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广告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广告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广告的定义

社交广告的定义范文1

京东为什么要推出微信“购物圈”

去年5月京东在成为腾讯的“亲密”战友后,获得了腾讯微信的“一级入口”,当时关于“微信购物”的讨论异常激烈。一个月后,京东交了第一份成绩单:成交额较之前翻了8倍,同时京东移动客户端累计用户激活数比去年同比增长4倍。而后,在2014年第四季度,其移动订单占比增长迅速,占比由Q3的29.6%攀升至36%,同比增幅达到了372%。这与微信、手Q的贡献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说腾讯与京东在移动电商的第一次联手还不够深入的话,那么此番再次联手发力社交电商的腾讯京东越发默契,巧妙地想到了将“真实晒单+好友关系链”结合起来。社交的本质是关系和互动。在“好友关系链”里用户既可看到自己微信好友的购物晒单、评价以及拼购信息等分享,也可对好友分享进行点赞、评论,查看商品详情,甚至跟随购买。既达到了社交的目的,又实现了闭环购买。

微信购物圈会给移动电商带来怎样的影响

·影响一:首次开放社交关系链,社交电商成为一种可能

可以说微信上的每一块资源几乎都是“寸土寸金”,微信社交关系链是宝贵资源,首次开放给京东证明微信在社交电商上的野心和魄力,以及双方关系的深入。一直以来,用户对微信上的各种广告营销很抵触,但随着微信体验的不断优化和升级,用户渐渐地由抵触转变为接受。拿朋友圈广告来说,据腾讯科技的《朋友圈广告首份用户研究报告》显示,对于突然出现的朋友圈广告,一半以上的用户称不惊讶。笔者认为,微信如果能够从源头上杜绝破坏用户体验的恶意营销行为,那么以微信的活跃用户数为基准,社交电商就会成为一种可能。

·影响二:加速了移动电商的变革,开启新商机

如果将PC电商时代定义为电商1.0时代,以APP为主的电商时代定义为电商2.0时代,那么以移动社交电商为主的时代就是电商3.0时代。无论是APP还是其它购物平台,几乎都是将传统的购物平台向移动端迁徙,本质上依旧是卖货,是B(商家)到C(消费者)的关系。而“微信购物圈”改变了这种单纯的“B到C的关系”,它可以延伸到“从B到C的以及更多的C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在朋友圈内它会产生一个裂变式的效应。而这种裂变式的社交关系,会展现出更多的活力和商机。

·影响三:教育市场,使乱象的微商开始步入正轨

时下,微商已经成为移动电商领域里最热门的话题。一方面微商背负着暴力刷屏、传销、售假的争议,另一方面即便通过正规的开店平台,也面临着“无流量,无客源,无订单”的“三无”尴尬,而京东微信“购物圈”在流量上有微信作后盾,在购物保障上有京东做信任背书。微商乱象有望得以改善,并逐渐步入正轨。

“微信购物圈”的未来还有哪些可能

虽然“购物圈”目前还只是在深圳全量覆盖,但据悉很快就会在5月底全量覆盖。笔者认为,如果京东微信“购物圈”尝试成功,那么未来将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1)微信将会向更多合作方开放社交关系链。一直以来,微信做的两件事就是“连接和开放”,连接一切可以连接的人,设备和商业,开放尽可能多的入口和第三方一起来完成生态建设。但出于用户体验考量,微信在这方面似乎并不够“开放”,此次首次为京东开放的社交关系链是微信在商业化上的深度试水。

(2)购物社交化可能出现更多新机会。利用微信社交关系链,“购物圈”走出了购物社交化的第一步。如果微信继续开放授权,除京东之外,更多电商有机会参与创新基于好友关系的社交购物新玩法,在增加用户的购物乐趣之外,还可能为移动电商市场带来更多商机。

(3)垂直社交电商兴起。微信已经坐拥移动社交的头把交椅,超越微信的产品在短时间内几乎不太可能。剩下的只能在垂直领域做社交,职场社交、匿名社交、运动社交等小众化的产品成为可能。有微信和京东在社交电商上的探路,围绕这些小众化的群体做一些商业化的探索将成必然。

结语:

社交广告的定义范文2

自打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中国的消费品营销基本上进入了一个混乱无序的状态。传统的产品营销方式虽然仍旧作为主流存在,但已经危机四伏。比如,传统企业产品迭代速度,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风格化、人格化的产品需求。再比如,移动互联所带来的供应链透明,让传统企业构建品牌的方式越来越经不起推敲,品牌附加值和溢价能力极速下滑。

每一次商业模式的新突破,都是成本结构的变化,而成本结构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有更高效的工具出现了。所以,移动互联网高效率的基本特征,将注定成为消费品市场变革的新引擎。

“品牌+触达率”的变化

在过去的20年时间,传统企业熟悉的套路是“品牌+触达率”,曾经在快消品行业里有一句“行话”,叫作“看得见,买得着”。

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广告,产品的广告要做得铺天盖地,终端形象要做得像媒体一样,用这样的办法来建立品牌。

什么是触达率?铺货率就是触达率,看到了广告应该能够买得到。

所以,曾经“铺货率+周转率”加广告的拉动,就是营销铁律,一图两表、深度分销等工具应运而生,这一行动纲领引领了中国企业差不多近20年的时间。

今天来看,什么是品牌?移动互联网已经彻底地改变了品牌,过去的消费者,买的是企业的“告知行为”,而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是告知已经不够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有IP,要有风格,要有内容。

消费者已经开始在买“价值”了。

触达率,就变得更加复杂。过去企业关注的是渠道买入,现在企业要关注的是线上的分享传播,一个人的分享,就能影响少则三五百,多则三五千的群体,这是真正高效率的用户触达,如果能在这样的传播和触达方式上得心应手,这样的企业前途必将不可限量。

“线上百万粉丝”――变革品牌的构建方式

社交电商正在定义新品牌结构

社交电商正在改变传统的品牌定义。社交平台提供了一个消费者与企业直接见面的机会,在碎片化信息时代,供应链也将变得更加透明。所以,品牌的打造,能不能让消费者认可并且主动传播,将成为企业构建品牌的关键工作。

由此开始,企业的品牌已经不是通过传统的数据调研而产生,而是应该吸引消费者共同参与品牌内涵的制作。未来的品牌将不是一成不变的品牌,而是需要时时刻刻与消费者产生互动,社交媒体将成为最好的工具。企业品牌在不断地与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获得跟随品牌理念的粉丝,通过粉丝的不断自我分享传播,企业将得到扩大范围的品牌推广。

场景营销将为“百万粉丝”的密码本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场景营销”是从粉丝到销售转化的关键因素,过去,企业最关注的是“终端的战争”,而今天,终端已经不存在竞争了,任何企业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式,直接触达用户终端。

所以社交电商时代的产品策划,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产品的应用场景,过滤到渠道需求的产品,才是真正符合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产品,高度契合的应用场景,独具一格的品牌格调,通过各种社交电商渠道进行推广,重塑“消费者瞬间”。这种“场景营销”的方式,不但深入内心地获取了粉丝数量,同时避免了昂贵的渠道成本,从效果上来说,以场景转化的即时流量,具有很高的销售转化率。

内容制作的能力是品牌成败的基因

未来的市场,渠道壁垒、供应链壁垒将完完全全地被开放,是一个真正开放竞争的商业环境,除去了人为壁垒的因素,未来真正拼的就是营销能力。一切投机行为所成就的企业,都将很快被淘汰。

在社交电商环境下,企业需要补充新的营销能力来提升品牌管理能力。社交电商没有改变品牌的本质,但极大地改变了品牌的实现方式。高频、高质量的用户互动,别具风格的产品包装,专业的内容输出,有效的用户抓取与关联工具的设计,都将成为这场战争的关键。

未来的社交电商品牌,将充分利用社交平台、直播平台、传统媒体等工具实现互动,以“粉丝”为核心进行品牌传播。传播的初始点是企业品牌,传播的内容则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时时迭代。这要求企业具备及其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有序、精准地实现品牌内容的传播,进而获得产品的线上销售业绩。

“线上十万微商”――变革渠道的构建方式

微商的6级渠道,到底打开的是什么密码?

微商渠道的构建模式是真正得益于移动社交工具的成熟,相对于传统的渠道构建方式,微商的渠道构建有以下几个天然的优势:

打破壁垒:由于移动社交工具的逐渐发展成熟,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被广泛应用。微商的机制,彻底打破了传统模式,不再需要钱、车、人的硬性条件,几百块钱的门槛,朋友圈发图就能开张,具备广泛参与性。

打破天花板:传统的渠道建设受制于地域限制。无论是总代模式还是深度分销,对每一个商来讲,都有规模的天花板,而微商线上的升级方式,让这一桎梏彻底成为历史,有能力的人升级空间不可想象。

成本极低:传统渠道在进行渠道拓展的时候,由业务员去完成招商工作,由渠道商去完成销售工作。成本非常的高,而微商渠道的构建模式,是将既当业务员,又当销售渠道使用。这种低成本在传统营销时代、电商时代,都是不可想象的。

微商模式,到底是什么鬼?

对于很多微商企业,或者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传统企业来说,最困惑的莫过于是对微商模式的制定,传统企业没有玩过五级六级的分销的模式,因为对于很多中小企业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困难,微商企业又对里边的各种复杂的玩法、关系感到头疼。

微商为什么会有六级或者六级以上的模式?

每一次商业模式的巨大变化,都是成本结构的巨大变化,微商这种商业形态形成之后,低廉的供应链成本和几乎为零的渠道成本成为微商模式的天然优势,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刺激渠道的e极性,成为微商模式的核心,四级以下的渠道,是可以保障每一层渠道的利润,却不足以保证渠道成员的积极性,所以,很多微商就在四级之上设置了两层渠道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渠道的积极性。

模式的价差和门槛,应该如何去设置?

价差才是关键,门槛必须科学,微商渠道模式的差价和门槛应该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渠道利润的分配都是以合理性为主要依据,绝对没有什么公式可以类比。

类比一下传统的分销渠道就应该能够看出端倪,对于一个县级的动销模型来说,终端就是高利润,因为维持终端产品能够动销的原因就是利差,县级商应得的利润应该是服务这些终端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成本,一年下来是总体量的20%~30%,这也是合理的结果。

社交广告的定义范文3

譬如,美国头号社交网站Facebook,其收益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各大品牌的广告付费,Facebook自然会下大功夫来吸引广告商。Facebook在改变算法的最后阶段,宣布其收入激增61%,虽然这样调整算法确实让行销人员很难增加Facebook触及人数。最近,Facebook更是对各大品牌在News Feed(信息流)上的内容加大限制,为了吸引受众,这些品牌不得不在社交网络上狠心砸钱。

然而,小型企业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B2B营销人员在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和广告。

CEB2014年社交媒体报告中指出,小型企业忽视社交媒体上供应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内容无趣

在社交网站上,80%的行销人员的商业技巧和窍门,其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且对此类内容感兴趣的小企业用户也只有25%而已。

如果想获得小型企业的关注,行销人员应当拓宽自己的思维,不要总是列出一些固定标准化的技巧和大众化的企业实践来糊弄小公司业主。他们很清楚这些内容很容易拼凑,而且他们上社交网站的目的不是搜索类似这样内容的文章,因此也不会有兴趣读下去。

交易不足

普通商人可能对你编纂的有关商业技巧和窍门的文章无感,不过,他们肯定想知道你以往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多数小企业创业者认为,如果他们在社交网站上看到供应商的类型、内容,他们则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交易信息。CEB在报告中还指出,虽然业主期望卖方给予折扣,不过他们也不只是挑选最便宜的商品购买;相反,只要负担得起,小企业业主们宁愿购置最好的。这一发现表明,小型企业老板更乐意就挑选所爱之物进行交易,而非价格优惠的替代品。

细分不当

营销人员中只有32%的人能够通过挖掘社交媒体数据来寻找新机遇。然而更悲哀的是,能够做到收集小企业业主数据来进行导引性销售的营销人员却只达到了4%。这意味着,营销人员没有利用有关小企业发展前景的社会媒体数据来服务社交渠道广告。

社交广告的定义范文4

郭巍称,对社会化网络模式与价值的片面理解、机械套用传统互联网的广告营销手段、过于强调社交网络规模的选择标准、单纯追求粉丝量与曝光率的评估标准,是当今广告客户认识社会化网络互动营销的四大误区。

对此,近期,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推出首份《中国社会化营销蓝皮书》,并正式提出社会化网络营销评估模型。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现在已有80%的广告主在使用Facebook做市场营销,美国主流的广告主已经把社交媒体纳入到常规的市场营销体系中,预计2012年美国将有88%的企业进行社会化网络营销。而国内真正有效的社会化营销模式还在形成与发展中。

如何体现社会化平台核心价值?如何才能用最低的成本和最快的速度走向市场?

在开心网副总裁郭巍看来,首先,真实的好友关系是互动营销的基础。DCCI调查显示:公开真实个人信息的用户,开心网比例为56.47%,行业平均水平为47.77%;用户选择使用社会化平台的原因,“身边的朋友或同事都在用”的比例,开心以70.77%位居第一,比第二名高9个百分点。

其次,营销虽然无处不在,但在真实的好友关系基础上,把握用户特征并针对性推荐是关键。”郭巍说,高质量的用户群体是知名品牌企业的关注重点。他认为,在社会化营销效果评估体系中,用户属性的定义应当被考虑进去,比如到底什么样的用户算白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更多的维度去区分,“这样具有特殊标签的用户群才是广告主的兴趣所在,单纯以用户数来衡量意义不大。”

再者,基于好友关系的优质互动行为,应该成为一个主要评估标准。根据业内的普遍观点,使用社会化平台进行营销时应该依次考虑:评论互动、投票评选互动、上传照片互动等互动营销方式。

社会化平台用户不仅经常发表评论、分享心得等,也参加投票和评选,上传照片,朋友间互送礼物和玩flash小游戏。DCCI的调研结果显示,与其他平台相比,开心网用户参加投票和评选等互动活动比例较高,高达74.32%;同样,在“获取品牌的优惠券与促销信息”以及“转发品牌的文章”方面,开心网用户参与度高于其他主流社会化平台。

社交广告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社交网站;宣传媒介;facebook;营销战略

一、社交网站的出现及发展特点

社交网络早期可以定义为它是在人类社会以互联网为媒介结合交友、选择、分享、服务为一体的个性化综合网络社交渠道。网络社交即网络交友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权力让其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在陌生人中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沟通交流。并将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扩散到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成为一种新型的宣传媒介以更短的时间和更快的速度将信息遍及世界各地。随着社交网站的进一步发展,它的数量与规模在互联网上占有一定的比例,从聊天、博客等基础的交友功能扩展到集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全方位多领域的综合平台。社交网站呈现出多元化、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特点成为时代主流影响着现代社会。

二、Facebook的诞生及发展模式

Facebook在2004年由美国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建,以大学生为主要网络用户发展起来。通过实名注册的方式了解用户并对不同用户的不用需要将用户分类形成独特的价值产业链。广告商、金融机构将视线转到网站中的普通及特殊需求用户。经过对不同用户的喜爱与偏好的研究在第一时间投放吸引用户关注的产品并鼓励用户将产品推广。Facebook借助广告宣传的方式从中获取部分收益成为其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发展目标是追逐发展模式多样化,首先它收入来源拓展到电子商务领域,广告、店铺、虚拟商品直接处于Facebook平台上。而网络商店及线下商店的增值服务则依附于平台发展形成一个基于社交网络的电子商务系统。其次公司与移动及第三方应用平台合作,软件开发者利用它的核心功能并根据商家产品特点开发特有的应用软件,直接或间接的从用户中获取收益。

三、分析Facebook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1.社交平台的出现为企业带来更多潜在及现有的用户数量。在全球已有近14亿人口关注Facebook。现有的客户通过社交群体分享自己信赖的产品引起潜在用户关注。

2.企业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更大的收益。Facebook允许商家在投放广告时自行控制广告支出的费用。既可以按投放广告的时间和次数上交费用,也可以按客户的关注度上交,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扩大产品宣传力度。

3.企业获得了更大的品牌效应。美国市场公司调查称在美国有四分之一的消费者通过Facebook了解商家,商家发出的信息影响超过20%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商家与粉丝互动分享扩大产品的影响力进而提升产品的知名度获取更大的品牌效应。

4.企业最短的时间精准定位客户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与传统营销最大的区别在于企业可以第一时间收到客户的反馈信息。根据客户对产品提出的意见将产品改进和提升,针对不同客户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获取产品更大的收益。

四、为企业营销战略提出意见

1.企业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分销战略扩大产品市场。分别对线上及线下进行分销渠道管理,传统线下营销在保证客户稳定性的同时拓展线上渠道,利用线上渠道快捷性、便利性的特点推广产品的销售范围。对不同的产品和不同地区的客户进行市场定位后更加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2.多方位整合企业资源制定合理的价格战略。由于线上营销信息传播速度快因此线上营销可以作为价格促销及折扣的良好平台。将主营产品定时定量按试销价格促销,时刻关注市场供求情况选择在合适时间制定合适的价格,不可盲目跟从竞争者抬高或降低价格。

3.企业在新时期注重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采用多种营销手段提升产品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将原有产品延伸成为新产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企业更应注重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解决客户关心的质量与服务等问题进而打造品牌企业。

4.企业即时规避营销中出现的问题,线上营销注重对企业产品的时效性要将产品信息全方位的展示给客户,在买卖过程中企业保证客户隐私及利益赢得客户对企业的信任。线下营销保持原有的规模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注重产品的经营成本等费用,根据线上营销策略适时调整线下营销的规模。

五、结语

社交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营销战略模式带给企业发展的巨大机会。但是企业如何正确利用社交网络选择营销策略成为各大企业关注的焦点,企业需要充分发挥社交网络的优势实现真正价值,一切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传统营销与社交平台的利弊,取长补短择优选择利于企业发展的平台,研发多种营销模式将企业推向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社交广告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社交网站 发展瓶颈 本土化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我们似乎总能在各个行业中看到适者生存这一定律。面对着传统的BBS、博客的没落,人们甚至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SNS与微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我们生活中。风靡SNS伊始,各种社交网站陆续出现,网络时代的考核之后,存留下的是那些经得住磨练的以人人网、开心网等为代表的巨头。但是巨头们却不能因此高枕无忧,人人网风光上市之后到目前的低迷状态、用户迅速流失等等的这一切让人们产生悲观情绪的状况,使得我们不得不在这浮躁的时代中静下心来,回过头,来审视自身的问题,以期顺利发展下去。

1、SNS概述

自美国人马克・扎克伯克2004年创立Facebook以来,社交网站风靡全球。社交网站不仅提供互动社交,而且拥有融合网络游戏等商业模式。①

SNS,全称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是指旨在帮助人们建立社交网络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现今社会中被引用最多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Boyd和Ellison的定义:“SNS是一种网络服务,这种服务允许网民在一个受限制的系统上构建一个公开或半公开的个人空间,在空间里面明确列出友情链接用户名单,并且在这个系统里,网民可以查看自己的链接和关联用户的链接。”②另一个是维基百科上对于SNS的定义:“社交网站是一种多人参与的网站,在这个网站,用户公开自己创造的内容并与他人分享个人或专业信息;社交网络服务则是一种建立和验证在线社会网络的软件。”

2、遭遇瓶颈

当如日中天的Facebook于2012年2月3日风光上市之后,我们冷静下来环视国内的社交网站巨头们――人人网和开心网。

事实上,早在2011年5月4日,所谓“中国版Facebook”――人人网以19.5美元开盘价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成功的IPO所带来的光鲜与盛赞并没有持续多久,先前的迫不及待与而后的诸多因素导致人人网股价于2012年1月6日跌至3.48美元。而开心网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伴随着微博的兴起以及人们对于社交游戏的疲惫,开心网也不得不承认其用户增长放缓。作为国内的佼佼者们尚且如此,其他社交网站的境况就可想而知。

纵观上述境况,国内的社交网站的致命伤概括起来有两方面因素:娱乐化出发点的失误以及过度模仿,却只能是东施效颦。再者,从外界角度来讲,盈利模式更是使其头疼的重要问题。

(1)出发点。现今国内社会中,社交网站的巨头们大部分是以“娱乐”发家,使得SNS网站错位发展,游戏化超越了社交本质,无论是以学生为主要人群的人人网(前身校内网)还是以白领为主要人群的开心网,互动于各个人群之间的却还是建站之初吸引用户的网页娱乐游戏。开心网更是备受此类原因困扰,它的游戏几乎位于一个平面,更多的是一种重复操作。诸如争车位、餐厅、奴隶买卖等,一旦过了新鲜期,步入衰退期,用户的黏性和活跃度也会日渐降低,同时这种单一的依靠应用带动用户的模式使得国内的大部分社交网站吞下了苦果。

相比之下,如日中天的Facebook获得如此成功,却不是游戏应用,而是因为强大而真实的社交影响力。2004年春季,扎克伯克创建了Facebook,起初是为了方便宿舍成员之间的沟通,但随后便一发不可收拾,Facebook仅在美国就拥有了过亿的用户,开放群体也逐步增长。可见,社交活动才是Facebook存在的基础所在。③此后,扎克伯克抓住了SNS网站的核心人际网络,将人际交往逼近现实,使自身逐步成为社交网站中的老大,也成为了我们国内一些社交网站的学习榜样。

(2)学习不等于抄袭。如今,国内的运营商们还染上了过度模仿、甚至抄袭的恶习。言之模仿,我们的社交网站最大的败笔就在于只能是模仿到“形”,即外在形象,而面对其中之精髓,我们却只能望而却步。从早期火爆的“好友买卖”和“争车位”到“开心农场”,“开心网们”无处不流露出对Facebook的高度复制,不仅在网站设计与架构上与Facebook大同小异,而且在网站起步时的营销手段也是拿来主义。④

当下,国内SNS网站倾向于直接做“应用”获得收入,而Facebook只做平台不做服务,使得SNS可作为公共通用平台存在,况且其平台上2000种之多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也吸引了数十万多个社交应用。相形之下,国内社交网络的开放平台建设差强人意。以开心网为例,2010年5月,开心网首次引入了第三方开发的组件,到2011年1月才完全开放接入。姜奇平说:“开心网的失败之处在于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既做平台又做应用,迟迟不肯开放的做法使开心网备受业界诟病。”

(3)不完善的盈利模式。作为SNS网站的风向标,Facebook虽然在营收方面都已经突破上亿美元,但并不意味着一直困扰着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取得了突破,盈利问题仍然是此类网站必须倾力解决的。Facebook尚且如此,更不用说目前国内并不景气的社交网站们了,其情况随着用户的不断流失,更是岌岌可危。

目前SNS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个人用户收费和企业用户收费。由于用户交叉,且功能构建不全,盈利模式难以确立。而且单一的盈利模式可能会造成运营资金链的短缺,如果想从用户身上赚钱,你的卖点就必须很突出,对用户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想从广告主那赚钱,你就得有多种综合的营销模式。⑤

3、解决之道

面对着所遭遇的瓶颈,国内的社交网站们自然是不能坐以待毙,笔者看来,巨头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眼前的困境。

(1)平台开放。早在2007年5月,当时已经拥有1.32亿名活跃用户的社交网站Facebook开放了自己的平台。截至2010年底,Facebook平台聚集了超过100万的开发者,50多万个第三方应用。平台开发者与应用开发者各司其职,以利益分成的形式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链。2008年起,“开放平台”这一名词也被提上了国内社交网站业务的议程之上。通过平台开放,业务提供商允许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开发插件式应用程序,以期挽留用户。相比而言,同为“开放平台”,国内的多家网站并没有真正做到“开放”。若想真正的挽留并吸引更多的用户,就要做到真正的“开放”,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平台开放所带来的“共享用户,联合运营”的模式也为SNS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摸索出新型的盈利模式打下了基础。⑥

(2)拒绝同质化。SNS的火爆场面不仅是由于网民所需,更是由于商家看到了一幅低成本高回报的图景。此类网站建站简单,门槛相对易进入,这也就造成了同质化的严重问题。盲目投入扩张,所走的是大同小异的同一发展模式,提供的是基本相同的服务内容,缺乏市场调研信息与独特的创新意识,仅凭一项理论、一个娱乐产品、一项技术、一个创意就想创业打天下,以致创业一起步就走入激烈竞争的“红海”。⑦SNS的冬天告诉人们,不能够再继续堕于创新,或者是看到亮点后就开始跟风形式,而没有一个自身的长远计划。

对于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只有凸显自身的特殊价值,走出自己独有的道路,才能留住用户,并在竞争中不至淘汰出局。林廷翰也说道:“娱乐SNS网站的游戏带动效应开始出现疲软,微博的兴起对SNS也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SNS要继续发展,就必须为客户提供持续的、更核心的价值。”在此背景之下,SNS开始朝往新的方向进军了。譬如说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移动互联化的趋势以及职业SNS的兴起。

(3)改变盈利模式。如今,国内SNS网站并没有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独创盈利模式,他们大都集中于广告费用、会员收费、合作费用以及增值服务这几点之上。这种单一的模式使得运营商们片刻不得安宁,因为这随时可能使他们资金断裂,生存岌岌可危。这样,若想谋求更长远发展,则必须创新盈利模式。对于SNS来讲,用户与企业是两大至关重要的因素。协调好这三者,即社交网站、用户与企业这三者的关系,才能使得市场空间逐步扩大,商家们也能渐渐走出市场的萧条场景。

目前的SNS主要赚的还是企业的钱,植入式广告就是典型案例之一。但植入广告的空间有限,加之必然影响用户体验,可见植入式广告也不是万全之策。由此也可以看出商家若想盈利,根源还在于用户这一强大群体。但对于国内社会化网络来讲,在这方面能够做到的却差之甚远。如何能够给用户带来切身利益,这也是我们的网站急需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SNS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等方式加强用户的体验感、满足感,最重要的要和用户息息相关,使其能够持续的使用社交网站,从而达到SNS、企业主与用户之间的三赢状态。

结语

身处于web2.0时代浪潮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对于国内的社交网站,娱乐化也并不是它的终点。虽然深陷低谷时期,我们也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事物成长所必然经过的阶段,SNS的发展潜力不可限量。目前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站意识到了其症结所在。对于未来而言,困难种种,但也并不意味着无路可走,只要认真定位自身,坚持融合创新,找到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一片天地,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与抄袭,未来的国内社交网站必然能找到自己的出路所在。

参考文献

①邵茹波、王俊美,《社交网站传播的正负效用分析――以开心网为例》[J].《新闻界》,2011(1):30-31

②丁华俊,《SNS发展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6):170-171

③李翔浩:《SNS浪潮》[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4):35-36

④杨国宇,《解剖开心网,解读SNS》[J].《传媒》,2009 (7):60-61

⑤徐显灵,《SNS的隐忧与出路》[J].《信息网络》,2009(1):67-69

⑥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其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9(6):9-13

⑦黄建远,《SNS社交网站发展策略》[J].《编辑学刊》,2011(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