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工程土建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土建方向范文1
关键词:土木工程;核电站建设;本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TU-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33-03
随着世界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碳排放量的限制,核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点。而中国核电发电比重不足2%,与世界平均值15%相比,中国在核电领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1]。在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中国对国内核设施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并暂停核电项目的审批。在完成新安全规范和《原子能法》的制定工作后,中国将恢复对核电项目的审批。从长远来看,中国核电发展规划和目标不会受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影响,核电站安全要求程度将越来越高。
核电站建设是保证核电安全的关键环节。要提高核电站安全,一方面依靠技术,一方面依靠管理,其核心环节是人。目前,核电站经营公司、工程公司、建设公司,甚至国家监管部门都面临核电站建设人才短缺的问题。由于中国土木工程教育没有核电站建设方向,缺少满足核电站需求的土建人才是核电站建设的关键问题[2]。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学校在核能应用教育领域始终坚持“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核工业创新人才。基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中增加了机场工程概论,道路、机场工程施工与管理等特色选修课程,形成了土木工程机场建设研究方向。受此启发
,学校提出以土木工程学科为基础,将土木工程学科与核电站建设相结合,形成了土木工程学科核电站建设研究方向。文章试图从文化素养、知识结构和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具有行业优势背景的高校土木工程学科发展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核电站建设需要土木工程学科发展
现代土木工程起始于19世纪中叶,以钢材及混凝土应用为标志,使人类建造能力出现了飞跃。在建造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矿井建设、水利大坝等不同结构过程中,形成了土木工程(含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矿井建设等)、水利工程等学科方向[3-4]。由于核电站建设属于特殊行业,且建设量较少,在土木工程学科没有设置核电站建设方向。
世界高校学科设置和评比主要依据13个独立的性能指标,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教学(即学习环境,占总分数的30%)、科研(即总量和知名度,占总分数的30%)、贡献度(科研及学术影响引用,占总分数的32.5%)、工业收入(即创新,占总分数的2.5%)和国际化(即教工和学生,占总分数的5%)[5],其核心在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对社会的贡献度。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从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四个方面,指明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在于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提高体现在人才培养。显然,是否满足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重要衡量标准。
文献[6]从中国核电发展的必要性,即从资源的利用、电力的短缺、能源资源不足、能源电力产业结构与地区布局调整、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明核电发展的必要性。目前,中国核电站建设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仅2010年,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同时承建广东岭澳、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广东阳江、广西防城港等16座核岛土建工程,人才缺口明显。由于没有核电站建设土木工程本科生,核电站建设所需的土木工程专业专门人才只能从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方向招收,在核电建设过程中逐步学习核电建造知识、掌握技术、获得核电建设的专门知识和核电安全文化[7]。与其它对口专业相比,错过了本科教育的黄金时段,土木工程教育质量不能完全满足核电站建设对此类人才的需求。
二、核电站建设特有的安全文化和素质教育
核电站要求具有较高安全度,即使在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作用下,也不允许出现核泄漏。李干杰指出,核安全是核电建设的生命线,保证核安全才能保证核电建设和发展有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要求把“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提高到确保核安全监管“万无一失”的要求上来[6]。因此,与其他行业相比,核电站特别强调核安全文化。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审查会议总结报告》(INSAG-1)中首次提出了“核安全文化”概念。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对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应得到重视。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结合三大支柱的实现程度,核安全文化可以分为要我安全(被动约束)、我要安全(主动管理)和我会安全(自律完善)三个发展阶段。显然,核安全文化掌握和应用需要一定时间积累。
核电站要求有良好的核电管理文化。在岭澳核电工程项目中,其管理文化凝练为“蓝色、透明、共赢”。其中,蓝色代表安全、环保;透明是指所有的安全、质量相关问题必须保持高度的透明,透明是实现安全、环保的保障;共赢是项目参与各方的团队精神[7]。
核电站建设本科教育,除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对核电项目的特点、核安全要求、核电质量保证体系有深入的认识。要求本科生具有“技术是基础、安全是保障、质量是根本、进度是关键、效益是目的”的基本素质,具有“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工作作风。
土木工程土建方向范文2
1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重要性分析
现场管理是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现场管理,能够保证各项施工任务严格依据规范标准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有效的现场管理能减少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浪费,减少施工成本开支。同时,科学的现场管理能够根据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施工人员、施工机械等,提高其利用率。另外,部分土建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部分施工人员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现场管理可对高空作业人员的施工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总之,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重视现场管理,尤其应结合不同土建工程项目特点,制定对应的现场管理策略及方案,为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如期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2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现状
2.1现场管理安全问题突出
土建工程项目涉及较多施工内容,因此,部分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一些安全问题:一方面,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乏。就当前来看,土建工程项目施工队伍综合素质低,其中农民工占有较大比例,这些施工人员未接受专业的施工培训,安全意识较差,存在侥幸心理,甚至部分施工人员不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大大增加了施工事故发生机率。另一方面,施工单位未采取安全施工措施。部分施工单位未充分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而是将重点放在施工质量、施工工期的控制上,因此未采取完善的安全施工措施,结果一旦发生安全突发事件,无法及时的响应与控制,不仅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造成较大的损失。
2.2现场管理不够全面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参与的人员较多,尤其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难度较大,施工单位在制定现场管理方案与策略时,未全面考虑土建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导致现场管理存在较多漏洞。同时,部分施工单位制定管理策略时,未对施工现场进行准确的评估与考察,结果与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实际现场管理的需要。另外,尽管施工单位制定的现场管理策略比较完善,但受土建工程项目施工实际环境影响,无法保证相关策略的严格落实,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质量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2.3施工现场监管力度不强
土建工程项目施工监管力度不强,施工现场材料随意堆放,尤其施工组织性较差,分工不明确,导致施工现场秩序混乱。同时,因监管力度不强,部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而且针对施工人员违规操作,管理人员未及时指出与纠正,给土建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3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改善措施
不同的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要求施工单位结合自身实力,及土建工程项目实际,积极寻找改善现场管理的有效对策,提高现场管理水平与质量,为土建工程项目的高效、安全实施奠定基础。
3.1严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重点,不仅关系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关系着整个工程项目的高效实施,因此施工单位应从以下几点出发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使现场管理人员自觉落实安全管理各项目标,管理过程中恪守职责,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加强安全施工宣传。施工单位一方面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施工教育活动,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严格依据规范标准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在施工醒目位置设立安全施工标语,警示施工人员安全施工。最后,施工单位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措施,例如,对于高危施工人员应配备安全带、安全帽等,构建安全防护网等,为安全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3.2注重现场管理的全面性
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应注重全面性,要求施工单位结合土建工程项目实际,及施工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尤其对于施工的重点及难点环节,应指派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同时,现场管理中尤其不能忽略施工场地的管理,要求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应根据种类及类别进行堆放,并针对性能易发生变化的材料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保护。另外,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问题,应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以控制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3.3提高现场管理监管力度
为保证土建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目标的认真落实,施工单位应加大现场管理监管力度,一方面定期与不定期抽查管理人员工作情况,督促现场管理人员严格依据制定的目标从事监管工作。另一方面,重点检查施工的重点与难点环节,尤其一旦发现违规施工人员应进行通报批评,以鞭策其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及施工目标进行施工。另外,针对在现场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管理人员应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充分调动现场管理工作热情与积极性。
4总结
土木工程土建方向范文3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创新; 主要方法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1、观念创新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国内外从事工程项目管理企业都积极探索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项目管理行业的整体发展,相关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管理经验。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立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立足市场发展的层面上进行定位。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和体制进行创新是工程项目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对制度和体制进行创新最主要的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企业的管理中来。创新方案要视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出发,要根据信息时展需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组织机构体制创新
直线职能制成为现今我国建筑企业组织机构的主要组织模式,由于该结构形式只适用于生产行业而不是建筑行业,因此,必须建立新型的组织体系以适应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有结构设置、用人方式、文件制定、合同管理方式等。在机构设置上应做到个部门职责明确,人员设置合理;在用人方式上应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要求合理配置各专业人才,在文件制定上应按照健全本公司管理体系的要求认真编制项目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等;在合同管理上应积极探索高效的合同管理模式。在项目施工管理中,项目合同签订后,有必要把建筑企业管理的范畴进行延伸,应从项目招投标开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管理。
3、技术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创新的实质是,建筑企业要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采用新的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来提高企业适应力,形成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
4、项目管理信息化
在信息化时代,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管理的成本效率和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决定着工程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必须加快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适合自己企业的信息集成化管理。其次,应积极引进市场上比较先进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等,借助管理软件可以对合同、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进行综合管理,可大大减轻各部门的工作量,减少错误的发生,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方法
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还同时需要两种方法:项目管理方法和项目实施方法。项目管理方法是为项目实施方法得到有效执行提供保障。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起始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 其中,起始阶段是为整个项目准备资源和制定各种计划,执行阶段是监督和指导项目的实施、完善各种计划并最终完成项目的目标,而结束阶段是对项目进行总结及各种善后工作。根据各阶段的施工进度采用针对性强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加强质量管理 。2、加强进度管理 3、工程成本管控 4、安全管理 5、合同管理。
三、结语
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并不是一个单纯因素,而是涉及到各个方面。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至关重要。只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并保证建筑项目的质量达标。将施工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中。才能够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把握好工程进度与质量,进而得到承建方的满意与认可。才能使建筑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
土木工程土建方向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裂缝;裂缝成因;防范策略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工程事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成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有效地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裂缝,可以保证混凝土结构外观的美观性,同时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抗渗性,这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与施工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引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因素有很多,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控制工作效率一直都收效甚微,相关施工人员积极分析混凝土施工裂缝的成因,并不断创新施工技术,以期能够有效防范混凝土施工裂缝,促进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高。
一、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裂缝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1)设计原因: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是混凝土施工的基础,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但是,一些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中,并没有对施工现场与施工条件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设计出的混凝土施工方案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导致混凝土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2)材料原因:混凝土施工的主要材料有水泥、砂石等,这些原材料的质量与配比将直接影响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在实际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中,一些施工人员未能够按照设计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配比搅拌,导致混凝土质量不高。另外,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短期效益而选择不合格的原材料,这也是导致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引发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原因;(3)施工原因: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不仅需要按照严格的工序进行,同时还要对混凝土施工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要对混凝土养护提高重视。但是,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未能够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施工工序的制定也不合理,更是严重忽视了对混凝土温度控制与及时养护的保证,出现混凝土失水或者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的问题,导致混凝土内部拉力超过最大限度,造成混凝土施工裂缝。
二、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裂缝防范策略的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具有一次性、单件性、庞大性等特点,所以,建筑工程项目的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得到很好地控制,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为使用者提供安全、优质、舒适的建筑环境。在此,笔者将提出几点防范混凝土施工裂缝的建议,以供相关施工人员参考。
第一,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设计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前,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影响因素,如环境、气候、人员合作等,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并针对施工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图纸的设计,优化配筋比例、工程材料选择、混凝土原材料配比、梁板角度等的设计,以便为防范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裂缝奠定设计基础。
第二,提高对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力度。工程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尤其是混凝土施工,对水泥、砂石等原材料质量的要求很高,更是需要加强对工程材料质量的控制。水泥的选择多是以热量为标准,一般来说,热量低的水泥性能较好,同时减少水泥用量也能够降低混凝土热量;而对于砂石,则需要进行安个 的筛选,以保证砂石颗粒的均匀性,避免砂石与水泥混合搅拌中出现空隙,以增加混凝土裂缝的途径。
第三,混凝土施工阶段裂缝的防范策略。混凝土施工裂缝受到温度的影响最为严重,尤其是在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硬化之前,如果未对混凝土表面实施洒水、覆盖等养护措施,那么极易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干缩裂缝或者塑性收缩裂缝。另外,在混凝土搅拌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实、浇筑层之间出现空隙,也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沉缩裂缝。基于以上分析,在混凝土施工阶段,施工人员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各个工序质量的控制,如严格管理混凝土搅拌与振捣过程,保证底层混凝土捣实之后,在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加强对混凝土养护的管理,如混凝土施工结束之后,则需要根据实际需要规定养护时间与养护方法,可相应地延长养护时间,以便保证混凝土硬化的质量,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
第四,创新施工技术、加强施工管理。目前,防范混凝土施工裂缝较好的施工技术,即是在混凝土中加入粉煤灰,利用粉煤灰内有效成分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生成膨胀结晶体,以对抗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从而避免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另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混凝土施工的效率,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整体的施工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想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裂缝,就必须积极地从施工设计、施工材料、施工阶段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并强化施工管理力度,保证混凝土施工能够在适宜的施工温度、科学的施工工序、先进的施工技术下进行,从而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裂缝的目的。虽然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中依然存在裂缝的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型施工材料的不断涌现,必将有效地防范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效率,进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的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王莉娜, 赵斯坚. 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裂缝形成原因及控制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83(09):295-296 .
[2] 袁炼,戴胜保,吴超飞,阮子桥,朱俭. 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76(04):23-25 .
[3] 严顺荣,成永娟. 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修补措施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94(10):67-69 .
土木工程土建方向范文5
关键词:房建项目;结构加固;钢筋混凝土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1-0081-02
建筑安全是施工过程中首要的条件,这就需要保证建筑物的结构达到相应的承压标准,确保结构安全稳定。然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而言,由于长期使用不免会出现结构破碎的情况,那么就需要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修复,保证整栋建筑能够安全使用。
1 结构安全加固技术的特点
(1)结构方案受到原有结构形体的约束。相对而言,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处理,比新建结构处理更为复杂,毕竟在用结构加固的自由度要小得多。这主要是由于现有建筑结构的形式和高宽度等因素,都会限制加固方案的选择。这时,就需要建筑设计师根据原有建筑结构的体系,并结合现实的建筑结构条件,找出科学的加固施工方案与施工方法。
(2)经过加固之后,建筑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通常情况下,经过了加固施工之后,由于建筑结构属于组合截面或者是组合结构,因此就会使得结构受力变得比较复杂,建筑物原来的结构构成、受力程度以及它的力学性能及损伤程度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此外,在加固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旧材料的结合以及不同时期的施工方法、技术,这些因素都会对加固结构的受力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了科学分析的难度与精准度。
(3)加固施工难度大。在原有建筑的环境下施工,必然会出现加固施工场地狭窄的情况,此时,就可能会对设备、管道和结构构件的使用产生很大的约束。最常见的是施工设备和机具操作困难,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场等情况。与此同时,加固施工一般在建筑物仍然在使用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就要求加固施工过程必须要讲求速度,以减少对建筑物使用的影响时间,在特殊的情况下,还需要分段分期地来进行加固施工。
2 建筑物结构加固技术的基本使用原则
(1)在进行加固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要对建筑物原来的结构体系以及结构的材料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只有在熟悉原有结构性能的基础上,才能根据加固方案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固施工。此外,还要对建筑物原有的结构进行系统的鉴定和勘察分析,对原有结构的构造特点、材料性能和结构体系中的缺陷、损伤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论证与分析,把握好建筑结构的持力水平以及受力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在加固施工的过程中有效地防止施工隐患问题的出现,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2)在进行建筑物加固施工中,还要保证结构方案的切实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以经济合理、方法科学、施工便捷为主要考虑因素。在建筑结构加固方案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到方案的可行性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原有结构加固后的受力特点,只有对原有结构进行整体分析,才能确保加固后的结构体系传力线路明确,安全可靠。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方案的选择还必须考虑经济因素,根据加固施工的具体特点和加固施工的技术水平,选择最为经济的施工方案。并且能够减少对使用环境和相邻建筑结构的影响,尽可能地缩短施工周期,以便节约成本支出。
(3)应该要尽可能利用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减少对原有建筑的损伤。选择加固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降低对原有结构或构件的拆除和损伤。也就是要求施工方在确定方案前,要对已有结构或构件进行全面了解,尽可能保留并且充分地利用它的作用。否则,一旦误判误拆了原先的结构构件,那么肯定会对保留的原有结构造成巨大的影响,不仅会危及保留的结构构件,还会给加固后的结构留下隐患。
(4)强化对实际结构的检查。一般来说,施工方在加固方案确定之前,就已经对原有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鉴定,但是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施工安全,必须要考虑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发生,在加固施工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组织专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实际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一旦发现了结构的损伤或者是缺陷问题,就要马上将实际情况反映出来,找出对策,消除建筑物的安全隐患。
3 建筑结构加固技术的具体方法
通常情况下,建筑物结构的加固技术与方法,可以分为直接加固法和间接加固法两种。
3.1 直接加固法
直接加固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直接提高构件截面的承载力和刚度的施工技术来达到加固建筑物的目的,常用的直接加固法有以下三种:
3.1.1 加大截面加固法。是指利用与原有构件同类的材料,通过增大截面面积的方式,提高构件的承载力,从而实现加固建筑原构件的目的,如可在原有钢筋混凝土柱周边的位置浇筑一层钢筋混凝土围套。接着,根据建筑加固结构的实际需要,利用相应的技术措施,使得新旧钢筋混凝土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如可以在原有钢屋架下弦杆的位置,根据结构的形状增设一根钢拉杆,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让两者共同工作,完成对屋架下弦的加固。因此,这种方法在各种构件的加固工程中使用较为普遍。
3.1.2 外包钢加固法。就是把新的钢铁或钢板等材料,包在被加固构件的外侧,然后利用施工措施将其做成保护性的外包钢,使得与原有的建筑构件形成合力,从而达到增强构件的承载能力和刚度的目的。它通常可以分为干式外包加固法和湿式外包加固法。总体上看,外包钢加固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构件的抗弯性能和抗压能力,而且施工周期较短,比较受欢迎。
3.1.3 预应力加固法。实质上是利用高强度钢筋或型钢等材料,在被加固构件体外增设预应力拉杆或撑杆。受弯构件和受拉构件的加固工程,往往会选择预应力拉杆加固法。因为使用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构件承载力,而且也能够提高截面的刚度、减少原有构件裂缝宽度和挠度、提高加固后构件截面的抗裂能力等。总之,该法具有占用建筑空间较小、施工周期较短的优势。
3.2 间接加固法
指的是根据原有建筑结构体系的客观条件,在加固施工过程中,通过系列的技术方法及措施,改变其结构传力的途径,从而达到减少被加固构件的荷载效应的目的,常见的间接加固施工方法有以下三种:
3.2.1 增设构件加固法。主要就是利用在原有的建筑构件之间增加新的构件,从而达到加固建筑物的目的。例如在两榀屋架间增设一榀新屋架、在两根柱子之间增加一个新柱或者在两根梁之间增加一道新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减少原有结构的受荷面积,从而可以大幅度地减少建筑的荷载效应,增加其安全性能。
3.2.2 增设支点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是在柱子、屋架之间增设支撑构件或者是在梁、板等构件上增设支点,通过降低结构构件的计算跨度,在有效降低荷载效应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构件潜力,进而增加结构的稳
定性。
3.2.3 粘钢加固技术.就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表面,利用特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在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之后,达到提高建筑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
第一,粘钢加固法:钢板和原有结构通过粘胶实现二者的连接。这也就意味着,决定加固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新旧两部分的材料性能,尤其是材料的黏结性能。从当前的情况看,因为对粘胶耐久性能的标准尚未形成一定的共识,所以,为确保加固后结构的可靠性,就必须要很好地控制粘钢加固构件的承载力,与此同时,必须要在确保即便是在外粘钢板加固失效的情况下,结构本身的安全性也得到保障。
第二,构件粘钢加固:这种加固方法主要适用于60℃以下、相对湿度70%以下、无化学腐蚀的环境,如果工程无法满足上述使用条件时,就必须要根据相关标准采取有效的防护处理措施。为保证加固效果,使加固钢板材料强度得以充分利用,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至少是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黏结强度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
第三,粘钢加固:这种方法对钢板的要求较高。一般来说,如果采用的钢板较厚,那么所需要的锚固长度就越长,那么相应地就给施工带来较大的难度;如果钢板越薄,那么就需要适当地增加用胶量。相关的标准早已规定,采用手工涂胶粘贴的钢板厚度控制在5cm以内,采用压力注胶粘贴的钢板厚度要控制在10mm以内。钢板宽度应根据承载力要求所需要的用钢量确定。采用梁侧面粘贴钢板加固时,为保证加固效果,使钢板得以充分利用,一般应控制钢板宽度不大于梁高的1/3。
4 结语
总而言之,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其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工程技术。因此,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前对原有结构进行彻底勘察,对需要加固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合理的加固技术。
参考文献
[1]梁乃金.体外预应力加固旧桥之探讨――芜湖市中江桥加固工程实例分析[J].安徽建筑,2010,(5).
[2]朱庆保.无粘结预应力加固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J].安徽建筑,2012,(2).
土木工程土建方向范文6
关键词: 房建工程;质量监督;要点分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points of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effective way of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talk about their own views,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housing project; quality surveillance; analysis; effective way
中图分类号: D035.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前 言
建设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优劣维系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高度重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参建各方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是工程建设中政府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质量职能的主要体现。本文主要对工程质量监督的要点进行了分析,并就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有效途径谈谈自己的观点,以供大家参考。
二、房建工程质量监督的要点分析
(1)严格监督施工图审查,确保设计质量及节能要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施工图未经审查批准的或审查不合格的,不得用于施工。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应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审查制度。1) 建设单位办理监督手续时,无施工图设计审查批准书不予办理;2)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大设计修改变更和技术处理方案,必须重新报审。在图纸会审或技术交底的时候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必须有专家论证报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未经审查和审查不合格的,不得施工。通过严格执行施工图审查制度,可使勘察、设计质量有保证,确保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从源头上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
(2)规范见证取样检测,确保材料质量。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为保证试样真实可靠,材料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在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应严格检查见证取样检测有关资料。1)明确进行见证取样检测的范围:凡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还有用户敏感且直接影响使用效果的材料。如:用于承重的混凝土试件、砌筑砂桨试块、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砖和小型砌块、水泥、掺加剂和防水材料等。取样数量不少于规定检测数量的30%;2)确保见证取样检测的程序:工程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将“见证取样检测备案书”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工程施工中,见证人员对试样的采样、留置以及送检要全程见证,并如实填写见证记录;3)不定期抽查见证取样检测的执行情况,核查见证记录是否及时、真实、准确,对违反见证取样检测有关规定的要下发问题处理通知书并督促整改。
(3)加强施工过程监督检测,确保工程实体质量。监督检查中要根据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对工程结构实体质量进行随机抽样,科学定量分析其内在质量,及时发现和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程结构安全。1)配置钢筋扫描仪,数字显示式回弹仪、混凝土快速测定仪、激光测距仪等结构质量检测设备。特点是快速、准确、智能、便携,非常适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2)确定工程监督检测范围、监督检测程序,监督检测内容,监督检测抽样方法及数量、监督检测记录及报告形式、不合格检测结果的处理方案等;3)用科学数据对结构实体质量进行判定,实现由人工定性判断向仪器定量检测的转化,维护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通过加强监督检测,强化了工程质量监督的过程控制。
(4)严把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样板引路”制度管理。“样板引路”制度要求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前做出“样板间”和“试验段”,在施工过程中“用典型引路”,在检查验收时“让样板说话”。要求做出样板的项目包括:墙体施工前要做出样板间;外装饰工程要做出样板墙;设备安装工程要在标准间做出样板间或样板系统;门、窗工程在施工前应做出样板件;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道路工程的土层、基层、面层应分别做出工程试验段;大型建筑群体、住宅小区应在施工现场建立样板示范间。并要求所有 “样板间” 必须做出节能降耗样板。作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未进行“样板间”和“试验段”施工管理的工程项目,将责令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责任单位进行不良行为记录等处罚,并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5)严格把好分户验收关。2009年12月,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建质〔2009〕291号),对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全面推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2011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将分户验收作为住宅工程竣工验收必备条件,凡未实行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住宅工程整体竣工验收,不予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不予参评工程质量奖项。我们作为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将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作为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分户验收过程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实行分户验收、在分户验收中弄虚作假的,责令限期改正,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6)严格竣工验收监督,把好备案和交付使用关。1)严格审查竣工验收条件:审阅设计文件,设计变更和施工合同,掌握工程是否完成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审查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勘察设计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审查质量控制资料、建设单位制定的工程验收方案。审查日常监督抽样中所发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整改报告;2)严格对建设单位组织的竣工验收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是否按所提交的工程验收方案进行验收,验收参加人员是否到位。审查工程质量,查验的工程部位要有代表性和一定的数量。通过严格竣工验收监督,可确保工程质量;3)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监督检查建设单位的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报告中要明确同意进行竣工验收备案,建设单位按规定到有关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备案后方可交付使用。
三、加强房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途径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人员的技能和监督管理水平。监督管理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熟练掌握监督的方法和手段,熟悉建设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了解建设工程经济知识,具有发现质量问题、鉴别质量问题和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能力。
(2)培育质量意识,规范质量行为。依法监督工程质量是建设工程法律化管理的重要保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宣传质量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在现有《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基础上, 增加可操作性的条款,来约束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不规范质量行为,增强人们的质量意识和法制观念。
(3)加大对工程监理的监督力度。质量监督站应经常抽查监理单位的履职情况,重点监督审查监理细则的完整程度、现场监理人员质量行为和现场监理记录情况,对凡是不履行职责或不忠于职守的监理单位及时向社会公布,直至清出建筑市场。
(4)完善工程监督新体制。质量监督机构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检查简报,上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市政府,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检查简报分送市监察局、财政局、审计局等政府相关部门,形成政府内部监督、监察、管理联动的局面,避免人为的行政干预,起到在建设过程中的综合制衡约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