容浅显,枯燥,在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方面缺乏科学的、系统的方法。我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在美术活动教育的各方面有所改进、创新,并表现出良好效果。

1 美术活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美术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艺术教育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从人的大脑功能来看,注意开发右半脑的功能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展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能够达到训练和开发右半脑功能的目的,儿童通过艺术活动,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

我国传统的艺术教育较重视理性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在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幼儿的观察、思维、想象,造成了孩子艺术表现的模式化、固定化、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这与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背道而弛的。幼儿的艺术活动不仅是他们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表现,更是她们对美的追求,要让幼儿感受和理解真、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这才是幼儿艺术教育价值所在。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期艺术教育的主要活动形式,探索新的美术教法,调动幼儿脑的发展、促进幼儿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 怎样在活动中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

美术欣赏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它的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运用的方法恰当,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进行美术欣赏,幼儿是能理解被认为是比较复杂的美术作品的。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因此,在欣赏活动中,我们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但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认识能力,因此,丰富幼儿有关知识经验是幼儿对美术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选择与幼儿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相吻合的作品是接受欣赏内容的前提。我们通过语言,图画等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参与,调动了幼儿各种感官协同配合,激发了幼儿欣赏美术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美术,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3 素质教育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3

一、问题的提出:

艺术是人类用形象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手段,人们借助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创造种种美的形象,展示自然与社会的浩瀚画卷,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怀,愉悦身心。艺术是美的象征,因此它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对美的向往。

幼儿园艺术领域的教育活动内容包括音乐(含律动、舞蹈和音乐游戏)、美术二部分,每部分又可相对区分为“欣赏”和“表现”两个方面,是不可偏废的。艺术欣赏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提高艺术品味,为艺术表现和创造积蓄内在功力;艺术表现则可以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整理生活印象,感受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的传情作用,获得艺术表现的经验,从而促进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

舞蹈是艺术表现的一种手段,而儿童舞蹈则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是童心的展示,是童趣的描摹。幼儿园舞蹈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幼儿容易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舞蹈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音乐游戏三大类型,为了使幼儿能通过舞蹈的方式充分地表现自己,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二、研究目的:

《纲要》在艺术领域方面中多次提到:激活兴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幼儿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出自发的热情和兴趣,激活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表现力、接受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我着重培养幼儿如何在音乐伴奏下,按音乐节奏协调地做动作,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其次是能根据歌曲或器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整齐而有表情地跳简单的舞蹈,并且能按音乐游戏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创造性地表演出自己所扮演角色的特点,使之对学习舞蹈产生兴趣。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柠檬班全体幼儿30人;其中男生13名;女生17名。

研究方法:示范法模仿法游戏法

四、研究措施:

第一阶段: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动、活泼、有模仿性和趣味性,能够反映幼儿日常生活,幼儿能理解、接受的舞蹈教材。

选择幼儿舞蹈教材最直接的途径是在幼儿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幼儿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语言。如:在进行了一次户外劳动后,我就把他们学会的扫地、浇花、拾落叶等动作编成了一个小小的舞蹈。通过这种形式创编的舞蹈幼儿不仅容易接受,而且欣赏后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学起来自然很轻松、愉快。又如在一次社会活动“开展好人好事活动中”,我又将班内的好人好事编成舞蹈,这些舞蹈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推动了学习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的舞蹈主要目的是教会幼儿粗浅的舞蹈知识技能,所以要求不能太高。在选择教材上应当以符合幼儿特点、幼儿感兴趣和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因为有了兴趣,他们的学习行动才会积极、主动,情绪才会愉快,在活动中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其次根据幼儿模仿性较强以及年龄的特点,利用形式短小、节奏鲜明、旋律流畅、动听、节拍节奏单纯、富有儿童的生活气息的乐曲,动静交替、动作简单、形象、健康、活泼、大方、动作性强并能确切表达地所反映思想内容的舞蹈来吸引幼儿兴趣,不仅能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自编舞蹈动作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感受乐曲特点、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我在平时的艺术活动中常常让幼儿欣赏舞蹈、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也能不断提高对各种舞蹈语言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新疆舞前,为了丰富幼儿一些有关新疆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特点,我就让幼儿欣赏舞蹈《新疆阿姨采葡萄》,舞蹈中阿姨看葡萄丰收时的喜悦心情,采葡萄时的优美舞姿,尝葡萄时的欢乐情景,使幼儿既欣赏了美的动作和形象,同时对新疆舞中的转手腕、垫步、进退步、动肩、摇头、旋转等动作、有了进一步的具体理解,以后每次学习幼儿新疆舞时他们情绪都很欢乐、学习积极性了很高。在学习舞蹈前首先教师应当先向幼儿介绍舞蹈的名称、内容、风格和情绪等特点,随后让幼儿欣赏乐曲、分析乐曲,使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了解音乐的性质和结构。如果是歌曲,则可先教会幼儿唱歌。在幼儿欣赏乐曲时,教师也可结合音乐做示范动作,使幼儿更好地感受、掌握乐曲的特点,理解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关系。当然完整地表演舞蹈也是非常重要的,舞蹈可由教师来表演,也可以请学过该舞蹈的幼儿来表演,或请其他老师合作,并让幼儿多次观看完整或部分的舞蹈表演,以此引起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和愿望。

其次,还可以通过在熟悉音乐节奏的基础上去感受乐曲。如在学习《摘果子》的舞蹈时,按照常规教学一般都是孩子们听一遍音乐接着就学动作、老师示范、幼儿模仿,这样的效果往往会导致教学的注意力偏重到动作上去,教学方法也只是单纯的模仿。于是我便让孩子反复地听,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性质,并叫孩子说说欣赏乐曲时产生的想象。有的小朋友就说:“好像有许多小朋友在跳舞、玩游戏”,有的说:“小朋友在追来追去”,还有的说:“小朋友在做操”等等,在感受乐曲的情绪以后,孩子们一起拍手、跺脚、拍腿,掌握了乐曲的节奏同时熟悉了乐曲。

第三阶段:根据舞蹈教材的特点,幼儿的动作水平及具体条件,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使幼儿较快地学会舞蹈。

创设歌舞的意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游戏中做,在游戏中学。例如在教大班“骑马”的律动时,我让幼儿扮演角色(老马和小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大草原“的意境:“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一匹老马带着一群小马到草地上找鲜嫩的青草吃。”接着我连放音乐连做马儿散步、牧民骑马、马儿快跑的动作,加上我示范正确、熟练、并富有感染力,所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兴致勃勃地随着乐曲的节奏不断地变化动作的速度、幅度。同时,幼儿还领会到音乐速度快就表示马在奔跑,音乐速度慢就表示马在休息、散步。通过乐曲节奏的变化,幼儿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感受力。在练习过程中,我看到某幼儿脚的动作不对时就说:“啊呀,这匹小马哪儿

摔痛了?脚怎么抬不起来了?”这时幼儿就知道自己脚的动作不对,很快地改正过来了。又如看到某幼儿手抬得太高时我便对他说:“怎么我的小马变成长臂猿了?”幼儿意识到自己手抬得太高便自觉地改了过来。再如看到幼儿脸上没有表情时,我便会很关心地对他说:“小马小马,你是不是生病了?怎么不高兴呢?”这样一启发,幼儿便会很自然地笑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重点讲究动作的准确性,而是通过游戏和联想的方式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获取情趣和美感。 其次,教学中还要注意幼儿的知识面。如在教《采茶》的舞蹈时,我考虑到孩子们不太熟悉茶林,也不太认识茶树,因此我就借来画报,让幼儿认识茶树,并让他们知道茶树与其它果树的区别,这就有利于采茶时的位置不同采果子了。接着我让幼儿自己去了解认识茶叶,让幼儿观察比较各种茶叶,知道采茶叶时要看仔细,轻轻采,使他们在理解认识的基础上去表现舞蹈动作,也较容易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幼儿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

再次,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还是以《采茶》为例,在教《采茶》舞蹈时先教采茶的手指动作,因为这是个难点,然后在第一课时中,让幼儿坐着学习采茶舞的过程,熟悉采茶的方向及各种采茶的动作。第二课时时,让幼儿在复习采茶过程中,重点教拨开树枝采茶动作(加上脚的踏点步)。这样二个课时后,幼儿基本上均学会了《采茶》,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达到了要求,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也提高了。

五、讨论:

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 幼儿 音乐 教育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measures to do the children music education well.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1.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1.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1.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1.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1.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2.搞好幼儿音乐教育的措施分析

2.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2.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

在此基础上,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环境,由浅入深地引导创造,展示自己的才能。从改编歌词、敲奏简单乐句开始,发展到为图片故事配音乐、创作乐曲、编动作等,激励幼儿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5

一、充分认识民间文化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把社会文化艺术与幼儿美术教育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们在文化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汲取艺术的养份,更好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艺术素质。首先,文化艺术品鲜艳活泼的造型容易吸引幼儿,并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情趣,文化艺术中的许多工艺品或外形憨态可掬、形象生动,或色彩艳丽、光彩夺目。如:无锡的泥塑阿福、河南的布老虎、潍坊风筝等,这些文化艺术品,它既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又是室内摆设,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其次,幼儿通过对社会文化艺术的学习和熏陶,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幼儿通过欣赏、观摩以及自己动手去感受一些社会文化艺术,从而可以领略各种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培养自己的美感,让社会文化艺术在幼儿的头脑中扎下根来。

二、让幼儿亲近民间文化,学会欣赏民间文化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中,民间美术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我国悠久文化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保持了人类创造文化的最初形态,又能满足审美的精神需要。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如,年画、窗花、剪纸、刺绣等,这些作品的内容有很多纹样,可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学会运用这些纹样。剪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种艺术种类,它具有渊远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因此,我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让幼儿欣赏一些我国著名剪纸艺人的剪纸作品,感受浓郁的民族气息与氛围,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例如,在幼儿园走廊上布置的“民间剪纸”是一幅幅典型的剪纸作品,窗户上贴着各种各样的窗花。平时孩子们了解最多的是窗花和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窗花有三角形、五角形、六角形;而“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他们对这些剪纸作品特别感兴趣。因此我发动幼儿收集了这些“喜”字和窗花,幼儿带来相互交流分享,活动后,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剪纸活动,看到自己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他们的喜悦不言而喻。

三、萌发幼儿对文化艺术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

把文化渗透于环境布置中,创设与美术教育相适应的富有文化艺术气息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感受文化艺术和表现文化艺术的机会与条件。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打破过去美化教室环境由老师包揽的习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教室美化。生动、色彩纷呈的绘画;美妙的刮画;奇妙的染纸、剪纸;有趣的沙画,像一朵朵奇葩盛开在我班的作品墙上。当这些展现在幼儿们的面前,使他们又一次感受到文化艺术的多姿多彩,进一步激发起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兴趣。

四、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促进幼儿个性化艺术教育的发展

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音乐;教育;智力发展

1 音乐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音乐是促进脑发育的最好途径。音乐教育能促进智慧的发展。记得有人说“音乐凝聚着人类的智慧。”雨果精练地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在一把就是音符。”这说明音乐对智力的开发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1.1 音乐教育培养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发展各种感觉器官的感觉和知觉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基础。因为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幼儿学习音乐不需要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来辨别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

1.2 音乐教育促进了幼儿注意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幼儿时期注意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逐渐形成和发展,但还很不稳定,极易转移,周围那些新颖强烈的刺激和变化,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时间艺术,要求幼儿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乐音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在演唱中,即要控制自己的发声,使自己的音高、节奏和自己的声部协调统一,还要倾听其他的声部,注意指挥的手势和要求;在欣赏中,既要聆听主旋律,又要倾听不同的音色、表情、变化等等,否则就无法完整地体会音乐作品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学龄前儿童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表象,而幼儿音乐课的形式活泼多样,既有唱歌又有律动和音乐游戏,有时也边歌边舞或进行节奏练习,使幼儿各种器官都活动起来;同时教师教唱歌曲时采用恰当的教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各种形式向幼儿讲解歌曲的内容,使幼儿理解歌曲的性质,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例如: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以把歌曲内容编成幼儿爱听的故事或结合图画。这样幼儿兴趣很高,很快记住了歌词,增强了记忆力。

1.3 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音乐中的音乐形象是一种广泛的对音乐意境的生动想象,而音乐教育正是通过音乐形象,唤起幼儿对相关的视觉印象、听觉印象以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测验过程中,他们听到轻快悦耳的乐曲,就把它跟小鸟的叫声和跳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出小鸟在翠绿的树林里跳跃欢唱的情景,乐曲中多种声音的不同表现力,都可以引起幼儿的多种遐想。同时幼儿也可以借助歌词来发展想象。因为当乐曲同歌词结合起来时,听者是沿着歌词展示的内容,随着旋律激起的感情去进行感受的。

1.4 音乐教育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性为特征的,但到学前晚期已有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出现了逻辑思维的萌芽,音乐教育对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 有效的实施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这正表明: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针对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性,我提出几点有效实施音乐教育的建议。

2.1 结合幼儿心理及生理的发展来实施音乐教育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在歌曲的内容、难度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必须适合学前期各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要是他们所能接受的,所能理解的,其内容是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

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时,必须考虑到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程度,从中挖掘有助于幼儿艺术和思维能力的教育因素,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2.2 培养幼儿的听觉能力,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声音环境,让幼儿有意识地去听,要求培养幼儿一种“倾听”的习惯,并经常进行听唱训练,在此过程中要逐步和其他感觉器官相联系,特别注意与发声器官、运动器官相互协调、融合,启发幼儿注意自然界和周围各种不同音质的特点,引导幼儿走进广阔的音乐教育领域中去发现,去探索。

2.3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促进幼儿感知、想象、记忆力的发展

节奏是音乐、舞蹈、动作、语言的基础,它比音高更容易被幼儿感觉。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同时在节奏培养的过程中,还能促进幼儿的记忆、想象等能力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幼儿节奏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多种音乐活动形式,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特别是要引导幼儿用合拍的形式来感受节奏。

2.4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我认为对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注意音乐语言的运用,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2)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3 小结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幼儿的发展需要音乐,反过来,音乐可以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同时音乐又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大科学家达尔文说过:“如果一个人不听音乐,很可能影响他的智力。”所以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教育这一有效手段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明白,对幼儿音乐智力的开发和培养,其目标不在培养音乐家、演奏家、歌唱家;也不在与对幼儿进行音乐技巧的训练及知识的灌输,而是以音乐为手段,培养其心灵的美感,对音乐的兴趣,欣赏的能力,陶冶其美感,激发智力和创造性,以发挥音乐活动在身心两方面发展的特殊功能。这才是音乐智力得到充分发展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