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扩展训练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扩展训练总结范文1
三堂作文课的训练均重视了练前的“导”,但忽视了练后的“评”。可能是缘于时间关系,练写片段后的“评”不是省略了,就是走马观花地象征性地“展示写作成果”,仅追求课堂的完整性而已。我个人认为,在家常课的作文训练中,应认真对待“评”这一环节。充分利用实物投影等展示学生的作文,并针对本课作文训练重点进行评价,即根据“法”评价,从而让学生真心掌握此堂课训练的习作方法。
最近学习了《语文教学通讯》7~8月合刊关于作文教学的专辑,颇有启发。特别是关于构建习作序列和作文教学的技法训练,谈点收获。
反思一下自己的常规作文教学,往往是扔给学生一个题目,等学生写完后,打个分,有时间也只是讲评一下共同存在的问题或者读一读优秀的范文,结果发现写了好多篇文章,学生的水平还是没进步。
再看看中年级与高年级的作文教学课堂,你也是在强调写文章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他也是在强调写文章要注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这堂课是在讲文章要写具体、生动,那堂课也是在强调这一点,可再看学生的作文就是不具体、不生动。
由此我想,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必须构建一个习作教学序列,必须重视教师的引导,必须指导学生逐步学会一些习作的艺术手法,一些谋篇布局的技巧,一些立意构思的方法。
如何构建习作序列?要构建怎样的习作教学序列?这显然也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我认为,习作序列的构建应当包括两个层面: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构建习作之文体序列,二要依据课文、例文的特点构建习作技法应用序列。
中年级学生作文刚起步,应以片段训练为主。习作主题侧重:以“趣”为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记录生活中的趣事。学生技法侧重:不同的对话形式,人物外貌描写,人物神态运用,动词使用,总分总结构,过渡段的训练,详略得当等。
高年级学生习作主题侧重:以“情”为主,要学会情感类叙事文章的写作。习作技法侧重:选择典型材料,记叙与抒情、议论相结合,记叙要学会倒叙、插叙等,描写要学会侧面描写、场景描写、以动写静,点面结合等。
其实,关于习作技法,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系列。如按照作文成文过程,可以分为角度系列、标题系列、选材系列、立意系列、结构系列、语言系列、体式系列等;按照表现手法,可以分为陈述系列、描写系列、抒情系列、议论系列等。描写系列,又可以分为细节描写、性格描写、神态描写、景物描写等。划分并不绝对,有交叉之处,只要方便教学与训练即可。因此,以上中高年级的习作序列的构建还需共同商量、讨论。
要提高作文技法训练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技法水平,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材示范
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不论从选材立意、思想情感,还是从表现技巧上看,都是小学生学习的范文。进行技法训练,首先要关注这些“典范”,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典范”细加揣摩、品味,力求悟得透,析得透,品得精,做到烂熟于心。在进行技法训练时,也要尽可能从这些“典范”中取材,这样既可保证技法的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阅读扩展
教材的例子质量虽然高,但数量有限,因此,必须利用课外阅读进行拓展。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把有关技法的例子摘录出来,整理分类,品评鉴赏。但一定时间内,要规定摘录技法的具体内容,不能见到哪种就摘录哪种,那样就没有重点突出的效果,质量也难保证。同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信息,以实现资源共享。阅读可以采用定向与不定向结合的方式。定向,是教师指定阅读的篇目,这些篇目包含本段时期正在进行的技法训练内容。定向阅读,目的性强,针对性强,因而收益明显,但也容易形成阅读疲劳,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自己发现的乐趣。因此,定向阅读要与不定向阅读相结合。
三、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是对“教材示范”与“阅读扩展”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分析,明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如细节描写,通过总结归纳,要明白什么是细节描写,为什么要有细节描写,什么地方要有细节描写,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某种写作技法,为己所用。总结归纳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设立专门的技法指导课,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题参与积极性。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来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发现的乐趣与成功的,又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己总结归纳的习惯。
扩展训练总结范文2
一、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有效性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一味地强调阅读的结果,没有真正传授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开展阅读,对于阅读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也不是很了解,最终导致阅读效果不佳,长期下来很容易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畏惧心理。
其实,现代文阅读并不是简单地靠教师的讲解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积累经验,养成一套属于自己的阅读习惯。所以说,我们应该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表现自己,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可以适当地传授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说,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做一些特殊的标记,利用符号标记法来开展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打上问号,自己有心得的地方可以画上波浪线等。这些虽然都是一些小的细节,但 是对于阅读却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建议尝试进行阅读经验的积累,一些学生经过长期的摸索可能会觉得将关键词汇记录下来比较有帮助,有的学生可能觉得重点段落细致阅读的方式比较有帮助,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特点来进行习惯的养成,逐渐的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其实,经过这样的经验积累,学生就会发现现代文阅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就能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解决很多阅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建立阅读的自信心。
二、拓展阅读范围,提高学生积极性
很多教师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训练当中,学生表现得还不错,但是一到真正考试时就一塌糊涂,总结下来并不是学生心理素质等因素的问题,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平时的阅读训练范围过于单一。一般来说,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都会选择教材上的内容来进行训练,很少有机会涉及课外文章的阅读,阅读的范围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不论学生多么熟悉课内阅读材料都是不够的,需要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让他们阅读的范围变得更加宽广,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打开思路,拓宽视野。
虽然阅读的范围应该得到扩展,但是拓展的范围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把控,不是什么样的内容都可以阅读,而是要进行与课内材料相关联的拓展阅读,做好课内教学的延伸工作。比如,当学习完教材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找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分析,或者找同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来进行扩展阅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扩展阅读,并且总结一下和课内阅读的区别等。学生接触的材料多了,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对于现代文阅读也会产生一定的热情,更加懂得如何分析和理解这些文章,自然而然地更加愿意去主动阅读和学习这些内容,进而产生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心得体会,落实阅读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这对学生的社会生存以及人际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贯彻落实了阅读的实效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比较深的,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从而取得好的成绩。虽然说正确回答问题在某方面体现出了学生对于材料的理解程度,但是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阅读水平,可能一些学生只是机械地套用现代文阅读的套路,并不是真正有了心得体会。因此为了真正落实这一问题,教师应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查分析。
阅读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语言应用之美、艺术手法之美、情感表达之美等都是需要仔细进行分析研究的内容。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读懂文章的意思是最基本的,根本就算不上阅读的效果。所以说,教师在检查阅读效果的时候需要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进行,应该注意到更深层次的内容。
扩展训练总结范文3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句型教学 教学方法
句型学习是高中英语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水平的前提条件。所以,很多教师对于高中英语的句型学习十分重视,不断创新英语句型学习的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也遇到了一些困惑。下面结合自己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针对高中英语的句型教学,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与做法。
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句型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对于我国的学生来说,英语学习之所以效果不太理想,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既让学生们失去了通过交流沟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也体现不出英语语言的功能和价值,极大地影响了英语的学习效果。句子作为语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呈现形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功能,一方面练习所学的语法和词汇,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理解语篇的内容。句型的学习与掌握是建立在大量运用的基础上的。所以,在高中英语句型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感兴趣的内容,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从而达到运用句型进行交流练习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双重否定的句型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幅图画,图画的主题是“A boy is very bored, he can’t come down.”让学生借助图画的内容,来理解双重否定句型“I think it is not uncommon to find him reading the books.”所表达的意思。在这种直接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接受多种感官的刺激,就可以对于句型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产生运用句型进行表达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再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句型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从而达到训练句型的目的,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 通过多种方式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
不同的句型,句子的结构各异。通过比较这种句型上的不同,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句型知识,并且更加准确地运用句型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水平。高中英语的句型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不同方式的比较,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别,总结得到一些英语语言的表达规律。在比较英语句型时,可以通过英语与汉语句型的比较,让学生发现英语与汉语两种不同语言在表达方面的不同,逐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训练学生的双语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较句型时,教师让学生举例表达“我的英语学习比她好。”这个意思时,有学生说:“My English study is better than hers.”还有学生说:“I study English better than she does.”教师把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不同,引导学生从各种语言学习材料中去发现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并且教育学生要尊重英语的表达习惯,按照英语的思维方式组织句子,让学生认识到通常在英语中表达这种比较句型时,往往都采用“I study English better than she does.”这种句型来表达。
3. 采用不同扩句练习,加强句型应用训练
总的来看,句型的掌握是建立在反复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学生大量的练习,句型才能很好的掌握。但是,如果简单机械的重复同一种句型,难免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新鲜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就需要教师不断变化句型的花样,对于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各种句型,通过扩展的方式,变换不同的形式,避免学生由于反复的练习同一句型而产生厌烦情绪。
例如,在英语学习中可以总结出一些比较典型的句型,比方说主+动结构、主+动+宾结构、主+动+补结构、主+动+宾+补结构等。对于这些不同类型的句型,在学习时,可以通过扩展句型,让学生反复的运用句型,达到掌握句型的目的。通常扩展句型的方法主要有,对于句型的主语、谓语等不同部分进行扩展。主句可以通过增加定语的形式,谓句可以增加状语、双重宾语等形式,通过逐渐地增加句子的难度,让学生既感觉句型学习有一定挑战性和新鲜感,又可以在反复的训练中学习了句型。在学习“主+谓+宾”句型时,教师让学生举例,“That girl is reading a book.” 然后让学生在这个句子的基础上扩句,达到训练这种句型的目的,学生们在这个句子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扩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扩展训练总结范文4
一、低段:认识框架,训练句群
低段作文训练的重点应是指导学生从内容入手,从整体上了解作文框架,利用连续的句群格式由范例到模仿,由模仿到扩展创新。其训练步骤如下:
1、范例引路,认识轮廓。开始接触作文,学生是茫然的,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教师应用范例引路,给学生一个清晰的作文轮廓,使学生既认识整体又认识句群。如看图说话《课外活动》:(1) 按时、地、人、事说好一句话。(课外活动的时候,同学们在操场上锻炼身体。) (2) 说好联系紧密的几句话。(近处,两个女同学在跳绳,左边三个同学在练习跑步,右边两个同学在踢毽子。远处,两个小队同学在比赛拔河。) (3) 指导说具体。(一个女同学跳绳跳累了,正在休息;另一个正在跳,她脸上笑嘻嘻的,发辫在背上不停地跳舞,跳得多轻松愉快呀!) (4) 还可以写出自己是怎么活动的?心情怎样?
2. 注重框架,归纳方法。引导学生口述时,应一边引导学生从内容入手由浅入深地口述画面内容,一边总结方法(即前面的四个步骤),使作文框架逐渐显露出来,然后抽几个学生口述,即使口述内容重复也不要紧,主要目的是建立作文框架的概念。
3. 训练句群,求异创新。学生有了作文框架的概念后,训练的重心逐渐向训练句群,渗透求异思维倾斜。也就是说在方法的制约下,尽量做到选材新颖,叙述体现童真童趣,说话写话较为具体,句子间相互连贯。
二、中段:扩展结构,精雕细琢
中段作文训练要通过听说、阅读、学习写作知识技能,借助范例导引运用写作技能,利用这些知识技能,以内容为先导,逐个项目进行精雕,让学生的思维沿着既有范例引导而有序,又似脱离范例的制约而向创新的方向发展。其训练步骤为:
1、例文引路,再筑文章框架。选取典型文章典型片断读熟读透,使各种体裁的文章框架深深地印入学生脑海中,从而掌握写作知识,进一步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朝着有序而不紊乱的方向发展。
2、片断仿写。抓住课文中或课外读物中所描写的景、事、物、精彩的人物对话、细致连续的动作、变幻不定的颜色等进行单项训练,以悟出的写作知识为引导,采取变换环境,模仿人物,变换事物的方式进行仿写。
3、全篇仿写。这是读写结合的综合训练形式之一。要求学生把读中学到的知识,模仿着运用于写作中,指导学生着重学习所读文章的写作方法。如材料的选择安排,语言的表达,人物动作的描写等。
三、高段:深化结构,求实发展
高段作文训练要达到的目标是:言之有序,言之有物,有感而发,有真情实感。为此,不但要从形式上下功夫,还必须从内容入手,充分利用范文的启导,在作文的审题、立意、取材、组材、结构层次以及编写提纲、用词造句的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概括、抽象,落实重点训练项目。
1、学习范例,感悟重点训练项目。到了高年级,作文训练推进到了系统训练阶段。因此,每次习作训练前要认真阅读讲读课文,分析其包含的重点训练项目,掌握方法。如《凡卡》这篇课文,作者很注重细节描写,信的开头说"我没爹没娘",接着写凡卡挨打、挨冻、挨饿,并就他为什么挨打,用什么打,怎样打,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些什么等方面很清楚地进行了细节描写,甚至还把凡卡和爷爷在乡下的情景也穿去。了解了这些内容后,将这个重点训练项目细分为环境、人物的动作、对话、内心活动、联想和回忆,让学生在习作中体现。
扩展训练总结范文5
以高职高专英语专业系列教材《综合英语教程2》中Unit1“Culture”为例,整个单元需要6个学时,听说练习、阅读理解和拓展部分三部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第1、2学时,预习项目,教师布置主题内容,提供讨论问题,学生收集单词及文化意义、思考搜集问题的答案。口语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列举“Brainstorming”中的词汇(3-4人);小组讨论其文化意义(4人);老师检查、监督和总结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表现;听说实训练习项目,听录音,回答问题(4-6人);小组主题讨论及汇报。教师讲解答案并补充词汇与句型,扩展练习部分,口语巩固练习、预习课文单词并查找解释、思考收集相关主题文化,教师提供主题内容,检查单词本完成情况。第3、4学时,预习项目,学生自学课文生词及短语、思考搜集讨论问题;教师布置主题内容及提供讨论问题。听说项目,小组讨论导入问题(4人)、段落划分,总结大意(4人);教师检查、监督和总结文章结构和主题。精读项目听录音读课、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讲解答案、重点单词、长句难句、重点句型及文化背景欣赏扩展练习。第5、6学时,学生完成课后角色表演、课后扩展练习作文练习;教师分配互评作文扩展练习,查阅作文完成情况,听写课文相关短文,提出疑难问题检查,监督讲解答案解决问题翻译作文。学生在黑板上呈现翻译练习答案(5人),互评作文心得及自我评估总结翻译技巧;教师讲解写作技巧及点评作文,复习本单元,预习下一单元,登记本周平时成绩并提供下一单元讨论的主题。教师收集反馈意见,了解本单元教学效果,然后形成循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适当调整顺序,灵活使用项目教学法,不能死板硬套,而要活学活用,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大多数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受益匪浅,教学效果良好。
二、成功顺利实施项目教学的其他要素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项目分类,项目要有代表性、趣味性,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体策划,把教材和学生都作为策划的部分,哪些内容由哪些学生完成、如何进行引导、如何恰当评价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等,这些都是项目教学法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只有当师生对某一课题都进行认真仔细的准备后,知识的输入过程才算结束,在输出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比如语言表达、单词词汇的缺乏等,这些需要教师有一定预见性,事先预见学生在做每个项目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帮助,以便整个课堂顺利进行。换句话说,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设置项目,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学习的兴趣,达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增加课堂实训环节时间,给学生提供足够练习的平台,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三、结语
扩展训练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
训练
1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2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3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4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4.1复习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第一层)。
4.1.1移动“?”,编题列式:37-18=19(筐)
37-19=18(筐)
19+18=37(筐)
4.1.2问:37、18、19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指两道减法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指加法算式)?
在第一层,通过将两部分合并起来是一个整体、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等于另一部分的教学,突出对“和”这个概念的理解,为学生下面学习打好基础。
4.2通过数量关系的个数扩展,深化有关知识(第二层)。
4.2.1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16+15=31(筐)?
问:16、15、31这3个数有什么关系?(31对16、15来说是总数。)
4.2.2苹果、桃、梨共多少筐?
问:①这个问题与刚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区别?②要求苹果、桃、梨共多少筐,应该选择哪些条件?怎样列式?16+19+18=53(筐)③16、19、18、53这些数有什么关系?53是哪几个数的总数?
4.2.3苹果、桃、菠萝共多少筐?问:选择哪些条件?怎样列式?50是哪几个数的总数?16+19+15=50(筐)
4.2.4梨、桃、苹果、菠萝共多少筐?怎样列式?18+19+16+15=68(筐)
问:①68是由哪几部分合并起来的?②这几道加法算式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把几部分合并起来)③还可以怎样列式?37+31=58(筐)50+18=68(筐)53+15=68(筐)?
问:①37、31与68有什么关系?②37、31对谁是整体,对谁是部分?(看某个数是整体还是部分要看对准来说)?
4.2.5用不同方法做①②③(发散思维深刻理解知识)68-18-19=31(筐)68-15=53(筐)68-18=50(筐)?
小结:看清总数是由哪几部分合并起来的,求的是哪部分,再确定解答方法。
4.2.6苹果和菠萝共多少筐?16+15=31(筐)68-18-19=31(筐)68-37=31(筐)?
问:为什么同样的问题能用3种不同的方法?
小结: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要分清数量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
在这一层中,问题①②③④有3个梯度。一是数量个数的扩展,原来是两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整体,现在由几个数量合并成一个整体,突破局限,打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二是要学生根据问题所需的条件寻找有关的具体数量,这样从中理清思路,培养思维的逻辑性。通过①~④的练习,使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了其核心的东西――“和”这个概念,学生从这一角度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三是适时地点示学生。
18+19+16+15=68(筐)
还可怎样列式?37+31=68(筐)50+18=68(筐)53+15=68(筐)?
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提出一个发散性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不断地变化观察的角度和思维的方向,从而开阔思路,使思维更加深刻。这一发散性问题,不仅能促使学生思维活跃,使一题有了多解,更可贵的是渗透了辩证的观点,使学生体味到看一个数是整体,还是部分,要看它对于准来说,也就是看这个数在题目中的位置,从而进行分析判断。接着,通过问题⑤推波助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内在潜力,对前面的问题再次思索,激发学生的灵感,唤起学生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思维更加严谨、周密、深刻,这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