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毕业设计活动策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毕业设计活动策划范文1
广告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现代服务业[1]。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的广告专业创建于1995年,并于1999年招收高职学生,15年来培养毕业生5000余人,现有在校学生100余人,为现代广告业的发展和中国广告的“生态文明”[2]作出了积极贡献,促进了区域文化创意经济的发展。到2009年底,恩施州共有广告经营单位126个,较2007年增长35.5%;广告从业人员850人,较2007年增长5.1%;广告经营额达5400万元,较2007年增长63.6%。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08年4月)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8月)精神,重新认识广告业,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定位广告业,重视广告人才的培养和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才能赢得广告业的大发展[3]。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司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广告业急需五类人才:一是需要了解国际市场、通晓国际广告运作经验和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二是需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市场驾驭能力的高层管理人才;三是需要具有整合营销、传播、策划的复合型人才;四是需要能够自己创作、设计的人才;五是需要高层次的各类广告制作,特别是擅长影视广告制作的技能性人才。学院应立足恩施,面向武陵和湖北省,辐射全国,加强广告教育的专业建设,提升广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政策,优化教育结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广告师资水平,改革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广告新媒体研究,促进现代科技在广告专业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4]这些都对高技能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培养目标定位与专业标准制定
学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的培养目标:面向现代服务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业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平面广告设计、网页设计、商品包装设计、CI设计、商业广告设计与作品制作、广告策划创意等项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毕业生面向职业岗位:各广告公司、文化传媒机构、印刷装潢公司、其它企事业单位的广告设计、制作、策划、创意工作岗位,从事商业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会展广告设计与制作、商业橱窗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工作,成为设计师助理、设计师。按照广告设计师素质与能力要求制定专业标准。构建基础课程和“工学结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业务流程重点建设业务核心技能课程,制定标准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利用校内外资源条件,建设真实的广告公司学习情境;实行毕业证书、广告设计师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健全“工学结合”实训教学和实习教学的管理机制与制度;加大力度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骨干教师;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扩大专业社会影响力,把本专业建成有实力、有前沿意识、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重点特色专业。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广告行业“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的人才需求目标,坚持广告人才定位与学院人才培养特色,创建“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高职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要求是:技能艺术融合:以广告设计师职业技能为本位,通过校内教学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习与社会需求研究结合等教学形式,学生集多门类艺术的应用为一身,成为技艺兼融的广告专门人才。教学做一体化: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把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学习情境、专业业务流程学习情境以及学生体验“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中的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融为一个整体的能力训练;把学生对“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的体验真正落实到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建有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真实工作情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结束,广告策划创意、设计制作作品完成。岗位证书对接:毕业条件要求,学完所有计划课程考核合格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考核合格获得广告设计师证书(三级)或平面广告设计证书(中级)、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创意创新创业:广告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学习与工作过程就是创意过程。要求学生全面具备专业岗位应有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在学习领域里有创意思维、项目实施中有创新成果,毕业就业时有创业精神。“技艺兼融,学做一体,一岗多证,三创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校内广告实训室”基础上,建立市场化经营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深度融合,采取课堂内外的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意创业创新能力。
四、建设“三师”结构教学团队
“三师”结构教学团队:老中青相结合的艺术师(美术师、书法师、工艺师)、职业师(广告设计师、助理广告师、广告师)、教师职务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力争一年建成院级教学团队、三年建成省级教学团队。
1、培养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制定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培养标准和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带头人和负责人各1名,首先成为“三师型”,带领专业教师完成专业建设任务。
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通过到企业锻炼或专业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明确骨干教师培养要求,确定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通过实施培养计划确实培养出多名“三师素质”的骨干教师。骨干教师负责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建设、教学设计和主讲;一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或下企业顶岗实习半年以上,并与企业合作完成主讲课程开发;骨干教师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骨干教师参与企业课题;骨干教师学习培训,掌握课程体系开发、设计手段、最新的教学方式。
3、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书画艺术研修会”为平台,积极举荐教师加入州内相关艺术团体。不断提高作品鉴赏与创作能力,创作艺术精品,产生社会效应。
4、以“广缘艺术设计公司”为平台,鼓励老师参加“广告师”专业职务考试或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培训,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按照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1:1的比例建设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用企业兼职教师,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教材和实训指导书的编写,参与实训室建设并承担教学任务,根据教学需要动态地聘请实习指导教师。使兼职教师队伍的规模适应教学需要,兼职教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课程体系结构改造
以就业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广告设计与制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以完成项目所需的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有素养、懂艺术、善策划、会设计、能制作”为目标,构建以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知识技能为主的“项目任务导向”制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内容完全按照广告公司“设计业务项目”流程为依据,具体安排设置课程及课时。广告公司的“设计业务项目”的主要流程为拉定单、客户沟通、创意和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与印刷、作品提案等,在具体课程实施中,带入真实或虚拟的“广告设计项目”。
1、设置广告设计岗位业务核心技能课程体系。广告业务核心课程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原则,紧紧围绕广告公司业务流程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字体设计、电脑美术(设计软件)、图形创意设计、版式设计、广告摄影、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与制作、型录设计、广告客户与媒介、毕业展示设计与作品制作、设计师业务流程实训、广告市场拓展等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建设。学生毕业设计选题与广告业务核心课程相结合。课程系统开发与广告职业技能证书开发相结合。广告业务核心课程课时占50%,每门课程课堂实训50%、企业顶岗实习50%,实行课堂实训与企业顶岗实习一体化学习与管理。
2、推行“多证书”制度。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需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认证的“广告设计师”和“平面设计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行业普遍认可的“CIW网页制作专家”证书和“PHOTOSHOP平面设计专家”证书等。
3、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现有课程体系尚未完全按照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进行构建,需要进一步加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力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六、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改革
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把企业的真实业务项目引入教学中,按照公司的实际业务流程,完成项目的立项、调研、设计、制作、成果提交;通过“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广告是市场经济的先导,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广告业务工作的先导。教师应依据服务于“恩施州加快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优势资源开发型工业,以生态文化旅游业为重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构建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5]的原则,从企业项目中精心挑选典型工作项目,加工后形成教学项目库,并运用于课程教学过程。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将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做到真题真做,即毕业设计作品就是企业的真实设计项目。尽力把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模式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教学中。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现有课程体系中项目教学偏重于在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尚未完全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融入到每一门课程设计中,尚未完全做到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中把“真实的工作”和“雇员情境”真正落实到以技能培养为目的每一门课程教学中。按照广告设计师工作岗位要求和业务流程,重点建设“工学结合”的广告策划、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与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与制作、CI设计、字体设计等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并确定教师负责项目化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七、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展开深度合作
为进一步完善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企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突出项目教学中工与学的结合,把以项目为导向教学模式做真、做实、做深、做透,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必须规范校企合作管理,全面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一)完善校企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
在2003年艺术类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吸收行业专家参与教学管理,重新构建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领导体制。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定期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检查;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师资互动,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为企业提供服务;吸纳企业专家到学校任教或承担合作项目等。
(二)制定校企合作年度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
1、校企合作年度计划实施:一是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二是为企业培训员工;三是用设计技术为企业服务;四是聘请企业专家讲课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管理。
2、稳定和发展校企合作企业。延期州内规模以上上广告企业合作协议;与州外多个广告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三)规范对校企合作的管理
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体制。落实校企合作政策措施,使校企合作制度化。
2、按照学院校企合作的文件,规范校企业合作行为。
3、规范校企合作协议文本,由学校、企业和学生及家长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并在主管部门备案。
(四)加快适应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力建设
1、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参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教材开发。
2、增加与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现有实训室的利用率。
3、学习先进的典型经验,加强校企合作的人员培训和经验总结。
4、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形式。依据学院的校企合作政策,增加实习、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类型,在时间上给予更多的灵活性。利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搭建校企业合作服务平台。
(五)以校企合作为契机加快专业改革和创新
1、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入,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人才培养的前期要以“学中做”为主,侧重基础性学习、基础性技能训练,掌握更宽广的职业生涯基础技能;后期要以“做中学”为主,侧重专业性应用、职业性的工作训练。把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职业教育的教育性有机结合起来。
2、以校企合作的长远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专业“三师”教学团队建设。
3、以校企合作的互利为目的,主动寻求专业教师为企业服务的项目。
4、以校企合作宣传为依托,让广告及相关行业认识广告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校企业合作社会环境和舆论环境进一步改善。
八、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一)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室创建真实职业环境整合资源,构建“公司+实训室+教研室”运行机制。成立“广缘艺术设计公司”。在公司内设置相应机构,艺术教研室全体教师为各部门负责人,在校学生为公司员工,师生融“教、学、做”为一体,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
1、艺术设计作品制作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喷绘机、写真机、条幅机、冷裱机、割字机等生产型设备。承担广告喷绘、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2、图像处理实训室为公司业务机构。拥有高配置、高性能计算机生产型设备。承担电脑美术设计、CI设计、型录设计、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网络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等实训(工作)项目。
3、建立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与应用成果展示室。
(二)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
恩施州和声走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印刷、三维效果图制作、多媒体动画及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市超力广告公司:主要从事大型广告喷绘、在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等方面能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项目:大型广告喷绘、广告创意、策划、平面设计、企业公关活动策划恩施州天成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专业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包装设计、小区规划、市政工程等业务。能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相关课程的实训要求。项目:广告设计、企业文化规划、CI设计、包装设计、室内设计施工等业务。
毕业设计活动策划范文2
关键词:商务策划;实践;创新
本文属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校内项目(项目编号:2012KYYB1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商务策划专业能力培养角度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析
收录日期:2013年6月28日
一、引言
要成为高素质商务策划人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商务策划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过程,如何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找到问题的本质,需要策划人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商务策划专业学生应该在学好各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和实践,努力把握一切机会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表达、协调等基本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不能仅仅通过理论学习来掌握,而是要通过一定的实践练习来系统提升,本文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商务策划这个新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二、商务策划专业学生基本能力分析
1、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创新不论对社会还是个人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得更为突出,这正是商务策划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商务策划具体来说是管理行为中的计划职能的体现,是预知未来的商业活动,在商务策划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这就需要思维创新,没有思维创新,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商务策划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创新是商务策划人才的核心价值。实际工作的情况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发明创造,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开发新产品、新工艺需要创新,制定新计划、设计新方案需要创新,甚至各种策划中的创意也是创新,思维创新在策划中无处不在,只有想在别人前面,做在别人的前面,才能把握机遇、创造商机,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所以思维创新能力是策划人职业生涯中必备的基本能力。思维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如同各项技巧,通过学习和训练,人人都可学会和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要加强实践教学,要教导学生勤练多思,敢于突破思维习惯。
2、逻辑表达能力。良好的逻辑表达能力不仅是生活、学习、工作的重要工具,也是企业、商家考察人才最重视的能力之一,无论是对内、对外沟通,或提案或发表,逻辑表达能力都显得十分重要。所谓逻辑表达能力,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说明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抒发思想、感情的能力,它包括口头、文字表达两个方面。口头表达就是“说”,无论是向别人宣讲自己的主张、还是展示自己或推销产品,都要用到这个工具。“说”是一个复杂心理和生理活动的过程,不仅仅是单纯说话技巧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反映。有只要通过训练,口语表达水平就能提高。要教导学生养成重要的说话都要精心设计的习惯:从服装、形象、讲稿、语音、语调、音量,到面部表情、体态语言、眼神交流、适时幽默等力求恰到好处,避免夸夸其谈,远离假话空话。文字表达就是“写”,对于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要写好策划文案。策划文案是策划成果的完整展现,它直接面对的是企业、商家或老板、大众,策划文案能否为他们所接受并顺利实施,文案写作水平如何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策划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写好策划文案最需要的是要有写作经验和工作阅历,缺少实践环节,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既要注重理论又要加强实践。写作是一种技能,立足于多写多练,应是快速提高文案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但一定要注意与策划实践结合起来。思维敏捷,善于表达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要培养有头脑、善表达、能经营、好就业的优秀商务策划人才,必须在思想认识上强化对语言表达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3、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保证策划方案顺利实施的必备条件,组织协调涉及到人和事,需要对事有系统的认识和对人有深刻的了解,因此对人与事的认知及与人的沟通是组织协调能力的基础,组织协调能力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实践的经验积累,如果缺乏组织协调能力,即使有最好的策划方案,也不会有满意的结果。在人与人之间的组合调配下,如果组织恰当,一加一可能等于三、四,甚至于等于五;如果不恰当,则可能等于零,更可能是个负数。所以,策划者为实现预期目标,要善于通过组织和规范进行综合协调,合理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的力量,保证实施的正常有效运转,使策划方案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总之,不会思维创新就只能永远落后于别人;不会逻辑表达,策划成果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展现;不会组织协调,方案就可能得不到很好的实施,所以商务策划专业的学生一定要注意基本能力的培养。
三、商务策划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当前很多院校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关注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方面的重要性。其表现为:在商务策划教育教学工作中,将理论教学作为重点,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实践性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从属于理论教学,甚至把实践教学学生转移到理论学习中去;在教学计划方面,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课时分配较少,考核力度不强,实践教学一直充当教学环节的配角;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与课程要求不匹配。
2、缺乏完备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目前,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延续了市场营销专业的相关格局,稍作小修小补,体系上未做大的变动。如实习环节,大多院校均安排诸如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以及各专业公共性的实践项目,如军训、社会实践、公益劳动、计算机训练等集中性的实践环节。这种实习实训的课程设置与刚成立之初的设置相比,几乎大同小异。在实践教学中,不能针对商务策划课程需求和不同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设计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实践课程。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学生市场定位不准确的表现。其最大缺陷在于从学校教学安排出发,而不是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出发。
3、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高校中大多数教师是从学生到教师,缺乏实际操作经验。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教师职业后,不注意知识更新,随着时间推移,长期脱离一线,自己原来掌握的实践知识逐渐老化、淘汰,这也会导致实践教学能力下降。
在实践教学中,怎样提高师生的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如何使学生的实践训练贴近市场实际运作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实践教学新模式的一系列改革探索。
四、商务策划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
1、创设校内实战的实训机会。成功策划都是建立在对客观资料的分析之上的,没有客观的资料信息,对被策划对象的产品、品牌、生产过程、产品特色等情况没有深入的了解,对企业的竞争环境、媒体环境缺少深刻的认识,是无法获得有效的策划方案的。在这种情况下,西亚斯国际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策划方向)推动校园活动策划,创设校内实战的实习实训机会,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2013年6月,西亚斯商学院第一届商务策划大赛如期举行。通过这次活动,一方面学生对大学校园环境、大学生生活和活动对象进行了解,这为策划活动奠定了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既是活动策划方案的策划者,又是策划案的具体执行者,使学生在执行中发现策划的要领,在策划中关注执行的可行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指导和咨询,学生负责策划和执行的全过程。活动以一个自由组合的团队为单位,策划和执行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求所有的学生参与其中,由学生自己挑选擅长的角色,发挥最大的潜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这种形式的实训,经历了策划-执行-效果评估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了工作经验,掌握了营销策划的技能,锻炼了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在营销与策划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业界参与高校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但是,从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与企业在合作培养人才方面才刚刚起步,如何使高校与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建立有效的对接机制,为企业培养合格和合适的人才,是高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使命。建立企业实习基地,设立实习项目,是提高商务策划专业学生获得实践经验的最佳途径。做好专业实习项目要有一定的原则。在学生接受一年半到两年的商务策划的基本知识后,经学生自愿,高校推荐,企业接纳的方式加入到实习项目中。通过企业实习,一方面学生亲自体验到企业项目的运作流程、行业发展现状、营销策划的发展前沿,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公司能审核参与该项目的学生,学生也已经熟悉该企业的工作流程,当学生毕业以后,公司可以直接录取这些学生来工作。通过与企业形成深度合作,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实训机制,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的合作局面。
3、校外策划大赛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出实战项目,模拟实战中营销策划团队的组建,用营销策划业实际运作的方式来组织学生开展市场调查、产品定位、创意策划等一系列实战演习。现在国内有许多政府机构组织推动的,如挑战杯等,也有企业推动的,如欧莱雅商业竞赛等,还有些媒体推动的商业策划大赛,这些大赛和企业的实际策划工作还是有一定差别,但是也不同于学校的案例教学,通过参与这种比赛或者分析和研究大赛的获奖案例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对于同一个项目,自己的作品和获奖案例的差别,认识到获奖案例的优势和自己作品的不足。通过实战与获奖案例相结合,学生在比较中对项目运作的各个方面获得深刻的体验。
总之,实践教学在商务策划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只有树立人才培养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寻和革新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姜钰,姜崧.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6.
[2]章国平.试论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对接机制[J].职业时空,2007.22.
毕业设计活动策划范文3
关键词:广告学;实践教学;方案设计
我校广告学专业主要为国内大中型企业和经营策划类广告公司培养应用型高级策划人才 ,根据这个定位,结合我校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性质,八年来完成了三版培养方案,一 次比一次完善,为广告学专业教学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在广告本科教育实践中,我们十 分重视广告实践教学,每一版教学培养方案都设计了若干实践环节,并在执行中取得了较好 的成绩,有必要列专项进行研究。因此列出本文题目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广告学实践环节设计的思路
广告学综合了新闻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文学、艺术设计、工学等多种学科, 形成了知识理论系统比较完善的应用性强的新学科。应用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广告学专业的教 学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教学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 能力的塑造,因此要设计研究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满足教学目标的 需求。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实践环节的设计安排,它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实践 和创造,是对理论教学的丰富和发展。广告学不是纯粹的文科专业,从业务看,它属于知识 技术智慧密集行业,科技含量较高,操作性较强。这种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属性给实践教学 环节的设计带来了难度。
我们的思路是:从培养高素质广告学人才的目标出发,根据广告科学和行业发展的现状 与趋势,以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广告职业素质教育为重点,以调整设计实践 课程类型和课程内容及教学过程为手段,对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整体优化和改革创新, 建立新的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提出设计出亦文亦理非文非理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过程模式的 改革思路。传统的实验实践教学是单纯以消化吸收所学理论为目的、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导的 单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本研究欲将其转化为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的,以设 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践课程为主导的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新体系,彻底 改变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依赖和附属的地位,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广告学是文、理、工、艺、经 、管兼容的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知识手段的综合化。广告学属于应用学科,实践教学环节 和内容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二,广告学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与业界发展结合,体 现业界发展的先进性,体现职业化和技能化特点。第三,将各实践环节的设计置于整体课程 体系中来统筹考虑,既要互相独立,不重复交差,又要彼此连贯,逐层递进。使每个实践环 节既具有不可替代性,又被整合到统一的实践目标体系链条中,并做到四年不间断。
二、实践环节方案及类别
1、认识实践类
认识实践的安排主要是让学生对广告行业和业务有一定的接触,观察了解所学专业的用 途,增加专业的感性认识。该类别设置三个环节:广告见习、读书报告、广告市场调查。
广告见习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实习的第一步,安排在大学一年级比较合适。该实习一般做 法是通过参观各级各类广告公司,请公司专职人员作专门讲座、学生在公司做短暂停留观察 ,认识并了解广告公司及业务情况,了解项目的策划与广告推广工作流程,使学生对广告业 务形成初步的认识和感受,为陆续学习的专业课积累专业认知经验。
读书报告是大学一年级结束时的读书实践活动。通过修养类和专业类图书的阅读,开阔 视野,加强低年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积累,为以后的其他实践环节打下文化基调。 读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然后在全年级召开大型读书报告会,最后每人上交一份读书报 告。
广告市场调查是对全部商业活动的资料、情报和数据进行系统、客观、广泛且持续的收 集、记录、分析、评价,并做出结论与建议,供企业经营决策者参考的一种活动。在广告学 专业中,广告市场调查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它为广告策划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广告决策者提 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也可以是一项独立的工作技能,专门从事各种信息调查与研究。由此 可见,广告市场调查是训练学生掌握调查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环节。该项目安排在第三学期, 是在学习了市场营销和广告调查及相关调查软件等课程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
2、课程设计类
课程设计走的是工科路线,就是在某一门课程学习结束时,利用课程的基本原理或核心技 术设计一个项目。在广告学专业课程中,部分策划、制作类课程可以设计此环节。如广告策 划与创意、公共关系与实务、影视广告摄制、企业形象策划等课程。
广告策划与创意的课程设计实际就是做一个项目的策划,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
基本 功训练。教师给出选题或学生自拟项目,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广告策划方法和创意技巧, 作模拟策划,要求在策划程序规范上与市场接轨,要有操作性。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教师作 相关细节要求,然后在一定范围内展示。
公共关系与实务课程设计主要是做一个公关策划。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足于某一 企业的形象传播和公众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挖掘机会,形成公共关系活动项目,然后对项目 所涉及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形成公共关系活动框架,并对其进行合理性、 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分析论证。之后指导学生进行具体的公共关系活动的策划,形成公 共关系活动策划书及活动项目计划书。最后通过一定的评价程序,选择质量高、可行性强的 项目进行模拟实施。整个过程在老师指导下由项目组长组织控制,活动结束后集体讨论项目 的可行性、创新性等,发现问题并作弥补。 影视广告摄制课程设计主要进行影视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技巧训练,将理论与实践 结合起来,进行影视广告的摄制和简单的影视广告的编辑。该项目通过实践操作,应使学 生了解影视画面的含义、影视摄像的造型元素及影视广告的基本原理,了解影视画面编辑的 艺术与技巧,掌握影视广告的策划与创意、影视广告拍摄、制作技术的基本技能,掌握并能 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影视广告拍摄和基本的影视广告编辑与制作。一般分组进行,必须实地 拍摄,编辑制作方面规定应用具体技术或艺术技巧,最后拿出一个15或30秒的广告作品及 工作脚本。
企业形象策划课程设计通过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等的全案策划 训练,培养学生熟练进行企业形象策划与形象传播的能力。在操作中可以灵活设计或选择项 目,可以选择现实中形象传播不佳或没有形象传播的企业或事业单位立项,也可以自己考察 合适的创业项目,成立一个模拟公司并为公司进行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 系统的策划及其内外传播策划,形成企业识别系统手册和企业识别系统传播策划书。最后组 织成果讨论、评选、展示。
3、创作实践类
创作实践类设计了一个项目即广告创作。广告创作包括广播广告创作、电视广告创作( 含拍摄与制作)、平面广告创作,每一个品种都含文案,是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该项目是 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制作的研究性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训练项目。通过该环节 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的单项创作中对策划、创意、制作理论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 力和创新能力。广告创作的内容: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特定的产品进行分析,以产品或品 牌定位为核心,确定产品卖点,选择最佳创意角度,通过平面广告、影视广告、广播广告进 行品牌传播;从广告传播的角度对广播广告、影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 ,制作相应的广告作品。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说明会或展示。
4、研究类
研究类项目设计了科研训练两项,一项是文案研究,一项是模拟课题训练。
文案研究是在第五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对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 究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广告作品与案例的研究训练,学生基 本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广告文案的文字部分鉴赏与分析能力;影视广告作品鉴赏与分 析能力;平面广告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各类广告案例的分析、研究能力;写作分析评论 文章的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作品鉴赏与案例分析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搜集相关资料,整 理数据,撰写评论和报告。
模拟课题训练是在第七学期进行的一项应用研究必修训练科目。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 序训练,旨在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综合运用,提高整合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精 神和创新素质,训练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课题的申报程序训练,学生基本 获得以下几方面应用能力:科研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运用能力;专业论文选题能力; 科研项目的基本申报能力(含申报程序、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填写课题申请书、实施课题研 究等);答辩能力;学术道德修养自控能力。要求学生严格按照科研课题的申报要求与规范 进行选题、搜集资料、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论证课题、撰写报告、结论研讨、答辩等环节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锻炼科学研究能力。
5、综合类
综合类项目设计了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任选一个)、毕业实习。
学年论文是在二、三学年课程结束后进行的综合项目,安排学生结合该学年专业课程, 练习撰写学术性论文。这是全面提高本科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对广告领域某一课题 的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广告业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巩固、充 实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各种调查研究和搜集资料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学术论文 的基本规范和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各门课程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广告实践 中某一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大学阶段全部学习成果的总结性作业,是衡量毕业生 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大学毕业论文也是学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 生在导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或行业 的某些问题。写作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掌握正确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科学地解决问 题的方法,培养科研能力、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和写作 能力,提高思考和创造力,为毕 业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工作打下良好基础的一次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长期以来是针对理、工、艺术等学科专业安排的综合实践环节,相当于文科的 毕业论文。该项目应用于广告学专业,主要与我们培养目标定位有直接关系。我们主要培养 策划类人才,策划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学生毕业时可以选择作策划方案,要求策划的产品 或服务必须结合当前市场,作实地调查和战略分析,制定可执行的营销、传播策略,并作效 果预测。作出一个完整的策划方案,请相关企业代表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审查。这个成果与 毕业论文同样是衡量学生毕业能否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是专业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实践教学的。该科目的进行,是对学 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检验,是对学生整个专业知识结构和学科能力结构的总考察;是 教师对教学成果的验收,是学生对广告职业生活的全面熟悉、适应和演习过程。此项实习, 拟达到以下目的:让学生深入广告行业,参与具体业务,熟悉工作流程,锻炼操作能力,为 毕业后进入广告行业作心理准备;使学生将所学的广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锻炼学 生在广告策划、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检验广告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检验 教学质量,反馈人才培养规格,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毕业实习设计了广告策划、 广告管理、广告设计制作、广告教育等内容,要求在双方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承担或参与实 质性的业务,回交工作方案和对方案的分析、相关工作调查分析、可视性实习成果、实习 报告等。
以上实践环节安排见下表: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bg(!〗〖bhdfg6mm,fk20mm,k25mm,k35mm,k15mm,k15mm,k30mm,k20mmf〗
三、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案的特点及诸环节之间的关系
1、实践教学方案的内容与理论课程紧密相连
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拓展和提升,在方案中体现出了与理论教学内容的紧密相连。 实践项目大多为理论课程的延伸。因为广告学的应用学科性质,理论教学要有与之相配套的 实践教学环节,使实践课与理论课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学 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2、实践教学方案中的项目设计体现了较完整的结构性特点
作为一个专业实践教学方案,一定要注意从人的认识规律和专业技能整体构成出发去构 建。本方案的设计从认识实习到社会调查,从策划与创意、公关、cis、影视到广告案例研 究、广告课题模拟,适合人的认识规律和学习规律,并且科学地阐释了广告业务的各构成部 分。
3、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体现内容上的逻辑关系
毕业设计活动策划范文4
关键词:产教融合;通专融合;通专结合;协同教学;导师制
作者简介:石芬芳(1970-),女,湖北红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理论;卢洪胜(1965-),男,湖北仙桃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药剂工程、机械制造;尹矗1977-),女,湖北武汉人,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物技术、职业教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09-0022-04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和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职业与岗位的半衰期日渐缩短,单一职业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劳动者获得可迁移的岗位能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应对新型职业环境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人才培养改革既要加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1],也要通过课程和教学实践,将通用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创造性建立了“普适-定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创建了与之相匹配的通专融合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
一、研究基础
(一)理论基础
通专结合的教育思想,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质价值尊重及对职业教育活动规范的回归。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实施“通专结合”就是通过对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科学处理,寻求二者的均衡点与结合点[2],共同完成对高职学生的“做人”与“做事”的指标和内容[3]。与学术教育不同的是,职业教育本质的逻辑起点是工作体系[4],大量职业教育通识课程与工作过程相联,因此,在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需要将通用能力训练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才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高职院校的课程实施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让学生深切体会通用能力与未来职业的联系,同时淡化学生对通识课程学习的负面情绪,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实践基础――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为例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2007年被列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示范性专业建设期间,该专业根据行业背景和企业需求建立了“双元耦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双元耦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当时顺应了生物制药产业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如微生物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等不同领域的拓宽,相应的人才培养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对接生物制药产业技术多领域需求,该专业从2012年开始推行“普适-定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实施方案。
二、问题提出
“普适-定向”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双元耦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较为宽泛的适应面,且在目标层面更全面地涵盖了该专业领域通用知识、能力与专业知识、能力的内容要求,但在实施与操作层面很难找准通识与专业课程的均衡点与结合点。
(一)课程结构设计不科学,教学计划中存在“通”“专”分离
现行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基本延续了示范性建设期间以学习领域课程为重点的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四大板块。方案本身在目标层面充分体现通专结合的理念思想,按要求培养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所需的通识知识与通用能力、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以及专业拓展能力,但四大课程板块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拼盘叠加,存在“通”“专”阶段性失衡的现象。
据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显示,通识教育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和通识教育活动两个板块,占整体课程计划的40.5%,可见通识教育结构比例并不算小,但二者仅仅是板块拼接,通识课程门类还是属于学科类体系课程,通识教育活动与通识课程内容是否存在重合叠加尚有待进一步论证,但至少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还有很大的合并精简空间。在教学计划安排中也有“通”“专”分离的倾向,统计显示,该专业学生三年开设通识课程总共17门,其中第一期开设8门,而第五学期只设1门,第六学期开设门数为零(见表1)。
(二)功利化的价值观、学科化教育方法弱化学生通用能力培养
通用能力是所有职业共同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高职通识教育的主要目标。由于受职业教育目的功利化、课程内容学问化影响[5],使教学实施出现盲目性,出现片面强调专业技能培养的“专业至上”倾向,职业教育几乎窄化为一种就业教育或技术技能训练,导致学生通用能力薄弱、工作适应面窄、职业变迁适应能力不强。根据笔者对40多所高职院校的访谈调研,问题的直接根源是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的学科化通识课程内容和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所致。
(三)通用能力培养时空受到课程结构及教学模式的限制和挤压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挤压了通识课程比例。通常是将通用能力培养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并借助一个“完整的行动”计划完成实施[6],由于受到班级规模、时间、资源、组织形式及刚性专业教学任务限制,大量“完整的行动”计划只能瘦身,通专结合教育最后只流于形式和过程,学生通用能力训练被弱化。
因此,在通专结合教育理念基础上,探索适应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将通识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的教育方法和实现路径,并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才能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通专融合课程的开发实施与教学改革
(一)以通专融合为理念开发实施通专融合课程
通专融合课程是通专结合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深化。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通专融合课程体系既可以表现为整体形式上的组合,也可以表现为局部阶段的相互融通,并在总体上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通专融合课程三种形式呈现。在“普适-定向”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通专融合类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思路是:依据产业、行业的生产一线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开发通识教育与专业技术教育内容;通过协同教学模式、全程导师制实施通专融合课程,并在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下,强化普适性的通用能力培养;通过差异化人才培养机制定向培养学生对特定行业或企业的岗位适应能力。
(二)借鉴活动课程理论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教育家杜威认为:技术活动是一种探究活动,必须遵循探究的逻辑,进而提出了思维五步法,即面对疑难情境、确定困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假设、推断能够解决问题的假设、用行动检验假设[5]。这对于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是:教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推理能力,将通用能力培养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开设以通识知识综合实践为目的的必修课;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发设计综合实践课程(目的、形式、内容、评价方案);使实践活动课程化。这种通专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可避免单一活动课的盲目性、随意性,又可扬其趣味性、竞争性,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根据专业领域主题实施课内课外一体化教学
通专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专业领域的某个主题为切入点,组织开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兴趣选择专业领域的主题,在教师指导下展开探究性学习、社会调查、撰写报告、演讲及活动策划等活动,从而锻炼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信息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既是通识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深化专业知识学习的课外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通专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班级课堂教学与小组考核评价相结合,是单体效应与整体效应的有机统一。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一体化,使教学时间和空间更具开放性。
(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推行协同教学模式
通专融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多门课程相关,涉及内容宽泛,时间跨度大;加之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精力和时间有限,需要多学科背景的专兼结合教师团队,采取协同教学模式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及考核评价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协同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将在以下教学环节得到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性活动课程教学的时间跨度涵盖了与活动相关的所有课程,因此,按活动逻辑构建通识教育课程关系和课程教学计划,既是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需要,也是多科目教学过程协同的前提条件;通识课程主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涉及到的相关活动内容进行专题教学与指导,实现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协同;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使主讲教师能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外指导,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协同;各相关课程主讲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并将学生的活动课成绩纳入分科课程的考核,实现考核评价的协同。
四、通专融合的教学管理机制创新
(一)组建校企共同参与、通专结合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树立高职通专结合的教育观,组建校企共同参与、通专结合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生产一线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调研为依据,开发并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普适性”提供基本保障;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管理咨询。
(二)针对差异化定向培养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
在校企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中,由企业实施定向培训。不同企业实施定向培训的规模、内容、起止时间与周期具有多样性。通过校企协议、柔性化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班级快速重组机制、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共享、成立订单班教学管理工作小组等措施,在保障校企两种学习情境快速转换和有序衔接的同时,支持双方各自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推进全程导师制模式,推动成立专业性学生社团
“普适性”原则下,鼓励综合能力强、有技术专长的教师制订“全程导师制人才培养方案”,师生之间通过双向选择而行成“导学”关系。导师通过“第二课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专长,并推动成立专业性的学生社团。社团组织开展各种专业性的兴趣小组活动,社团成员可在活动中锻炼通用能力、深化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培育兴趣和专长。
(四)建立健全的开放性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教学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由于计划刚性以及教学资源不足,使内容选择和专长发展受到局限。建立开放性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机制,使学生能根据自身个性与专长发展目标,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组织形式及学习时间和地点。这种开放性机制所产生的“分流”效果,也在客观上消解了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
(五)通过技术与服务项目、学分奖励促进通专深度融合
通过制度约束和学分奖励,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由教师主持的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于企业而言,学校可为企业提供人才储备和技术开发应用等服务;于学校而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教育能力、教育实践能力等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得到充分培训;同时,依托校企合作组建的研发基地,吸纳学生参与研发,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技术思维,又强化其技术专长训练。
五、实践成效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自2012年全面实施“普适-定向”人才培养模式及通专融合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一)调整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结构和职责
将通识课程教学及通用能力培养纳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之内;新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5人、学校专业课教师3人、通识课程教师1人组成。
(二)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在通专结合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院组织开发了《探究性学习报告与演讲》活动课程,并将其列入通识教育的必修课,全面实施协同教学模式。2011级学生从2013年9月-2014年5月,分别围绕资源与环保、新产品、新技术与新工艺等主题,在教师指导下,展开探究性学习、撰写演讲报告,并依次在小组、班级、年级进行演讲。
(三)全程推行导师制模式
自2013年9月至今,学院14名教师分别制定了专门培养方案,并结成9个“导学”小组,全程培养学生54名,占当年新生总数(338名)的16%。成立生物科技协会,会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共有54名;将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纳入教师的年度育人考核范畴,提高教师积极性。在教师指导开展的活动项目有中药性状鉴别、乳酸菌饮料制作、水体污染监测与治理等6项。
(四)全面推行毕业设计开放性管理机制
从2013年起,开始实施毕业设计开放性管理机制,从学生在校第四学期中段开始一直延续到第六学期,学院通过实习企业、其它企业、学生自荐企业、技术服务项目、专业指导教师等多种途径征集毕业设计课题123项,其中企业来源选题共91项,占比74%,学生自荐和专业教师提供的共占比26%,以此路径,将学生的专业发展、毕业设计与企业技术服务、人力资源需求实现了有机结合。
(五)依托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
2012年至今,学院依托12个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先后吸收32名学生参与;依托与武汉创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的餐厨废弃物全利用循环研究中心、与青岛旭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的生物能源研发中心、与武汉蓝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组建的环保检测技术服务中心,以每批3-4个月轮换进驻的方式,先后吸纳36人参与定向研发。
六、结语
课程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核心基础。通过7年的课程改革和管理创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规模与质量稳步提升:2012-2013年度,学院与12家企业签订了人才合作培养协议,订单人数达到23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6.8%。这些理论创新和教育实践,期望为其它高职、特别是生物类型的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展,提供可参考的借鉴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胡丽霞.职业教育产教依存发展:内涵与测量[J].成人教育,2013(21):18.
[2]孙长远.通专结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J].职教论坛,2013(16):53.
[3]杨叔子,余东升.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之比较[J].高等教育研究,2007(6):6.
[4]徐国庆.工作体系视野中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1):9.
毕业设计活动策划范文5
【关键词】广告;策划能力;培养;实践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广告业是创意产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必然的使命。在就业理念视角下,学生胜任职业的能力尤为重要,广告专业有设计类、经营管理类、策划创意类,作为以策划创意为定位的广告学专业,广告策划类专业要侧重学生策划思维的形成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策划,并具有一定的实际策划市场运作能力方能具有职业胜任力,从而提高就业的能力。
广告策划是“根据广告主的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及市场、产品、消费者、竞争者的状况和广告环境,遵循系统性、可行性、创造性、效益性的原则,为广告主的整体经营提供规范和科学的广告活动规划方案的决策活动。”[1]大学生的广告策划能力要包括:具有从文化视野,运用营销学、传播学理论分析策划案例的能力;具有独立制定和调整市场策略方案,并能根据项目的市场要求撰写广告策划书和现场执行策划方案的能力;具有调查消费者、市场的能力;具有跟广告主沟通的能力和较好的提案能力。这些能力的形成,不仅依赖扎实的广告策划理论,更需要有计划的实践培养方案。多年来,我们广告专业的教师们努力探索和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习动机:ARCS学习心理动机模式的实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永恒不变的真理。美国学者布鲁纳也强调内部动机是促进学习的真正动力。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ohn M.Keller提出的ARCS动机模式更是为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基础。 这一模式认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四类: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因此我们认为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专业的高度认可,充满激情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引起并维持学生的注意、建立起学习与学生之间的切身性、使学生产生并维持对学习的自信心、并提供一种满意感,那么就能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注意(attention)――激发兴趣,关注专业
切身性(relevance)――认同专业与自身的发展
自信心(confidence)――相信专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能力
满足感(satisfaction)――从专业实践中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一)注意。指的是教学应引起并维持学生的好奇和注意。
为了激发动机,学生的注意必须被激起并维持。因此,关注专业,激发对专业的好奇心,是入学期的重点教育。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新生专业讲座,点燃专业激情,增强广告人意识,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新生入学,由专业负责人做新生专业讲座。从美国总统“如果我不做总统,就做广告人”开篇,给学生介绍广告行业,介绍著名广告大师们的策划、营销、创意经典之作,介绍广告专业学生们毕业后的奋斗历程。虽然只是两个小时,但是每次我们都看到学生的眼光变得灼热,我相信,从那一刻起,他们的专业激情被点燃,学习的动力由此萌生。后来很多学生说,做一个成功的广告人已经成为他们的梦想。
二是我们为专业学生设立了导师制。刚刚远离家人的学生来到异地他乡,心中充满惶惑和迷茫。因此,我们专业教师分工,每位教师指导5-6名学生,负责大学四年学生的专业指导。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每个学生就见到了自己的导师,他们感到特别的温暖,有人关心让他们增加了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可。一位学生特别热爱广告专业,可父母反对,在我们老师的疏导下,父母终于让步,几个月后,家长问学广告的感觉,他套用了一句广告语:飞一般的感觉。他的父母放心了,我听了他的话后也欣慰地一笑。一年后我们做专业问卷调查,90.1%的同学高度认可本专业,83.7%的同学喜爱导师制。
(二)切身性。即将教学与学生的重要需要和动机相结合。
学生的注意被吸引后,他们很有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必须学习这些知识,老师讲的理论是否有用?”“学了这些东西我们出去是否会做广告?”等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积极回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机。
切身性有两种:目的指向切身性和过程指向切身性。目的指向的切身性指的是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切身性,例如,如果学习内容能帮助学生具备创意的能力或训练他具有特殊的技能,将来就可能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学生的动机就会被激发,这就是产生了目的指向的切身性。过程对切身性的影响是与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紧密联系的。例如,小组头脑风暴或小组市场调研,学生若看到合作好的小组会充满向往。因材施教,找到学生兴趣之所在 , 将它与教学联系起来。
(三)自信。教学应发展学生对成功的自信,使学生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
影响自信心的几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力知觉、控制知觉、对成功的期望。
一进入大学就帮助学生树立切合实际的四年学习目标,帮助他们制定大学规划,每次的实习实践都要求制定能够完成的工作计划和自身能力提高的指标,并要求在实践中提升。
(四)满足感,即教学应组织强化,将学习成绩置于学生的控制之下,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满足。
影响满足感的因素有:强化和反馈、内部奖励以及认知评价。
学生通过参加竞赛获得成功的满足感。每次实习也请广告公司给与评定,也会获得一种被肯定的自信和找到差距不断提高改进的动力,鼓励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做出恰当的归因,从而不断收获进步的喜悦和满足。
二、项目模拟教学:训练学生策划思维
《广告策划》课程不仅传授学生系统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也就由“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部分构成。但是课堂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真枪实干,因此多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模拟教学,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多向思维。尤其是项目模拟教学是课堂训练学生策划思维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所谓项目模拟教学,指的是“把生产实践中的具体情况模拟成教学案例,然后用案例来组织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的一整套做法统称。”[2]
而广告策划项目模拟教学方式是以模拟广告实战的形式训练学生,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贴近市场的目的。模拟对某个项目的全程策划,然后进行提案技巧的培训和自己策划案的提案,让学生完全体验一个完整策划过程。
策划项目模拟教学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模拟策划、模拟沟通、模拟提案。
(一)模拟策划
主要是选定一个现有品牌根据要求进行全程策划。我们主要采用3+1的教学模式,课程一开始就给学生组合5-6人的策划小组,选定具体的项目,根据课程进度完成项目的局部内容。讲三节理论课,1节实践课,完成实践项目一个环节,如此循环,最后课程理论讲完,学生策划案也已经完成。
(二)模拟沟通
模拟沟通是针对虚拟的企业问题,由学生分别扮演策划师、客户的角色,根据具体项目进行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策划师阐述自己思想的能力以及提问的能力和技巧,观察他是否能将客户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并且能吸引客户深入探讨下去。
(三)模拟提案
模拟提案包括了练习模拟和实战模拟。练习模拟即学生扮演策划师针对某一客户或者潜在客户制作提案,也可无需制作提案,使用已成文方案,并由扮演部门主管或者总监等人依照客户的思维特征向策划师提出各种问题,甚至刁难,从中培养策划师的表达能力、说服力及快速反应能力;真实提案针对即将向客户提交的方案,提前在课堂上组织预演,从中找出问题,以使将来的提案过程更加成熟、更具备说服力。如学生跟我做香格丽城阶段推广方案,我们在课外做好后到课堂上提案,我扮演客户,策划书撰写者扮演策划师,其它小组同学是竞争者。一个个刁难的问题常让策划师面红耳赤地据理力争,提案者得到锻炼,旁听者也可学到很多。
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教一个人是门科学,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以任务为驱动的实战训练:培养策划的实务运作能力
任务驱动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适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其方法是: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具体目标,基于几项任务,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又产生新的任务。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性,培养学生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较强的实际运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在高校的一部分如计算机、信息教育等专业和一些实验教学开始了实践和研究,但是在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如何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论,建构实践能力教学体系研究还鲜为少见。广告专业是一个实操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弱决定我们人才质量,因此如何在广告专业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项目意识、实际运作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们广告教育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具体实践主要在几个方面:
(一)以参加各类广告大赛为任务
策划课程一开始就将ONE SHOW奖、金犊奖、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等的策划题目拿来讨论,由学生自由选定。这几个大赛各高校都非常重视,也得到广告界的充分认可,所以学生参与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学习作业本身就是做参赛项目,这样合二为一的教学让学生目标性增强,学习兴趣大增,主动性提高。
(二)具体项目的实战训练
有些学生偏爱做实际的项目,教师把项目带入教学,使学生能真正了解市场,贴近市场,而教师在相同项目操作中也易于发现学生的能力缺陷从而因材施教。
实战训练也有两个层次,一是传帮带,二是放手。
传帮带的传统师徒式教学效果很好,实际运作中的现场示范和指导使学生感悟更深。从理论上说,这是一种项目的跟进项目教学法,它“是在建构主义指导下,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对象,先用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适当的示范,然后由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3]
项目跟进教学法让学生成了活动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协作解决实际的问题,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有一次我做一个房地产策划,亲自带两个学生做项目的市场调查,教他们假定身份,现场提问,当他们提问不当或找不到合适时机时,我要在一旁弥补和帮忙,这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学生感受很深,后来他们自己可以大方进行调研了,也能收集到不少有价值的资料了。
放手,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成长。我们专业一年一度的广告文化周完全是学生自主的实践平台,学生依靠这个平台自己招商,举办广告大赛、广告饕餮之夜、广告创意交流会、邀请名人讲座(教师协助完成)等,从策划书的完成到活动的执行都是他们自己全程负责。这是一个走出校园前的热身体验,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很有意义的。
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能积累经验,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并更大地激发起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精神,形成实际操作能力。
四、与广告公司的合作式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策划实战体验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学生可以在对口广告公司或企业获得更多的实习和实际上岗操作机会,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一个产品和企业,培养学生产品鉴别能力、市场调查能力、推销能力、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并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成才开拓现实途径。不少广告公司都有一套较完善的培训的方法,利用实习时段跟实习基地合作,让学生全程参与具体实战项目,按照公司的策划流程完成相应的任务。我们专业跟桂林市一家广告公司签订了合作培养协议,先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上岗培训,这个阶段培训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聆听客户的需求是广告人的最基本能力;交给学生上岗的一些专业技能,比如市场调查方法和技巧、接电话的方法和语言训练、谈判社交的礼仪等。然后进行策划流程培训和实际操作训练。学生参与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接到广告主的任务后进行市场调查与分析,然后制定策略,最后到广告主那提案比稿。虽然获得采纳的小组只得2000元奖金,但整个实战锻炼,学生收获更多的是经验和实战能力的提高。
五、实践训练的系统化:逐级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市场把握能力
目前大学的广告教学不少还停留过去知识的讲述,分析前几年的案例,给学生传授的思想往往落后于业界的发展。为了弥补这种缺陷,缩短学生进入社会的不适应期,我们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让学生在社会中锻炼,真正了解市场的需求,保持与市场变化的相对同步,从而摸索出相应的市场规律。在实践中发现不足返回学校继续求学和提高,一年后再进入社会,几个来回的训练,比一直前三年理论教学,最后一年集中实践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4年级不间断的进入广告公司实践,策划能力培养贯穿始终。
一年级:认知实习,了解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知道一个广告人应具备的素质,主要学会交流和沟通。
二年级:市场调查与分析。要求运用一定的调查方法,对具体的品牌、消费者等进行调查,自己设计问卷,亲历市场调查。要求掌握一定的调查方法,学会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学会撰写调查报告。
三年级:广告策划创意的实践。要求参与广告公司的具体品牌或活动策划,培养市场的实际运作能力,积累策划经验。要求完成一个创意作品或一个品牌推广策划案或活动方案,并做策划或创意提案。
四年级:毕业设计,要求做一个完整的案例,写一个策划全案。要求掌握具体的策划书写作方法,提交一份制作精美的策划书。
策划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看到效果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学生经过四年的培训,思维的开拓、合作沟通能力、市场调查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专业的学生参加区内外的广告大赛,策划类的获奖较多,也证明我们的培养模式是有效果的。当然,策划的经验还是显得不足,这还需要学生真正进入社会后不断地磨练和积累。
参考文献
[1]张翔.罗洪程编著.广告策划[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03:8.
[2]巩艳芬,王恒久.模拟实践教学的理论思考[J].石油教育,1999,07:57-58.
毕业设计活动策划范文6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备,发展成熟,提倡“全人教育”理念,重视学生基本素质、职业技能和态度等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人才,在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就业指导、产学合作、学生特色化教育之路等方面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关键词 :台湾;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创新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6-0174-04
台湾的职业教育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占据台湾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表1可以看出,1993年台湾共有高校125所,其中职业院校只有3所,到2012年,台湾高校共有162所,其中职业院校有71所,发展非常迅速,结构也在不断变化,职业院校数量占高校数量比例逐年增加。如图1所示,台湾的职业院校包括二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四年制技术学院、硕士班、博士班等,体系发展成熟、完善,普通教育系列和技术与职业教育系列左右沟通,形成了一个渠道多样、体制完整、交叉互通、具有畅通升学进路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台湾,很多政治精英和商贾巨子都毕业于职业院校,台湾的职业教育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这在台湾业界是得到公认的。在职业人才培养上,台湾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等全方位的教育,台湾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倡“全人教育”理念,既重视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也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注重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
台湾“四技”(四年制职业技术院校本科)一般是以打造全方位发展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主要是强化学生的多元学习、生活实践和职场经验等,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在低年级阶段,主要开设通识课程、系基础课程、系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创新博雅的通识课程与文化创意素质的培养。台湾某职业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重视专业基础 在台湾,职业教育不是仅仅以宣传够用为度,为了使学生将来在职业生涯中具备发展的后劲,在基本专业素质教育上是非常重视的。比如信息管理专业,仍保留了数学等基础课程,当然不再是以往普通本科教育的“数学分析”,而是经过改革的“应用数学”,重点讲解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内容,重实践,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组合、提炼,使之适应职业教育。
重人文素质 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来就不高,这是学生在小学、初中到高中阶段自然形成的。为了弥补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的不足,在如图2所示的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该校在通识课程中,把伦理、服务、劳作等人的基本素质纳入课程中来,在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台湾的企业在录用员工时也特别注重学生是否具有正直、诚信、认真的品格以及未来的发展潜力等素质。
重创新创意 台湾职业院校的学生在高考中输在文化知识的比拼上,但是往往这样的学生并不缺少创新创意,甚至台湾很多创业成功的人士都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因此,在台湾很多职业院校都注重开展“创意、创新、创业”的“三创”教育,并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所有专业都开设,通过课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管是在专业技术领域的创新和专利,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创意,都有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子,把创新变成一种习惯,为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结合学生特点,聚焦企业人才技能需求
推动跨领域学程 学程是台湾专业学习的一种形式,一个学程由一个专业的一系列主干课程组成。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台湾职业院校积极推动跨领域学程。在学习本专业课程之外,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选修跨领域学程。如学生在学习信息管理专业的同时,可选修科技行销学程,达到学校要求,可获得由学校颁发的学程证书,以此证明学生具备相关的技术和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推动订单式就业学程 在高年级阶段,推动订单式就业学程,打造优质的产业学院,以就业为导向的系列课程设置是学校与业界商讨共同制定的,课程力求务实实用。在教学中,“双师”(本校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授课,把企业的资源引进学校,包括设备和师资,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与企业发展同步。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可使学生到顶岗企业实习时,学用无缝接轨。在台湾,很多学校的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才开始参与订单式就业学程,四年级到企业实习,不至于影响学生基础核心能力及跨领域的学习。订单式就业学程的开发,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可以在提供订单式服务的企业就业。学生获得了技能,熟悉了企业的设备、工作流程,也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到其他企业也能胜任岗位工作。同时,企业也为教师研修提供服务,教师可到相关合作企业研习,进行深耕服务(类似于大陆的挂职锻炼),与企业界共同开发实务情境教材,创新教学方法。
推动全程的就业指导 在学生的大学学习期间全程融入就业关怀。从一年级入学开始,进行职业兴趣测试,让学生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然后制定职业生涯报告、参加职业规划竞赛,对自己的职业做好规划,进行模拟面试,提升面试技巧,由具有专业资格的职业规划师作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强化就业教育,通过就业课程、讲座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毕业后还有长期的跟踪和回馈,反过来指导学校的就业工作。因此,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在为将来就业准备着。全程就业指导概况具体如图3所示。
推动教学资源建设 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结合这个特点,台湾的学校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制作情境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课程资料库的建设,建立了包括电子文档、演示文稿、影片、动画、声音在内的数码教室。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获取这些资源,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创新教学方法 鉴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不够端正,常规的教学方法在职业院校中很难开展,台湾的学校建立了多元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尤为重要。表2所示是台湾某职业大学部分学院的教学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取得证照 台湾的职业教育有一种“证照制度”,类似大陆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学校和企业非常重视职业资格证书,在学校,职业资格证书是评价一个学生专业技能的手段之一;在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机会、薪资晋级、职业升迁等息息相关。台湾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开展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鉴定、实施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力鉴定和加强就业生涯的规划与辅导等措施提高就业率。为推动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积极性,许多职业院校创造条件方便学生参加鉴定,如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很多职业资格证书考点就在校内,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报名考试费实行报销制度,证书可作为学分积累。
企业认可的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什么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能力?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学生的职业技能。但是台湾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的是学生的工作态度养成、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领导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析能力、实务技能等,并把这些作为学生的核心能力加以培养,通过讲座、课程、读书会、竞赛等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核心的实务能力。在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学生的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可通过量化指标加以考核,采用的公式是:C=(K+S)A。其中K(Knowledge)是知识,主要是指理论知识课程学科成绩;S(Skill)是技能,主要是指专业技能课程学科成绩、学生考证、竞赛、专利等;A(Attitude)是态度,主要是指职场伦理、服务学习、社团活动、通识证照、义工服务等。通过考核,检查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职场服务态度的程度,所有的成绩通过信息系统统计,最终得到一个学生竞争力分数。从公式可以看出,重在考核学生的态度,而态度主要是考核学生的通识课程等其他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态度比知识、能力更重要,这种考核方式也得到了企业界的普遍认同。
启示
台湾的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被社会所认可。在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台湾职业院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深度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将学生的态度等软实力作为核心能力加以培养,由此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职业教育同样必须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教育不是培养低阶层的劳动力,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应有更高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如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显然将职业教育局限在某一狭隘的岗位技能范围内,构建不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通道。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中明确提到“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在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同等重要,以此提高学生一般性认知技能,可使学生有更大的潜力去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变化,并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推崇自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职业人才更有潜力,更全面,有更好的发展,更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
要实施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加强就业指导既可以帮助学生就业,也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定位,确立在社会坐标系中自身的位置,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指导不是毕业时才需要,而是从学生入学就应该开始的教育。就业指导的内容不只是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及职业介绍,还是职业入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更为广泛的内容。包括个性分析、职业兴趣测试,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提供职业信息,帮助学生熟悉职业;开设讲座、课程,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决策和发展能力;开展模拟面试和竞赛,进行就业辅导,甚至包括帮助学生规划整个职业生涯。总之,只有将职业指导融入职业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知己知彼”,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保证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业界应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职业教育与企业要融合、链接,这毋庸置疑,但是从现今来看还不够,企业不能仅仅参与学生入校前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毕业前的实习和就业,而是应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除了课程的制定外,紧密型合作企业可开展一年级、二年级学生的假期见习和实习,并为课程改进提供意见,参与课程教学,与学校进行产学研项目合作,参与指导学生的活动、竞赛、职场伦理探讨、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参与学校的教学质量监管。这样构建有企业深度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产学联盟,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符合企业需求。
职业院校学生软实力的提升尤为重要 职业院校学生往往因为人文素质不高、职业精神不强等等被人诟病。这些“软实力”的缺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其实大学生的“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影响力,主要是指除硬实力外的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职场伦理、创新精神等,它是隐性的,是一种持续的作用力。在很大程度上,软实力是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和显著标志,是在就业竞争中的外在表现力,现代企业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这些素质。因此,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组织上,应从重知识灌输转向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起全面发展的“立交桥”,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因材施教走学生特色化发展之路 职业教育不是生产线,不能批量生产同一产品,而应该以每个个体具体的职业发展为目标,不能不顾个人的差异与个性,不能不顾个人的需要和选择。职业教育挖掘人的个体潜能主要通过不同的专业或工种、不同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来实现。职业教育要按专业或工种实施教育,为不同个性类型的个体提供发展的选择性,应有利于扬人所长、避人之短。一旦个体找到并进入与自身个性相宜的职业发展轨道,就会如鱼得水,其天赋潜能必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学生三年在校时间里,学校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除专业学习外,给学生提供各种平台,比如课余各种校内校外活动,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环境,帮助发现和提升学生的特点和特色。这样,学生可能将来不是一个具有优秀专业技能的从业者,但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团队组织者或活动策划者。
参考文献:
[1]林如贞.教师激励措施之推动策略[R].台北:台湾龙华科技大学,2013.
[2]楊安渡.产学链结之创新性人才培育模式[R].台北:台湾龙华科技大学,2013.
[3]王炜波.台湾技职院校办学特色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
[4]林建华.台湾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