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蔬菜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蔬菜教案范文1
幼儿每人自带一样自己最熟悉最喜欢吃的蔬菜;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排成圈的影子幻灯、实物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标、水彩笔。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范本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知道样样蔬菜都要吃,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2、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3、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吃蔬菜对身体健康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吃蔬菜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样蔬菜、蔬菜图片、带幼儿到食堂参观、幼儿教材
教学过程:
一、蔬菜大展览
(1)布置摆放蔬菜区角,请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边摆放在柜子上,边介绍蔬菜名称。
(2)老师说蔬菜名称,幼儿找蔬菜。
(3)老师介绍几种蔬菜的营养。
二、参观食堂
组织幼儿参观食堂人员摘菜、洗菜、烧菜的过程。
三、老师制作各种蔬菜小模型或图片,开展“娃娃餐厅”活动,让幼儿亲自“炒菜”,培养吃蔬菜的兴趣。
四、老师在萝卜或大白菜等贴上五官,以“蔬菜宝宝”口吻和幼儿找招呼。
五、小结:蔬菜的种类多,不同蔬菜有不同的营养,样样蔬菜都要吃,长身体需要这些营养,所以小朋友每天都要吃一两种蔬菜。
六、请幼儿翻开幼儿教材《香香的蔬菜我爱吃》,请小朋友将菜肴中的蔬菜找出来并连线。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二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做到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
2、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3、了解蔬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知道多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各种蔬菜:菠菜,芹菜,西红柿,南瓜,红辣椒,胡萝卜,白萝卜等等。
蔬菜面具数个
杯子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老师由变魔术引入。
1.“小朋友看过魔术表演吗?现在想看吗?”
老师用水杯喝水,故意把喝完水的空水杯拿给幼儿看,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西红柿和菠菜悄悄放入杯中,请幼儿配合念魔法语“菠萝菠萝蜜”把西红柿和菠菜变出来。
2.老师:“这是我最喜欢吃的蔬菜,西红柿含有维生素,对皮肤好(可以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更年轻)。菠菜可以保护我们的眼睛,让小朋友的眼睛又大又明亮。”
引导幼儿参加讨论:“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幼儿念魔法语“菠萝菠萝蜜”把放在书包里的蔬菜变出来)
二、不用颜色的蔬菜养护我们身体里的不同器官:
1.绿颜色的蔬菜对肝脏好,可以减肥。
引导幼儿举出绿颜色的蔬菜。例如:菠菜,生菜,芹菜......
2.红颜色的蔬菜对心脏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最近有许多小朋友感冒了,请你找一找能预防感冒的红色蔬菜。
引导幼儿举出红颜色的蔬菜,例如:西红柿,红辣椒......
3.黄颜色的蔬菜对胃好,对骨头好,还能延缓衰老。
引导幼儿举出黄颜色的蔬菜,例如:南瓜,韭黄......
4.白颜色的蔬菜对肺好,告诉要抽烟的爸爸,爷爷要多吃。
引导幼儿举出白颜色的蔬菜,例如:花菜,冬瓜,藕......
三、请幼儿仔细观察并讨论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培养幼儿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
这些蔬菜的颜色,形状,营养成分一样吗?(不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蔬菜。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营养,小朋友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多种营养,所以不挑食,不偏食的还在才会更健康。
五、游戏“蹲一蹲”
请3为幼儿扮演3种书擦,并站成一排。
玩法:分别说出自己蹲和别人蹲,要接得快。例如:有蔬菜西红柿,茄子,南瓜。第一是西红柿说:西红柿蹲,西红柿蹲,西红柿蹲完了茄子蹲;茄子听到后立即接上说:茄子蹲,茄子蹲,茄子蹲完了南瓜蹲。然后接着说,说错了,就换了人接着游戏。等到幼儿完熟练了再增加蔬菜的品种接着玩。
饮食蔬菜教学设计案例三
活动目标:
1.对生活中常见的蔬菜感兴趣,能大胆介绍自己认识的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
2.知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并根据实物和图片上的线索,分辨出哪些是蔬菜。
3.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4.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5.探索、发现生活中蔬菜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蔬菜;自然角投放几种常见的蔬菜。(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青瓜、黄瓜、青菜、菠菜、生菜)
2.物质准备:幼儿每人自带一样自己最熟悉最喜欢吃的蔬菜;豆干、鸭子、萝卜、白菜、鸡蛋、马铃薯、青瓜排成圈的影子幻灯、实物图;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图标、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介绍自己带来的蔬菜)
1.你带来什么蔬菜?它是什么样子的?
幼甲:我带来的蔬菜是白萝卜,它是白白长长的,下边尖尖的还有细细的根。摸上去很光滑。
幼乙:我带来的是青瓜,是绿色的.。它长得很有特色长长弯弯的像个月亮,摸上去刺刺的。
幼丙:我带来的是菠菜,是绿色的。它长得一叶一叶的下边还有根像胡须。
2.这些蔬菜是哪里来的?
幼:种出来的,种在土里。
分析: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始终以正面引导,不断地肯定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和描述。
二、播放幻灯片,了解蔬菜是哪里来的。
1.出示蔬菜的整体与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
幼:边看边说,生菜、青菜、菠菜、南瓜、青瓜、黄瓜、胡萝卜、白萝卜、马铃薯。
2.小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
分析:本环节播放的幻灯片太多太杂,老师们建议选折具有代表性的(如:生菜、青瓜、胡萝卜再加上种在水里的茭白或藕即可)还有小结时没有稳定幼儿情绪,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语言不够简练。
三、观察图片 “猜影子”
1.王老师也带来一样蔬菜,瞧是什么蔬菜?
幼儿集体答:南瓜
2.(南瓜爷爷又带来许多影子朋友,)观察幻灯片,猜猜这些影子可能是谁?(第几个是谁?)引导幼儿给它们标上数字。
幼甲:(第一个方形的)毛巾。
幼乙:床垫
幼丙:被子
3.验证幼儿猜测结果。
分析:本环节幼儿猜测时,跑题太远了,我一紧张,没能把幼儿拉回来,教师应提出问题(如:毛巾、被子、床垫是菜吗?是吃的食物吗?)我没能及时提出有效性的指导语,这就需要我平时的积累,更多的经验,勤学勤问来造就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睿智的幼儿教师。
四、辨认各种菜,学习从菜中分辨出蔬菜。
1.南瓜爷爷带来了几位朋友?它们分别是什么菜?(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1-7和7种菜图卡)
幼集体答:7位朋友,1是豆干、2是鸭子、3是萝卜、4是白菜、5是鸡蛋、6是马铃薯、7是青瓜。
2.(南瓜爷爷要蔬菜朋友做邻居?请你们帮它找找哪些是蔬菜?)引导幼儿猜测并说说哪些是蔬菜,并在操作图表对应的格子上画圈。
3.共同讨论:豆干是蔬菜吗?为什么?(豆制品,是经过加工的,不是直接长在地里的)
4.幼儿验证操作图表上的猜测结果。共有几样蔬菜?(用数字4表示)
分析:本环节个别提问较少,没有讨论的基础点。且幼儿操作练习完应让幼儿分享交流,验证结果。 由于我环节交代不具体,想请幼儿上来说说并展示自己的操作板,但发现孩子们好几个要蜂拥而上,于是怕乱又取消了本环节。这就是本活动最大的败笔。
五、启发幼儿思考如何合理分配蔬菜的房子。
1.南瓜爷爷家附近有几栋房子?(用数字3表示)
幼儿:有3栋房子。
师:你们帮南瓜爷爷找了几样蔬菜朋友?
幼儿:有4样蔬菜。
2.这么多蔬菜怎么办?(房子只有3栋,蔬菜有4样,怎么办?)
幼甲:可以两个人一起住。
3.谁和谁挤在一起比较好?(形状差不多,颜色差不多)
幼甲:胡萝卜和青瓜一起住。
师:为什么要让他们一起住?
幼甲:因为它们都是长长的。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幼乙:青菜和青瓜一起住?
师:为什么要让他们一起住?
幼乙:因为它们都是绿色的。
4.土豆和黄瓜可以放在一起,为什么?回去想想。
分析:幼儿用已有的经验回答。教师在这一环节中始终以正面引导,不断地肯定幼儿的想法。但引导提升幼儿从形状、颜色、吃的部位、刨皮等进行分析分类,教师的引导语不够简练,有的没能提到点子上。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蔬菜入手,活动前我们利用家长的人力资源请家长经常带孩子去菜场买菜,帮助认识和了解蔬菜,在家中多让孩子帮忙摘菜,洗菜,做一些简单的凉拌菜,激发孩子对蔬菜的兴趣。并通过自然角让幼儿进一步对常见蔬菜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自带最感兴趣的蔬菜从它们的外形,名称和特征有声有色地介绍给同伴认识,让同伴们更直观、更真实的观察蔬菜,并让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讲一讲,扩展对蔬菜的进一步认识。孩子们能体现出生生互动的效应,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又接受了新的知识。教学中,我采用了幻灯片,让幼儿观察蔬菜是种出来的,接着抛出问题什么是蔬菜?当孩子们有了自己答案后,老师小结:蔬菜是种出来的可以做成菜的植物。然后,通过操作板让幼儿提升已有经验找出蔬菜。最后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对蔬菜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析分类,从而得到经验的启发。
第一、在材料的丰富上和第一环节幼儿自带蔬菜介绍蔬菜的名称、外形特征等做得较好。教案设计也较理想,但我在实施教学中活动流程不流畅,引导语不明确简练。
第二、教师的指导能力还有待加强。我们有时候过于焦急,希望幼儿达成活动的目标,当他没有达成时就急于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把幼儿动脑的机会给剥夺了。其实在活动中我们应该要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幼儿不会时,则教给相应技能,幼儿会时,教师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得出结果。
活动点评:
蔬菜教案范文2
【关键词】巧用;学具;动起来
一、巧用学具的直观性,让学生在“动”中感知数学概念
小学第一学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形成知识表象,从而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这节课中,教师注重巧用直观形式,让学生深刻感受数位及位值的概念.
【课例片段一】
……
(1)用1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位值思想.
师:请你们用1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表示一个数,这个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用数位表和1个圆片摆数,师巡视.
生汇报.
师:还用这个圆片,你们能表示别的数吗?
师:请你们用2个圆片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表示一个数,这个数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W生用数位表和2个圆片摆数,师巡视.
生汇报.
(3)用3个圆片表示数,建立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师:现在我们用3个圆片摆一摆.想一想怎样表示出一个最大的数?怎样表示出一个最小的数?把表示的数记录下来.
……
教师注重用直观形式让学生感受数位及位值的概念.教师通过“用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不同的数”的活动,以表格的形式把抽象的数位、位值概念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操作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同样数量的圆片摆在不同数位(十位和个位)上,表示的数不同,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数位及位值概念的理解.
二、巧用学具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动”中拓展思维空间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得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应注意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探索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例如,我在教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95页的思考题时,精心设计了有趣的情境,充分利用学具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挖掘他们的智力潜能.
【课例片段二】
课件出示题目.
师:怎样乘船才能安全地把这些东西运过河?
师:请拿出你们课前准备的小船、狼、羊和菜的卡片,以及画了小河的A4纸,请你当农夫,试一试把这些东西安全运过河.然后把你的方案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生独立操作,师巡视.
师:请你们把自己的方案在小组里交流.
生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方案?
小组汇报.
……
师:第一次农夫带狼过河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羊会吃菜.
师:第一次农夫带菜过河可以吗?为什么?
生:不可以.因为狼会吃羊.
师:谁能用你的学具上来边演示边介绍运送的过程呢?
生运用学具,边操作、边演示,流利地介绍运送的过程.
……
这是一个经典的趣味题目,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面考虑过河的人、动物和物品之间的制约关系,再筹划、安排,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三年级还是以直观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我指导学生在课前制作了小船、狼、羊和菜的卡片,引导他们在A4纸上画一条小河,给他们创设农夫运货物的情境.学生把自己当作农夫,对学习活动兴趣盎然,认真地边说边摆.然后,我通过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尝试探索,并借助前期研究经验,让学生在写一写、画一画中寻找到最佳的运送方案.我通过巧用学具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题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用学具的操作性,让学生在“动”中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
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形式上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采用小组合作、实景观察、实地测量、动手操作、直接收集数据、问卷调查、真实数据计算等活动形式,使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和素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积累、分析、反思,使活动的实施成为提高教师自身和学生素质的互动过程.如,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师在应用提高环节设计了一个分纽扣的活动.教师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扣眼数的纽扣卡片(信封装).(如图)
【课例片段三】
师:请把你们的学具卡片拿出来,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能把这些扣子分一分吗?
生拿出信封里的纽扣卡片,仔细观察.
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根据分类的标准,可以分成几类?小组的同学讨论.
小组讨论分类标准,师巡视引导思考.
小组汇报.
师:请根据你们刚才讨论的分类标准,自己分一分,然后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把结果记录下来.
生独立操作,师巡视点拨.
各小组选代表汇报并呈现统计结果,师引导学生评价.
师:同样都是这些纽扣,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同?
……
蔬菜教案范文3
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册
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全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DD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
数一数………………………………………………约1课时
2、
比一比………………………………………………约2课时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
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
分类…………………………………………………约2课时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
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
认识钟表……………………………………………约2课时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
蔬菜教案范文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信息素养;配套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11-0074-02
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承载,信息技术课程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结合当前最新的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来看,许多地方的编写过程把握得非常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做出适当的修改。本文以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入手,提出自己对教材编写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基础依托:以《纲要》为参考依据
目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依据是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纲要》以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要求为基础,将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作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1]。同时,《纲要》中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和课时安排、教学评价和内容设置原则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的信息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版《纲要》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存在很多与当下环境不相适应的地方,教材的内容也需要跟随时代的大环境进行修改。例如:安徽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添加了新的章节用来介绍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还有WIFI、电子杂志、微博等知识点,这一点值得肯定。但是,教材还存在一些细节方面需要进行调整,例如:Office办公软件的版本问题,课本上介绍的仍然是较低的2003版本,涉及到的操作系统是XP系统,而在2014年4月8日微软公司停止了对XP系统的更新。因此,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仍然需要以《纲要》作为理论依托,不能完全抛开《纲要》,但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地对教材内容做出调整,不断地优化教材。
二、内容安排: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准绳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小学生基本上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即皮亚杰所指的具体运算阶段。教材需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编写,以单元形式展开教学,以任务驱动法教学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1.知识重复,满足教学
布鲁纳认为,对于一门学科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应该在不同的阶段反复学习,因此,提出了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编排。螺旋式编排是指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把内容分成不同层次、不同顺序来编排呈现,让一些知识点出现逐层深入的重现,使学生学习时能够达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效果[2]。相对于直线式编排不同的是,螺旋式编排必须是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编写教材时,每册教材分为三个单元,一个单元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单元又划分为不同的课时,课时之间主要属于以知识点的螺旋上升,例如:在《书香班级照片秀》单元中,主要通过调整图片――修改图片――照片封面设置循序渐进的方式展现。而单元与单元之间以内容板块的螺旋编排上升,例如:第七册第3单元《用网站信息》中主要学习网站的规划和创建,而在第八册第2单元《网上毕业留念》是构建班级网站,是对前面所学网站相关知识的重复和综合应用。
2.学科交叉,促进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依靠教师来推动,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学生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则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纵观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学习基本上都是关于软件的知识,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很少。针对于语文学科的交叉,可以先从语文基础――拼音入手,在对教材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对软件操作步骤介绍中,主要通过文字的描述展开,然而不同阶段的小学生的汉字掌握量有限,可能难以认全课本中的文字,整段阅读可能会存在困难。可以考虑将教材本身与语文学科相结合,对学生尚未学过的关键字词加入拼音标注,方便学生理解含义,同时,也能达到汉字学习的目的。
3.技术人文,贯穿教学
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传输、分析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体现,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正是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目标所在,把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融合到教材中,更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3]。因此,教材更应该注重联系实际以及当前的社会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景,以问题探究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处理信息和交流合作,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本教材在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之后,更像是一本软件操作说明书,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所限制。学生按部就班完成操作之后,虽然能得到满意的作品,但是一旦离开课本,却无法独立完成软件的操作。这完全不符合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不仅包括技术层面,还有人文层面的培养。人文层面的培养需要教材将信息技术与文化、艺术和道德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健康上网意识和对网络伦理道德、法律法规的理解。只有两种层面同时进行,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才。
三、教学策略:以任务驱动为方法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同时,也顺应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既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4]。教材每一课都以任务形式展开,在每一课学习之前,都会先创设情境,然后将知识点(即任务)提出。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是提出任务,让学生解决任务这么简单,更注重的是如何引导学生解决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最好通过学生自主探讨和协作学习来完成,将各个任务分配给个人[5]。在这方面,教材略显不足,按照教材的栏目安排,通过“学一学”(详细步骤罗列)、“做一做”(案例练习)、“评一评”(自我评价)来完成任务,整个过程更趋向于学生独自完成任务,这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是不利的。
四、教学评价:以多样化评价为宗旨
教材栏目设置中有一项是“评一评”,它通过让学生填写表格的形式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这种改变教材中评价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安徽省教材只有自我评价,过于单一,以任务驱动形式展开教学可以添加协作评价等评价方式。
然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给自己打分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学生对自我评价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正确、自我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是否合理、自我评价的方式是否全面;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够成熟,还不能客观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价。教材中的自我评价只涉及到对于知识点掌握情况,使得评价内容不足。同时,教材的自我评价中涉及到的评价标准有些模糊。比如:第六册第1课“熟练、一般、不会”,第二课“熟练、掌握、基本掌握”,一方面对于五年级小学生来说不能清晰判断其中含义,另一方面词语本身含义存在重复,例如“熟练”的意思包含熟知并做来顺手,“掌握”的含义包含熟知并能运用。
五、配套资源:以资源平台建设为中心
每套教材都会有配套的光盘资源,其本意在于辅助教学和提供学习支持。但是实际使用该教材的光盘时发现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光盘内容略显陈旧,例如:光盘中关于Word的相关知识仍然是2000版;二是光盘内容重复很多,不同光盘中涉及到的电子书籍和参考网站内容一样,造成资源浪费;三是光盘内容多为摆设,例如:光盘提供了模拟练习,为学生提供各单元的练习,但点击进去之后发现模拟练习中无任何内容显示。而且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发现其实光盘的利用率并不高,对学生而言更多是一种摆设。因此笔者建议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资源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网络资源平台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也可以解决资源时效性问题,同时,平台相对于光盘而言,资源更加丰富。这种方式提高了光盘的扩展能力。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教材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工具,其编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课程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整个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使其教材编写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当然本文对教材的分析仅仅从五个方面展开,可能还存在不足之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优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必然需要经历不断优化的过程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贾贺.成功编辑策划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八个关键点[J].中国信
息技术教育,2013,(3):38-39.
[2] 慈黎利,郭芳.对现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的调查分析和启示
[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33-36.
[3] 赵凯.对优化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
化教育,2007,(01):86-88.
[4] 周燕萍.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教育
教学论坛,2014,(21):74-75.
蔬菜教案范文5
归档文件整理是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并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
二、整理原则
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贯彻"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业务工作方针,简便、高效、科学地开展归档工作,推进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现代化。
三、整理要求
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保管期限划分准确。档案进馆单位按经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确保应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价值鉴定准确。
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应予复制或进行字迹加固处理。文件的修整、复制要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进行。
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应建立在文档一体化管理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及档案管理软件辅助整理工作。所用档案管理软件须符合江苏省地方标准《文书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DB32/505-2002)要求。
四、整理方法
(一)件的确定
以件为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会议记录、介绍信存根等一本为一件;成套的会议材料各为一件;重要文件的正文与历次修改稿可各为一件;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中形成的文件,无定稿的,或打印出的定稿上无重要修改手迹、领导批示,定稿不存档的,将正文与发文稿纸为一件;正文与文件处理单为一件;来文与复文(指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函与复函)可为一件;经过若干环节、层次办理的来文、复文,超过两件的,则将所有的来文、复文分别作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按其原来的装订方式,一册(本)为一件;未装订的式样同一的表格,以一定的单位组合,可装订在一起作为一件。
(二)装订
归档文件应按件装订。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复文与来文为一件时,复文在前,来文在后;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中形成的文件,定稿无须保存的,正文在前,发文稿纸在后;有文件处理单的,文件处理单在前,正文在后。
装订方式可采用缝纫机或江苏省档案局监制的不锈钢订书钉在文件左侧或左上角装订,较厚的文件采用三孔一线的装订方式,已成册不易拆钉的,可保持原貌不变。一个单位的装订方式应相对统一。
短期保存的文件材料可保持原装订方式不变。
(三)分类
归档文件可以采用“保管期限--年度--机构(问题)”、“保管期限--年度”中的一种方法进行分类,其中后一种方法适用于规模较小,归档文件数量不多的单位。原执行或参照执行企业档案分类法的企业、事业单位也可采用“问题--年度--保管期限”的方法分类。分类层次最多三层,即年度、期限、机构(问题),最少两层,即年度、期限。一个单位应保持分类方案的稳定。
1、按年度分类
将文件按其形成年度分类。跨年度时,一般应以文件签发日期(即落款日期)为准。对于计划、总结、预决算、统计报表、表彰先进以及法规性文件等内容涉及不同年度的文件,统一按文件的签发日期判定所属年度。跨年度形成的会议文件归入闭幕年;跨年度办理的文件归入办结年。
几份文件作为一件时,"件"的日期以装订时排在前面的文件落款日期为准。
2、按保管期限分类
将文件按划定的保管期限分类。
3、按机构(问题)分类
将文件按其内容涉及到的机构(问题)分类。机构分类法与问题分类法不能同时采用,只能选择其中的一种。本项可视归档文件量的大小予以取舍。
按机构分类,由某个机构承办的归档文件,归入该机构类;由几个机构承办的,可归入主要承办机构类中(一般适用于机构相对稳定的机关)。
按问题分类,一般可分为"党群类"、"业务类"、"行政类"等等。原执行或参照执行企业档案分类法的企业、事业单位,按问题分类,一般分到一级类目,即"党群类"、"行政类"、"生产技术类"、"经营管理类"。
(四)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事由结合时间排列。同一事由中的文件,按文件形成先后顺序排列,被装订为一件的归档文件排列顺序不变;事由间,按事由办结时间的先后顺序随办随归。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事由是指一件具体的事,或一个具体的问题,或一段较紧密的工作过程。一项工程、一次活动、一次会议,均可分别视为一个事由。一次请示,批复收到后,可视为事由办理完毕。
因故未及时整理归档的零散文件材料,可排在同一年度、期限、机构(问题)的所有文件的最后,或并入关系密不可分的相关文件中作为一件。上述情况应在备考表中加以说明,而在实际整理工作中应尽量避免。
(五)编制归档号
归档文件应依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写归档号。归档号是在整理过程中,体现归档文件类别、排列顺序的一组数字、字符的集合,包括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机构(问题)、页数等编号项目。
归档号填写在归档章内,归档章设置(见图A1),其中必填项为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总页数,选择项为机构(问题)等。
全宗号年度室编件号总页数
机构或
问题保管
期限馆编件号
图A1归档章式样
归档章采用红色印泥,一般加盖在文件首页上端居中的空白位置上。文件阅办单随同归档的可盖在阅办单上,以保持文件原貌。填写编号项目的字迹材料应耐久。
1、全宗号:填写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
2、年度:填写文件归档年度,以四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公元纪年,如2002。
3、保管期限:填写归档文件保管期限的简称(永、长、短)或(永、30年、10年)
4、件号:填写文件的排列顺序号。
件号包括室编件号和馆编件号,分别在归档文件整理和档案移交进馆时编制。室编件号的编制方法为: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文件排列顺序从"1"开始标注。馆编件号按进馆要求标注。
5、机构(问题):按机构分类的,用中文填写机构名称或其规范化简称。按问题分类的,用中文填写类目名称,如"党群类"、"行政类"(档案不进馆企业、科技事业单位也可用代号表示)。
6、总页数:填写每一件归档文件中有图文的页面的总数。
(六)编目
归档文件应依据分类方案和室编件号顺序编制归档文件目录。
编目应做到准确、全面、详细、深入,以适应档案管理现代化及计算机检索的需要。
1、归档文件应逐件编目。来文与复文作为一件的,只对复文进行编目,但必须在题名栏中用()注明有无来文,如"附请示";若作为两件,则分别编目。同一事由形成多份文件的,应分别编目。归档文件目录设置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等项目(见图A2)。
归档文件目录
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备注
图A2归档文件目录式样
(l)件号:填写室编件号。
(2)责任者:填写制发文件的组织或个人,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的名称。
(3)文号:填写文件的发文字号,一般由机关代字、年度、顺序号组成,须填写完整。
(4)题名:文件标题。文件只有一个题名且能反映文件内容的(正题名),填写时照实抄录;文件有正副题名的,正题名能反映文件内容的,副题名无须抄录;文件有并列题名的,并列题名与正题名一并抄录;没有题名或题名不规范的,可自拟标题,外加"[]"号。文件的附件独立性强,正文标题不能反映附件内容时附件标题可一并抄录。外加"()"标注。在计算机辅助管理条件下,若题名较笼统,需要进一步细化著录。如"××介绍信存根"一本作为一件时,其题名可为"××介绍信存根",其介绍信中的人名可在备注栏中录入,以便二次检索。
(5)日期:文件的形成时间,以8位阿拉伯数字标注年月日,如20060909。
(6)页数:见“总页数”。
(7)备注:注释文件需说明的情况。
2、归档文件目录用纸幅面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
3、归档文件目录应装订成册并编制封面。归档文件目录一年装订成一本,亦可每年区分保管期限装订成三本,或每年区分机构(问题)装订成若干本。封面设置全宗名称、年度、保管期限、机构(问题)(见图A3),内页加目录或口取纸以区分保管期限和机构(问题)。其中全宗名称即立档单位的名称,填写时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
归档文件目录
全宗名称___________
年度___________
保管期限___________
机构(问题)_________
图A3归档文件目录封面式样
4、用符合要求的档案管理软件所形成的归档文件电子目录须拷贝到可脱机保存的耐久的载体上备份。载体推荐为一次写光盘。
(七)装盒
将归档文件按室编件号顺序装入档案盒,并填写档案盒封面、盒脊及备考表项目。不同保管期限的不得装在同一盒内,采用机构(问题)分类的,不同机构(问题)不得装在同一盒内。
1、档案盒
(1)档案盒封面应标明全宗名称。盒脊厚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30mm、40mm等。
(2)档案盒应根据摆放方式的不同,在盒脊或底边设置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必备项,并可设置机构(问题)等选择项。其中,起止件号填写盒内第一件文件和最后一件文件的件号,中间用"一"号连接;盒号即档案盒的排列序号,在档案移交进馆时按进馆要求编制。档案室可根据需要用铅笔编制。
为确保档案得以安全保管,归档文件所用装具,须为由江苏省档案局监制的无酸纸档案盒。
2、备考表
备考表置于盒内文件之后,不宜印制在盒上。项目包括盒内文件情况说明、整理人、检查人和日期。
(l)盒内文件情况说明:填写盒内文件缺损、修改、补充、移出、销毁等情况。
(2)整理人:填写负责整理本盒归档文件的人员姓名。
(3)检查人:填写负责检查本盒归档文件整理质量的人员姓名。
(4)日期:填写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也可以填写该盒归档文件整理完毕的日期。
蔬菜教案范文6
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以下是和大家分享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材料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材料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几何意义;
2.掌握平面向量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及运算律;
3.了解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处理垂直的问题;
4.掌握向量垂直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
教学难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及运算律的理解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平面向量数量积(内积)的定义: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与b,它们的夹角是θ,
则数量|a||b|cosq叫a与b的数量积,记作a×b,即有a×b=|a||b|cosq,(0≤θ≤π).
并规定0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为0.
×探究:1、向量数量积是一个向量还是一个数量?它的符号什么时候为正?什么时候为负?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与实数乘向量的积有什么区别?
(1)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不是向量,符号由cosq的符号所决定.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称为内积,写成a×b;今后要学到两个向量的外积a×b,而a×b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的积,书写时要严格区分.符号“·”在向量运算中不是乘号,既不能省略,也不能用“×”代替.
(3)在实数中,若a?0,且a×b=0,则b=0;但是在数量积中,若a?0,且a×b=0,不能推出b=0.因为其中cosq有可能为0.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材料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教学工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
(板书: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理解“散点图”?
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
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
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必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板书:二、周期函数的概念)
3.[展示投影]练习:
(1)已知函数f(x)满足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均存在非零常数T,使得f(x+T)=f(x)。
求f(x+2T),f(x+3T)
略解:f(x+2T)=f[(x+T)+T]=f(x+T)=f(x)
f(x+3T)=f[(x+2T)+T]=f(x+2T)=f(x)
本题小结,由学生完成,总结出“周期函数的周期有无数个”,教师指出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引起混淆,特指最小正周期。
(2)已知函数f(x)是R上的周期为5的周期函数,且f(1)=2005,求f(11)
略解:f(11)=f(6+5)=f(6)=f(1+5)=f(1)=2005
(3)已知奇函数f(x)是R上的函数,且f(1)=2,f(x+3)=f(x),求f(8)
略解:f(8)=f(2+2×3)=f(2)=f(-1+3)=f(-1)=-f(1)=-2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1.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课本P4倒数第五行——P5倒数第四行,然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展开合作交流。
2.例题讲评
例1.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到太阳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吗?如果是,这个函数
y=f(t)是不是周期函数?
例2.图1-4(见课本)是钟摆的示意图,摆心A到铅垂线MN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y=g(t)。根据钟摆的知识,容易说明g(t+T)=g(t),其中T为钟摆摆动一周(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函数y=g(t)是周期函数。若以钟摆偏离铅垂线MN的角θ的度数为变量,根据物理知识,摆心A到铅垂线MN的距离y也是θ的周期函数。
例3.图1-5(见课本)是水车的示意图,水车上A点到水面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假设水车5min转一圈,那么y的值每经过5min就会重复出现,因此,该函数是周期函数。
3.小组课堂作业
(1)课本P6的思考与交流
(2)(回答)今天是星期三那么7k(k∈Z)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7k(k∈Z)天前的那一天是星期几?10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作业:习题1.1第1,2,3题.
2.多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它的特点.
课后小结
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课后习题
作业
1.作业:习题1.1第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