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 策略

课堂教学如果失去了它的生成性,那么课堂也就失去了弹性和生命活力。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那么,我们如何在实践中科学有效地实施生成性课堂呢?

一、预设学情,为了生成的有效

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这种差异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很大的变数,也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正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所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

一般来说,学生的认知可以分为行为把握、图象把握和符号把握三个阶段,小学低年级以行为把握为主,可以多安排一些操作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活动,在做中思考和生成。小学中高年级到初中一、二年级以图象把握为主,教师可重点在实物、图表等教学中设计生成性的问题,初三以上年级的学生以符号把握为主,教师可以在概念、推理、逻辑思维等方面设计问题,促进动态生成。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学情,才能使课堂的生成更加有效。

二、精心策划弹性的教学设计,为生成创设自由的空间

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预设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对预设的超越和发展,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

教学目标既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弹性预设,又要根据学科特点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因人而异,作分层要求,寻找知识的生成点。

教学过程的预设,我们从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面扩大和活动量增加入手,为学生提供课堂主动学习的条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倡导实施了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小明星上课、情景表演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同原有的教师讲授形式进行了有机结合。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扩大了单位时间内学生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了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使他们有机会大胆地表达不同的声音,说出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还能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高见”和“”。

三、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学会倾听,促进动态生成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道出了问题的价值及意义。人们每天都可见到水开时壶盖会跳,但没有人能像发明家瓦特那样提问:“壶盖为什么会跳?”正是瓦特的这个问题,以及由此发明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同样是生成性课堂的关键。

1.张扬个性,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可以先不提很高的要求,仅从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想象开始做起,不要轻易去打击、约束他们。当学生提问成习惯时,教师再不断地启发、点拨、激发学生,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心灵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2.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

生成性课堂要求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条件。

四、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成性教育资源,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使生成更加有效

生成性教育资源无处不在,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缺乏生成性的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眼睛。教师要有一只慧眼,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并能在亮点处引领,在冷场处引领,在迷茫处引领,在错误处引领,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使课堂再产生新的思维碰撞和交锋,从而再有所发现,有所拓展,有所创新,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1.能对生成资源进行选择

在交流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中,来自学生的资源大多处于原生状态,往往是零星的、片面的、模糊的,这就需要老师自始至终研究学生,“选择”学生的创新信息,引领学生把教学过程向更高水平推进。如笔者在讲授完“太阳和太阳系”时,让学生就太阳外部结构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究学习,有一个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太阳表面温度比中心温度低,可为什么在太阳的外部结构中,由里向外的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的温度却越来越高呢?”尽管这个问题已经超出高中地理的范畴,许多科学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但它却是许多同学都感兴趣的问题,一个很有质量的生成性问题。

2.要能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提炼

老师要从众多发言中优选部分发言内容进行简要归纳,以形成共识。对于一些极有价值的创新信息,师生应该再度归纳集合形成深层次、高质量的资源,使学生的健康人格、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也可以及时地把它转化成全体同学共同的精神财富。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2

一、 抓住精髓,创造性地设计课堂教学

参与式教学策略,强调儿童学习的亲力性、参与性、全员性和合作性,倡导教学以学习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求异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要求师生共同协作、主动参与,开展知识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应设法使课堂教学成为平等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鼓舞、共同活动、共同进步的过程。课堂应具有浓厚的求知氛围,教师要按照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实际创设游戏情境、竞赛情境、故事情境、动画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让学生表演、展示、感受、交流,让学生多思、多说、多写,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需注意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扮演好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的角色。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动作用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体现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学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通过动手操作来参与。喜欢动手是学生的天性,教学时就应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逐步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概括的转变。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这样既满足了爱动手的天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2、通过小组讨论来参与。讨论能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表达意见,通过操作、讨论后,给机会让学生按座位分成小组,说一说操作过程,如在解应用题时讨论解题思路、方法。如中间问题的寻找确定数量关系式,有的学生通过画图进行讲解,有的学生通过找等量关系进行说明,能力强的同学帮助能力差的同学,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比老师讲解更容易理解。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代表在班上交流,讨论哪个组的解法更好一些,课后留思考题各组讨论竞赛,这样会使学生对应用题有新的见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使全班同学扩展了思维,人人受益。

三、平等交流,多向关注中培养学生的情熵

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平等、和睦融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之一。实施参与式教学策略,首先,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浓厚的师生情感,让师生情感成为促使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具体要做到尊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理解学生,缩小师生间的心理差距。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关注弱势群体,设法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让个别发言、模仿成为学生体验成功方式之一。要注意参与度的均衡性,即让更多的学生表现自我、体验成功。可将学习困难的学生或内向害羞的学生分为一组,以避免大胆的学生主宰讨论活动。可预先告知害羞的同学在参与合作学习中做些什么,怎么做,让学生有安全感;及时鼓励学习困难和害羞儿童的小小成功,让他们增强自信。 再次,要展开及时正确的评价活动。评价方式可以是自评、互评,也可以是赏析评、指正评,还可以是鼓励评、口号评,如“棒、棒、棒,你真棒,我比你更棒”、“夸、夸、夸,我们都是顶呱呱”。通过每一次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决心,使学生精神振作、再接再励。最后,要关注各小组活动的进展,使小组活动各有成效。对小组讨论进展快的要让小组总结并介绍经验,帮助其他小组更有效地学习;或者准备一两个备用活动,让先完成任务的小组在活动中等待其他小组;对行动迟缓的小组要确定时间或设立处罚项目,如唱支歌等,激励学生齐心协力尽快完成任务;也可以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成员去帮助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小组,或让提前完成任务的小组做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

四、资源共享、团队协作是参与式学习凸现的特点

参与式学习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资源共享的好处、团队精神的重要。资源共享能让学生、师生之间的知识相互补益,也可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一般性的教学资源包括字典、课外书、学习工具、教学仪器、师生的经验、校园的事物与文化等。教师是儿童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源,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边或周围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与大家共享。自主学习主要适合于个体化学习,而合作学习主要适合于课堂练习中的小组互相学习。合作时,在团队精神感召下,儿童能学会与人和谐相处,感受到集体力量、集体智慧的无穷,也会使儿童竭尽潜能,为团队完成任务尽心尽职,将各自的资源实现集体共享。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3

关键词:小班化;教学;课堂

一、小班化实施背景

小班化教学在中国可望而不可即,是教师学生极其羡慕的事情。由于我国过去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的制约,小班化难以实施。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质量的期望值也提高,对优质教育有了更高的需要,小班化教育正是社会需求与经济发展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关键是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实力增强,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小班化在我们地市已经试点,相信不远的将来,会在我们学校实施。

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并具备生存技能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如今,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正是基于“以人为本、关注人格发展”的教育理念的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深入到基础教育的领域而进行的前瞻性、开拓性的研究工作。

二、小班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真正实施小班化教学,达到小班化教学之功效。应转换师生角色,加强情感交融,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方案。例如,让学生当“小助手”活动,让学生教学生,教师要当“学生”。为师者要做好管控,适时适度进行管控和调节。教师与学生建立“互信畅通”的情感通道,确保师生间能正常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和获得满足感的同时获得情感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小组教学实践策略能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深感受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学生角色的设置要结合学科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和特长。角色的扮演不仅改变了师生的传统关系,而且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各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感受成功,体验快乐!

三、小班化教学课堂建议

1.注重师生关系的平等交流

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关注下有所提高,得到健康积极的发展。我们所说的平等交流,不是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具备同样的要求,而是结合学生自身素质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次交流和组织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特别要关注问题学生,要做到思想交流在前、知识传授次之的顺序和节奏,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教师的关爱。

2.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不仅是形式的开放,关键是学生思维的开放。要求教师在具体课堂教学中运用开放性题目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思维训练的平台,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性。教师要营造一个开放性的学习课堂,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3.营造互动环节,展现课堂活力与生机

教师要学习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经验,进行交流互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放下“架子”,力求每节课都营造出一种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以一种自然大方的心情出现在课堂。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交流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班级或者小组的群体效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成效之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分组学习、小组讨论中掌握新知。合作互动的基本要素是:结合某个话题或者热点问题进行积极配合,面对面地交流互动。在合作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自我纠正,弥补自己的不足,学习先进方法与技巧,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善于倾听,准确表达,不断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提升自我。

4.注意正确把握课堂评价机制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4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学生主体

课堂教学是现阶段我们开展政治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便于组织等诸多优点,可以说,搞好了课堂教学就意味着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成功了一大半。然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今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却存在很多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在那些忙碌高效的课堂上,学生看似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但事实上却并没有收获多少实际的成果,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们对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地高效课堂呢?到底怎样才能够实现高效课堂呢?以下是笔者在长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总结的一些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重视开篇入题

我们常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往往在课前的几分钟就可以决定一大半。因此,我们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开篇入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入环节。在政治课堂上,几分钟的导入环节设计的如果够巧妙的话,会很快将学生带入一个学习的情境,从而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精讲精练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很多教师往往认为,课堂上讲解知识时,讲得越详细越好,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花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围绕着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抽丝剥茧地细致讲解,这种过分细致的讲解往往容易造成两大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细致的讲解,使得学生对于知识的思维空间完全被剥夺了。很多内容教师已经讲得非常透彻、到位了,学生只需要将这些知识直接“生吞”下去就可以了,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自我思考、自我发挥的“消化”空间,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甚如意;另一方面,课堂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的讲解占用过多的时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大大降低,甚至在很多政治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这样的课堂就呈现出教师的知识向学生单向流动的趋势,课堂就不再是教学相长的场所,而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场所,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要想营造一个更加高效化的课堂,讲得少、讲得精才是科学之道。事实上,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学生在知识和经验方面已经相当地丰富了。这个时期的学生在独立思维和探究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都较为强烈,教师在课堂上完全可以采取精讲的方式给学生列出一些知识线索,然后给学生留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对这些线索进行填充、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新学习内容都具有相当大的益处。另外,再说一说练,由于课堂时间十分有限,留给课堂练习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课堂上的练习一定要讲求一个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针对性、易错性的练习题,通过精炼在有效的课堂时间里对新学知识进行一个趁热打铁的巩固,这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十分有效。

三、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一方面,很多的学生是因为学习任务而去努力学习,另一方面,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是因为本身对这些学科内容感兴趣而愿意认真努力的学习。然而,说到思想政治学科,恐怕因为学习兴趣而去学习的学生就少之又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性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们的教师长期忽视学生本位思想、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反应有很大关系。因此,高效的政治课堂一定要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关于这一点,教师既可以进行有意识地课前设计,也可以根据教学实况进行及时的调整。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生活与哲学时,很多学生常常因为一些哲学原理和规律的晦涩难懂而对这部分内容缺乏兴趣,记得有一次,笔者在给学生讲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时,正当笔者讲得兴致勃勃时,眼角一瞥看见了一个学生坐在下面打起了哈欠,于是笔者又环视了一下其它的学生,发现很多学生都是坐在下面显得无精打采,这时候,笔者意识到这样的空讲理论学生已经失去了兴趣,一定要想办法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给拉回来,于是,就给学生插入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天,一个秀才、一个乞丐、一个农夫因为大雪被困在了破庙中,秀才看见漫天大雪,忍不住吟诗作对起来,而农夫看见大雪也是喜出望外,想着明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只有坐在角落的乞丐愁眉苦脸,因为天降大雪,天气转寒,乞丐难免要挨饿受冻了。故事说到这里,教师开始提问:为什么面对同样一场大雪,三个人会有完全不同的反应呢?在故事加问题的激励下,学生比起之前显得更加有精神了,大家纷纷开始讨论了起来。就这样,在学生积极的讨论下,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也在不知不觉中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了。

课堂教学高效与否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学生自身学习与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勇于打破传统,汲取经验,努力用新观念、新思路打造一个真正有效的政治课堂,使得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上能够获得真正意义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鲍建聪.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11期.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5

一、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是演讲者,知识的主动传授者,并推动着整个课堂的发展;而学生是听众,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课堂进程影响很小。老师们可能也都有过听讲座的经历,除非这个演讲者水平特别高深,讲的话题非常有趣,个人魅力相当的强,否则听者很容易走神,或困倦疲惫而想其他更意思的事。有多少教师敢保证自己讲的话题每天都是非常有趣的,自己的个人魅力每天都能吸引所有学生的。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教师应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而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是课堂纪律的控制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遇到问题时的帮助者,学生犯错误时的纠错者。

二、调动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一位教师这样抱怨:“这个问题我讲了十几次了,可学生还是不记得,还是会在考试中答错,这到底是为什么呀?是不是他们根本就没认真听我讲啊?” 一位语言学家能曾用这样的话了概括学生的学习心理:Tell me, I forget; Show me, I understand; Involve me, I remember. 显然我们能从这三句话中找到那位教师的答案。有些教师只在乎自己的教学行为“tell”,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tell me, I forget;Involve me, I remember”. 笔者在在高效课堂的尝试实践过程中,每节课都有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反馈环节,其中反馈的其中一项是学习本节课的感受。学生的反馈中影射出两种学生参与课堂的主要方式,即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对于不同的课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具体形式来实现学生的参与。例如,pair work, group work, interview, brainstorm, making a survey, retelling a story, discussion, debate, role-play 这些都是教师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些活动方式,但是关键是要坚持用,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良。当然对于理解性较强的内容,可以通过预习和小组讨论大胆的调动学生来讲出自己的观点。

三、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看了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时,总想与身边的人分享,讲给同事或朋友听。若别人没看过这部电影,你一直在讲,别人一直在听,听者很容易走神或失去兴趣;但如果在场的人之前都看过这个电影,那么很有可能大家会参与到其中来,甚至进行更深层的讨论。我们新目标英语的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话题,若能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了解话题。那么在课堂上便会出现人人都想参与,想表达,想提出问题或解决问题的局面。这正是任务型教学的一种形式,也是我们英语课堂所需要的。我们在探索的过程中采用设计导学案的方式来帮助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预习。

课堂教学实施策略范文6

1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为进一步推进烹饪专业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提高我校教学工作的有效性,课题组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有效教学问卷调查,希望能比较全面和客观地了解我校学生对教学的感受,也向广大学生征求推进有效教学的意见。调查问卷面向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共发放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问卷共包含28道题目,为单项选择题,由学生独立填写,采用了不记名和即时完成的形式,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共设3个大项,28道题目,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学习目的性、计划性策略现状、课堂学习兴趣活动、自主活动策略和学科教学活动策略等项目。本文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选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如下。

1.1 目前学生学习目的性和计划性策略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目前所选择的学校、专业及所学的主要课程还是认可和满意的,有 63.2%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总体职业奋斗目标或学科学习计划,但从调查问卷的数据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课程安排认可度是一般和不满意(48%),满意仅为52%;这与对专业的认可高达89%满意率有较大的差距,反映出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值和现实教学现状的较大反差。

1.2 课堂兴趣活动、自主活动策略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表演、竞赛等的活动兴趣不浓,反映了教师在创设课堂活动,采取活动策略方面存在不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仍有一部分只关注于教,不注重学生的学;认为教师提问时应注重提问技巧,但现实中,上课不注重提问技巧的老师占59%;许多学生都期盼教师上课时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教学效果;非常认可幽默的、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56.1%),希望师生双方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1.3 学科教学活动策略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专业实训课的兴趣、热情和专注性要大于专业理论课,更大于文化基础课。数据显示:学生认为自己在专业实训课上整堂课能专注于教师授课的学生高达72.1%,而专业理论课是46.6%,文化基础课是44.8%。轻文化课,重专业(操作)课的情况很严重。就职业教育而言,专业课、文化课应齐头并重,二者缺一不可。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可培养出具有一定文化素养,掌握一定技能技巧,德能兼备的烹饪行业技术人才。

2 烹饪专业的现状分析

对我校及大连市多所中职学校烹饪专业教学现状情况调查研究表明,我市烹饪教育专业这些年虽取得一些成绩,但与我国餐饮行业迅猛发展相比,烹饪教育事业没有与行业发展同步,存在诸多问题。

2.1 课程体系尚需完善,缺乏应有的灵活性

烹饪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目前仍在形成之中,目前烹饪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操作课)两部分,有些学校虽根据烹饪专业学科特点增加了一些校本课程,但是兼顾烹饪学科特点的特色教材还是较少,总体上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课程之间相互渗透缺乏。

2.2 实践教学模式固守传统,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现在的烹饪专业技能课教学,特别是中式烹调专业教学,基本上沿袭以往的重复性熟练技巧、模糊性手工操作的模式,有些实践教学停留在手工劳动和凭经验感觉的层次上。烹饪教育这些年来,对厨艺和经验的理论提升仍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少量、少许、适量”这样的字眼仍存在于烹饪教学中。因此当前最急需做的是大量的科学测量工作,尽快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对多种菜肴制作参数进行实验筛选以确定出量化指标,形成系统的科学,来指导烹饪教学及烹饪行业实践。

2.3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热情低,缺乏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措施

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目前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多采用无效或失效的机械灌输式教学法。方法单一与思想僵硬死板相关;墨守成规直接与教学无激情相关。一部分老教师取得高级职称,产生“职业懈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师岗位激励机制,实行人事制度改革,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而提高教师教学专项能力,自我完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并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 对烹饪教育专业现状应对措施的思考

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教学方法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教育家提出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六个维度,即:全体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师生课堂思想交流的亲和度;学生整体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度;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自由度;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技能的训练度;学生有效运用知识技能的延展度与创新度。我们认为烹饪教育专业教学现状应对措施,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学生为本,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烹饪专业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及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活动核心课程为主体,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的长效机制,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及课程体系的重构,实现专业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互动、教训交融、学训同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性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工作岗位锻炼相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实施方向可选的订单培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服务。

3.2 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特色专业课程体系

研究开发体现职业活动特征的课程体系,整合烹调工艺、营养保健、食品卫生、设施设备等领域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发特色专业课程,实现课程(教材)与岗位技术要求的对接。更好地带动烹饪专业建设与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思路是:

(1)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综合能力分析,对餐饮企业及其烹饪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调研,确定职业岗位为学生就业核心岗位。以中餐烹调专业为例:可确定水台、上杂、打荷、砧板、炉头、凉菜、面案等职业岗位为学生就业核心岗位。

(2)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更好地融合,在专业课程的具体设计中,强调职业能力培养,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做合一的课程特色,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活动型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素质。

(3)依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国内各地行业特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例:中式烹调专业的核心课程可确定为――《中式烹调技艺》、《中式热菜制作》、《冷菜冷盘技艺》、《食品雕刻》。

(4)整合烹调工艺、营养保健、食品卫生、设施设备等领域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开发特色专业课程,编制校本教材。

4 关心关注学生,制定科学的课堂教学目标

有效课堂教学应该立足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应由以往的知识本位和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对人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整体关怀。

5 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研究现有的教学方法,比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应不断地对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方式。

6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是关于师生在知识拥有量上的一种经典比喻。学科都是在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教师不能局限于原版教材中的“水”,否则仅是一桶死水。教师要立足教材,并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信息,就必须不断关注新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这桶水成为常新的活水。对烹饪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来说,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教师培养方法,促进本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在技能应用、技能传授、教法与教学上共同提高,打造一支学科带头人领衔,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结合的中餐烹饪教学团队。

7 实现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方法。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意味着对话、参与,尊重学生人格,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与同学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