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媒体推广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媒体推广方式范文1
1、从基础功能网络中的社会化媒体。
包括博客,文档分享,在线百科,在线问答。博客已经被人们熟知了,它又称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新的文章的网站,它能够结合文字、图像、视频和网站等链接,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可以实现读者之间的互动。在博客上,人们可以将其设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某些主题的文章,是个可以表现个性化的平台。博客可以用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它的优势在于可以系统、详细地内容,并结合多媒体和博客的功能,体现图书馆的风格特点。但是博客缺乏及时性和快速的传播能力。笔者认为博客更适合用于图书馆阅读方法,资料查找方法等读者培训方面的内容,以及阅读文化知识方面的内容等。
2、核心网络的社会化媒体类型。
主要有微博,社交网站,及时通信,电子商务,视频&音乐,论坛,消费评论,分类信息。微博是目前使用人群最多的社会化媒体之一,它具有使用便捷,信息传播快,用户参与度高,内容草根性强等特点,是图书馆推广阅读的有利平台。
3、新兴网络和增值衍生网络中的社会化媒体。
首先根据用途可以排除一些类型,如:在线旅游,婚恋交友网络,商务社交,企业社交,私密社交,社交游戏,签到位置服务。移动/弹性社交的主要代表是微信,它通过消耗网络流量的方式来实现社交,人们可以利用微信语音信息,也可以文字以及其他多媒体的信息,是一种新型的聊天软件,截止2012年9月17日,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2亿已经有一些图书馆开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信息,例如三江学院图书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二、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对社会化媒体的选择
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选择社会化媒体。
首先是阅读推广面向的人群。如果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针对各个年龄层的大众,就要选择受众面广的,较为成熟的社会化媒体,例如博客,微博,论坛等;如果是针对年轻群体,就要选择更前沿、新颖和有趣的平台,如微信,轻博客等。另外,还要考虑不同职业群体所使用的社会化媒体,同样是社交网站,上班族更多使用开心网,学生则更多使用人人网。
其次是要达到的目的。图书馆倘若想要传达更多的阅读内容,可以选择博客,轻博客等;如果想加强和读者交流,可以选择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如果想宣传图书馆,可以选择微博,并注意利用视频和音乐,在线百科等;如果想对读者进行阅读指导,可以选择论坛,在线问答,即时通信,文档分享等;如果想推荐书目,可以选择微博,社交网站,微信等。
再次是社会化媒体的功能和管理。每种类型社会化媒体有很多具体的种类,选择的时候要注意其阅读推广功能和其自身的管理情况。好的社会化媒体有稳定的功能和良好的管理。好的功能能激发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灵感,采取更多样的阅读推广方式。
三、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和管理
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媒体获得关注的方法很多,在宣传方面,高校图书馆可以创建宣传视频,视频要从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着手,贴近大学生生活,时尚并且具有创新性。举例来说,拥有三万粉丝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官方微博的主页上嵌入了一个宣传视频,名为《百年馆庆献礼短片:在这里起航,我的图书馆》。视频以一位学子作为主人公,讲述了图书馆如何帮助他在学习中成长,表达了主人公对图书馆的感激和热爱之情。短片很质朴,很生活化,但却有种触及心灵的感觉,让人对阅读、学习产生一种渴望,对图书馆产生一种感激之情。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比较固定,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因此获得读者关注并不难,可以利用图书馆的通知、网站、条幅等方式让读者知道图书馆在利用社会化媒体推广阅读,也可利用大学生使用较多的社会化媒体主动关注他们。
社交媒体推广方式范文2
关键词:社交网络;后现代;广告;社会化营销
在人人都有自由发声权利的Web2.0时代,以微博、SNS、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媒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热衷于活跃在社会化媒体中及获取信息,维护社会关系。社会化媒体是基于用户社会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在该平台,内容生产与社会交流相互融合,社会关系与内容生产相结合。社会关系的维持需求促进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内容的生产,换个角度,社交平台中的内容也在变成连结人们关系的纽带。再者,社交网络平台的主角是用户,而非网站运营者。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停驻在点击型、浏览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到来,社交网络与用户的粘度持续上升,对此,广告主对社交网络广告不断尝试,社交网络广告形成了更多新颖、多变的广告模式。社交网络平台中的广告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一部分,总会受当前社会文化的影响,也会影响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参考文化转型的表现与广告创意及传播的发展,能够发现一种对位发展的关系。社会网络广告所具有的多元化、去中心化、数字化、交互性等特征,及其特有的口碑营销、病毒传播、熟人效应、话题营销等传播形态,也正印证着中心离散,主体泛化,多元化叙事等后现代特征。
1社交网络广告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1.1主体泛化的广告传播
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停驻在点击型、浏览型,它将广告信息固定在广延性的载体,比如平面弹窗广告,影像插播广告等,并以类似于传统媒体广告的单向传播的姿态向消费者展示。这样的广告推广方式具有稳定的形式,专业的洞察和深刻的内涵。这种创作方式把平面广告、影像广告看作是作为主体的广告主对推广理念、广告关键信息的表现、再现或改造,在传播交流过程中,消费者只是扫看或聆听,是一种“虚假”的在场。然而,社会化媒体作为内容生产与交换的平台,制作、及传播信息的权利被分配到更多人手中。Web2.0所形成的“去中心化”,表现在传统上由政治经济利益集团所掌握的媒体发言权转移到个人手中。社会化媒体受众的民主和参与意识逐渐觉醒,对信息的接受不再盲目受精英、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灌输和支配,而是自发参加到信息的传播和媒介文化的建构中。社交化媒体已经不仅仅是消费者和接收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消费者参与社会的社交服务工具。在这样的环境下,受众的地位得到提升。受众不是广告的被动接受者,表现在广告传播上,网民直接参与传播,受者和传者身份随时改变。比如,在2014年8月的“ALS冰桶挑战”,一个意在帮助“渐冻症人的群体公益活动”,这项活动要求参加的网友将冰水淋遍全身,并拍摄成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参加者参照规则完成冰桶挑战后,可以点3名其他人参加这个挑战,被邀请者必须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如若不接受需捐出100美元。该理念推广及资金募捐的线上活动,通过设定规则,利用名人效应,在社交网络上迅速发展成一个全球热门的社会事件,让网友接触“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病”这一罕见病症,并通过该活动达到募款效果。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受众与广告商、推广方形成一个协同合作的群体,积极参与广告创意的意义重构,主动二次传播。
1.2中心离散的社会化营销
后现代主义彻底反对权威主义,反思想权利话语,抵制“专家理论”所谓的权威,反对各种形式的专制垄断和霸权。在传统的广告创意传播中,受众只能被动地观看广告,并未真正形成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而在社会化媒体中,涌现出大量的社会化营销。基于社交网络所形成的社会化营销,客观上寻求平等、自由地传播与互动,脱离传统媒体的中心惯性思维方式,向聚合资源、整合营销新思路转变。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广告主积极建架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提倡创新,鼓励整合营销,促使更多网络用户参与到营销活动中。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交网络出现大量UGC——用户制作内容,企业和消费者协同创意,共同完成广告创意内容,比如可口可乐昵称瓶活动,源自聚美优品广告的“陈欧体”,新西兰航空在它自身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开展了“‘纸’要有创意”——制作纸质机模的线上活动等。最后,创意回归人性、个性。此外,在自然的社区氛围中,众智、众筹、众创的广告、营销创新大量涌现。营销创新,让消费者和品牌“死党”完成产品的营销推广,比如小米社区的建设;内容创新,让目标消费者决定产品在广告中的广告诉求和核心概念;产品创新,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用户驱动产品创新,品牌与用户一起创造需求,让潜在消费者、品牌“死党”和极客参与产品创新。
2后现代语境下社交网络广告传播策略
2.1建构好玩、互动
广告形式把握社交网络的主体泛化特征,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将每个用户转换为传播者,是加强广告价值的关键。通过调动消费者的某种情绪,激发起其攀比心、虚荣心、好奇心等,建构好玩且互动的广告形式,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或产品信息进行再一次的传播与扩散,形成消费者间的互相影响。在此过程中,传播广告主题,增强广告影响力和说服力。对此,广告形式应考虑如何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如何变得更加好玩。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消费者与品牌的距离拉近,加强了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比如,线上话题与线下品牌活动化相结合,线上活动与具体产品的销售相渗透。基于游戏与广告信息的关联性,将交互性游戏与品牌广告诉求融合,提高受众的粘附度,植入广告信息。
2.2用户驱动
广告创意创新在中心离散的社交网络传播背景下,社会化媒体所产生的社会化营销,各自的语言实践和交流互动成为后现代生存状态的表现方式。对此,品牌形象塑造广告及产品信息广告应该鼓励消费者参与创新,形成众智、众筹、众创的广告思维,驱动用户开展广告创意创新。在广告创意形成过程中,建设渠道让目标消费者影响或决定广告的核心诉求;在广告创意传播过程中,建立渠道形成线上线下互动,促进消费者参与广告创意,激发消费者的创新创作热情,促进二次传播;在品牌形象形成过程中,建设自然的社区氛围,驱动消费者和品牌“死党”完成产品的营销推广,比如话题营销、口碑营销、社区建设等。
参考文献:
[1]彭兰.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三种媒介素养及其关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2]王嘉颖.试探析国内当下网络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后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复旦大学,2011.
社交媒体推广方式范文3
随着Web2.0时代的来临,社交网络的传播力量开始凸显,李开复发个图片,姚晨打个哈欠,都能引来上万网友的评论与转发,社交网络蕴含的实力不容小觑,且大有超越传统媒体的势头和趋势。据新华网报道,截止201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去年相比,增加了2770万人,增幅达6.1%;微博用户数则从6311万,快速增长到1.95亿。增幅高达208%,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其中,超过50%的用户经常登录微博和SNS网站,并且每人每天至少登录SNS网站1-2次。来自易观国际的数据则显示,预计2011年SNS等社交网络的注册用户数将达到5.1亿,社交网站的市场规模也将首次超过10亿。这样的数据对于社交营销来说,无疑令人振奋。而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和如此巨大的增长幅度,也似乎在传递着一个讯息——社交营销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网络营销,逐渐登上互联网的舞台。
事实上,社交媒体之所以受到如此追捧,与其独特的互动性和以社区为主的平台息相关。网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建立关系,就喜欢的内容交流与探讨。而商家则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社交平台,达成品牌推广与产品营销的目的。在美国,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网站已经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尝试多种方式进行社交营销。如亚马逊和Etsy等零售商已经开始通过Facebook平台营销他们的圣诞节礼物;ChrisTeso推出的SellSimply则可用户直接在Twitter上完成交易;YouTube也已开发出“点击即可购买”(click to buy)的模式等。社交网络发起的营销,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可以更加精准的定位用户,基于好友之间的多向互动和信任推荐,则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分享最大化,社会化关系链传播最广泛的效果,从而产生进一步放大营销收益的可能。
目前,虽然社交营销十分走俏,但是对于这块新兴的营销市场而言,还并未出现蜂拥的现象。而据笔者观察,天下秀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络营销平台,已经走在社交网络营销平台的前列,并且已成功的为众多知名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社交营销的服务。据了解,天下秀社交营销平台,目前主要通过社交媒体营销、社交活动营销,来帮助企业品牌迅速提升及达到产品营销推广目的。其中,社交媒体营销则主要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微博平台能够向目标用户群体传播企业和产品的信息,并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而根据企业的营销需求,提供多种管理应用工具的一站式服务,充分体现出天下秀社交营销平台按需定制的人性化服务。
与社交媒体营销不同,社交活动营销则更加看重互动性。这一社交营销方式,主要是通过社交网络和技术的集成,鼓励那些拥有社交关系的用户参与互动活动,以创造性的方式贡献和分享内容,从而达到聚合目标群体、提升企业品牌追随者、提升转换率的效果。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众乐活动营销的出现,可以针对企业的活动营销诉求,通过丰富的活动模块及活动工具,组织用户进行具有互动性的社交互动,促使该用户通过自身的社交关系将活动呈几何级扩散,达成企业的营销活动需求。
社交媒体推广方式范文4
【摘要】以微博的逐渐流行为标志,自媒体进一步演化为社交媒体。今年8 月份,新浪微博“冰桶挑战”公益活动的高参与度和广影响力,既显示出微博这一代表性的社交媒体强大的传播力,也为公益营销带来新的创意和技巧。通过分析微博在“冰桶挑战”公益活动中的平台作用,可以总结出社交媒体为公益营销带来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 社交媒体微博公益营销冰桶挑战
一、社交媒体概念及表现形态
博客、论坛、聊天工等自媒体(We media),①如今已成为“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②而随着2004 年Facebook 社交网站的创立和2006 年微博客服务(Twitter)的推出,自媒体进一步发展成为社交媒体(SocialMedia)。
1、社交媒体的概念
百度百科将“社交媒体”定义为: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人数众多和自发传播是构成社交媒体范畴的重要两点。③
传播学者安德烈·开普勒和迈克尔·亨莱因对社交媒体所下的定义是:一系列建立在web2.0 的技术和意识形态基础上的网络应用,它允许用户自己生产内容(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创造和交流。④
也有论者认为,社交媒体是指“能互动”的媒体。社交媒体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为了多对多的对话方式。社交媒体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而且,大部分的社交媒体大都可以免费参与其中,它们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⑤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媒体的形式和特点也会随之变化,对于社会化媒体的定义也会有新的理解。但是无论怎样,社会化媒体最大的特点依然是赋予每个人创造并传播内容的能力。⑥
2、社交媒体的具体表现形态
在传播学领域,社交媒体的研究则始于对博客这种“自媒体”现象的观察与思考。⑦主要由于博客这一“自媒体”的出现,直观地呈现了用户自身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过程。在此之后,社交媒体不同的表现形态才不断发展起来。⑧
具体来说,社交媒体的形态包括博客及微博客(如国外的Twitter 等,国内的饭否网等)、维基(如国外的Wiki 等,国内的互动百科、百度百科等)、图片分享(如国外的Flickr 等)播客及视频分享(如国外You-Tube 等,国内的土豆网、优酷网等)、论坛(如国内的天涯、凯迪等)、社交网络(国外的MySpace、Facebook 等,国内的开心网、校内网等)和网络社区(如国内的猫扑等)等。⑨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 的《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截止2014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而国内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75亿,较2013 年底减少543 万。在经历了2011 年至2012 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微博客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从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用户使用成熟度和内容偏好度的加深,其自身属性也在变化。从价值应用角度来看,随着微博客数据的积累,微博客将在舆情管理、行为预测、网络营销发挥更大价值。⑩
二、“冰桶挑战”:社交媒体上的公益狂欢
1、“冰桶挑战”活动起源
“冰桶挑战”源于美国公益组织ALS协会(ALS 病,也叫“渐冻症”)为筹集款项,于今年7 月份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一项活动“Ice Bucket Challenge”。该项活动号召用户拿起冰水从头部泼自己,感受下“渐冻”;参与者还需拍一段影片发到社交媒体上,并在视频中点名邀请3 位接下来接受挑战的好友。而被点到好友则要在24小时内完成挑战,否则要向“渐冻人”慈善组织捐款100 美元。
2、“冰桶挑战”活动发展
仅仅两周内,“冰桶挑战”风靡美国,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ALS 迅速进入美国公众视野。据媒体数据,从7 月29 日至8 月18 日间,冰桶挑战为美国ALS 协会增加了30 多万名新捐赠者,连同原有捐赠者的捐赠,共计收到善款1560 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只募集到180万美元。
8 月18 日,“冰桶挑战”活动蔓延到中国。8 月17 日晚,“助力罕见病,一起‘冻’起来”公益项目在新浪微博微公益平台上线。8 月20 日,微博上#冰桶挑战#的话题讨论量达到85.3 万,是其上线以来讨论量最高的一天。截至8 月24 日,新浪微博共计有关“冰桶挑战”的话题微博约1211 万条,其中热门精选微博约6 万条。8月31 日22 点,#冰桶挑战#的话题阅读量达到44.8亿,讨论量也达到409.4万。
微博统计数据显示,8 月21 日微公益平台项目就收到捐款260 多万元,超过去年全年的社会捐款。截止8 月31 日,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在微博公益平台上的公益项目已筹款730 多万。加上微博和秒拍承诺的200 万捐款,不到半个月时间内,以冰桶挑战为主题的微博募捐在微博上刮起一股募捐旋风,瓷娃娃罕见病关爱基金已获得捐款近1000 万,达到去年该基金接受社会捐款额的近5 倍。
三、微博助力“冰桶挑战”公益营销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冰桶挑战”的引爆都有赖于社交平台的介入,不同的是,在国外,社交平台只是起到传播和吸引围观的作用,而在国内,微博则同时扮演了围观讨论、捐款和社会监督的角色。此外,“冰桶挑战”也为国内的公益营销带来新的慈善创意。
1、微博引发强大围观效应
冰桶挑战是国内首次以社交媒体为平台、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公益尝试。微博从一开始就成为了国内冰桶挑战的网络传播平台。鉴于社交媒体扩散的天生优势,微博承载了这场中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公益游戏与筹款活动。而其他主打私密社交的网络平台,则起到辅助与旁观的作用。
这种围观效应显然是强大的。仅仅两周时间,单是微博的微公益平台就给瓷娃娃中心筹集到了700 多万人民币善款,瓷娃娃官方微博粉丝数也从1 万多急速增长到10 万多。正因如此强大的围观,冰桶挑战才成为一场公益机构、名人明星和微博媒体的多方营销活动。慈善公益机构的受益自然不必多言。这种多赢的、快乐的公益参与方式让公益慈善机构和数十万渐冻症患者获得更多关注,而这种关注也同样得益于微博平台的积极推广。
2、微博构建平台新角色
微博用户可以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实现从“关注捐款监督”的一站式公益参与,改变了以往社交网络扮演的传播推广这一传统角色。
一方面,微博不仅提供了公益慈善信息,更为有意向的网友直接提供了可靠便捷的捐款渠道。网友既可以通过明星名人分享的捐款微博链接进入捐款页,也可以通过#冰桶挑战#话题页进入捐款页面。在刷微博的同时就可以完成捐款,并且可以通过分享捐款微博吸引社交关系链上好友的关注,进一步扩大公益项目的参与范围。无论金额大小,通过微公益平台捐款都可以毫无顾虑的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打消了遭到道德评判的顾虑,名人与民众皆有更多动力捐献善款。
另一方面,微博还同时发挥监督善款的作用。此前无论是壹基金还是嫣然天使基金,都曾暴露出信息不够公开透明而引发质疑的情况,这些慈善行为直接伤害到了民众对公益基金的信任和捐款的热情。通过微博的微公益平台捐款不仅实现实时到账和信息公开,而且微博上的围观促使公益组织的运作更加透明,善款的使用情况在网友的传播中得到不断监督和验证。这或许是目前公益筹款最为有效的监督机制。此次获得微公益筹款的瓷娃娃中心也在微博上公布了冰桶挑战专项基金的首期使用情况。这是中国慈善公益基金运作方式的一个良好的开始。
3、微博制造全新引爆点
相对于传统慈善募捐通用的明星效用,“冰桶挑战”也是从明星上寻找的引爆点。与传统公益营销不同的是,该项活动并没有直接把捐款搬到网上来,而是充分利用圈层泛化传播,扩大了传播面,提高了影响力。
小米董事长雷军是国内第一个接受冰桶挑战的人,随着他点名刘德华,这场公益接力也从企业界向娱乐界传递,并最终风靡开来。周杰伦、章子怡、潘石屹、姚明等近200 位各界明星名人完成了冰桶挑战。00 后组合TFBOYS 完成挑战的视频8 分钟内被转发10 万多次,5 天里播放量达到4200 多万次。王思聪不但个人捐款100 万,而且还带动2500 多人通过微博公益平台捐款,成为劝募能力最强的人。
名人参与冰桶挑战,不仅给自己营造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也给慈善机构带来了善款和更加需要的媒体关注。而微博对不同名人不同方式的冰桶挑战的持续更新,也获得了来自名人粉丝的大量关注和流量保证,使得ALS 病症及患病人群迅速进入公众视野。
4、微博带来全新慈善创意
自媒体时代,以@好友的方式发起慈善活动并传播慈善爱心,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之举。冰桶挑战赛通过互相点名挑战的方式,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社会责任感。这一活动用一种娱乐精神抓住了人们,在全民娱乐的同时完成了慈善的传递和普及。⑾
在普通公众印象中,慈善就像一场苦情戏,从头至尾,充斥着痛苦的表情、煽情的眼泪、低沉的音乐,渲染气氛后在屏幕下方适时地出现捐款方式。这是我国传统的爱心捐助模式之一,多用于地方电视媒体等,传播率低、效果不高的同时,也让受助者以伤痛换取慈善,带来二次伤害。与之相比,“冰桶挑战”是一种更接地气、更能让全民参与、更具娱乐精神的慈善方式。它比媒体的“煽情剧”传播性更高,更易被人接受,而且也比慈善晚会实用性更强,更加节约成本。这是一次多方共赢,资金得到筹集、疾病得到宣传、话题受到关注、大众感受到“慈善狂欢”。“冰桶挑战”式的公益营销简便、门槛低、投资少,却获得前所未有的慈善募捐和传播效果。⑿
时至今日,慈善公益事业早已过了纯粹道德感召的阶段,而有赖于更多的创意技巧和营销传播。“冰桶挑战”的成功,就在于将创意注入公益营销当中,用创新找回慈善本源。反观国内的慈善环境,恰恰需要慈善价值的回归。⒀
结语
微博上的“冰桶挑战”再次证明了社交媒体在公益营销方面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微博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在微博平台上发起公益项目、进行推广,同时又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优势,对公益组织的活动进行监督,并借助微博的围观效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将有利于帮助公众恢复对公益慈善的信心,以更加理性和宽容的态度投入到公益当中。长远来看,这无疑有利于公益事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① Dan Gillmor. News for the NextGeneration: Here Comes We "Media"[J].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2003(11/12):29-37
② Chris Wills. Shayne Bowman. WeMedia[J]. The Media Center, 2003(7):11-17
③百度百科,《社交媒体》[EB/OL].baike.baidu.com/view /2169907.htm.
④Kaplan, Andreas M,Michael Haenlein,“Users of the world,unite! The challenges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Business Horizons,53(1):59 -68
⑤⑥⑧⑨曹博林,《社交媒体:概念、发展历程、特征与未来——兼谈当下对社交媒体认识的模糊之处》[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65-69
⑦王晓光、郭淑娟,《社会性媒体初论》[EB/OL]news.163.com/08/1217/14/4TCEO1DH000131UN.html
⑩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4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407/t20140721_47437.htm
⑾⑿王琦,《我们需要“冰桶挑战”的慈善创意》[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4(8):70
⒀张健,《“冰桶挑战”以创新找回慈善本源》[J]《. 辽宁日报》,2013-8-26
社交媒体推广方式范文5
一、社交媒体在图书营销中的分工协作
由于每一种社会营销媒体都有其独特的目标顾客群体和信息交流方式,因此,在这些媒体中进行营销的方式和目的也会根据图书本身的属性而有所区别。在图书营销的整个过程中,专业读书社交网站发现图书的功能更强,大众社交网站扩大影响力的作用更大,而亚马逊(Amazon)等分销平台则可实现营销一体化。
1.让读者通过社交阅读网站发现图书
据世界上最大的在线社交阅读网站好阅读(Goodreads)的调查,96%的读者阅读他们已经有所耳闻的作者的作品,只有14%的读者从Facebook发现新书,到了Twitter平台,这个比例只有6%(如图1)。可见,对于默默无闻的作者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读者群积累就通过大众类社交网站营销,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是,Goodreads等社交阅读网站上的朋友,以及这些网站的推荐和浏览等渠道,却在读者发现新书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Goodreads网站相似,在美国还有不少专业阅读网站或社区,比如书架(Shelfari)、下一本我应该读什么(What Should I Read Next)、图书馆那些事(LibraryThing),等等。在这些网站或社区,大量爱好阅读的人群聚集在一起,扮演着创新扩散理论中所谓“先驱者”的角色。他们往往是新书的最早阅读者,然后通过书评、推荐等方式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和体会,吸引更多的人阅读。这也可以从理论上解释为何社交阅读网站在发现图书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2.利用Facebook、Twitter等大众社交媒体推广图书
Facebook和Twitter等大众社交媒体虽然在发现图书过程中的作用没有想象中那样大,但是在图书营销的整个过程中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于放大效应。以Goodreads为代表的图书社交网站的深度用户毕竟只占读者中的一小部分,虽然其注册用户数在2013年6月达到2000万,但与Facebook和Twitter这两大社交网站的用户辐射范围相比还显得不足。因此,一本图书的真正畅销,必须借力于这种综合性的社交网站,实现全国甚至全球范围的快速宣传和推广。英国女作家E.L.詹姆丝(E. L. James)的小说《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的全球畅销便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初该书以电子版和按需印刷纸质版同时发行,随后在Goodreads社区获得5万余名会员的五星评价,同时,在其他专业阅读网站或社区也大获好评。但是直到Facebook和Twitter等大众社交媒介广泛介入,该书才在图书市场引起轰动效应,当年3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次年底,其全球销量更是超过了7千万册。
3.利用亚马逊等分销平台进行一体化营销
无论是发现图书,还是推广图书,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实现销售。而以亚马逊为代表的图书分销平台恰恰能够实现发现、推广和销售 “三合一”的一体化营销功能。具体来说,其营销角色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它是展示图书的舞台。与其他社交媒体不同,这些销售平台可以最大程度地展示图书信息,其中包括书名、作者、价格、图书描述、相关评论等关键信息;此外还可以提供免费试读;最重要的是,一旦找到感兴趣的图书,读者可以快捷购买。其二,它是一个交互平台。这种交互既包括网站与读者的交互,如图书推介、书评、打分等;也包括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互,主要表现为书评交流。因此,无论是出版商还是作者都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销售平台所提供的营销工具和功能,以读者的心理和行为为依据,作出相应的营销决策。
二、作者在图书社交媒体营销中的作用
互联网的发展强化了个体权利,这种趋势在图书社交媒体营销中则表现为作者的营销地位得到凸显。
1.作者作为营销主体
与其他行业不同,在图书出版行业,由于产品品种繁多,产品之间差异性较大,一次性、通用性的营销很难见效。同时,不同的图书产品销量差异明显,“二八”效应在图书行业十分显著。因此,出版商往往将有限的图书营销预算分给了少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或具有畅销潜力的图书。而由于营销工具、营销费用以及作者本人营销能力、意愿等条件的限制,在图书营销中,作者往往只能听从出版商安排,处于被动地位。对于大部分作者而言,他们只能眼看着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中自生自灭。
社交媒体的出现及快速发展,虽然不能改变出版商的营销预算在不同作者身上的分配,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作者营销主动权。一方面,这些社交媒体的本质属性是社交工具,而不是营销工具,因此,作者很乐意参与其中,并获得营销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营销,并不存在对营销费用、营销人员等条件的硬性限制,作者完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病毒式传播,覆盖海量顾客群体,实现小投入高回报的营销效果。因此,社交媒体的发展为作者提供了自主营销的可能;同时,图书销售压力、对成功的渴望等因素也推动着作者主动参与营销活动。
2.作者作为营销对象
在传统图书营销中,让作者参与电视节目,刊登作者的逸闻趣事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营销作者,进而营销图书。但是,这只是极少数作者能享受的优待。大多数图书营销活动的对象,仍然是图书产品和内容。而在社交媒体营销时代,特别是对于那些自助出版的作者来说,营销对象往往由内容转向了作者本身。这是由社交媒体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即社交媒体是社交,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分享――这是一种双向互动,而非单向传播。因此,对于不知名的作者来说,营销的第一步是与自己的目标读者群体建立朋友关系。在这一步,真诚的沟通、交流、分享,为他人带来价值,是获得他人持续关注的前提。有价值的内容分享很重要,但这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不少自助出版作者在开始写作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读者群,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与读者交流,并得到扩散,到作品成书时,已经积累了一大群忠实读者。
3.口碑营销重要性凸显
口碑营销一直是图书营销中十分重要的手段,但在传统图书营销中,这却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通讯手段落后阻碍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不经过大量的营销推广,一本好书要实现畅销,必须经历较长时间的口口相传;即使是行诸文字的书评,也不能发挥口碑营销的最大效力。但是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使得口碑得以在短时间内建立并迅速得到传播。
据Goodreads对其3000余名会员的调查,79%的读者通过线下的朋友发现新书,64%的读者从Goodreads网站上的朋友获知图书信息,可见口碑传播是读者发现图书十分重要的渠道。而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人们会自觉不自觉地追随群体行为,以获得群体归宿感。因此,口碑传播会极大地影响读者的阅读和购买行为,并具有较强的从认知到行为的转化效果,对销售具有较强促进作用。同时,口碑效果也已经不必非要通过“表达出来的信息”获取,而完全可以通过人们在网上或实际生活中的行为展示来实现。比如,当从Goodreads或Facebook网站的个人主页上看到朋友正在阅读某本书时,这本书通常也会引起你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口碑营销的主动性也在加强。当然,要发挥口碑营销的作用,前提是作者创作的作品质量优良,这对作者来说既是激励也是鞭策。
社交媒体推广方式范文6
[关键词]社交媒体;高校;教学;大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0-0084-02
[作者简介]朱登(1994―),男,四川雅安人,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2012级在读本科生;刘春玲(1973―),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交流工具日新月异。它不仅成为一种至关重要的沟通手段,还是一种炙手可热的传播方式。信息交流工具中的典型代表――社交媒体经过不断发展,逐渐进入了大学课堂,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都频繁使用的一种极为便利的信息传播媒介。
有关资料显示,在大学课堂中运用社交媒体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新型教学方法。美国部分大学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及时地更新、获取、收集最新的信息,让课堂与时代和时事接轨,增加课堂的现实性;社交媒体增强了课堂本身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便利性,让课堂更活跃、更完整;在此基础上,社交媒体还增加了课堂的可视性和可读性,让原本单一化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为了解社交媒体在大庆地区大学课堂中的使用情况,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开展了实地调查,走访了包括大庆师范学院、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大庆校区等在内的大庆地区高校,以大庆师范学院为主要调查对象。为使调查顺利进行,在人员安排方面合理分工,使小组成员各尽其责;在调查问卷设计方面,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问题结合的方式呈现,题目设计细致全面;在发放问卷方面,采取网络发放和实地发放结合的方式,丰富调查渠道;在调查对象方面,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同步调查,调查对象的多元化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全面性。
一、被试情况分析[HTSS]
调查结果显示,被试中学生居多,究其原因是学生群体的日常表现较活跃,他们大都在教室、寝室、图书馆、食堂等多个地点活动,在发放问卷时比较容易接触到。在调查结果中,学生比例相对较大,这也是由于现实情况等因素决定的。从上网时间来看,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基本在2小时以上,少数人超过5小时,他们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使用社交媒体的频率也较高。
二、关于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分析[HTSS]
在大学内,互联网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几乎每名大学生都或多或少地使用互联网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学习、社交活动。在互联网风潮正盛行的时代,使用网络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社交媒体的兴起不是偶然,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需要,并将沟通和交流的范围无限扩大化。大学生利用网络社交媒体的频率越来越高,各式各样的信息交流软件也层出不穷,人人网、QQ、微信、微博……这些社交媒体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和承载的信息量吸引大学生加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为每天上人人网查看留言、用QQ和同学聊天、刷新微信、更新微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甚至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利用这些社交媒体进行信息传播、信息交流成为一种极其普遍和平常的行为。可以说,互联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层出不穷的社交媒体丰富和完善了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社交媒体对大学课堂及学生的影响分析[HTSS]
课堂是大多数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也是知识得以传播的主要场所。大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足以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而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方法和方式也会对以后的学生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调查表明,在大庆地区的大学课堂中,教师大多采用办公软件辅助教学,用PPT呈现教学内容等,这也是国内大学最常用的授课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授课,教师可以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直接展示给学生,而且制作出来的课件可以重复是使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学生直观地获取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记录和理解相关知识。但是也有部分教师采用根据课本口头讲授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不仅低效还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相比较而言,在课堂上使用社交媒体的教师在全体教师中所占比例较小,一些互动性较强的社交媒体并未完全用于课堂教学中。
在许多学生看来,课堂上使用社交媒体进行教学是可行的。社交媒体如果运用于课堂,将大大提高课堂的多功能性、可感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等。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学生会通过社交媒体探讨问题、进行交流;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学生除了采用传统的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课下交流的方式,也会通过社交媒体探讨问题。将社交媒体引入大学课堂可以形成多种学习方式并存的全方位学习模式。
在许多学生看来,在课堂中使用社交媒体是利大于弊的,虽然有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中使用社交媒体会影响原来正常的上课秩序,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导致同学上课分神等。但是,如果在课堂中正确合理地使用社交媒体,那么它带来的实效也是明显的:在促进学生沟通和交流的同时,社交媒体的使用还可以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还能及时更新信息,促进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来,社交媒体在大学课堂中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尽可能多地使用有利于课堂学习的一面,规避其不利于课堂学习的一面,才可能使得课堂更加充实。
在大学课堂中使用社交媒体不仅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例,在就业指导的课堂上使用社交媒体辅助教学并不能直接帮助学生获得一个满意的就业机会,但是会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向学生传达一种全新的理念,即充分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是增加就业机会的一个好办法。使用社交媒体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加速信息的传播。大学生可以将这种理念运用到实际中,这对他们以后获取有关的就业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黑龙江省大庆地区的高校课堂中,社交媒体使用较少,教师对社交媒体的应用以视频和音频博客为主。学生普遍认为在大学课堂中使用社交媒体是可行的,不仅可以促进学习、方便交流,还能扩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境。对此,我们提出在大学课堂中适当使用社交媒体的观点,以社交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促使大学课堂转型。具体的实施可以采取由点及面的方法,先在部分院系、部分专业的课堂教学中使用,根据反馈意见逐步修正、推广,最后确定在大庆地区大学课堂中使用社交媒体的范围及频率。
参考文献:
[1]伯特兰.教育和美好的生活[M].杨汉麟,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6).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修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5).
[3]徐辉,徐仲林.当代世界教育改革[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
[4]Good T L.透视课堂[M].陶志琼,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2001(12).
[5]陈龙安.创造性思维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5).
[6]于光远.我的教育思想[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