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发展农业的因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发展农业的因素范文1
一、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在农业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如下两大方面。
1.我国农业经济的相关制度已经较以往有较大改进,但是现行制度仍然不能适应农业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制度层面的约束依然存在。
1.1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仍然占据重要地位,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仍然时有发生。以现阶段较为普遍的农村养殖业为例,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一条较为便捷的道路,然而养殖业与民争利的现象较为严重,伤害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1.2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对农业机械化造成了一定阻碍。由于农民每家每户都只耕作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不能形成大面积的土地规模,无法利用先进的大型农业机械,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生产资本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
2.1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优秀人才。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大W毕业生去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在农村有关于农业只适合的相关培训课程,但是普及程度过低,绝大多数农民仍然按照传统的耕作经验来从事生产劳动。
2.2我国对农业经济的投入不高,国家对工业产业领域投入了大量建设资金,而对农业的关注相比较之下较少,投入不高。因此,某些科学合理的农业工作缺乏资金支持,一些创新想法无法付诸实践。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农业经济自身的原始资本积累数量有限,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资金缺乏。
二、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1.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
近年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中低产田的改造,但整体上仍然比较薄弱,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生产能力不稳。尤其在农田水利设施方面普遍存在年久失修、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的问题。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的状况在我国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农田水利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依然是新形势下制约我国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2.农业技术落后,生产力低下
农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农业领域的技术进步是通过凝结着技术的现代农业要素的不断投入来实现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归根到底必须依靠科技来实现,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地方,尤其是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已成为农民反映的一个热点问题, 从而形成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落后于农业科学研究,许多农业科研成果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业科技人员少,组织机构不健全;基层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差、待遇低, 影响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3.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文盲和半文盲占较大比例, 另外由于农业的经济效益较低, 大批农民从农村流向城市, 特别是年轻有一定文化素质的农民,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是老弱妇幼或是在城市中缺乏竞争能力的人。农村中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同时,他们接收外界信息能力较弱, 不善于利用农业科技。这样的农民素质和农村智力结构,很难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转变和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发展农业经济的对策
1.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现阶段虽然我国对于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但是仍然满足不了农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应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加大资金投入。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水利设施、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投入的使用效率,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的开发、利用和推广的投入。建立有效的支持农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支持体系,以及农业信息服务、市场营销服务等支持体系。
2.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
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应做到以下几点: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要深入加大对科教兴农的财政投入,对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工作要加大财政支出,围绕提高农产品产量开展科技攻关,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给农民传授实用技术,积极投入到农村。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加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力度,把科研力量集中运用到园艺产品、深加工产品上,使农业经济向着高档次、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围绕降低生产成本开展技术研发。大力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和节劳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业科技体制,创建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信息体系。加大对基层农技所技术设备的投入,培养更多技术过硬的农技推广人员,去基层重点指导农户、农业企业的工作,同时围绕推进农村经济产业化,抓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发展农业的因素范文2
关键词:山区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对策
我国县域人口9.35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73.3%。目前,我国存在着“三农”问题、城乡发展差距过大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县域经济尤其是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山区县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包袱”、是中国民生问题的聚焦点和聚居区。“郡县治,天下安”,找出山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来重点攻克,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定大局。
一、山区县域的特征
山区县占我国全部县数目的43%,丘陵县占26%,平原县占31%。全国592个贫困县中有384个是山区县,山区县域的共同特征是:矿产资源、旅游资源、药材资源、山林资源、特产资源等资源丰富,但是,在交通条件、信息技术的推广、基础设施、土地集中规模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与丘陵县和平原县相比处于劣势。
二、制约山区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极其分析
(一)农业发展极其缓慢严重制约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耕作方式落后,农具大多为镰刀、锄头、耕牛等。山县域农户土地地块小而分散,(我国山区每户地块都在5片以上、人均占有量耕地0.46亩),无法使用现代农机。土地少的自然条件因素和土地分配方法上的人为因素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第二,农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极低。大山阻隔、没有村农产品市场,致使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难以有效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观念里只有“种”和“卖”二字,没有现念,不不注重靠对农产品深加工、和特色经营去创收,生产表现出较强的盲目性和趋同性,致使农产品无比较优势,卖不了高价。
(二)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
第一,人力资源没充分开发利用。基础教育知识的实用性不强和农民的地位低造成人民普遍认为“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教育工作量化杠杆把教育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导向到:“升学率高就是教师教育质量高、领导业绩高”。县职业教育形同虚设,职业学校为了生源、生存,在应试教育的大浪潮中都随波逐流,抓升学率了。各行业都有职业继续教育培训、唯独农民没有。一句话,中国的应试教育,造成农民无能,抑制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第二,非耕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多数山区县域林地面积大,但原始森林面积小,山多是没有大树、灌木丛生的荒山野岭,荒山、荒地、荒滩等都处于闲置状态。
(三)政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第一,山区村级政府功能严重不足,对村经济发展几乎没起到作用。我国实行村民自治制度,农民领导农民,其局限性可想而知。村干部从人才极为欠缺的村民中“矮子里拔将军”选出,他们没有多少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工作是业余的纯行政管理工作,工资低廉,服务意识淡薄,没有能力带领兴办产业、企业,反而在自身的利益驱动下,盘剥、挪用上级下达的各类款项用于村政务消费和自己“入囊”,导致村级基层政府对地方经济管理的经济效应为负值。
第二,人才引进制度有待完善。人才配置不均,城镇多、村域少,党政机关部门多,经济发展技术行业少;高学历人才过少。
三、解决山区县域经济对策建议
(一)着眼于发展现代化农业
发展农业的因素范文3
关键词:农业风险投资;制约因素;对策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兼具农业和农业高新技术的特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是指综合运用生物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专门从事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服务等活动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它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风险定义为风险投资机构因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变动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导致机构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的程度及其发生概率,即风险投资机构投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过程中遭受各种损失的范围或幅度及其可能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是为了获取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巨大收益,敢冒风险将一定的资本投向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性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熟后,获取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
1 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
1.1 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投入强度较低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投入总量不断增长,农业科研投入近年来虽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大。从1997年的37.51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70.91亿元,增长了0.89倍,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GDP的比重)相应从0.264%增至0.411%。据国际粮农组织报告指出:“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农业研究投资占农业总产比重的平均值约为1%,而发达国家一般为2%,发展中国家一般为0.5%-0.6%” 而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只占农业总产值的0.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比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还低。一般认为,只有当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左右时,才能使为一个国家的农业持续稳定增长获得可靠的科学技术支撑,并使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相协调,而我国目前的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却仅为0.411%,与上述要求仍相去甚远。大多数国家的农业科研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但我国政府投入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从投资强度上看,在80年代,发达国家政府对农业研究的投资强度为2.23%,进入90年代这一比重提高到2.37%。1997年后我国农业科研政府投资强度有所增加,2002年达到0.339%。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甚至低于30个最低收入水平国家农业科研投资强度0.37%的加权平均水平。
1.2 风险资本规模小,融资渠道比较不畅
根据CVCRI统计,总体来看,2003-2009年投资金额和投资数量呈上升趋势。2009年风险投资总额为316.64亿元人民币,共投资了689个项目,投资金额和数量与2008年的339.45亿元和506个项目相比,投资金额略有下滑,而投资项目数却有所增加。如图1所示。
农业高新技术除了面临高新技术产业共同的风险外,还要面临更多的风险,如自然风险,综合起来风险较大,再加上业风险投资在我国农业领域起步较晚,风险投资机构对农业领域的关注很少。
如图2所示,2009年样本风险投资机构对新农业的关注。
在我国风险融资中政府和商业银行占70%左右,私人资本和民间资本很少或基本没有,这是因为政府没有提供有效的制度吸引民间资金的参与,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于自筹、国家财政、金融信贷,民间资本比例依然偏低,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格局尚未形成。加上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村基础设施差等原因使得民间资本、大企业的资金及外资涉足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相当有限。因此,风险资本总体规模偏小,融资渠道不畅。
1.3 农业风险投资受宏观环境的制约
风险投资不同于其他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主要表现在我国农业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中介组织的中介服务不完善,为了促使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就需要创造有良好的环境,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中介组织及完善我国有关风险投资的相关法律,加大政府支持。另外,我国农业科研成果难以转化,科研人员出现流失使得投资的宏观环境具有不稳定性。
1.4 农业风险资本价值实现的渠道不畅通
2010年我国风险投资调研报告中指出风险项目的退出渠道不畅通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障碍之一。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在美国约有30%的风险资本采取公开上市的方式退出,而在我国这种退出渠道缺乏。2006-2009年我国风险投资年鉴报告中指出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方式主要是股权转让。采用公开上市的退出方式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行阶段具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受创业板推出的影响公开上市的比例有所增加。但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多是中小型企业,很难满足公开上市的种种条件,加大上市困难。
2 加快我国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建议
2.1 加大农业风险投资中政府扶持作用
农业风险投资在我国起步较晚,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起到引导规范监管作用,加大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增强投资强度,降低农业风险投资的风险成本,更多的引导风险资本注入农业领域,为风险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2.2 多渠道开辟农业风险资本来源渠道,加大风险资本的规模
首先应该充分利用我国分散的资金,筹集民间资金、个人存款、保险资金等,是这部分资金进入农业风险投资领域,我国民间资金储蓄量很庞大,建立一定的信用等级机制将民间资本引入风险投资当中。其次金融机构应增加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企业的贷款。再次还应加强与国际间的金融合作,利用外资,引入国外资金的投入,使农业风险资本的来源渠道更宽。
2.3 创造有利于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宏观环境
首先建立健全多元化风险投资中介体系。改造、新增一些风险投资中介机构。建立专职服务农业风险投资的中介机构,其服务内容主要分为:服务于农业高新企业或项目、服务于风险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在内的生产要素市场的交易服务体系环境。其次是我国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管理能力较强的人才, 使得农业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
2.4 完善农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选择一定的方式将风险资本撤出投资企业,以求实现资本增值或者降低损失。风险投资成功的退出是实现收益的方式,风险投资行为是市场行为,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而吸引投资者从事风险投资的最重要原因是高回报。然而据统计,农业高新科技风险投资的投资成功率一般只有10%-20%,投资风险很高。我国应该构建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政策法规, 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 王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10-52.
[2] 秦秀红.我国农业风险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农村金融,2004,5:54-56.
[3] 任家兴.关于风险投资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
[4] 王荣.我国农业风险投资问题研究综述及趋势展望[J].山东农业经济,2010,1.
发展农业的因素范文4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影响因素 国内外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6.2 文献标识码:A
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在我国取得的快速的发展,但是在我国近9亿农民的基数下,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所涵盖的农民人口还是十分的有限的,而且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是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中东部的一些农业发达地区,在那些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十分落后。因此,研究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对完善中东部农业发达地区和促进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的合作社是以罗奇代尔先锋社成立为标志,至今以170余年。经过漫长的发展,农业领域的合作社在西方国家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成熟和完善,因此,对西方国家农业合作社的研究对我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国外相关研究回顾
国内外普遍认为,正式对农业合作社的经济学研究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2年Emelianoff出版了专著《合作经济理论》,他认为农业合作社是农场的延伸,是独立的农场主的不完全联合。1945年Enke发表了《消费合作与经济效率》,他的理论认为合作社与企业一样,归投资者所有,主要由经理人员进行决策。
国外学者在研究影响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时,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采用Nash-Harsanyi方法的Zusman和Rausser,建立了一个均衡组织模型,阐述了群体选择和群体行为对组织效率的影响,从而也说明合作社如何被群体行为所影响。而Bourgeon和Chambers运用博弈理论,说明在成员差异很大且信息不对称的模型下,不同的定价表示如何影响合作社的效率的。
Harris在对合作社的发展道路进行研究时认为,合作社走垂直一体化的道路还受到如情感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Hakelius认为在一些小型的群体中,合作社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主要是因为那里的人们拥有共同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影响合作社内部正常运行和较少内部交易费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们之间的非正式关系。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Royer和Bhuyan利用新古典分析,分析了一个投资者导向性企业和合作社在市场营销链上如何合作。同时,他们认为市场力量是合作社与其他经济组织进行纵向一体化合作社重要推动力。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对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因素进行研究时,国内学者基本上都是从农户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分别进行研究的。
2.1 国内相关研究回顾
2.1.1 农户内部因素分析
我国学者卢向虎,姜太碧,张冬平认为农户自身的差异性对于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同时农户家庭之间的差异性对于其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化运动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因此那些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提到“合作社”这三个字时总是特别的敏感,造成了人们对任何“合作社”都有一种排斥性。农民并不了解现在的合作社与以前的合作社的区别是什么,农民毫无积极性去参加到现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这种情况在那些相对偏远落后的地区尤其明显。
对于农民年龄对农民加入合作社的影响,国内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通常的看法认为,农民的年龄和其学历呈反向变动的趋势,农户的年龄越年轻,他的学历就有可能越高,其对新生事物和新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也就越快,其对合作社的支持率也就越高,反之其合作意愿也就越低。但是韩杨认为,农户的劳动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地降低,这就从另一个侧面激发了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意愿,因此户主年龄与合作社支持率呈“U”型分布。
在韩杨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总人口数多和有成员出去打工的家庭,其接收外界信息也就越广,从而对其决策的影响也就越大。但是,姜太碧和朱文在对农户家庭总劳动人口数进行研究时得出的结论却恰恰相反。他们在调查中发现,如果一个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足够这个家庭使用,不需要其他外部劳动力的帮助,那么这个家庭对于参加合作社就不会表现出多大的热情。而黄祖辉认为,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产生和发展中,农民的亲缘关系是其获得各种信息、资源和做出决定的重要途径和参考,这种亲缘关系的影响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初期的生产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但是,这种亲缘关系绝不是任人唯亲和家族垄断,它所依据的是一种亲缘、忠诚和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生产和出售产品时,能把零散的农户和农产品整合起来,在生产时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农户的成本,而在销售时则可以帮助农户获得尽可能高的销售价格。因而对于那些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收入的农户,他们对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分地积极。同时,为了使农业收入最大化,这些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家庭,会主动与为农服务组织发生联系。
2.1.2 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小农经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这种分散式的小规模经营方式十分容易受到政策因素的影响。在一些政府支持不力的地区,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地位和作用尚不够明确,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没有很好建立起来,一些政府利用其行政权力,强行对合作社进行领导和干预,甚至直接控制着合作社的运营,这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成为政府的附庸。而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闻不问,任其自生自灭,没有做到很好地引导和扶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合作社出现融资难的问题,由于农业产业自然特性明显、生产周期长、缺乏抵押物、资产专用型强、金融需求小、贷款风险高等原因,资本市场中的金融机构不愿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融资,资金的匮乏也严重地影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自我国2007年颁布并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至今已经有6年了,在这6年中,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但同时,在实践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一些不足也逐渐暴漏出来。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这些不足可以归纳为:对合作社成员资格限制过多、对合作社的最低资本金没有限制、没有对合作社联社做出规定、没有关于合作社社区服务方面的规定、没有规定合作社成员对于其份额的处分等。
种植作物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而且这个因素是很难改变的。我国学者卢向虎认为,家庭的主导农产品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户对加入合作社的态度,一般来说,技术含量较高、生产性投入较大的农作物,大都是商品作物,其市场化和商品化的程度相对较高,这种农作物的生产和销售对于农户来说很难单独完成,农户需要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因而就愿意参加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来。而苑鹏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成是以农产品自身的特征和产业特性为前提的,他认为,那些能够在某一个地区组织广泛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合作经济组织,其背后必然是有相应的产业基础作为支撑的。张仁寿等则提出那些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其在市场上就具有很好的竞争优势,农户希望加入合作社来获得更丰厚的利益,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容易形成和发展。同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幅度对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也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幅度与农户加入合作社的意愿呈正比,即价格波动越大,农户越希望加入合作社来尽可能地规避这个风险。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项目(1368 19013)
参考文献
[1] 数据来源于《农村经营管理情况》2013年第11期,2013年4月1日.
[2] Emelianoff IV. Economic Theory of Cooperation[M]. Ann Arbor. Edward Brothers,1942.
[3] Enke S. Consumer Cooperatives and Economic Efficien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45.35(1):148-155.
[4] P Zusman,GC Rausser. Intraorganizational Influence Relations and the Optimality of collective ac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4(24):1-17.
[5] Jean-Marc Bourgeon,Robert G Chambers. Producer Organizations,Bargaining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9(3):602-609.
[6] A Harris,B Stefanson. New Generation Cooperatives and Cooperative Theory[J]. Journal of Cooperatives,1996(11):15-27.
[7] K Hakelius. Cooperative Values-farmers’ Cooperatives in the Minds of the Farmers[J]. Uppsala 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1996.
[8] J S Roger,S Bhuyan. Forward Integration by Farmer Cooperative Comparative Incentives and Impacts[J]. Journal of Cooperatives,1995(10):33-48.
[9] 李道和.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影响因素及政府扶持机制研究(综述)[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1):27-32.
[10] 何灵,曾伟立.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合作社的构建模式[J].宜宾学院学报,2010.10 (11):50-52.
[11] 田野.关于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98(10):67-71.
[12] 韩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合作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5):16-17.
[13] 姜太碧,朱文.农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Logit模型分析——以四川 省成都、南充、宜宾、广元地区农户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3):140-141.
[14] 黄祖辉,徐旭初.基于能力和关系的合作治理——对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 社治理结构的解释[J].浙江社会科学,2006(1):60-66.
[15] 刘武,杨雪.论政府公共服务的顾客满意度测量[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6(2):129-132.
[16] 王天宇.我国农村合作社制度分析[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5):34-37.
[17] 周秋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不足及完善[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3):6-7.
[18] 卢向虎,吕新业,秦富.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实证分析——基 于7省24市(县)农户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6-31.
[19] 苑鹏.试论合作社的本质属性及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基本 条件[J].农村经营管理,2006.8:16-21+15.
发展农业的因素范文5
关键词 农业发展;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90-01
1 农村农业生产现状
1.1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各方面条件受到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农村劳动力大多出现空心化、老龄化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妇孺,文化水平层次较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加之,大多数农村劳动力小农意识强烈,思想保守,满足于现状和眼前利益,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事物反应冷淡,商品意识淡薄,缺乏经营观念[1-2]。由此可见,当前农村的农业生产需要一批有知识、有技能、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来经营。
1.2 土地经营分散,农业现代化无法得到推广
近年来,虽然收割机已是农村农忙时节必不可少的农业机械,然而在农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土地零星分布的生产模式下,大型旋耕机、插秧机等机械得不到普遍应用。即使政府给予适当购机补贴,农民购机积极性仍旧不高,甚至投机取巧,将政府补贴购置的这些机械转手卖掉。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使农村机械化无法普及,这就要求各家各户农具齐全、粮食储藏都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直接导致农民的居住条件不能彻底改善,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3 农业附加值少,污染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煤气等在农村中的使用日益广泛,粮食收获后留下的秸秆不再是农村生活燃料必不可少的部分,为方便处理,目前大多数农民采用大量焚烧秸秆,这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还破坏了土壤质量。
1.4 盲目上项目,增产不一定能增收
以泰兴市河失镇赵杜村为例,其常年种植地膜花生,地膜花生比普通花生种植平均产量要高出1 125~1 500 kg/hm2。往年是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2013年5月该村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连片流转33.33 hm2土地用于种植地膜花生,虽然通过土地流转,适当规模种植能增加农业产量,但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农民对市场行情不了解,出现增产不能增收的局面。
由此可见,在当今农业发展的形势下,农村现有的生产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严重阻碍了农村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步伐,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 发展对策
2.1 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一是加强现代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与现代农业产业相适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逐步把职业教育的重心下移,积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三是深入实施农技人才培训,优化农技推广人员结构设置,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整体素质[3-4]。
2.2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是集中扶持发展一批龙头企业。逐步完善利益连接机制,通过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联合农户,做强产业。二是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及专业大户、农村能人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三是建立现代农业营销组织,积极推进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鼓励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发展[5]。
2.3 加速农村土地流转
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增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力发展生态型特色农业[6-7]。
2.4 及时准确市场行情
政府要建立信息服务中心,安排专业人员,及时传递科技、市场信息,保证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及早调整经营方向[8-10]。
3 参考文献
[1] 阿日古娜.现代农业发展对策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68-70.
[2] 王胜平.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J].江苏农村经济,2012(2):26-28.
[3] 王莉莉,吴文生,吴声怡.福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9(3):52-55.
[4] 徐慧慧.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5] 吕迅,何慧丽.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11(12):93-95.
[6] 吴强,陈丹梅,缪仕国,等.江苏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推进机制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05(1):32-36.
[7] 张明,孙艳,刘长学.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42-43.
[8] 张晓燕.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生态经济,2007(5):91-93,101.
发展农业的因素范文6
―、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淮安市农业以优质稻米、精品蔬菜、健康畜禽、特色水产、生态食用菌生产为主导产业,种植品种有稻、麦、玉米、豆类、油菜、花生、薯类、芝麻、棉花、麻类等其他经济作物百余种和数十种蔬菜品种。
在粮食作物中,稻米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是江苏优质稻米的主要产区,麦类次之。2014年末,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86.7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467.18万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94.6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987.79万亩。生猪产量为450万头,家禽为1.3亿羽。水产养殖面积76.5万亩,以虾蟹主导的特色水产业,养殖面积超60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568.57万千瓦。
在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淮安市农业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具体企业有涟水磷肥有限公司、江苏曙东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民康油脂有限公司、淮安新丰面粉有限公司、淮安快鹿牛奶有限公司、淮安苏粤食品加工厂有限公司、江苏农垦宝金玉粮油有限责任公司、今世缘酒业有限公司、江苏金叶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江苏清印集团有限公司等,有28个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正在推进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至今年5月底,淮安市40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人83.4亿元。
2014年末,高校设施农业总面积达116万亩,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1个,已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创成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农产品品牌123个,其中,“淮安红椒”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洪泽湖大闸蟹开始远销海外。“淮安黑猪”产业化进程加速,2014年新开设专营店市10家,上海等外地生猪屠宰加工销售企业,开设“淮安黑猪”肉品连锁店。2014年淮安市获1408个“三品”认证标志,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占1379个,绿色食品占26个,有机农产品占3个。
二、影响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分析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淮安市品牌农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影响淮安市品牌农业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有政府法律和法规、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程度等。
1.法律、法规方面。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品牌农业发展,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中提出要推进农业品牌化建设,引导、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开展农业品牌塑造,打造一批有影响力、有文化内涵的农业品牌。2014年8月,我国决定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对农业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知名农产品品牌保护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产品的新成果、新技术容易被获取或非法使用,冒牌农产品充斥市场,农业知识产权侵权界限难以确定,案件审理周期长等,增加了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难度。
2.在环境保护方面,我国农村环保被称为环保工作的短板,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255亿元,用于5.9万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今年9月,《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通过审议,提出要建立农村环境治理体制机制,同时,环境保护部门正在对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等进行制(修)订,这将对品牌农业生产和加工提出新要求。
2.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中市县数据分析可知,在江苏省13个市县中,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比值排序中,淮安市排在第十二位,仅高于宿迁市。农林牧渔业中服务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值排序中,淮安市排在最后一位。说明淮安市农业生产率低,农业产业化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难以促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
3.科学技术方面。虽然到2013年末,淮安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6%,但根据江苏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中市县数据分析可知,在江苏省13个市县中,2013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排序中,淮安市排在第五位,农用化肥施用量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排序中,淮安市排在第四位,说明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栽培技术方面,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不强。而每亩地化肥投人量越多,品牌农产品品质越低。
三、对策与建议
1.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完善农产品价格法律制度,着重规制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中价格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完善农产品限价、进出口调度等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与国际标准统一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目前,淮安市农村有一部分中、青年劳动力闲置在家,政府可以改变原有的农业补贴制度,由化肥农药补贴变为给雇佣劳动力田间手工劳动的补贴,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品牌农产品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