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全科医疗质量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全科医疗质量的概念范文1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科医生培训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全科医师培训心得体会一
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
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
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科医师骨干培训心得体会二
有幸参加了重庆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
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20XX年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
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科医师培训心得体会三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
全科医师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全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科在陈启松院长的领导下,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对院内全科医师进行了比较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
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2、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可以换来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规范化培训医师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
我科在全科医师全面素质训练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4、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
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临床实践培训,全科医师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5、加强评估和考核:
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全科医师轮转不能达到要求、指导老师的质量和数量不能满足培训要求。临床技能考核中普遍认为尽量利用真实病人或标准化病人、模拟病人或虚拟病人,尽量客观设计考核方案、内容,流程和时间,并应增加了人文、伦理、法律等方面的内容。
全科医师培训正在从无到有走向逐渐规范的过程之中,带教老师对全科医师培养工作要高度重视,这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使命,我们要用十二分的热情,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而努力!
全科医师培训心得体会四
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全科医师骨干培训。此次培训的目的是培养全科医师的全科医疗思维和社区服务理念、管理经营技巧和应变能力,通过对学员进行系统的现代全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了全科医师的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沟通技巧,塑造和谐、向上的全科团队精神和工作氛围。培训内容从全科医学概论、全科意思实践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的观点清新隽永、思维的触角纵横腾跃,以浅显而富有说服力的举例和互动教学。让学员真正参与并积极思考,使这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使我受益匪浅。
一、明确了全科医师的位置和任务
全科医师、全科医学、社区中心在以前,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我以为全科医师只是在基层看看小病,开开药品的低水平医师。但通过了近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我对全科医学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全科医学和临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一样,都是临床二级学科;社区服务中心同样也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地方,而且是更具有人情味、更尊重人的卫生服务机构。社区的服务对象不仅是病人,而且还有没病的健康人群。
全科医师不单要会高超的医术,还要懂得与患者沟通,进入患者的世界,不能像临床专科医师一样以被动和以疾病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开展工作,而是要主动对社区居民开展卫生服务、进行健康教育,更重要的是树立以预防为导向的诊疗理念。通过这半个月的培训来,我对全科医师的理解从当初认为的:只要会看发烧、感冒就可以的赤脚医生,提高到对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人性化、持续性与综合性医疗照顾、健康维持和预防服务的经过专业医学训练的高素质医师。
二、提高了医患沟通的能力的认识
现实社会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急剧下降,医闹也越演越烈,医生越来越难当。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医生与患者在沟通方面出了问题。xx年恩格尔(G.L.Engel)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即人不仅是一个生物体,更重要的是一个具有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特征的综合体,因此,以医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逐渐被以病人为中心在培训中,通过授课老师不断给我们灌输以病人为中心,健康为导向,加强沟通的社区服务观念。
使我在潜移默化中对医患沟通有了新的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患者在工作、生活都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压力与问题,躯体的疾病只是患者健康问题的一部分。目前大医院的门诊医师的每日诊疗工作十分繁重,每天可能需要看30-40位病人,试问大医院的门诊医师怎么可能花大量时间与患者交流,倾听患者的心声。而全科医师则不同,全科医师管理的病人数及范围相对专科医师少且固定,可以有较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交流,同时方便对病人的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甚至可以让患者主动参与自己诊疗方案的制定或调整,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可以大大改进医生与患者的沟通。
三、增强了对全科医学的未来的信心
只有通过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的就医场所,才可能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全科医师培训心得体会五
经过一年时间的全科医生的转岗培训班的学习,本人对全科医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和了解。悉知全科医学的含义:是一个面向社会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术专科。将各科相关知识机能有机的融合为一体,从而服务于社区和家庭维护与促进健康的需要。同时熟悉和了解了全科医疗是一个对个人和家庭提供持续性与综合性保健的医学专业,又整合了生物医学、临床医学于行为医学的宽广专业。
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老师给我们传授了社区医学、全科医学、社区预防与保健、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康复医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社区常见病症的中医药照顾、急症与急救、物理性诊断、心理障碍与精神卫生等学科,从中了解了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为了实施六位一体化服务体系的所需要掌握的广泛的全科医疗知识,尤其是突出社区卫生医疗健康、疾病、保健等特点的医学知识理论受益匪浅。
全科医师的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训全科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是医学临床专家形成过程的关键所在。我科在陈启松院长的领导下,结合院内的实际情况,对院内全科医师进行了比较规范的一系列培训。
1、高尚医德及责任意识的培养:
医德观念模糊影响医生的进步及行业发展,即损害了卫生行业的形象,还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问题。而医生的技术水平与其责任心呈正比,没有责任心的医生不可能用心观察病人、处理病人,故其技术水平也不会很高,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我院在全科医师培训中强化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督促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树榜样,潜移默化感染规范化培训医师,同时带教老师需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抓住典型,深入剖析,培养规范化培训医师抵制非道德行为的坚决性和长期性。
2、强化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融洽的医患关系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沟通障碍是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信任度下降的重要因素,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潜在危险因素。因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提倡多作换位思考,真诚关心患者。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可以换来病人高度的信任,比如查房时与病人握握手,晚上查房时帮病人掖一下被角等。规范化培训医师要从细微之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这对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参与临床研究,开拓科研思维:
我科在全科医师全面素质训练中还增加了临床科研能力培训和专业外语阅读项目,要求培训人员在接受培训期间参加科里科研工作,从中培养研究思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目的是让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以及新知识、新技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4、基础理论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
每月定期召开全科医师例会,并请医院外出进修回来的医、技师授课一次。临床实践培训,全科医师深入科室后由科主任指定主治医师、副高或以上职称的指导教师负责,实行指导教师与上级医师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5、加强评估和考核:
建立、实施质量评估及考核制度,包括培训质量及组织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评估、检查,认真组织出科考核。评估、考核的目的是对临床医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检验,同时也能发现培训中存在的不足,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存在的问题:
全科医疗质量的概念范文2
一、 全科医生学产生的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老年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成为日益迫切的问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高科技检测、治疗手段的应用,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但对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却收效甚微,成本与效益严重失衡;随着医学专科的不断分化,对疑难重症的解决不断有所突破,但医患关系淡漠却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在应付这些全球性的挑战方面,全科医疗与全科医生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世界全科医生组织著名专家。DICON教授总结说:“任何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若不是以受过良好训练的全科医生为基础,便注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二、 全科医生概念及其现状
经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将向个人、家庭和社区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连续、方便、及时、有效和经济的、以健康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是与各种专科医疗服务相互配合的,把社会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保健医学融为一体的新型医生。全科医生是一类重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病人康复和慢病及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其培养目标要求职业操守、人文素养、学科综合、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能力要素有机融合全科医生国内外医疗卫生实践表明,能否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建立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的基层卫生服务团队,提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特征的基层卫生服务,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将直接关系到重大疾病的有效防控、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合理控制,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公益性。
从2010年起,教育部、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实施了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连续3年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本科毕业生。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66所高校已招录免费医学生1万余人,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承担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的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突出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免费医学生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临床基本诊疗能力。目前,在我国,合格的全科医生十分匮乏,注册全科医疗科的执业医师仅有8万余名,占执业医师总数的4.3%。在重视基层卫生的国家和地区,全科医生一般可占到医师总数的1/3甚至1/2以上。
三、 当前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现阶段没有全科医学师资的认证制度,师资队伍管理混乱,各地师资缺乏,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素质不高,尤其是专职师资缺乏,大部分临床兼职师资以及社区基地师资未经过正规的培训,缺乏全科医学教学能力。师资本身存在的问题! 高等医学院校的师资在理论和科研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对全科医学了解不多,特别是对全科医学临床和社区实践经验缺乏,难以在授课中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将实际的案例贯穿在教学中。其次,师资培训中的问题,当前,我国在全科医学发展过程中已认识到师资建设的不足,然而如何建设师资队伍,其中师资队伍的组成、培训方式、培训时间、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等探讨得还不十分清楚。有些地方急于求成,教师只培训几天或只参加了一两次短期培训即成为师资,这样的师资无法保证教学质量。而且在师资严重不足、质量难以保证的情况下,还有经过培训的全科医学师资流失的现象。据对曾经接受过卫生部全科医学培训中心培训的全科医学师资的问卷调查显示,经过卫生部全科医学师资培训的学员,只有经过培训后仍从事全科医学教学与培训工作。那么如何保证培训质量及培训后的人员不脱离师资岗位是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最后,其他因素对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师资建设的问题除本身因素外,国家的政策、环境等都对全科医学师资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如现阶段国家在全科医学师资的学历、个人发展等政策上没有一定的优惠,各种待遇不如专科医师的高,而且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尤其是社区基地教师的工作环境较医院条件差,因此大多数医师不愿意做基层师资。同时相对于医师工作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对医师的制约,他们更愿意从事医疗工作,而不愿意带教。
全科医疗质量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全科医师;培训;综述
全科医师[1](GP)的工作负责全科医疗卫生服务,属于健康指导服务的提供者,因此全科医师应具备独特的专业知识、专业态度,提供专业化及持续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全科医师通常是通过门诊的形式处理居民中的常见疾病、多发疾病以及一般急症。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的不断拓展,社区对具有全科意识和综合服务能力的社区医生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往曾采用定向免费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在职继续教育、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带班模式等大多采用脱产、集中授课等方法取得的一些经验,但也有一些不足,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由于全科医学涉及的领域比任何其他的专科都宽阔,需要掌握的医学发展新动态也更多,培训全科医生要特别关注他们如何建立良好的终身、独立继续学习的能力与习惯,因此培养方法要更注重"授人以渔"的概念。国内学者也对全科医师的培训需求和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综述如下。
1 我国全科医师培训的模式
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全科医师培养制度与模式,我国以往较常见的全科医师培养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全科医师转岗培训 为了提升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选拔符合一定条件的在职医师,按需进行1~2年分程培训。通过转岗培训,培养一支符合城乡基层全科医疗服务岗位要求的全科医师队伍。培训根据各地情况,采取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等方式,教学以授课为主,适当结合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较色扮演、示教操作、模拟训练。
1.2全科医师在职继续教育 为在职的全科医师提供具有全科医学特点,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这种模式能让已经工作与基层的社区义务人员更新医学知识,提高临床工作质量。
1.3毕业后规范化培训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的"5+3"模式,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培训项目,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即全科医学相关理论、临床科室轮转、门诊社区实习,培训总时间为36个月,中心指定专门教师实行一对一带教,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全科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毋庸置疑,规范化培训应该是最标准的全科医师培训模式,但由于培训过程中医师的待遇等问题愿意接受规范化培训的生源欠佳。
2 全科医师的在岗培训
2.1在岗培训现状与困惑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从社区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来看,国内学者看法比较一致,普遍认为全科医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2],我国社区医师大多是基层岗位上的医务人员逐步向全科医生转化而来,对全科知识技能掌握程度不平衡[3]。目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医师尚有一半以上未接受全科医学培训[4];而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5]。
我国全科医师培养体系不完善[6],在岗培训过程中工学矛盾比较严重;沈沁[7]等研究显示,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大部分选择了半脱产和不脱产,这可能是因为全科医师平时工作已经非常繁忙,不愿意培训过多的影响工作。对培训形式的偏好方面,朱福[8]等研究显示,大多数医师(74.84%)选择了半脱产在岗培训形式,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与工作时间的冲突(65.07%),另外多数问题则是培训内容,深度等问题。谢庆文[9]等提出全科医师可以根据自身学历和工作的实际情况灵活培训,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内容。也有学者认为,社区卫生人才培训方面,能力培训是核心[10];以胜任为基础的培训模式,由指导医院根据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工作任务拟定工作项目,列出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学员在工作中伴随指导、监督有利于社区全科医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2.2在岗培训需求与内容 沈国星认为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的内容范围很广,为适应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既要重视经典性和系统性,又要注重实用性,使学员犹如在接触患者一样;在课程的设计方面提倡"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杨玉涛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还是以防治常见病、慢性病为主,在教学方法上,应克服封闭式教育,扩大开放式教育,以问题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
朱福等培训需求研究提出,"社区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需求方面的调查显示,被选中最多的三类知识或技能依次为:①临床实践技能(69.97%);②临床理论知识(42.32%);③社区工作经验(41.64%);社区全科医师自己提出的知识或技能需求分别为:①科研能力;②心理问题的诊断和识别能力;③全科知识最新进展和有关政策等。并主张参与式培训过程中学员应进行讨论和交流,培训内容方面多开展贴近临床实践的应用培训。
2.3在岗培训形式 以往采用脱产方式对社区医师进行培训,工学矛盾相对突出,这种情况下各种形式的在岗培训应运而生。社区采用在岗培训的方法,能使全科医师尽快适应和胜任全科医师的岗位,承担起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有研究显示,对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全科医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内容的多渠道培养模式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提供人力和知识上的保证。目前国内在岗培训的内容多样,形式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
2.3.1实用型培训 王纯等自行摸索了一套"转换理念,以人为本,共同参与"的实用性培训方式,即转换理念-根据社区全科医疗的特点强调了"全"科的观点;培训内容方面,以人为本,界定了5个重点培训内容:①建立正确的态度及价值观;②锻炼较全面的管理协调能力;③加强团队合作意识;④学会有效的医患沟通;⑤培养人文情感;教学方式上,共同参与;全科医师到各科室轮转,针对性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疾病防治的培训。最后,考核方面,采用带教老师会议评定和填写测试问卷的方法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通过培训,学员的全科理念、工作态度、团队意识、医患沟通等方面均有较明显改善。
2.3.2能力型培训 认为在社区人才培养方面能力培养是核心,以胜任为基础的培训模式可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廖伟华等,根据社区工作任务组成了健康管理、疾病防控、家庭病床管理、重点人群保健等4个小团队;培训内容方面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大类,知识目标以各种指南为蓝本,技能目标以带教老师为负责人;考核方面,分理论考试和技能考试,分成优、良、差三级;结果显示胜任为基础的培训模式能在短时间内提高社区医师的综合素质。
2.3.3阶段型培训 分阶段进行,逐步递进。余良仁讨论和分析了三阶段式在岗培训模式,即培训分自学阶段、集中授课阶段、实习阶段;每个阶段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之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培训内容根据《全科医师岗位培训大纲》的要求,有全科医学基础、全科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和康复等四门;考核分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此研究还进行了在岗培训后行为层评估,使用了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法,对培训对象从培训开始到现实行为转变进行了评估值得借鉴。
2.3.4全面型培训 此类培训内容覆盖广泛,涉及培训时间也较长。马维红 "以需求为向导"的培训模式培训学员"全方位"的服务理念,培训内容方面,重视内、儿、妇产科、门诊外科、皮肤科等等常见问题;临床基本技能方面,通过模拟培训,反复训练,提高熟练度。培训结束时,对培训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价,即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基本技能包括全科医学基本技能和心肺复苏技能考试,内科外科基本技能随机抽题目操作考试,考核后将情况反馈给学员,纠正不足,提出注意点。
2.4在岗培训效果 考核是培训效果的评价措施,也是促进培训工作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许廉认为培训结束之后应认真考核,杜绝走过场现象。多数学者认为,影响培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还在于学员自身对培训的关注和努力程度。
3 讨论
3.1在岗培训是社区人才建设的主要途径现阶段,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培训的需求比较强烈,当前应大力推进全科医师在岗培训工作,加强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在岗培训,鼓励其参加培训提高全科医师的工作能力。
3.2培训过程中应强化全科医疗理念 全科医师除了行使普通社区医疗服务的功能之外,还应对健康档案,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等公共卫生工作方面进行了解,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服务到位。
3.3培训模式、内容、时间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社区的实际情况灵活培训。从以往培训的分析来看,社区全科医师的培训模式应以在岗培训为主;课程的设置上由于各地区学员之间差异较大,应根据本社区具体问题具体安排,比如可以设置必修、选修课;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根据参与培训的具体内容进行书面考试,技能操作等多种形式。
3.4师资方面,临床医师在理论上不熟悉全科医学的思维方式,对全科医学定位不准确,全科医师的培养应逐步由全科医师自己来担当,故应加强全科学科建设,应从学科建设角度不断完善全科医学,把全科医学作为重要的学科来发展。
全科医疗是一种服务模式,全科医师的在岗培训是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经过培训的合格的医师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社区全科医师的在岗培训应结合社区问题,走出适合自己的培训之路。
参考文献:
[1]孟群,解江林.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现状与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9(3):175-176.
[2]昆仑.人才队伍建设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关键[J].中国社区医师,2006(11):3-4.
[3]董燕敏.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529.
[4]尹文强.三城市社区全科医学培训现状与需求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3):183-186.
[5]尹文强.社区卫生服务情景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135-138.
[6]任伟.国内外全科医生制度现状及启示[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4):509-510.
[7]沈沁.北京市城市社区医生全科医学培训需求调查[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2):1515-1518.
[8]刘向红.社区全科医生最需要的教育与培训[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14.
全科医疗质量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全科医生;现状;人才培养;社区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 R197;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6)09(b)-0177-03
[Abstract]General practitioners are "gatekeeper" for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in health care system,moreover, they also are provider of the basic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ervices.Extensive exploration have been applied in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by governments,medical university and correlated medical institution everywhere,however general practitioner training status are dissatisfactory yet.The authors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practitioner human resources status and training status nowdays,and analysis the existing problems.Finally,several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General practitioner;Present status;Talent cultivation;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显著发展,我国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强烈,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则成为大势所趋。全科医学作为面向基层的,整合临床、预防、康复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1],其服务范畴覆盖整个人群健康问题。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可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综合化的保健服务[2]。全科医生作为卫生保健系统的“守门人”,该群体的出现弥补了生物医学模式高度专科化的不足[3]。“构建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队”的规划被国家发改委于2011年正式提出,尽管我国各地政府、医学院校和相关医疗机构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进行了广泛探索,取得了部分成绩,然而总体情况仍然差强人意[4-5]。笔者针对我国全科医生人力资源及培养现状作一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1全科医生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需求
全科医学的概念被引入中国的时间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我国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则是在2011年6月的国务院常委会议上,预计到2020年将初步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竭力使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全科医生的连续协调、方便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按照2011年国家发改委的规划,预计中国需要30万~45万名全科医生,而目前我国全科医生仅达到10万,存在着非常巨大的缺口。除了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外,全科医生整体的学历和职称也普遍偏低,收入低于临床专科医生,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故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全科医学人才,存在严重人才流失现象,上述情况极大阻碍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6]。
2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
2.1我国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
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主要以五年制本科教育为主体,后逐渐出现七年制及八年制的研究生医学教育。随着中国卫生体制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越来越广泛,2011年我国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努力探索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目前主要有全科医生转岗培训、规范化岗位培训以及在高等医学院校中试办“5+3”模式等三种形式。
对于转岗和岗位培训的内容,除了基础医学和全科医学外,应重点关注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整个培训过程包含两个阶段,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技能培训,然而短期培训出来的全科医生综合素质尚有待提高。
“5+3”模式:先进行五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后接受三年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后者可采取“毕业后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两类形式,但目前这种培养体系仍不完善,培养的形式、内容及年限等尚无统一标准。这种培养模式在短时期内无法看到成效,长此以往则会慢慢突出其人员稳定、医生素质较高的优势。
2.2国外全科医生培养的现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如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及美国,全科医生的培养工作开始较早,故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和培养体系,教学目标明确,培养计划保持连贯性且正规化,也有着严格的导师带教制度和定期的考核制度。发达国家的全科医学教育大致分为医学生的全科医学学科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三个阶段[7]。虽然国情的差异致使我们不能全盘照搬这些国家的培养模式,但是可以适当地借鉴和学习。比如我们探索的无论是“5+3”模式还是“3+2”模式,均是强调了毕业后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全科医生培养向毕业后教育转变。
3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努力探索和完善全科医生的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全科医生的教育培训模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全科医生,获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一些新的问题也渐渐呈现出来,以下作一简要论述。
3.1医学院校教育基础不牢
我国目前设立全科医学专门教学机构的高等院校并不多,全科医学在医学院校中受重视的程度普遍较差,但全科医学的在校教育绝对需要受到高度重视[8-9]。对于培养合格全科医生产生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师资力量[10],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师资不足及水平参差不齐是当前的普遍现象,由于个人发展、待遇等问题,还存在全科医学师资流失的现象[11]。
3.2培训内容安排不合理
连续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贯穿于整个社区卫生服务过程当中,故全科医生除了要掌握医学知识,也要了解社会学、心理学、法律甚至宗教知识等[12]。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训中大多缺少相关内容,不利于全科医生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
3.3对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重视不够
目前全科医生的继续教育尚未得到广泛重视。由于基层医疗人员对医疗卫生改革趋势了解不够,有重实践、轻理论学习的倾向,此外也存在工学冲突、缺乏激励等,致使其对继续教育有抵触情绪,严重地影响了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质量[13-14]。
4思考及建议
4.1强化配套政策和财政支持
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十分紧缺,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全科医生制度,从而培养出接受过正规全科医学教育和培训的全科医生队伍。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树立全科医学教育的主流地位。妥善合理解决全科医生培养中的问题,依靠政策和制度来确保政府、院校、单位及个人对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凡是涉及全科医学教育的各个部门之间应该相互密切配合,以保证全科医生培养质量[15]。
4.2建立系统培养全科医生的机制
对于全科医学教育来说,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体制机制来确保这个任务的顺利完成。首先,目前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把学校教育作为重点的同时,应该积极开展毕业后教育(全科住院医师培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全科医生是卫生服务的主导力量,其培养主要以学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模式为主,这些模式中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毕业后教育在全科医生的培养中具有关键性的角色[7]。其次,高等医学院校应遵循全科医学理念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将基层医疗保健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内容纳入核心课程[16]。重视全科医生工作理念与全科医学理论融合、全科医学教学与实践融合。第三,严格标准,保证全科医生培养、考核的同质化。在英国全科医生要经过“5+2+3”的规范化培训(5年本科教育,2年基础培养,3年规范化培训)。英国全科培训大纲对全科医生的要求特别严格,每五年要进行重新注册认证,其中的项目包含成本效益、最新进展、投诉及重大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等[17-18]。
4.3合理安排全科医学培训内容
建议在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前,针对学员的状况及社区卫生服务实际需求,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调查分析,尽可能科学安排和设计培训内容,能够因人施教、因地施教、按需施教,从而快速提高全科医生的服务技巧、提升专业技能,达到提高培训效率的目的[19]。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启发式的全科医生培训。在英国,全科医生培养则贯彻“以学员为中心”的理念,带教老师每次上课都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并根据学生来选择个性化教学方案。带教过程中采用开放性、鼓励性、引导性、启发性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在带教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全科医生的角色扮演,即轮换扮演不同角色,相互点评彼此的优点与不足,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快速提升专业技能和改善服务态度,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18]。
4.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在相关政策指导及政府资金资助条件下,利用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借鉴国外全科师资培养的成功经验,加强我国全科医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对全科医生带教师资进行系统的培训,尽快建立相应的考核认证制度,同时提升全科规培带教老师的带教技巧和水平[11-20]。
4.5重视继续医学教育
首先,要探索开展多途径的教学形式,发展远程教育。其次,要增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按照不同学员的需求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激励措施。再次,科学管理,加强统筹,尽可能减少强制性和重复培训。最后,要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全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兴趣,以学习效果作为衡量指标进行培训,只有这样,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才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4.6提高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
我国全科医生目前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素质不高、流失严重,全科医生职业存在着“三低一缺”的特点,即福利待遇低、社会地位低、积极性低,缺少完善的培训体系。我们应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等经验,从全科医生的工作条件、执业环境、薪酬福利、考核评价以及医疗风险的防范和处理等方面着手,努力提升全科医生的社会地位,增强全科医生的职业吸引力,为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
5小结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改革是国家医改的重点工作之一,培养基层全科医生也是一种新的医学教育模式。为了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培养全科医生的体制和从业激励机制,从而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基层群众,早日实现我国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Siebenhofer A,Horvath K,Semlitsch T,et al.General practitioner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in German cancer guidelines:a systematic review[J].Z Evid Fortbild Qual Gesundhwes,2014,108(5-6):283-292.
[2]房鑫,郝艳华,吴群红,等.我国全科医生现状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199-1201.
[3]张艳红.浅谈我国全科医生队伍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6):156-157.
[4]张宇,张东华,薄红,等.浅谈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现状、问题与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9):3-5.
[5]周志衡,郑婵娇,李芳健,等.我国全科医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11-113.
[6]魏士轩,尹爱田,马东平,等.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人才问题及成因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4,17(3):227-228.
[7]高力军,宁宁,康正,等.发达国家阶段式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借鉴[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6):1079-1080.
[8]王以新,廉京雷,杨杰,等.我国在校医学生全科医学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3):1552-1555.
[9]代涛,黄菊,马晓静.国际全科医生制度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5,8(2):1-7.
[10]Zhao Y,Chen R,Wang B,et al.General practice on-the-job training in Chinese urban community:a qualitative study on needs and challenges[J].PLoS One,2014,9(4):e94301.
[11]路孝琴,刘艳丽,孙晨,等.我国全科医学师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队伍建设对策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6, 30(3):1-2.
[12]邵珠建,李春鸣,覃晓龙,等.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3):226-229.
[13]李晓阳,熊正南,段于峰,等.武陵山片区农村医药卫生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调查与对策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6,36(1):44-49.
[14]许茗越,吕琳,杨倩蓉,等.我国全科医学教育研究现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5):851-852.
[15]刘娟,陈志勇,吴世友.构建我国全科医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3,34(9):77-79.
[16]柴云,孙琪临,姚为付.中外对比:中国全科医生培养机制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5,36(4):68-70.
[17]Dale J,Potter R,Owen K,et al.Retaining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workforce in England:what matters to GPs? 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C Fam Pract,2015,16(1):140.
[18]雷李美,蓝翔.赴英国皇家全科医师学会全科医学培训的启示[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4):676-679.
[19]杜静,朱继红,李红.关于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继续教育的建议[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8):1-3.
全科医疗质量的概念范文5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学科联合;服务能力;实习带教
平水镇卫生院坐落于柯桥区的南部山区,在当地有良好的知名度,其医疗服务范围可辐射周边三镇,服务总人口约6万人。通过分析医疗联合体建立前三年(2011-2013年)平水医院的业务数据,发现3个明显的问题,具体如下:1.总门诊人次逐年下降,2.手术人次及手术种类明显萎缩,部分以往开展的手术项目被取消,3.患者就医的满意度有一定的下降。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群众的就医渠道多样化后,部分患者被分流到综合性医院,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已明显滞后于患者的需求。
医疗联合体的概念:简称医联体,考虑地域、经济、资源互补等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以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级医院、乡镇医疗机构等医疗单位组建成责任与利益共享的联合体。2013年9月,在政策引导、经费保障、地域就近原则等条件下,柯桥区组件了2个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其中,我院与绍兴第二医院组建了紧密型的医疗联合体。近3年,通过在医疗联合体内,开展人才双向流动、学科联合建设、优势资源共享、教学基地建设等工作,我院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均取得了明显提高,具体如下:
1.人才双向流动:总院每周下派专家团队,团队由18名资深的主任医师
组建,涉及科室:心血管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小儿科等科室,能基本符合社区患者就诊需求,每日安排专家3-5人来分院坐诊,同时专家团队还负责教学查房、疑难病人会诊等工作。总院与分院实现青年骨干人才的柔性流动,总院下派主治及以上职称的医生来分院进行技术指导、病房查房等工作,分院安排医生赴总院进修学习。
2.学科联合建设:
2.1学科联合的构建:总院与分院联合申报了区-镇共建学科1项,即全科医学科,学科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文件(柯卫发〔2014〕104号)的建设标准予以创建,目前已设立了规范的全科门诊与全科病房。全科门诊:由副高及以上医师坐诊,同时组建区域性全科团队,由其担任执行团队长,下设健康宣教、戒烟门诊、心理咨询等二级门诊,服务内容涵盖: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健康咨询、慢性疾病管理、药物指导、心理卫生指导等;全科病房:目前已设置2个病区的全科病房,实际开放床位70张,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在分院解决。
2.2学科联合的成效:近2年,分院共举办7期市级继续教育班,与绍兴二院联合申报科研计划项目1项,自主申报并立项课题5项,已完成3项,院内申报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2项。对近2年的业务报表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学科创建第1年与第2年的全科门诊人次分别是22.5万、27.6万人次,较建立初期分别增长13.07%、38.69%,最近1年的全科病房收住患者1805人次,较创建初期增长79.78%,较前1年增长21.14%。患者的满意度与认可度有显著提升,最近一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15年12月份),其调查数据较建立初期的2013年有3-4百分点提升。
3. 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我院目前是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学院护理学院的社区实习基地,总院在社区教学师资培养、教学理念的灌输及实习生管理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目前分院已建立了健全的教学师资队伍,制定了教学方案与教学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进行了教学方式的创新,如:社区PBL案例的教学、实习生模拟全科诊室演示、模拟急诊案例角色参与等方式。近2年完成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实习生带教27人次,见习生带教160余人次,实习生总体满意度在87.41%,好于预期,且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带教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与实习同学的肯定,同时,通过带教,也极大地提高了分院带教师资的业务能力。
4. 个人的思考:
4.1人才建设方面:总院下派管理人员常驻医院,同时每天下派资深专家和业务骨干来分院开展专科坐诊、业务查房、手术和案例教学等多项工作,分院上派青年骨干医师到总院进修、深造。通过人才双向柔性流动,可有效提升分院医疗服务能力和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希望在后续的成效评价与政策、经费等支撑力度方面不断持续改进与提升。
4.2服务创新方面:应继续扩大优质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总结前期优质护理单元创建的经验与不足,将优质服务理念扩展到全科门诊、公共卫生、行政后勤等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一站式服务窗口的服务能力,及时解决就医患者的各类咨询与投诉,提升居民的就医满意度。
紧密型医联体的建设与运行的经验证明:它的运行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可使群众就医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这些都契合了新医改的初衷,值得推广与学习。
【参考文献】
全科医疗质量的概念范文6
现在的田海霞已是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定州市妇幼保健医院的妇产科医生了,“作为妇产科的医生,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迎接新生命。当我第一次提着刚刚出生的婴儿的小脚,听到他的第一声啼哭,那种喜悦真的是无可替代的。现在有了些实践经验,我觉得做医生确实挺好的。尤其是当你看到病人在你的治疗下康复后那种由衷感谢的笑容,你甚至会觉得很幸福,那种踏实、贴切的幸福,因为你是有成就的、被人需要、尊重和感激的”。
生老病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防治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是医生的神圣使命。其职业荣誉感是毋庸置疑的。而另一方面,对择业者个人而言,亦不失为一个明智之选。医生的被看重不是自今日始,但目前可以说是得到了充分强调。也许是人们日益高涨的健康需求使然,也许这与现今人们普遍务实的生活态度有关(掌握一门切实的专业技术就不怕没有饭碗)。总之,学医的热度近年更是有增无减。下个世纪医生将有更广阔的就业天地。
社区服务与全科医生,新世纪医疗保健新概念
为了实现“200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一种新的卫生保健形式——社区卫生服务正在走上日程。与之相应,一个有别于传统专科医生的新角色——全科医生,将成为下个世纪我国卫生行业的一道特别风景。
众所周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人均寿命有所延长。但随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即人口老龄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居民中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加上近年来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某些慢性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常见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卫生问题。这些病症在老年人身上表现最为经常,而老年人去医院看病切实存在诸多不便。社区卫生服务因此也就有了产生的必要与可能。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社区、家庭为服务对象,开展疾病预防、常见病与多发病的诊治、医疗与伤残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妇女儿童与老年人、残疾人保健等工作。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为全科医生,通常采取分片包干、设站定点、巡回医疗、送医送药上门等多种形式为居民服务。这样一来,老人可以就近看病,有的甚至不用出家门,就能使类似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迅速得以诊治,同时不用子女请假,也不用麻烦单位派人、派车,既节约人力、物力,也节约医疗支出。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具有综合性、持续性,医生对居民健康状况比较了解,对病人的病情、病程及相关环境比较熟悉,不仅可以诊治常见病、多发病,还可以提供健康与疾病的咨询服务,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传播预防保健知识,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并使病人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目前一些大城市试点工作已经展开,运行良好。有关人士预计,下个世纪社区卫生服务及其从业者——全科医生的发展前景将会极为广阔。
做个全科医生,21世纪你的明智之选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的新型医学专科。全科医生立足社区,对个人与家庭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一体化基本卫生服务。对病人和家庭来说,他是医生、健康监护人、健康咨询者、健康教育者、卫生服务协调者;对医疗保健与保险体系来说,他是首诊医生、守门人、团队管理与教育者;对社区来说,他又是社区健康的组织与监测者。
因此,作为全科医生,你应该具备更系统、更全面的医学知识。除此之外,你还应该具有爱岗敬业、满腔热情、乐于奉献的精神,这是一名社区工作者的基本职业道德。你要善于做群众工作,与群众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总之,全科医生是思想、业务素质都比较优秀的医生才能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