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1

一、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定位

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定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是从境外出版机构的角度来看,主要有版权贸易功能、版权保护功能、信息收集功能、市场培育和拓展功能、品牌宣传功能、作者培育功能、人才吸引功能。二是从国内出版机构的角度来看,也可以通过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的办事机构,发挥其国际交流窗口功能、版权输出功能、内容资源获取功能以及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借鉴功能。

1.对境外出版机构的功能定位

版权贸易功能。版权贸易功能是境外出版集团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最基本最原始的功能。大部分境外出版机构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除了采取纸质书刊的形式之外,就是通过版权贸易的方式。虽然版权贸易包括版权引进和版权输出,但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出版物贸易逆差的地位,境外出版机构更多从事版权输出工作。早期的版权贸易通过专业的版权机构开展,但后期,随着版权贸易以及图书、期刊等产品的交易量加大,很多境外出版公司直接在华设立办事处或者代表处,专门处理相关事项。迄今为止,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丹麦艾萌阁集团、汤姆森教育集团、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等跨国出版企业在我国均有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内容涉及医学、教育、儿童读物、音像制品等领域。可以预见,合作出版将越来越普遍和广泛,涉及领域也将越来越多。

版权保护功能。版权保护也是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办事机构的重要功能。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版权保护和打击各类盗版行为的力度,但在某些情况下仍然会由于缺乏对国际出版权益的了解,或者被非法商业利益所驱动,导致境外出版机构的版权内容被滥用或者盗用。2010年,在励讯集团(前励德·爱思唯尔集团)的倡议下,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IPCC)成立。截至2017年,已有17家境外出版商加入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成员包括励讯集团、企鹅兰登书屋、博睿等。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作为活跃于中国的国际出版商代言人,已与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互联网机构签订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战略合作备忘录,助力外国企业在华发展。

信息收集功能。信息收集也是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初始目标之一。信息收集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收集中国政府的市场准入信息。中国当前出版业务的基本行业规制包括出版社经营许可、选题管理、书号使用许可制度、刊号使用许可制度、出版社业务范围规定等,而这些是国际出版集团制定进入战略和开拓战略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华办事机构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沟通获得上述信息或资源,更好地利用政府政策并争取政府支持。二是了解行业主管部门的发展战略和政策信息。境外出版机构通过其在华办事机构,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国出版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中国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战略和动向。三是了解中国境内同行的出版机构信息。在华办事机构可以透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中国境内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的发展战略与方向,以及下一步可能采取的行動,这样就可以提前发现市场机会,以便寻求与中国境内出版同行的深度合作。四是收集中国市场信息。在华办事机构身处中国市场,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快速了解中国市场的机会。在华办事机构通过市场研究,能掌握各种有用的资料,如中国读者的阅读模式、消费行为模式、出版物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等,从而使其出版的内容产品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

市场培育和拓展功能。市场资源是每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主要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同时发力,进行市场培育。在供给侧方面,境外在华出版机构通过新设或与国内较有实力的出版单位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实现机构、人员、内容、编印的本土化从而培育出版实体。

在华设立办事机构拓展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向编辑出版环节渗透。编辑出版环节处于出版产业链前端,对境外资本的吸引力很大。因此,国际出版集团正试图以办事机构为依托,开展与中国出版企业的版权合作和其他项目的合作,逐步接近出版业的核心领域。二是向出版产业外的行业拓展新业务。如意大利迪亚哥出版集团通过迪亚哥商业(北京)有限公司在中国出售拼装模型以及可拼装机器人;贝塔斯曼传媒集团除与在我国成立合资印刷公司外,还设立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管理的资金超过10亿美元。

品牌宣传功能。在传统出版领域,境外出版机构通过多种形式传播品牌。一是通过合资或合作形式拓展品牌。比如,培生教育通过与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进行积极的合作,出版了《新概念英语》、Side By Sice、《大学英语》等耳熟能详的英语书籍,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二是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推广品牌。例如,培生集团通过举办“教师俱乐部”和培训项目来提升培生教育品牌的推广活动。三是在全国多家书店设立品牌专柜,在多家高校设立专用书架,增加读者认可度、熟悉度。四是在中国期刊领域,境外出版机构采用项目合作方式,授权境内出版单位使用其品牌,扩大品牌影响力。

作者培育功能。作者是出版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谁拥有了优秀的、强大的作者资源,谁就有了占领市场的法宝。威立依靠中国的作者来发展威立的产品线,把中国作为威立内容创新的资源地。在威立的STM编辑部门,中国本土的研究成果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是成长最快的内容来源。在爱思唯尔占有的2000多种期刊中,来自中国的科研论文仅次于美国,占总数的14%且逐年上升;中国人用英文写作发表在爱思唯尔期刊上的比例达到28%,而这些文献被引用的次数占中国英语科研文献总引用数的34%。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在华设立的办事机构下设了出版部,其主要职责就是向公司总部报送中国作者资源以及相关学术资源和学术内容,由公司总部出版之后再在全球范围之内销售。

2.对境内出版企业的功能定位

在实现其功能定位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国读者的互动、与中国出版单位业务上的合作往来,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开展业务活动不但直接影响中国出版业的发展,而且间接促进了我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国际交流窗口功能。出版作为文化的载体,担负着传承、传播、交流等职责。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软实力提升,出版业承担着文化“走出去”义不容辞的使命。国内出版单位期待了解国际市场。国内出版单位通过与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首先能充分了解国外市场的风险,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消费能力以及渠道规则等。其次,能知晓和熟悉境外出版机构所在国的文化、市场情况和读者阅读需求、行业游戏规则等,为这些出版单位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做好经营和管理打好前期基础。最后,通过与外方合作会培养一批国际化的专业人才,可以提高国内出版机构的国际意识,有利于中国出版“走出去”。对中国出版业而言,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已成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使者和沟通桥梁,促进国内科技、文化知识向外传播。

版权输出功能。通过对国内出版社的访谈了解到,三联书店通过与施普林格、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在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带动了品牌图书的多语种版权输出;近几年每年40多个版权输出协议,年增长率10%以上。辽宁少儿出版社在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哈伯·柯林斯等境外出版机构开展图书引进合作的同时,也积极促成中国原创图书的输出贸易。目前,辽宁少儿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动画典藏》系列中的5个品种已授权了7个语种。通过版权输出,中国出版单位借助在华境外出版机构,正将中国的优秀图书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其他国家的读者分享,让世界各地的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实现中国文化和学术的影响力传播。

内容资源获取功能。在传统出版内容方面,通过与在华境外机构合作,国内出版单位引进了打开国人全球化视野的畅销书、满足成长时期不同需求的“心灵鸡汤”、拓展读者眼界的经典图书、普及人文社科常识的思想性著作等各类书籍,国外图书品种数量不断增多、领域也越来越宽广,促使中国相关行业开阔视野,增广见闻,借鉴经验,提升能力。

在数字出版内容方面,主要体现在数据库产品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功能与监管策略研究的引进,如爱思唯尔Engineering Information、Elsevier数据库。通过与在华境外机构合作,国内出版单位将境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等各行各业世界级优秀的、先进的成果引入中国,为中国学者、科研人员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鲜活资料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促进了我国科研能力的提升,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发展模式与战略借鉴功能。境外在华出版机构代表国外出版集团,而这些大型跨国出版集团平台很大、市场化程度很高。境外出版机构在华开展业务可把母公司出版物、品牌、营销、组织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的发展模式、发展思路与战略,以及数字内容收集、加工、与整合方面的前沿技术带人中国,成为中国出版单位学习的现实教材。

二、对境外出版机构在华机构业务活动监管的政策建议

随着中国出版业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可以预见,境外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力度仍将不断加强,在华业务的经营范围和出版业态也将不断拓展。因此,我们认为政府加强监管具体可以从以下“五个转变”人手:

第一,从以办事处监管为重点转变为以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监管为重点。从1980年开始,我国先后出台了13个法规和规定。其中有8个文件已经因故废止,仍然具有法律效力的5个文件,对跨国企业和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办事机构的相关行为进行规范,这些文件对国外新闻出版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也同样适用,但它们主要针对境外非营利性办事机构进行监管。由于境外出版机构早期在华设立的非营利性的办事机构大多已经转型,因此对办事机构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已经大大降低。据在华国际出版商版权保护联盟(IPCC)主席张玉国介绍,近年来,其联盟下属单位在华基本上没有再设办事处,大多数在华机构均以公司或者分公司的形式存在。因此,政府应从以办事处监管为重点转向以外资(独资或合资)公司监管为重点,加强对外资(独资或合资)企业公司经营行为的监管。

第二,从以市场准入审查为重点转变为以经营过程合规性监管为重点。目前,中国政府对境外出版机构监管主要集中在出版业的市场准入,缺少对出版社尤其是数字出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的运营监控与风险防范规制。因此,政府对出版业的管理思路应由严格的市场准入转向对其经营过程合规性的监管,监管其经营过程是否遵守法律法规,以及是否存在超出批准的营业范围行为,重点监管其是否参与出版这一核心领域。相关部门研究跨部门规制和监管办法。各部委不仅要研究数字出版业的归口管理机构,更要会商出一套规制和监管细则,对数字出版的内容、环节、市场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政府要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内容筛查与过程监管,以确保其不会威胁到我国的文化安全。

第三,从以纸质书刊的监管为重点转变为以数字产品监管为重点。我国对通过境外在华出版机构引进纸质书刊等传统出版物的监管已经比较成熟。一方面有《出版管理条例》(2001年颁布,2014年修訂)、《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2011年,2016年修订)、《外商投资图书、报纸、期刊分销企业管理办法》(2003年)等一系列完善的操作性较强的行政规章;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已具备较为丰富的经验、方式或方法,对相关敏感话题出版物形成了较为严格的监控体系。但数字出版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出版形态,传统监管方式往往滞后于技术的发展导致其适用性降低,相关数字法律法规存在很大空缺。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现有关于数字内容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行政法规与政府政策仅有指导性,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规定相对分散,数字出版各领域均严重缺乏统一的标准。由此可见,数字出版相关法律法规不但零散、不系统、法律位阶低,而且相对于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对知识产权影响的发展,已经滞后,对国外出版机构设立的在华办事机构的监管和惩处缺乏法律依据,因此,应该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器设在境外而被国内引进的国外数据库,可利用科技的发展成果,采用信息技术革新监管方式,如建立信息监督管理系统、开发审读软件,使对出版物内容的适时监管变得可行。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2

(一)心理文化建设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中职班级的建设主要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精神建设以及心理文化建设等。心理文化建设是最重要的,因为健康的心理是开展一切活动的保障,良好的心理可以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风气,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和辅导者,教师应该在学生进入中职院校的时候就开始开展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建立良好的基础。心理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也能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开展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策略

1.将班级心理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个性意识比较强,对于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主张,班级管理就是对班级环境的布置、班风建设的活动等。教师要根据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班级的心理文化建设,在班级中要通过学生的自我激励,实现自己的价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心理。

2.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积极引导作用。人格高尚的教师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是积极创建班级心理文化建设的前提,教师应该要有健康向上的思想和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对于出现错误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不要刻意批评,耐心地为他们解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轻松氛围。

3.开展班级活动实现心理文化建设。有效的班级活动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在班级集体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鼓励参与活动的学生,表扬他们的拼搏精神,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可以的。在集体活动中,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要每周都安排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在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化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学生烦躁的心理,形成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

二、结语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3

关键词 幼师国培 班级文化建设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14

Abstract Good class culture plays a positive effect on student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project.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lass culture, explore the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way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and strategies of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Keywords National Training Teachers;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ategy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与幼儿教育质量息息相关,“幼师国培”是国家提升整体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举措,2007年7月国家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师国培”项目的开展对于广大幼儿园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犹如“雪中送炭”。如何切实提高“幼师国培”项目实施的实效性是“幼师国培”项目承担机构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班级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实施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培训班级的管理工作包括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管理团队建设等内容,本文将重点探讨“幼师国培”项目班级文化创建的途径与策略。

培训班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国培项目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培训效果的保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文化对学员参训起着积极的影响,对提升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注重培训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培训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途径和策略,对提高当前幼师国培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培训班级文化的内涵

班级文化是在班级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具有特色的价值追求和一种规范,是班级所有成员共有的态度、信念和学习观,代表着班级的形象,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对班级成员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幼师国培”中的班级文化因其特定对象与培训意义而更加丰富,我们探讨的“幼师国培”的班级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从班级组建开始,班级文化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培训班级的每一个成员,而每一个成员自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及言行又反过来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

2 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目标

“幼师国培”项目的培训对象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已入职幼儿教师,培训时长以10至15天的短期培训为主,所以班级文化的创建在项目启动之前就应开始。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目标是: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和学员在项目伊始就要致力于共同创建一种自觉投入、自我管理、自主研修、自由思考的班级文化。

自觉投入。幼儿教师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学历偏低,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学员来源存在地域、园所性质(民办或公办)、年龄、职称等诸多差异,如何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点燃学员自主参培的热情,是班级文化创建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做为项目管理者,在培训前的沟通中应尽可能全面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培训需求及其他特殊情况,传递人文关怀,激发学员参培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促使学员能自觉地、较快地进入培训角色。

自我管理。学员来自幼儿园各个工作岗位,已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关键在于项目管理者应有让学员自我管理的理念。项目管理者不能成为包办者,首先,要充分意识到每个学员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其次,要为学员自我管理提供机会和平台,如班委会成员的产生、优秀学员评选、优秀小组的考核与评价等,均提倡由学员自主参与。管理者应引导并悦纳学员的自我管理,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学员的建议。

自主研修。参加培训的幼儿教师都是成人,成人应该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成人学习者具有支配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他们应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宰者。参培学员如果没有探究的主动性,处于被灌输的被动状态,培训学习自然没有效果。外在的督促机制固然不可少,但是激发幼儿教师参培的内动力、引导其自主研修更为重要。只有创建自主研修的文化氛围,才能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自由思考。思考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的呈现,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主动思考,且最大程度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培训中,应该倡导自由思考的文化,例如众筹课程、每日一思、世界咖啡等形式,给予学员更多思考的机会,鼓励学员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并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3 培训班级文化创建的途径与策略

培训班级文化的创建可以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最后落实到行为文化。

3.1 培训班级物质文化创建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学员学习发展与生活需要所创设的环境、条件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具体包括可见的各种形式,如学员之间初步关系的建立、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资料的准备、后勤服务保障等。具体创建策略有:

(1)初步双向关系的建立。第一,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口袋助理和学员信息的收集等方式建立初步关系,传递班级的文化,充分了解学员的培训动机与基本情况。第二,将课程安排、专家介绍、交通提示等内容的电子文化用易企秀、初页等信息技术媒介进行传递,让学员对培训班级产生亲切熟悉的情感。

(2)学习氛围的营造。理想的学习氛围是指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整洁的室内学习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健康的舆论环境。具体的做法有:尽量将培训会场安排在校园内,布置和谐、宽松、舒适的,能体现班级特色的学习环境;通过座位摆放、照片墙、欢迎横幅、名牌制作等展示班级文化;通过领导和专家致辞、开班欢迎片的制作等体现班级文化。

(3)学习资料的准备。学习资料应当在项目开班前提前制作和准备,如项目启动之前精心制作学员手册,学员手册是学员学习的导航册,通过学员手册,学员能清晰了解和记录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过程、学习反思等。其次,用心为学员准备学习用品,有条件的培训班还可以为学员准备成长档案袋,将学员的照片、学习期间的作业、思考感悟等收集到成长档案袋,真正做到个性化学习。

(4)后勤服务的保障。后勤保障是国培项目实施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项目开班前要准备安全、舒适的食宿及学习场地,精心安排交通出行,开班及结业时安排细心、温馨的接待和送行。其次,常用生活用品、常备药品的准备也可以传递爱心,让学员感受到关怀,有条件的项目还可为学员准备茶歇、咖啡等。

3.2 培训班级制度文化创建

制度文化,是为了保障培训效果,在满足学员培训需要和引领学员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具体创建策略有:

(1)班委会的组建。通过破冰活动、素质拓展等途径组成一支有战斗力、有影响力、有感染力,能自主管理的班委会队伍。

(2)班公约的形成。通过班徽、班级誓词、班歌等形式建立班级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公约。

(3)规章制度的众读。通过考核评价标准众读、出勤管理、作业考查、奖励机制解读等建立制度文化。

3.3 培训班级精神文化创建

精神文化,是指在培训教育活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等意识形态。精神文化无处不在,课程安排是文化,组织管理是文化,管理者和学员的一言一行皆文化。具体创建策略有:

(1)项目管理者要树立高级榜样。在培训班级的精神文化中,要特别强调榜样作用,领头人是影响力、感染力,能点燃所有人的热情,这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激励。作为培训管理者,应是学员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服务者、陪伴者、点灯者,国培管理团队成员要具备有情怀、懂尊重、善合作、肯做事、勤思考、多面手的专业素养,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成为学员的高级榜样。

(2)引领学员认同培训理念。项目负责人要充分利用学员见面会、开班典礼等环节对项目的培训理念进行解读,并通过培训班级的破冰活动增进认识、培养感情,使整个班集体迅速变成一个温馨的大家庭。班主任通过破冰游戏活动传递班级培训理念,首席专家通过众筹课程活动解读课程理念。在培训全程可安排每日分享,分享中有理念的强化、班级正能量的传播,包括培训现场的分享、网络平台的分享,引导学员认同班级培训理念。

(3)引领研究文化的形成。通过每日一思、每日一读、每日一说等活动,促使全体学员积极反思和分享;通过专题研讨、培训反刍、简报制作等环节,促进小组行动学习出成效;通过指导学员撰写论文、申报课题、出版专著,在培训班级中倡导研究文化,形成研究氛围,并积累研究成果。

(4)丰富学员的课余生活。幼儿教师普遍能歌善舞、活泼开朗,在严谨有序的培训学习之余,应为学员提供更多展示才艺、交流感情的平台,如组织辩论赛、集体生日会、集体舞会、茶话会等文娱活动,增进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学员与培训管理团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培训营造健康、和谐、快乐的氛围。

4 几点反思

(1)“幼师国培”项目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项目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其班级文化创建应根据幼儿园教师的特点和项目的具体要求量体裁衣,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班级,应创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2)培训班级文化创建应充分考虑与本土文化的融合,培训管理者要善于发掘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资源,将这些特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从而形成更有价值的班级文化。

(3)培训班级文化应实现在项目结束后的延续性,班级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培训过程中,更要延伸至国培项目后期跟踪中去,通过现代化的传播途径,实现培训班级文化的持续影响力。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师国培”项目组织实施的实效性研究――以湖南省“幼师国培”项目实施为例》,编号:XJK015BCR001

参考文献

[1] 宋尚桂.当代西方成人学习理论述评.济南大学学报,1998(3).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4

关键词:合力;独角戏;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终身发展

21世纪,合作将成为时代的基本精神。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尝试一种合作管理模式,是新时代教育管理领域的具有独创性的改革。在新教育形势下班主任角色应给以重新定位,对班级管理中合作因素也应重新审视,并以人本主义的策略探索班级管理中合作机制的构筑,从而落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教育目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一项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课题。

在传统的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大都以单独管理为主,与学生的关系一般表现为管理与被管理、组织与被组织、领导与被领导,缺少民主与平等,缺乏参与、合作意识,班主任“孤军作战”,其原因是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合作机制。在新的教育时代,“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且也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教师则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这种教育观念的变革,使得师生关系发生根本转变,在班级建设上,建立新型的合作机制就成为必然。

一、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角色和合作对象的再认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应当是一个“合作的时代”,还提出21世纪的人才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重新认识教育的合作对象,将教育放在一个开放的系统,构筑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

“新课程标准”中的合作教育,无疑给了老师学生一剂摆脱“孤独”的良方,它让教育冲破坚固的校园栅栏,更好地与社会融合。从班级管理的过程来看,合作管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化”了的管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管理,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但仍难以离开班主任的指导,其角色并没有消退,反而得到进一步的增强。班主任在合作管理中的角色是:

1、合作管理的组织者(主要是制定合作目标、决定合作成员等)2、指挥和决策者(确定合作内容、解释合作任务、建立合作标准等)3、合作管理的参与者(提供帮助、介入并教授合作技巧等)4、合作活动的仲裁者(评定学生的合作情况、反馈合作效果、强化合作活动等)

合作管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有效的合作管理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思维,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 合作管理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管理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合作管理才能焕发出生命和活力。教师在合作管理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穿针引线”者。

二、班级建设中合作机制的作用

(一)有利于形成立体的管理体系,克服唱“独角戏”的管理局面,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

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合作管理,将班主任与领导、科任教师、家长及学生都调动起来,克服了传统的班主任一人进行管理的单一层面,形成了一种立体的管理体系。而且,全方位的参与,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结合,也降低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使班主任走出了苦与累的困境。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合作管理的实行,将学生视为合作对象,放手让他们自主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班级建设中的合作策略

“策略”指的是一种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谋略意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通过以人为本的策略性管理,调动更广泛的人参与管理,才能产生一种较高层次的具有指向性和调控性的合作管理机制。

(一)合作动向的调控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动向是情感、意志、态度等品质调节下的价值取向。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合作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挖掘其参与管理的因素,并有意识进行调控,使其对班级管理产生正面影响。对于班级管理合作外因(领导、科任教师、社会组织、家长),班主任应当主动与他们沟通,介绍班级情况,让他们了解班级,从而在思想上产生参与管理的意向,进而取得他们的合作和支持,介入班级管理的工作中去。对于班级管理合作内因(学生),班主任应当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明确自己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荣辱是自己的荣辱,从而在情感上能够接受,认识上能够统一,自觉主动参与到班级的一切事务之中,成为合作的主体。

总之,构筑班级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是新时代的教育管理领域中具有独创性的改革,也是对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它必将超越传统的管理模式,将民主与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应用于管理之中,使教师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最终使教育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李宗青著《新课程理念下班主任角色的转变》,《班主任之友》2003年第9期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5

【关键词】班级建设 网络文化 策略 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加快,信息网络快速崛起。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作用,加强高校班级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细落实。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班级建设的内涵

在我国高校的管理中,学校以“学校―院系―年级―班级”为体系进行管理,班级作为这一体系中最基础和产生最直接影响力的一环,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基础单元,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建设涉及学风建设、班风建设、班级制度、班级活动建设等多方面,与班级和谐发展、学生成长成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有着密切联系。

(二)高校班级建设的现实意义

1.班级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大学阶段是学生青年期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大脑逐渐发育成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并调节用脑,能客观分析和综合考虑外界事物,做出理智判断。在此时期,大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既会受身边优秀正面典型的积极带动,也会受到“反面教材”的影响,有可能在班内滋生歪风邪气。为酿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受到正面的思想影响,形成正确的“三观”,加强班级建设尤为重要。

2.班级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班级作为大学生发展的基础单元,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平台,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管理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充分发挥主人翁意识,在班级活动策划、班级规章制定、班级同学互动等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网络环境现状及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一)现阶段网络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网络技术、设备逐渐普及,网民数量逐年上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较2014年增加3951万人,手机网民6.2亿,占整体网民的90%。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高校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电脑和网络的使用十分普及。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文化形态,具有信息流动快、来源广、开放性、多元化和虚拟化等特点,对青年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

1.网络文化影响高校学生价值观念

在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生突破传统,通过学校、家庭和大众传媒形成价值观,大量接受互联网信息,呈现多元化的特点。而此时大学生缺乏处世经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

2.网络文化影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以网络为载体的虚拟环境具有迅速、灵活、平等、开放和虚拟的特点。这使学生、教师等班级文化建设主体在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上产生变化。虚拟化的网络与现实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明确交流对象的身份、年龄、性别等信息。这就使青年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必考虑上下级垂直型交往关系,拉近彼此交往距离,属于典型的横向式交往。与此同时,打破了同学间日常交往中的交际圈,能更大范围、更加自由、更加平等地交流,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3.网络文化影响高校班级学习管理

互联网为社会各界群体提供了自由展示的平台,高校、学生组织、院系、班级也都在利用这一平台,充分展现自身文化和特色,使网络文化更丰富。对于学生而言,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其思考和辨别信息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网络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载体,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又能及时获得学生反馈信息,还可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意见和建议做出改进,有利于加强班级学习管理。

三、利用网络文化促进高校班级建设的策略

近年来,虚拟网络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师生间的关系得到拉近,诸如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网页留言等形式进行交流、学习与咨询,信息得到快速的传播;通过专题网页建设的形式开展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投票、抽奖等形式,开展线上和线下同步活动,扩大宣传力度。教育工作者和班级管理者更需要利用丰富的网络文化,充分利用对学生具有影响力的方式,对班级建设的内容和途径进行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网络环境下的班级建设新态势。

(一)积极建设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引导班级思想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是对班级学生“三观”的积极引领,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具有生动形象、潜移默化等优势,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内容。因此,应构建网络文化平台,创造氛围良好的班级网络文化。通过学校、班级网站、微博、公众号、QQ号等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其次,还应丰富网络宣传形式,可通过宣传教育片、典型人物事迹等宣传内容,与学生产生共鸣,宣传时代的正能量;同时,还可通过各类网络平台与学生加强互动,充分了解并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学生开展一对一深入的交流,保证思想教育的正向发展。

(二)充分利用新媒体交流形式,提高班级内外部交流

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较为独立,出现班级内部交流、师生交流形式单一等现象。班级建设应充分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形式,打破现实的交际圈,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促进班级内部建设。除此之外,班级建设应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搭建接触外界社会的平台。高校大学生与初高中生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思维的开阔性、学习生活的丰富性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新媒体的兴起为大学生开拓思维、接触外界信息提供了快速的交流平台。同时新媒体作为新型交流方式可在信息的传播上发挥其及时、快速、受众广的特点,取代传统单一的人H传播、纸质通知等方式,既提高了效率也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班级建设管理。

(三)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班级的向心力

丰富的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等能力。其中,班级活动是开展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班级活动,可克服传统活动中受众单一、影响面小和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利用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选择符合学生身份,有益于学习和生活的活动主题,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营造健康、活泼、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例如,利用网站和微博开展“微话题”系列讨论,让学生在网络上交流想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利用网络平台影响力广的特点,开展“微公益”活动,充分动员学生群体的力量,真正做到公益活动人人参与;定期开展大学生优秀事迹推选活动,发挥榜样力量,形成高校校园向上向善的力量,提高大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郑云.虚拟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09(09):138-139.

[2]杜杰,张英,陈志刚.高等学校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429-431.

[3]王琦.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初探[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10(05).

班级建设管理策略范文6

【关键词】职业学校 积极班级文化 形成机制 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180-02

在职业学校,班级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文化之中,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就会被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而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学生的人格发展与班级文化的熏陶、导向、选择、教育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潜在的、长期的、深层次的影响,可能终身受益,也可能终身受损或终身遗憾。因此,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很重要。

一 目前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导下班级全体学生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文化氛围。它可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类,积极的班级文化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反之亦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带有挫败感和自卑感,在这种心理基础上,如果班主任引导得好、师生相互作用得好,其班级文化就会向积极文化发展;反之,就会向消极文化发展。当前,职业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得到重视,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重视班级管理,忽视创建积极文化

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班主任根据班级发展提炼其文化内涵,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和内化。职业学校里的许多班主任在处理日常事务中勤勤恳恳,但班级教育与管理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

2.重视物质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也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现在走进每一班级,都可以看到墙上有名言、班级制度之类的文化内容,但是,这不能代表这个班级的班级文化能像墙上文化一样“好看”。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比较容易建设的,而积极的精神文化建设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容易被忽视。

3.重视思想说教,忽视实践活动体悟

思想教育是建设积极班级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正确的思想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认识,但更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增强体悟。相对而言,开展思想教育比开展实践活动要容易,这往往导致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出现重说教轻活动的现象,或者开展活动也流于形式。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积极班级文化难以形成,身处这种消极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的思想品行和心理素质就容易产生问题,进而出现班级文化和学生行为的冲突。因此,探索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规律和建设策略已成为提高职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

积极的班级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主体是学生,引导者是班主任。创建活动一般分为三步:

第一步,班主任与学生商讨后提炼出班级文化。这里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各项制度以及各种班级文化标识等,这些外显的文化,在文字上要做到简洁、易记、上口,在思想上要做到深刻、励志和启迪,在情感上要做到人文关怀。

第二步,努力促进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是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关键。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进取心不强,从而影响了他们对积极班级文化的认同和内化。班主任要努力促进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的内化。

第三步,加强班级的教育与管理,努力形成积极班级文化氛围。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但是,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强制力作为基础,尤其在班级建立的初期。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较小,自制力普遍不强,辨别是非能力不足。这些年龄特征使他们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过程中会出现抗拒改变自己不良行为习惯的现象。因此,加强对班级的教育与管理,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积极班级文化形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以上三步揭示了积极班级文化的形成机制,这个机制就是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三者的有机统一。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的过程中,班主任与学生协商提炼班级文化是创建的前提,班主任促进学生认同班级文化并内化是关键,班主任加强班级教育与管理矫正不良现象是保证。

三 职业学校积极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坚持思想教育、心理辅导、情感关怀相结合

班主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做到在理论上占据制高点,在逻辑上有说服力,在频率上常态化。由于职业学校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他们在认同和内化积极班级文化方面产生的问题许多是由他们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班主任要懂得一些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人和集体心理辅导。同时,班主任还要积极接纳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关怀。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过:“没有情感的支持,理性也将毫无力量。”没有教师积极情绪情感的激发,无论多么正确的理论和道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最多就是正确而已,极少产生行动的冲动。

2.构建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的积极的班级制度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学生的行为准则,也是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班级的重要依据之一。班级制度要在班主任的主导下通过师生协商来制定,而且,在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初期必须保证班级制度的严肃性。班主任要坚持最近发展区原则提出要求,即使学生不能马上逐条做到,也要通过沟通促使学生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认同。积极的班级制度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规范、引导和激励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要避免简单生硬的约束性规定。

3.正确处理班级文化与文化的关系,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

要在一个班级创建积极班级文化必然要受到来自班级文化的影响,文化也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职业学校的学生极容易接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创建积极班级文化既要汲取文化中积极因素,又要消除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文化对班级文化的影响最终会通过班级舆论表现出来,班主任要把握班级舆论导向通过多种方式培育积极的班级舆论,确保班级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班级能够形成积极的舆论氛围,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文化的各种言行。

4.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积极班级文化的成就体验

积极班级文化的创建过程是学生价值观和信念的再造过程,是学生对积极班级文化在认知上接受、情感上认同和实践上成就体验三方面的统一过程,而且,成就体验就是决定性的环节,它可以使先前的认知和情感发生转变。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单纯的理论说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单纯以维护秩序的班级管理是很难实现文化价值观上的认同与内化的。班主任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重点是要让学生收获到一种按照积极班级文化要求做事的成就感。实践证明,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成就体验,对于积极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