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

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范文1

关键词:体育习惯,小学体育教学,终身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3.9]

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思想和观念形成的最佳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应融入终身体育的思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积极引导学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持久地参加体育锻炼,使他们逐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一、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的关系

终身体育目的是培养终身健身者。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学校体育教育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和核心,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有助于将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效的衔接起来。目前的体育教育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的体育教育”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转变,这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怎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一),以优秀事迹激励学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增多,当前小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体育课的大运动量的训练存在惧怕心理,甚至有的学生干脆以病作为借口不愿意。在教学中重视以英雄人物的事迹和先进典型事例来教育引导学生。体育界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很多,如林丹,体操王子李宁,孙杨,乒坛名将邓亚萍多次勇夺世界冠军的事迹,以这些事例来教育学生:他们的奇迹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告诉学生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得终身持之以恒,坚持科学的锻炼。他们有一颗为国争光的炽热的心,是他们顽强拼搏、勇于献身的结晶。他们不是神, 同样是一个人,具有血肉之躯,磨练出意志,训练出成绩。作为小学生,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为国争光。要向他们学习就必须有强壮体魄。

(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点,是儿童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热爱体育,其学习的热情和持久力才会提高,体育教学要新颖,要有趣味性,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

1、激发学生体育的热情

教学中结合体育影片,看电视、体育录像、VCD等方法,介绍、讲解古今中外的体育趣闻、体育的起源和发展,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和目的。另外,还重点向学生介绍了本校田径队和小足球队在各级比赛中获得的荣誉,并展示比赛时的照片和获得的奖杯、锦旗、奖状。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而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激发了体育的热情。

2、丰富课的组织形式。

老师在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上和教学内容上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的新颖多变,会使学生有新鲜感,从而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跳远是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也是竞技性很强的项目,它贯穿于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各册教材。在学生初步学会动作后,组织一次小型的跳远比赛,评出当堂课的“跳远王”,并不定期地组织“跳远王争霸战”,在学期结束时决出“跳远总霸主”。同时告知学生每年都有这样的活动,从而很好地达到了让学生持久、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活动的目的。又如:在上肢力量练习时,单纯的练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我将学生分组,进行“立卧撑”、“俯卧撑”对抗赛,累计各组完成次数的总和来评定胜负;还能把跳绳、掷实心球等项目同体育达标结合起来,使学生练习有目的,进一步激发他们练习的兴趣。

3,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中的各项活动项目本身含有竞赛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利用竞争心理的因素,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游戏和竞赛以其特有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很受青少年学生的喜爱,青少年求知欲旺盛,求胜心切,喜欢鼓励和表扬,按照这些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可设计带有趣味性和竞赛性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三)、养成学生的体育习惯

体育习惯是一种自发的、能使人从中获得快乐的行为。所以,老师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1.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踢足球的教学,若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所以,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和体育锻炼是怎样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和为什么做和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老师应按照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2.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和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1所以,体育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按照教和学的需要和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老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若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踢起足球来不觉得累,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足球这项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学生从“只知乱踢到踢出些门道”,踢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四),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认识水平

体育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的一种认知过程.逐步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的认识水平.自觉的体育意识可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按照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主动地调整运动手段、方法、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做到终身参加体育活动。但是长期以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只注重对学牛身体方面的锻炼,而忽视对学牛进行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缺乏终身体育的意识.认识不到体育锻炼是终身有益的事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应结合实际,让学生明白参加体育运动的霞要性。尤其是少年儿童.他们的可塑性比较强,一般都非常相信老师给他们讲的道理。所以.老师只要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地加以引导.比如能向学生讲解经常体育锻炼能强身健体.能塑造优美的形体,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体闲方式等,并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和益处.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长期以往就会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五)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将自我锻炼能力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动作技能外.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需要指出的是.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在自我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就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和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和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还要教给小学生一些体育锻炼的常识。1.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练习;2.要给孩子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3.教给孩子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老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老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范文2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 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 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 教育。

二、注重“两全”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 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 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 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 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 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 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 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 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 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 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 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 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 器材美等。作为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 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 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 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 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 识与体育能力。

五、改革课外体育活动 发展学生的特长

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范文3

一、建立班级学生伤病情档案

在上述案例中,导致小王猝死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他的病状是突发性的,教师毫不知情。如果该学生家长已知孩子的病情并预先告知体育教师,任课的体育教师就会在体育课中尽量让其少参加或不参加比较剧烈的活动,可能就不会导致先天性心脏病的发作,也完全可以避免这一悲剧的上演。因此,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每年必须请正规医院的医务人员到学校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体检,或者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组织体检,体检结果学校不仅要存档,而且要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对生命具有潜在威胁的病症的学生进行专门建档,并告知家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有了这些学生的健康档案,就能建立相应的预防方案,就能在上课中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二、要唤起家长对孩子具有潜在威胁生命病症的重视

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是不均衡的,有少数学生患有严重疾病(比如心脑血管方面的),或刚刚动过手术、身体还没有痊愈等各种状况。这些都决定了他们不能和其他正常健康的学生一样参加所有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部分家长对这些危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向教师说明,再加上体育教师没有做好预防工作,上体育课时很可能会对学生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学校和班级要向家长宣传孩子潜在病症的危害,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提高家长防范孩子潜在的威胁生命病症的能力。

三、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体育教师平常的教学都是对健康学生实施的,较少考虑有身体疾病学生的具体情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因此,我们要因材施教,关注体质较弱或特殊体质的学生,合理安排他们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对于不能正常上体育课的学生,必须做全盘、细致的安排。同时,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对学生“察言观色”,及时发现有体质问题的学生的身体反应情况,经常提醒这些学生注意中场休息或中途退出。切不可因“一视同仁”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体育教学的课堂在室外、在操场,这给教师的课堂组织带来了挑战。因为既要把运动相对激烈的体育课上得有趣、有效,又要防患于未然、确保安全,的确不容易。为此,体育课必须建立良好的、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如点名制度、课前有无生病请假制度、见习制度、着装制度、考核制度、使用器材制度、游戏规则、组织纪律教育等),使这些常规制度人人遵守,并成为体育课的上课习惯。同时,教师还应该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切不可把课上成“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课;要通过课堂常规,让学生上安全的体育课,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四、开展生命意识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

首先,是生命意识的教育。体育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身体练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体体验独特的生命的过程。在体育课上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纪录片《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生命诞生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来之不易。还可以播放有关唐山大地震、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等纪录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可贵,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其次,是生存技能的教育。体育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做好自我保护。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教给学生一些生存技能,比如创设游戏情境,开展“抗洪抢险”游戏:让学生滚过海绵垫,快速跑一段距离,再跨越一个障碍到达终点……学生在紧张、愉悦的游戏中学会了滚翻、快速奔跑、跨越障碍等基本生存技能。再比如,在进行各种姿势跑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弯腰捂住鼻子前进,通过练习引导学生遇到火灾时学会逃生。

五、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

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范文4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教学中学

一、前言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中学体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中学开展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中学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有着自身特点和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此,研究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中学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视频资料)、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健身计划纲要》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其以体育升学考试为目的,已达标率作为评价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依据,忽视体育教学工作,忽视全体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学生的爱好和创造才能。这种教学模式只有少数人获益,而多数学生却因此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在这个大背景下,旨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实施全面健身计划就成为必然。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史新世纪、新形势下《全面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2.体育教学时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体育素质教育就是指将人转化为社会人,把那些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与身心,形成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和体制的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不仅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而且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体育教育对于事实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的方针的一个中重要方面。通过身体锻炼方式,一方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另一方面,身体锻炼也与教育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的关系。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实施素质教育史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运动技术为中心“注重”“三基”,片面最求课堂的负荷强度来刺激学生体质增长的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采用“传习式”、“灌输式”等陈旧的教学放啊。教学观念与手嗲的那个制约着我国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在需要有关部门对体育教学搞个的重视程度,将其纳入教学改革大系统进行统筹考虑,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着这些手段的实施,都为我国体育教学搞个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制订有本校特色的教学大纲

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参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本校的科学化、系统化、个性化的体育教学大纲及具体实施方案和细则,指导本校的体育教学工作。

2.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正逢体育教学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修道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

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3.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首先,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自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是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事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示出来的美,它是由良好的胜利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德提醒,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其次,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形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姿态、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相统一。

4.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首先,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型和兴趣性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次,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校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有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该先培训后上岗。

5.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未来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成败,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改革和发展高校体育的基本前提。在新的时代,只有具备一支优秀的高校体育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要想真正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严把教师录用关。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使其学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鼓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何适当地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等。同时,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使教师从单一的“技术型”向“复合素质型”转变,从而推动素质教育的成功进行。

结论

以上几方面,在体育教学中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只有同时把它融入教学中,才能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素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易于教学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常涛-中学体育素质教育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S1期

[2]宋浩然-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加强体育教育的途径[J]-《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09年第2期

[3]江慧清-中学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对策[J]-《体育科学研究》2001年第4期

[4]何全-中学体育与素质教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B12期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范文5

关键词:小学体育;实践教学;身体素质

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育应该切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制订符合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教育规则,应该将身体练习放在教学的首位,体育老师通过讲解教材知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健康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阶段树立孩子们终身热爱体育、重视健康、锻炼体魄的体育意识,培养他们出色的自我锻炼能力,这才是小学体育课程应该有的最终教学目的。但是,由于种种现实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目前小学体育教材的知识无法与体育教学达到完美融合,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模式机械化没有把学生的兴趣放在首位

部分教师存在授课模式过于机械化,每一个步骤都严格遵循教材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优点是不会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缺点就是会忽视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无法调动起部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部分学生感觉上体育课是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因此产生逃避情绪。体育课应该重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在一节体育课中安排几种不同的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课的兴奋度。

二、重结果轻过程

以往,体育教学的结果评价过于单一,注重教学量化,运用运用强度、密度等硬性指标等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结果,这往往是不公平的,相同年级的学生身体素质可能会存在很大偏差,有些学生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完成教材要求。事实上,评价标准应是具有个性化的标准,效果检测应以所有学生是否在学习中获得身心愉悦为衡量标准,以是否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魄为衡量标准。因此,最简洁的办法就是以教学目标作为一节课的效果检测。

三、技术要求多,学生达不到要求

小学教材过于关注技术动作,看重技能要求,其实,这对年龄尚小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指出:要倡导学生勤于参与、勇于动手的实践精神,这就要求教师要发挥主动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将体育教材与体育教学进行策略性融合,可以尝试一下几点:

1.抓住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互动性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展现出对不同方面的兴趣。教师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使之符合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可以根据教材合理设计一些游戏。小学体育教材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技术项目合理设计一些游戏,这样学生就不会再感到体育是枯燥乏味的。例如,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我们可以根据跑步设计一些好玩的游戏,比如”小兔快回家”“龟兔赛跑”等,还有立定跳远,也比较枯燥,我们可以根据立定跳远的特点来设计一款游戏,比如,让将学生分为两组,学生双方比赛出“石头剪子布”,谁赢了的伙伴就可以在原地跳出一步,这样孩子们都会玩得不亦乐乎。

2.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树立体育精神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十分重视素质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充分了解体育精神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耐心,要在课堂上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呵护和关心弱势学生,不嘲讽,不轻视,帮助学生在课下锻炼身体,领会体育精神的自强不息,提高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探索体育精神的毅力。

3.借助多媒体延伸课堂内容

现阶段,多媒体教育也渐渐走进小学课堂,孩子们对此充满了好奇心。我们的授课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手段,制作丰富的课件,图文并茂。借助多媒体设备,可以将复杂的动作缓慢回放,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每个动作的要领,让学生的体育学习一直延伸下去,遇到不会的就寻到帮助,建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体育教师要不断转变陈旧的观念,要从传统的以体育知识技能的灌输传授转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不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机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体育教学越走越远。

作者:乐宣仁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和体育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体育 教学效率 积极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初中阶段,需要重视体育教学,引导初中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每天的学习。为了保证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将“教”与“玩”相结合,提升初中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

一、提升初中生体育学习兴趣

初中生面临一定的升学压力,往往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缺少足够的兴趣,不能配合教师高效完成体育学习。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将“教”与“玩”相结合,首先就需要提升初中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初中生热爱体育,能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乐趣,不断提升身体素质。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意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供给学生更多在课上自我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展现自己在体育方面的特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体育项目趣味性的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体育赛事。在讲授参与各项体育项目的技巧、动作要领、战略战术等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比赛视频,让学生更真实的感知课堂上所学知识技能在赛场上的应用。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定期开展体育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知个体育项目,并做到亲身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感受到个人价值所在,提升体育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每个月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体育活动,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分为室内和室外不同场合,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篮球比赛、趣味接力、课外拓展训练等活动。在丰富的活动中,将体育学科的魅力凸显出来,让“教”和“玩”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参与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给自己身心所带来的有利影响,从而不断提升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的兴趣。

二、提高初中生体育素养

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将“教”和“玩”有效结合,还需要教师从提升初中生体育素养的角度入手。教师需要引导初中生认识到体育学习与锻炼不仅仅能够提升身体素质,还可以在参与体育活动中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自信心,坚定意志力,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发育有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教学形式,突出各项体育赛事蕴藏的精神内涵,让学生认识到拼搏、顽强、团结的体育精神,并能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以崇高的体育精神来要求自己。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让初中生明白,能够以坚定的意志、团结的协作获得体育比赛的胜利,将自己参与体育活动中的精神加以发扬,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必然能够有所收获。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质量,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体能的提升,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与提升体能相关的小游戏,降低体能训练的枯燥性。

例如体育课前的热身,大部分教师会选择以跑操、做健身操的形式来完成,长期不变的形式,会降低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注意将传统的跑圈形式与游戏结合起恚比如可以在跑步过程中为学生设定小障碍,能够迅速通过障碍并不破坏道具的学生可以给其日常表现增加分数。也可以对本班学生分组,最先跑完全程小组可以对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惩罚”。这样游戏化的课前热身,为体育教学增添了趣味性,学生能够更主动的参与热身,并保持高涨的热情配合教师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在“教”和“玩”的相互配合之下,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三、培养初中生个性化成长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帮助初中生认识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获得个性化成长。体育教师需要了解本班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育素养,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及时关注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应用情况,根据学生在课上的状态选择精讲和略讲的内容,将整堂课程安排的充实而高效。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完成日常教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介绍一些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体育明星。同时也需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发挥其强项,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发现自己擅长的体育项目。

例如耐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其参加长跑,提升学生在跑步方面的技能,并鼓励学生在参加长跑过程中科学的提升各项身体机能。还有部分学生不适合参与激烈的体育运动,教师可以引导其学习健美操等更具观赏价值的体育项目,从相对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方面入手,提升身体素质。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为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教”和“玩”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学生个性化成长的角度入手,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科学的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推动其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朱云妹. 创新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率[J]. 学周刊,2015(1).

[2] 李翠云. 探讨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效率[J]. 华夏教师,201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