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范文1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汽车节能;节能技术

1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进步,汽车行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的重要交通工具,但同时也增大了能源的损耗,油品燃烧所产生的废气被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增大了空气污染的速度。采用新能源代替油品消耗,能够节省大量的石油资源,同时在汽车的尾气排放治理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因此新能源汽车应用得到了高度重视,各大汽车生产企业在对产品进行设计时,也会重点考虑在使用中新能源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燃烧,为汽车行驶提供动能。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压缩混合气体,配合汽油使用后能够为汽车行驶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也减少了汽油的损耗量,混合气体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到燃烧装置中,被点燃后所释放出的能量可供汽车行驶运行,并且这样的环境下所进行的动力传输形式更合理,不会造成使用隐患问题。检测汽车排放尾气中的成分,可以发现仅仅有少部分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在环保部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混合能源供应形势来实现动能转换的,由国外传入到我国,今年来发展迅速,已经能够实现自主研究,在国内大型汽车生产厂家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由于汽车的供能形式发生转变,在燃烧技术上自然也有明显的变化,充分运用HCCI模式,能够在基层中形成稳定的传输体系,在燃烧气体被传输前,就已经进行了压缩,提升混合气体的浓度,这样在启动的瞬间动力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单一油品功能标准,内燃机中的传输流程有所增加,但燃烧以及动能传输的时间却并没有增加,这是新能源汽车中独有的优势。

2新能源汽车的节能技术应用

2.1混合动力汽车

电能作为新型清洁能源在汽车设计生产环节得到了大力应用,处于清洁自然能源,混合动力是新能源汽车中常见的能源供应形式。通常情况下是将多种能源混合应用,汽油、天然气以及电能。这样的功能形式下将汽车不同区域的能源需求详细区分,虽然是混合动力,但燃料仍然是独立存储的,同时功能达到汽车的形式能量需求,在这样的供能形式下汽车得到了稳定的动力,能够满足各类行驶需求。燃烧油品不但行驶成本增大,同时也会造成排放尾气中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新能源汽车行驶中只燃烧少量油品,结合电能共同使用,这样在总的能量输出上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石油资源。电能存储需要蓄电池的参与,设计阶段对蓄电池的使用年限进行了严格的检验,避免汽车更换的废品造成环境污染。汽车驾驶人员可以自由的切换供能形式,在电能与油品方面,人群基数较大的市区内应用电能,这样就不会排放出尾气,在路面状况比较复杂的野外区域应用汽油供能形式,能够节省行驶时间。

2.2电动汽车

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技术逐渐的完善,使得电能成为新能源汽车设计阶段首要考虑的,电能汽车产品也逐渐增多。以电能为消耗能源来实现汽车行驶供能需要对车载蓄电池进行设计,尽量在满足蓄电需求的前提下减小体积,这样汽车的外观设计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系统内部电能被转换成为动能,带动发动机设备运转,汽车达到了行驶的能源供应标准,进而驱动行驶。随着新能源汽车生产以及使用数量不断的增大,城市内也建立了大量的充电站,可以为汽车的蓄电池补充电能。电动汽车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这一点是柴油以及汽油汽车所不能实现的,所补充的电能也由清洁环保的方法所生产出来,符合能源可持续发展理念。目前的设计生产技术能够达到合理的充电间隔时间,并且动能也完全能够达到行驶需求标准。不过电能汽车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缺点,蓄电池部分的体积大重量大都会影响到汽车行驶速率,并且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反复充电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新的电池装置,增大了使用阶段的成本投入,相信在未来的技术发展中上述问题都能够得到更合理的解决。

2.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是通过气体燃烧反应来为汽车行驶提供能量的,与传统的功能形式不同,在使用阶段会将预存的氢气与空气中的氧气相互结合。这两种气体混合后得到的气体具有可燃性,被点燃后所释放出的能源补充给电池,使电能永远更持续长久的能量,解决运行使用解读所遇到的不合理问题。这种功能方式中所产生的尾气排放仅仅是水分,并不会产生污染物质,符合汽车节能设计理念。采用该种供能模式的汽车需要安装蓄电池,氢气存储装置,运行使用的成本较低,但这些基础设施的安全所占有的体积比较大,限制了对汽车外形的美观设计,该技术目前正在全面研究中,仅仅在小范围内投入使用,完全研究成功后,必然能够代替传统功能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3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中的建议

面对新能源汽车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好处,政府需要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道路中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宏观调控来整合国内有限的资源,从而高效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技术。从新能源汽车节能方面进行突破,避免在传统汽车发展过程中所走过的弯路。同时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鼓励国外投资者对国内的汽车企业进行投资,增强与国际一流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技术交流,提升世界影响力。

4结语

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对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可以大幅度缩小我国汽车行业与世界汽车行业之间的差距。随着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不断加大,我们应积极响应,通过自主研发与整合资源,切实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的发展。

作者:范志强 杜 闯 董天宇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参考文献: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范文2

生态园区已成为继经济技术开发区、技术产业园后的第三代园区建设模式。其中,能源规划是实现生态园区能源系统建设目标的基础,也是实现园区其他各项建设指标的保证。立足能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些中国企业正在“重新定义能源”,并以生态园区为实验基地,依托能源科技创新,建立一个全新的能源体系和能源状态,从而通过技术创新“制造”能源。

“泛能网”构建生态园区

近年来,关于生态园区、能源生态城的说法不绝于耳,但很多人并不清楚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园区。这种新型的能源生态城概念不仅强调环境的生态,更关注能源的生态。也就是说,更多考虑的是能源的循环,对能量实现梯级利用、余能最大回收,对能源全生命周期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并最终将能源全部“榨干吃净”。

举个例子,用煤发电的有效温度在1000~1300℃之间,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利用方式,1000℃之下和1300℃以上的煤炭能量就被白白浪费了。这导致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同时还会产生极大的环境污染。

“过去,能源是单一的生产,造成效率低下的本质是能源、资源和职能的过度浪费,未被开发的资源错位。对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就是泛能网技术。它是实现能量流、信息流和非能源物质流相互耦合的智能协同网络化技术,关注能源生产、应用、储运和再生的全过程。”新奥集团首席技术官甘中学博士表示,新奥志在建立真正的新能源体系,打造“能源新常态”。

根据甘中学的描述,基于泛能网技术,我们可以看到生态园区的内能源将呈现一种“智慧”状态:在园区内天然气、太阳能、气电联产、煤气化生产、微藻生物能源、地热等多种能源生产方式并存,以最佳方式保障整个城市的能源稳定供应。城市中的泛能站,则将天然气、电能转化为汽、电、热等能量,并根据不同消费载体的能源用量、时间段、使用形式等,实现能源的优化补给和调度。而这些调度、优化、传输、使用、流转等环节,都能在泛能服务平台上一览无余。

这样的画面,未来将会在中德生态园中真实上演。中德生态园控制性能源详细规划由新奥集团编制,它是利用泛能网技术将能源、资源和信息耦合在一起,实现区域内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在中德生态园的泛能网规划中,我们将建设一个大型的能源供应站,在各个小区再建一些小型的泛能站,实现1拖N的整体能源供应系统,保证整个能源系统的稳定。

新奥泛能技术中心技术人员以办公和居民用电系统举例说明:居民用电系统晚上负荷高,白天负荷则接近于零;而办公用电恰与之相反。原有的居民区与办公区需要分别建设1个100万千瓦时的配电设施才能满足用电需要,而利用泛能网技术,完全可以各建一个50万千瓦时的配电设施,根据白天居民区用电少而办公区用电多的特点,可以把居民区盈余能量传送到办公区,夜晚则做反向传送,将办公区盈余能量传回到居民区,如此可以在降低能源设施建设成本的前提下,满足两个不同区域的用能需求,从而在总体上减少能源浪费。

技术创新“制造”能源

在化石能源面临枯竭的警钟下,如何利用技术创新“制造”能源,成为所有政府和能源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事实上,能显著达到节能减排效果的“能效改进”本身即是一种新的能源。来自国际能源署的报告显示,工业部门消耗了世界1/3的能源,而工业部门中高达1/4的能耗可以通过应用节能技术和行为优化来加以避免。以新奥泛能网技术为代表的能效改进工程,在应用端解决了能源的高效利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等于“增加了”能源。这些被称为没有“剪彩”的能效改进工程,虽然不是一种直接性的可再生能源,但是它的意义却丝毫不亚于新能源的开发。

当然,能效改进并不能彻底解决能源枯竭的问题,如何在能源生产端找更好的新型能源和替代能源?新奥通过不断创新和探索,形成了清洁能源循环生产技术。这是一系列以煤为基础的清洁转化技术总称,主要包括地下气化、煤催化气化及微藻生物吸碳技术等。煤炭通过催化气化和地下气化两种方式,被转化为合成气,这种合成气可以直接用于发电,或转化为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等产品,转化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水等物质,通过微藻生物吸碳技术吸收利用,又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化工原料及其他高附加值产品。

中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然而也面临品质不高的现实。新奥的这些技术不仅实现了煤的全价开发和清洁利用,促进了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融合、转化,而且在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同时,也降低了煤生产与利用过程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范文3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作为我校的一门新开课程,为适应教学要求,我们在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的启发下,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结合本专业已有的科研课题,邀请相关教师作为课程的科研指导教师,将相关的课题以专题讲座、参观等形式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并将课堂实验与已有科研平台相接轨,引导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中。

2教学开展

2.1课堂教学

“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课程目标决定了课程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课程的主要讲授方式,为了克服过去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讲授方式需要加以探索、创新。“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教学过程别注重备课、授课以及反思三个环节。(1)在备课环节,认真研读教材和参考书。教材由于编写时间的滞后性,某些观点和数据都有待更新,盲目地按照教材编制教案不能适应现代教学要求,需要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多种渠道获取更全的、更新的知识和数据。丰富授课内容。将视频、音频和动画等丰富的教学素材引入到教案中,让课堂学习不再枯燥。例如在讲述能源导致的环境污染专题中,结合南京的实际,将雾霾引入课堂,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治理、保卫我们的生活环境,并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如此贴合实际的话题,学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围绕少开或者不开车、关闭重污染工业、改造渣土车和严格治理工地扬尘等种种方法展开热烈的讨论,让学生充分进行发散性的思考,效果显著。(2)在授课环节,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同时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方法,如穿插一些教师准备的专题讲座、学生进行的主题报告以及分组讨论等,在保证教学内容与质量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课堂交流、讨论,并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记入平时成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3)在课后反思环节,应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指导后续教学。同时,新能源技术日新月异,时时刻刻都有新的发展动向,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从多个渠道汲取最新的知识,及时更新教案内容。

2.2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一个重要但又易被忽略的环节。通过课外辅导能够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年龄差距小,更加容易沟通,“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在课外辅导环节大胆尝试,不但每周固定时间地点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并且充分利用微信、QQ和邮箱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沟通。通过辅导,不但为学生解决教材上的疑问,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进行前沿课题的研究,帮助对新能源与节能科研课题感兴趣的学生深入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文献的查找、阅读与总结。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教师自身也在成长,同时也收获了学生的友谊与尊敬。

2.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方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课程知识,但是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不完全适用于“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这门课程。本课程的考核坚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将成绩分为“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成绩”以及“期末成绩”三部分。其中“课堂表现”占30%,是对学生资料查阅、出勤考查、参与讨论以及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的综合考核;“平时作业成绩”占30%,主要考核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两项考核都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考核重点,占总成绩的60%。本课程在“期末成绩”考核中,大胆地提出两种考核方式:专题报告和结课论文。选择专题报告方式的学生,三到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按照要求,选择一个能源专题进行30分钟的专题汇报,由组长负责分工;考核时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对该小组的汇报进行考核,学生的评分作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由组长根据组员的分工、贡献对组员进行评价,该评价是教师评分的重要依据。该种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表达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其余学生采用结课论文方式。作为专题报告方式的互补,该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也可以针对教材中的某一种具体的发电技术、能源利用方式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还鼓励学生检索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前沿性的学习和研究,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进一步深造作铺垫。从结课论文的选题和内容来看,学生的思考比较广泛和深入,许多学生贴近实际,提出了“由雾霾引发的对于新能源利用的思考”,“雾霾里的思考”,“核能的和平利用”,“太阳能与生物能”等论文报告,将课堂知识与身边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对于期末考核,我们给出详细的考核指标与评价标准,同时还给出了论文的模板。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科研资料,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甚至就业和深造奠定基础。

3科研反哺

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是教师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科研上创新点多、精力充沛,但是教学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将科研课题与教学工作进行衔接。而科研课题与工程实践关系最密切,是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课程邀请相关教师作为课程的科研指导教师,邀请其进行专题讲座,开展了“风光储发电应用”和“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故障诊断”等专题讲座,将教材的知识延伸到工程实际,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技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同时课程还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电力系统动模与新能源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平台,组织兴趣小组参与“基于电力系统脆性的风电入网后连锁故障预警方法研究”等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为本科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指导和实践环境,也为践行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思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4结语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范文4

在此基础上,3D打印生物技术应用而生。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国际上和国内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对于我国来说,基础研究已跻身第一梯队,应用研究逐渐成熟,但仍面临诸多困难,产业化尚待时日。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便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开始了3D打印的研究。在科技部多个五年计划的持续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批科研院所开展了几乎所有主流的3D打印技术研究。但国内从事3D打印技术研发的科研团队或企业中,基本上都是在金属材料或非生物非金属材料的领域,将研究重点聚焦在3D生物打印领域上的还是比较少。同时从另一个方面看,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国际上和国内都是近几年才开始,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

1.基础研究:已跻身第一梯队

在我国,对于3D生物打印的基础性研究,主要在一些大学的研究中心进行。提到国内的3D打印,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DD颜永年。颜永年,第一任清华大学材料成形制造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和第一任清华大学生物制造研究所所长,被业界誉为“中国3D打印第一人”。2012年10月,颜永年教授被推举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顾问。颜永年将制造科学引入生命科学领域,提出了“生物制造工程”(Organism Manufacturing Eng.)学科概念和框架体系,为制造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颜永年的团队在组织工程、载体支架的3D生物打印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索。

对于生物制造,这一3D打印最前沿的领域,颜永年教授认为,基于3D打印技术的细胞三维受控组装工艺,是生物制造中最为核心的技术,其目标为具有新陈代谢特征的生命体的成形和制造。细胞直接三维受控组装,使人类可以按照器官解剖学的数字模型,通过控制单个细胞和细胞团簇的3D组装,最终实现可整合于人体新陈代谢系统,用于修复和替代病损组织和器官的人造器官。

2013年8月,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从而将国内在生物制造领域的研究推向了前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徐铭恩教授宣布:他带领的团队研发成功了国内首款3D生物打印机。这台国内首款生物3D打印机的成功研制意味着我国3D生物打印的研究已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行列,在国际舞台上已可以和美国的Organovo公司等3D生物打印先驱同台竞技。

2.应用研究:逐渐成熟,但仍面临诸多困难

对于3D生物打印的临床应用研究,其实在我国很早就开始进行了。早在2001年,我国就成功完成了国际上第一例将3D打印技术用于颌面的修复。但我国现有的监管制度不完善、打印成本较高及一系列技术难题有待攻克等因素使得3D打印技术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仍面临很多困难。

在3D生物打印的应用研究方面,华南理工大学的杨永强团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所带领的研究团队自2001年左右开始研究3D打印技术,在牙科的牙冠固定桥、个性化舌侧托槽、膝关节的假体、外科手术导板以及植入体等方面都有涉及。

以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烤瓷牙为例,德国的设备一次能直接制作200-250个牙冠,杨永强团队研发的设备能做100多个,但价格只有德国设备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杨永强的团队目前正在研究打印手术导板技术,目前已经做了20余种外科手术导板。另外他们在多孔骨和植入体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模仿髋关节打印的“金属骨头”,力度和骨骼非常接近。

3D打印快速、个性化、小批量和高精度的特点是这种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的优势所在,但生产成本高、打印材料的欠缺、移植后机体免疫排斥等一系列技术问题使得3D生物打印在从定制化产品走向大规模临床应用,还存在着很多障碍。不少业内人士呼吁,3D生物打印前景广阔,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植政策,同时监管部门也应更新监管思路,积极应对新技术带来的生产模式的变革。

3.产业化尚待时日

2013年4月,国家863计划中首次将3D打印选入,并拟拨不超过4000万的专项研究基金。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发展3D打印产业有着很高的积极性。当前我国3D打印产业主要形成了北京、湖北、陕西和江苏4个产业区域。其中,首个3D打印工业园将落户武汉东湖高新区,武汉市发改委等部门针对3D打印产业积极着手编制规划并予以扶持培育。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范文5

[关键词]集群网络结构、资源获取能力;技术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4)03―0130―04

一、引言

目前产业集群深度关联和网络化发展所诱发的资源获取能力平台正成为企业主体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竞争优势来源,良好的集群网络结构能够衍生出高效的资源获取能力,提高创新知识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集群内企业的创新绩效。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对集群网络结构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相关性的研究较多,而以资源获取能力作为中介变量所进行的研究则较为少见,但是产业集群的“组织接近”和“组织关联”等网络结构特征所导致的资源获取能力比空间地域临近或专业化分工更能够影响集群发展和群内企业行为。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在规模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一直存在着供需结构性矛盾,而技术创新恰能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的供给类型,使旅游企业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保证旅游产业进入良性循环的集约化时期,因而选取旅游企业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具有突出的实践指导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拟通过文献探讨构建集群网络结构、资源获取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概念逻辑模型,并选取旅游企业为样本,应用实证分析方法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提升的驱动因素和影响机制。

二、理论背景和研究假设

集群网络的关系强度描述了行为主体联系频率的高低和组织资源对联系承诺程度的高低,其中节点企业间良好的互惠关系能对组织生产管理方式与技术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因此提出假设,H1a:集群网络结构的关系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

集群网络中各节点企业的互惠性强调组织间合作、联合及协调,而不是命令、权力与控制。因此,集群网络结构的良好关系质量能够促进合作创新的产生。所以提出假设,H1b:集群网络结构的关系质量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

Freeman认为,从权力的交换观点来看,集群网络的规模越大,则节点企业获取资源数量和质量的数目就会随之增加,权力亦随之增加。因此提出假设,H1c:集群网络结构的网络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

在当今创新活动日趋复杂的形势下,集群网络结构的网络开放度水平能促进创新成果的迅速扩散和创新速度的不断提升。因此提出假设,H1d:集群网络结构的网络开放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正相关。

随着技术复杂度提升和竞争日益加剧,企业只有嵌入于各种企业网络结构中,通过获取互补性资源,才能实现技术创新绩效的改善。因此提出假设,H2:资源获取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依前文所述,集群网络结构影响资源获取能力,而资源获取能力又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从逻辑上推断资源获取能力可以作为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因此提出假设,H3a:资源获取能力对关系强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起中介作用;H3b:资源获取能力对关系质量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起中介作用;H3c:资源获取能力对网络规模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起中介作用;H3d:资源获取能力对网络开放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起中介作用。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假设模型如下图所示:

三、实证分析

(一)量表设计

为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及信度,本文首先通过对部分调研企业进行的深度访谈,对基于已有研究中被证实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量表进行反复验证;接着邀请了部分调研企业的相关管理者以及学院派专家学者进行讨论,就涉及变量之间的科学关系及测度题项设计寻求建议;最后形成了各变量的测度题项,如表1所示。

(二)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探讨集群网络结构下节点企业资源获至9月,第二阶段为2013年1月至2013年4月。对两次回收的问卷进行差异性分析,并没有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将两次回收问卷合并使用,共收集了178份有效问卷。

(三)实证分析

1 效度检验

本研究的效度分析包括内容效度和建构效度两个方面。其中由于本研究的题项内容是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并根据相关专家的意见完善而成的,因此,可认为内容效度检验通过。建构效度具体分析结果如下表2、3和4所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网络规模并没有进行效度检验(包括信度检验),原因在于网络规模的度量是具体数值,不存在多个测量题项问题。

2 信度检验

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检验,对量表信度检验α系数如下表5、6和7所示。

从上述检验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的Cronbaeh'α值均大于0.7,且各个变量所包括题项删除后的Cronbaeh'α均呈现下降趋势,因而所有题项均应当予以保留。

3 集群网络结构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检验

本研究以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以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规模和网络开放度为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从上述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关系强度、关系质量、网络规模和网络开放度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回归效应,故假设H1a、H1b、H1c和H1d得到数据支持。

4 资源获取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关系检验

本研究以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为被解释变量,以资源获取能力为解取能力与其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调查范围主要为湖北、湖南、河南和浙江省地域内产业集群中的相关旅游企业。问卷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102年6月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9所示。

从上述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资源获取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回归效应,故假设H2得到数据支持。

5 资源获取能力――中介效应检验

本研究按照检验中介效应的步骤,下述四组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回归系数均显著。但是,比较模型1和模型4中各解释变量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回归系数可知,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的回归系数显著并且减小,这表明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有一部分是通过资源获取能力中介完成的,故假设H3a和H3b得到数据支持;网络规模的回归系数变大,这表明将资源获取能力作为网络规模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中介是不合适的,故假设H3c没有得到数据支持;网络开放度在模型4中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网络开放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是通过资源获取能力中介来完成的,故假设H3d得到数据支持。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范文6

【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7月2日,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2014年第一期新员工入职培训在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举行。本次培训共分8期进行,共有来自葛洲坝集团一公司、二公司、三公司、五公司、六公司等21家子分公司的2800余名新大学生参加。培训内容包括集团概况介绍、《指导意见》宣贯、职业生涯规划、职场情商、职场礼仪、安全质量环保知识、青年思想交流及拓展训练等。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7月2日,国网黑龙江省电力公司举行2014年供电服务竞赛,来自全省13个地市级供电公司、计量中心、客服中心的121名选手参加竞赛。竞赛分为窗口服务、业扩报装、电能计量3个专业,每个供电公司选派9名选手参加各个专业的竞赛。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7月4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2014年班组长培训班在华北电力大学开班。集团公司所属122个基层企业的159名班组长参加了开班仪式。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嵩就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和班组长培训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明确班组建设工作定位。二要建立班组建设长效机制。设立班组长岗位工资或津贴,完善班组长考核、奖励、晋升机制和培养、选拔、使用、评价等机制,使其获得与贡献相适应的经济报酬和精神鼓励。三要提高班组长队伍综合素质。四要开展班组建设达标工作。五要推广班组建设典型经验。

【广西电网公司】7月8日至9日,广西电网公司举办2014年调度运行专业技能竞赛。竞赛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由广西电网公司统一命题,在该公司和各供电局共设15个考场同时进行比赛。考核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基础、调度运行相关规定规程、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装置等相关知识以及运行操作和事故处理等实操技能。广西中调和地调共241名选手参加选拔,调度从业人员参赛率达到92%。

【中电投高培中心】7月8日,中电投高培中心组织开展绩效管理员工培训。本次培训由中智公司项目经理主讲。首先,中智公司项目经理从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四大环节、部门负责人及员工的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的组织方面介绍了高培中心新绩效管理体系。接着,以实例分析的方法详解了绩效管理指标的分类原则,四大类指标暨关键绩效指标、年度重点工作、能力素质指标、加减分项指标的涵盖内容。在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之上,主讲人阐述说明了部门、员工年度、季度绩效考核表单。最后,简介了如何开展员工绩效结果反馈、面谈和申诉。

【中电投集团公司】7月9日至10日,中电投集团公司电力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培训班举办。来自集团公司各二、三级单位的鉴定考评人员及技能鉴定站管理人员共计15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邀请电力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石宝胜处长、国电集团鉴定中心办公室主任、江西省和内蒙古电力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资深专家围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概况、电力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管理体系和政策、鉴定命题原则和考务管理、技能鉴定站的建设与管理等四个方面进行授课。

【国网电力公司】7月10日,国网电力公司开展首次网络考试平台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此次职业技能鉴定包括变电站值班员、抄表核算收费员、电力调度自动化维护员、继电保护工、水轮发电机组值班员等工种。为确保本次鉴定工作顺利完成,国网培训中心提前对软硬件设备进行调试,制定了详细的考试方案,严格按照技能鉴定规范和流程,开展考生资格审查、命题监考、操作考核、质量评估等工作。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7月12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第七期发电企业7S管理培训班结束。培训从6月9日开始,历时35天,分为7期,共有系统内889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课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以导师授课、现场调研、分组讨论、经验交流四种形式开展。

【国家核电技术公司】7月14日,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国际化市场开发人才培训班举行,来自公司总部及所属各单位共26位国际化市场开发骨干后备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为期5天,涉及《海外客户管理与关系维护》《SOS急救及防恐反恐技能》《国际产品品牌策略及危机处理》《国际市场开发主题分享》及《国际工程市场开拓及营销战略》等课程。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7月13日至17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第一期优秀管理技术专家及兼职内训师培训班举行。公司系统27名优秀管理技术专家和兼职内训师,通过MBTI测评(性格测试)、深入理解和充分体验内训师的四种细分角色定位及能力要求、学习高效实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并基于自身优势和发展意愿,分别选择课程设计开发师、行动学习催化师和职业导师三种角色,并接受个性化的培养和辅导。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7月10日至18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举办2014年第二期优秀专家人才培训班,来自公司本部及基层单位30余名现职优秀专家参加了为期7天的培训。此次培训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提高公司优秀专家人才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升优秀专家人才“传帮带”的能力。培训班邀请国网公司系统有关专家和青海省内知名学者和教授讲授《思维创新的方法》《提升我们的文化素质》《塑造团队执行力》《培训方法与授课技巧》等方面的课程。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公司】7月18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公司第一期中青年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开班,股份公司党委书记晏志勇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晏志勇对中青年管理人才提出了六点希望,要求中青年管理人才要积极提升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业务素质能力;要有务实的作风;要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要有创新的欲望和追求;要有战略思维;要保持廉洁自律,保证企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中电投集团公司】7月14日到26日,中电投集团公司首期继电保护高级技术培训班结业。来自集团公司各二三级单位共31名从事继电保护专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在培训授课环节上,将继电保护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实际的保护装置相结合,摒弃理论分析偏多,与实际保护装置脱节的状况,采用讲、练交替的培训方式引导学员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指导学员实操训练。

【南方电网公司】7月23日,南方电网公司第三期中青年干部春季培训班落幕。培训实施过程中,公司人事部、党校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程抓好培训管理和监督。通过读书会、体验式教学、行动学习等教学形式,强化了培训的学习实效,共完成62门党校制式和公司特色课程的教学。邀请了公司总部12位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到党校授课,为学员讲解和辅导公司8个综合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先进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等。

【南方电网公司】近日,南方电网公司首次在全网员工中组织开展为期5个月的“南网文化”网络培训。培训课件通过清晰的内容架构、生动的旁白讲述、图文并茂的素材展示和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引导员工学习南网文化。作为全员必修课程,培训充分利用网络培训时间灵活、覆盖面广的优点,开放时间为今年的7月28日至12月30日,培训范围全面覆盖从公司总部到县级企业基层班组员工。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7月26日,湖南省电力行业2014年水火电类工种技能鉴定理论考试开考。本次考试共有来自全省电力行业水、火电厂的400余名考生参加共计48个工种的技能鉴定考试,分培训中心(16个考场)、邵阳宝庆电厂(1个考场)两个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