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营状况审计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营状况审计报告范文1
关键词:企业报表合理分析有效评价
企业报表的合理分析以及有效的评价在企业管理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只有结合企业真实的、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还原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准确的评估和决策。
一、企业报表的合理分析
(一)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个时点上的经营状况,反映的是企业资源管理和资源配置情况,做好其分析对于评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其资产结构的变化、资产负债之间的结构变化以及负债和权益之间的结构变化可以分析得出企业的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投资盈利能力。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解决企业发展方向问题的数据。
(二)收益表的分析
收益表反映的是企业的收益情况,做好其分析对于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率、利润增长率是常见的绩效指标,税后盈利以及每股收益是重要的财务指标,是体现企业成长性的重要数据,只有针对收益表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够去除浮现的虚收益体现本质盈利能力。有的人在对收益表进行分析的时候,由于没有全面的去分析,对企业的收益做出错误的分析,使有关领导无法正确认识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错误的决策。因此,我们在分析收益表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分析全面和准确,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主要对现金净流量进行分析,当流入量比较大,企业现金呈现净流入的话,那么就表明企业现金流动状况是比较良好的。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十分重要的。在分析现金流量表的时候首先要按收入来源分类分析,比如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等,这是分析现金流量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通过比较、分析收入来源的比例,仔细挖掘企业现金来源是否合理、判断企业现金来源是否真实可靠,从而可以推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正常、是否真实。同理,分类分别计算现金流出也是分析现金流量表的一个基础,比如经营活动的支出、投资活动的支出和筹资活动的支出等。通过追溯支出项目后,与收入项目进行同比和环比,来判断企业报表是否真实可靠,进而判断企业经营是否正常。
二、企业报表的有效评价
关联交易,指的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弊一面。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关联交易中很容易出现交易不公平的现象。因此关联交易在报表评价中是首先需要剔除的因素,无论对于企业的资产还是收入,其影响都是虚增的,只有剔除干净了,报表才能反映企业独立的增资盈利能力。
其次,是审计报告的语言。审计报告一般都简洁明了,一旦审计报告的词语变得含糊不清或者组词造句有些绕的时候,我们就要注意其中的变化了。这些变化可能预示着企业在管理上曝露了一些问题。有的时候,审计报告总是围绕一个主题说了很多其他的方面的事情,这个时候,可能也预示着一些问题,可能暗示着这个问题的影响已经开始扩散了,或者提醒注意这个问题有些积重难返了。这样的审计报告语言是在做警示,我们应该及时洞察出这种情况,对其背后发生的一些问题,并且根据发生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
再次,发现数字的大幅度变化也是评价报表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同比、环比进行数据分析是报表评价中的常用手段,当报表数据出现了大幅度的变化,就说明企业在特定方面发生了一些问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应该保持对数据的敏感性,通过分析数据的增减幅度和比例发现一些问题。
(一)利润质量的评价
成本费用大幅度上涨有可能是挪用资金的信号。比如,如果企业在经营中无法获取利润,那么为了维持企业的发展,很可能就会挪用其他的资金来继续投资。如果一个企业的销售费用与其销售收入持平或者是增长过速的话,那么就反映出企业在收入上出现了不良的状况。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并且在短时间之内也不能够转变的话,那么就可能一直持续这种状况,甚至会使得企业破产。
(二)资产质量的评价
无形资产科目余额非正常的上升,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这可能是因为企业虚增利润造成的。剔除企业的不良资产和待摊费用的虚拟资产,才可以防止资产出现水分。对于挂账类的资产时效过长的要予以重视,呆账和沉淀资产过多也可能会影响企业发展。
(三)现金流动性的评价
分析和比较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利润,可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是否良好。比如,当现金流入都来源于主营业务利润的时候,就意味着企业的发展是依赖主业的,必须拓宽资金来源是企业面临需解决的问题;如果现金流出以非经营性活动占大部分,企业就一定要小心对抗非经营性风险因素了。
三、结书语
我们在分析和评价企业报表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合理和有效,这样才能够使得企业从中发现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才能够使得报表使用者能够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在分析和评价企业报表的时候一定要重视企业在管理中发生的变化,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合理分析和有效评价。
参考文献:
经营状况审计报告范文2
关键词:持续经营能力;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审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08)09-0076-03
持续经营是会计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或惯例。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是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12个月)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
一、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作用和影响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当企业不拟或不能持续经营时,应当采用清算基础等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对影响持续经营的重大因素进行充分的披露,相关利益人就可以早日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损失。
但是从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情况来看,管理层仍然缺乏披露企业无法持续经营的动机,甚至还出现过恶意掩盖公司无法持续经营的案例。而注册会计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评价企业按照持续经营假设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也就是说只有当注册会计师采用一定的方法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审计评价之后,才能判断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合理性。从另一个方面说,企业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难度,导致了审计风险。
二、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实务分析
2004年3月19日,珠海鑫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ST鑫光)股票终止上市公告称“因公司调整后,经审计的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显示为亏损,根据中国证监会《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规定,深交所决定本公司股票自2004年3月19日起终止上市”。
而在此前的2003年8月25日,ST鑫光2003年半年度报告经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审计并出具了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称,ST鑫光已连续3年亏损,截至2003年6月30日公司的主营业务已完全停止;会计报表列示股东权益为-1.39亿元;无力支付到期的巨额债务。因此,ST鑫光的持续经营能力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下面,我们结合ST鑫光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分析,以审计评价该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一)根据判断迹象确立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在执行ST鑫光2003年半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时,主要是对其2003年6月30日的财务状况和2003年度上半年的经营成果发表审计意见,但是在初步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发现ST鑫光存在以下可能无法持续经营的迹象:
1、财务方面
(1)ST鑫光期末货币资金为2020万元(其中:其他货币资金2000万元已质押),可以动用的资金其实只有20万元,逾期借款为9024万元,根本无力偿还已到期借款。
(2)ST鑫光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 76076万元,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明显丧失。
(3)ST鑫光资产总计37516万元负债合计 49403万元,资产负债率畸高,随时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2、经营方面
(1)主营业务已经停止,但是企业转产及重组业务尚未开始。
(2)由于不再经营主业,基本失去主要市场及主要销售网络。
(3)存货期末余额为零,表明将上期存货400万元处理后,企业已经没有支撑再生产的原材料。
3、其他方面
(1)大量的未决诉讼及抵押担保事项,随时有可能被要求承担相关责任,或被处以大额的违约金。
(2)企业已经停工、停产,无法通过正常的生产经营偿还债务,约束性支出难以为继。
注册会计师在发现ST鑫光存在上述种种迹象时,风险控制点就应该主要集中在ST鑫光是否能够持续经营方面,将确定ST鑫光持续经营假设是否合理、财务报表项目的分类及计价基础是否需作调整及财务报表披露是否充分等作为主要的审计目标。
(二)具体审计方法
1、检查ST鑫光管理层内部决策文件,包括董事会会议纪要、决议等文件,以发现企业的对外担保、法律诉讼事项;
2、结合ST鑫光交易凭证的检查,以发现企业的关联方交易及无法解释原因的异常交易,合理怀疑企业的报表粉饰行为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3、检查ST鑫光的担保文书及相关的法律资料,对企业的律师发出函询证,已证实企业担保事项、债权人的法律诉讼事项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4、观察ST鑫光的生产经营活动,关注其主营业务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贡献,关注主营业务的发展空间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5、函证ST鑫光期末大额往来款项、票据等,证实大额往来款项、票据的可收回性,关注应收账款、票据的可收回状况对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6、审阅ST鑫光子公司及其他投资单位的财务报告,证实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各种投资款项减值状况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7、收集近年财务报表及生产经营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多角度、广视野的对比分析,关注财务报告与相关分析指标的匹配程度,对异常的财务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查找相关数据与预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分析未预期差异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
(三)审计步骤
注册会计师采取以下步骤对ST鑫光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1、初步了解ST鑫光的基本情况
由于ST鑫光2002年度审计报告也是由利安达信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事务所对其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表示ST鑫光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在2003年度在公司基本面尚未发生重大改变时,注册会计师仍应将持续经营能力的审核作为审计重点。
2、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在注册会计师根据相关迹象了解了ST鑫光的基本情况后,进一步加剧了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忧虑,所以在编制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时,需要对ST鑫光持续经营能力作进一步的风险评估。
经过询问管理层和实地观察生产情况,发现ST鑫光在2003年度原有的稀土的生产、进出口贸易等主营业务已停止;经过查询董事会决议及企业的生产计划,发现企业主营业务停产后缺乏基本的目标和战略定位;经过贷款卡查询及法律文书审阅,发现企业的实物资产、股权由于债务的原因已被抵押或冻结;通过审阅企业当年的财务报告,发现财务业绩仍然很差,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勉强盈利等。
通过上述风险评估程序,注册会计师将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认定为ST鑫光是否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并计划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3、实施沟通及评价程序
针对上述风险,注册会计师与ST鑫光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管理层确认了上述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相关的不利事项,并表达了企业拟通过实质性的资产重组,剥离劣质资产,注入优质资产,实行产业转型,使企业走出困境的改善措施。
4、审阅并评估拟采取的改善措施
由于ST鑫光管理层披露拟进行资产重组以改善上述状况,所以注册会计师需要进一步审阅ST鑫光的重组计划。
注册会计师取得ST鑫光的资产重组意向书得知其大股东拟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保壳,但是相关的重组计划仍处于设想阶段,未真正实施,是否具有可行性及实施成功与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四)实施的专门审计程序
上述审计步骤是建立在会计师事务所连续审计,对企业的情况比较了解的基础上。
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基本情况不甚了解,或者企业不愿主动明确面临的经营困境以及企业的改善措施貌似有效时,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收集证据。
1、审前调查、现场了解,初露端倪。通过调查、了解发现ST鑫光长期存在主业不突出、主营业务萎缩以及巨额的债务等问题,致使公司年年亏损;公司原本的主业因新材料被司法拍卖,公司不得不对稀土生产计划做出调整。
上述生产经营基本面全面恶化,导致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2、异常财务指标红色预警,发现病因。通过计算ST鑫光各种重要财务指标,发现企业营运资金产生负数,负债比率超过100%,企业已经资不抵债、经营发生巨额亏损、资产周转率低、资产报酬率为负数、净利润现金流量为负值。
上述财务指标的逐步恶化,使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3、复核期后事项,持续深入。注册会计师在复核期后事项时关注到ST鑫光与公司实际控制人签定了《股权转让合同》。
这一可能导致ST鑫光主营业务全面停止的事项,使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产生怀疑。
4、复核借款或债务合同的履行。注册会计师了解ST鑫光2002年9月为珠江光电1128万元贷款提供的担保将于2003年9月到期,但是根据公司目前的财务状况,担保到期后履约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5、阅读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会议的相关文件。ST鑫光处置所投资公司50%的股权,但是仅产生投资收益约20万元人民币,不能缓解公司目前的债务压力。
6、向律师函证相关诉讼事项。ST鑫光涉及到的重大诉讼事项5件,涉讼总额近5000万元,企业确认的预计负债总额高达1.6亿元,一些不可撤销的担保事项形成实际损失可能性较大,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7、向关联方或第三方确认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财务支持的安排或承诺。ST鑫光与其大股东签署了《偿债合同》,其大股东将3294万元的资产注入,但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公司的主营业务萎缩的问题;ST鑫光通过与关联方债务重组实现快速扭亏,由于相关债务重组事项的公允性及是否符合谨慎原则尚待有关部门确认,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8、评估被审计单位履行客户订单的能力。由于ST鑫光未从根本上改变本公司的主营业务萎缩的问题,企业发生严重的财务困难,主营业务被迫出售,难以履行客户的订单,持续经营能力具有重大的不确定性。
(五)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通过上述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虽然发现ST鑫光存在可能不能持续经营的情况,但是在最终对其管理层提出的针对危机改善措施评估前,注册会计师仍不能得出ST鑫光无法持续经营的结论。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管理层的应对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1、取得并复核ST鑫光的资产重组计划。通过复核ST鑫光的重组计划,注册会计师得知企业拟进行资产重组计划以缓解经营压力,但是上述计划尚属构想,并未具体实施,公司巨额诉讼风险仍未化解,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下一报告期经营成果能否有较大改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其仍具有退市风险。
2、取得并复核ST鑫光资产处置计划。公司拟将现有资产用以偿债、变卖、剥离以恢复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但是公司的实物资产、股权由于债务的原因已被抵押或冻结,实施处置计划成功与否涉及到很多现实的复杂问题,而企业尚未对上述问题的制定更具体、更具说服力的解决措施。
3、复核其他应对计划和缓解措施的效果。通过生产场地的现场观察,公司原主营贸易业务已完全停止,未来盈利状况不容乐观;通过向工商部门函证资产的抵押情况,发现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房屋及配套专项设备、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均已被作为债务抵押;通过对企业的律师进行函证,发现企业存在大额未决诉讼;通过查看董事会的文件记录,发现大股东的财务支持(重组)协议仍未签订;通过对金融机构函证,发现公司的巨额债务无力偿还等。因此,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六)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当被审计单位出现持续经营不利的迹象时,不管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与披露如何公允、全面,注册会计师也绝对不可以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至少要加强调事项段,提醒报表使用人注意不可验证和不可控制的事项。如果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坚持采用持续经营假设,注册会计师应该出具更严厉的审计意见。
在本例中,在充分考虑上述已经获得的审计证据以后,注册会计师认为ST鑫光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但是未来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要求ST鑫光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出充分披露,ST鑫光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建议已作充分披露,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即肯定了ST鑫光的会计处理与披露,只是通过增加审计报告的信息量表明自己的疑虑和预测。
经营状况审计报告范文3
【关键词】审计失败 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一、审计失败带来的后果
审计失败,一般是指审计人员由于过失未能发现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未能在企业经营活动中通过系统、规范方法进行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经营,出具或披露了不当的审计意见,致使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由此导致审计失败。审计失败会造成以下几方面不良后果。
1、造成投资者利益的重大损失
由于注册会计师出具的不实审计报告,使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不能够了解到被投资单位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产生严重误导,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不仅不能实现增值,还有可能“血本无归”,严重动摇了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的信任。
2、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形象
由于接连的审计失败案,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了信任危机,尽管舞弊和欺诈的只占少数,但影响到的却是整个行业的声誉,出现了对独立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准则质疑的现象,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受到冲击。
3、损害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利益
审计失败的发生,轻则使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受损,失去潜在的客户市场,业务范围萎缩;重则会导致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经济责任、赔偿损失乃至破产,其中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同时,注册会计师本人也将被取消从业资格,吊销资格证书,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
由此可见,审计失败的发生,不仅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形象,也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更扰乱了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深刻剖析其成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审计失败案件的发生。
二、审计失败的成因
1、审计主体自身方面
(1)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丧失审计独立性。审计独立性的丧失,意味着审计意见的客观公正将被质疑,审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保证,进而导致审计失败。例如,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应收账款的询函证应由注册会计师统一发放,统一收回。而在银广夏案件中,审计人员在对天津广夏的审计过程中,将所有证函交由公司发出,并且未要求公司债务人将回函直接寄达注册会计师处。这就使注册会计师未能完全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某些要求,而丧失审计独立性而致使审计失败;又例如,会计师事务所专业胜任能力不够,由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事实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在商业利益的诱惑驱使下,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迎合管理层的需要,丧失审计独立性,从而背离独立客观、公正的要求,导致审计失败。
(2)审计人员缺乏应有职业谨慎。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循审计准则及其职业规范,在执业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才能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舞弊行为,避免审计失败。但现实生活中,由于注册会计师未能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要求,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审计的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未能恰当地运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未能严格执行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缺失,进一步引发审计报告的失真。
2、审计业务流程方面
(1)制定审计程序不恰当。程序制定的不恰当一般表现为:在错误的时间及地点执行错误的程序;使用错误的证据或证据使用的方法错误;审计程序计划与审计程序执行不能有机的结合,导致执行审计程序不规范、不认真。审计人员如果没能实施正确恰当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就没有一个正确的工作行为指导,致使审计人员在落实审计方案中草率马虎不严肃。
(2)对客户经营状况了解不到位。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接受委托时,注册会计师若不严格谨慎地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委托的目的进行深入了解并预测,客户的经济状况不佳,可能从接受委托开始就上了被审单位的圈套,可能影响管理阶层的诚信,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合理性将产生重大不确定性,进而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
3、被审计单位的原因
(1)被审计单位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着的缺陷严重影响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正常发展。内部治理结构大多形同虚设,股东大会、董事会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控制作用,缺乏权力监督制衡机制,造成很多公司管理者本身就是董事长或董事会的重要成员,集管理权、监督权于一身,形成一人大权独揽局面,使得管理层既是被审计人又是审计委托人,决定着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选用、续聘、收费等事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缺陷造成的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审计关系的扭曲,破坏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加大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可能性,从而直接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
(2)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表达不真实。企业通过粉饰财务报告来虚升经营业绩可为企业及其经营者和员工带来经济利益,从而使这些利益主体有了制造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虚假资料直接影响审计评价公允性,甚至造成判断错误,由此产生的审计报告不能真实评价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以及资产、负债、损益状况。
(3)审计合谋。审计合谋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或者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告的审计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丧失应有的审计独立性,迎合被审计单位进行财务造假,歪曲提供会计信息的需要而做出的虚假证明或虚伪陈述,欺骗审计委托人和社会公众并从中获利,最终导致审计信息失真的行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价值被审计合谋大打折扣,大大的增加了审计失败的可能性,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危害了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使注册会计师这个行业面临诚信危机。
4、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不正当竞争
在我国审计市场中,大量的小规模事务所为了“生存”,它们不断地压低审计费用,从而很难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在不完善的竞争环境中,这种价格战是必然会出现的,事务所为了占有市场份额而压低审计费用,由于审计时间及成本的限制,审计人员就不得不减少审计程序,使得出具的审计报告与企业的实际状况不符甚至大相径庭。
5、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现行法律对追究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规定相对完善,而对民事责任的规定很笼统,不容易操作。民事责任即强制注册会计师对受害人的损失予以赔偿。由于民事责任不完善,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规避法律责任成为可能,令其造假成本小于造假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注册会计师的侥幸心理,助长了虚假报告的产生。
三、规避审计失败的措施
1、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
就注册会计师而言,一方面,完善个人道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合理规避风险,保持谨慎的执业作风,掌握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本领;立审为公、执审为民,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经济秩序的本领;严于律己、拒腐防变的本领。另一方面,提高和具备的业务技术能力,增强自我学习意识,在实践工作中要不断检验与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掌握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库,强化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应用,注册会计师提升自身素质将直接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
完善我国会计事务所全面质量控制制度,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管理,强调对注册会计师的雇佣、督导、分派等方面的内容,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现代化观念;内容上注重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胜任能力的检测,认为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具备的不可或缺的职业操守;同样也重视业务承接与监控,认为控制业务承接是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对于审计人员工作的顺利有效展开是密不可分的。
3、进一步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朝着运作规范化、竞争公开化、发展规模化、合作国际化的方向发展。而合伙制表现出了区别于有限责任公司制的诸多优点,所以合伙制应该是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合理选择。逐步取消有限责任制事务所,进一步完善适宜合伙制发展的法规制度,尽快建立分别适用于普通合伙制、有限责任合伙制等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并对现有的适用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规章制度中的有关合伙制的条款进行修订,逐步建立和完善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共有财产分割制度。尽快建立注册会计师执业责任风险保险制度;尽早使相关法规制度完善出台,为这种组织形式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大力发展有限责任合伙制事务所。
4、优化审计职业环境
(1)完善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责任机制。应当明确我国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界定依据和机构。在明确注册会计师应承担法律的前提下,还应在法律条文中,进一步明确注册会计师的一般过失责任、重大过失责任、欺诈责任,为法院对其判决提供依据。建立民事责任赔偿机制,鼓励民事诉讼,法院应积极受理投资者诉讼案件,使众多投资者成为自发监督证券市场的一股自律性力量。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涉及上市公司审计业务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极其低微,使会计造假和审计舞弊之风愈演愈烈。因此,完善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法律责任机制,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行为,对审计失败的防范起着“经济警察”的有效监督作用。
(2)改进审计收费制度。改变现行的审计付费方式,根据审计质量决定是否付费,并加强监管,严格处罚超低价收费的不当竞争行为;强化审计收费信息披露制度。重新制定条文或修订原有规定,务求完善。坚持集中性、详细性和强制性披露,只有集中、详细和强制三者结合才能保证对会计师事务所报酬披露的信息质量;改善审计收费自律机制,建立真正的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之间的伙伴关系。强化行业协会建设,建立专业委员会,引入专家指导制度;实施审计收费备案制度;建立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档案制度,并配以信息反馈制度。
(3)净化审计人员职业环境。创造良好的审计人员执业环境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有着无可厚非的重要影响。首先会计环境的净化离不开建立健全良好的政治法律环境,以及会计制度的完善,因而要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会计委派制;其次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尤其要加重直接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严格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后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建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经营状况审计报告范文4
一、审计风险、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的含义
审计风险,即审计报告存在重大缺陷,而审计人员又做出错误结论的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总体上是公允合理的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合理揭示的风险,或者财务报表未公允合理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合理揭示的风险。
审计失败,顾名思义,即审计人员没有遵循公认的审计准则而提出了或形成了错误的审计意见。通常表现为在企业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发表了无保留审计意见。
经营失败,指客户在经营过程中,因为不能有效控制经营风险而导致预期经营目标不能实现。发生经营失败的责任主要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和决策者,而不是企业的审计人员。
二、审计风险、审计失败与经营失败关系分析
(一)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的关系
审计失败是审计风险的极端表现。在审计实务中,除非注册会计师拒绝接受委托,否则就不能控制由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不实表达或经营失败所带来的审计风险。而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的核心都是因为审计意见表达不当造成的。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的重要界限在于审计人员是否在审计过程中正确遵守了审计准则。如果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循审计准则,则审计风险很可能会被认定并转化为审计失败,从而造成经济损失。
虽然审计风险和审计失败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但两者也存在区别:第一,审计风险是一种可能性,而审计失败表现为一种事实,通常由相关监管部门调查认定后作出决定。第二,审计风险是由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强调的是客观性;而审计失败是由审计主体主观因素造成,表现为过失或欺诈。第三,审计风险具有损失的可能性,而审计失败是认定后的事实,必然会导致审计损失。
(二)审计失败和经营失败的关系
当企业经营出现危机或者失误时利益相关者会更多关注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审计报告,当审计报告存在表述不当时,人们会考虑到追究审计的责任。特别是当相关部门认定审计报告不实是注册会计师主观过失或欺诈原因造成时,审计失败即成事实。
当企事业单位的经营出现失败时,审计人员的执业行为是否遵守审计准则和职业规范是判断审计失败的唯一标准。当企事业单位发生经营失败时,审计失败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而两者之间的责任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审计人员或承担审计任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而后者是公司及治理者。
三、以银广厦事件为例分析审计风险、审计失败和经营失败之间的关系
银广厦事件又被称为中国的安然事件。2001年,银广厦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引起中国股市的“强地震”。
在银广厦造假事件中,首先是公司的高层管理层和治理层对企业的经营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不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经营风险,反而虚拟报表,伪造凭证,虚增企业的资产和利润,使企业的经营状况利益糟糕,亏损连年增加,企业预期经营目标不能实现。
而在企业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客观存在,而且由于银广厦责任人虚拟造假,使审计风险客观放大。作为公众利益受托人和看护者的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仅在专业胜任能力方面严重违反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而且在职业道德方面也存在重大过失。如:注册会计师未有效执行应收账款函证程序和分析性测试程序,对不符合税法规定的异常情况,审计人员未予以应有关注,甚至审计项目负责人是由非注册会计师担任。正是这些疏漏,审计人员不仅没有有效控制审计风险,反而使审计风险显性化,最终导致审计失败的发生,并使信息使用者做出错误决策而遭受经济损失,而相关审计人员及中天勤事务所也因此承担了相应的审计责任。
由上面的分析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会计报表的不真实表达主要来自企业的错误或舞弊,或者二者兼而有之,这就是潜在意义上的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其审计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做出合理保证。在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存在错误或舞弊的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审计,并发表了恰当的审计意见,那么审计失败就难以形成;如果注册会计师不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没有查出被审计单位的错误、舞弊行为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那么他就会遭到指控,并可能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审计失败就发生了。注册会计师只对因审计失败给委托单位和有关利益方带来的损失承担法律责任,不对企业的经营失败负责。企业经营失败出现时,审计失败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即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了独立审计准则要求,没有过失或欺诈行为,无论被审计单位是否发生经营失败,都不能追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都不会形成真正的审计失败;如果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关注,没有相应的执业能力,没有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甚至试图掩盖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危机,出具与事实不符的报告,就会导致审计失败,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相应的损失。
四、规避审计失败、避免经营失败的措施
针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经营风险,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经营风险,规避经营失败。
当某企业经营失败时,遭受损失的企业利害关系人会找到“替罪羊”,来挽回他们遭受的损失。这时,为企业出具审计报告的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很容易成为他们的“靶子”,被指责没有及时发现、披露经营风险,出具错误报告,甚至被要求赔偿经济损失。注册会计师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自保。评估客户信誉,谨慎承接审计业务;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关键程序不能省略;规范审计执业,避免恶性竞争;净化经济环境,提高被审计单位的信息质量。
经营状况审计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上市公司 非标性意见 监管
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可以反映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进而反映上市公司的质量。反映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高低。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06年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分析,探寻2006年审计意见所表现出来的新统计特征及相应的信息含义。
一、2006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总体分析
2006年年报显示,在已审计的1457家上市公司中,150家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占上市公司的10.30%,比2005年的12.56%低2.26%,比2004年的10.83%低0.53%,近五年来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意见情况见(表1)。2006年出具的非标准审计意见中,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85家,占非标准审计意见的56.67%;保留意见35家,占23.33%;无法表示意见30家,占20%;否定意见0家。近五年非标准意见类型占非标准意见的比例见(表2)。其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
(1)非标准审计意见较2005年有所下降。2006年非标意见的比例为10.30%,比2005年低2.56%。笔者认为,非标意见下降原因有以下方面:2006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在公司上市中取消了IPO必须连续三年赢利的要求,改为有3年营业记录;取消有发起人必须自行认购35%的规定;同时对公开发行时股本也作了修改,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可以上市,增加了上市公司的数量2006年新增加了80家上市公司。2006年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新证券法)规定对于公司的发行上市实行保荐制度,公司上市必须有保荐人,保荐人对公司的发行上市承担连带责任,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新上市的80家公司相对质量较高,均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新《证券法》规范了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了违反持续信息披露制度的处罚和民事责任,增加公司负责人的责任规定,上市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对公司定期报告签署书面确认意见,上市公司监事会应当对董事会编制的公司定期报告进行审核并提出书面审核意见,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真实、准确、完整。上述规定加大了公司管理当局的违规成本,有利于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这也是2006年非标准审计意见下降的原因之一。
(2)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占非标意见比重上升,保留意见比重下降。2006年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的比例比2005年增加12.16%,保留意见则下降了9.62%。自2006年5月起施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拟进行公开发行的上市公司应当符合的条件之一是最近三年及一期财务会计报告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所涉及的事项对发行人无重大不利影响或者在发行前重大不利影响已经消除。这意味着财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上市公司,将三年与公开发行无缘,如被出具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还将和定向增发无缘。由此,上市公司尽可能的避免被出具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
(3)2006年未出现否定意见。从前五年审计意见的出具情况看,除2005年一家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外,其它四年均未出现否定意见,无法保留意见则保持了较高的比例。由于上市公司对否定意见极度排斥,在目前注会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为保住客源,如果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因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而导致未能从整体上公允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可能以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为由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
二、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审计意见分析
2006年,154家上市公司变更了会计师事务所,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0.60%,其中;注册会计师对23家公司的年报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占变更事务所的公司数的14.94%,略高于上市公司整体非标准审计报告10.30%的比例见(表3)。其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
(1)变更事务所公司数量占上市公司比例加大。2006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司占上市公司比例为10.60%,比2005年增加0.29%,比2004年增加2.8%。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因素很复杂,公司管理层的变更、新业务的开展、公司与事务所意见不一致、筹资的需求、保险的需要、鉴证费用等都可能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变更;另外市场竞争也使得会计师事务所逐渐合并重组,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发展优势业务争取客户,从2006年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情况看,更多的上市公司选择了有实力的大所,而随着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竞争能力的增强,上市公司由国际合作所转向收费相对较低质量高的国内所。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占上市公司比例的加大,说明双方都在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合作。
(2)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下降。2006年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154公司中,选择由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变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有39家,选择由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变大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有115家。由上述统计特征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动机较以往有很大改变,在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一些上市公司为自身利益向市场提供虚假信息、粉饰报表,并希望通过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方式获得标准审机意见,而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渐规范,证监会处罚力度的加强,上市公司更愿意通过知名度高的会计师事务所的鉴证来提升企业的形象,获取公众的认可。上市公司变更事务所的良性动机导致了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比例下降。
三、2006年上市公司年报公布时间与审计意见分析
2006年报披露的时间比较平均,而非标意见则集中在2006年年报披露的最后10天,加上截止日期后披露的1家,该段时间披露的非标意见105家,占非标意见的70%。其中,无保留带强调事项段45家,占该项总额的52.94%;保留意见32家,占该项总额的91.43%;无法表示意见27家,占该项总额的93.33%。见(表4);年报意见与公布时间的总件,情况如(表5)。其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非标意见集中在年报披露后期。该统计特征表明,审计意见与市场反映正相关,非标意见向公众传递了对上市公司不利的信息,上市公司选择在最后时段公布年报,是为了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另外,在非标意见的出具中,上市公司和注册会计师会有更多的协商和沟通,这也使得报告公布的时间推迟。
四、2006年上市公司被特别处理审计意见分析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异常,导致投资者难于判断公司前景,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行特别处理。特别处理是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对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加强风险警示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存在股票终止上市风险的公司,对其股票交易实行“警示存在终止上市风险特别处理”,即在公司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并将股票报价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2006年度被特别处理的上市公司163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1.79%,在这些公司中,非标准审计报告的比例高达56.67%,也明显高于上市公司整体非标准审计报告比例,见(表6)。
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从历年的统计资料看,ST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的比例明显高于上市公司总体比例。ST公司是公众关注的焦点,也蕴涵着较大的审计风险。该项统计特征说明注册会计师充分关注到sT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在高风险审计领域保持了应有的职业谨慎。这也说明上市公司的业绩同审计意见正相关,ST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问题,注册会计师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提出质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颁布也使得注册会计师更加关注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更多的ST公司被出具非标意见。另外,也预示着在赢利公司的审计中可能存在问题。由于公众对盈利公司的关注程度低于ST公司,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中更容易与上市公司共谋。事实上,在以往的审计失败案例中更多的是财务报告盈利公司造假。
五、2006年非标准意见成因统计分析
2006年的非标意见成因主要集中在持续经营能力、审计范围受限等方面: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006年非标意见中涉及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有75份,占非标意见的50%。其中,无保留带强调段的54份,占该项意见的63.53%;保留意见10份,占该项意见的28.57%无法表示意见11份,占该项意见的36.67%;审计范围受到限制。2006年有50家公司因审计范围受限被出具非标意见,占非标意见的33.33%。其中无保留带强调段的1份,占该项意见的1.18%,保留意见28份,占该项意见的80%,无法表示意见21份,占该项意见的70%;诉讼。2006年有11家公司因涉及诉讼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占非标准意见的7.33%;对外提供担保。对外提供担保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和偿债风险,2006年有3份报告涉及该问题;证监会立案。公司或公司高层违法给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很难估量,5家上市公司因此被出具非标意见;关联方占用资金。2006年非标意见中涉及关联方占用资金的有2家;其他。2006年共有17家公司非标意见中涉及税收、债权收回不确定性、土地使用权存在争议等其他问题。统计特征及信息含义:
(1)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报告》规定:当存在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但不影响已发表的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意见段之后增加强调事项段对此予以强调。由此产生的无保留带强调段的54份,占该项意见的63.53%。同时注册会计师关注执业风险也有关,从1997年度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中,第一次出现包含对持续经营能力考虑的审计意见至今,持续经营问题已成为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主要成因。为什么持续经营问题如此受到注册会计师的关注,尤其是在无法表示意见中频繁出现,一方面是因为持续经营对于会计的极端重要性,被审计单位只有持续经营,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才能正常运用,会计核算才能正常进行,会计报表才能最终形成,企业持续经营能力是影响报表使用者合理决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非持续经营大多与公司不良或违法经营有关,而这均会导致公司出现重大经营问题,投资者必然因此遭受重大损失,此时他们就会控告注册会计师,认为是注册会计师没有将被审计单位存在的持续经营能力问题查出来,导致注册会计师受诉和受查处的风险增加,注册会计师为规避风险,对持续经营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经营状况审计报告范文6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指标分析。基本财务指标主要是根据三张会计报表为依据,通过比率分析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其指标包括盈利比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管理比率。反映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期间费用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偿债能力分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主要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利息保障倍数。资产管理比率是用来衡量中小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财务比率,主要包括营业周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现金流量分析有利于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价中小企业的支付能力,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其中流动性分析是指将资产迅速转变为现金的能力,主要有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是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包括销售现金比率、每股营业现金流量、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财务弹性分析是指中小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包括现金满足投资比率和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收益质量分析是指报告收益与中小企业业绩之间的相互关系;衡量收益质量的指标是现金营运指数。
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注重财务指标分析,极少提到审计报告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这就给那些经营效益不好的单位管理者有机可乘。他们利用报表分析的不完善,大肆操纵利润,滥用关联方交易以及一些假销售手段等使本来亏损的中小企业变得利润丰富。所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必须扩展到审计报告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二、完善中小企业财务报告分析体系的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原有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分析的需要,再以以前的分析体系分析现有的财务报告,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补充。
(一)中小企业会计报表附注分析
(1)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是指在中小企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流动资产,如果不实行科学的管理,就很容易形成陈年呆账、坏账给企中小企业造成损失。所以,中小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列示应收账款的账龄及坏账政策,以便投资者准确判断中小企业的资产质量及财务状况。这样投资者可以分析应收款增加的原因、应收账款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
(2)中小企业的存货分析。通过财务报告附注可以清楚地看出存货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原材料存货增加,而产成品存货减少或略有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销售量较大,能产生较高毛利润;如果原材料存货减少,而产成品增加,说明该中小企业正处于衰退期,该产品正逐渐被新产品代替,或者这种产品生产过剩。这样的中小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转移新产品的生产。另外,通过财务报告附注还可了解到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情况,如果存货计提的减值准备大,表明可收回金额比成本低很多,存货很可能过时或毁损。
(3)中小企业的营业外收支分析。营业外收支是指与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收支,属于非正常项目,在进行财务指标分析时,应注意是否排除这项非正常项目,这就得根据重要性原则,即相对于净利润的比例,比例较大即为重要,应排除。因为它是偶然性因素,不能长期给中小企业带来收益和损失,不排除就会影响分析结果。
(4)中小企业的关联方交易。会计准则规定,中小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在附注中披露关联方交易的金额、定价政策、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关联交易披露最重要的是定价政策和交易金额。关联方为了操纵利润,经常通过关联方来达到某种目标的目的。
(二)中小企业的补充财务指标分析
(1)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收现率。主营业务收现率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主营业务收入收现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此指标可以弥补销售现金比率的不足,当中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业务量的增长销售现金比率一般都较低,但不是收益质量不够好,而是随业务量的增长,存货和应收项目自然增长的结果。该指标接近117%,说明中小企业产品销售形势看好,相对于购买者存在比较优势,或中小企业信用政策合理,催账工作得力,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收回现金,保证生产经营顺畅周转,收益质量较高。反之,如果该指标较低,说明中小企业销售形势不佳,或可能存在不正常销售和舞弊的可能性,或信用政策制定不合理、收账不力、收益质量较差。尤其在分析该指标时,还应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应收账款及营业收入的变化越势,分析该指标在大于117%时,是否是由于中小企业近年来销售萎缩,以前年度的应收账款得到收回而形成的。
(2)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付现比。①主营业务付现比=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主营业务成本。此指标可以反映中小企业现金支付能力,表明中小企业每发生1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实际支付的现金数额。如果该比率约为117%,说明主营业务成本基本是付现成本,中小企业没有因购货而形成对销货方的负债;如果比例大于117%,说明中小企业除了支付了当期主营业务成本以外,还偿付了前期拖欠的购货款,树立了良好的商业信用;如果比例远小于117%,说明存在赊购,对中小企业形成负债压力,可能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商誉。②净收益营运指数。净收益营运指数,是指经营净收益与全部净收益的比值。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净收益营运指数可以评价一个公司的收益质量。非经营收益多,收益质量就差。因为非经营收益的持续性差,非经营收益主要来源是资产的处置和证券交易收益。资产处置不是中小企业的主要业务,不反映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利用“资产置换”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通过证券交易获利靠的是运气。因此,非经营收益也是收益,但不能代表中小企业的收益“能力”。
(3)中小企业的审计报告分析。随着会计信息的复杂化,非专业人士利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对中小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被审计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按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应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中小企业会计准则》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会计法规的规定,会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状况和所审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会计处理方法的选用是否符合一贯性原则发表意见。根据审计结论,注册会计师应出具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拒绝表示意见中的一种审计意见。
一是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表明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遵循了会计准则及有关规定;会计报表反映的内容符合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会计报表内容完整,表达清楚,无重要遗漏;报表项目的分类和编制方法符合规定要求,因而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无保留地表示满意,则会计报表使用者即可按照通常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
二是如果审计意见是保留意见,则出具保留意见的原因(在审计报告的说明段)即成为会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在分析报表时必须予以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