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范文1
一、“四论”并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困难重重
随着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加显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现实性难题:一是认识不清,“虚无”论占据着部分员工的思想。由于思想政治工作不直接产生企业效益,故目前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绩效考核和以绩论酬的大背景下,部分同志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认为做思想政治工作误时、误事,没有做业务工作实在、实惠,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相互分割和对立,从而思想上轻视,工作上忽视,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在企业成为一个共性问题。在编制上,目前二类以下的县级供电公司不设党群工作部,且无党群工作专责,其工作由行政办代管或兼管,这无形是对“虚无”论的默认,也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作用;二是分配失衡,“等级”论阻碍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进。企业分配机制是以岗论酬,这样否认了员工的历史贡献,这种以职级身份论薪酬的分配模式,极大的挫伤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分配差距的巨大悬殊使部分员工工作缺乏动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在企业呈蔓延趋势。这种积极与消极、先进与落后的思想观念在企业彼此交织,相抵并存,这也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平时即是指令性的开展一些思想教育工作也常常收效甚微,相悖初衷;三是激励“偏移”,“替代”论制约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目前在企业内部注重业务技能,忽视员工政治素养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逐渐被金钱、重奖所替代,这种“一俊遮百丑”的评价观及“唯钱是举”的奖励机制,使部分员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难以融入渗透,其内容、形式、方法也难以把握。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激励特点是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缺少像业务工作那种诱人的奖励幅度。这种激励机制上的“偏差”,使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动力及思想政治工作者说话的“底气”相对不足,同时也使员工参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受挫;四是人才乏力,“主业”论制约着企业政工人才的发展。在企业政工与主业相比,一直处于被忽略地位。从形式上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安排视乎到位,但实际开展工作人才缺乏是一个不争的实事。比如,近年来企业文化学习宣贯、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廉政建设教育、党团建设等活动以及企业先进典型的挖掘、培养与宣传都由外聘人员支撑。在职务晋升方面,政工人员晋升机会少、空间小,因动力不足,工作难以上台阶、出成果、收实效。
二、正视困境,切实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
目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困境客观存在不可回避,唯有正视现实,积极探索应对,切实把握好解决的途径与方法,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作用。首先,要正确定位,走出认识上的误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的贯彻执行,同时还肩负着聚心聚力、化解矛盾、增强企业活力、提升员工素质等重要任务。由此可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独立,更不能游离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必须围绕和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来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调动员工群体力量为企业的建设与发展献智出力。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正确定位,摒弃“虚无”观念,抓好工作落实,为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思想支撑。其次,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对原企业管理模式的一次变革,它触动着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员工的思想影响很大。所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随企业体制及分配方式的变化,在方法、内容上进行创新和实践,应把着力点放在提振企业精神、建设企业文化、培养团队意识等方面。工作中,要准确把握员工思想脉搏,弄清他们的所思所想和矛盾的集结点,有针对新的做好释难解疑工作,克服传统的“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说教模式,面向员工抓好热点问题引导,多做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以正面引导来消除职工“心理障碍”,以“亲情化”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促使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第三,健全工作机制,培养“全天候”政工人才队伍。健全机制是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强势的基本保证。据此,建议目前二类以下县级供电企业应设立党群工作专责人,在党支部书记的指导下,承办企业党务、纪检、工会及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构、人员及工作效果的全覆盖,以解决工作代管、兼管造成的政策执行断档、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在人员培养、配备、晋职方面,把政工人员纳入企业员工培训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培训内容上,在突出政工业务的同时,应渗透企业管理及供电业务方面的务实理论,努力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拓展知识视野,拓宽其发展空间;在平时工作中,应有目的地对优秀政工人员进行轮岗或生产一线短期挂职等形式,进行电力生产一线实战锻炼,在工作实践中培养既懂业务、会管理,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政工人才队伍,逐步形成有利于企业政工干部脱颖而出的培养链、成长链和选拔链;在培养使用方面,要尊重政工人员的工作业绩,把符合条件的优秀政工人才纳入企业后备干部管理之中,与企业其他岗位人才同培养、同使用。这样才能使企业政工人员的工作激情在其岗位上得到释放,进而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第四,加强正面引导,强化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灌输。首先,政工干部自身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过好利益关,给职工当好样板和标杆;其次,努力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积极转变观念,使政治工作切近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切近员工的思想实际,切近企业改革的实际。近年来,伴随着企业公司化改制所出现的部分员工消极对立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驱动所致。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改革取得的成果,正确认识企业发展与员工共赢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存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企兴我兴的共赢理念,在自身岗位上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三、拓展思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当前,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式,已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拓展思路,创新发展,实现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机结合和强力渗透,通过创新与实践,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向生产力的实质性转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经济学概论》),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对象是人这个关键要素。由此可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稳定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其工作开展必须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在渗透、拓展上下功夫、求实效。在工作手段上,除借鉴传统的有效工作方式外,可利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拓展工作渠道,广泛构建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同时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创先争优、党团建活动、文明单位创建等政治工作内容,渗透到企业管理、劳动竞赛、技术创新、标兵班组创建等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使之形成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政治工作新模式,以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工作内容上,要有“质量意识”,特别是在当前企业多元化分配方式并存的情况下,思想政治工作应该把释难解疑、振奋企业精神放在首位,加强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衔接与融合,最大限度的满足职工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提升职工政治素养,培养坚不可摧的团队精神;在工作方式上,要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被动说教”为“超前预防”,坚持随“机”而动,乘“势”而入,力求在渗透中求得实效,在建立民主、和谐的人企关系中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作用。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范文2
【关键词】民营企业;合同管理;法律实务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作为商品交换的法律形式——合同,更是关系到民营企业的各个方面。因此,本文就民营企业合同管理进行了一些相关的分析和探讨,来帮助我国的民营企业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以便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和生存环境。
一、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必要性
合同管理是民营企业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合同是否可以依法进行和订立关系到企业的经营能否成功和对企业的法律评价产生影响。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合同管理目前企业的各项制度实际上是让企业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利益中心。因此,对于我国的民营企业来说,要加强自我约束,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以订立合同的方式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使用合同是民营企业在进行相关经济交易中的主要法律形式,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订立是现代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企业提升经济效益需要合同管理加强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合同的管理与企业的管理密切相关。如果没有合同管理,那么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失去基础。一个企业要进行产品的销售和生产,主要是凭借合同将其联结起来。而实效管理,说的是实现企业日常的生产和取得销售收入的过程。合同管理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密切的联系在一起。通过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可以使民营企业的经济取得更好的效益。3、合同管理是法制经济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必须进入到市场的交往和竞争之中,才可以得到生存和更好地发展。要遵守市场制度,合同就是商业交易的法律形式。市场制度的根本表现方式就是合同法。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对合同的管理,从遵循法律的角度进行企业的活动和经营,防止法律风险,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减少因为不知道相关的法律规定而带来不可避免的经济损害。
二、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1、基本原则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和相应的指导方针。一般的民营企业合同管理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管理。依法进行管理,是说民营企业对合同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根据与合同相关的法律来进行管理。严肃认真的执行我国的法律法规,将国家的法律规定贯穿到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的每个方面和每个环节。并且要正确的应对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国家,合同和法律等之间的关系。不为企业的利益而做出有害国家的事情;不钻法律的空子,不藏匿证据,不虚伪,保证企业的经营不违法。(2)预防为主。由于市场的多变性和经营人水平的有限性,企业在订立和履行相关的合同时,会碰到各种问题,从而产生纠纷,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及时的应对,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民营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对此,需要民营企业的领导决策人建立并提高关于合同的观念及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将合同管理当做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合同管理过程进行相应的把握,使民营企业的合同管理理念得到宣传和普及。(3)经济效益和法律审查相结合。合同是联系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纽带。订立合同代表了一定的经济关系和企业的经营成果。一项合同通常代表了一个经济方案、一个技术的项目或者是一场生意的关系。对合同进行经济技术的核查才能保证合同的成效。合同只要订立就会有相应的法律后果,合同双方负责人必须依法履行合同上的条款。合同是在法律行为和经济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份合同,如果没有法律的保护,是很难完成的。而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成果和相应的经济支撑,合同也只是一个没有内涵的纸张。由上可知,对合同进行相应的核查,是民营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合同管理内容民营企业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营企业经营的许多方面,综合性很强。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管理制度不一样,因此,合同管理的深度和广度也有差距。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对合同法进行学习和掌握;二是健全企业合同管理组织,设置民营企业合同管理机构;三是给合同管理提供体制保证,建立民营企业合同管理体制;四是为解决合同纠纷提供法律保障,加快民营企业的法制构建;五是给合同提供外部保障,协调民营企业合同的监管机构关系。
三、民营企业合同管理过程及措施
民营企业合同的管理是一个相对流动的过程,这些过程分为合同订立前管理、合同订立中管理、合同纠纷管理和合同履行中管理四个部分。它们是密切关联的但又是相对独立的。1、加强合同订立前的管理合同一旦订立了就必须被履行,因此在合同订立前,必须要认真的做好预备工作使合同订立能达到预期的结果。如果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以生产类的企业为例,合同订立前的管理含有以下步骤:第一,调查产品的供应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状况,并依据结果作出分析和总结,给是否签约合同当参考;第二,使用正确的预测方法,并在调查后的条件下,对市场的状况进行适当的分析和研究,保证合同的可行性;第三,通过市场调查和市场预测确定是否签约合同和决定合同的内容。2、加强合同订立中的管理在合同订立的过程中,当事人必须核查双方的法定资格,信用度,资金及其完成合同的能力;确定合同谈判中的最低和最高界线以及进行谈判的人;合同的文字表达要清楚,双方的责任必须明确。3、加强合同履行中的管理一是适当的布置合同中的任务并对合同的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确保合同的按时完成;二是领导要经常去基层进行考察,促使合同很好的完成。遇到问题,及时的做出应对,默契配合,保证合同的顺利完成;三是进行标的交付;四是按合同规定的方式进行结算工作。总之,合同是民营企业内外关系的法律形式,其订立和履行等各方面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所以,加强合同管理对民营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平主编.经济“游戏”的规则—合同法的发展与完善[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范文3
关键词:财务管理企业税收筹划目标
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税法及相关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中各环节(投资、会计核算、筹资、经营和组织形式等)事项进行事前筹划,在众多的纳税方案中,选择整体税收负担最低、整体税后利润最大化的方案,最终使企业获取最大经济利益,以达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的的经济行为。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的产物。它有利于企业资本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产业、产品结构合理布局,从而有利企业进一步发展,国家税收也将同步增长。企业税务筹划是一项合法合理行为,在为企业带来节税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国家通过税收优惠实行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培养企业的纳税意识,促进依法治税。
1充分认识税收筹划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第一,税收筹划是实现企业财务经营目标的有效途径,是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需要。在税收筹划过程中,企业通过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法规,结合企业实际,进行认真研究、精心筹划,从中选出既不违犯税法又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佳方案。现在不少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减少税收成本。
第二,税收筹划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手段。资金、成本(费用)、利润是企业经营管理和会计管理的三大要素,税收筹划就是为了实现资金、成本(费用)、利润的最优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离不开会计,会计人员既要熟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也要熟知现行税法。企业设账、记账要考虑税法的要求,当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的要求不一致或允许进行会计政策、会计方法的选择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可以分离,正确进行纳税调整,正确计税,正确编报财务报告,并进行纳税申报。不断完善的企业会计、财务制度,最终将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制度基础。
第三,税收筹划可以增强企业纳税意识,减少违法行为,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一定规模,企业开始重视税收筹划,税收筹划与纳税意识的增强一般具有客观一致性和同步性的关系。其一,税收筹划是企业纳税意识提高到一定阶段的表现,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一定水平相适应的。其二,企业纳税意识增强与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具有共同的要求,即合乎税法规定或不违反税法规定,企业税收筹划所安排的经济行为必须合乎税法条文和立法意图或不违反税法规定,而依法纳税更是企业纳税意识强的题中应有之意。其三,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会计账证表和正确进行会计处理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会计账证表健全、规范,其节税的弹性一般应该会更大,也为以后提高税收筹划效果提供依据。
第四,税收筹划有利于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完善的税收筹划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经营决策无非是决定企业经营中的“六个W”,即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When(什么时候做),Where(在什么地方做),Who(谁来做),How(怎样来做)。这六大元素无一例外的与一定的税收政策相关。企业经营决策者在决定这六大元素时,将税收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根据政府制定的有关税法及其他相关法规设定若干方案,进行精心比较后择优抉择,就会收到同样的投入赚取更多利益的效果。
第五,税收筹划有利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税收筹划对节约税收支出与降低产品成本具有同等意义及经济价值。对于纳税企业来说,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其税款的支出是企业资金流的净流出,没有与之直接可以配比的收入项目。因此,搞好企业税收筹划,节约税收支付等于直接增加企业的净收益,这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降低产品成本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日益扩大,来我国投资的外企日益增多,与此同时,中资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进行投资、经营,参与国际竞争。由于国家间的经济制度,如税收制度,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国际间的差别、倾斜的经济和税收政策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国际空间,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得到进一步加强。2正确设计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
税收筹划的目标决定了税收筹划的范围和方向,也是判断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税收筹划应当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同的税收筹划目标会导致不同的筹划结果。
目前,在税收筹划目标的定位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目标定位范围过窄,另一个是目标定位范围太宽。这两种目标的定位都不利于税收筹划事业的发展,会导致税收筹划实践的混乱。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需要全面确定税收筹划目标的范围,即不能过于狭窄,也不能无限制扩大范围。笔者认为税收筹划的目标应该是一个包括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目标体系,应该由直接目标(基础目标或短期目标)、中间目标(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长期目标或根本目标)组成。
2.1直接目标是减轻税收负担,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
纳税人对直接减轻税收负担的追求,是税收筹划产生的最初原因。毫无疑问,直接减轻税收负担也就是税收筹划所要实现的直接目标。
第一,降低企业涉税风险,不损害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对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企业一旦遭遇涉税风险,不管政府怎么处置,对企业自身的市场信誉、形象以至长远利益而言,都将会产生极大的损害。这种损害无论是有形抑或是无形的,是现实的还是潜在的,都不只是损害了政府的税收利益,更严重的是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损害整个企业的经济发展。
第二,直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绝对地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数额;其二则是相对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款数额,在税收筹划中往往采用第二层含义。即使从绝对数额上看,纳税人的当年应纳税款数额比上年有所增加,只要其应纳税额与生产经营规模的比率有所降低,因此说该项筹划是成功的。
第三,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通过实行纳税最小化、纳税最迟化、降低税收成本等来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纳税最小化不是逃税,而是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安排,选择低税负方案,从而减轻税负。纳税最小化不能仅看个别税负的高低,它必须是企业的整体税负最低。纳税最迟化不是欠税,而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推迟缴纳税款。虽然这笔税款迟早要缴纳的,但现在无偿占用这笔资金,就相当于从财政部门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与此同时,税收筹划是有成本的,只有在税收筹划的收益大于税收筹划的成本时,税收筹划才是可取的,税收筹划也才有存在的意义。
2.2中间目标是实现企业总体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税收筹划作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部分,其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现企业整体实际税负率最低和税收利益的最大化,而必须符合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企业总体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如果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仅定位在少缴税款上,那么该纳税人最好不从事任何经济活动,因为这样其应负担的税款数额就会很少,甚至没有。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既然是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那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理所当然应该是税收筹划目标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减轻税收负担能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量,从而有利于实现税收利益最大化目标。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情况下,单纯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现金流量下降和企业价值降低。
2.3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这个目标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企业总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第二是企业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企业的整体利益既包括通过减轻税负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又包括通过树立诚信品牌间接获得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机遇。只有两者兼得,企业的税收筹划才能称得上达到了理想目的。
因此,税收筹划的目标应该是以减少或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税收利益为直接目标和手段,以此达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进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根本目标。减轻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是税务筹划最直接的动机,也是税务筹划之所以兴起与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不可能是税务筹划目的的全部。如何减少纳税负担实质上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相关法律制度、市场需要和经营管理、长远规划等各方面综合平衡,在纳税风险最低、纳税成本最小的前提下降低纳税负担,通过实现企业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最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所以说,最终目标是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或长期目的,直接目标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原动力,中间目标则是实现最终目标的直接路径目标;具体目标和中间目标必须以最终目标为前提,最终目标只有通过直接目标的选择和中间目标的运用方可得以实现。
3协调处理好企业税收筹划中的几个关系
3.1税收筹划与税收政策的关系
税收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税收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税收分配关系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准则。企业的税收筹划活动是在税收法规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和财务活动的合理筹划和安排,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行为。因此,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税收政策的选择过程。企业税收筹划要充分利用政策导向,科学地提出筹划方案,在税收政策的框架下,合理地减轻企业的税负。
3.2涉税收益与非税收益的关系
企业税收筹划主要分析的是涉税利益,一般情况下对非税利益分析不够重视,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关心的不仅仅是涉税利益,还关心非税利益。因此,税收筹划过程中要重视分析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利益、环境利益、规模经济利益、结构经济利益、比较经济利益、广告经济利益等非税利益,不能过分看重涉税利益而忽视重要的非税利益。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者在评估筹划方案时要引进资金时间价值等观念,把不同的纳税方案、同一纳税方案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负担折算成现值来比较,同时注意其他非税因素的影响。
3.3企业发展战略与税收筹划的关系
企业经营发展战略是首要的,税收筹划是为之服务的。当企业决定是否进入某个市场时,考虑最多的是该市场发展的潜力,而不是税收筹划。例如当外商考虑是否到中国投资时,看重的是广大的消费市场和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不是中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尽管税收优惠政策能给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条件,但投资者有时为了开拓某个市场,是很少考虑税收成本的。因为税收只是影响企业经营成本的因素之一,特别是关系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战略时,税收筹划应该服务于企业经营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税收筹划的终极目标得以实现,否则会因为考虑短期的税收负担,而错失了企业发展的良机,从而导致企业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这样的税负最轻也就失去了价值,这样的筹划也就无存在的必要。
3.4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
企业税收筹划中要协调的局部和总体的利益关系包括两方面:一是注意兼顾纳税单位内部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对局部有利但对整体不利的税收筹划要摈弃或慎用,对局部和整体都有利的税收筹划要多用,对局部有大利但对整体无害或对整体有大利但对局部有小害的税收筹划要择机使用。二是注意兼顾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对企业有利但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害的税收筹划原则上要摈弃,对国家和企业自身都有利的税收筹划要多用。
3.5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关系
筹划的目的在于付诸实施,再好的筹划不能操作,那都是一纸空文。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有所不同,税收执法部门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筹划前、中、后的全过程不能脱离与税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征得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这样做的优点有两方面:一是便于筹划的完善。比如有些政策存在模糊性条款,通过及时沟通可以修改筹划不妥之处。二是便于实施。征得税务部门的同意,也就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和理解,筹划成功率自然就高。能否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也是税收筹划方案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实践证明,如果不能主动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会失去其应有的收益。因此,加强与当地税务机关的联系,处理好与税务机关的关系,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也是规避和防范税收筹划风险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贺飞跃.税收筹划理论与实务[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兆高.浅论税收筹划的性质[J].经济师,2005(2)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范文4
关键词:云计算;竞争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029-02
在当今云时代背景下,软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但其中绝大部分是从业人员在10人左右、年收入为50万元左右的小微企业,面临着资金、经营、项目、人才等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无疑是当下小微软件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1 云时代
通过云计算,可实现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提供相关服务项目,尽可能发挥网络虚拟资源的潜力,开发一种新型经济、政治、技术、生产、管理等模式。
云时代是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需求的推动下,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转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具有六个关键特征:①灵活。可做到对资源快速和弹性提供或释放。②成本极大降低。③设备和位置独立。④多种租赁。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动态地划分或释放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⑤可靠。云计算可使企业的业务长久持续,并对发生灾难的文件数据具有恢复性。⑥可测量性。可做到资源的动态实时管理,业务活动快速反应。
2 云时代背景下小微软件企业的困境与机遇
首先,市场已经在发生根本的转变:客户越来越懂软件,越来越重视效果。近年来,客户已经不像10年前那样公司介绍什么就买什么了。其次,行业竞争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专业重于人脉;技术重于销售。目前,客户最重视的不是和软件公司的关系如何,而是这家公司是否专业,能否做出效果。再次,产品方面,传统方式现在依然能盈利的产品也越来越少。由此可见,中小软件公司的机遇和出路就在于其核心竞争力。
3 小微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五要素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指由企业独家拥有的关键技术、及自主创新能力为基本核心的竞争能力,它使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内具有领先优势,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中占据着超越现实或潜在竞争对手的主动地位,享有一定市场控制能力和策略制定的支配性能力。
小微型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五方面:
①掌控未来的能力。企业领导者应善于从行业发展的现状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入手,以科学的理论和实用型的技术手段,敏锐地观察和超前了解到从业领域的未来趋势、变化方向、及可能前景,及时地从战略的角度、从长远的观点作出合理的决策,并尽可能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和手段去掌控未来的发展变化。只有能从未来的角度去研究现在的各种实践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掌控未来。
②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一种活动,是使事业能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强大动力。而自主创新,则是指企业独立地进行产品开发,并通过申报专利等手段来独家拥有知识产权的行为,其成果表现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小微软件企业应善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行自主创新,才能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要做好自主创新,企业应充分利用六个要素,即:国家政策、创新机制、人才优势、创新方法、原始成果、创业资金。
③领域适应能力。小微软件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但一般来说却能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转型灵活,具有“资源集中、工作效率高”的优势。从众多成功案例来看,若能就某些特定市场来开展研发、则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实现专业化经营,做到"见缝插针"走市场缝隙,以小博大,则可以实现专门化、专业化、特色化的成长之路,这可使企业能够充分参与市场的激烈竞争。
④安全保密能力。在当今信息时代,小微软件企业发展中也应高度重视提高其安全与保密能力。该项能力关系到企业在信息产业链中综合实力排序、产品成熟度、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的实际地位。企业应加强从核心技术、关键装备到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等各方面的安全与保密工作。面对严峻的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加强顶层设计和一体化设计尤为重要。
⑤团队协作能力。人力资源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善于凝聚具有强烈“事业心”的专业人才,构成“同志”式的团队,才能发挥“刀锋”作用,更好地适应工作强度高、软件产品开发时间短、产品性能要求精良的工作需要。
4 小微软件企业云时展策略
在云时代,小微软件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注重以下策略。
4.1 充分认识云计算的三大益处
①可以更快进入新市场。迅速扩张或缩减规模的弹性,来适应新需求或机遇。②更快更好地创新。无边界协作和信息共享,为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甚至全世界公众打开创新大门,能更快收获更好的创新理念。③提高生产力。基于云的解决方案具有全球性和协作性的本质,使得分散的团队间高效协作成为可能。
4.2 立足自身,强化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本上来自于其技术创新力,这取决于它为客户所创造的价值大小。企业只有生产经营中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扬长避短,才能坚持底线,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小微软件企业,就是要在不断完善各项公司治理规章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走研发有特色的优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道路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4.3 顺应时代需要,采取高速成长发展策略
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作为新技术代表的小微软件企业,更应顺应时代需求,采取高速成长发展策略。
4.4 贴近市场,采取特色经营战略
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成败的主阵地。中小软件企业碍于经营规模与资本、人力及其他资源有限,一般来说研发能力有限,难于达到较大的规模经济。因此,更应该贴近顾客和市场。着重特色经营,积极拓宽个性营销渠道, 不因小批量而放弃;坚持积小成多,在坚持远“大”理想的同时应立足于现实从“小”做起。
4.5 无为而治,注重积累实力
中美视觉水子认为:中小企业要发展壮大首先要 “无为”。在《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中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为而治的辩证观也适用于小微软件企业。
无为,其意之一是经营上不盲目贪多贪大。小微软件企业资源应集中力量于,开展专业化、专门化的研发,争取在特定领域形成相对较强优势,切忌盲目地搞多元化经营而陷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严重不足的危境。
无为,其意之二是准确把握入市时机。小微软件企业在入市的时机上,应静心地去观察等待,根据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甚至于行业和季节的变迁状况,准确把握时机,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才能事倍功半,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品牌效益。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无为,其意之三是锤炼品牌形象。小微企业当也应严格管理,遵守国家法律和规章制度,凡事三思而行,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注重多方位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不断锤炼良好的品牌形象。只有根源于社会和大众,才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仲康.企业经营战略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 雷万云.云计算:企业信息化建设策略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0.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范文5
公司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从爆发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公司制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产生、演进、转变、复兴、深化的过程。从1904~1946年,官方先后颁布了4部有关公司的重要政策法规。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在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方面曾一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直到时期,中国近代的石油工业才开始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人成熟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利用《》给予的特权,纷纷进入中国。在石油方面,英国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美国的美孚石油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等先后在中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抗战胜利前夕,翁文灏在《经济建设概论》一文中提出:“石油宜充分开发,希望油料自给,战后年产汽油400万桶(约50万吨)。”与此同时,资委会制定了《石油工业建设计划概要》。《概要》对与外国石油公司开展合作,进一步开发西部油田,勘探开发新油田,在沿海地区布置炼油厂等作了规划。
抗战胜利后,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格局的急剧变化。南京政府从竭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出发,开始大力扶持国有经济,近代中国公司制度从此进入国有大公司大发展的阶段。
1946年5月16日,翁文灏获准辞去经济部长的职务。翁文灏随即全力以赴筹建中油公司。对此,行政院指令由资委会负责“开发经营中国石油事业,以期造成国家资本,巩固经济基础”。
中油公司的成立也是石油企业发展的必然。抗战之前和抗战期间,中国通过创办石油企业,积累了一些经验,培养了一批人才,为在适当的时间组建全国性的石油公司奠定了基础。
中油公司成立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1946年4月颁布了《公司法》,这是近代中国篇幅最大、内容最全,同时也是最后一部公司法。这部公司法的颁布是中国公司制度发展及世界经济体系建立初现端倪的反映,体现了国内、国际公司制度变迁的新动向和新特点。它将此前历届政府有关公司的各种政策法规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修正,与世界范围内公司和公司法的发展趋势保持了同步和一致。抗战胜利后,中国工商业有了相当规模的发展,无论是公司的数量,还是公司组织的健全,都为公司法的完善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由此可见,新的《公司法》十分有利于目有工矿企业的转制。这部公司法的颁布,特别是其中增设的“有限公司”内容,为中油公司的成立提供了有利的法律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标志着中国公司制度建没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油公司的职责是:负责经营管理全国石油事业,组织油田生产和原油炼制,对进口石油进行限额分配,统一定价(此项工作于1947年划归行政院输出入委员会管理);经营进口油品,在中心城市建立营业所和其它销售机构,贯彻以油养油的方针;改善油田装备,提高钻井、采油、炼油等生产技术;成立石油化工研究所和油轮公司,组织恢复台湾和东北石油企业的生产。
中油公司成立后制定了《战后石油工业建设初步实施计划》。在制定工作方针时,首先分析了当时中国石油工业的状况。分析认为:甘肃“地处西陲,交通不便,须有日产万吨以上之油田,始能合乎大量生产之经济条件”,因而近期除视西北市场的需要而增加产量外,主要注意于油源的探勘,“油源确定即作大规模之开采”。四川虽已进行了10年的勘探工作,收效不大,但因仅打4口探井,且天然气丰富,不能遽加肯定无油,应一面“将天然气尽量加以利用,一面仍进行探勘工作,以明究竟”。对于东北锦州、锦西的炼油厂,“视当地局势进行情形,逐步复工”。台湾虽然目前已经探明的石油储量不多,但“炼油厂规模甚大,拟购买外国原油,添配器材,分期复工,逐步增产。”由此可见,中油公司此时的工作方针是勘探、炼油、销售同时并举,不断发展的积极的工作方针。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概论范文6
论文关键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用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通过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探讨,分析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对当今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中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努力提高上,更多开始借鉴外国优秀企业的发展经验,尤其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了新的发展趋势——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既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又是一种管理思想,其对企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效的积极推动作用,我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色。
1、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养出来、为广大员工所认同、能够统一员工思想、指导员工实践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企业传统、礼仪等意识形态和精神信条,是维系企业生存、促进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
企业文化建设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代企业的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经营业绩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又是企业素质水平的综合体现。
20世纪70年代,我国企业管理处于经验管理阶段。那时企业管理主要凭借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意志,管理效果完全依靠管理者的素质、经验和努力,至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企业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管理策略和方法,建立本企业的特色文化。当今,我国企业管理进入文化管理阶段,企业管理对象为知识化和学习型的劳动者,主要管理策略是企业全体职工建立共同愿景和价值观,提高职工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2、企业文化是影响和产生企业核心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力,代表着企业集体的灵魂,企业文化不仅影响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策略,也影响企业的思维方式,影响企业战略形成的全过程。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思想,提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调动人的积极性,依靠全体员工发展企业。在企业文化的行程中,价值观起着关键作用,先进的价值观使企业产生强大的规范力,成为企业成员的行动准则,继而产生持久的推动力,促使员工积极地实现企业目标。崇高的企业价值观对内可激励员工,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真正感受成功的乐趣,表现出敬业尽职的精神,真正培养起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对外可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的目标和绩效,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此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对员工的柔性管理,始终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由于人力资源属于能动性资源,是最积极、最活跃的主动性生产要素。企业的共同价值常决定企业的前进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常根据环境和自身条件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通过探索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企业目标。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3、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3.1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推出了著名的《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著作,提出重要论断:企业文化队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下一个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常说企业文化是一种力,它首先是凝聚力,其次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第五是辐射力。企业文化这五种力量,在未来企业发展中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的表现出来。人们将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企业中最具竞争力而且使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不是有形资源而是企业文化,企业用心创造的这种资源会使企业文化越来越具有个性化,这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3.2国际化对中国企业的文化沟通和管理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世界上的交流必须以对文化理解为前提。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更多的应该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考虑自身的发展,因为中国的企业将更加广泛的融入国际环境而与国外企业开展交流和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交流在技术和物质层面上能够得到很好的保证,但中外文化的差异势必成为和国际接轨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不断出现的贸易争端,一部分是经济体制构建上的差异造成,另外有些则在深度探究下能够发现,是在文化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向外国学习构建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化转轨:要求企业必须从任意型文化转向信誉型文化;从封闭型文化转向开放型文化;由管理意志文化转向法制文化;针对国际贸易企业规则,由经验型文化转向规范性文化;从非歧视角度要求从垄断文化观念转向平等文化挂念;从行政贸易型文化转向市场贸易型文化。
3.3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企业竞争力的扩张实质上是一个知识传播的过程。成功的企业常存在着有利于学习和知识共享的文化,而且他们的行为和企业文化之间能很好地融合。21世纪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时代,企业活动的成功关键在于学习内容和效果。创立学习型企业文化关键在于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解决传统企业固有的分工、竞争和反应性三个基本问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过于专业化的分工把企业分割成相互独立且相互冲突的领域,不利于团队合作,使管理者的注意力发生了偏离,仅关注解决问题而不关注开发和创新。
学习性企业文化的关键是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尊重职工的独立人格。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创造宽松的工作气氛,让职工畅所欲言,允许他们从各个角度提出问题与解决方案。一个信任和开放的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对于现有管理模式提出质疑和挑战并倡导他们去积极寻求改善的途径。学习型企业文化鼓励职工学习和创新,使职工增加尝试的勇气而不是变得过分谨慎,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企业学习。成功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强调人的自主管理,自我创新。企业只有相信员工,激励员工,给他们指明方向,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保证,才能焕发职工极大的工作热情。因此,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和持续的发展生存,建立学习型组织文化氛围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转贴于
3.4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性的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的处于不拜之地。
创新文化具有以下特征:(1)接受模棱两可,过于强调目的性和专一性会限制人的创造性。(2)容忍不切实际。企业不抑制员工对某些问题作出不切实际的、甚至是愚蠢的回答。乍看起来似乎是不可行的,但往往可能带来问题 的创新性解决。(3)外部控制少。企业将规则、条例、政策这类的控制减少到最低限度。(4)接受风险。企业鼓励员工大胆试验,不用担心可能失败的后果。错误被看作能提供学习的机会。(5)容忍冲突。企业鼓励不同的意见。个人或单位之间的一致和认同并不意味着能实现很高的经营绩效。(6)注重结果重于手段,提出明确的目标以后,要鼓励员工积极探索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途径,可能存在若干种正确的解决方法。(7)强调开放系统。企业应时刻监控环境的变化并随时作出快速的反应。
根据调查,创新型企业文化可使企业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建立创新型文化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首先要重塑企业价值观。其次,重新调整企业的管理方式。最后,企业应创新沟通体系。根据调查,许多富于创新性的活动因为沟通不及时或无效而变得扭曲。因此,建立创新型企业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1)将学习和创新作为企业的目标。(2)在日常工作中鼓励职工互相交流。(3)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间建立信任。(4)推动团队工作,促进团队成员互相学习。(5)重视召开有关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会议。(6)高层管理者应明确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将知识看成是最根本的可再生资源,将持续学习作为新型组织的精神基础。通过学习,企业同社会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的交换,获得不断创造未来潜能,培养决策者和员工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为企业的组织创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打好心理和智力基础,使企业产生强大的发展动力。
3.5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
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刚刚起步,任何企业是由生态链的相互依存关系构成的,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趋明显,任何企业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会考虑培育生态型企业文化,生态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意识和行为。未来企业竞争将很大程度地体现在谁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谁能最大限度地给消费者提供“绿色”产品。生态型企业文化可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社会形象,让企业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种生态企业文化的培育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 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历史的沉淀,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中用自己的行为方式和领导风格影响企业员工,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经营的副产品,而非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反映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历史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力一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即企业组织的记忆。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企业就是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指导今天的行动,在信息量不大、知识更新速度较缓慢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是适用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量急剧增大,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文化的生产力性质大大加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拥有增强内聚力、提高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制胜点。
企业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其建立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也不断得到了印证,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发展都给了我们建设良好企业文化的榜样模范,同时我们要注意在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背景,结合我国企业管理实践和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借鉴国外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随着企业文化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理论科学体系必将很快建成。
参考文献
[1]徐沛林,论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创新[J],现代管理科学,2003,(12)
[2]张仁德,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