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就业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业就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业就业分析

银行业就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客户细分;聚类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产品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客户成为了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客户需求的满足关系着企业生存、壮大和永续发展。客户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是指根据客户属性划分的客户集合,也是企业在明确的战略、业务模式和特定的市场中,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需求、偏好以及价值等因素对于客户进行分类,并提供针对的产品、服务和营销模式的过程。为了满足异质性的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差异化管理策略,企业广泛应用客户细分理论作为重要管理工具,该工具甚至已成为全球使用率最高的10大管理工具之一。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需要应用客户细分的典型领域:银行中小企业客户组成较为复杂,信贷业务链条长、环节多,信贷产品具有多样化和非标准化特征,需要客户细分研究来支持业务开展。然而,当前实践中目前普遍采用细分方法无法完全满足上述需求:贡献度细分能够识别贡献度最大的重点客户群,基本信息维度和行为维度的细分能够识别客户群特征,却无法识别这些客户群适用的产品类型和特征。利益细分恰能弥补这一不足,通过识别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所追求的利益,即偏好的产品要素组合,直接为不同客户群匹配符合其利益导向的信贷产品。

本文使用商业银行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全部真实信贷业务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信贷产品交易记录进行利益细分,着重研究银行中小企业客户寻求的产品利益聚类,实现产品设计、营销和客户特征的匹配,尤其是如何为贡献度较高的重点客户匹配的符合其需要的产品类型,为商业银行运用利益细分方法提升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提供了探索和示范,同时也有利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更符合需要的贷款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二、利益细分、聚类分析和贡献度

(一)利益细分

利益细分即根据不同的利益追求划分客户群。利益细分最先由Haley等(1963)提出,是基于具有因果关系的因素挖掘客户所真正寻求的利益,而非像其他细分方法大都利用描述性因素识别市场。利益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包括客户偏好的产品或者服务的特征等。一种典型的利益细分是价格细分,根据客户利益取向设置正确价格,有助于减少价格敏感度、增加客户忠诚度。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产品,除了价格(利率)之外,贷款金额和期限也是重要的产品特征,可能成为客户所着重寻求的利益。

(二)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也称群分析或点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针对研究对象集合的多个要素,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对象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将对象集合分成不同的簇。由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客户的复杂性,仅凭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做到科学精确分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数据科学的发展,利用数学方法进行更科学的分类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完全可能。聚类分析能够实现科学的客户利益细分,根据数据特征、分类的目的和标准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聚类方法。

(三)贡献度

本文采用献度来识别商业银行的重要中小企业客户,以便在后文根据聚类结果,对重要客户提出针对性的产品设计和投放建议。商业银行客户贡献度是银行客户与银行合作业务产生的效益综合,国内外各商业银行的客户贡献度计算模型为了适应各自的业务系统的收入成本及利润的归集与分配特征而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原理都是类似的。

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如下:

贡献度(模拟利润)=考核存款贡献度+考核贷款贡献度+中间业务收入;

存款贡献度(模拟利润)=考核存款年日均×(FTP-执行利率)×累计天数÷360;

贷款贡献度(模拟利润)=考核贷款年日均×[执行利率×(1-5.5%)-FTP]×累计天数÷360;

中间业务收入=∑可统计的各类中间业务收入。

三、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某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表、公司贷款明细表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系统中所有中小企业客户信贷数据记录,应用数据库技术将其汇总,并进行查询、计算和整理。

本研究涉及的数据时间窗口为2015年全年,使用的数据项如下。

其中,根据银行业务的操作实践,结合综合贡献度和客户贷款五级分类,可将客户划分为三个等级,识别出其中的核心客户,分级标准为:

一是核心客户:客户贡献度(模拟利润)大于或者等于100万,且信用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

二是基础客户:客户贡献度(模拟利润)小于100万,但是大于或者等于20万,且信用贷款五级分类为“正常”;

三是潜力客户:属于客户评级范围,但是未划人核心和基础级别的其他客户。

四、模型构建与结果

本研究首先对信贷产品设计的三要素:利率、期限、金额进行聚类,探索客户对于这三个关键要素组合的需求偏好。分别采用聚类分析的两步法、k-means算法和Kohonen算法,构建8个模型对贷-款的利率、期限、金额三要素进行聚类。最终选择了聚类质量最好,解释力最强的3号模型(k-means算法聚为3类,聚类质量指数为0.75)的聚类结果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如下图所示,采用k-means算法将2015年全年的业务数据分为3类。第一类占所有业务中的90%,其贷款期限、合同金额、执行年利率的平均值分别为284.5天、546.6万、6.9%;第二类占1%,三项平均数值分别为1991.6天、6079.2万、7.25%;第三类占9.1%,三项平均数值分别为。405.3天、4165.2万、6.5%。

从聚类分析的结果来看,各聚类的内部相似性和相互之间的差异都非常明显,3个聚类分别体现了3类典型的利益诉求。

聚类1:基本小微型

本聚类体现了中小企业贷款的典型特征,也是3个聚类中最基本的一类,占所有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90%。该聚类的贷款期限短、金额小,利率分布上从最低到最高都涵盖,利率平均值在3个聚类中处于中等水平。这类业务中,企业寻求的是期限、金额、利率的综合平衡。该聚类的利率水平,并非直接受期限和金额的影响,而是受资金需求的急切程度和自身资质,即贷款可得性和贷款风险的影响。

聚类2:资金需求型

本聚类贷款期限最长、合同金额最大,执行年利率也最高。这类贷款业务量在3个聚类中最小,仅占总业务的1%。该聚类可概括为资金寻求型,即寻求大量长期的资金供给,不惜接受非常高的利率。

聚类3:成本节约型

本聚类贷款期限比第1类(基本小微型)略长,贷款金额较大,执行年利率最低。这类业务占总业务量的9%。该聚类可概括为节约成本型,其贷款量较大,需要期限适中,这类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强,其主要利益诉求为寻求较低利率,降低融资成本。

五、聚类结果和客户群分析

上述3个聚类代表了客户从信贷产品中寻求的3类典型利益。下面首先通过分析聚类所对应的客户群特征,进行聚类分析的有效性验证;然后分析当前该商业银行的信贷产品匹配现状,针对不同聚类客户的利益诉求提出产品设计和营销建议;最后将贡献度最高的核心客户与其最需要的产品类型匹配,对核心客户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一)聚类结果的有效性分析

1.聚所包含客户群的规模构成

从3个聚类的客户规模分布来看,聚类1(基本小微型)中包含了99.93%的微型客户和99.79%的小型客户。聚类2(资金需求型)中的小微企业很少,微型客户占0.07%,小型客户占0.21%。聚类3(成本节约型)中没有小微企业。中型企业分布在基本小微型的占57.54%,资金需求型为3.62%,成本节约型为38.84%。其中,资金需求型全为中型企业,成本节约型的中型企业占90%以上,中型客户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资金需求特点表明,聚类结果与现实符合。

2.聚类所包含客户群的行业构成

聚类1(基本小微型)业务该占比排名前三的行业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96.23%的业务为基本小微型);住宿和餐饮业(95.51%);农、林、牧、渔业(93.42%)。基本小微型业务占比较高的行业都资金周转快、单笔资金需求额小。第四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3.31%),也具有上述特点。

聚类2(资金需求型)业务该占比排名前三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1.11%的业务为资金需求型);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8.2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55%)。资金需求型业务总数量较少在所有业务中仅达1%(如本文第4部分所示),因此在各行业中占比都不是太高,占比相对较高的是以上投资周期较长的行业。

聚类3(成本节约型)业务该占比排名前三的行业是:金融业(33.33%的业务为成本节约型);采矿业(29.5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3.39%)。第四是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21.31%)。成本节约型业务占比较高的行业多为资金需求量较大的行业。

总之,3个聚类排名靠前的行业特征都分别反映了各自所在聚类的利益特性。聚类结果与客户的现实特性相吻合,证明聚类结果合理,根据此聚类将不同客户群与针对性的产品相匹配是可行和符合实际业务需要的。

(二)客户群产品匹配分析

聚类结果表明不同客户群具有不同信贷产品需求。通过不同类型客户的属性,能够分析这些属性客户倾向于何种类型的信贷产品,从而使针对性的产品与需要的客户匹配,更好地贴近客户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重复消费率、交叉消费率和贡献度。

1.信贷产品投放的针对性分析

根据3种聚类类型的业务对应产品情况的统计分析,在该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30余种信贷产品中,最普遍的是“其他贷款”,即专项产品之外的没有针对性的普通信贷产品。专门针对某类中小企业的专项产品覆盖率低,仅覆盖了聚类3(成本节约型)业务的5.71%、聚类2(资金需求型)业务的9.86%、聚类1(基本小微型)业务的19.24%。

该银行为需求小、期限短的典型性小微企业开发了众多特点各异的产品,而对于规模较大(中型)、资金需求大、贡献度高的企业却没有开发专门的产品。例如金融、采矿业、水利电力、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贷款,采用“其他贷款”产品。

核心企业(年贡献度大于100万)的信贷业务中,“其他贷款”比例更是高达90%,高于全体企业使用其他贷款的比例。核心企业中,聚类3(成本节约型)业务的专项产品覆盖率仍然特别低。

由此可见,目前该行信贷产品设计和投放的针对性还不够强,产品与客户的匹配度还不够高,尤其是需要加强专门针对核心客户利益的信贷产品设计和投放。

2.针对聚类的信贷产品设计和营销建议

从有针对性的专项信贷产品覆盖情况来看,聚类3(成本节约型)业务仅5.71%是专项信贷产品,首先需要加强的是成本节约型专项产品的供给,即针对金额较大、期限适中的贷款需求,提供更多利率更低的优惠产品。在产品设计和创新方面,可在该类信贷产品上绑定更多增值服务,客观上拉低实际贷款成本。

其次需要加强聚类2(资金需求型)专项产品的供给,为需要的客户提供期限长、金额大的贷款,相应利率也可以更多地上浮。同时,对于资金需求更大的客户,除单纯为其提供贷款服务之外,还可绑定发债、资产证券化等服务,做该客户的主办银行。

对于聚类1(基本小微型)专项产品,一是创新抵质押物,使林权、债权等传统上更多较难作为银行贷款抵押物的资产,能够用于中小企业贷款;二是大力发展信用贷款;三是开发首次贷款之后,再贷的便利度非常高的产品,鼓励客户增加贷款频次。

3.针对核心客户的信贷产品设计和营销建议

由核心客户的界定可知,单个核心客户的贡献度远大于基础和潜力客户,经统计,该数据集中核心客户所贡献的总体利润约槿体客户的80%,大体符合“二八定律”。因此,核心客户是重点群体,需要着重分析核心客户的产品配套。

核心、基础、潜力3个贡献度分级中,3个聚类类别的客户的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聚类2(资金需求型)和聚类3(成本节约型)在核心客户中的占比(2.64%和55.85%),远高于这两个类别在总体业务中的占比(1%和9%)。

从贷款类型来看,聚类1(基本小微型)和聚类3(成本节约型)的核心客户贷款主要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聚类2(资金需求型)的核心客户贷款主要是固定资产贷款。值得注意的是,核心企业的资金需求型业务中流动资金贷款量为O。

整体来说,为核心客户匹配合适的信贷产品,需要重点关注聚类2(资金需求型)和聚类3(成本节约型),特别是成本节约型业务,其绝对数量和在核心客户业务量中的占比都高于资金需求型。其中资金需求型业务是固定资产贷款,成本节约型业务主要是流动资金贷款。

从经济类型来看,核心企业较多地集中在内资经营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企业,分别占核心客户总量的32%、20%和10%,这些经济类型的核心企业较多属于聚类3(成本节约型)。

从行业分布来看,核心企业较多分布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前3个行业为传统行业,较多属于聚类3(成本节约型)。排名第4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多属于聚类1(基本小微型),该行业具有轻资产、高科技的特征,其需求更接近于一般小微企业,贡献度却远大于一般小微企业。

从核心企业的专项产品覆盖、贷款用途、经济类型和行业分布来看,目前核心客户的信贷产品设计和投放的针对性均有待提高。从所有制类型来看,宜重点为内资经营类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企业提供聚类3(成本节约型)特征的产品,尤其是成本节约型的流动资金贷款,从所属行业来看,宜重点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企业提供上述特征的产品。对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宜着重开发聚类l(基本小微型)特征的产品,尤其是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实物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成长快的特点,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低质押方式,融入投资和贷款联动的理念,根据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匹配其成长节奏的产品,分享其高速成长收益。聚类2(资金需求型)的核心客户比例相对较小,其主要需求是固定资产贷款,设计产品时需结合资金需求型特征,着重开发周期较长的固定资产贷款产品。

六、结论

银行业就业分析范文2

一、国有商业银行委托的基本特征

1、广大存款人和投资者委托政府对银行的风险行为进行监管,引入银行监管机构后,银行必须在监管当局的特许权范围内展开业务。因此在存款人、银行监管当局、银行机构之间存在着二层次的委托关系。在不完全及不对称信息结构下,由于委托人无法观察到银行监管当局的努力程度,因此人银行监管当局的行为目标不是使委托人即存款人和广大投资者的福利最大化,而是追求在收入一定下的监管成本最小化。而在不对称及不完全信息下银行的风险行为无法被直接观察到,因而存在投机倾向。最终监管当局和银行机构都能利用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结构获得信息租金而初始委托人即广大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受到了侵害。

2、不完全及不对称信息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中关系主体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关系。监管机构对银行机构的监管最终是由监管人员来实现的,监管人员依法严格监管的主要收益: 获得单位领导和上级部门承认,取得所谓政绩,得到被监管者的尊重,维护一方的金融秩序。目前我国金融素质质量不高,监管工作透明度不够,使得外界不能对监管机构形成有效的监督。其次监管机构内部绩效考核不合理,监管问责不到位,使得监管人员失去监管的积极性,减少了“偷懒”的成本。再次我国是个情面大于制度,处处讲等级的社会,这使得监管机构人员对本域被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变得困难。最后纵使监管机构查到了被监管机构的违规违法行为,但由于受到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和被监管机构这些利益集团的或明或暗的“威胁”与“恐吓”, 最后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被监管机构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因此衡量成本与收益,如果监管者的劳动得不到领导和上级的承认,监管行为又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根据利己原则,一些监管者会采取上边既能过得去,下边也不去开罪, 检查走过场,感情多联络,使监管工作处在低效、失效的状态。

二、造成国有商银行以上委托关系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1、如同所有国有企业一样,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主体是虚置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一直未能真正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而言,就是应该由谁完全代表国家作为国有财产的真正所有者行使国家财产的所有权,并真正承担起国家财产所有权的所有者责任;由谁在获得了国家财产所有权所相对应的收益的同时,承担起国家财产所有权所可能相对应的损失。在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像真正的财产所有者那样,既有巨大的内在动力,又有巨大的内在压力来关心国家财产权的所有者收益,任何表层化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到目前为止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虚置问题。从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角度看,产权虚置直接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低下。因为国有商业银行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来行使完整意义上的所有权,就难以有足够的激励根据市场化盈利经营的要求进行合格的经理层的选择和监督,也就难以建立对经理层的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由于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经理层必然获得事实上的对国有商业银行庞大资源的支配权,形成“内部人控制”格局;同时,政府也可以十分方便地以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化、非透明地方式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

2、国有商业银行对于人的选择由于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而基本上采用行政化的干部考核运用制度。在人的选择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市场激励和约束,并不能保障国有产权在国有银行内部的代表有足够的激励去选择好的经理层、解雇差的经理及监督经理的表现。由于经理层的选择是由所有者代表按照自身确定的标准进行的,因而,如果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以及国有银行上级行对于下级分支机构确定的人选择目标不是以盈利和经营业绩为主要导向的,那么,由此决定的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的选择和运用必然是非市场化的、低效率的。

3、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权利配置结构中,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在很大程度上是错位的。在当前国有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下,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内部拥有剩余控制权的经理层基本上没有剩余索取权,于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不同层次的经理层掌握的剩余控制权就成为企业理论中所界定的“廉价投票权”。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廉价投票权”比较普遍的存在,使所有者对于经理层、上级经理层对下级经理层的控制效率难以明显提高,也可能使不称职的经理层更易于在这种治理结构的牟取生存空间。

4、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的收入水平基本上是事前固定的,与业绩水平的相关程度并不明显。由于经理层无需承担企业的经营风险,则很难保证在这种激励机制下经理层会努力工作。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没有上市的股票价格可供参考,因而即使要在一定程度上根据业绩水平确定经理层的收入,也很难寻找到一个有效的指标。

5、国有商业银行的人的经营自在不同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从总体上说,国有商业银行的经理层作为内部人,事实上控制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资源,但是由于国家作为所有者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经营管理状况的而担忧,国家不同部门经常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行影响,因而在国有商业银行人的经营自方面存在相当大的灰色地带和回旋的余地,人为调整的空间相对比较大。

三、建议与对策

1、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 由于国有银行在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出现了一种通过强化种种行政性的监控管制来代表国家实施对国有银行的约束的倾向,这实际上是对行政管制和治理结构之间关系的重大误解。简而言之,行政管制是以计划手段为基点的,而治理结构则是强调尊重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试图运用行政管制来代替治理结构,可能不仅不能解决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反而可能带来新委托问题,增大委托的成本。应当强调的是,治理结构是内部利益的均衡和协调,而管制则是外部的行政干预,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2、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监督、评估机制。 在当前的体制约束条件下,建立有效的、市场化的、公开透明的监督、评估机制是能够提高国有银行治理结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途径。通过建立适合银行体系的监督、考核和评估机制,促使管理层和员工在工作中尽心尽职,从而在尊重员工利益的基础上使银行得到长远发展、国家作为所有者得到更多的资本增值额。

3、积极在国有银行体系内引入市场竞争,形成竞争的市场环境,增大市场竞争对国有银行的约束。总体上说,市场竞争主要是三个方面:经营活动中的竞争;资本市场对国有银行的评价;经理人员市场的竞争。为此,首先要放松金融管制,以放松利率管制、完善金融市场为主线,促进银行体系的经营竞争。同时,对于银行经理层和员工也必须引入市场约束,在经营不善时增大调整的力度。对于上市的银行来说,特别要强调规范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加公司经营状况的透明度,使市场投资者充分发挥对国有银行经营状况的评价作用。

4、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银行监管法规框架存在缺陷,法规建设仍较滞后,存在法律空白、短缺模糊、不适应银行发展等问题。因此要加快对原有银行业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进行清理, 对于已经过时和不适用的及时废止,对于存在的法律空白、短缺、模糊和相互矛盾的地方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从而建立结构完整、层次清晰的银行审慎监管法规体系,建立规范、公正、透明、高效的市场准入、退出管理体,推进我国银行业与国际最佳做法结合。

银行业就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音乐教育;云南师范院校;就业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11-0218-02

下面就云南某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2011---201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找出其中的一些不足进行改革。该校2011年共有两个音乐班,分别是0511和0512班,其中0511班有72人,0512班有77人。这些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如下;

一、2011年毕业班就业情况

(一)0511班就业分析。这个班的学生有72人,就业情况为在事业单位的39人,占总体的54%;在私营单位的20人,占总数的27%;企业单位的7人,占总数的9%;公务员3人,占总数的4%,余下的4%中的3人,有2个在普岗,一个在部队。

通过分析还发现,在所有事业单位就业的几乎全部是教师;私营单位8人服务于琴行,占总数的40%,7人在私立幼儿园和小学,占总数的35%,余下的在家具店、酒店上班;在企业单位的没有教师,而3个公务员虽然不是直接走上讲台,但也担负着教育职责,都是在警察、监狱管教单位,而其中2人也是教师。

从这个班级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音乐舞蹈班的学生就业方向90%与教师和艺术相关,专业对口率达到91%。

(二)5012班就业分析。5012班共有学生77人,在事业单位的35人,占总数的45%;私营单位25人,占总数的32%;企业单位8人,占总数的10%;公务员2人,占总数的2%,自主创业的2人,占总数的2%;支教2人,占总数的2%;特岗2人,占总数2%;一人读研,占1%。

和5011班一样,在事业单位的都是以教学和艺术为主;私营企业中21人服务于琴行和幼儿园,占总数的77%;支教和特岗也都是从事教学工作,占总数的4%。

这个班的就业情况的就业方向77%从事教学和艺术,对口率占77%。

这一届的总体情况是专业对口率79%。

二、2012年毕业班就业情况

(一)5011班就业分析。2012年的5011班共有学生49人,就业于事业单位的18人,占总数的36%;私营单位的14人,占总数的28%;企业单位的13人,占总数的26%;特岗1人,占总数的2%;没就业的3人,占总数的6%。

在这些就业的人中,从事教师和琴行的24人,占总数的48%。也即专业对口率48%。

(二)5012班就业分析。5012班也有49人,就业于事业单位的有12人,占总数的24%;私营单位的21人,占总数的42%;企业单位的6人,占总数的12%;公务员2人,占总数的2%;特岗6人,占总数的12%;考研和没就业的各一人,占总数的2%。

这个班从事教育和艺术的有35人,占总数的71%,也即专业对口率71%。

(三)5013班就业分析。该班有50名学生,就业于事业单位的有28人,占总数的56%;私营单位的11人,占总数的44%;企业单位的1人,占比2%;公务员3人,占比6%;还有6%的人分别为留学、考研和当村官。有4人未就业,占总数的8%。

这个班从事教师和艺术的有37人,占总数的74%。

这一届三个班的专业对口率65%。

三、2013年毕业班就业情况

(一)5011班就业分析。这个班共有51人,就业于事业单位的20人,占总数的39%;私营单位的20人,占比39%;企业单位的3个,占比5%;自主创业的5人,占比10%;研究生2人,占比4%,;特岗教师1人,占比2%。

这个班从事教师和艺术的有38人,占总数的74%。

(二)5012班就业分析。该班有53人,就业于事业单位的有18人,占比34%;私营单位的13人,占总数的25%;企业的4人,占比7%;自主创业6人,占比11%;特岗教师10人,占比19%;应征入伍的2人,占比3%。

这些人就业中从事教师和艺术方面的有36人,占比68%。

(三)5013班就业分析。该班53人,就业于事业单位的有10人,占比19%;私营企业的7人,占比13%;培训机构的12人,占比23%;特岗教师9人,占比16%;企业和政府机构8人,占比15%;应征入伍和考研的4人,占7%;自主创业有3人,占比5%。

这些就业者中教师和艺术工作者31人,占比58%。

本届毕业的学生专业对口率为67%。

四、对三年就业情况分析

第一个原因,可能是有些学生在选择工作岗位时过分注重单位性质,有的一定要进入到事业单位或是成为公务员,对于私营企业和私立学校持偏见。

第二个原因,是学校招生时人数过多形成的。因为音乐人才和其他人才不同,就业面积相对狭窄。一所学校招收音乐老师最多一个年级一个,不可能一个班配一个。目前的云南各地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云南省本来就是歌舞之乡,几乎每个地市的师范学院都在培养艺术人才,因此一所艺术学院的师范生大多在本地区就业的多。

第三个原因就是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全面,导致学生毕业后除了当教师和去琴行上班就难找专业对口的单位了。

五、提高云南师范学院音乐专业就业率的建议

(一)招生政策的改革。这些年,随着我国大学扩招政策的实行,上大学的途径较之上世纪宽阔得多,再没有“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发生,这在提高全民族素质上来说是个好事,但从人才素质提高和就业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弊病。

首先,由于扩招,使得一些不爱学习的人也能轻易上大学,有的完全是花钱买学上。这样看起来好像是总体上提高了人口素质,但这些大学生中有许多具有基础薄弱的特点,有的是人文素质严重缺乏,有的是道德水准不高。和以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时代的大学生想比,扩招后的大学生整体素质不如他们,缺少过去那种为理想奋斗的品质。

其次,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一些读过大学的学生都自视清高,在就业问题上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象,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是白领,是管理者。对于蓝领工作,尽管工资高,他们还放不下身段去俯就。

鉴于这些现象,作为师范学院,在招生中不能随大流进行扩招,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招生人数,并且要招那些具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来学习,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同时在培养中还要重点进行道德培养,因为这些学生将来要成为培养学生的教师,仅有专业知识是不能成为合格教师的。

在人数方面不能求多,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设置两个班,人数控制在100人之内比较合适。就目前情况看,不仅是云南,全国的中小学教师因为学生流动及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已经达到饱和。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在课程设置上,作为多民族集聚的云南,应该要发挥本地特色,将民族的特色办出来。云南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一般还是边歌边舞或是边奏边舞。所以在音乐班就要将歌舞、演奏都联系起来学习,这样不仅能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人才,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目前,云南是我国旅游景区最多的省份,每个旅游景点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而这些民族特色都与歌舞有关。如果将学生培养成边歌边舞或是边奏边舞的人才,在就业中可以去旅游区的文化园进行表演。

总之,无论是什么学校,培养人才都要和市场需求吻合。只有了解市场需求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作者简介:

陈 郁(1981-),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硕士学历,讲师职称。研究方向:音乐学。工作单位:曲靖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

所属学科:音乐学

学科代码:7601510

项目编号:2013Y010。

项目名称:云南省高师音乐类民族特色培养策略与出路的探索

银行业就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资金成本;贷款定价;客户综合贡献度

一、贷款定价研究背景分析

由于目前我国银行改革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也逐步与国际接轨,表现出了新的特点。例如,开始按国际管理收取利息之外的手续费和承诺费、银团贷款占比例逐步增多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商业银行制定和完善了贷款定价管理办法或利率管理模式,并建立了根据成本、风险等因素区别定价的管理制度。

二、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发展存在的问题

(1)现行体制不是因利率风险控制而设定。贷款定价不是遵循客户风险状况确定,没有严格遵守现代金融机构经营的基本原则,在现行管理体制下,贷款定价权利集中少数管理者手中,在银行级别越高,权限越大,基层商业银行在省分行确定的贷款利率指导价格和浮动水平的范围内操作。贷款利率上限放开后,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包括定价原则,定价程序,定价要素和价格战略等完善的贷款定价管理办法。

(2)基础数据缺乏,利率风险管理手段滞后。当前,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完整的基础业务数据系统,存在数据分散、未实现“逻辑”集中的问题,现有系统不能进行实时利率风险计量,导致利率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滞后。由于缺乏对历史数据的长期手机和分析,没有建立历史违约数据库,无法运用2004年推出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介绍的内部评级等模型。

(3)不完善的利率体系结构使定价权基础缺失。我国的利率管制导致利率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抑制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培养。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结构缺陷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不能根据市场规律充分行使利率定价权。

(4)贷款定价机制运作效率不高。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未能充分利用利率浮动进行差别化定价,同时由于银行缺少熟悉金融产品定价的专业人才和实际操作经验,尤其在商业银行没有专门的利率管理机构和人员,基层信贷人员对浮动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具体浮动利率标准的确定及资金成本的测算等相关业务知识甚少,不少银行往往以贷款企业的信用等级、上级行的指导意见作为贷款定价的主要甚至唯一的指标。

三、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有效策略

(1)金融产品的定价。金融产品的合理定价需要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的共同合作。为此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分部门核算和考核制度,为合理确定产品的平均费用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促进内部资金的合理流动。内部资金利率是调节商业银行内部资金流向的重要杠杆,在利率逐步形成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对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更大,因而内部资金利率确定机制要更加灵活,对市场的反应也要更为灵敏,同时兼顾分行间、资金来源部门和运用部门之间的利益,以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意图的实现。

(2)了解贷款的风险状况。贷款的管理部门需要深入了解贷款的风险状况(包括准确的财务状况分析、符合真实情况的贷款分类等),以合理确定贷款定价中的违约成本;要全面把握企业与银行的各种业务往来,确定这些业务往来为商业银行带来的收益,以及商业银行在提供相应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以供银行在确定贷款价格时参考。

(3)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尽快建立适合银行业务实际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告诉我们,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利率市场化环境的适应期后,商业银行已普遍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我国商业银行要在日渐市场化的经营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务必尽可能快地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相适应的现代利率管理机制。参照巴塞尔规定,我国商业银行现代利率管理机制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高效的利率决策机制、完善的风险内控机制、先进的利率管理信息系统和科学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等。

(4)国内外金融市场利率。密切关注和监测国内外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动态,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和先进方法对本外币利率趋势进行科学预测。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是有效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前提。科学利率预测的关键是,系统地掌握利率预测理论和利率预测方法,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在我国当前实行外币利率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影响本外币利率变动的变量将来自于国内外的诸多方面,包括主要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本外币之间以及各种外币之间汇率的变化等等。

(5)负债管理战略目标需要。根据本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目标需要,科学而灵活地进行本外币金融产品定价。商业银行本外币存贷款定价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由总行依据全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战略目标需要,制定并公布本外币的基准利率水平。二是总行确定对各分行在总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基础上的浮动权限。例如,对于贷款定价,商业银行总行可根据本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需要,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在充分考虑全行的资金成本、存款费用、贷款费用、贷款的目标收益率、同业竞争情况以及贷款的利率需求弹性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基准利率水平。而总行对分行的定价授权,则可依据各分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所在地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同业竞争关系等方面因素进行确定。分行在总行授权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可根据客户盈利分析模型对不同客户确定具体的存贷款利率水平。

(6)国际银行界管理技术和方法。借鉴国际银行界先进利率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创造并运用适合本行自身特点的利率风险管理模型,提高资产负债管理能力。运用利率敏感度分析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对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国际银行界用以进行利率敏感性分析的技术和方法更新速度很快,已从80年代初简单的缺口分析逐渐发展到后来的持续期分析、净现值分析和现代的模拟分析(少数商业银行已在尝试进行CAPM分析),并且进行压力测试。我国商业银行应从我国现有的金融市场发育的客观条件出发,充分考虑到本行的技术和财力承受能力,并借鉴国际银行界的各种分析工具,创造性地探索和建立适合本行特点的利率敏感性分析模型。对于资金和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的大银行来说,应着重开发具有本行特点的高度个性化的动态模拟模型,而尽量不使用共性化的一般性动态模拟模型。

(7)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的关键,是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能够反映与本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所有重大风险的利率风险计量系统。在这方面目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关键是:一是分类和归总本行当前及未来将面临的各种利率风险,包括再定价、收益曲线、基准与期权风险等,并追溯其全部来源。二是在科学进行利率风险计量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全行可承受的利率风险总额,并将其按产品、部门进行分解,由各部门、机构分别承担各自风险限额的控制。在风险计量方法上,各商业银行也应尽量采用国际银行界的最新计量模型,同时结合本行特性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银行业就业分析范文5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198-01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发展也应当立足于我们的具体国情,考虑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系统规划,长期完善,尤其应当强调外部竞争机制对银行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扩大竞争范围,强化竞争力度。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问题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而提出的。在古典的企业制度下,企业一般采取业主制或合伙制的企业形式,规模小且管理结构简单,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所有者通常是一体的,股东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诞生,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公司。公司治理是产权分离的产物,对公司权、责利进行分配,有效的治理模式能让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对称分布。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也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法人监管的重点。为避免因金融机构公司的治理机制缺陷、风险管控实效和激励机制不科学而造成的金融机构的风险的发生,必须加强对银行公司的治理和监管。

商业银行的治理定义有广义上与狭义之分。狭义的商业银行治理是指银行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前提下,公司股东与银行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广义的商业银行的治理可以理解为银行的组织方式、利益分配等的制度安排,以确定谁来控制银行,如何控制银行以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利益。

二、银行的特殊性

银行是市场经济中的金融中介机构,通过支付一定利息的方式获取资金并把资金通过贷款的形式借给资金需求者,因此银行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资本结构的特殊性、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以及严格的行业监管和控制。

资本结构的特殊性是指银行资本结构具有高资产负债比、债务结构的分散化和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等特征。该资产负债比是由于银行获取资金的方式决定的,虽然其他企业也通过负债的方式获得资金,但是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其资产负债比往往高达90%以上。债务结构的分散化是指银行的债权人处于分散状态,因为小额负债是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小额负债多,一个企业的负债对于银行来说是很小的一部分;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是指银行的资产往往是由各种期限较长、流动性较差的贷款构成,因为银行为不同风险偏好的消费者制定了不同的贷款合同。

资产交易的非透明性是指期限不同的贷款构成银行的资产,银行采用非透明的交易方式进行贷款交易。这种交易方式的非透明性导致作为银行债权人的存款人与银行外部股东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严格的行业监管和控制是指,由于资本机构的特殊性以及交易的非透明性使得银行系统非常脆弱,因此需要严格的行业监管和控制,以防金融市场的混乱。银行的行业监管和控制严格表现在:首先是银行的市场准入门槛高,所有的环节都要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其次是日常经营过程中,银行受到的约束也较大,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等都要满足国家规定;再次是银行的监管程序复杂;第四是银行的监管者众多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模式的弊端

(一)产权结构单一,政企不分

目前中国的商业银行有混合所有制之名,但尚未达到混合所有制之实。长期依赖的生产要素与政策环境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现行的国有控股制度的弊端与缺陷逐步凸显,主要表现在:行业竞争充分度不足。银行行业内存在严重的政府垄断规制,政府对准入及退出机制的规定细节不够,这种政策上的维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业的垄断地位。行业内存在垄断竞争因素。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众多、发展模式趋同、股权结构单一,甚至完全由国家信用担保,其行业内竞争机制容易偏离市场规律。

(二)监督约束机制弱化

银行监管是指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与管理,即政府或权力机构为保证银行遵守各项规章、避免不谨慎的经营行为而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对银行进行的监督与指导。我国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机制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我国行政执行力度差,以及银行行业市场的复杂性,导致我国银行的监督约束机制弱化,不能达到对银行进行有效监督的作用。

(三)激励机制混乱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公司的有效治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激励机制没有达到统一的标准,激励机制混乱情况存在。激励机制的存在是为了激励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我国银行治理的特殊性导致银行行长只需对上级负责,不必对员工负责,即银行缺乏外部监督制约机制。银行工作的特殊性使得银行内部员工之间缺乏交流,同时由于上下级交流不畅也不能及时制止一些激励机制的执行违规情况。同时,当前银行实行的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制度也不完善,缺乏完善的考核机制,不利于对客户经理的激励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四、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模式改革的办法

(一)积极推动产权多元化改革

银行业国家持股过高的风险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虽然目前银行业普遍盈利,但未来可能演变成国家的负担;其二,财政难以满足持续的银行再融资需求;其三,银行业机制改革难有终极进展。

银行产权改革不能停,降低国家股占比,提高国有法人股、非国有法人股、机构投资者股和个人股占比,实现均衡的股权结构,从而巩固10多年来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辉煌成果。

(二)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组织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商业银行风险内部控制中的权力和责任分配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是对商业银行所有者(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关系的一整套制度安排,是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体系的具体体现形式。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整个公司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其重点和难点就在于要明确责权划分。商业银行应先组建董事会,同时完善监事会的职能。对董事会进行合理构建以强化其职能,形成具有战略眼光、权威性和专业能力的董事会应该是完善公司治理架构的重点。

(三)尽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长效激励制约机制。员工持股计划是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为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员工对公司的责任意识,提振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的认同度,保持公司的团队稳定性及战略执行的有效性,拟抓住有利时机,设立并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以自身收入的一部分购买股份后,其收入结构从原来的纯现金模式转变为现金+股票,员工收入与公司利益和股价高度绑定,激励机制更加合理,将有效避免过度短期化行为,提升团队凝聚力。

(四)逐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由于没有制度化,信息披露渠道多元,信息披露内容零散,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国内商业银行的信息大有几分“神秘色彩”,其透明度总是受到国内外各方面尤其是业界各方面的怀疑。因此,为开展与国外银行的合作,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尽快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商业银行除按照要求制定年度报告外,还应在银行网站和省级以上专业媒体择要刊登年度报告主要内容,并应公开告知社会公众和相关利益方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商业银行要注意防止信息披露不充分性、被动性、滞后性、虚假性和不可操作性等不良倾向,提高银行的社会公信力。

(五)严格风险控制

银行业就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隐性就业;博弈;混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1-0151-02

1 隐性就业现状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隐性就业”问题越来越显现出来,“隐性就业”是指:领取失业登记证未在家待业,实际在一些地方临时或者一个阶段做工作的没有办理用工手续,并且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造成隐性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用工制度执行不规范、失业保险机构与其他机构之间缺少联动、劳动力市场环境复杂、就业形式日趋多样化、工作稳定程度低等。这使得我国失业问题的治理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连真实的失业人口数据也很难搞清楚,要做好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就必须将“隐性就业”人员从失业人员当中分开来,从而保证失业率统计的准确度,避免其误导国家的就业政策方向,进而保证国家有限的失业保险资金得到有效的运用和发挥。隐性就业人员的行为造成了失业保险金的流失,影响了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2 隐形就业的混合策略均衡

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G={S1,S2…Sn;U1,U2…Un}中,博弈方a的策略空间为Sa={Sa1,Sa2…San},则博弈方a以概率分布P={Pa1,Pa2…Pan},随机在其x个可选策略中选择的策略,被称为一个“混合策略”。其中0≤Pi ≤1,对i=1,2…x都成立,且Pi1+Pi2+…+Pik=1。在混合策略中,参与人以某种概率分布随机选择不同的行动。混合策略都具有一个特征,即如果博弈的一方在执行它的均衡混合策略时,博弈的另一方从执行任何一个纯策略中获得的期望支付与执行均衡混合策略的期望支付相同。

模型的建立:

①参与人:政府和失业人员;②政府的策略:监督和不监督;③失业人员的策略:再就业申报和不申报支付矩阵如下:

当政府采取监督措施,且失业人员主动申报再就业状况时,失业人员已不再符合失业保险金的申领资格,故只有工资收入,而政府也无须再对其支付失业保险金。当政府监督,但失业人员不打算申报就业时,失业人员的收益函数应该是:W+(1-R)U-RX,W是失业人员的工资收入,(1-R)U是指未被政府监督发现的再就业失业人员继续申领的失业保险金,RX是指被监督发现的再就业未申报失业人员支付的惩罚成本。当政府不监督时,政府只需要支付失业保险金U,对于失业人员来说,再就业申报就业时只能获得工资收入,不申报就业还可以继续申领失业保险金U。

假设政府选择监督的概率为P,不监督的概率为1-P,失业人员就业后申报就业的概率为Q,不申报就业的概率为1-Q,(0

则当失业人员就业后,申报就业时他的期望效用为:

3 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