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殖业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养殖业发展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1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新型农民;发展策略

新型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应具有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知识与生产技能。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使命能否完成,关键取决于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农民素质能否得到提高,关键在教育,尤其是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培养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的必然要求。

一、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的主要功能

1.开发农村人力资本,拓宽农民就业渠道。舒尔茨在其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中提出:“改造传统农业是投资问题,其中主要是人力资本投资。”根据人力资本理论,对农村人力资源应进行合理的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开发,即优先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主体的弱质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现实,并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障碍[1]。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占20%,受过初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0.13%,而没有接受过教育培训的高达76.4%[2]。如何将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成人才资源,培养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至关重要。

职业教育不仅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普通知识、技能的传授,形成一般性人力资本,更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某个领域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传授,形成专业化人力资本,这对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根本的、高效的。当前,农民接受高层次教育和培训的愿望越来越迫切,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农村职业教育要以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农民创业指导为手段,不断提升农民的从业、择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从业素质,拓宽新型农民的就业渠道。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传统农民素质不高,制约了发展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等富民举措的推进,并最终导致农民增收的困难。只有新型农民才能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发展的要求,达到能开发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的水平,全方位拓展增收渠道,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能正确引导农民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并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使更多的农民接受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

3.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引领农村和谐风尚。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较为匮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很多农民在农闲之时往往无所事事,于是封建迷信风、打牌赌博风、大操大办风屡见不鲜。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将发挥巨大作用。首先,积极传播现代文明信息和进步思想观念,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农民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其次,引导农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和谐文明的精神风尚。最后,引导农民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服务培养新型农民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轻职教”观念是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源。受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多数农民家长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上职校是无奈的选择,所以他们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高层次的教育,毕业后离开农村,找到较理想的工作,诸如此类的世俗偏见使学生面对农村职业教育望而却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很多教师和家长都把升学率和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高校扩招更使农村职业教育雪上加霜,录取标准一降再降,甚至可以免试入学。低门槛甚至是无条件的准入制度使农村职业学校生源的基础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专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目前农村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专业水平低且重复的问题,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同时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脱离了就业与创业需要,在教学模式上普遍存在职业教育模式“普教化”倾向,农民不能从职业学校获得农业生产急需的农业技术和外出务工的专业技能。一些学校片面注重传统式学历职业教育,其实农民更愿意上短期的民办培训班,可以很快学到相关的知识,使之应用到农田的管理和经营中[3]。学校“供给”与农民“需求”的失衡,严重挫伤了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阻碍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的过渡。

3.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生存的主要瓶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同层次职业教育所需经费是普通教育的153%,可见发展职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更高的投入。据统计,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只占职教事业经费的20%左右,我国在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方面,政府不增加甚至减少投入的做法,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就目前而言,市场显然无法代替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投入。职业教育实施的是专业教育,需要比普通教育有更多的设备、场地和专业技术人员,这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没有政府的高投入,职业教育很难实现专业化培养目标[4]。

4.师资匮乏是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职业学校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待遇得不到落实、学校兴衰不定、前途渺茫等原因,农村职业学校专业师资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这些都阻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影响了新型农民的培养。农村职业学校中真正懂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教师数量有限,尤其是专业课教师、技能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现有的专业课教师素质也不高,直接导致农民教育培训的师资水平与培训水平不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些严重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

三、基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1.转变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构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新体系。首先,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涵义应该更加广泛,不应仅限于狭义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还应包括农、林、牧、渔等多种管理与经营。农村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农业生产者,还要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经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带来职业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市场对高等技术人才大量需求,对于农村劳动者来说,接受了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部分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培训的农村劳动者迫切需要进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接受新的、更高层次的教育和培训,以适应产业、行业变更带来的冲击。因此大力发展农村高等职业教育迫在眉睫,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全方位的初、中、高相互协调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逐步形成升学与就业立交桥,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内在联系,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办学,并做好农村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及就业准入制度的衔接,通过“绿色证书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工程”等,培养一大批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

2.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根据市场调整专业结构。首先,现有的县域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多为围墙式、集中式、固定式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实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对教育培训形式和内容的需要。要发挥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针对农村劳动力对科技教育培训的需求,下沉工作重心,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反馈机制,熟知本地产业布局、生产发展、农民素质、种养习惯,生产经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区域的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其次,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越来越依赖于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这就要求农村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紧密相连,突破国家统编教材的束缚,突出针对性、适用性和先进性。最后,农村职业学校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删减过时的内容和农民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术,适当增加市场经济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等内容。

3.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投资机制,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首先,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必须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财政责任和供给水平,不仅要加大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而且省级地方政府用于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项投入也应该逐步加大[5]。其次,应重点扶持一批办学规模大、实力强、水平高、效益好的骨干学校和品牌专业,使之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示范基地,成为新型农民培养的重要基地。拓宽职业教育投资渠道,建立起家庭、社会、企业、个人多方投资助学机制,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私人和企业办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投资的多元化。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公司+农户”等办学模式,以缓解职校资金不足和实训基地缺乏的问题。最后,我国专门促进新型农民开发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较少,且大多数法规缺乏指导性和操作性,这些均不利于新型农民培养工作的开展。所以,国家应制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专门法律和政策,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提供法律法规保障。

4.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首先,应依托现有普通高校建立布局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培训基地,加快农村职业教育所需新型“双师型”师资的培养,以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问题。其次,要拓宽职业教育师资来源渠道,鼓励和动员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或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职校任专、兼职教师。要不断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最后,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制度,引导专业教师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掌握先进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给他们创造“充电”和继续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徐灵芝.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教育支撑[J].江西教育科学,2006,(12).

[2] 陈建华.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9,(7).

[3] 王君丽.从培育新型农民视角探索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7).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2

1养殖技术普及推广的意义和现实问题

(1)普及推广养殖技术的意义。农村畜牧养殖业中,定期组织培训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有助于农村养殖产业化进程的全面加快,并且大力普及农村养殖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对促进养殖业发展意义重大。(2)人员素质问题。近年来,农村青壮劳动力到城市务工是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具体表现,由此造成农村畜牧养殖中接受养殖技术培训的人员年龄普遍偏高,而且文化程度较低。由于文化程度限制,他们在接受新观念、新信息,以及新技术时,无法全面理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运用新技术,多是依靠以往经验进行养殖。(3)技术推广方式有待创新。就现阶段而言,农村畜牧养殖中推广养殖技术的方式多为培训、宣传、现场指导或咨询等简单形式。实际上,在推广任何一项新技术前,都必须先通过实验、示范和培训实践,如若不经过以上程序便进行推广,不仅养殖户难以提高对养殖技术的认识,养殖技术推广效果更是难以保证。特别是面对农村养殖较为分散的局面,养殖技术推广的难度将更大。(4)畜牧养殖结构有待改善。就我国农村畜牧养殖业当前发展势头而言,建设示范项目并未充分体现出带动作用,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速度远远不够。尤其是畜牧养殖结构还较为陈旧落后,严重制约着农村畜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比如随着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初级产品过多,但高附加值产品则相对较少。

2农村畜牧养殖中技术推广对策

(1)围绕“三化”推广应用畜牧科技。农村畜牧养殖应围绕产品优质化、畜牧产业化及生产标准化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应用工作。首先,对现代畜牧养殖配套技术、高效畜禽饲养技术、饲养集约化规范技术、防治动物重大疫病技术及种植优质饲料技术需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其次,针对农村畜牧养殖业发展急需的技术,国家相关技术部门应积极投入开发试验,并示范推广到农村中。第三,国家政府应加快畜牧示范场、科技示范园和示范企业的建设进程,统筹安排开发畜牧产前、产中、产后技术,以便协调畜牧养殖各项技术水平的同步发展,促进其全面快速提高。第四,大力研究开发粮经饲三元种植技术,促使农作物秸秆、光热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最后,地方政府部门应培养农民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科技能力,有效增强其创业和经营的能力。(2)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依据应以“三种力量”为主。要有效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高速发展,确保养殖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作用得以实现,离不开“三种力量”的大力支持。畜牧养殖户、畜牧科技人员和农村乡镇村办组织即所谓的“三种力量”,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畜牧养殖科技人员为主力人员,农村畜牧养殖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在其畜牧养殖过程中就需要畜牧养殖技术人员的及时指导培训,农村畜牧养殖户要获得更高经济效益,需要技术人员大力推广应用养殖技术,通俗来说,技术人员就是农村畜牧养殖人员学习专业养殖技术的教师,因此,其对促进农村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而农村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则是农村乡镇村办组织的大力支持,只有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才能保证养殖技术推广应用更加合理规范。(3)养殖户方面。科技进步有助于推动畜牧养殖业进步,因此,大力普及先进技术和科学知识是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做足养殖户的工作,便可实现推广和应用畜牧养殖技术。而要促进养殖户素质的提高,首先还得转变养殖户的养殖观念,提高他们对科学养殖技术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相关养殖配套技术,促使他们进行标准化生产,最终熟悉现代养殖技术,进而保证收到良好效益,并为新技术的有效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海霞 孙燕华 单位:山东省莱阳市大夼畜牧兽医工作站 山东省莱阳市万第畜牧兽医工作站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3

1 目前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附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养殖业在农村悄然兴起、蓬勃发展,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县生猪存栏52.86万头、出栏51.33万头,牛存栏32.56万头、出栏15.23万头、羊存栏28.68万只、出栏22.16万只,家禽存栏987.18万只、出栏869.32万只。其中,养殖场已有1200多家,新增养殖户300户。农村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农村排污总量猛增,给当地环境容量带来剧烈的冲击。

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金筹措比较困难

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关键主要是要建沼气工程,建设沼气工程的一次性投资较大。养殖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养殖业是一种弱势产业,风险大、利润低。大部分业主的经济力量都不能按标准配套建设好沼气工程,而要依靠地方财政支持,这只是杯水车薪。

2.2 基层环保意识不强

一方面,业主对养殖场粪便污染的严重性估计不足,认为开挖粪池,让其自然降解,对其地下水的污染视而不见,没有意识到污染的危害。另一方面,一些基层干部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污染一点没有关系。

2.3 环保监管力度不强

作为农业大县,新蔡县还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法制观念普遍较为薄弱,养殖场建设中不少未经环境影响评价,业主自主选址,自主建设,对环保治污设施投资会大大消减,有的甚至没有环保治污设施。对环保部门的执法,养殖业主认为是找麻烦,影响其发展。对养殖场排污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环保执法手段也比较薄弱。

3 新蔡县治理农村养殖业污染对策建议

农村养殖业排放的畜禽粪便是农村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同时也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治理农村养殖业污染主要是以生态农业模式推广为重点,加快推进全县农村生态建设。把农业生态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与畜牧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创建生态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精神文明相结合,努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创造出具有新蔡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目前国内处理畜禽粪便的方式有:干湿分离、集中堆放、三格式化粪池、开展有机复合肥和沼气发酵等。结合实际,我们认为应以发展沼气为主线。

3.1 因地制宜,正确引导

一是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大中型沼气工程,实现再生资源的市场化、商品化。发展小型沼气工程是我国农村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项目,也是国家倾斜的建设项目。

二是畜禽养殖专业村、专业户及散养户发展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发挥自身资源、区位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农业经济,同时要积极延伸产业链,尽力拓展市场,提高效益。其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猪沼棚生态模式。即在大棚内种植蔬菜、瓜果、棚外养猪。猪粪便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为棚室增温的燃料,沼气燃烧不但能提高棚室温度,又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沼渣可作有机肥供大棚使用,沼液可喷洒作物表面,达到防虫治病的效果,减少农药使用。这是典型的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适用天新蔡县砖店、黄楼、古吕镇、韩集养殖场及无公害蔬菜生产区。

第二种:猪沼粮生态模式。在发展生i业的同时,利用猪粪生产沼气,沼气农民家庭使用,沼渣、沼液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粮食生产。特别是漳头乡程主的精粮、棠村的脱毒红薯,如果采用沼渣作为肥料,用沼液作为防虫药液,采用生态循环模式,生产的精杂粮及“三粉”,品质将会更响。适用于新蔡县余店、孙召、涧头、龙口、棠村、栎城等生猪生产基地和耕地面积较大的产量区。

第三种:鸡(鸭)猪沼粮生态模式。由于鸡(鸭)的肠道较短,食物消化快、利用率低,鸡(鸭)的粪便中仍残留有23%精蛋白和35%的粗蛋白。经过太阳能和热处理使鸡(鸭)粪脱水,配合其它调料喂猪,猪粪制沼气、沼渣、沼液用于粮食生产。适用于新蔡县陈店、黄楼、佛阁寺、栎城、涧头等乡镇及一些鸡(鸭)专业户。

上述各种生态模式经济实用,农户投资5000元、8000元建设一个1000立方米的沼气池,养猪500头,日产沼气量连续燃烧可达48小时,5口人家平均节本增效1500元。

总之,发展农村沼气产业,实现养殖业排放的粪便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提升农业档次,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促进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3.2 以点带面,典型引路

新蔡县曾有发展沼气的历史,现在大多数乡镇的一小部分农户在农业部门的引导下发展沼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条件,根据全县养殖业的区域分布,发展不同生态模式的沼气业及大型沼气工程。各乡镇精心选择一批经济条件好的农户和企业作为试点,培植典型。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对试点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支持。

3.3 健全中介,市场动作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4

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为契机,助推农户发展养殖业

东辽联社以“简化办贷手续、提高工作效率”为重点,采取调查摸底,逐户建立经济档案,积极开展评定信用户、开办“惠民卡”活动,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在全县15个乡镇的259个行政村中已评定信用户15947户,总授信额度23600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户发展养殖业生产的资金需求。安恕镇在农信社的大力支持下,养猪专业户发展到1,283户,占全镇农户的31%,年出栏优质瘦肉型育肥猪10万余头,户均增收12000元,人均增收3000余元。育肥猪远销白山、通化、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等大中城市。

积极开办养殖大户联保贷款,支持规模化养殖

为有效解决规模化养殖户资金需求量大又无法提供有效抵(质)押担保的问题,东辽联社创新贷款方式,推出了养殖大户联保贷款产品。符合条件的2-3户养殖大户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组成联保组,根据养殖规模、信誉程度、资金实力等情况,差别授信,每户最高授信额度50万元,有效解决了养殖大户想扩大规模而缺资金的难题,受到广大农户的好评。金州乡的黄牛育肥产业在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 20头以上养殖户达到525户,50头以上的达到120户,100头以上的15户,年出栏育肥牛20000余头,仅养牛一项农民人均增收600余元。

适时调整信贷政策,支持产业链条接续发展

为更好地推动全县养殖业发展,东辽联社主动适应农业发展新变化,突出“三农”信贷资金第一顺序,在信贷资金的使用上首先保证信用户和联保户的贷款需求,并将能繁种畜禽的养殖、良种繁育、商品畜禽出栏加工等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在贷款限额上给予提高,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由原来的最高限额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在贷款方式选择上推出了组合贷款。信用户可申请信用贷款、保证担保贷款和抵(质)押贷款;非信用户可申请保证担保贷款和抵(质)押贷款,并在贷款约期上进行合理调整。吉林省大志禽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鸡、育雏、饲料加工、禽类加工于一体的养殖龙头企业。在东辽联社2000余万元信贷资金的大力支持下,该企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全县2400多农户发展肉鸡养殖业,每年可为企业和农户增加收入近10000万元。

认真做好跟踪服务,力促养殖业健康发展

信贷人员经常深入养殖户家中,及时了解畜禽购进、饲料购买等资金需求情况,使养殖户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所需资金。信用社主任和县联社领导经常深入村屯调研,通过广泛调查,及时掌握了养殖业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生产经营变化以及下一个时期的资金需求量等,为制定切合实际的资金筹集计划,主动适应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准确把握农村经济发展的走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支农金融服务创造条件,有效促进了全县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5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属长白山区,全市幅员面积15195km2,人口227万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提高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本市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方式从过去以农村分散饲养为主逐步发展到现在的以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为主。为便于运输,降低成本,养殖重点区域从过去的偏远农村逐渐转移到城市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养殖数量及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按猪年出栏500头以上、奶牛存栏1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200头以上、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只以上标准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猪养殖数量达17万多头、奶牛达1600多头、肉牛近2万头、蛋鸡达200多万只、肉鸡达1000多万只。

2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现状

多年来,随着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呈现出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污染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等特点。

2.1畜禽粪便及污水产生量大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养殖场和养殖户达2800多个,年产畜禽粪便达31万t,年产污水达25万t。其中,养殖户年产畜禽粪便18万t,年产污水15万t,粪便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58%,污水产生量占全市规模化养殖业年产生量的60%。而绝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粗放管理,畜禽粪便有效利用率要比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低得多,畜禽粪便及污水污染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可以说,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2.2畜禽粪便污染程度加剧随着畜禽粪便产生量的增加及养殖方式的改变,污染程度也日益加重。过去农村的一家一户散养,畜禽粪便产生量少,自家土地足以消纳。目前的集中式规模化养殖使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大大增加,由于养殖户科学管理水平较低,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而且本市的绝大部分养殖场都属于微利企业,没有能力置备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畜禽粪便随意丢弃或任意堆放在露天环境中及污水任意排放的现象极为普遍,既浪费了大量有机肥资源,又严重污染了周围的水体、空气及土壤,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本市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案件时有发生。

2.3畜禽粪便污染范围扩大近年来,由于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为便于运输,降低生产成本,本市很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集中在城市近郊和城乡结合部。东昌区是本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全区规模化养殖户达50多个,不够规模的养殖户则不计其数,这些养殖场均建在东昌区近郊及城乡结合部。在满足市区老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时,大量含有毒害成分的畜禽粪便恶臭气体及高浓度污水严重污染着附近的生态环境,威胁着市区周边的环境质量。这种状况在本市所属其他县(市、区)也普遍存在。

3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

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方式及养殖区域的变化;二是前些年,各级领导在提倡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没有意识到对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三是多年来,政策上的农牧脱节使畜禽粪便不能及时被农业生产有效利用起来;四是经营者生产管理粗放,只注重眼前利益,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五是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监管还不到位;六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环保等相关部门执法较困难。

4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对策

4.1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基层管理机构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刚刚起步,各级管理机构还不健全。全市7个县(市、区)环保局只有4个县成立了农村生态环保站,这项工作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尽快建立健全各县(市、区)农村生态环保机构,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最好是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中,这是做好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与管理工作的前提与根本保障。

4.2加强宣传,提高经营者的环境保护与法律意识目前,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普遍存在粗放经营管理的现象。根本原因是经营者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必须采取集中培训、散发宣传单等形式加强环境保护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从而提高经营者与老百姓的环境保护及法律意识。

4.3加大政策扶持与科技投入力度,逐步改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造成通化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经营者没有经济能力购置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设施。本市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要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及科技上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并组织环保、农业、畜牧等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倡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一体化,鼓励养殖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建“四位一体”(即畜禽舍、温室、沼气池、厕所一体化)能源生态工程,配备质高价廉的有机肥生产及污水处理设备等,以逐步减轻和改善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现状,实现环境与效益的“双赢”。

农村养殖业发展范文6

一、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

东海县地处江苏北大门,新亚洲大陆桥东桥头堡,自然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四季气候分明,交通便捷,对发展畜禽业生产十分有利。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步深入,近几年来,我县的畜禽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畜牧业已成为我县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途径。2011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11.03亿元,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05.95万头,大牲畜饲养量26.72万头,羊饲养量为57.59万只,三禽饲养量1214.37万羽,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42.2%、74.7%、43.3%和86.1%。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大户(场),规模养殖户不断显现。据初步统计,全县规模养殖大户1209户。

二、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畜禽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主要来源于畜禽排泄物,表现为畜禽养殖场排放的粪便、污水、恶臭气体对大气、水体、土壤、动物与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对大气的影响

畜禽粪便及其分解产物进入空气中,引起空气原有正常组分和性状发生改变,超过空气的自身净化能力,对人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成为农村主要危害因素。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有两类物质,即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在有氧的条件下两类物质分别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类,不会有臭气产生;当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厌氧发酵从而产生臭气。

2、对水体的影响

未经治理排放的畜禽粪便对水体产生严重污染,当排入水体的粪便总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就会改变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使得水体原有功能受到影响,给人体和动物的健康带来威胁。畜禽粪便污染水体的类型比较复杂,归结起来主要有: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和生物病污染等三类。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3、对土壤的影响

进入土壤的粪便及其分解产物或携带的污染物质,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时,便会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并破坏原有的功能。由于畜禽粪便产生量大,而且相对集中,造成土地富营养,农作物出现只长叶不结果现象,直接影响农作物收成。

三、造成畜禽养殖污染的原因

1、环保意识不强

大部分畜禽养殖户注重养殖增收,只顾自身发展,不重视环境保护,以牺牲环境获得经济利益;部分乡镇存在重发展、轻环保意识,致使畜禽养殖污染日趋严重。

2、治污设施落后

一是由于我国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二是缺乏科学治理,养殖户缺乏养殖业污染治理知识,因而出现自己想怎么治就怎么治,达不到治理效果。三是治污资金困难,致使养殖户直接将畜禽粪便外排,造成环境污染。

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对策

为贯彻落实环保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加强宣传,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散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发放养殖业治污技术资料等,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向规模畜禽养殖业主进行培训,使业主充分认识要做良心企业,企业是污染治理的主体。

2、合理规划,合理选址

畜禽养殖无序发展已成为当前不可忽视的大问题,农口部门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对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城市和城镇中居民区、文教医疗、人口集中地区等划定为畜禽养殖禁养区。

3、把住源头,严格审批

在畜禽养殖场新建、扩建、改建上要切实把住源头,对禁养区一律不得审批,限养区无土地消纳能力的严格审批。审批项目时要及时通告环保部门,邀请环保部门参与。未经环保部门审批的新、扩、改建畜禽养殖企业不得开工建设,农口部门不得安排项目和资金补助。畜禽养殖场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4、分类指导,科学整治

各级政府要根据各地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方案,强化整治。可分别采取“猪(牛、鸡)粪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生化、物化+氧化塘”的排放模式,实现“猪(牛、鸡)粪便+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果(蔬、林、田、地、茶、蚯蚓、蘑菇)”的循环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