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中医的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中医的基础范文1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动力。将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互动式讨论教学,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和创新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对于医学院校学生,锻炼解决医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临床多向发散思维的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整合已有零散的医学知识,不失为提高医学生临床素质的适宜教学方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无定法,往往在一节课中,各种教学方法可以灵活、交叉和综合运用,未必自始至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互动式讨论型课堂教学亦是如此,穿插运用讲授法、情景法、研讨法、问题法、案例法以及辅导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也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如问题讨论式、布置小课题作业、合作辩论式和学生讲课式等。我们通过在中医学基础教学中运用该方法,发现其优势和劣势如下:
1.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方式在中医学基础中的优势
中医学基础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具有极其丰富的理论,它从基本原理中抽象出一般的思维方式并对其进行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哲学原理的整合。课程中很多知识点,都会涉及诸多学科内容。课程开设在大一阶段,而大一的学生从未接触过中医学文化的有关知识,对于中医学文化既缺乏文化背景基础,又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学习到阴阳五行、精气学说等章节时,感觉抽象、模糊、深奥难懂。如果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经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激荡,就存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感觉乏味、缺乏对中医学基础内容的体会和认识。
而在中医学基础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比如课堂提问引起互动,可以设问:精气的含义是什么?由于学生们对自然界的气体都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又往往能联系身边的实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回答,将会给后面进行更深人的探讨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提出带有创新性的穿插提问,这也是一种良好的互动讨论方式。在提出“如何理解肝木克土”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就会联系实际从不同方面进行讨论,除了强调的内容外,还增加了不少自己的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以讲为主,以讲居先”的格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和锻炼,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的辩证思维能力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方式在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的弊端
1)在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运用中,学生的知识结构点必须在原有的一些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但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使组织难度加大;2)大一学生缺少活动经验,思路不够开阔,容易在选题上出现从众的现象,需要老师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但不可包办代替,这样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归纳互动问题,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备课;3)精选案例式互动虽然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相扣,但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够系统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讨论性教学法量较小;4)多维思辨式互动,能够使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5)为了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一个理论问题,学生事前也要查阅很多资料,需要学校图书馆和学院专业资料室的帮助才能完成。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习的图书资料、教学手段设备等等是必不可少的。
3.建议
关于互动式教学思想的论述最早可见诸《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里的教学相长实际上就是古代朴素的互动思想。“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课前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属于应试教育,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比较缺乏,仍然多依赖教师的讲解和知识灌输。这种教学方式的突然出现,学生需要了解、习惯和适应,否则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或者困惑茫然、甚至感觉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和麻烦。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必须循序渐进,进行部分知识点的改革和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后,摸索更好的融合方法。
学习中医的基础范文2
【关键词】PBL;兽医基础;应用
《兽医基础》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各种动物临床病理变化描述多且相似,书本内容多且难记忆,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急于赶进度,学生被动盲目的记忆知识。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授课形式单调、教学媒体缺乏、教学效果差、师生交流少,而且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开拓创新式人才,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了使我院的学生,在短暂的学习期间能更多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自主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实践操作等综合能力,毕业后能真正成为实用技能型人才,《兽医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PBL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一个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也可提高教师对相关学科之间的理解与联系,使之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而本门课的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联系不是很密切,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不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实践操作技能一般,因而教学质量不佳,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
二、PBL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60 年代, 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了PBL 教学模式。80 年代PBL 模式在北美获得了快速发展, 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科学、成熟的教学模式, 并不断被各大学采用; 90 年代, 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 课程的试验; 台湾地区部分院校也开展了PBL 教学。我国最早是1986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引进PBL 教学法。90年代以来,引进PBL的院校逐渐增多,如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暨南大学等。这些院校分别在基础课、临床课和实验课中部分试行了PBL,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已从医学领域走向其他学科教育领域,并演化出多种流派。
学习中医的基础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数学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学习各科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抽象性和严密性是初中数学的特点之一,而这也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离不开大量的感性认识。因此在一些概念知识的学习上先列举大量的实例或者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获得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初中数学第16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中,我设计了一个教学活动――“美在哪里”。我采用了Powerpoint2003软件展示了生活中大量的轴对称图形,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的同时让他们寻找这些图片美在哪,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我选了一张蝴蝶的图片,并对它进行了形象的分解,引导学生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这样就由感性认识转到了理性认识,学生经历了观察――分析――讨论――总结,逻辑思维也就得到了锻炼。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九年级上册第23章二次函数的性质是初三阶段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如何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掌握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我采用了《几何画板》软件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形象直观。本节课上我先让学生利用基本方法和步骤在草稿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2x2+3x+7的图象。这是学生能掌握和理解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我再利用几何画板将参数a,b,c输入2,3,7。将电脑上所得的函数图象与学生自己所画的图象进行比较,进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当然,本节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并不是函数图象而是让学生清楚明白地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我在“操作类动作按扭运动参数的属性”对话框中,将参数a变化由“2到-2”,引导学生观察图象不同的变化。这样学生便能非常清晰直观并迅速地观察出函数图象不同的变化。“参数h变化和参数k变化,图象分别会怎样变化?”我将这一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发现与总结。这节内容我就利用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在几何画板软件的帮助下,将参数改变而引起图象的改变的动态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这种动态的模拟不仅解决了数学教学中的难点,让学生感受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主要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分层教学的实施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它对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力都具有较高的要求。因为个体差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又各不相同。这样使得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讲演法很难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也特别容易形成“满堂灌”。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在分层教学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教学设计中,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三维教学目标中除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虽然数学课程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但同时也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在与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第6章《实数》时,课前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查找有关二次根式,有理数、无理数的相关历史史实,并将查到的资料整理后在班上交流。我也适当的补充一些有关二次根式,有理数、无理数的轶事或趣闻。在学生正式进入二次根式,有理数、无理数的学习前就对古代毕达哥拉斯、笛卡儿等数学家及《几何学》等著作均有了解。在整个新课学习前的准备活动中,学生对古代伟大的数学家肃然起敬,从而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新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讲授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方法。在我们以前的授课时,运用最多的就是讲授法。讲授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但这种方式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变成了注入式或填鸭式。从认知心理学看,数学学习是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数学世界里,主动进行分析、吸收的过程。这表明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双主教学模式”是目前一种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地体现。
学习中医的基础范文4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
1.科学分组,保证学生的充分参与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中,保证每个学生的充分参与是取得学习成功的前提。由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掌握的知识层次也不一样,爱好和兴趣也会出现差异,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的时候就要结合学生的综合情况进行考量,既要兼顾小组的融合性,又要做到各组织间的平衡,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2.明确目标,合理安排讨论时间
在初中语文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明确,以及合理安排讨论的时间。要在保证学习目标的可行性和代表性基础上,合理的控制课堂上的讨论时间,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又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妨碍到其他教学任务的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方案准备,合理掌握课堂讨论的进度。
3.全面评价,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中,健全的评价制度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既要考虑到小组的奖励因素又要顾及到学生个人的责任感因素,不断完善全面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教师可以将小组成员的总和为团体成绩对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也可以采用达标制,即当小组的成绩超过某一标准则获得奖励,如果所有小组都超过这个标准则都可以获得奖励。
4.准确定位,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做出准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合作学习的新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而是组织者和参与者,是课堂活动的评价者和奖励的实施者。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构建起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形成自由参与共同合作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端正认识学会调控,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共同发展,有效的提高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性与有效性。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在改变教师讲授学生听课模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通过小组合作和竞争的形式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过去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求。教师可以通过采取合作学习的模式,设置新颖的讨论问题和环节,就能够做到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学习中医的基础范文5
学生的学习动力既包括外在动力,也包括内在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就必须深入研究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的形成机制和重要作用。学生的外在动力主要是指在外在因素的刺激和积极影响下,学生由外而内产生的精神力量。具体来说,教师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引导和鼓励,以及家长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使学生产生了学习动力。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就要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由内而外发挥精神力量的驱动作用。教师将通过正确的教学方式的引导使学生形成必须学好英语的认识,只有学生首先在内心深处建立了对英语学习的认同感,才能作出相应的行为。
1. 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内在要求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只有产生英语学习需求,学生才会自主自觉地学习英语。教师应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揭示英语学习的需求性,如出国旅游、工作、学习需要英语,担当志愿者接待外宾需要英语,将来入职外企也需要英语,诸如此类,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具有强烈的英语应用需求。
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应该是持久的,长期性的,这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力的又一要求。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学生始终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对英语学习中的任何细节都要持续深入地进行研究。从现实教学案例中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对英语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也要求教师时刻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时,文中出现了很多新的词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也十分紧密。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city parks”的成因,引发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兴趣,为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继续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引入了许多丰富生动的生活案例,并引用了相关主题的英文文章,始终保持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探索和激趣的装套。
2. 初中英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具体策略
2.1加强课程引导,建立良好铺垫
初中英语教学需要英语教师具备良好的耐心,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突破传统教学思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不少教师总是喜欢单刀直入,缺乏课程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过渡,生硬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专注力,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大大削弱。因此,教师应加强课程引导,通过游戏、互动等方式进行课程导入,为本节课内容建立良好铺垫。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时,教师在课前引导环节询问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并对当下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进行了调查。课程正式开始之前,教师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予了高度赞扬。通过这种互动性的课程引导方式,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学便成功了一半。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兴趣为动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初中生由于英语学习难度大,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并没有直接关系,关键是教师是否采取了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爱上英语。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要进行教学创新,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工作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认为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就好,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新课程改革提出,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尽全力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教学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一方面,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生取得任何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使学生内心获得满足于认同感;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上英语,在内心力量的驱使下主动学习英语,进而获得长久的学习动力。教师还要善于结合现实生活场景,营造英语学习的有利环境,增强学生英语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 动机因素对英语学习成绩影响的个案研究[J].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8(11).
学习中医的基础范文6
一、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与互动。现代教学论还认为,课堂教学并不完全以学生掌握多少知识来衡量,而应该以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程度来衡量。学会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会学才是能力的提高。
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这是传统的教学关系,它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建构。对学生而言,其主体性得以凸显,个性得以发展,创造性得以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特征的教学过程,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促进学生主动的发展。
二、处理好教学过程与教学结论的关系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追求升学率,多数教师的教学往往重结论轻过程,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一切都是现成的,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是数学家劳动的结果,而他们得到结果的过程不可能在课本中完全反映出来。显然,教师的功夫应放在“还原”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结论的发现过程,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渊源,领会知识的内函,学会探索问题,提高思维素质。
例如,教学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学生已懂得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提醒学生多边形问题可转化三角形问题解决,让学生参与探索从一个点分割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为三角形的全过程,从而发现边数n与被分割成三角形个数关系,推出n边形内角和公式。学生在参与的全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转贴于
三、处理好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与经验的总和,是对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来完成的动作,是对操作的概括。能力是对思想材料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由此可见,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体现在它们概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例如,学生懂得“换元法”是知识,学生掌握“换元法”的步骤和过程是技能,但是判断什么时候用“换元法”,在“元”不明显时,怎样构造“元”,则是能力了。如何提高学生能力呢?我国著名中学数学教师马明先生说过:“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确切的说:“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都经历过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如果我们把这些过程返朴归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以探索者的姿态出现,去参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领悟知识形成中所隐含的思想方法,则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抽象概括的思维和归纳的思维。因此展示过程的教学中蕴涵的思想方法,是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以,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正确处理知识、技能和能力关系。
四、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