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范文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例如阿里小额贷款、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金融、P2P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的新型理财模式是对传统理财模式的有力创新和补充,提升了理财业务的便捷性。银行业与互联网金融的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大众民生和实体经济。一是拓宽了范围,大大扩充了信贷对象,发展困难的小型企业也可以较为便捷地获得融资;二是拓展金融服务的领域,满足了零散理财需要;高效整合了理财、支付、交易等业务;三是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明显提高,将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互联网金融逐步影响传统商业银行发展
1.冲击了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互联网金融的对象广泛,特别是深受广大草根阶层的欢迎和支持,为那些未受到正规金融机构覆盖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资金的便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形成就巨大的冲击力,加剧了个人借贷、小微信贷与银行之间的竞争。一方面,随着第三方支付内容的逐步完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还将会较大地影响商业银行的利差收入。
2.冲击了商业银行的融资领域。对于信息不透明、管理不够规范、数量众多的“草根”企业,获得银行产品、服务的可能性低,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较大。在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量草根企业将目光转向网络借贷。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借“网”而生,发展十分迅速,由最初的几家发展到了上千家,数量仍在快速上升。它的发展满足了草根民众的金融需求,帮助小额投资者走出困境从银行取得资金,小额资金拥有者较强的投资理财欲望得到满足,推动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3.冲击了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领域。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在以移动互联网支付结算系统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系统扩张侵蚀下正逐步受到威胁。互联网支付业务直接冲击商业银行支付结算业务,以无线通信技术实现货币价值结算的互联网在线支付规模呈爆炸性增长,正颠覆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支付中介地位。
三、互联网金融时代,商业银行应顺势再出发
1.实行理念创新,努力提升中间业务水平。商业银行应该尽快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努力提升中间业务水平,促使由“单一”到“丰富”,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改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倒逼作用,促使商业银行进行深刻变革。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加大和扩展中间业务,改变高度依赖利差收入的经营模式,实行多元化的商业银行业务收入结构调整,打造多元协调的收入增长模式。
2.以互联网平台的整合为契机,全面升级业务流程。从战略上,商业银行要转变认识,不断提升网银的地位,深挖扩展网银功能,全面升级业务流程。商业银行自身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优势,可以为客户提供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整合服务,成为各类电商进行网上交易的支付平台。另外,商业银行要走综合经营路线,着力打造“金融超市”,强化与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战略伙伴的深度合作。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小额贷款公司、电商等的合作,如将贷款打包出售给小额贷款公司,由小额贷款公司做零售,实现互利共赢。
3.以提升客户体验为目标,改进经营理念。互联网金融具有操作便捷、参与度高、透明度强等特点。商业银行要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整合客户需求,减少乃至避免客户的大量流失。要提高服务效率,简化业务操作流程,提升客户的体验,开发出更多的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便利快捷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经营效益
从“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发展到“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成为一种普遍认知,可以说是我国金融界一个认识上的飞跃。其意义在于,认同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就不得不认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就不得不接受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所倡导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这不仅是我国加入WTO的需要,而且是我国国有金融资本经营融入全球金融竞争环境的需要。
一、树立风险管理和追求效益协调一致的新理念
所谓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银行经营活动的内在属性,是不可忽视、不容回避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和效益相伴而生,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绝对的零风险绝对的零收益。那么,面对效益最大化的市场要求,经营银行就必须树立有关风险管理的新理念。
首先,银行的经营者必须正视风险而不是忽视风险,以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以巴塞尔协议关于风险种类的划分方法,对所有种类、所有机构、所有环节的风险加以识别;其次,不能一味地同避风险,而是要通过分析、淖估、临控、转移、分解等风险控制机制,将与经营活动相伴的内在风险控制在可以用资本进行补偿的范围之内;最后,发展业务、追求效益不能以牺牲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成本,而风险管理和控制也不能以牺牲发展与效益为代价。[11事实上,风险管理和效益追求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撇开风险控制的投机行为所产生的短期效益,其实是摧毁风险管理机制以致最终影响生存的溃穴之蚁;而不能服务于发展目标、不讲效益比,单纯就风险论风险的风险控制,则无异于抛弃了银行生存之本。
总之,银行经营者必须接受风险、容忍风险,建立科学的风险抑制、转移和补偿机制,从被动的风险接受者转变为风险控制者进而进化为风险经营者,并在经营风险的过程中,追求最大的效益。
二、建立在风险管理的基础上追求最大效益的新机制
既然银行经营必须接受风险,那么银行在评价一项经营活动的效益情况时,就必须考虑其效益是在承担了多大的风险的基础上获得的。如果某项业务的风险过大,则该项业务为消化其风险损失所占用的资本就较多,这样即便该项业务能带来较大的利润,但与其所占用的资本相比,其资本利润率就不见得很高,即效益就会大打折扣。因此,银行应在一个适当的风险水平上追求效益最佳。关于如何衡量扣除风险因素后的实际收益水平,国际上较多地采用RAROC指标,即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利润率=(利润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收入一支出一预期损失)/经济资本与传统的资本收益率指标不同的是,资本利润率指标的分母采用的是经济资本,分子中扣除了预期损失。它要求将所有可能产生风险的业务都视为付出经济资本的风险投资运营,由此计算的资本利润率指标,既考察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叉充分考虑了该盈利能力背后承担的风险。
资本利润率指标把银行的风险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银行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成果体现为数值。根据资本利润率指标的这一性质,银行管理者可以通过控制资本利润率水平来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动运转的风险控制机制。
资本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同时取决于业务发展水平(影响利润水平)和风险控制水平(影响经济资本),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工具进行风险控制,能够把风险控制工作融合在银行各项业务中。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项业务都可以计算自己的资本利润率指标,并且相互间可以直接对资本利润率指标的高低进行比较。这样,以资本利润率指标为基础,银行可以从过去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单独分析、孤立管理,转变到以经济资本分配为基础,以有效资产组合为纽带,将对各项风险的管理联系起来,在银行总体范围内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在此体系运行的基础上产生的效益,成为真实牢固的效益。
三、引入资产组合理论,保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效益最大化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经营班子关系
Abstract:China joins after WTO,has integrated gradually to one open,in the globalization financial system,the good company governs is improving the bank risk management,promotes the bank security,healthily,aspects and so on highly effective development all to have the core importance.Just like Chinese Industry and commerce bank manager Jiang Jianqing said such:“The construction true commercial bank,consummates the company to govern the mechanism most importantly,governs the structure,the management pattern,the growth way,the property structure,the financial structure,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legal person,controls from the inside the management and the service flow and so on many aspect reforms.This will be a thorough revolution.” This article governs to the company the policymaker and the operator,namely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should the management organized group be one kind of any type relations,which problems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 company gover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management organized groups relations have,how relations could impel the city commercial bank the company to govern the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and put forward several proposals.
Keywords:City commercial bank Board of directors Management organized group Relations
中国加入WTO以后,已逐步融入到一个更为开放的、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中,良好的公司治理在改善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银行安全、健康、高效发展等方面都具有核心重要作用。在建立并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作为决策者和执行者,如何明确划分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权限,正确处理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关系,则直接关系到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是否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否能够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1.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权限划分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种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任明确,管理科学。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载体,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为此,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条件就是要建立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治理结构,另一个是治理机制。治理结构包括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等。治理机制包括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这两者共同决定了治理效率的高低。
从治理结构上来看,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分别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公司的决策机构分为两个层次,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决策机构。经营班子是公司的执行机构,由公司高级管理层成员组成,是具体负责公司经营活动的执行性机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董事会做出的决策,其成员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
从治理机制上来看,董事会是经营班子的领导监督机构,负责聘任经营班子,负责制定经营班子的激励制度。经营班子负责完成董事会制定的工作目标,负责日常的经营管理,对董事会负责。
从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董事会是对产权和控制的代表机构,它侧重的是投资决策、资本运营,追求的是资本的保值增值,注重的是经营的长期行为。经营班子是资本经营管理、保值增值的执行机构,追求的是经营利润的最大化。董事会与经营班子能否在新的《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范围内,保持一种协调、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建立科学决策和高效执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和基础。
2.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关系
目前我国共有113家城市商业银行,他们大都是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成立的,成立十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张,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银行体系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一个队伍。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建立起来的法人治理结构还达不到相互制衡的目的,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现象:
2.1董事会与经营班子职责不分或不清。目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都已设立了董事会,但是有的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形式上为两套班子,实质上为一套人马,董事会就是经营班子,经营班子就是董事会,完全失去了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意义。
有的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是决策机构,但其决策范围和深度在实践中往往难以把握,或动辄干预具体的业务经营,或过度放权,完全不了解经营状况,导致了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不清,出现了决策权和经营权混淆的情况。
2.2地方政府的干预。由于城市商业银行大都是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的,地方政府往往从地方局部利益出发,过多地插手或干预城市商业银行的设立和重组工作,通过行政手段选派管理人员。这十分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
2.3董事长和行长未分设。按照银监会《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董事长和行长要分设,董事会不兼任行长。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许多城市商业银行虽设立了董事会,但董事长和行长未能分设,致使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职责不清,决策和执行混淆,使城市商业银行的董事会不能够完全按照法人治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2.4经营班子越权经营。有的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班子习惯了传统的企业领导体制,在董事会设立后常超越授权范围行使权力,很难自觉接受权力的制衡,出现对董事会的决定不予理睬,甚至超越授权范围行使权力的情况,导致盲目决策,损害了广大股东的权益。
3.改善公司治理中董事会与经营班子关系的建议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已于2006年底全面对外开放。面对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高手林立的金融领域取得一席之地,必须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必须建立并逐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治理中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关系实际上是各自权责划分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两者权责不清,影响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由于董事会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中枢作用,既要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又要为经营班子的运作提供决策,所以界定董事会的职能与责任至关重要。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在实行公司治理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3.1改善股权结构,实行股权多元化。一个企业的股权结构、股权性质事关治理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由于股东间力量对比悬殊,缺乏明显对抗性,导致董事会由内部人和控股股东代表为主,缺少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使中小股东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有的控股股东能够控制城市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人事权,使董事会对经营班子的聘任和约束机制形同虚设。
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建立公司治理,就必须改善股权结构,积极引入外部股东,实行股权多元化。股权的多元化决定了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转变成了如何控制经营者按照股东的利益最大化行事问题。转贴于
3.2依法产生董事会。地方政府需要转变观念,摒弃管干部的惯性思维,保证城市商业银行依法产生董事会。事实上,政府如何从城市商业银行最大的投资主体角色退出,也是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外部条件。
3.3依法产生经营班子。要使董事会和经营班子的权责明确,就必须使董事长和行长分设。行长要由董事会选聘,作为日常经营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行长以下的高级管理人员由行长提名,由董事会聘任。行长应该是具有战略眼光,综合分析和决策能力的专业人士,具有动态发展理念和一定的超前意识以及强烈的竞争意识;经营班子的成员应是擅长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内部沟通的将才。
此外,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一个走资本运营,一个走资源经营,所以严格地说,董事会成员不宜在经营班子任职,经营班子除行长外,也不宜在董事会任职。
3.4明确董事会与经营班子的职责。城市商业银行应使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日常决策权应在董事会,执行权应在经营班子。董事会负责聘任经营班子,制定对经营班子的业绩考核及薪酬安排。董事会与经营班子是决策、授权、监督与执行的关系。经营班子必须无条件执行董事会的决议,落实董事会的决策,搞好经营管理,实现董事会确定的经营目标,诚心诚意接受董事会的领导、监督和检查,不能超越董事会的授权,更不能采用不当手段,架空董事会。
3.5协调好董事长与行长的关系。董事长和行长是城市商业银行两位处于不同岗位、各自负有不同责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他们之间能否有效沟通和密切配合,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应该明确,董事长和行长是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互配合的关系。特别要指出的是,行长的工作是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董事长负责,要彻底转变把董事长、行长看成一、二把手的观念。
3.6协调好董事会、经营班子与监事会的关系。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就是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为主体的治理架构,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要准确把握董事会、经营班子和监事会的关系,做到董事会与经营班子之间的关系明确;监事长实行专职、常驻;监事会拥有完全独立的监督权力。
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代表广大股东对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实行监督职能,对董事会、经营班子、董事、高级管理层成员履行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由于监事会成员构成以及其它原因的制约,监事会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能存在许多的困难,因此,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必须积极配合监事会,切实维护好股东的利益。董事和行长及其他高级管理层成员也必须纠正喜欢权力、不喜欢监督的传统观念,诚心诚意地接受监事会的监督,并为监事会充分履行监督职能提供必要条件。
3.7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主要任务就是要建立经营班子的绩效评价体系,对经营班子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报酬要和绩效挂钩,董事长及其他经营层的收入水平应与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情况、公司的实力、为股东带来的回报挂钩,薪酬不仅仅是对劳动者的回报,更是激励董事长、董事、经营班子发挥潜能,创造更多财富的重要指标。绩效的考核要公平、透明。
在约束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发挥内部稽核(审计)部门的作用。建立对董事会负责的内部稽核(审计)部门,以加强董事会对日常经营管理的监督,防范内部人控制风险和其它经营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绩效考核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增长能力不断进步,我国金融行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力军,在行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口行业严重受挫,企业凋零、股市大跌,金融行业自身发展严重受阻。同时,国内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大量外资银行涌入争夺国内市场,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国有商业银行持续稳健的发展动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我国国有银行时刻面临的重大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若要取得稳健的发展,必须要在银行自身经营绩效上取得实质性的发展,因为每个银行的经营绩效是银行自身综合实力的最直接体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在提升经营绩效上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才能更好的巩固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基础性位置。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提升银行的经营绩效,是当今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重视的战略性工作。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绩效
绩效是指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取得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将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
2.经营绩效
经营绩效是指营运管理最终的成果,具体表现在一些指标任务达标的情况,包括:销售额、销售额增长率、毛利额、毛利率、毛利额增长率、损耗率、其他收入、其他收入增长率、综合毛利率、人力成本占销售比、经营费用占销售比、净利率、存货周转率、投资回报率、资产回报率等等。
3.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因此,本文将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界定为:商业银行在保障盈利、多渠道筹集资金、经营多种资产对象、保证银行信用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所能达到的具体的运营管理成果。
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总体上经历了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经营模式转变的过程,随着经营模式的转变,经营绩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虽然银行正在努力建立新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
缺乏明确目标定位。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方式的不断变革,银行自身也在不断改进新的经营绩效指标来适应新情况,但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体系仍然存在缺乏明确目标定位的问题。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国有商业银行在不同地区制定经营绩效评价体系时并未因地制宜,仍旧施行同样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这也就造成了指标体系混乱而且缺乏目标。另外,由于目标定位不够明确,各个支行经营环境、竞争状况、地理位置等不同条件的差异造成了支行间经营效益的差异巨大,施行同样的经营绩效评价体系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员工待遇差别很大。因此,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中的突出问题。
评价指标避难就易。在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中,存在财务性指标和非财务性指标。财务性指标是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果的相对性指标,由于此类指标可以通过往年的财务数据分析比较容易地显现出来,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在评价经营绩效时十分重视财务指标。然而,财务指标是面向过去,反映的是过去的绩效,无法提供创造未来价值的动因。非财务性指标无法通过财务数据准确计算,十分难以衡量,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往往避开这类指标。在银行实际发展中,诸如顾客满意度、产品和服务质量、公司潜在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等非财务性指标可以促进银行全面经营绩效水平的提高,对银行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有商业银行评价体系存在避重就轻的问题。
效益发展只重眼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经营绩效评价指标的重点是短期的经营绩效,而很少把涉及到未来长期发展的指标列入考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当期的经营成果,当期的经营成果直接关系到银行内部的绩效考核,银行内部的绩效评价又与员工的薪酬挂钩,这也就直接导致了银行自上而下目光紧盯当期效益,被考核人可能会以损害长期发展为代价换取短期利益,而忽略了银行长期经营绩效的实现。这种效益发展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略长期发展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利益,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体系制定缺乏沟通。国有商业银行在制定经营绩效考核指标时,一般会采取自上而下确定考核目标的方法,银行基层员工没有参与具体考核指标的制定,而只是绩效考核的执行者。这种情况下,银行没有广泛收集员工关于经营绩效考核的意见,员工对绩效考核的理解和参与度都难以准确到位,而只是在浅显地了解之后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执行,简单地把经营绩效考核作为一项工作任务去完成,对绩效考核缺乏认同感。银行员工长此以往,会极大程度地降低经营绩效考核的效用,也就无法达到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员工的效果,导致考核流于形式。员工会重视跟自身利益相关的考核指标,忽略其他不涉及经济利益的指标,这种做法不仅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对银行整体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害。
2. 原因分析
通过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考核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对银行内部工作实际情况的调查,可以总结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内部体制。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内部体制是多年工作中总结出来了经营模式,银行内部长期循规蹈矩地按照这种固有模式运作,没有实现商业化的变革,所以银行现行的内部体制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大部分银行骨干成员仍旧是在计划经营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他们是银行内部机制改革的核心力量,因而在内部机制的改革中,难免会留存计划性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法,因而存在诸多的弊端。银行内部体制陈旧、行动落后,缺乏深厚的现代银行治理文化底蕴,导致了银行内部的高层领导和大部分员工依旧在固有的计划模式下工作。
执行力度。股份制改造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先后引入了许多的先进管理理念,但是在银行内部实际工作过程中,这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往往浮于表面,并没有得到实际运用,而只是存在于战略管理理念的高度,这就体现出了银行执行力不够的问题。无论是高层领导还是底层员工,都存在忽视管理理念的现象,没有把战略性的管理理念进行彻底地实施,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与公司管理理念的脱节。
员工素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庞大,员工数量众多,本身员工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就有差别,还有新员工的不断进入,导致了银行内部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的中坚力量基本上是在股份制改造之前就已经在银行任职,都是计划经济下的老员工,其工作思想、做事风格等方面难免会存在一些落后成分,可能会跟不上时展。银行不断有新员工的加入,这部分员工是在新的经营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所以工作思想和做事风格方面应该会更加紧贴时代步伐,这种情况也造成了银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建议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不仅可以促进银行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而且可以带动我国银行业更好更快发展。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中的现存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本文认为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加快金融创新,提高盈利能力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上存在一系列的缺陷,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类型少,开展业务范围小。针对此种情形,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研发新的金融产品,促进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升级。例如完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ATM等先进的转账支付工具和手段,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的金融服务;大力拓展信用贷款类型,为借贷者提供可靠的信用贷款渠道,同时提供更好的贷款优惠;大力发展银行中间业务,着重发展银行卡、投资银行、理财咨询等业务,注重中间业务收费定价;加大业务宣传,积极培养市场需求,提高居民对银行金融业务的认知。在努力发展优势业务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作业模式创新和营销渠道创新,借鉴外国成熟先进的经营模式,设计出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2.强化资本管理,规范流动性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持有充分的资本既能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又能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获利能力。因此,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实施全面资本管理,要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稳固的资本基础,支持银行自身业务发展和具体战略计划的实施,持续满足监管要求,并确保银行资金的安全运营。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经营绩效成正比,规范流动性管理,可以促进银行经营绩效的改善。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建立适当的考核问责机制,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对资产流动性进行专业管理,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提高对流动性风险识别、测量和控制的能力。
3.优化资产结构,减少不良贷款
国有商业银行要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环境和政府相关政策,不断提升授信限额,大力促进信贷方向的改良,改善业务内容和资产结构。银行相关部门要坚持不断地完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进一步修订风险管理相关文件。银行要优化贷款结构,提高贷款质量,建立和发展全方位的社会信用体系,有针对性的检查风险存在情况和存在范围,有效减少不良贷款。对于潜在的风险因素和问题隐患的贷款要密切监视、提前介入,及时制定处理预案。加大清收考核力度,推动自动化清算系统建设,加强金融业务监管,及时清算核销旧账坏账,强化风险管理和控制,减少不良贷款。
4.完善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
国有商业银行首先要进一步深化股份制改革,促进股权结构合理化,推动公司组织结构的完善。其次,要持续推进和完善领导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促进银行自我完善和发展,降低政府的行政干预,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再次,银行需要建立更加合理的员工激励制度,了解员工需要,注重精神激励,多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促进员工与银行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银行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市场配置为手段,以机制创新为保障,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增加员工参与,鼓励更多的员工参与到人事改革中来,激发各机构的经营活力,从而提高银行整体的经营能力。
四、结语
面对激烈竞争的经济社会环境和问题众多的银行内部困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还有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这就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加大力度提升自身的经营绩效水平,促进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不断发展进步,才可以更好地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下去。本文通过系统地探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中的一系列问题,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从加快金融创新、强化资本管理、减少不良贷款、完善体制改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建议,为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的提升提供了合理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曹晓丽、胡小盼.增值税转型对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绩效影响实证研究,财会通讯,2013
[2]黄伟光.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东财经大学,2013
[3]郑小平、申凯.浅谈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2009
[4]朱佳、申凯、侯志才.国有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J],财会通讯,2012
[5]杨子怡.国有银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
[6]胥雪刚、庞晶.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改革的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1
[7]方长丰.关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1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经济增加值;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意义;措施;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01
如何正确的理解经济增加值这一概念呢?简单来说,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即一套以经济增加值理理念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决策系统以及激励报酬工作制度。经济增加值同时具有管理以及财务这两个方面的概念。首先,从管理角度上来说,经济增加值是企业发展、员工发展目标以及价值取向的共同体现;其次,从财务角度上来说,经济增加值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集中反映,同时受到收入、成本、以及利润等因素的影响。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引入经济增加值,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引入经济增加值的意义分析
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引入经济增加值管理模式的方式,不但能够构建与经济增加值相适应的业绩评价工作机制,同时也能够在促进商业银行经营结构与增长方式的转变方面发挥突出的促进作用。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引入经济增加值能够促进业绩评价机制的发展
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风险与利润并存的商业银行而言,经营管理过程中,业绩评价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与水平。同时,商业银行分配体系的健全、乃至发展目标的实现,均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业绩评价机制的发展。在经济增加值管理作用之下,商业银行的最终发展目标应确定为价值的实现,这也正是正是绩效考核指标的实施依据。结合经济增加值的特点与属性来看,业绩评价机制当中应当涵盖包括财务指标、经济资本、以及业务发展指标等在内的相关系统。同时,业绩评价的对象不但需要以部门、机构为主,同时还需要敷设对客户、产品价值贡献的评估,从而保障业绩评价对象的全面向。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引入经济增加值能够促进经营结构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
通过对经济增加值管理模式的应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层能够将经营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对商业银行自身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之上。从而,在商业银行各项发展战略与措施的制定、落实过程当中,能够以价值为核心,及时发现可能对价值产生影响的业务(包括正面影响以及负面影响)。此过程中,可以对价值的判定为依据,及时压缩长期处于低回报、高风险状态下的业务,加大对回报高、风险低业务的投入力度,从而达到改善经营结构与增长发展的重要目的。
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引入经济增加值的措施分析
要想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经济增加值管理相对于商业银行价值创造力的提升优势,就需要以对价值核心的突出为前提,以信贷结构的合理优化为重点,确保商业银行在对经济资本回报予以提升的过程中,能够兼顾针对性与综合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以对价值核心的突出为前提
通过对价值核心的突出,能够使商业银行现行业绩考核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充分的体现经济增加值的中心地位。此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点措施:(1)以商业银行自身业务的发展与绩效考核的结合为手段,按照预期实现价值的大小设置相应的指标,执行目标考核管理模式;(2)结合商业银行发展现状,构建经济资本回报激励制度。一方面,需要以经济增加值为标准,衡量经营者的奖金,同时也需要重视对商业银行下属各个网点激励资源的有效分配。
2.以对信贷结构的合理优化为重点
通过对信贷结构的合理优化,能够使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经济资本回报率得到显著的发展与提升。此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对商业银行信贷产品信用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对信用等级长期较低的客户执行主动退出的措施。将工作的重点集中在那部分信用等级水平较高,且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客户当中;(2)对信贷品种的选择需要更加合理与严格。商业银行应当加大对贸易融资、以及各类票据贴现业务的营销力度,同时还需要加大对个人住房打款、质押贷款、商业用房贷款等经济资本占用较低贷款行为的发展力度。
三、结束语
通过本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经济增加值作为价值管理体系中的一大关键组成部分,较传统意义上的指标管理模式而言,更加能够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充分体现了资金与风险的紧密连接。可以说,经济增加值的引入,及其应用质量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发展。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经济增加值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谢羽婷,刘阳,易贵明,等.人力资本经济增加值计量方法的新探——基于能力经济增加值[J].科技管理研究,2010,30(2):155-156,159.
[2]王化成,程小可,佟岩,等.经济增加值的价值相关性--与盈余、现金流量、剩余收益指标的对比[J].会计研究,2004,(5):75-81.
[3]王雪梅.终极控股权、控制层级与经济增加值——基于北京上市公司数据[J].软科学,2012,26(2):113-118.
[4]彭纯军,王惠芬.经济增加值(EVA)--价值管理(VBM)的驱动力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8):72-73.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 经济资本货币政策
一、经济资本约束
经济资本是指为抵御各项业务(资产)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支持,是各项业务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在数额上与银行非预期损失相等。经济资本并非真实银行资本,实质是一种虚拟资本。经济资本取决于各行或各项业务非预期损失。经济资本计量范围一般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经济资本约束是商业银行对全部资产进行风险量化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机制,经济资本约束分两部分数量约束和质量约束。数量约束关注的是银行经营安全性,主要影响银行生存问题,质量约束关注的是银行经营效率性,主要影响银行发展问题。要保持合理资本水平,银行应实现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对接,重新设计业务流程,提高资产定价能力改善组织运行体系。
二、经济资本约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经济资本约束管理是商业银行新型经营管理模式,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次变革,它对货币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产生了较大影响:
1.积极影响
(1)为贯彻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经济资本约束是提高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前提和基础。货币政策贯彻与执行需要健康稳定银行业发展为基础,商业银行协调健康发展是货币政策发挥效果的保证。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约束管理为其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了条件,商业银行通过经济资本约束积极优化资产结构,最大限度控制经营风险,突出资本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提升银行经营效益和资本收益,使商业银行逐步迈入正确经营管理轨道。
(2)增强了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效果。商业银行经济资本约束是通过调整经济资本成本系数来控制,商业银行可根据宏观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整相关资产成本系数,进而达到更好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目的。去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地产增长的货币政策后,建行便适时调高了房地产贷款成本系数,由原来8%调整到12%,较好抑制了房地产信贷过快增长。
(3)促使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资金定价机制,加快了利率市场化进程。经济资本约束管理是近年来才逐步实施的资产风险量化管理机制,这也是国外银行通用管理模式,在当前日益激烈地竞争中,特别是大量外资银行涌入,给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竞争压力,商业银行必须运用资本管理方式,逐步完善经济资本控制管理机制,才能在激烈竞争中逐步发展壮大。经济资本约束管理实质是通过风险最优化提高资本回报,这必然促使商业银行建立一套完善的资金定价机制。根据不同信贷资产经济资本占用系数,确定合适资金价格,资产风险权重高的,要有一个较高价位,反之风险权重低的,要有一个较低价位。同时,商业银行在进行资金定价时,也要结合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份额和行业竞争等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使商业银行在保证资金安全基础上获取较高收益;另一方面,也推进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2.消极影响
(1)经济资本约束将使企业融资两极发展趋势加剧。近年来,受商业银行资金管理体制和风险管理状况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逐渐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二是出现了贷款“垒大户”现象。自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约束管理以来,商业银行对全部资产都制定了风险量化标准,信贷风险控制更加严格,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偏低,担保体系不完善,大型企业经营管理相对较规范,经营风险偏小,在经济资本约束下商业银行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大型企业,资金向大企业流动成为必然,中小企业融资更困难,企业融资两极分化趋势加剧。据对东营市47户企业融资状况调查,2005年6月末,7家大型企业新增71527万元,同比多增35756万元,占全部调查企业多增额的96.64%,而40户中小企业今年上半年比上年多增贷款仅占调查企业多增额的3.36%。也就是说,2005年上半年比2004年上半年多增部分贷款几乎全部流向大型企业。
(2)经济资本约束使区域融资差异增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资金需求大,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资金需求小,从而形成信贷资金区域流动。商业银行实行经济资本约束管理后,各商业银行根据经济资本占用系数和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调整信贷资产结构,从总体上看,发达地区信用状况比欠发达地区好,信贷资金风险比欠发达地区也小的多,信贷结构调整结果必然是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资金增多,区域融资差异性进一步扩大。从东营市经济相对发达广饶县和经济相对落后利津县贷款变化中可见一斑,截止2005年6月末,广饶县贷款余额为132.4亿元,比2004年初增加39.14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38.51%,而2005年6月末利津县贷款余额为23.16亿元,比2004年初增加4.99亿元,仅占全市新增贷款4.9%。也就是说在开始实行经济资本约束管理一年半时间里,全市近40%新增贷款流向了经济相对发达的广饶县,而流向经济相对落后利津县贷款不足5%。
(3)经济资本约束影响了信贷政策执行效果。经济资本约束管理是以全资产风险量化为主要内容,对于规避商业银行资产风险,改善商业银行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起到了较好作用和效果。但过分强调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贷政策贯彻执行。如助学贷款政策,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与其它贷款相比,业务发展要慢得多,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推动助学贷款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助学贷款带有浓重的政策性成分,与商业银行经营收益最大化相矛盾,且作为贷款主体贫困学生就业与收入有很大不确定性,信贷风险相对较大,因而商业银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经济资本约束管理后,商业银行对信贷资产风险控制进一步加强,助学贷款业务发展将会受到更大程度制约。从建设银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中可看出,助学贷款业务并不是商业银行鼓励发展的业务,2005年,建行经济资本分配系数中,助学贷款为10%,在信贷类资产中经济资本系数最高。
三、经济资本约束下货币政策取向
资本充足率监管的经济资本约束实践中使其具备了宏观调控功能。这种功能既体现在对信贷总量调控上,也体现在对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上。就总量而言,在商业银行资本总量一定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与经济资本限制确定了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上限;就结构调整而言,在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一定情况下,为保证资产总值不变和保持合规的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被调整其资产结构,减少商业信贷这类高风险资产份额,增加政府债券这类风险较低资产份额。 通过这种调整,整个信贷结构势必产生符合监管当局需要的变化。反过来看,如果监管当局希望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发生某种变化,它可以通过对银行不同资产规定不同风险准备来实现这一目的。可以看出,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关系发生了若干重大变化。这种关系可能是相辅相成、相互替代的,如两者对经济总量与结构具有调控功能;有可能是相互矛盾与抵制的,如货币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资本监管反而促进了中小企业贷款难。因此制定与实施货币政策,经济资本约束应该是重点考虑因素之一。
1.加强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发挥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作用
面对资本充足率监管新形势,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协调配合问题急切提上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两种政策综合效应,防止两者在调控政策与目标上发生冲突。对实施资本充足率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双方协调采取一些后续政策与弥补措施加以解决。
2.完善经济资本控制管理体制,提升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商业银行应提高风险定价和运用经济资本控制风险能力,以货币政策引导和完善信贷结构,增强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经济资本管理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必须全面覆盖风险,并使资产风险全部量化,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管理机制,加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经营理念上实现根本性转变。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营发展,走质量、效益、规模和结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实现传统银行业务模式向现代银行业务模式转变;三是逐步开始向以提高单位资本和资产运用效率为特征的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四是考核机制向全面经济资本控制和资本回报目标机制转变。不断提高风险定价和运用经济资本控制风险能力,制定有效的资本运营体制,优化经营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协调发展。这样一方面可为货币政策实施提供一个稳定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根据货币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资产成本系数,使资产随宏观调控政策变化而流动,达到有效贯彻和执行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目的,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效果。
3.加强中小企业制度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4.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区域性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区域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5.大力发展金融市场,调整银行资产结构,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