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经营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庄经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庄经营方案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1

关键词:数字技术;农庄改造;生态;效率

数字技术改造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大数据技术和多媒体等技术,对农庄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获取、分析、处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实现农庄的农业资源、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客源管理等的科学化、智能化、智慧化。数字技术对农庄的改造,促使传统农庄规划中出现的不科学、不合理、不完善的现象得到解决。本文以福建省南平市博远农庄为例,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改造规划,探讨传统农业园区数字化改造的理论与方法,以期为该类农业园区规划提供借鉴。

1数字技术对农庄改造的启示

1.1促进农庄规划的科学化由于农庄改造规划设计过程需要大量基础资料分析整理,所需基础资料数据量大,涵盖面广,而传统农庄的基础数据还没有完全数字化,数据缺乏高效管理,造成许多数据丢失和数据变动问题,这就在不同程度上对规划方案造成了影响,并随之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景观营造缺乏对基础自然资源现状的充分利用和尊重,破坏农业观光的本质;缺乏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便需要对农庄进行科学化的规划改造。运用数字技术对传统农庄进行改造,有利于实现社会、空间、环境的一体化的规划目标,从而促使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例如运用数字技术之一的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系统支持下,可对农庄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贮、查询、处理、分析与可视化表达。其主要功能是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反映地理对象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拓扑关系,描述地理信息的动态演变,时空建模,分析地理系统的演化过程,最终进行科学决策[1]。

1.2促进农庄管理的智能化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数据都是农庄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生态数据,通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的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这些数据将被传输到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并形成参考信息,农庄可据此对农作物及其他相关管理内容做出安排。并且农庄管理者可在物联网终端上浏览智能温室内蔬菜的实时生长情况,从而进行精细化种植。通过屏幕便可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为其量身定做灌溉和营养计划。依托于云计算等先进的数字技术,大力推进农庄创新,建设适合城市人群需要的特色农庄,才能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体验大自然带来的清新,享受真正的绿色生活,向往智能化的生活环境[2],提高城市生活的服务效率[3]。

1.3实现农庄服务的智慧化农庄服务的智慧化就是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数字技术手段,融合社交网络、APP等终端工具和方法,实现数字反馈的时效性。农庄服务的智慧化可强化客户关系管理。农庄应将与客户的线上交流活动与线下跟踪活动相融合,做好线上的客户意愿咨询与线下交易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生态农庄与客户及潜在客户间的交流与互动效率。这便要求生态农庄通过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数字社交网络平台来关注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变动趋势[4]。外地客商也可通过物联网终端平台上浏览大棚内蔬菜的实时生长情况,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真正实现溯源清晰。

2数字技术在博远农庄改造中的应用

2.1前期资料数字化收集与处理基础资料数字化收集与处理是各类规划的基本保障,是景观规划或景观设计初期的主要任务,所以对博远农庄改造项目规划前期的基础数据收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功能。数字化收集与处理主要分为:平面数字收集与处理即资料收集、数据共享与信息交流,空间数字收集与处理即空间分析与信息提取、景观处理等方面,下面就针对这点,依例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2.1.1平面数字收集与处理数字技术在农庄改造应用的过程中,首先是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方面,将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媒介,通过对其相关信息和数据的收集、规划、远程等方式,有效地实现信息、目录检索与查询、改造信息、方案征集、网络会议、网上方案评价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在数字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中的相关功能,可以有效地实现规划信息和数据共享功能,从而有效地提升农庄改造的工作效率,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工作量,这对我国城郊农庄再建乃至相关园林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闽北地区有众多农庄,这些农庄往往占地广、跨地形地貌程度高。南平下辖市邵武市博园农庄的土地现状比较复杂,除农场建设用地、交通工程用地外,草地、林地、耕地、滞留用地、滩涂地、水域面积都较大———即使规划中最少的交通用地亦有2.43hm2,仅占总面积的1%;此外,整个农庄的景观资源也需要重新分析,譬如山泉水稻田共计121.5hm2,它既包含了水域部分,也包含耕地部分。这些分析很多重叠,将交错的数据整合与再分配是改造过程中第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需采用数字软件对各项指标进行多维度考量,从而进行权重配比,譬如,交通工程用地需要考虑避让生态景观、连接主要景观外,并且考虑客源的分布,对南平市及各辖市乃至省外旅客成分进行历年数据比对与预测。当然,这还有待更多的后期验证,单从目前的农庄经营效果来看是初步成功的。这些分析中很多如客源分析都是数据共享的,通过网上便可查询,非常便捷。

2.1.2空间数字收集与处理数字技术在农庄改造应用的过程中,还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对较好的空间数据与相应分析。同时,通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其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提取和分析,并且在相应的系统中,构建完善的空间层面的数据库。由此,设计双方都可以进行全面的提取和查询,并且对各个数据可以进行全面、长期的统计,这样对工程的操作、编辑、提取及输出等工作的开展和后期的管控提供了重要且可靠的参考依据。在博远农庄设计前期,利用地理3S技术对农庄原基地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并且运用如ArcGSI提供的坡度、坡向测量算法等对场地进行了虚拟测量,这些都已经是常规的数字技术手段。这些数字技术对于地形、地貌复杂的农庄,并且往往没有数据记录史的对象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必经之途。甚至一些简单的测量已经可以通过手机软件协助完成,非业内人士也完全可以进行测量,数字化相应带来的即是大众设计参与度的巨幅提升[5]。平面数字与空间数字的结合也可应用在如农庄工程样式与材质的选定的前期多个方面。利用Au-toCAD3DS、3dsMAX、Quest3D、2Dshaper、SketchUp等软件,构建相应的三维立体模型。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材质编辑器的形式,对其样式及材质进行全面的选定,这样便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园林的艺术感;同样,平面数字、空间数字各自内部的相互叠加也是不可或缺的。在农庄内的博物馆就采用了参数化建筑建模,这就是将平面数字联系、集成起来的一种有效方法[6],虚拟现实手段在这些多重数字的集中处理方面是极为擅长的。

2.2中期效果的虚拟数字化展示

景观处理是数字技术在农庄再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作用之一,主要利用网络信息处理的形式,对农庄景观进行全面的虚拟、描述和处理。整个过程中主要包含有两种展现形式:静态效果展示、动态效果展示。

2.2.1静态效果展示主要是以农庄的二维、三维数字展示、景观效果展示为主,利用3S技术,可以对庄园内的园林资源与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评价,为其后工程施工与维护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同时,经过前期的资料数字化原始收集与简单处理对如水的酸碱度、硬度、导电率等自然条件的数据收集与处理,对包括农庄内农作物的植物选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期的数据使用上非常便捷。农庄设计中反复比对果园与农田的分割、用数据论证设计结果。同时还要结合旅游景观需求,这便是景观效果展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应用了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对景观效果在数字与实际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虚拟展示。因为还有后期实景数字化,故不赘述。

2.2.2动态效果展示主要是在时间轴线上利用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等技术,对农庄原生资源的变迁、农庄次生绿地的发展、农庄长期建设的情况,实施动态预测与模拟。以博远农庄为代表的闽北地区的庄园都背靠大山,有河流穿过,这对农庄绿化、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是非常好的自然优势亦是规划挑战。除此之外,将整个庄园的排水排污系统重新规划,利用ArcGsi技术建立水系模型演示污水处理效果,既能保证污水的快速流通,又能保护旅游景观效果不受太多影响。两种形式的效果展示是相辅相成的,如涵水条件,它既要考虑静态的一些水源特征、储量,又要考虑月降水量分布、多年年平均降水量等等,这些没有数字的支撑很难整合分析,从而准确把握设计的细节。

2.3后期实景的数字化采集与管控

2.3.1农庄实景的数字化农庄的实景数字化主要是指:将庄园风景的真实图像,通过利用图像化等方式,进行全面的表达。数字技术在风景园林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技术等方面,对其相关的地理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取。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通过利用可视化、虚拟化等技术形式,对其图像进行全面的技术化处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展现数字技术在农庄改造中的作用。在动静效果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实景数字化,强调的是整个循环方法的再验性,这便是区别于中期图像处理的地方。在博远农庄的前、中期景观数据收集、处理中,没有套用类似农庄的效果模板,而是充分利用人工拍摄、航拍图像的再处理,以此演示设计效果。这样不仅便于甲方理解设计方案,也让后期施工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再次得到提前校验。

2.3.2农庄工程后期对旅游景观效果的处理主要通过计算机软件,承接上述的实景数字化处理,对其相应的图像全面过滤,并进行艺术效果分析,主要通过隶属函数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价。同时,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相应的图像处理技术,将其全面的视图进行输出,可以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调整,以此提升农庄建设和设计的效果。农庄的景观效果往往需要长期经营(博远以一年为近期规划,五年为中远期),这样的虚拟手段不仅可以更真实地接近实际情况,也是旅游宣传的一部分。2.3.3农庄后期管理的数字化这一部分虽未彻底完成,但依然对其他项目具有参考意义与启发,故一并罗列。农庄的后期管理除了常规的旅游、经营管理,更要强调的是不断监控客源地、客流量、农庄内旅游路线、消费组成等,对相应的农庄部分进行调整;景观的监控则需要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依照不同季节、时间段进行长期的评估,并加以干预改造。依照前期数据收集与处理形成的数据库,在后期可以帮助构建评价体系并做多维参照,这样构成一个基本的循环方法论,可以永续循环以求动态的数字稳定、农庄兴盛[7]。

3小结

新型的观光农业园是在传统农业园基础上,融农业产业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笔者通过分析数字技术对于农庄改造的启示,并以南平博远农庄改造为例,阐述数字技术对其景观规划、设计的数据获取、空间分析、成果表现、决策支持、后期的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运用,以期为该类农业园区改造提供借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也逐步被运用到各类规划改造中来,也必将对新型观光农庄的发展,运营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前勇,马友平,常胜.3S技术导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

[2]汪成亮,温鑫.智能环境下分布式Rete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6,36(7):1893-1898

[3]席晓晶.“智慧城市”时代“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6,6(5):55-56

[4]周永刚.“互联网+”背景下生态农庄的精准营销模式探析[J].农业经济,2015(10):128-129

[5]蒋文燕,栾汝朋,朱晓华.基于VRML_ArcGSI的虚拟旅游景观设计与实现[J].地理研究,2010,9(29):1715-1723

[6]宣千云.参数化建筑建模实例研究[J].江苏建筑,2012(6):111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2

该研究采用SWOT模型对湖南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全面了解湖南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现状。

1优势分析

资源优势。湖南作为内陆农业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具有丰富的乡土景观,农耕文化以及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第一,自然环境南北东西差异明显,如湘西是群峰叠翠,湘北是开阔的湖区平原,而湘中则是丘陵起伏;第二,湖南有着悠久农耕历史,素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方式,如牛拉犁,水推磨,家织布等;第三,有着风格迥异的乡村景观资源,如新化的紫鹊界梯田,湘西的苗家土家吊脚楼等;第四,湘南、湘西、湘中、湘北饮食各具特色,如湘南的临武鸭,湘西的腊味合蒸,湘中的剁椒鱼头,湘北的洞庭湖鱼等。因此,湖南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产业集群优势。截止2011年,湖南全省休闲农业庄园发展到3811家,其中星级休闲农业企业296家,农家乐和民俗旅游接待户15000户,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休闲农庄500多家;接待休闲观光人员70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112亿元;带动建立种养基地5.43万hm2,带动相关产业产值100多亿元,直接安置农民24.2万人[2]。从全省布局来看,初步形成了以长株潭经济发展区、湘中南区、环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为主的四大休闲农业特色区域。全省地方还以村镇为单位集中开发,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如长沙市的望城区和开福区、株洲市的天元区、衡阳市的珠晖区、岳阳市的君山区、张家界市的永定区、常德市的武陵区、邵阳市的隆回县、怀化市的鹤城区等,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休闲农业产业群。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为产品整体档次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交通条件优势。可进入性是旅游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县乡村公路的改造和完善、“村村通”工程的推行等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一方面通达性明显改善,以湖南省会长沙为例,通过高速公路从长沙到其他所有13个市州的时间均不超过4h。另一方面路牌体系逐渐完善,在各交通要道路口,都增设了通往乡村景区的指示路牌,自驾车游客的出行明显便利。可进入性的改善,减少了游客的旅途时间,大大减少了休闲农业游客的感知距离,使得旅游效益大大提升。

2劣势分析

经营理念落伍,管理水平不高。大部分休闲农业主原来是从事农业生产,缺乏正规、专业的培训,对休闲农业旅游认识模糊,严重缺乏营销意识和营销经验,主要依靠个人关系等渠道来拓展市场,同时也缺乏品牌意识,其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的渗透,部分休闲农庄尤其是星级农庄也开始采用网络营销的方式,但其旅游网页缺乏个性,旅游信息相对单一,旅游网站缺乏别具特色的促销产品和促销手段。而大部分的非星级农家乐则依旧停留在熟人介绍这些方式发展市场,显然已经不适应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

缺乏专业素养,服务水平不高。湖南的休闲农业主体采用家族经营,因而无论是厨师还是餐厅服务人员大多是其子女或亲戚,他们更多地是依靠淳朴的心态和憨厚的气质来为客人提供服务,缺乏全面的饮食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也缺乏娴熟的服务技巧和正确的服务理念。城乡生活观念、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用餐环境、住宿环境等卫生条件方面常常会让城市游客不适应、不满意。

低价竞争,产品层次不高。湖南省的休闲农业产业提升较为明显,也涌现出大量高星级的休闲农庄,如截止2010年五星级、四星级农庄就达到188家,三星级及其以下的星级农庄达到329家,这些数据表明了湖南休闲农业的进步。但总的说来,无论是星级农庄还是普通农家乐,其服务价格普遍不高,低价格造成低利润,不利于产品升级。以五星级农庄为例,其日人均消费很多维持在88元左右,其中包含了餐饮、室内娱乐及户外活动等,在高物价背景下其利润可想而知。其他一星级、二星级的农庄,日人均消费很多是在50元左右,而其他非星级的农家乐,日人均消费约为30元,甚至更低。这种单纯依托低价格的恶性竞争,成为整个行业产品升级及整体档次提高的瓶颈。

品牌定位趋同,特色不鲜明。虽然湖南省的休闲农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基本是以钓鱼休闲、吃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的“农家乐”为主体,其旅游产品依旧以观光、采摘为主,度假农场、租赁农场尚不发育,旅游产品及市场开发能力薄弱,旅游潜力远未发挥。经营相对较好的观光农园有向生态度假村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在产品上又往往重休闲轻农业,使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混同于一般旅游度假产品。总之,因其产品雷同,功能简单、定位单一,所以游客重游率不高。

乡土文化城市化,缺乏鲜明的乡村意象。在环境设计上越来越多的休闲农庄背离了乡村的朴实和谐,乡土味、乡土特色越来越淡,相反一味的贪大求洋,追求豪华,让整个农庄环境的城市味越来越浓。如房屋、道路的建设,简单地模仿城市建设,导致乡土景观严重失真,变成城市景观的局部移植。在产品内容上轻农业、重休闲,大量模仿城市的娱乐设施、娱乐项目,而一些真正具有乡土情趣的传统项目却被抛弃[3]。休闲农业旅游的主要动因是乡村生活的古朴,乡村环境的自然,以及与城市截然不同的乡村意象,而这种仿城市景观的伪乡村景观让很多想体验乡土风情的城市游客大失所望,也使其失去了城乡景观异质性的吸引力。

3机会分析

政策支持加大。在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强调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强调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这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支持。而湖南省在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过程中也一直重视政策扶持,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湖南休闲农业协会,并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通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把休闲农业列入新农村建设的支持范围,对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在安排项目建设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五星级休闲农业企业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待,并在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为加快湖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在2010年湖南省旅游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中提出《湖南省乡村旅游建设“3521”工程实施方案》,决定在全省范围创建30个旅游强市(县)、50个特色旅游名镇、200个特色旅游名村、100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

政府管理加强。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湖南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休闲农业(农家乐)发展的相关政策、管理办法和星级评定标准等,如《湖南省休闲农庄建设规范》和《湖南省休闲农庄星级评定标准》等。依照湖南省地方标准《乡村旅游服务经营基本条件》(DB43/T483-2009)与《乡村旅游服务星级服务准则》(DB43/T484-2009),2010年湖南首次对全省乡村旅游区(点)展开了全面的评星活动,有61家乡村旅游区(点)达到五星级标准,127家达到四星级标准,150家达到三星级标准,146家达到二星级标准,33家达到一星级标准。这种对乡村旅游开展品质认证的活动,既从政策层面规范了湖南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又为经营者提供了产业服务的标准,指明了发展方向。

城市化进程加速。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从世界各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来看,其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都市化急速扩张的背景,而城市历来就是休闲农业旅游最重要的客源地,城市的急速扩张为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大量的客源,成为了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推力。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渴望紧张快节奏生活之外可以体验闲适趣味的农耕生活。此外,城市环境的恶化也让城市人向往古朴清新的田园美景。以湖南省会城市长沙为例,2000年到2008年长沙的城市化率由44.7%上升至61.3%,城市人口由175.4万上升至237.1万,城区面积由556.3km2上升至955km2。这些数据表明,长沙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根据雷•诺塞姆用S型曲线三阶段理论概括的城市化进程一般规律,长沙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中期加速阶段(30%<城市化率<70%)[4],这正是长沙休闲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湖南其他市州城市化进程也都有显著提升,为湖南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障。

4威胁分析

湖南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品牌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导致产品容易被替代;二是传统乡村文化和公共资源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乡村意境的完整性越来越受到威胁。在休闲农业旅游前期开发过程中,由于保护意识、乡土意识淡薄,导致很多传统的乡村文化被遗弃、同化;又由于而经营者多为个体、散户、小户经营,以致出现如随意处理大量生活垃圾等为个体利益而对公共资源进行不同程度的破坏等现象,这些都给休闲农业的长远发展带来极大威胁。

二、优化湖南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建议

1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提高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一方面可以依托政府以及休闲农业协会等官方组织的活动加强经营者的认识,如组织到一些比较成功的休闲农庄实地考察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与高校合作,聘请专家学者以讲座或其他形式,让经营管理者系统了解休闲农业的发展动态,学习其他国家、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营销理念,从而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2建立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

专业人才的缺乏是休闲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借助多种途径来实现人员素质的提升。例如:对已从业人员进行简单实用的培训,包括服务技能、服务礼仪、食品营养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休闲农业协会或者旅游局适当设立从业门槛,或者通过组织年检,免费年度培训等方式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落到实处;和高校合作,采取周末假日聘请周边地区有专业基础的大学生兼职等方式,共同实现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3实现产品内容的多元化

简单的模仿只会导致恶性竞争,个性、特色才是发展的法宝。湖南的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应该力求突出自身个性特点,实现产品内容的多元化。在发展模式上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不同的模式,对于一些拥有传承文化优势如皮影戏、苗银等极具特色的文化项目,可以建立传承地方性遗产的乡村主题博物馆;对于一些拥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哭嫁等地方,可以建立乡村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村落;对于地处城郊尤其是大城市郊区的可以发展现代商务度假与企业庄园;一些极具农业优势的地区,可以发展农业产业庄园;还有很多规模相对不是很大的农庄,则可以发展农旅结合的主题农园,包括家庭农园、学童农园、高龄农园、特殊农园、拥有者农园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农园。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3

关键词:旅游行为需求;生态农庄;环境设计

一、绪论

1.研究背景

在上个世纪的中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设生态农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农庄形成了快速建设的趋势。目前我国的生态农庄多数依托特有的山林水系进行建设,在建构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引入植物景观,在色彩上进行积极塑造,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和欣赏功能的景观设计。开放性生态农庄建设是在传统生态农庄的模式上所进行的合理景观设计,结合生态学理念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体需要,能够形成地域文化和景观文化的结合,具有可持续发展,以及可参与性的新型农庄结构。生态农庄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的是生态性、环保性和循环性,具有推动农业生态和发展特色旅游的个性。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研究

国外的生态农庄建设缘起于乡村旅游,以及农业旅游,目前国外在生态农庄的设计过程中倾向于乡村农业,其设计在于可持续的发展,以及能够在多层面形成活动的展示。在设计过程中除外农业基础景观外,积极的进行丛林景观,文化体验和民俗展示等。英国在农庄设计中突出的是田园城市设计理念,进行风景文化和城市园林。生态农庄的设计在5公里内,目标是能够形成开放性的区域,认为开放性农庄能够将景观中融合进入文化元素,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和保护,推动遗产保护,促进民族自豪感提升。

韩顺(2014)认为生态农庄设计需要体现可持续、生态化和情趣化。郭雨楠(2014)认为观光农业需要和有机农业相互结合,形成在规划布局,经营方面的优化。王胜杰(2014)认为都市生态旅游需要解决环境污染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和形成生态分区设计。樊梅(2014)认为生态农庄在全国各地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农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并且形成了示范和带动作用。庄树渊(2014)认为随着我国城镇经济和建设的快速发展过程,人们在追求自然,回归自然的过程中具有迫切的要求,只有在进行生态化运作过程中,才能够形成积极的推动发展。潘伟(2014)认为在农庄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体现出生态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性。

二、以生态农庄的主要构成形式及特色环境要素

1.依托城市短途度假市场

从目前的生态农庄定位来说,一般需要定位在短途度假日市场,因为从目前农庄经济的发展,以及在自身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对接的受众群体就是这一群体。从年龄的角度各个年龄层次均可,从实践角度来说主要时间节点是节假日。目前主要是自助游居多,在时间停留上一般不长,多数在3天之内,停留5天以上的游客很少。从受众市场的角度来说需要形成在设计的过程中贴近,以及迎合的过程,比如在区位划分的过程中就需要形成一种精准性的定位过程。在分析和营销的过程中如果对高端客户就可以积极的推荐房车服务,这就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进行积极选位,以及能够形成构建。在构成形式和环境塑造过程中主要是从群体角度进行积极的优化过程,比如自驾游客户,就需要在停车位和餐饮等方面满足,在观光市场就需要对娱乐服务等进行积极的准备过程。

2.生态的郊野休闲环境

现代城市人的目标是能够在工作和休闲之余,充分的体验和体味到野外之趣,也就是能够在进行生态农庄选址的过程中体现出野外的特色,同时具有大量的动植物,以及能够在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不仅仅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而且具有良好的文化性景观。在农庄周围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在进行建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积极优化的发展过程。在农庄建构的过程中选择在平坦的野外,以及在可行研究的过程中形成在自身的规划和建设,能够形成方便的农产品采摘,以及能够让游客形成一种积极的体验过程。这样可以丰富农庄的整体性结构,并且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链接性,推动在农庄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休闲的体验,以及可以促进受众避免形成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比如石海沙滩农庄在建构过程中就充分考量到了野趣,以及休闲的因素,可以促进在进行生态环境的塑造过程中,形成一种积极优化的过程。

3.低成本的设施设备

在进行生态农庄规划和建构过程中主要是凸显两个因素,一个是生态性,因为从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实现了部分机械化,以及农技管理化。在进行农庄的建设中需要结合农业,进行生态化方面优化,推进在开发过程中可以给受众一种生态环保的积极感受过程。从生态农庄建设和规划过程中的根本性因素是能够形成一种积极规划的过程,也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可以进行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投入。低成本的目标是能够符合生态个性,也就是可以给受众一种进入生态自然的环境中,在树中引种和农业生态建构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与区域相符的个性,在此种情况下,低成本设施设备就基本上可以满足短期乡村度假游的要求。因为短期乡村旅游的根本目标是能够促进形成在旅游过程中需求的积极满足,以及能够全面性推动形成对受众群体的积极切合过程,能够形成在运行过程中的不断完善过程。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引入民居,能够全面性满足受众需求,以及可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成本优化,推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满足受众地域要求,以原生态景观的全面性管理和优化进行展示。

4.全方位整合农业民俗主题体验

民俗主题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在设计过程中可以从地域性个性,以及从生活中的特点出发,充分尊重本土色彩,以及能够在设计过程中凸显出四合院,窑洞等,能够体现出民俗,以及凸显出民俗具有的风格性因素。在进行民居建设的过程中民俗是标杆和旗帜性因素。在民俗体验过程中可以运用和引入饮食民俗,不仅仅可以形成生态性体验,而且能够在塑造过程中形成独立的文化体验。在民俗凸显和体验的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服装性特色,因为在体验旅游中服装因素可以形成积极推动的过程,促进对生活环境的全面性体验过程,以及可以进行精准性表达。

在民俗体验中语言体验是一种生动文化的凸显,能够代表地域性因素,形成文化的表达,以及能够全面激发受众对方言的兴趣,以及能够运用方言形成自己的表达过程。民俗节庆主要是利用民俗能够形成自己的小节目和集会等,以及可以促进游客参与进来,形成在游览过程中的参与性。在设计中形成在民俗文化方面的发掘,凸显出在管理过程中对开放性景观的设计,以及能够整体性提升农庄品味。

5.与农业休闲地产开发的紧密结合

在全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地产行业是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并且是生态农庄开发重点、重要和核心性的因素之一,只有在形成积极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够推动在生态农庄建设的过程中聚集人气,形成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的一定热度情况。在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地产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态,能够拓展推动市场的根本性因素。农业休闲地产在以新型的农业生态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充分的体现休闲个性,在进行项目经营过程中从产品规划、景区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努力,实现更好的发挥项目优势,形成更为深度的市场潜力发挥。

三、游客在生态农庄中的行为需求

1.游客体验研究方向

在生态农庄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参与原则和经济原则是其中的根本性目标。可参与就是能够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并且能够充分的考量到受众的体验因素,能够在体验中参与到农业景观元素和农业活动中。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身心的愉快,以及能够形成一种放松的心态。因为在体验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消费的过程,所以说在进行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升,以及能够全面性的促进景观档次提高,以及能够全面性的形成优化过程。根据市场的导向进行安排,能够形成更高档次的同时,可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游客行为影响因素

游客的行为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影响游客旅游中的首要因素是旅游资源的因素,也就是生态农庄的建构因素,其中涵盖是硬件措施,比如分区规划,以及生态旅游中项目的设施和设备等。在软件方面主要是服务等功能,运用优质的服务能够对游客形成吸引的情况。另外在影响游客行为的因素中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在旅游资源因素中主要是旅游对象,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说是一个地区的自然风貌,或者是社会风貌的象征,在旅游的行为因素中,生态农庄中的自然风貌,以及社会文化风貌都会对游客行为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

3.游客游后行为意向

游客游后行为意向包括忠诚度,另外还包括对其他人进行宣传的情况,推荐、邀请朋友进行再次游览、在同类行业中进行选择和经常进行消费等情况。转移游客是减少消费的次数,以及在同类行业中选择优惠的价格,进行转移性的旅游。在服务情况下价格进行稍微上浮,依然愿意再次面进行消费。外部的回应主要是在遇到其他的不满意情况,依然保持选择。在遇到不满意的情况下会选择其他家,以及向其他的顾客抱怨,在遇到不满意情况下,会向单位反映。在内部回应的情况下,是在不满意的情况下,回向景区员工进行抱怨的情况。

4.游后行为意向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

游客在游后的行为与游客体验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情况,尤其是游客的旅游经验,游客的休憩,游客的满意度等与游客的体验都是具有紧密关系性的因素。消费者的体验情况是游客是否进行转移中的重要因素,服务的质量,以及具体的行为的意向之间是具有明显关系的,只有在进行积极管理的过程中才可以形成全面性的提升,以及形成正面评价、重构和推荐度等工作。在生态农庄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服务质量与游客的游后行为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而与负向的公开抱怨,私下抱怨等是一种负面相关情况。

四、旅游度假区设计案例分析

1.旅游度假区现状

旅游度假区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因为在设计选址的过程中形成了精准性的选择。比邻东方马城、金银湖公园和柏泉天主教堂,与区域性的景观可以形成关联性和带动性,充分激发受众群体的全面性游览,带动区域的扩大,形成联动性发展。从区域性的位置来说,处于武汉东西湖区域,比邻武汉天河机场,具有良好的区位性优势。从人文角老说在区域性范围内具有柏泉古镇,柏泉古井和景德寺。

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是以柏泉古镇作为旅游开发中的吸引卖点,并且在进行综合性考量和开发过程中,能够形成特色鲜明,服务系统完善,以及客源稳定的开发系统。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从自然角度开发,此外利用文化进行塑造,构建柏泉旅游中的重点项目体系,能够打造本地人和外地人旅游中的发展示范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品牌营销,构建与世界知名景区的联系性,形成区域性特征显著,以及具有国际化水准,楚地区域文化特色的小区。

5.与农业休闲地产开发的紧密结合

在全国经济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地产行业是具有积极和深远的意义,并且是生态农庄开发重点、重要和核心性的因素之一,只有在形成积极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够推动在生态农庄建设的过程中聚集人气,形成在建设和开发过程中的一定热度情况。在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地产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形态,能够拓展推动市场的根本性因素。农业休闲地产在以新型的农业生态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充分的体现休闲个性,在进行项目经营过程中从产品规划、景区服务、品牌推广等方面努力,实现更好的发挥项目优势,形成更为深度的市场潜力发挥。

三、游客在生态农庄中的行为需求

1.游客体验研究方向

在生态农庄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参与原则和经济原则是其中的根本性目标。可参与就是能够形成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并且能够充分的考量到受众的体验因素,能够在体验中参与到农业景观元素和农业活动中。游客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身心的愉快,以及能够形成一种放松的心态。因为在体验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消费的过程,所以说在进行设计和建造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在经济效益方面的提升,以及能够全面性的促进景观档次提高,以及能够全面性的形成优化过程。根据市场的导向进行安排,能够形成更高档次的同时,可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游客行为影响因素

游客的行为影响因素是多元化的,影响游客旅游中的首要因素是旅游资源的因素,也就是生态农庄的建构因素,其中涵盖是硬件措施,比如分区规划,以及生态旅游中项目的设施和设备等。在软件方面主要是服务等功能,运用优质的服务能够对游客形成吸引的情况。另外在影响游客行为的因素中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在旅游资源因素中主要是旅游对象,也就是一个国家,或者说是一个地区的自然风貌,或者是社会风貌的象征,在旅游的行为因素中,生态农庄中的自然风貌,以及社会文化风貌都会对游客行为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

3.游客游后行为意向

游客游后行为意向包括忠诚度,另外还包括对其他人进行宣传的情况,推荐、邀请朋友进行再次游览、在同类行业中进行选择和经常进行消费等情况。转移游客是减少消费的次数,以及在同类行业中选择优惠的价格,进行转移性的旅游。在服务情况下价格进行稍微上浮,依然愿意再次面进行消费。外部的回应主要是在遇到其他的不满意情况,依然保持选择。在遇到不满意的情况下会选择其他家,以及向其他的顾客抱怨,在遇到不满意情况下,会向单位反映。在内部回应的情况下,是在不满意的情况下,回向景区员工进行抱怨的情况。

4.游后行为意向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

游客在游后的行为与游客体验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情况,尤其是游客的旅游经验,游客的休憩,游客的满意度等与游客的体验都是具有紧密关系性的因素。消费者的体验情况是游客是否进行转移中的重要因素,服务的质量,以及具体的行为的意向之间是具有明显关系的,只有在进行积极管理的过程中才可以形成全面性的提升,以及形成正面评价、重构和推荐度等工作。在生态农庄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服务质量与游客的游后行为之间是一种正相关的关系,而与负向的公开抱怨,私下抱怨等是一种负面相关情况。

四、旅游度假区设计案例分析

1.旅游度假区现状

旅游度假区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因为在设计选址的过程中形成了精准性的选择。比邻东方马城、金银湖公园和柏泉天主教堂,与区域性的景观可以形成关联性和带动性,充分激发受众群体的全面性游览,带动区域的扩大,形成联动性发展。从区域性的位置来说,处于武汉东西湖区域,比邻武汉天河机场,具有良好的区位性优势。从人文角老说在区域性范围内具有柏泉古镇,柏泉古井和景德寺。

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是以柏泉古镇作为旅游开发中的吸引卖点,并且在进行综合性考量和开发过程中,能够形成特色鲜明,服务系统完善,以及客源稳定的开发系统。在进行建设过程中从自然角度开发,此外利用文化进行塑造,构建柏泉旅游中的重点项目体系,能够打造本地人和外地人旅游中的发展示范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积极的进行品牌营销,构建与世界知名景区的联系性,形成区域性特征显著,以及具有国际化水准,楚地区域文化特色的小区。

在建设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人文、历史和风俗文化提炼,根本目标是形成文化的脉络,以及在建设过程中能够凸现地域的魅力,依托柏泉形成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在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方面的相辅相成,形成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和休闲垂钓等一体化的综合生态度假小区。

2.生态农庄的初步可行性分析

在生态农庄的建构过程中,从群体受众市场的角度来说,能够形成积极的市场划分,以及能够对受众群体形成广泛性的吸引过程,尤其是能够形成全面性的积极带动过程。

多功能分区具有区位性优势,在功能分区过程中划分为居住区、房车体验区、休闲娱乐区、生态农业区和综合服务区。从分区角度来说是符合生态性能旅游的根本性特点和优势,并且在进行积极优化的过程中能够形成在区域性的开发过程中对受众形成全面的吸引过程。其中房车旅游是一项新兴的项目,能够全面性的对受众参加旅游形成吸引,在功能上可以全面性的体现房车营销、停泊和修理的全过程。从房车项目、建构来说可以成为农庄建设中的亮点性项目,因为目前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区域性领先的地位,以及能够从目前韩国,以及北京等项目运行的过程中吸收一些经验性因素。另外可以与市内的房车旅游中心等形成一种呼应和链接过程。

在服务区可以凸显出功能性,因为从综合区的角度来说,能够对整个农场形成自身服务的基础上,还可以经营各类会议和培训等,形成在大中型会议室的建设,形成休息区和就餐区等,充分满足培训、休息和就餐的根本性要求性因素。在居住区建构的过程中主要是安排别墅区,以及老年公寓两个部分,在能够满足居住需求,以及形成三部曲,小憩区域、儿童玩耍和锻炼的需求满足等。在老年公寓主要是安排在天主教堂区域,可以满足老年人作礼拜的需求等。在生态区主要是安排一些作物采摘和养殖观赏。另外娱乐休闲区域主要是布置垂钓中心和运动健身中心。

从项目财务安排的角度来说,在项目的资金安排,资金保障,以及后期的资金回收等方面来说是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因素的。在成本估算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凸显两种成本,一种是固定成本,另外一类是非固定成本。在现金收入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形成营业收入、固定收入,以及能够建构盈亏概率分析,推动设计的过程中形成盈利性考量。最后是从风险防控的方面,目前项目的运行在海外,以及在一线城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性,经济效益较高,该项目运行也可以实现积极的推动过程。

3.生态农庄的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农庄进行可持续发展推动的过程中,主要是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性的优化。首先是从文化凸显进行可持续发展。对任何一个景区,或者说是生态农庄的建设来说,文化推动是其中的根本性因素之一,因为从文化角度才可以形成生态农庄中的区域性特色塑造。在文化塑造的过程中需要对柏泉的文化进行整体性开发,以及形成全新的包装。柏泉古镇需要形成对地域性文化,以及民俗文化的展示。尤其是随时经济发展,以及时代的变化,对一些传统的服装,传统的饮食,以及一些传统声乐等已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情况,在进行生态农庄的建构过程中,还需要形成在文化内涵方面的全面优化过程。在进行文化内涵的追寻过程中不能仅仅的停留在表面,需要从区域文化精髓,以及从受众关注点的角度进行深化,比如可以从3500年的荆楚古镇文化中进行深入开掘。

功能的优化是进行生态农庄开发中的核心性因素,因为目前在生态景区的建设过程中具有过多,以及过烂的情况,在进行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就是能够形成对区域性优势的全面性凸显过程。目前在服务功能上还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比如在水上项目的功能就存在薄弱的情况,因为在农庄类的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水上项目是一类重要的项目,景点也因为具有水,而增加灵性,能够全面性的形成吸引过程。在高空项目建设方面也存在缺乏的情况,因为目前一些极限的运动,在没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需要向高空发展,能够形成全面性的对受众的吸引过程。在功能齐备的过程中,主要是能够服务功能上的齐备,比如在高端服务过程中可以提供VIP等个性和特殊化服务,目标是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亮点的凸显。生态农庄需要体现在生态上,在生态个性的开发过程中突出亮点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积极的优化过程,第一是从高科技引入,目前在高效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运用高新技术在农业方面创造出一些叹为观止的奇迹,比如在水中种植蔬菜,将丝瓜培育到5米,将南瓜培育到1000斤等都可以在亮点塑造中引入高科技因素。第二是进行跨区域种植。因为从旅游观光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寻求形成一种领略的意象,在进行跨区域建构的过程中可以创造环境,引入热带植物等。第三是进行离人体农业建构,目标是能够形成对于受众的吸引,以及形成各群体的吸引的过程。

五、针对旅游度假村的设计尝试

在景区的开发设计过程中我重点凸显了以下几个方面:

1.立体农业

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将传统农业的平面化、单一化,变为新新的立体化、多元化。立体农业并不仅仅指的是将平面化得农业生产变为多层化得农业生产,立体农业还需将多种不同品种的动植物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达到降低能耗、提高产量、提高效率、产品优质的一种集约农业。立体农业极大程度上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物质的转化率,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生产模式。因为立体农业的种种优势,现在已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2.生态农庄

生态农庄以生态为主,辅以环保和绿色,以资源的效力最大化用为本,以新兴环保科技为辅的一种环保的商业模式。做到环境友好、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以科学技术为重点实现科技种养、机械化、信息化。同时近几年来全球农业已经开始全面复苏,有机、绿色食品将成为主流。人们都已经开始注意到食品的环保健康,所以在这种大环境的趋势下,以生物产品、生物能源为主题的生物质产业,也将是未来的趋势。

3.功能定位

在我的设计中区块的主要功能以农业模块为主商业模块为辅。游客不光能购买到最新鲜的瓜果蔬菜,同时还能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农业空间,享受体验自己耕种的乐趣。并且还能了解、学习和加强环保意识。商业模块的总用在于休憩、娱乐、自产自销,为游客劳作后提供休息场所,同时还有餐厅,游客可以品尝到自己辛勤劳作的果实等。

4.模块结合

我的设计参考了立体农业的模式,结合了生态农庄的要点,抓住其功能与定位,将其与空间、建筑、区块、景区、体验等相结合。模块间不必特意的分开相互穿插使游客感受到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的同时,将自己带入其中体会大自然的魅力。

5.设计亮点

现阶段的立体农业大部分还处于初级的大棚阶段,将立体农业带入建筑,结合商业是本设计的重点,而且既然是生态农庄,那么低碳、节能、环保就不得不提。其中福建土楼带给了我很多灵感,福建土楼的中空设计不光能兼顾对农作物和游客日常需求的采光,还能确保建筑内良好的透气与适宜的温度。所以我的设计采用了福建土楼的概念,并且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建筑主体将会采用大面积可活动玻璃来强化这一特点。同时有选择性的将空间隔断将建筑分成室内、半户外、户外,春秋游客可以最大程度的亲近自然,而冬夏则可以在室内免受严寒酷暑。室内在农业综合体中是一个类似温室的空间,此处多事商业模块。半户外则是未封闭隔断的室内空间与大面积的露台,以农业为主的露台夹杂着少许长青植物,在春秋为游客提供休憩的位置,冬夏则为室内遮风挡雨。户外空间大部分为草坪配上少许灌木和农用地,为游客提供野餐、踏青的场所。

6.农业综合体意义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高速发展的社会必然会牺牲很大一部分的环境,食品安全也同样令人堪忧。虽然人们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已不陌生,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有效解决的方案。随着雾霾等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的健康越来越让人担忧。但这种农业综合体的出现可以极大程度的增加城市的绿化,并且将绿化从现在的平面延伸到未来的全方位。人们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可以吃到自己耕种的放心食物。所以这个设计不光可以运用于农庄,更可以运用于城市,让环保随着城市一起高速发展。

总结

在生态景区进行环境设计的过程中关键性的因素,是能够形成对受众的吸引,在进行亮点、热点和卖点的塑造中需要因地制宜,展示固有的文化内涵,形成积极的升华,以及可以在凸显过程中推动景区的高效和快速发展。目前在三山小村景区的开发过程中,进行环境塑造需要形成区域性的良好设计过程,以及能够按步骤,根据规划,环境的变化等进行动态性的调整过程,以及快速的推动形成发展的过程。(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韩顺任魏浩.关于新农村生态农庄设计一般性原则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24)

[2]郭雨楠,范义荣.宁波大桥生态农庄多功能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经营探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5)

[3]王胜杰.都市生态农庄的设计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6)

[4]樊梅龙勤王皓.昆明市生态农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4(2)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家乐;经营模式;建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生产关系不断优化调整,社会生活也更具丰富性和多样性。当前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人们拿着收集浏览网站与网页信息,寻找美食或分享心情。互联网时代拓宽了社会群体的生活范围,信息共享更为便捷。互联网给社会群体的工作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为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机遇与挑战。因此农家乐若想要实现与时俱进,应当紧密结合互联网时展需求,不断优化经营模式,创新管理理念,从而取得长足发展。

1 农家乐概述

农家乐,顾名思义,即在农村地区获得欢乐。农家乐是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乡村旅游表现形式,以乡村地区田园风景、当地农产品特色等来满足游客的需求,从而缓解城市群体的生活压力,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且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

农家乐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主要形成三种类型,一是郊区型农家乐,位于城乡结合部或郊区,城市居民可实现自驾游,或乘坐交通工具抵达。二是乡村型农家乐,与城市距离较远,以当地特色吸引远来游客,这一类型农家乐极易受旅游淡旺季的影响。三是景区型农家乐,以景区为依托而得以形成,以来景区旅游的游客作为主要服务对象。

随着当前社会群体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农家乐逐渐成为旅游热点。农家乐的发展对于农业附加值的提高具有一定带动作用,有助于促进社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一、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群体的多元需求,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2 农家乐经营方面存在的不足

2.1 管理不到位

由于管理缺位,导致“农家乐”处于自发生存,无序发展的状态,外部方面:一些经营户甚至发生了恶性竞争,肆意宰客的情况。“农家乐”带有一定的季节性,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内部方面:当地农家乐经营者对农家乐的管理不到位,不懂运营。人员服务严重跟不上消费者的需求。

2.2 资金不充裕

钱的问题对于农家乐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农家乐的发展中,资金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农家乐经营者资金不充足,修建起来的农家乐在美观、舒适度上都还不够,并且易导致卫生状况差。这种提供食宿的农家乐在硬件上的欠缺,难以让人满意以及留住游客。另一方面外界对农家乐发展的资助较小。在金融支持上,农家乐自身的财务、运营不规范和缺少抵押物,难以得到银行信贷的支持,最终导致农家乐苦于对资金的缺乏而无力扩大规模和特色发展,制约其发展。

2.3 营销不到位

农家乐在提供食宿的同时,就是在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但是在实际营销操作中,农家乐沿街叫卖和尾随游客说服其进行消费,这一行为不但不能很好的推销农家乐服务,反而增加游客的反感。现在大多数游客年轻化。在出发之前,提前在网上提前订购好住宿。对不懂互联网的农家乐经营者要想更好地发展农家乐更是雪上加霜。

3 互联网时代下农家乐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对社会群体的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都产生一定影响和冲击。为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农家乐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对经营模式加以优化调整,以促进农家乐的发展壮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互联网时代下农家乐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3.1 优化经营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促进农家乐的不断发展壮大,应当结合社会经济结构以及市场发展特点开展综合分析,优化农家乐经营管理模式,尤其是在信息、商务交流以及管理服务等方面,应当加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为互联网时代农家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第一,信息模块。应当基于互联网技术对农家乐最新信息进行有效收集、整理和,将美食信息、行业信息、交通路线、农家乐活动项目以及相关公共信息进行准确,从而为社会群体提供精准高效信息。第二,搜索查询模块。基于互联网技术将农家乐的搜索查询模块不断调整完善,便于游客能够在线搜索查询所需信息,自主选择所感兴趣的农家乐项目,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与此同时,农家乐应当建立专有网站,为游客提供电子地图和准确便捷的旅游路线,便于游客自主选择,从而满足游客对农家乐的个性化需求,促进营销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第三,商务交流模块。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所创建的农家乐网站,应当具备多种功能,包括线上咨询、线上预定、线上支付等,也可以通过线下支付来进行交易,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第四,管理服务模块。农家乐所建立的互联网网站在管理服务模块中应当具备会员注册等功能,便于游客在线上获取电子宣传信息,并实现线上预定,从而保证农家乐经营管理服务的高效开展。与此同时,农家乐互联网网站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对游客进行个性化投放,及时农家乐行业信息,从而保证农家乐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3.2 调整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农家乐若想要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应当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准确提供农家乐相关信息,将网络版农家乐与现实版农家乐进行有机结合,便于消费者通过网站对现实中的土地进行租赁,从而在农家乐中体验种植的乐趣。农家乐在现实中为用户提供网络监控服务,便于消费者不在农家乐时也可以明确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在此基础上,农家乐可以基于互联网建立农家乐评价体系,加强农家乐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为农家乐的发展壮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农家乐网站可以提供生态农庄论坛、空间服务,消费者可以建立自己的网上生态农庄,对喜欢的农庄进行推荐,还可以将自己种的植物养的动物上传到网上,放到网上与网友交流经验。

3.3 营销推广方面

应当紧随时代步伐,转变传统街头拉客式营销,建立自家的线上沟通平台,建立淘宝网店、微信商城等自主窗口,减少对平台的依赖,建立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等方式直线与消费者建立链接。收集大数据,运用大数据技术。农家乐对于某一时间节点的销售情况也许是可以预见的,如果预见的销售情况不符合目标要求,应及时做出战略调整,增减资源等。即对消费的人群,总价格,菜品,时间点等初始数据进行归纳演义。为以后的产品研制和推出提供定量分析。营销方案并结合需求,研究出有性价比,有乐趣,有吸引力的组合产品。建立情感链接,在网上众筹时给予股东股价同额的抵用券,股东可以出售和转让抵用券,让每个股东成为链接点,把股东周边的人通过股东与农家乐建立链接,通过股东的宣传来带动身边的人了解农家乐和前往旅游消费等。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消费,壮大农家乐。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形成及应用,互联网时代逐渐到来,为更好的实现与时俱进,推进农家乐的不断发展进步,应当积极转变农家乐经营理念与发展模式,突破以往线上经营与线下经营之间的界限,基于开放、互动以及共享的原则之上,对互联网技术加以优化利用,促进农家乐经营活动的高效开展,与互联网时展需求相符合,从而促M农家乐经营效益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阳春燃.浅谈互联网时代农家乐发展――以阳朔地区为例[J].商情,2014(17):356-357.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5

同志们:

经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各安全监管责任单位分管领导会议,认真总结前段工作,研究部署督办验收阶段的工作任务。为了使专项整治活动达到预期目标,我结合前段工作情况和下段工作部署,讲以下三点意见。

一、前段工作成绩突出

自6月26日全县召开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动员会以来,5个工作专班已全面完成了宣传动员、专项安全大检查、安全隐患全面整改提高等阶段的工作任务。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各责任单位高度重视,5个工作专班及广电局共落实了21名分管领导和25名专班责任人及新闻记者。各专班克服天气炎热、路途遥远、工作繁杂的困难,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一是广泛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召开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动员会、制作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宣传栏、层层召开旅游企事业单位员工动员会等形式,广泛宣传了旅游安全工作的目的、意义,为专项整治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县民宗局召集“两山”的负责人统一思想,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二是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各单位做到了责任上肩,任务到人,在各牵头单位的统一组织下,密切配合,很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5大工作专班共深入到393家景区景点、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及食品、餐饮经营单位进行了专项安全大检查,共排查安全隐患208处,成效显着。县卫生局牵头的饮食、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班采用县、乡联动的方式,组织11个乡镇卫生院对各乡镇范围内的宾馆饭店、饮食、食品经营单位一并进行了专项检查,共出动监督检查员111人次,检查宾馆饭店及食品经营单位299家,并根据检查情况,对43家提出了警告和具体整改意见,对18家106公斤过期变质食品予以了没收并当场进行了销毁。县公安局牵头的水陆交通安全工作专班及消防安全工作专班集中时间分别对主要交通危险路段和各景区景点、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交通安全工作专班共排查道路安全隐患7处,其中下渔口至天柱山3处弯急坡陡的重点安全隐患,已请示县政府批转到责任单位进行落实。消防安全工作专班对25家旅游企事业单位和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41处。县国土局牵头的防洪、防雷击、防地质灾害工作专班重点对“两山”和兰草谷景区的安全隐患进行了认真排查,共查出安全隐患11处,并帮助制定了14条安全隐患整改措施。县旅游局牵头的景区景点、星级宾馆饭店、旅行社安全工作专班,召集了相关单位负责人会议,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提前集中力量对城区3家星级宾馆饭店和2家旅行社、兰草谷、愚人岛、欧式农庄及清江画廊的景区景点全面进行了安全检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78处。三是找准了今后安全监管工作重点。我县旅游企事业单位经营主体多,分布范围广,安全监管的责任大,成本高。各安全监管责任单位通过本次旅游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全面履行了安全监管职责,为今后的旅游安全监管工作找准了工作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部分安全隐患在短期内难以全面整改到位,这就要求安全监管责任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监管工作机制,明确专人,全面督导各安全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制定科学的整改方案,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全面整改到位,确保旅游安全无事故的目标,确保不发生因工作不力、安全监管不到位而出现渎职行为。

农庄经营方案范文6

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成立区农委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产业化科,负责联系对接美好乡村建设日常事务。

二、工作思路

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为根本要求,强化规划引领,抓好村级产业发展,注重生态优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村美”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三、目标任务

从2014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24个左右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抓点示范,整合资源,综合治理。到2016年,全区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重点村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80%以上。

四、实施内容

1、编制规划方案。以镇街为单位,编制《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年筛选确定编写若干个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2、编制项目。以镇街为单位,对已被列为年度实施的产业发展重点村,编制示范村产业建设项目书。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将所有能争取到的项目资金,向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倾斜。同时,建立美好乡村示范村产业发展项目库,做到有的放矢,符合条件的项目及时申报,多渠道争取资金投入美好乡村建设。

3、抓好生态经济建设。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八项农业生态经济工程(即自然生态保护工程、生物种子工程、畜牧业、渔业、农村环境、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食品经济工程)。同时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经济和主导产业,逐步做大做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结合城乡一体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率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水平,推进农村节能工作,推广沼气利用技术,引导农村新建住宅采用节能新技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协同推进农村路网、农田水利设施配套、饮水安全等工程建设,以及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建立农村卫生保洁常态化管理机制,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连线成片整治;协同开展村庄绿化,村居绿化率达到40%以上。协同抓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配套、污水处理、道路硬化等工程的实施,打造具有特色的美好乡村风景。

5、抓好现代农业发展。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建设新型美好乡村为核心,推进生产经营产业化、农业技术集成化、农业生产机械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农业服务社会化。积极引导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由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农业利用方式由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全面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继续实施“451”工程,围绕全区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光、聚落与建筑文化、乡村人文活动、民俗文化、乡村产品与工艺、乡村景观意境等,着力打造江南田园和山乡独有的“青山、绿水、梯田、人家”的乡村景观意境。加强统一规划,明确特色定位,加快形成以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格局,建成一批“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为主题的特色农庄。

7、抓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统筹培训机构、项目资金、师资力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让受训农民不仅仅只是种、养技术的提高,尤其是将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路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常抓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