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脏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五脏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五脏基础知识

中医五脏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 中医药学概论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Vocational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Jing, ZHAO Bin, WANG Qiong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Zhongshan Torch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36)

Abstract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urse is the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biopharmaceutical technical expertise, beauty and image of the design professional, food biotechnology. From a reasonable choice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exploration the teaching methods two aspects,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ich reflects the principl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practical, skilled personnel.

Key words Introduc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high vocational

中医药概论是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以及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健康行业工作所必需的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为学生今后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增强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本课程整合了中医基础和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成药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本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多、需要记得东西多、学时却相对较少的矛盾使教学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很多学生反应知识点多,不容易记忆,记后易忘记。因此,急需改进教学模式,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教学以理论够用、应用为主、注重实践和能力培养及面向基层为指导思想,与传统的教学有一定出入,因此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及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笔者对我校中医药学概论教学内容及方法做了以下探索:

1 中医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选择和中医思维方式的建立

中医学基础注重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记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阴阳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在病理上的应用,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属性归类、和生克乘侮和母子相及的概念、规律,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学说,重点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系统联系;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动、功能、分类。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功能和运行。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和排泄及功能,以及气血津液的关系;掌握六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掌握痰饮、瘀血、结石的基本概念和致病特点;掌握脏腑辩证的要点。

中医药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思维形式现代人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造成中医药学概论的教学困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其一,引导学生理解中西医理论的巨大差异。①中医的基本特点之一是整体观念,诊病上是通过表现于外的征象,推测人体内在脏腑、气血津液的病变,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模糊性、经验性;而西医理论则是从微观上探究机体生理机能和病理状态。其二,把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生活化。例如讲解五行相克理论时,联想生活中用金属工具砍树(金克木),小树长在土里(木克土),土能掩水(土克水),水能熄灭火(水克火),火能够将树木燃成灰烬(火克木)。在讲解心主神志理论时,联系网上报道有人做了心脏移植术,兴趣爱好、性格都改变了,让深奥的理论在现实中找到依据,讲藏象理论时尽量多引用病案故事,脏腑辩证多总结、联系,并结合具体病案进行辩证分析,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让学生对各个证型有较深刻的印象等等,这样慢慢使学生建立中医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常用中药及应用知识部分根据专业不同重点也不同

中药总论中的四气五味、中药的配伍、用法以及用药禁忌是重点掌握内容。各论内容则根据专业不同,岗位需求不同,讲解重点也不同,如美容与形象设计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中重点讲解中药的使用方法及功效,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要突出中成药原料品种,具体讲解时结合本地特色,重点讲授本地区的常用药材。教学中采用采用分类、归纳、直观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中药的兴趣。如安胎药有理气安胎药苏梗、清热安胎药黄芩、补肾安胎药桑椹等,清热药中黄芩善于清上焦热、黄连善于清中焦热、黄柏善于清下焦热。这样把复杂难记的中药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药物功效的大方向,增强记忆,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总结,比如具有清肝明目作用的药物有哪些?活血止血的药物有哪些,凉血止血的药物有哪些等等。教学中建议学生们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互问互答,进行知识竞赛等增加学习的主动性。

3 常用中药与方剂学知识部分强调基本概念、常用品种与地方多用品种的讲解相结合

常用中药与方剂学只在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能讲解。据调查,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多在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从事基层业务工作,这些岗位旨在为患者提供用药服务,进行导购零售和调剂。我们从岗位需求出发,以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本位,遵循“合理选用基础,注重实践应用,增强职业素质,培养业务能力”的原则,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中医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读中成药说明书和中医处方的审方能力,致力于学生能够安全、合理指导患者用药。比如讲感冒时,感冒最常见的症型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广东这里还常有暑湿感冒,上课时首先将这些感冒的临床表现和证型复习一下,再将处方用药的原则讲解一下,然后将各证型的临床表现、处方和常用中成药设计出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析讨论,得出适当的处方及成药,完成“感冒”问病荐药的情境设计,为以后顶岗实习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高职的中医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应该从各个专业的不同岗位需求出发,抓住重点,课堂形象生动,结合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交叉运用,从而改变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导致的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不符的状况。

中医五脏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中医;护理;特点;优势;发展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88-01

1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

1.1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体本身的统一性都是在中医学上面非常重视的。自然环境与人体密切相关。自然界影响着人体的病理和生理上面的变化。人体的各器官、脏器以及组织有着不同功能,中医讲到肺主气、司呼吸,心主血脉、主神志。生五脏各自的功能是整体活动中一个组成部分,人体的各器官、脏器以及组织和生理上是相互影响的,来维持生理活动的平衡和协调。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出发,通过对病人外在变化的观察,然后再来提出护理的问题以及确定采用的护理措施。

1.2 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类,与自然界存在着赖以生存的关系,人体间接或者直接的被自然界的不断变化所影响着,机体会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如果超出生理的范围之内,就会产生病理的变化。比如: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气候在不断的产生变化,对人体会有影响,春天比较暖和,夏天非常的炎热,而秋天比较凉爽,冬天非常的寒冷,这样的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万物都随着这样的气候变化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同样,人体也是这样,保持与之相适应的环境才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做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理工作,了解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做好气象护理工作,根据四季的自然规律,做好四时生活起居的护理工作。同时,夜间多观察昼夜变化对疾病有何影响。

2 中医护理的优势以及特点

2.1 中医有预防为主的思想,主要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保健方面的工作,中医护理切合了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几方面的需要,深获人心,人们都很认可和喜欢,中医护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2 护理有很多技术的操作,都收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并且这些中医疗法适应的范围比较广,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和简单,没有毒副作用,效果好并且见效快,价格实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有:火罐、艾灸、热敷、推拿、日光浴、捏脊、针刺、温泉浴等等。

2.3 日常生活当中,生活起居的护理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人类和大自然是息息相关的,密不可分,人类想要获得健康,生活起居方面必须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这方面在《内径》里面也有被提到。年纪比较大的人,年老体弱的在夏天的时候最好是晚睡早起,在冬天的时候最好是早睡晚起。

2.4 运动锻炼身体的护理对预防疾病以及提高身体的素质非常重要,拉拉筋骨,动动肢节,通过有规律的呼吸和全身肢体的适量运动,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非常有帮助。通过集中精神以及静心,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

2.5 饮食方面的护理,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中医的饮食护理,并不是单一的有一套方案每个人都可以用的,是因人而异的,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来进行护理工作。体热的人适合选择清淡的食物。而体寒的人适合吃一些桂圆、羊肉等温补的食物。选择正确的饮食护理方案对身体的快速痊愈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这方面要特别注意,不得盲目行事。认真仔细研究分析好之后再制定护理方案。

2.6 人的心情、心态方面的护理也非常重要,要保持一个平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对身体健康也非常的重要。

2.7 对于整体护理,它的思想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的始终的。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护理工作。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的辩证观指导之下的护理方法。

3 中医护理发展前景

3.1 中医护理发展在就业方面的前景,可以在学校、医院、康复疗养等单位工作。通过一些主要课程的不断深入学习和研究,学到的知识都会用到工作当中。需要在扎实基础知识之下,不断的研究和学习。

3.2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有两千多个中医的医疗机构了,其中,有上万名的人在从事中医的护理工作,是一直强大的专业队伍,成为了我们国家中叶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研究工作,我们国家临床护理已经有了一套到理论到临床的辩证施护方法,并且操作技术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法有刮痧、拔罐、放血、敷药等等非常多的治疗方法,并且效果非常好。

3.3 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中医就出现了,中医理论基本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的没落,是在明朝后期的时候。清朝末年时,中医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于我们国家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医开始涌入中国。到了期间,中医才得到了政策上面的支持,这可以发展起来,在我们国家,中医还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手段。在国际上面,我们国家的针灸等引起了各个国家医学界学者的兴趣,并且还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支持。

4 结语

本文探讨了中医护理相关问题,讲述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的优势特点以及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让我们对中医护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医,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医学,很多现在的研究成果都是依赖与古代人对中医的贡献,不禁让我们感叹古代人的伟大。珍惜古人给我们带来的财富,在这基础之上还需继续努力创新和研究,促进我们国家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文中提到的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点,注重各个方面的护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非常的有帮助。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很重视,因此,中医护理很多技术操作,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欢迎。促进了中医护理方面的发展。为了我国中医护理工作能够更好的发展,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对专业技能要熟知、扎实。不断的深入研究学习,这样才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医五脏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图表法;中医;教学

为继承和发展祖国传统医学,目前我国各大西医院校普遍开设了中医学课程。但由于中医学的内容繁杂,理论抽象,且课时数少,对于没有中医学基础的西医专业学生,常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知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表式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1图表教学法将教材化繁为简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中医学》,其内容重点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及临床综合运用两方面。相对西医理论来说,中医理论原本即抽象难懂,大篇幅的文字表述更让学生觉得艰涩枯燥,图表教学法则是要求教师在充分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各章节的重难点,通过运用画图、列表的方法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克服了文字抽象、拖沓等缺点,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讲授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的第三节脏腑时,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张表格,将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一一列出,见表1,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课程的重难点,便于记忆。

2图表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只有当一个人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的不光是给学生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发他们学习中医的兴趣。在反复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很好的参与到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除了死记硬背,并不能真正理解。而图表的运用则可以使抽象的信息更形象、更直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运用图表教学不仅可以以表格或流程图的形式展现,更可以用大量生动形象、色彩丰富的图片给学生以视觉刺激。例如,在讲授七情致病时,我们选取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图片便于学生理解,讲授悲(忧)伤肺时,学生看到的是林黛玉的图片,老师在此时提问:林黛玉得的是什么病?同学可以很大声的回答:"肺痨!",同时再引导学生林黛玉为什么得肺病,是因为过度的悲伤忧愁伤及肺脏所致;范进中举中范进疯疯癫癫的形象也会让学生轻易的记住"喜伤心"这一知识。而在讲七情对气机影响的时候,我们选用怒发冲冠的女子和吓的尿了裤子的囚犯的图片,让学生深刻的记住了"怒则气上"和"恐则气下"。又如,在讲授中药章节时,因为授课对象并非中医中药专业的学生,学习重点并非记忆大量药物的功效性能,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要告诉他们中药不仅仅是植物,很多我们熟悉的动物、矿物以及我们日常吃的食物均可入药,并教会他们这些常用的中药的基本用途以及煎煮服药方法即可,且受条件所限,无法给学生实地实物参观的机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收集总结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常用常见中药的图片,包括该药物的原始状态(动植物本身)以及制成饮片之后的形态,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让学生在图片出现之后猜测是何种药物。实践证明,运用图片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对中药的理解也更加形象,更好的融入课堂。

3图表教学法便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十二经脉的循行与交接规律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对于课时数极少的护理专业学生,如何让他们在短短的一节课内掌握这一知识点,图表的运用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见图1。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标识出阴经和阳经,再用箭头将其按照循行走向连接,并标出交接部位,这样,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以及流注次序便一目了然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当复杂难懂的理论变为一张简单可视的图表,同学们自己就能总结出其中的规律,使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1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及流注次序图

4图表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图表法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总结归纳,每一张图表都是经过教师的多种方式反复考虑, 最后讲解时取其精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这一学习方法,以及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学生对图表的运用更加熟练,并能学会自己总结归纳的方法,能将图表作为学习其他学科的一种手段,达到了能力的锻炼。

综上所述,图表教学法不仅挖掘出图表化繁为简的潜在功能,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果,实现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中医五脏基础知识范文4

【摘要】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自古以来,中医与西医就各有长短,难以包容。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自然科学发展规律为依据,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契机,在总结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历程中,探讨新的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改革的方式,提出改革意见:明确中医教学的目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教材编写与教学安排、以促进中医学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医教学;教学改革

自16世纪中叶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以来,就有了中医与西医的矛盾。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他们各有短长,难以相互包容,共同发展。中医界不少前辈的融会贯通,改进、科学化,现代化等理论方法,均未解决这一矛盾。解放后,我党以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自然科学发展规律为依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创立新医药学派的方针,提倡中西医结合,促进了中西医学两大体系相互渗透和吸收,促进了中医学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西医学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渊源,思辩与实践方式,哲学依据,发展模式均不相同,西医院校学生在接受了大量现代医学教育以后,再接受中医学教育,其学习态度、认同程度、思维方式等均明显影响中医学教学效果。如何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探讨新时期中医学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1]。为此,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明确中医学教学的目的

高等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目的已争论多年,但一直未完全明确。[2]目前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任务重,教学时数少,讲解快,学生理解难,中西医结合贯通差,最终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短短50学时左右的时间内,要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辩证论治到中药方剂,一字不漏地讲解,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确实很困难,即使勉强死记硬背下来以应付考试,之后也都全忘了,别说运用和发展,这样就毫无效果可言。因此,应该明确我们的教学要达到什么目标水平?我们教学培养的目的是什么?与高等中医药院校不同,它不是培养中医药专门人才,而是让西医院校学生在学习现代医学的同时,了解祖国医学的渊源、历史传统与成绩,熟悉祖国医学的特点,基本理论,发展状况以及目前中西医结合成就,为今后从事医学事业打下基础。因此重在了解,要求学生熟悉简单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病治疗方法,了解中药的作用及组方原则和常见病的中医治疗,将学生引入中医学的门槛。并结合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成就作一些启发式讲授,适当作两种理论的对照讲解,提出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以提起学生的兴趣。目的明确了才能据此安排教学大纲,编写实用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和见习实习时数,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改革教学方法与模式

几十年来,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一直沿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模式。从概论、阴阳五行、脏腑 辩证到治则治法、中药方剂等,引经据典,以经解经,一字不漏地全部讲授,内容多,要求多,而学时少,学生学习困难,很难消化掌握,教学效果差。为此,应根据社会发展和教学目的,结合实际情况,彻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其进行改革。要根据教学目的制订明确的教学改革目标,确定改革的步骤和方法,分步实施,并进行必要的试点,以期取得成功。具体改革方法:

2.1上好第一课堂。中医学第一堂课是讲中医学绪论,也就是介绍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医学的基本观点。以往认为绪论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少,故不太重视,只作简单介绍。实际上,上好第一堂课十分关键。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第一堂课上能激发同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应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充分准备,在第一堂课上就抓住同学们的心,将他们引入中医学的殿堂。

2.2以系统器官为纲目,以中医脏腑学说为核心,对中医学相应的基础理论、诊断、方剂中药、辩证和治法进行一站式教学。以前中医教学中将藏象、辩证、治法、方药等分别讲授,各章节之间相互独立,基础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相分离,学生难以融会贯通。

实际上,中医学的藏象、辩证、治疗、方药是紧密联系的。辩证是在对脏腑生理功能,病理表现的充分认识上作出的,而治法是以辩证为基础,同时指导方药的拟定。因此以脏腑为纲,即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分别讲解其生理、病理、临床症候及辨证方法,并讲授该脏腑最常见的一两个疾病,介绍治法,方药,可使学生融会贯通,既掌握中医的基础知识,又运用于临床实践,还可以举一反三。例如讲解脾胃,从脾主运化水谷和水液、主升清、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的生理功能能到脾胃升降失常而出现脾胃气血阴阳失调,诸如脾气虚损,脾阳虚损,水湿中阻,脾胃湿热,中焦实热,腑气不通等病变,结合临床实际着重讲解中焦实热,即阴阳腑实证的病理机制,病情演变,可能的转归和预后,以及以大承气汤为代表的通里攻下药“急下存阴”的治疗原则与方法,再在临床见习和实习时结合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予以讲解,使学生对该系统主要疾病的生理病理和临床表现,治疗与转归有一个较为系统全面的了解与掌握。以此类推,让学生逐步适应,自己去认识辩证方法的全过程,从而掌握中医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3中西医结合。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和成就为主,既以中医学为基础,又以现代医学为说理工具,同时用中医整体观和方法论来阐述,使学生容易理解。[3]首先讲述中医学的历史渊源和成绩,中医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中药方剂和常见病的辩证论治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向学生介绍目前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就和进展以及还有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如在全国取得了较好成绩的针刺针麻技术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上海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关于肾本质的研究,初步阐明了肾阴虚和肾阳虚本质上与机体皮质醇量的高低相关,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找到了一种可靠的方法和途径;青蒿素的研究开发成功,不仅是中药开发的突破和新途径,也是我国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关中医血淤与现代医学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关系的研究;证本质的研究,舌诊的研究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及其疗效与西药的关系和差别;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国家攀登计划中的经络实质研究,至今仍无明显进展,都需要我们投身其中,为实现中医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既有生动具体的成绩和实例,也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可以极大地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 积极认真学习。

2.4结合实际,以事实为依据。结合我国和我科的临床实际情况,介绍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疾病。例如介绍我科中西医结合急性胰腺炎,使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降低到10%以内,比单纯西医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更佳,且目前全国急性胰泉炎的治疗大多数都用中西医结合方法;不全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效果确切;脑卒中及其后遗症的中医针灸治疗;康复科的中医理疗按摩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安排临床见习,使学生看到确切的疗效。通过这些成就与事实的介绍,使学生有中医能治病,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实体验,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中医,认真学习中医,并可能投身于中西医结合事业。

3教材编写于教学安排

为了达到彻底改革的目的,就有必要据此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大纲应该简洁明晰,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教材应该简明扼要,条理清晰;既要有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讲解与介绍,又有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成就和相应的新理论与观点方法,同时毫不忌讳的提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以供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因此,在教学时数安排上,应多讲中西医结合的成就,少讲经典中医理论;多讲临床实际能解决的问题,少讲悬而神秘的空洞理论;多结合临床实践,结合病人讲中医理论,少课堂讲授,少给学生讲“天书”;进一步加强临床见习和实习的带教工作,在实际运用中讲理论。同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编写教材。例如:针对预防专业,着重介绍中医未病先防的思想和中医养生学;针对妇幼专业,重点讲授中医妇科学和儿课学。

总之,为适应时展的要求,为搞好中医学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应总结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就,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以促进我校中医学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郑兰英.21世纪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困惑及其症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9;4:28

[2]喇万英,蒋炳武.略论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7;4:21

中医五脏基础知识范文5

1 PBL模式

以一个实际的临床问题为起点,带出一系列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辨证论治方面的问题。学生需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寻找答案,共享査到的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巩固了中医药的相关知识。例如,高热咳嗽大便不通的患者,病位在肺,通过通腑取得热退咳减的疗效,这是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一些学生查到组织胚胎学起源证实两者在起源上确实有密切渊源,在赞叹中医理论超越时空的莫测(2000年前的古人如何得知)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和探究中医的兴趣和热情,增加了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表明,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PBL模式中,问题的提出相当重要,即提出的问题要具备代表性和启发性,能突出重点和明晰中医概念

2 TBL教学模式

TBL(Team Based Learning,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教学是一种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讲授方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是在PBL基础上改革创新并逐渐兴起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

TBL教学方法:将学生按每组4-5人进行分组讨论(两周前提供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每组各得到1份试题和ABCDE5个选项牌。在经过1节课的紧张、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各个胸有成竹,准备迎接来自各组的“挑战”。第2节课上课不久,老师开始对问题进行逐一提问,各小组举牌示意自己的选项并派1位代表陈述理由,持有异议的其它小组可以通过采取相互辩论的形式试图说服对方,同学们之间展开了讨论、交流、老师对同学们仍然存有疑惑的问题进行了互动,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通过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教师也从中受益,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中山大学医学院尝试性进行了《生理学》课程TBL教学,发现了TBL教学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相督促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TBL教学是传统讲授式教学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的重要补充,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遂步推广。

中医学教学应结合课程的特点,采用TBL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特点、优点、应用原则,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重视早临床、早实践的教学模式

中医学是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在临床中体会到中医药的疗效,才会对中医学有兴趣,只有在临床接触问题,才会逐渐学会应用中医药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当然,早接触临床应该认真地安排,将教学内容和临床见习密切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如果见习只是让学生定时定点到门诊去看看,没有引导和任何讲解,效果并不好。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理论课4周后,就安排学生见习,见习带教老师熟悉前面的讲课内容。例如,讲到八纲辨证时,学生见习时就会安排典型的感冒患者给他们看,让学生深刻体会表证和里证的区别。讲到脏腑相互关系时,则选择心脾两虚型失眠病人讲述,给予归脾丸治疗,并让下周见习时观察复诊时的疗效。重视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有助于提高中医学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牢记的是,中医学的教学中对实践的要求很高,单纯感受见习体会临床看病的教学内容,没有问题导向见习,成效将很差。因此,临床见习不只是看看病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同步临床实践内容的精心准备很重要。

4重视科研实践来提高教学的实施和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让部分学生接触科研,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中,让他们直接体验从问题和假说的提出,到通过各种研究手段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校还有专门的学生科研鼓励学生早期参与科研活动。例如,湿证患者相关免疫功能研究课题,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将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人才的培养。

5注重中医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中医学遵循的是中国传统的系统思维,即“以大观小”的宏观整体思维,重视生命过程中“象”的变化,中医学在认识疾病时,将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病理生理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了动态的、整体的、天人合一的认识观,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采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探索疾病的病机变化。中医学以其独特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神奇”的疗效,解决了许多临床疑难问题。取得临床疗效得益于正确的思维方式。

虽然中西医学都以人体作为客观研究对象,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认识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认识到的层面就有差别,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有差别。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中西医学思维方法差异带来的中医学教学问题,需在教学中注意中医思维方法的培养,并遵循中医哲学思维方法,从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比较联系中,逐渐从以微观入手转变为以宏观入手,并探索中西医对人体生理病理认识的共同点、交叉点,把中医的整体观、动态观和现代医学的微观生理病理、实验相结合,一方面可让学生更充分和更客观理解中医理论,另一方面又可使中医学整体的动态的认识方法对西医学的认识有所启迪。

6编写适合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材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与中医院校的中医教材在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深度上都应有很大区别,积极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在中、西医学取得的成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阐释中医药学的经验真知和理论精华,编著适于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特点的教材。尊重学科发展的现状,纠正教材内容陈旧、与临床脱节、偏离本源等问题,把中医学发展所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和中医思维模式融入教材中,使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启发性更加突出,体现中医学学科“病证结合的主体思维”。

在教材中,编纂出可供使用的案例式教学范本和部分音像制品与多媒体课件,通过案例式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7将导师制引入到西医高等院校的中医学教学中

如条件许可,可在中医学开始时按1:5-1:10的比例配置导师直至课程结束,强化中医文化的教育和中医学特有的宏观整体思维的训练,使传统的师带徒教育模式在中医学教学中体现出来,提高教学效果。

中医五脏基础知识范文6

关键词:医学;科学;哲学;中医;西医

一、起源相同

医学伴随着人类的生存而起源,经历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1、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2、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 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并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3、医、巫的合与分 医巫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同经历过的一段历史,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医疗知识才有了比较系统的总结,进而医巫斗争,逐渐打破束缚,确立医的独立地位,并走上继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4、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巅峰之作 “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雅斯贝尔斯说)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堪为中医奠基之作。在西方,《希波克拉底全集》“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他的确解决了在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卡斯蒂格略尼说)比较《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辨、临床实践。《内经》强调天人合一,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还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西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也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

二、目的相同

中世纪伟大的医学家阿维森纳给医学定义如下:“医学是科学,我们从中学到:1、人体的种种状态,①在健康时,②在不健康时;2、通过什么方式,①健康易于丧失,②丧失健康时使之恢复健康。换言之,医学就是如何维护健康的技艺和健康丧失后使之恢复健康的技艺。”我们来看:健康、不健康、恢复健康、维护健康,这些措辞避免了把医学简单等同于治病。还可以看出,医学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绝对不是没有生命的躯体,也不是各种“零件”堆砌成的机器模型。这和中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体内部的协调与平衡是一致的。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目的都是一致的:恢复健康,维护健康,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三、指导方法不同

人类从原始状态进化到文明状态,其首要的变化,就是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了各个民族不同内涵的哲学方法。哲学方法对任何事物的认识具有绝对的指导作用。任何文明、文化以及各个具体学科,甚至经验、事物的概念及定义,均离不开哲学方法的指导。哲学方法从诞生起就分为西方哲学方法和东方哲学方法。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时代是仰韶文化时期,伏羲氏的无字易经是中国哲学的奠基作,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从此在它的指导下大规模地被创立。哲学方法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易经》有非常恰当的表述,“百姓日用而不自知”。自以来,“西学中用”,国学研究完全以西方哲学方法为指导方法。“科学”是近百年来最时髦的词汇。今天的“科学”准确地讲是“西方科学”,它已成为人们判断一切事物是非的标准,而且也成为“西方科学”卫道士打人的棍子:凡事被戴上科学的帽子,就身价百倍;扣上不科学或传统的帽子,就成为谬误和落后。后果是中国文化被肢解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正因如此,今人对国学也早陌生,对中医学更是不解。在西方科学的强势下,中医被戴上了:“经验的”、“传统的”、“过时的”、“不科学的”、“前科学的”帽子,并且正在全面地、有计划地被西医学改造,美其名曰“中医现代化”。西医学统治着中医学。长期的西化给中国人带来了民族自卑感,中医学已到了近乎灭顶的境地。“科学无国界”实在是扼杀中国科学的凶手。

中国哲学方法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生命力。从宏观上把握事物是中国哲学方法的核心。中国科学当以中国哲学方法为指导,进行中国科学现代大发展。中国科学“胜物而不伤物”,它反映事物宏观的和微观的、内在的和外在的、可见的和不可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内涵和规律,并试图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和存在状态,以此来说明事物,创立科学。中国哲学方法指导下的中医是一种关系性思维。包括虚静、直觉、象数的思维方式。虚静是一种内向思维方法,虚静思维跨越了认识事物的主客体二元对立关系,让心智进入“无思”“无念”的虚静状态,调动潜意识储备的信息和能量进行认知思维的过程;直觉思维是一种不受固定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是在虚静状态下契入真理,获得灵感,达到“顿悟”,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象数思维是通过意象性的概念、符号、数量等象数模型,通过象征、类比、类推的方式来把握认识对象,阐释有关天地人三才,宇宙万物存在方式、表现形式、运动变化度量和规律的思维方式。[1]人是大自然演化的产物,是宇宙全息的缩影,生命的奥秘就是宇宙的奥秘。通过认识自我,从而进一步认识自然、认识宇宙。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西方人的实验室设在屋子里,而东方中国人的实验室是设在人体内的。人体本身就是最佳的天然实验室,其精密程度是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及其深邃的智慧。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其辨证论治的思维基础,超越了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界限。在漫长的岁月当中,中医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即使到了今天,在健康领域,她依然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医以其卓越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

西方工业革命给西方科学技术带来极大地发展,医学手段日新月异。但技术的双刃剑也会让人们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先进复杂的治疗仪器,使病人和医生的沟通越来越生硬,病人不再是一个生命,而是一个号码、一个标本。西医长于化验,却有许多疾病查不出病因;西医长于手术,往往是“一病方愈,一病又生”,诚如西方谚语所说:泼洗澡水,连婴儿也一起倒掉了!中医虽然能治好病,但不能用西方科学来解释,就是“伪科学”;西医虽然把人治死了,但能用西方科学解释,就是“科学”。这不是很荒谬吗?没有疗效,背离了医学救死扶伤,济世活人的初衷,还叫什么医学?在自然界中尚未被人们破解的奥秘太多了,人体内同样也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的奥秘。人类的进化就是在不断认识自己的同时逐步完善的。西方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在很多问题面前已经无能为力,束手无策;中国科学正大放异彩被世人瞩目!

近年来,中医迅速走向衰落,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搞中西医结合。两种哲学指导下的两种不同医学,为什么要追求统一?虽然中西文化有些现象类似或相同,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探索世界的方法。只要中西文化的差异存在,两种研究方法就不可能融合,医学亦然。中医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和灵魂所在。不在中医的原则指导下治病,去搞中西医结合,丢掉了中医的学术精髓,中医只能变得名存实亡。我们可以借用西医的仪器来帮助进一步诊治,但是决不能抛弃中医的理论和思维,舍本求末,自取灭亡。我们可以借鉴西方科学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但是决不能放弃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邯郸学步,让后人耻笑。

当然导致中医发展停滞的因素不止这一个。中药剂型是一个问题。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很少有人去慢条斯理的精心熬药,连茶也是包装成袋泡的。笔者觉得这是国人对国学的一种丢失,不值得去迎合,而应该大力倡导国学。工作再忙,生活也要讲究安静祥和,更何况是生病的人,急于求成,欲速不达。中医人才培养也是一个问题。中医现在的教学模式,既没有突出特色,也没有抓住重点,还要学习许多西医的知识。“所学不专,华而不实”。中医生身心修养上要澄神守中,涵养品性,精诚从医。

四、展望中医

2009年国家颁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讲: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笔者强烈呼吁:中医不能被西医冲溃阵地,更不能妄自菲薄,自轻自贱。我们不应捧着金碗去讨饭而不自知。以西方现代科学为参照体,中国科学一无是处;以西方新型科学为参照体,中国科学优点多多。相信当中国哲学方法被拔萃出来,中国科学将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的东方。中医的发展也将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