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统计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统计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统计学

计算机统计学范文1

关键词:统计;数据;对象;调查ExcelR语言;SASSPSS

一、统计学的内涵

统计学是关于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的科学,是一门认识方法论性质的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指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一般来说,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以及通过这些数量方面反映出来的客观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它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贯穿于统计学的始终。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二、全面了解统计研究对象,做好统计准备工作

要做好统计工作我们首先要全面了解研究对象所具有哪些特点,以便有针对性地更好地开展我们的工作。数量性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特点,统计学以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是对总体普遍存在着的事实进行大量观察和综合分析,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资料规律性。自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和数量对比关系等一般是在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在这些因素当中,有起着决定和普遍作用的主要因素,也有起着偶然和局部作用的次要因素,对于每个个体来说,就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质,而对于有足够多数个体的总体来说又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趋势。我们研究总体的统计数据资料,不排除对个别事物的深入调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分析研究现象总体的统计规律性,统计研究对象的总体各单位,除了在某一方面必须是同质的以外,在其他方面又要有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并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原因事先给定的,总体各单位除了必须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作为它们形成统计总体的客观依据以外,还必须要在所要研究的标志上存在变异的表现,否则就没有必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

三、在统计工作中采取的调查方法

统计学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定期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定期统计报表是我国统计调查工作的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它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按照统一要求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还有就是各种统计调查方式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加以结合运用。其中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不能混淆,比如一个公司底下有若干个相同子单位,有目的的抽取几家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调查称为典型调查;如一个公司开展调查活动,领导会安排要对哪几项工作是当期比较急或重要的,然后重点调查哪几项工作就称为重点调查。简单地说典型调查是有目的的对具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是在调查范围内需要调查更仔细的事物。

四、运用计算机软件做好统计工作

我们针对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调查方式,要得出精确的统计结果,这无疑离不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在统计研究对象中,我们利用统计自身特有的方法,探索现象去发展规律,对于最基本的统计图表,微软公司办公软件Office中的Excel就可以完成。对于Excel2007以前的版本只能画简单的柱状图、饼图、圆环图、散点图等,还能运用统计函数做一些相关的计算,生成数据汇总表或数据透视表。Excel2007以后的版本在做统计分析前,要安装一个“数据分析”功能包,安装好后它会出现在数据菜单下的“分级显示”模块的右边。有了这个数据分析包就可以做时间数列分析(如: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趋势推测法)、假设检验(如:均值的假设检验、两样本方差的F检验、独立性卡方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我们也可以使用R、SAS或SPSS。R语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免费开源,它小巧好用,源代码开放,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更改,也可以在R的综合档案网络CRAN中下载安装不同的功能包,R语言也是现今统计学界比较流行的工具软件,广泛被用于经济计量、财经分析、人文科学研究以及人工智能,但由于随意性大对于非常用函数还是自己写比较好,下载别人的函数包使用风险比较大,要做好统计工作我们应该很好的掌握并运用它。

SAS是由美国Northcarolina州立大学1966年开发的统计分析软件。SAS系统主要完成以数据为中心的四大任务,数据访问、数据管理、数据呈现和数据分析。但是由于它专业性强,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而且要付费购买正版软件,所以只适用于大型公司或企业里进行统计分析。

计算机统计学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Hadoop;大学计算机基础;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6.029

Cloud Computing University Computer based Learning System Design

oUYaNG Chun-juan, LIU Chang-xin, SUN Ling-yu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Jiangxi Ji’an 343009, China)

0 绪 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传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各种学习系统的性能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应用中,当学生向服务器提交作业时,由于所有的学生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段提交,大量的数据同时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负载过重导致服务器瘫痪。按传统的方法,解决该问题需对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在实际操作中不易达到。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支持。目前,云计算已在各类学习系统中得到应用[1-3]。本文采用Hadoop并行编程模型,搭建了实验性的云计算平台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学习系统,解决了大量数据的传输问题。该系统具有分布式计算,管理不同系统资源及存储大量数据等特点,为实现一个同时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1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4]是一种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庞大的存储和计算处理程序分布到大量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机中,并为用户提供服务。按最通俗地理解云计算就是把计算资源都放到互联网上,然后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其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

Hadoop[5]为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是一个更容易开发和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软件平台,具有扩容(Scalable)、成本低(Economical)、高效率(Efficient)和可靠性(Reliable)等特点。 Hadoop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提供了分布式存储底层支持,具有高容错性特点。Hadoop还实现了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模型。MapReduce将应用程序的工作分解成很多工作小块,将它们放置在服务器群的计算节点中,在节点上直接处理数据。本文利用Hadoop开发实验性的云计算平台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学习系统。

2 搭建云计算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

本系统根据本校大学计算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采用6台计算机来搭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系统的云计算平台。在Hadoop系统中,需要1台机为Master,其余5台机器作为Slave。Master用来配置NameNode并负责JobTracker工作。该工作主要负责整个分布式数据的管理和分解任务,并调度和跟踪各个任务的执行。Slave配置DataNode并负责完成TaskTracker工作。该工作主要根据本地数据,存储分布式数据,具体完成Map任务和Reduce任务。Hadoop集群的构建具体实现步骤描述如下:

(1)由于Hadoop要求所有机器上hadoop安装目录结构要相同,并且具有一个相同的用户名的帐户。本系统的帐户设置为dxjsj,主目录是/home/dxjsj。

(2)将hadoop0.12.0压缩包解压至HadoopInstall文件夹中。所有的配置文件都在/hadoop/conf/目录中,所有执行程序都在/hadoop/bin目录中。将 /hadoop/conf/目录中的hadoop_site.xml,slaves,hadoop_env.sh三个文件拷贝到hadoop-config/目录中。

(3)配置6台机器的IP。

对于Master机器,其机器名和IP分别dxjsj-1:192.168.8.61。其余的5台Slave机的机器名和IP依次设置为:dxjsj-2:192.168.8.62 ……, dxjsj-6:192.168.8.66。为了确保6台机器之间能相互正确解析,可通过ping主机名来实现,通过修改/etc/hosts文件打开达到Ping通。

(4)建立Master到每一台Slave的SSH受信证书。

Hadoop启动以后,Namenode是通过安全协议SSH(Secure Shell)来启动和停止各个节点上的各种守护进程的,因此在本系统中需要配置SSH使用无密码公钥认证的方式。具体操作为在Master和所有Slave机器上执行ssh-keygentrsa命令后,在/root/.ssh/目录下将产生一个名为id_rsa. pub的证书文件,采用scp命令将其复制到每个Slave上。

(5)Hadoop安装完成之后,执行/hadoop/bin/hadoop namenode-format命令格式化namenode。

(6)正式启动hadoop。执行Master上的start-all. sh启动所有的Hadoop守护;执行stop-all.sh停止所有的Hadoop。

至此,基于云计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中的云计算平台搭建完成。整个学习系统是由客户端、网络平台和云计算平台三部分构成:

1)客户端 本系统学生机作为客户端,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整个学习系统为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界面和功能。在客户端的学生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而云计算平台的系统是FC5。为此,本系统采用WebDAV(Web-based Distributed Authoring and Versioning)协议访问软件包,来解决客户端和云计算两个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

2)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该平台的作用是识别用户终端不同需求,通过接口在该系统的云计算平台层上调用相关服务。其主要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①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用户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用户通过唯一的帐号进行注册。

②学习模块:学习模块是最主要的模块。在该模块中,学生可进行自主地学习。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辅导和测试,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等内容。

③交流模块: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同行之间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实时交互,可以发表个人日志,留言等。

④存储模块:在存储模块中主要是实现虚拟硬盘的功能。用户可下载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并上传学习资源供他人共享。

3)云计算平台 该平台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用户终端根据网络平台上各功能模块需要的服务,通过接口,建立起与系统中云计算平台的连接。连接成功后,所有的任务都由云计算平台处理通过Hapood分布式系统,采用任务拆分的方式完成,再将处理完毕后的数据通过接口传递给用户。在云计算平台中,可实现数据存储、分布式计算和数据管理等功能。

3 实验仿真

本实验使用6台计算机采用Hadoop0.12.0分布式系统Hadoop搭建云计算平台, Java版本为jdk6.0。用户端为150台机器,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当传输的文件的比较小时,如小于1M,则单机服务器能够承受,但当学生传送的文件较大时,且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上传文件至服务器时,则服务器的负载将大大加重,收集时间呈指数级增加,最终导致服务器崩溃。使用云计算平台收集学生上交的各类文档资料时,多台服务器同时协同工作,应用程序的工作分解成很多小的工作小块,并将它们放置在服务器群的计算节点中同时进行,系统运行稳定。

4 结 语

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各种网络学习系统建设中,是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一种新的探索。本文采用Hadoop并行编程模型,搭建了实验性的云计算平台的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学习系统,解决大量数据传输导致服务器负载过重问题。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必将在各类学习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饶少阳.向云计算靠扰[J].信息网络,2008,(8):5-9.

[2] 张智威.信息以人为本——云计算时代的社交网络平台和技术[EB/OL].,2011-07-11.

[3] 俞华锋.基于云计算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9,27(9):315-318.

计算机统计学范文3

【关键词】交通职业院校;非专业计算机教学;教学质量;连续性;层次性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广泛开展计算机技术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而我国计算机技术在交通行业上应用则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交通职业院校必须对汽车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一、目前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对课程重视不够。部分老师与学生都认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懂一点计算机基础知识就行了,不需要更深的计算机方面知识。(2)课程教学方式单调,教学目标不清,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进入2000年以来,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它有关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过,一般只学一个学期,约64课时,这门课程大都采用多媒体理论授课和机房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主要处在“演示”阶段,学生大多数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思考、练习与讨论,而自主练习,发现、解决问题的时间很少。未注重学生所在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存在质疑,不能在汽车专业的工作过程中“学以致用”,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3)交通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由于地区和经济的差异,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距较大。每年我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部分学生没有计算机知识基础;部分学生中学学习过计算机课程,但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全面,仍停留在简单的操作上;只有极少数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二、提高交通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对策

计算机统计学范文4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给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4个教学模块,即①系统平台与计算环境,包括信息与社会、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网络;②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③数据管理与信息处理;④系统开发与行业应用[1]。尽管如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到底应该包括哪些模块仍然莫衷一是。然而,无论哪所大学,无论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秉持何种教学观念,计算机系统和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已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两个最主要的教学模块,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

另一个共识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探索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计算思维探索与培养的侧重点基本放在基于问题求解的“算法基础与程序设计”教学模块上,在“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则体现较少,究其原因是算法、程序设计等软件教学方面的内容,与计算及问题求解的关系更为密切。若要将计算思维作为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则应将其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那么,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也概莫能外――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一是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内部要体现计算思维,二是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的计算思维作为完整的计算思维过程链中的一环,甚至是最基础的一环,要为全过程、全方位的计算思维培养提供原理支撑。我们对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的计算思维进行研究。

2 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的计算思维框架模型

?算思维贯穿计算机系统模块教学的始终。计算思维应该是一条线,将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知识点像串珍珠一样串起来,培养学生从机器本身和计算机科学家这两个思维角度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底层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计算机是实现问题求解的手段,计算思维则是人类求解现实问题的一条途径[2],是一种解决客观世界各种可计算问题的思维方法。

基于以上思路,我们将计算机系统教学的核心知识点概括为计算思维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结合该框架模型,我们对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思维的本质和3种重要的计算思维进行归纳。

3 计算机系统教学模块中计算思维的本质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一系列思维活动的统称[2],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即在不同层面进行抽象并将这些抽象机器化或自动化。

对于客观世界中的某个可计算问题,要映射到计算机世界去求解,通常需要两个步骤:一是将待求解问题抽象为可计算的概念模型;二是对于概念世界中的概念模型,用物理的计算机世界来实现与求解。前者体现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一――抽象化,后者反映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二――自动化。

抽象是一种很好的管理复杂性事物的思维方法。好的抽象可以把一个几乎不可能管理的任务划分为两个可管理的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抽象的定义和实现;第二部分是随时用这些抽象解决问题[3]。

“抽象的定义和实现”可以理解为领域内的、深刻反映外部世界的一些通用概念,在计算机系统教学中,就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各个知识点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底层运作机制;“用这些抽象解决问题”意味着学生不能以客观世界的事物为起点开展思维,而应该以计算机系统中的抽象概念为起点分析待求解问题,包括用抽象概念代表待求解对象,用概念间的关系来代表待求解对象之间的关系。到此时,具体而复杂的现实问题被抽象为一个可计算问题,现实世界在抽象的计算机概念世界中得到再现。

“随时用这些抽象解决问题”意味着计算机要将抽象概念机器化、自动化。虽然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日益强大,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计算机的基本功能很简单,即通过执行程序进行信息处理[4]。信息处理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构造求解问题的算法和程序;二是程序在机器层面的自动执行,即自动化。

抽象和自动化这两种重要的研究思维模式,对于用计算手段求解现实问题是非常有效的,能为其他的计算思维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这两种思维模式。本质上来说,现实问题的计算和问题求解是不同层面的抽象以及抽象之后的自动化,这种抽象和自动化通过二进制思维、指令自动执行思维、程序自动运行思维3方面得以体现。

4 3种计算思维

4.1 二进制思维

要将待解决问题表示成可计算的对象,就是要将该问题抽象为可描述的数学模型,并将可计算对象及其特性符号化,符号可以是数字、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统称为该对象的数据信息(包含数值性和非数值性)。计算机本质上是二进制(0、1)的世界,即可计算对象的数据信息都要表示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符号――0、1。在二进制的世界里,所有的二进制运算都可以用逻辑运算代替,而香农在题为《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的论文中指出“由继电器、晶体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逻辑电路可以实现所有的逻辑运算;然后,再通过集成各种复杂的逻辑电路得到不同功能的硬件――处理器、内存储器、I/O设备,最后,在一定的体系结构下将这些硬件结合在一起,实现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功能”。由此可见,从客观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纽带就是二进制(0、1)。

二进制思维是一种将客观事物符号化、符号二进制化、二进制电子化和电子集成化的思维过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计算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多从机器的思维(客观事物二进制化的抽象思维)和计算机科学家的思维(怎么实现二进制化,即二进制电子化和电子集成化的自动化思维)这两个角度学习及思考,这种代入感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运行原理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二进制抽象思维,可以采用事物编码的方法。第一步,利用二进制方式对事物进行编码,若用0001表示计算机类,则可用000101表示微型计算机类;第二步,利用编码方式表达事物之间的静态联系,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若用0001010001表示一台微型计算机,则可用000101000110表示该计算机的第二颗CPU,由此,学生可利用二进制编码逐渐建立出一个符号化的静态世界;第三步,利用二进制编码方式表达事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如前述的“微型计算机第二颗CPU开始运行”这个概念,可以使用 01 000101000110表达,前面两位数“01”表示“开始运行”的操作码,后面12位数“000101000110”是操作数,由此,学生可以利用二进制符号化、抽象化地表达世间万物及其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为后续计算机指令的表达方式作铺垫。这些步骤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机器是如何理解和表现世界的,从而切实了解机器思维。在将现实世界抽象为符号世界的基础上,我们继续探讨了计算机科学家们是如何从抽象的符号世界走向物理的电子世界的。

4.2 指令自动执行思维

将待求解问题表示成可计算对象后,怎么基于计算手段来求解呢?问题的求解方案可以抽象为基本动作以及基本动作的各种组合所构成的动作序列,因此,我们将基于计算手段的求解方案的实现转换为对抽象的定义和抽象定义的自动化实现:①定义这些基本动作;②实现控制这些基本动作并按次序执行的机构。对这些基本动作的控制就是指令,为求解问题而将指令按一定次序进行组合就构成程序。程序(指令序列)经输入设备输入并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处理器从存储器中一条接一条地顺序读取并执行这些指令,以实现信息处理的功能。由此可见,计算机系统是根据程序来自动控制这些基本动作的执行,从而完成问题求解。人的任务是编制程序――将待求解问题转换为程序,通过程序运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指令自动执行思维体现的是指令如何被表示、如何被存储以及如何被CPU(控制器和运算器)执行的基本思维。

教学实践中,通过二进制思维的培养,学生掌握了指令二进制表达方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图示、动作分解、寄存器状态再现、I/O分时动作等方法,重点分析指令表达及其存储、指令的自动执行等知识点,增强对学生指令自动执行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DEBUG命令实验验证计算机指令的存储、执行以及结果,让学生切身体会指令自动执行的过程和效果。

4.3 程序自动运行思维

指令自动执行思维是从微观角度思考指令与硬件的交互,再通过拓宽思维,从宏观角度思考程序借助操作系统与硬件的交互和自动运行。

操作系统是程序和硬件之间的接口,负责向应用程序提供简单一致的机制来控制复杂而原理各异的底层硬件设备[5]。这个简单一致的机制就是“抽象”,也是计算机管理硬件的关键。这些抽象主要包括文件、地址空间和进程,其中,文件是对I/O设备的抽象表示,它为程序创造了一个抽象的永久存储设备;地址空间是对内存和I/O设备的抽象表示,该概念为程序创造了一个抽象的独立的内存;进程则是对处理器、内存和I/O设备的抽象表示,进程概念创造了一个抽象的独占的处理器以运行程序。在此基础上,程序和硬件之间的交互以及自动运行主要是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比实际硬件更方便使用的抽象来实现,包括程序及其数据被合并成一个文件并保存在I/O设备上,程序运行时,处理器将这个文件加载到“独立的”地址空间,然后该进程被“独立的”处理器执行。

程序自动运行思维体现的是在操作系统的协助下程序被硬件自动运行的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一方面补充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必要内容,如文件系统管理、内存管理、进程管理等相关知识;另一方面?t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实验,如批处理文件的编写、文件I/O操作与NTFS文件系统的关系等。通过这些与日常学习生活非常贴近的知识和实验,学生不仅对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协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程序自动执行思维。

指令自动执行和程序自动运行思维是一种构造性的问题求解思维,即一个问题的求解可以通过构造其算法和程序来解决,因此这两种思维对于培养学生利用算法和程序手段求解客观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5 结 语

计算机统计学范文5

1办公信息系统内涵机理以及具体服务对象论述

所谓的办公信息系统,实质上就是利用电子会议进行信息传输的行为模式。涉及此类体系架构内部必备设备资源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文字处理媒介、印刷设备等,当中计算机终端被视为核心支撑引导单元。此类系统基本上长期围绕人类行为、计算机系统、通信技术学科等内容加以灵活穿插,并且作为一类人际交互式调节资源,其对于各类数据、软件等保留高度依赖特性,但是最终决定权始终维系在办公人员素质、技能层面之上。截止至今,其所调试的数据内容,已经开始透过以往单纯样式的文本,朝着语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态过渡延展,借助以往国际办公自动化主题研究会议结论对比论证,如今此类系统分析职务会在地理空间、人类行为科学和网络通讯等现代科学项目方面投入适当探究精力,相信至此过户,一类以综合业务管理和辅助决策水准提升为动机的人机交互式系统必将大展身手。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系统内部指导思想主导地位不可忽视,否则涉及一切硬件、软件维护和系统管理应用工作都将难以顺利开发延展。在探究此类系统具体服务管理对象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开始主动整理以往信息搜集、存储以及高效传输工作经验,发现以往创造的各类社会、经济效益,都不可脱离办公人员信息服务单元而独立扩展疏通。实质上,办公信息系统自从全面推广沿用过后,一时间使得各类办公机构以及内部业务流程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果,尤其在内部人员技能和素质规范方面更提出前所未有的限定要求,相对地更是一场全新的就业机遇。归结来讲,此类系统架构具体服务对象,基本上包括一般性业务管理人员、技术操作主体、秘书和不同层级领导等,其中单位较高层级的领导始终承接内外战略化发展决策制定和公布职务,也就是说其核心注意力始终投射在宏观信息分析结构之上;而特定机构领导在内部战略决策上发挥着独特引领功效,其往往关心本机构的管理信息内容;一般性业务管理人员则是进行各自业务调节与管制;最终秘书与技术操作主体负责监管办公信息系统下层的事务操作环节。

2目前我国办公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技术控制应用状

况研究截止至今,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在各自小局域网内部布置运行各类样式的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并且内部主体程序始终沿用ASP(ActiveServerPage)与数据库技术交接而成。透过目前此类事务规划发展状况解析,相关技术人员决定配合WindowsXPServer+IIS(InternetInformationSystem)+ASP予以协调改造,确保有关网页查询、数据添加以及删除功能得以顺利实现。其基本操作理念就是借由后台数据库客户端进行服务器请求信息发送,之后利用服务器终端设备及时接收并精确处理各类用户请求,并将最终处理结果直接下载到客户端浏览器,最终客户、服务器终端交互操作流程也算告一段落。

1)网络信息传输途径改造层面我国社会已经全面步入计算机信息科技时代,不同事业发展期间对于信息资源系统化开发和多元化利用需求不断增大,尤其是在计算机、通讯技术细致交接背景下,使得处于分散空间的数据库集中化检索功能变得更加完善。透过国外相关实践操作经验观察解析,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市场已经飞速发展,特别是利用HTML语言作为媒介的WWW技术广泛沿用过后,使得信息服务在国际化反应热潮处于急剧澎湃之势,并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朝着多媒体模式方向过渡延展。相对地,我国在计算机技术专属应用研究起步时间不是很早,自从实现网络TCP/IP连接指标过后,有关全国范围内的计算机信息网络项目开始自由启动,当中包括北京地区的ChinaOnline,上海地区的公共信息网,以及广州的视聆通等,开始向社会基层大众提供各类信息精确查询、电子邮件快速发送与接收等多项业务。对于各类办公用户来讲,其只有保留计算机以及网络内外传输媒介,就可以透过入网手续办理享受当定服务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经过长期实践调查,发现技术人员在进行ISP期间经常会出现以下突兀性问题:首先,服务中继线选取不够精细,经常会令办公人员登录期间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其次,不同ISP单位在对应服务费和网络用量计费方式上都所有区分,需要办公主体在沿用前期多加审核。

2)远距离信息传输通讯软件开发与补充层面现如今我国办公市场内部提供的通讯软件种类繁多,包括WINFAX、QuickLink等软件,布置沿用期间一旦产生任何瑕疵迹象,就会使得既有应有界面变得不够友善,再就是因为内部资源设备配置环境过于复杂,加上办公人员操作技能水准的低下现象制约,都会令既定办公信息系统深度应用功能难以顺利呈现。之后经过相关部门验证调节过户,有关BitWareforWindowsVersion3.24F/D软件程序得以覆盖拓展,经过一定时间考察研究过后,发现尽管其隶属于英文软件,但是综合控制实效相对稳定,对于今后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事务中的科学沿用成就提升来讲,支撑辅助意义极为重大。这里所陈述的BitWareforWindowsVersion3.24F/D软件,主要是由美国CHEYENNE公司在Windows操作系统内部开发完善的远程通信媒介,其最大特征便是不会对计算机设备资源提出过于严苛的规范要求,并且远程通信功能设置上十分齐全,使用方式上也相对简易一些,可以提供给我国办公用户更为理想友好的操作交流界面。归结来讲,此类软件安装工序不是十分复杂,办公人员只要确保自己的计算机内部保留SETUP.EXE运行程序,就可以根据上部提供的向导信息进行自主安装调试。

3)办公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运行控制环境层面目前此类程序已经针对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提供一下辅助功能,包括传真高速传输、灵活接收,以及EDI功能等。首先,传真发送功能调试层面。主要便是应用Windows程序进行word、excel文档直接发送,并且可以借助BITWARE附加传真封面概述信息。如若因特殊状况,要将同分资料一起给不同接收主体,则可以利用软件赋予的接收者小组自由定义功能,进行传真发送时间确认过后,等待自由传输。再就是存储文件格式一般被定义传真文件,这样能够进一步确保后期转发、浏览和打印工作的流畅化交接结果。其次,传真接收功能控制层面。其实就是将BITWARE置于接收传真状态后,继续你在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的工作,当有传真来时,可自动接收传真。之后拔出电话来接收传真,如果有一电话接在FAX/MODEM上,就可自己拔出电话并用手动接收功能来接收传真。这种功能貌似多余,但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还不得不用此功能。第一,接收传真前需要与发送者交谈。第二,对方电话是由接线生接转的分机。第三,接收来自“后台传真”服务的传真。最后,EDI功能补充调试层面。涉及EDI技术,实际上便是BWV3.24F/D最实用的功能,也是在未入网的情况下实现远程文件交换的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方法,它传输的文件可以是电子数据表格、WOERD或其他格式文本,甚至是应用程序。利用BWV3.24F/D实现远程文件传输指标包含多种调节途径。第一,两台计算机之间实现远距离文件传输。初始阶段便是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单击“TELEPHONEBOOK”,选择想呼叫的远程计算机的号码后,单击“DIAL”即开始呼叫远程计算机,自动应答后,即建立连接,此后双方可用键盘“对话”,当在屏幕上看到对方输入的信息后,说明已建立连接。之后等待接收方准备接收文件。第二,以主机模式实现远距离文件传输。主要是借用BWV3.24F/D设置为主机模式后,在离开计算机后,如果有远程计算机呼叫时,机器可自动建立连接,远程计算机可以显示“欢迎信息”并要求输入口令(如果在主机模式上设置了要求输入口令的话)。此后,远程计算机可以对主机进行UPLOAD(发送文件)或DAWNLOAD(接收文件),发送或接收的文件只能在BFPROXFER目录下。

3今后我国办公信息系统内部各项计算机技术科学调试策略内容解析

1)覆盖和实施串联式的计算机系统架构单元透过我国现代化企业核心办公区域基本形态观察,始终延续着总部-基层排列规则,尽管说当中异质化单位关联特性较强,但是在处理特定事务上还是会清晰划定职责范畴,避免一切冲突事件的重复上演。也就是说,如今大部分办公活动会主动选取DBA集中化管理方案,其核心指标便是运用最新技术手段将分散在不同区域角落的数据资源细致搜集整理,确保当下全局都将得以共享。毕竟此类数据样式冗杂,无法全面迎合办公信息系统协调发展需求,就算是将全局计算和后期管制难度因素加以忽略,想要在较短时间范围内主动贯彻办公信息系统多样化环境改造指标也是不现实的。随后,有人立即提出联邦式系统架构设计理念,并且经过长期开发试用过后,的确为办公信息系统成功转型做出协调支撑贡献。其旨在有效沿用输入、输出数据端口,使得下层不同用户都可以结合当下实际发展需求进行其余单位数据吸纳共享;并且依照其余单位输出数据类型,开创本单位独特形式的输入数据渠道,配合联邦系统标准化语言协商机制,进行自主化发展和协作项目灵活架设,尽管全程不存在统一性控制系统单元,但是创新时代背景下的办公规范特征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2)各类多媒体信息科学管制、调试手段的精确设定如今信息技术狂潮席卷世界各个角落,使得我国既定办公区域和设备资源样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结果,各类管制单元可以随时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声音、图像等材料传输、接收,一时间为日后办公信息流程安定和谐秩序做出优异疏导贡献。现如今办公文件资料样式五花八门,需要技术人员根据音频、视频资料特性加以精细化存储和灵活抽取沿用。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多媒体信息资料在物理表示形态上没有固定规范要求,但是单纯凭借以往数据模型格式化处理手段加以调试,又很难彰显时代科技多元化发展特征。因此,需要主动围绕办公市场和科学技术灵活发展诉求,进行内部处理人员技能和素质有机培训拓展,督促其在进行信息整理期间,在精细分解抽象数据前提条件下,进行日常办公机制内容捆绑搭接,规避以往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任何突兀状况。客观来讲,其在规划理念上始终不存在创新性突破成就,长期以来仍旧沿用信息封闭式管制方式,其实就是借助抽象形态将已经整理的信息内容向社会大众公布,使得特定用户在进行筛选沿用期间,能够事先将内部数据操作过程或是任何不须用户注意的信息屏蔽,必要情况下委派信息整合单位进行现场资料存储单元维护。此类手段可以有效克制以往用户信息沿用期间冲突性问题广泛衍生迹象,同时经过办公信息系统开发市场有机发展背景影响,使得各类商品化信息能够第一时间呈现在客户眼前。相信此类结构单元经过合理开发和改造过后,有关内部一切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管制系统,都将顺利过渡成为办公室内部信息精确处置的核心手段。

计算机统计学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平台 学生管理系统 研究

从现有的教学条件来说,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难点,引用先进科学技术解决学生管理问题是不可缺少的。现分析了基于计算机平台的学生管理系统,对其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一、学生管理系统的推广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针对学校人事处的大量业务处理工作而开发的管理软件,主要用于学校学生信息管理,总体任务是实现学生信息关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如图1。其主要任务是用计算机对学生各种信息进行日常管理,如查询、修改、增加、删除,另外还考虑到学生选课,针对这些要求设计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进一步推进学生学籍管理规范化、电子化、控制辍学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

图1 学生管理系统

二、计算机应用于职业学校管理的优势

近年来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优异的发展成就,每年专业人才输送量持续增加,满足了企业日常用人的资源需求。从职业学校内部建设来看,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人才培养成绩,与校内科技应用是密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是科技社会的关键应用之一,加快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教育进程的步伐。从这两年的信息改造情况看,引入计算机技术辅助学生管理后,职业学校的教育资金投入、教师资源分配、专业课程调控等均顺利地执行,专业生总体考核水平也呈现了上升区域。

三、新型管理系统的主要应用

学生管理系统应用于职业学校建设,其所涉及到的内容是多个方面的,不仅与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相关,也与学生其它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着。目前,国内发达城市的高等院校开始采用新型管理系统,综合调度网络与管理系统相配套,主要应用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校园生活等两方面。

1、专业学习。这是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的本质工作,也是职业学校制定管理决策的重点对象。学生管理系统能够针对不同专业、年纪的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控制模块,帮助教师对课程教学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如:系统可以提供成绩查询、上课出勤、就业指导、信息录入等方面的功能,如图2,指导大学生严格按照个人专业指标的要求,完成好个人专业学习的任务。另外,对于教师来说,也可利用学生管理系统查阅专业教学进程,掌握专业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及时改变当前的教学方式。

图2 学生档案管理系统

2、校园生活。除了专业课程教育管理外,学生校园生活的其它方面也很关键,这也是学生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的主要对象。利用管理系统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如图3,借助计算机网络平台实施宿舍考核工作,对夜不归宿、卫生恶劣的宿舍实施网络监督,及时把宿舍情况反馈给管理层。新型系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利用学生网络宣传先进的文化思想,带领学生参与“和谐校园”、“文明校园”等建设活动中,加快了职业学校信息化改革的进程。

四、结论

搞好学生日常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也关系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引用计算机作为教育支撑体系,从整体上提升了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灵活性、便捷性、持续性,紧随时代教育发展的改革要求。

参考文献

[1] 孔祥利. 科学构建高校辅导员考评体系[J]. 出国与就业(就业版). 2010(16)

[2] 李成海. 浅谈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今日科苑. 2008(06)

[3] 张敏,廖康礼,王玉勤. 网络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重构研究[J]. 现代企业教育. 2011(10)

[4] 唐燕涛. 浅谈条形码技术在高 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J]. 高教论坛. 2005(03)

[5] 曾东里. 高校学生管理重在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01)

[6] 戴天增. 论高校学生法治化管理[J].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7] 朱家. 试论高校学生管理必须以人为本[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