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的课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教育的课标

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1

一、教师要树立新的课程标准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使得主体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它既是一块处女地,充满生机,同时又使人心生陌生感与挑战意识。笔者是一个农村中学的教师,更感到在农村中学开展综合性活动的艰难: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农村的学生也更能贴近生活与自然,但是又由于农村特殊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使得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与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差别:农村中学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对于外界的信息资源了解不及时,学生阅读量小,知识面窄,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相对陈旧,着重教育学生应试的方法,而忽略了对于综合性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很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都很淡,语文课很多时候就成了他们的“思想休息课”。这些现状都给我们以警示。如何学习并在教学中实践这个崭新的课题?我认为首先应当树立新课标理念,要意识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不是瞬息可成、一蹴而就的,尤其是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更应一如既往,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摸索、总结。

二、引导学生收集信息资源

以往的语文教学,课本是仅有的信息源,教师是惟一的信息传递者,课堂是惟一的信息交流场所,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厚的自然、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乡土教材。

(1)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从自然中吸取语文资源

笔者所在的学校,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水道纵横,属于鱼米之乡,较为偏远,学生从小就是习惯在这样较为封闭的环境中长大的,往往忘记周边的生活,其实当地也有自己自然资源,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善于去观察,去发现,领略着自然现象中的美妙,如在进行“寻觅春天的踪迹”这一综合性活动时,有学生写到了当地特有的湿地,发掘湿地上特有的踪迹,并整理成文字,流利的进行表达。这样不仅丰富了他的知识,也让他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2)引导学生走进劳动中,在劳动中吸取语文资源

农村中学学生有很多都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认识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人教版七年级、八年级语文教材已给我们提供了便利,像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的“人物风采”、第二单元的“童年趣事”等就是很好的课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某一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观察、体验,并结合自己的农事经历和感受,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或者描述父母亲劳作时的形象,体会父母亲劳作的情感,讨论实际报答母亲的方式等,最后的感受也许要比从任何报刊杂志、网络上搜集到的作品都来得更直接、更深切。这也非常切合现在大力提倡的劳动教育、感恩教育要求。

(3)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社会生活中吸取语文资源

每个人都离不开社会,社会资源是生活中的生产劳动和人际关系,学生再不能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认为科技创新、国际风云等等与自己无关,失去民主、合作、竞争、进取等现代意识。语文学科以认识社会为主线,沿着“家庭 ――社会――祖国――世界”的思路,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可以以此作为资源,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如:开展“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活动时,笔者让学生在周末体验一下赚钱的经历,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报酬,体验钱的来之不易,让他们了解到社会生活的艰辛。

三、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综合性学习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仍处于主导地位,身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更应该从农村学生实际出发,长期“满堂灌”式的教学,我们的学生早已习惯“沉默是金”了。教师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时要设想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这一点。“学习资源和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生活丰富,这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如:八年级上册,我就找准了学生生活最常见的事物:桥,让他们搜集资料,这就激起了他们的兴趣,有的拿出摄影或亲自动手画,或上网搜集世界各地的桥与自己家乡的桥对比,觉得自己家乡的可爱,还看到了家乡和世界的差距,更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的热情。

四、需要展示活动成果

在学习中与他人分享,善于展示自己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农村条件有限,所以最常就是举办“手抄报”,进行作文展评,评选出优秀的作文、手抄报、文字图片等张贴展览。通过主题展览,让学生有很大的成就感。如围绕“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项综合性学习内容,我建议让学生分组结对,通过书籍、网络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各种解说,并根据资料商量学习活动成果的展示形式并预演,合作完成任务,学生互动合作,兴致很高。

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德育方式

2011年7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11年版)》出版。深入分析发现,新课标虽然并未明确强调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但字里行间无处不彰显了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要求和重视。基于此,我们有必要系统梳理新课标所提出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总结其德育价值,并据此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音乐教学德育方式,从而深化对新课标的认识,为基础音乐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

一、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内容

通过对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新标准(2011年版)》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热爱祖国的美好河山和传统历史文化,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平、统一,尊重兄弟民族等等;2.集体主义教育,包括尊重、关心他人,爱班级、爱学校,维护集体团结与集体荣誉等等;3.社会主义教育,也即是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坚定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路线的信心;4.理想教育,也即是要明确学习目的、职业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个方面的内容;5.道德教育,使学生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备社会公德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环境道德修养等等;6.劳动教育,使学生能够热爱劳动,勤劳简朴,尊重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7.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8.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由此看出,新课标背景下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既涉及到维护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涉及到学生性格、心理、情感健康发展方面的内容,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这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基础音乐教育德育价值的重视。

二、新课标下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

1.基础音乐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能力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能够从特定的音乐作品中体悟作者的情感思想、情感意蕴以及各个方面的思想道德观念等等。这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情感思想与情感观念,增强其情感认知能力和思想道德认知能力,从而能够从日常学习、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并进行潜移默化的学习活动。另外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音乐创作活动来自由地抒发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创作能力,更需要其主动地挖掘、发现并利用合适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兼具音乐创作的技术性与情感性双重特征。而且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还必须考虑到外在听众对象或的情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认知状态,据此建构起合理的音乐情感内涵与表达方式。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的过程,很好地培养了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引导其道德行为。

2.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和欣赏每一首音乐作品的过程都是一个用心体验和感受新的情感思想的过程,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不仅能够培养出强大的情感认知、情感体验能力;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思想,使其具备丰富而深厚的道德情感内涵,由此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并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活动,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中小学最常学习的歌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运用通俗易懂的歌词,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崇敬心理;《前进,快乐的少先队员》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于各类青少年团体的热爱,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斗的意识;《十四岁》则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心理。

3.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

基础音乐教育也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一定的规范作用,由此呈现出更具实际意义的德育价值。首先,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所带来的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方面的转变以及相应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本身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日常生活过程中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表现出正确的、符合社会大众认可的行为方式。其次,当前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部分音乐作品在歌词内容中本身就直白地表达出善恶、美丑、正确与否的观念,从而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方式产生直接的规范作用,比如《学习雷锋好榜样》中唱到:“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艰苦朴素永不忘,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放光芒。”这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爱憎分明、艰苦朴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呈现出正确的行为方式。

4.基础音乐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便是使学生养成自尊自爱、积极进取、诚实正直、真诚友爱、坚韧不拔方面的性格特征以及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等等。而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性格方面则呈现出多方面的功能价值,比如特定音乐作品的歌词内容教育学生要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爱憎分明、积极进取等等;特定音乐作品的曲式旋律培养学生多情善感、温文尔雅的情感心理和性格特征;特定音乐作品的学习与训练过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忍受孤独和寂寞以及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性格特征等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基础音乐教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性格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对中小学生实施德育活动的一种重要体现。

三、新课标下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

1.中小学校应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划

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是顺利地实现德育效果的载体,因此,各所中小学校要想发挥基础音乐教育应有的德育价值,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利益观念,抛弃单纯地追求学生升学率和提高上级部门考核水平的理念,而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核心价值的理解和认识,并按照主干课程的标准,结合国家对于基础音乐教学活动的德育要求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建构起一套系统、严格的基础音乐教学计划和教学纲要。

2.中小学校应实施科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发展方式

各个中小学校除了要提高对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认识并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开展活动之外,还必须在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规划的指导下,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德育价值的重视,并且在相关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基础音乐教育现状、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情况,建构起一套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计划,包括本校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模式、德育效果监督与考核措施以及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等等。

3.中小学校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与后期培训活动

各个中小学校一方面应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活动,包括其音乐专业素质、教学能力、思想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标准,由此为随后的音乐教学活动顺利地实现德育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应当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后期培训活动,包括音乐专业素质的培训、思想道德的培训、音乐教育中德育内容与德育方式方面的培训等等,由此使其深化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价值的认识,并掌握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由此顺利地实现基础音乐教育活动的德育效果。

4.音乐教师应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音乐教师一方面要制定出系统而严格的考核措施,提升学生对于此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要选择一些既蕴含着积极正面的德育观念,又符合学生音乐审美特征与审美心理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展开具体的音乐教学活动,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基础音乐学习活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接受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思想道德观念的熏陶与感染,最终逐渐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总体来说,基础音乐教育的德育方式既体现在歌词内容、曲式旋律之中;同时也体现在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之中。各个中小学校应深化对新课程标准中音乐教学德育要求的认识,据此加强对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划,建构起科学的基础音乐教育德育发展方式,加强对音乐教师的选拔与后期培训活动以及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由此才能从整体上推动基础音乐教育活动思想道德教化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郑茂平.音乐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关新旸.论音乐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高教论坛,2012(05).

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3

【关键词】学科教学;人文精神;以人为本;自我完善,特色文化

一、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如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礼仪常规教育、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重视课堂渗透

1.学科教学――努力挖掘德育资源

学科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人文学科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特点,发挥学科优势,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真知,在实践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维,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端正学习态度,指导学习方法,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提高科学素养的同时获得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的提升。

2.课程设置――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可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一是把传统班会课改为活动课,引进辩论会、演讲竞赛、研讨会、知识竞赛、“实话实说”、座谈会等形式。二是开设了人文阅读鉴赏课,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三是开发活动课程,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3.教学评价――努力体现人文精神

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我们制定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课标准。将人文教育内容加入评课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我校还把教学民主、教学细节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评课内容,主要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细节的处理,是否尊重爱护学生,是否符合课改要求。通过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以班集体教育为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在德育过程中,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班级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发扬教育民主,创设宽松、和谐、开放的教育环境,使德育过程成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积极参与的过程,成为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鼓励班主任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进行高效能的班级管理。各班班风的制定注重过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让学生讨论酝酿,在此基础上确定富有班级个性的班风,不少班级还发动学生设计了班徽、班旗、编写了班歌,制定了班规班约和班级行动纲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四、以优化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濡染熏陶

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艺术化校园的特色,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校报、黑板报、宣传栏、荣誉室、广播台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倡导积极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广泛发动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训、校风、学风的制定,丰厚人文资源,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质量意识、法规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为学校的发展多作贡献。当全校教师牢固树立“以服务树信誉”的办学理念后,就会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总之,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为德育工作注入鲜活的血液,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加快形成办学特色,一所学生、家长、社会心目中的高质量、高品味、信得过的品牌学校将会展现在大家面前。

参考文献:

[1]黄涛.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班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年12期.

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4

中图分类号:J61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095-01

摘要:对于低年级儿童,教给他们的歌曲孩子们很容易学会。但如果一节课只让孩子们翻来覆去的唱,他们就会失去兴趣,也感受不到音乐的美,达不到教学目的。对于这些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说,如何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培养音乐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培养兴趣;快乐气氛;表演

新课标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它为音乐教学指出了一个方向,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理念下,音乐教育的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唱歌曲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生对一首新歌曲由不会到会的一个过程。学生通过唱一首新歌,既能得到知识,又能受到美的熏陶。歌唱是一门艺术,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喜爱这门艺术是音乐教师在教唱歌曲中的首要任务,怎样才能更好把任务完成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了如下的经验:

一、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为歌唱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兴趣是调动思维、探究知识的内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歌唱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课前可以和学生一起挑选大家熟悉的喜欢唱的歌曲,做好歌唱课的铺垫工作;有吸引力、有感情的导入,让学生对歌唱产生期盼、渴望的心情;还有就是教师有感染力的示范演唱,让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唱的欲望。

教师要熟悉歌曲,这是在教唱一首新歌前必须要准备的,首先要吃透歌词,明确歌曲情绪、速度、主题思想。然后要仔细分析乐曲旋律,明确歌曲调式、调性,以及歌曲的风格、特点,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抒情的还是雄壮的等等,并找出歌曲中的重点、难点,以便在教唱中进行重点练习。范唱有听录音和教师示范两种,这里主要说一下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尽力按歌曲所要求的情绪、风格特点进行准确的演唱,给学生一个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分析讲解歌词的历史背景也是范唱的一项重要内容。比如在教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把本歌所描写的情景:日寇侵华所犯罪恶用讲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使他们对歌曲内容、情绪有一个正确了解,更容易把握歌曲情绪、为唱好歌曲打下基础。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思想内容,运用形象生动而简练的语言把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讲清楚,使学生在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后,感受到音乐的艺术形象,以掌握要领。

二、由易到难,层层推进,学会声情并茂的演唱

歌唱教学是是音乐教学的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欣赏音乐、表现音乐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乐谱是一首歌曲最基本的部分,从一年级开始我就教学生唱谱,掌握食谱知识。低年级由教师分句教唱,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巩固乐谱唱的准确,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视唱乐谱,这样既学得快又学得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手势来表现歌曲的强弱、力度、速度等。因为肢体语言不仅是人们情感的外露,而且是音乐各要素的内涵。如教唱《火车开啦》时,火车近了,手势幅度大;火车远了,收拾幅度小,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歌曲的意境。

歌唱要达到声情并茂,并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歌曲情绪,学习有感情的演唱。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我再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摇宝宝的律动,这时,有的同学的头就微微地晃动,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的方法,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宝宝在妈妈怀中睡着了的甜美画面。

如果一节课还有剩余时间,可以采用老师弹、学生听的方式,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节奏,音区的变化,想象出各种不同的动物形象。如把《火车开啦》的旋律变成三拍子,并在高音区弹奏,孩子们立刻想象出小鸟、小蝴蝶、小海鸥 动物的形象;当把音乐变成二拍子在低音区弹奏时,孩子们又马上联想到大象、狮子、老虎等动物的形象,并且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模范各种动物的行走、动作、神态。让孩子们通过听,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打开想象的翅膀,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及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要提高音乐课的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里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

三、关注学生情感,增强学生歌唱的自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想到所教的学科,而且要注意到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5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亲子作业;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30-02

2011年刚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但是由于平时的考试,导致思想品德课在平时教学中还是过度关注学科知识点的掌握,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教者情感教学的缺失。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面无表情,语言平淡,教法单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情感教学目标的教学。师生之间缺乏情感交流,课堂气氛沉闷,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教师情感教学观念落伍。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有些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施“情感化”教学的必要性;而有些教师对情感教学存在着误解,认为情感教学与认知教学是对立的。同时,对学生缺乏教育者应有的理解、关心、引导,致使目前许多学生在情感发展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压抑和扭曲,并进而导致学生主体性发展扭曲和受阻。

3.学生生活体验的匮乏。学生们每天都是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学习的内容也是从书本到书本,缺少必要的社会活动和思想教育活动,诸如劳动教育、爱心教育、尊师孝亲的感恩教育、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等等,从而导致缺少生活阅历,缺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缺少丰富的人文素养。

为了解决这个尴尬的境地,思想品德课必须关注孩子的家庭生活,必须真正的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去。通过自己一个阶段的摸索,发现亲子作业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思想品德课实施亲子作业其实质就是思想品德学科作业改革。作业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实在作业改革上,大家已经在争取各种作业形式使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多样化,比如小论文、简单的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可是本人在实践中发现,由于网络的普及,许多学生对于这些作业都是抄袭应付,使得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上现在许多学生学习习惯本身就不好,作业的事真是让人头疼。而自从实施亲子作业后,收获令人意想不到,它不仅改变了学生的作业态度,而且学生乐与和家长一起完成作业,这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改变了作业态度。

2.实施亲子作业充分落实了新课标以学生扩展的生活为背景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比如在六年级学习如何正确认识自己时,自己设计了一次亲子作业,学生列出家长的优点和缺点、家长列出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并针对对方写的缺点写出以后的打算并相互监督。这样在上课时的许多素材是真正来自生活,评价来自自己的父母,使得学生喜欢上课时讲述自己的家长对自己的评价,也对别人的家长评价十分感兴趣。在七年级学会与父母沟通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亲子作业,亲子角色互换过一个周末,结果体验完毕回来上新课时,课堂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教师自己一直在强调应该怎样和父母沟通,许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思想,课堂生动活泼且有实际效果。

3.实施亲子作业为亲子交流和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缓和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关系的紧张程度,并在某些方面为家庭教育做相应的指导。从对家长作业的观察来看,许多家长的作业态度都给自己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而且许多家长反应亲子作业这个形式非常好,为及时了解孩子的状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为许多家长反应,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孩子不愿意和家长多说,而亲子作业可以使孩子和家长通过书面的作业来交流。通过相互监督作业,使得家长和孩子渐渐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想问题,缓解了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紧张关系,增进了亲子之间的了解。而且通过亲子作业可以及时发现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误区,比如在八年级布置给学生的“辩证看待家长”的小论文上,有一个学生写了自己的妈妈,其中有这么一句话“爷爷奶奶一批评我,我的妈妈就会很生气,因为她觉得我的孩子,我可以说,别人不能说”,在第二天布置家长:针对孩子的小论文反思自己,我特意在这个孩子的论文里标出了这句话。当天晚上这个家长就和我打电话交流,说老师,这下我知道,为什么您总是反映我们家的孩子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了,原来是自己做的不够好。

亲子作业的实施,为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给自己的课堂带来了变化,许多家长也在支持家庭德育的做法中,收获了与孩子的友谊。很好的落实了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思想品德课散发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黄定华,段怡春,肖平新.情感转移的突变模式和情景教学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1).

[2]黄文孝.如何搞好思想政治课作业优化设计[J].学周刊,2012,(05).

[3]杜红芹,程琳,胡俊丽.国外家庭作业目的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0,(02).

[4]张翠萍.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浅谈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改革[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6).

劳动教育的课标范文6

【关键词】“活动”教学;新课标;基本理念

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节都设有“活动”内容,“活动”的目的是提供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活动的内容大都紧密联系上下文所学的知识点或结合人类生活的实际。作为地理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组织活动内容的教学跟其他知识一样,存在着问题,即怎样进行“活动”的教学时最有效的?

1 对“活动”内容必须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1.1 是每节知识内容和学习过程完整性的要求:“活动”内容均和上下文所学知识点紧密相连。其内容的设计或是对所学地理现象的深入探究,或是对所学地理知识原理的验证,或是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比较分析,或是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体现应用。无论哪一种,都可以诱发学生积极思考,进行深入探究,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不仅使知识内容玩整,且得以概括、深化,同时使学习得过程前后贯通,浑然一体。

1.2 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很多“活动”内容提供给学生的地理知识,均和其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这些知识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比如“活动”,“分析图,看一看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市政用地的分布各有什么特点,再归纳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这个“活动”与当今比较热门的城市规划和房地产开发不是有很大联系吗?与我们的生活不是息息相关吗?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二是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结合作和探究的能力。地理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新教材中很多“活动”内容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平台,改变了以往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可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活动”,“关于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的调查。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对家乡商业网点布局和商业活动进行调查”等,就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深入现实生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激发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习能力。这是顺应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学习的方法与能力掌握了,知识的获得将是无穷的,终身发展的目标也可实现了。例如,教材活动“查找本地历次人口普查资料,完成下表”。P34活动,“调查商品等级与市场服务范围的关系”。此类活动,既可让学生个人自主独立完成,也可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查找资料,实地调查,然后根据查找、调查的资料,认真分析探究,得出客观的结论。然后,可利用地理课、班会活动课、甚至专题论坛、教育博客等进行成果的交流和展示。也可把一些合理的有一定创新价值的建议整理后反馈给有关职能部门,为本地区商业调整与发展出谋划策。

1.3 新高考的要求:据已公布的高考方案,将实行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成绩三位一体招考体系,把会考作为统一选拔考试的基础;同时,采集学生会考成绩进入综合素质评价表,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三是由招生院校根据培养目标,自主确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6个内容中包括学习能力和探究与实践。而这两个内容等第的提高,离不开“活动”教学。上面也提到过了,很多“活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因此,从高考这个层面来说,“活动”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教学,而且应该做得扎实有成效。

2 教学中对“活动”内容的处理及应注意的问题

2.1 “活动”教学形式要灵活得当:“活动”教学形式是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因此,从教学目标和“活动”的具体情况出发,“活动”的形式应该灵活多样,如视听阅读型、实验操作型、动手制作型、论文写作型、社会调查型、游戏竞赛型等。选好“活动”教学形式后,还要适当引导。如社会调查型活动,活动前要引导学生设计好工作程序,认真做好调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尽可能详尽完备,以便于日后能顺利展开调查工作。例如;我们生活的砀山县城近几年城市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谈谈城市的功能分区,让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巩固学过的知识,然后逐步导入砀城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

2.2 教学主体要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提问的意识和热情,最有效地帮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展开自主学习。教师只是活动的配角,不能喧宾夺主。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乱搞一气,教师是“活动”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应密切注意“活动”的进程,组织指导工作不能放松。例如:通过观测日影的方法,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这个活动操作相对简单方便。在地理课中地理教师做一定指导,把相关的原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联系体育教师,提供相应的材料,把学生分成几组,分别去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两天以后完成,让各组的测量数据、绘制的草图、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再让同学查阅相关地图册,对照自己的测量是否正确。

2.3 内容取舍要符合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应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有的放矢地选用“活动”内容。难度要适宜,要适合大多数学生,达到“让他们跳起来能够摘到果子”这么一个难度,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激励性。也不能太简单,一眼就看出答案的“活动”不能选,否则失去了探究的必要。另外要选能够实现的“活动”,硬件条件要求高,学校现行条件下做不到的“活动”,就会失去“活动”的意义

2.4 教学要尽可能联系实际:新课标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许多“活动建议”都需要联系本地实际开展地理活动。因此,在“活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和生活实际,把乡土地理、生活地理融于教学活动之中,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例如,教材“活动”,“调查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可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类型、主要农产品及商品率、农业区位等方面人手。请你从这几个方面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家乡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并写出调查报告。针对这个活动我发动农村来的学生把自家的种田情况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样也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城里的学生理解了农民的艰辛。如此一来,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报效家乡和开发家乡的热情,寓劳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顺利完成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所达不到的。

2.5 “活动”时间要安排合理:有些“活动”可作为新课的导入,激发积极思维。有些“活动”要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有些“活动”应放在某个知识点或某个章节学完后进行,对教学内容起到深化总结、检查巩固的作用,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例如,活动“区时的换算”,应该在时区和区时知识讲解完后立即进行教学,选择两个熟悉的城市比如伦敦和北京进行计算,发现问题,及时讲解,以达到深化巩固和查漏补缺的作用。还有些“活动”应该放在课外进行,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合作完成。

3 结语

3.1 有些活动内容如果有必要在课外进行: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条件、场地、经费、时间、家长、安全等因素,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避免“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否则,“活动”教学就达不到预期效果。例如,调查之前,要尽可能地考虑周全:要分小组,各小组分工明确。再定好组长,组长分配好各成员的工作,可列出一张调查访问的清单或表格,不至于遗漏,并要带好野外作业的必要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