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文1

关键词:熵权法;“互联网+”农业;权重;灰色关联

目前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分散化经营,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等阻碍,一时间难以解决。将“互联网+”思维引入农业领域,则提供了农业发展的新引擎,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现状的同时,助力农业发展。因此“互联网+”农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互联网+”农业综合起来,主要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二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三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而且这三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本文将通过对“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的分析,以及通过对东北三省的实例分析为“互联网+”农业模式的发展提出建议。

一、“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

笔者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并结合以往文献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台)X1、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X2(部)、农业机械总动力X3(万千瓦)、农业增加值X(亿元)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X5(万人)作为影响“互联网+”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运算

(一)数据处理

在数据处理方面主要为归一化处理,消除量纲的影响:

三、东北三省“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综合评价

笔者团队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整理出东北三省“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具体数值,并根据其数值计算出相应权重。

即在关于“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中,黑龙江省表现最好,辽宁省次之,吉林省表现一般。东北三省在 “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综合评价中表现均不理想,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农业发展存在短板,其中农业基础最好,农业机械化最高的黑龙江省,在网络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实力较弱;而网络配套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吉林省,其农业基础及自动化水平不够发达,制约了其“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各地区应针对自身短板选择加强自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或网络配套设施建设,以为“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结语

在对“互联网+”农业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中,应着重考虑各因素对其的影响程度。“互联网+”农业这一概念尚属于新生事物,学界对于其的研究尚不完善,在此情况下应尽量避免主观判断。熵权法这一赋权方式以一种客观的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的确定,一方面使“互联网+”农业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更加简便,另一方面使“互联网+”农业影响因素的评价分析更加准确。

参考文献:

[1] 宋富胜,赵邦宏.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J].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文2

关键词: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财政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由长春科技学院科研启动基金(博士启动基金)支持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4.040

1 吉林省农民增收的现状

当前,吉林省农民增收主要采取的方式:一是农村第一产业中农民收入增长稳定;二是非农产业的增收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三是政府相关惠农政策的落实,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四是农村的各项税费改革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农民的减负增收;五是在竞争中的农村市场经济环境下,为解决农民增收创造了必要的竞争条件。

2制约吉林省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2.1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吉林省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弱,与整体的农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的愿望仍有较大差距。全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部分农村地区农业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存在农业机器、设备陈旧、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吉林省农产品不能达到预期产量,实现稳产、高产;二是一些农村农业生产的工程标准较低,整个工程设施配套不完善,设备老化、效益缩减等问题,不能有效的抵御自然灾害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可见,先进的农业基础设施对吉林省农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也是吉林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基本保证和必要条件。吉林省政府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条件,促进了全省农业的发展。

2.2产业结构缺乏合理性

目前,吉林省农业及林业的比重较高,而畜牧业、渔业所占比重较低,畜牧业发展滞后。在饲养业中,由于吉林省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中过多偏向养猪业经营活动,致使节粮型、食草型畜牧业、高蛋白质的禽类生产不足。就现阶段总体产业结构来看,吉林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范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导致农民增收困难。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换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整个吉林省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发展策略等必须达到一致要求。当前,在我国支农、抚农政策下,吉林省农业发展速度与往年比实现大幅度增长趋势,在整个吉林省城乡发展进程中,乡镇企业也在逐步调整发展策略,争取在当下的务农政策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发展,吸收新的就业机会。吉林省要在当前的抚农政策下,适时作出新的调整,以达到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趋于整体合理化的最终目标,实现在吉林省农村各产业结构之间协调发展,从而加快吉林省整体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长。

2.3财政支农机制不够完善

自我国取消农业税以来,吉林省农村财政体系趋于完善,农民获得了更多的财政支持,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农户自身的收入也不断增加。但是,吉林省农业财政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财政支付过程中信息不透明、支付结构不够合理,这种情况下,吉林省农业整体财政转移、支付的效率不断降低,从而对吉林省农民收入增加造成影响;二是目前的财政机制尚未健全,财政支农机制不够稳定和规范。在当前财政支农机制政策扶持下,吉林省财政支农机制的补贴资金虽逐步增加,但总体的支农资金在持续走低。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当中的生产要素很难流向农村,反之,在吉林省农村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生产要素加剧外流。原因在于吉林省现行的农业财政支农政策中没有起到引导作用,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4劳动力剩余

吉林省农业人口居多,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较低,耕地资源面临严重短缺的局面,相对于耕地资源来说农民的数量呈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和农业资源之间没有很好的匹配,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剩余的劳动力闲置,影响了农业劳动总体生产率,对全省农户的收入、消费产生了抑制作用。另一方面,过量的剩余劳动力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加,在有限的土地上分散的农民,生产规模的粗放模式,土地补偿规模下降趋势明显,降低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2.5科技水平低下

在资金投入上,吉林省对农业科技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吉林省在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新科技应用推广上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吉林省在农业科学和技术上的投资相对量、绝对量存在较大差异。农业科技的渗入占全省总农业产值的0.5%~0.7%,发达地区的农业总产值是9%,全省农业科技水平对农业增长率奉献为40%左右,远远低于农业发达地区的70%~80%的水平。

2.6农民文化素质较低

现阶段,吉林省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要使农业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必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大力开展专业的农业生产宣传、培训等工作。在农民中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在日常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成为有文化、会管理、懂经营的新型农户,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生产效率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权晓超.黑龙江省农村居民增收问题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

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文3

一、乐居乡农业发展概况

乐居乡地处洒渔坝子中部,滇字1号工程渔洞水库大坝前,距城区18公里,辖5个村民委员会,101个村民小组,人口28598人。全乡国土面积84.57平方公里,耕地17768亩,其中旱地10068亩,水田7700亩,人均耕地0.64亩。辖区内除新河村二半山区外,4个坝区村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利条件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个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业乡镇。长期以来种植业收入一直占农民收入的60%左右。因此,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广农业科技,使我乡的农业特别是种植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使乐居乡一直成为市、区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乡的传统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农业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瓶颈。因此,乡党委政府认为,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增加农业扶持资金投入,是当前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关键。

二、乐居乡农业种植发展具体规划及扶持资金概算

〈一〉苹果生产

乐居乡现有苹果面积8000亩,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果农管理水平和果园收入都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果农的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落后,低产果园面积较大,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亩产量不高,果品档次低,亩收入低或增产不增收。因此,要提高苹果单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必须加大对4000亩低产果园的改造力度,改于以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冬季整形修剪;加强灌水;(4)进行人工或壁蜂授粉;(5)加大疏花疏果力度;(6)普及果实套袋;(7)加强夏季修剪;(8)进行配方施肥;(9)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10)进行果园种草;(11)铺设反光膜等。主要技术实施扶持资金概算为:

1、技术培训:计划全乡培训25期,共培训果农4000人次,需要扶持资金5万元。

2、壁蜂授粉:计划推广壁蜂授粉技术500亩,每亩补助果农40元(实际成本70元),需金费2万元。

3、果实套袋:计划4000亩果实套袋2千万个,每个补助果农0.03元,需金费60万元。

4、配方施肥:计划4000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每亩补助果农20元,需金费8万元。

5、推广银色反光膜:计划示范1000亩反光膜,每亩成本费350元,每亩补助果农100元,需金费10万元。

以上项目共需扶持资金85万元。

(二)水稻生产

乐居乡现有水稻种植面积7700亩,制约水稻增产的因素主要是施用钾肥及微肥不足,水稻稻瘟病及8月低温,因此,排除自然因素不可抗拒外,必须进行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和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年计划实施增施钾肥项目2000亩,每亩补助农户20元,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三)玉米生产

乐居乡常年种植玉米8000亩,主要以玉米套马铃薯2:2种植,制约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常规点种,叶向杂乱,光合作用差。因此,全年计划推广玉米单株定向种植2000亩,实行每亩补助农户20元种子费,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四)马铃薯生产

乐居乡常年种植马铃薯9000亩,以玉米套种为主,净种为辅,当前制约马铃薯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品种老化,高淀粉品种缺乏,钾肥施用不足,病害发生严重等。对此,近年乐居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满足威力淀粉加工厂对高淀粉马铃薯的需求,在市农科所的帮助下,积极从省农科院引进高淀粉马铃薯新品种:云薯201、云薯101、ya0.3---7、ya63----6、99---12---2,在本乡新河村试种及推广,今年已扩繁云薯201、ya---0.3---7两品种30亩。因此,年全乡马铃薯的发展规划为:扩繁云薯201、ya03----7300亩,每亩补助农户60元,需金费1.8万元,建高规格垄作马铃薯生产基地3000亩,每亩补助农户增施钾肥30元,需金费9万元,技术培训费2万元,三项合计共需扶持金费12.8万元。

(五)蔬菜生产

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文4

关键词:制约 农业经济 对策建议

■一、当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农业发展遭受生态环境恶化,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匮乏以及耕地面积不足等方面的严峻挑战,环境,气候,资源是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这种趋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愈演愈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愈发突出。

农村闲置劳动力过多,农村劳动力就业难,这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目前有3亿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而就目前的生产力及生产水平而言,整个农业发展只需要1.8亿左右的农业劳动力,这将导致将有1.2亿左右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伴随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科技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闲置。

农业资金严重缺乏,农业银行在市场化,商业化的经营理念知道下,极力减少农村营业网点,造成扶贫资金不到位,农村金融发展全面滞后,商业金融在农村市场的作用逐渐削弱。农村金融政策功能机制落后,农业发展银行作用片面。农村信用社随着主要的商业银行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后担负着正规农业贷款的大多责任,这就限制了正规的农业贷款,虽然农村信用社网点覆盖了多数农村,但是得到贷款扶持的农户仍然非常少。

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具有明显的滞后性,在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农村与城镇居民享受的待遇差距非常明显,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投入有限,政府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求,仍有部分地区教学条件落后,师资力量匮乏。当前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县为主”,义务教育体系的城乡分割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样,政府投入在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不足也非常明显,政府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有限,远不能满足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亟待解决。

■二、深入改革,转变思路,为农业经济发展谋求新的出路

2.1调整农业机构,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攻击体系整体平衡。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尤其是口粮应当基本实现自给自足,而不能够过度依赖国际市场,粮食的自给应当在一个科学的、合理的水平之上。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综合竞争力,逐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也应当关注畜牧水产和林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畜牧水产和林业在整个农业体系中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分配农业区域布局,使得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作物集中到优势产区中来,形成科学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扩大农产品生产链,发展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技术,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真正实现农民增收。

2.2发展非农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向非农产业合理转移,优化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带动农村快速发展的合理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坚持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和加速农业人口的转移速度。发展初级农产品深加工,充分发掘农业就业岗位,扩大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市场。对于限制县域经济发展的障碍大力排除,加快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必须为农村剩余劳动向城市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制度上下功夫,创造农村剩余劳动“进的来,留得住”的制度环境,这就要求首先要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清理阻碍农民进城的制度障碍,扩大农民进城的渠道,必须对现有的一些限制行政策措施进行改革。提高农民就业素质,针对农民做必要的技能培训,切实保障农民务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样,必须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3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教育条件,让广大农民享受更多更好的社会公共服务。形成稳定的支农资金来源,在制定政策时应当向农村地区倾斜,继续保持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速度,把支农指出的增幅维持在财政收入增幅的水平之上。合理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减少资金流通环节,形成农民直接补贴体系,把资金使用在合理的位置。加大农业科研力度,推广高产农产品种植,加大农业投入。逐渐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村人口基本的医疗卫生需要。新型合作医疗不应当只关注重大疾病的保障,同时也应当对卫生教育,疾病预防,门诊费用进行补贴。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完善医疗救助体系。

2.4健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拓宽农民贷款渠道,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依据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有利于农户获得正规农业贷款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培育富有竞争力的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科学的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金融市场改革。深入完善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商业银行对农村和农业经济的支持力度,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明确农村信用社所有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银行在吸收农民存款的同时必须要保证一定比例的农业贷款,缓解农民贷款压力,显著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贷款支持。

参考文献:

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文5

因素及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以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作为决策目标,针对影响农业综合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各指标的作用各有不同,分析得出今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水平的趋势将更注重农村社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可持续化等方面。

关键词:农业发展综合水平 影响因素 层次分析法 数学模型

1 研究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国家投资大量资金用于农业建设,对农业发展实施多项政策,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农业科技化水平,实现粮食逐年增加。

当前,城市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如何使城镇化和农业建设合理协调发展是当前国家重点考虑问题。在坚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逐步协调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有序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时,应注重农村的建设。借鉴国外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实现我国农业走向世界。

根据当前我国的发展模式,结合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对我国未来农业建设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趋势的研究,提取相关因素指标建立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评价以及为我国未来粮食生产提出改善建议。

针对影响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素,国内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通过典型调查研究,孙建平、陈远红(2007)发现,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水平低,规避风险能力弱, 缺乏稳定的持续经营能力,利润空间较小,难以受到银行的认可和青睐;在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面,金融部门缺乏相应的细则,提高了农企业信用评级门槛,进而银行将许多具备发展前景的加工企业拒之门外。庆阳银监分局课题组(2007)发现:由于扩张的盲目性,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存在挪用银行流动资金投资固定资产的行为,对于转移用途的违约行为,由于银行无法提前观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企间的不信任;企业缺乏适应政策的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并且对银行具有较高的依赖性。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课题组(2008)认为:金融机构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方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增长利润的主要手段。对于银行来说,需要突出信贷支持重点,提高信贷服务水准,采取银团贷款方式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收购资金需求;避免出现新的不良贷款,全面贯彻落实有保有压原则,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制度,推进外部评价机制,为金融机构扩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投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服务。黄启云(2012)从企业信贷风险与经营状况的角度,研究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资金困境的成因,一产业特性要求占用大量流动资金,进而确保收购原料和市场占有率;二没有资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导致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三成本上涨压力大,利润空间被压缩,几乎是保本经营。从现有研究可以看出,如何甄别具有潜力的优质企业,准确评价农业综合发展水平因素并且改善农业发展水平,合理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关系到农产品加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

2 模型构建

2.1 确定评价指标

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为地上作业,对农业生产系统从人-机-环境系统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和制约农业发展综合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

人的因素指包括文化程度、技能水平、安全教育培训等在内的人的基本素质和安全意识及安全行为。

技术因素是指农业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水平, 种植技术、安全装备、信息化技术等是影响技术的主要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农业生产的地质条件。

管理因素是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状态,主要指标包括安全规程、管理人员素质(文化程度、技能水平)、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培训、监察力度等。

表1 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2.2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思想以及层次分析方法的步骤,以农业发展综合水平作为决策目标,即为目标层(A);结合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方法,本文认为应选择的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农业的生产手段(B1),农村社会发展水平(B2),产出水平(B3),可持续发展水平(B4)为中间层要素,即为准则层;以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C1),有效灌溉率(C2),农业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C3),人均农业固定资产投入(C4)等等作为备选方案(P),即为最底层。将三个层次依次列表,如下图1:

图1

2.3 构造判断矩阵并一致性检验

利用1-9标度法(见下表)进行成对比较,同时参考专家意见,确定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并赋以相应的分值,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并计算权向量和一致性检验。

表2 1-9标度的意义

A-B之间构成的判断矩阵:

利用MATLAB软件求出其特征值:W=(w1,w2,w3,w4)=(0.2379 0.1130 0.5954 0.0536),最大特征根λ=4.1776。

又C.I=■=(4.0157-4)/(4-1)=0.0052

查表1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0.90,C・R=C・I/RI=

0.0058

B-C之间构成的各个判断矩阵形式如下:

该矩阵的特征值为:W=(w1,w2,w3,w4)=(0.0885

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范文6

(一)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

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中不难发现,固定资本、科学技术、劳动力以及相关制度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而除此之外也存在许多外部环境因素如当前的市场环境、自然环境或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等。例如,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导致的农业经济损失或在进行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中涉及的相应成本等,或社会因素变化如社会救济或保障等产生的压力成本等内容[1]。

(二)经济增长的相关模型构建

实际分析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因素过程中要求构建劳动报酬模型、分配理论模型、剩余价值模型以及综合模型等。其中在分配理论模型方面,可推出农业生产总值主要得益于资本收益、劳动报酬以及可使创新能力提高并扩大再生产能力的部分等。在构建劳动报酬模型过程中,可根据相关数据引入具体公式,即:B=1.01632(HL)0.5537×(SD/L)0.1141。其中H为人力资本、D为固定资产投资、S为科技投入、劳动报酬为B。在剩余价值模型方面,根据我国农业增长相关数据分析,可利用相应的函数模型Y-B=0.32K-233.97SD/K+3.4SH/L-18.7进行表示。其中的B为劳动报酬,Y表示为产出、SD/K为创新能力、SHL为自变量且K为固定资本存量。另外,通过综合模型的构建能够得出将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具体因素表现为Y=1.01632(HL)0.5537×(SD/L)0.1141+0.32K-233.97SD/K+3.4SH/L-18.7。其中将农业经济增长值表示为Y、人力资本为H、劳动力为L、固定资产投资与资本存量分别以D与K进行表示,而在科学技术投入方面为S。通过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以及研究时间内农业经济增长数据,能够判断出在劳动力、人力资本、科学技术以及固定资本的投资与存量方面对农业经济的增长都具有一定的贡献[2]。

二、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对产业模式选择的作用分析

通过构建经济增长的相关模型,能够判断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具体因素,而根据其中各因素的特征与贡献程度可具体划分为常规投入的因素与影响产业模式选择的因素两方面。

(一)从常规投入因素角度

作为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投入因素,其具体体现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劳动力以及资本存量三方面。根据前文中构建的经济增长模型可得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的贡献程度并不高,其充分说明该阶段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以往的劳动密集型农业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而资本的存量以及固定资产的投资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贡献较大,可由此推出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需要以更多的资本投入作为保障。尤其现阶段农业发展更趋向生态化、现代化,需要注重资本的有效利用以及投入力度的加强以实现农业发展的目标[3]。

(二)对产业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无论从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或根据所构建的农业经济增长的模型都可看出,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无法脱离科学技术的应用、制度的创新以及人力资本的保障。其对于我国农业产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影响。

1农业产业化中科学技术的应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标志主要通过科学技术进行体现。以往许多学者在研究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过程中发现,测算结果中的贡献数值表现偏小,主要原因在于研究分析过程中从多方面因素进行细致划分,因此科技进步的作用不容忽视。以美国农业产出的相关数据表明,在农业整体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主要为科技进步,其贡献率高达80%左右。再如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对于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统计科技进步贡献率至少为95%。之所以两个国家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极为突出,根本原因在于将以往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农业经营模式进行改变,通过高科技的引入实现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2农业产业模式中制度创新因素的影响分析从构建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中也可发现制度创新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制度创新方面多集中在农业体制的改革、市场的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税费改革以及农业发展过程中产业化的选择等方面。以其中的农业产业化选择为典型代表,要求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确保发展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相结合。根据以往学者研究,对改革开发初期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也归结于制度变迁方面,如林毅夫等人对改革开放使其农业增长的相关数据统计,计算出以及家庭责任制为主的制度变革在贡献率方面达46%左右。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制度创新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许多乡镇企业改革、农业市场完善等方面[4]。

3人力资本因素对农业生产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对人力资本的作用,如同经济学家Schultz所说:“农业经济的增长在保证资本投入力度的加强与劳动力与土地数量增加的前提下,更应强调人们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方面。”该观点对于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更为适用。尤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力资本中的农业技能知识与经营管理水平将成为推动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必然途径。根据构建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型中也可推断出,人力资本因素贡献率极高,要求我国农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注重经营理念的改变,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发展。而这种模式本身相比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也对农业耕地资源进行保护,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