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产业的特点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农业生产事故;分类;特点;鉴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 X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07-01

农业生产上,因农资产品质量、农田环境污染、农事操作不当等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时有发生。这类事故发生后,人们需要弄清事故的成因,以便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总结经验教训和追究事故责任。

然而,目前农业事故鉴定技术尚未独成体系,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较少见到,国家农业部虽然出台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但文中并没有提及具体的鉴定技术。笔者在乡镇农技站工作20余年,积累了较丰富的农业事故鉴定经验,现对其加以归纳和总结,并冠之“农业事故鉴定技术”,以与普通的田间诊断技术相区别。

1 农业生产事故的分类

根据事故的成因,可以将生产上常见的农业事故分为4类:一是农资质量类事故。这类事故主要包括种害、药害和肥害3种。种害常见的有:种子发芽率低,种子纯度差;药害常见的是农药中含有致害物质;肥害常见的是肥料中有害物超标。二是管理不当类事故。这类事故主要包括:品种不适宜当地种植;未适时播种;未及时灌溉或排水;未采取相应的保温保湿措施;农药品种、浓度、防治时间选择不当;施药风向、间隔期选择不对等。三是灾害天气类事故。这类事故主要包括:高温热害、低温冷害(冻害)、旱害、涝害等。四是环境污染类事故。这类事故主要是由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造成,因光照、尘土等造成只是偶有发生[1-2]。

2 各类农业生产事故的特点及鉴定实例

2.1 农资质量类事故

农资质量类事故的特点:受害面积大、户数多,受害农户呈散状分布。2001年涓桥镇七一村的一位农民在某农资店购买了Ⅱ优501中籼杂交种,该品种长至分蘖期时出现异常,植株皱缩。而农资店主却称售出的逾500 kg Ⅱ优501均未出现这类问题,因此不是种子问题。本起事故发生户数少,受害户呈点状分布,不符合农资质量类事故的特点,所以店主的判断自然正确。

2.2 管理不当类事故

管理不当类事故的特点:受害田块为个别现象,受害农户呈零星状分布。2003年驻驾村一农民反映其棉种出苗不好,认为是种子质量问题。笔者到现场查看,发现该户棉苗营养钵摆放高低不平,出苗质量参差不齐,便认定事故是由于薄膜平铺在高低不平的营养钵上,遇雨天后,雨水在薄膜上积水成潭,将膜下的营养钵压板,致使出苗困难。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化解了农户的疑虑。

2.3 灾害天气类事故

灾害天气类事故的特点:受害面积很大、区域性强,受害品种呈覆盖状分布,同时伴有不良天气发生。2012年刘街村4户农民种植的协优728发生严重穗颈瘟,减产严重,要求保险公司理赔。保险公司认为刘街村种植品种多达20余个,唯独协优728发生严重穗颈瘟,认为是品种问题,而不是气候原因所致,不在理赔范围之列,决定不予理赔。笔者鉴定时认为,协优728属国审品种,且适宜在安徽全省种植。其发病呈覆盖状,应为气候原因所致。其之所以发病比其他品种重,是因为在破口期恰巧遇上了连阴雨天气。假若破口期没有遇上的连阴雨天气,这种情况将不会发生。从历年情况看,协优728的穗颈瘟并不是十分严重。基于笔者这样的鉴定,保险公司后来对这4户的损失进行了理赔。

2.4 环境污染类事故

环境污染类事故特点:这类事故又分多种,其特点也各不相同。一是大气污染的特点。受害作物分布与风向一致,受害部位为新叶幼嫩部分,根部未直接受害。附近有排放废气的企业,靠近企业的作物受害较轻(灯下黑现象)。二是水污染的特点。受害作物分布具有流域性,越是靠近水源的农作物受害越重,受害部位是根部,附近有排放污水的企业。三是光照污染的特点。影响范围受光源限制,主要影响作物的生育进程。四是尘土污染的特点。覆盖在作物表面,使作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3-4]。

3 农业生产事故鉴定方法

3.1 调查咨询,现场察看

通过调查了解和现场察看,掌握事故是如何发生、是否发展蔓延、如何发展蔓延、个体的受害部位和症状特点等全面情况,初步判定事故的原因。种植Ⅱ优501中籼的杂交种出现植株皱缩的农户的田块中同时种植了另一个水稻品种桂朝2号,但其长势良好,因而认定是Ⅱ优501种子有问题,但出售Ⅱ优501种子的农资店店主却认为秧苗皱缩可能是矮缩病造成的。农户不相信从而产生了纠纷,笔者被委派调查此事原因,笔者根据受害受害秧苗症状,认为应是除草剂危害,但一时又无法解释同一块田里为什么另一个品种长势良好。直到笔者来到受害田实地调查,发现桂朝2号秧苗比Ⅱ优501秧苗高出约3 cm,才明白由于该农民施用除草剂时,秧田水较深,致使Ⅱ优501秧心被淹,产生药害。而桂朝2号因秧苗较高,秧心未能淹到,自(下转第309页)

(上接第307页)

然没有发生药害。

3.2 辅助验证,科学鉴定

对于初步判定的结果,若能够用化验方法或试验方法进行验证,应尽量验证。对于笔者的鉴定结果,上述事例中的农民仍是将信将疑。为了打消那位农民的疑虑,笔者提意用试验方法进行验证:用土埂围几株桂朝2号秧苗,将水放到秧心以上,再施以同样除草剂,观察这几株桂朝2号秧苗是不是也出现类似症状。那位农民同意了笔者提议,试验结果表明笔者的鉴定结果是正确的。

3.3 尊重事实,科学补救

农业事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提出的补救方案,不仅要做到及时,也要十分地谨慎,要考虑投入与产出比,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

2005年贵池区发生了严重的稻飞虱为害,进入9月下旬,不少单晚稻田出现了早衰和青枯现象。当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防治措施,包括叶面喷肥、放水养根等。笔者观察分析认为,单晚出现早衰和青枯症状的原因是由于第四(5)代稻飞虱集聚在水稻叶鞘上为害所致,这些稻株不单是营养组织遭受了稻飞虱的大量摄食,而且输导组织也遭到了稻飞虱的严重破坏,一切的防治措施必将徒劳无益,只能增加农民负担。于是提议:对已出现早衰和青枯症状的田块,应放弃防治措施,尽量提前收割。

4 参考文献

[1] 陈振华,夏中卫.农业生产事故纠纷调解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技推广,2009(3):13-15.

[2] 朱跃成,郑跃钱.农业生产事故的原因、特点及防处措施[J].浙江农业科学,2010(1):217-220.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2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方式呈现在农户的面前。针对作为农户农业耕作时的新的选择方式之一的农业生产环

>> 农业生产的薄弱环节及建议 农业生产环节的农机外包服务质量研究 抓好农业生产“三大”环节 助力农业生产业发展 农业生产事故的特点及鉴定方法 泗水县旱作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今后发展建议 浅析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 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发挥气象作用 服务农业生产 发挥气象作用 服务农业生产 谈农业循环经济对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皖北地区农业生产业供求评价及发展路径 浅议气象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论我国农村水利投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彰武县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议 气象灾害对密云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建议 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经营管理 我国农业生产业发展模式的思路构建 人工影响天气在酒泉市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措施 济宁市气象信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服务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617.

[2]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xinwen/2016-02/29/content_5047274.htm,2016229.

[3]王春明.贫困地区农民就业观研究――以河北承德地区为例[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4520.

[4]汪育欣,王春明.浅谈农机利用率问题[J].农机使用与维修,2002,(1).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3

农业是最古老的、弱质的产业,也是新经济中大有发展前途和高效益的产业。但是,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生产季节与劳动时间差别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市场滞后性。

在一些已经进入新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农业逐步实现了以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来装备和经营,这种趋势尤其在大都市城市周边区域或受都市经济影响巨大的城郊农业更加明显。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仍未完全摆脱生产经营单元过于细碎,农产品商品率较低,农村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格局。

与工业、信息产业等相比,农业产业最大的不足是产业的经营组织即农业企业及农户,经营规模太小,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场或公司(尤其是民营企业)太少。

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经营组织大多数也是以家庭农场或农户为基本形式,而且采取的就是企业化经营方式;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农场或农户,则依靠多种多样的合作组织,如产销班、专业公司、农业协会等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将产前、产中、产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能实现不同群体最大利益的共同体。

农业产业化将产、加、销联结成一个整体,进而发挥了产业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了农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使农业产业由弱变强。

由于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和农户之间联成一体,因而后者不再以势单力薄形象出现在市场,而是以平等贸易伙伴身份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市场交易成果。因此,农业产业化也有利于推动市场的公平竞争。

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尤其是都市区域及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由于市场经济发育日臻完善,商品交易活跃,口岸情况较好,农业产业化已经有了现实可能。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的成功运作,或是一个成功的农业企业的发展,清晰的、正确的思路尤为重要。

首先,要做正确的事(尽可能使所做的80%的事是正确的),然后才是正确做事(努力把80%的事做好)。荷兰农业产业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

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也是花都之一。农业以出口为主,郊区主要发展花卉及蔬菜。它与其他几个城市共兴建现代化温室0.8万公顷,其中花卉0.53万公顷,蔬菜0.27万公顷。年生产鲜切花70亿支,盆花5亿盆,占国际花卉市场总贸易量60%左右。全国农业出口总值达到年500亿美元以上(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6%),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荷兰农业产业的发展,至少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①农业产业要做出特色,要做专、做大、做强。荷兰以菜篮子为主体,发达的蔬菜、花卉、肉牛、奶牛及奶制品生产,在世界同行业举足轻重。

②农业产业要开放市场,面向世界。荷兰是一个工业国,有世界港口之冠的鹿特丹。发达的工业和开放的市场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③不断提高农业企业化、专业化、自动化的程度。荷兰本来没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如日照缺乏,耕地稀少,要填海造田,从而被迫走上农业工厂化、高投入、高产出的道路。大力发展设施精品农业,使园艺业闻名世界。

可见,我们在进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时,重要的是找到本地区的特色,发挥区位优势,把特色产业做成强势产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从而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战略

一般地,农业产业发展战略要求:

1.定位要准,落点要实。不同的地区,农业所处的环境不同,天时、地利等优势也不同,应做到定位准,落点实。

2.突出特色。当前的农业是开放型的农业,而且农产品数量供大于求,因此,农业产业不仅要突出特色,而且要强化特色,加强品质调控和售后服务。

3.既要从长远考虑,也要有风险投资。农业规划的战略定位要着重于未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同时,规划也要有风险投资意识。过去,农业一直缺乏风险投资,常常是引进、试验、中试、推广,把许多市场机会都错过了。

三、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

不同的地区,农业资源条件和特色也不同,因而农业产业的发展类型或模式就不同。

在大城市城乡结合部,如北京的城区绿地和二、三、四环区域的农区、中关村园区等,其土地等农业资源十分稀缺,区域工商业发达。农业一般以精致园艺场、成片林地、观光和休闲农业等形式被保留下来。主要提供新鲜农产品,提供城市开阔绿地,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活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城市绿化的作用,是城市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在大城市的中远郊,如北京的顺义区等,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程度很高,主要经营禽、畜、鱼、奶以及温室蔬菜、瓜果等,大型牧场、温室设施、各类园艺场等集中在这一区域,同时也包括稻、麦、水产、加工等。工商业有相当基础,一般以供应城市新鲜类食品为其主要任务,同时又应发挥城市生态屏障的作用。它是城市农产品、资本、技术的主要集散地。这些区域的农业产业,构成农业的要素异常活跃,如现代生物技术、先进的农业技术装备等得到充分应用,农业企业规模大。

在城市圈(带)区域(城市之间的过渡地带),如北京、天津和河北边缘集镇结合地区极具代表性。这些区域距中心城区距离相对较远,接受城市辐射相对较弱,农业资源相对丰富,环境负载较轻。都市农业则体现城市生态农业生产供应基地,不同城市间农产品交换与资本、技术扩散走廊的作用。

但是,不管在什么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都要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将产前、产中、产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开发的模式大致有四种思路:

1.市场和科技导向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发程序是: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培育良种和商品示范基地输出技术,带动农户和中小企业发展,实现企业扩张。其基本做法是一个投资商兴办农产品加工或营销企业,建立一定的市场品牌和知名度,然后,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良种和示范基地,并与农户和中小企业签定合同,提供各种条件、标准和服务,扶持和引导他们发展原料生产,实现企业扩张,逐步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生产规模。

这类开发模式有以下特点:①商品基地的生产规模大体与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相一致,无论初级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产品价格都易于控制,规模比较稳定。②中小企业和农户分散经营,与龙头企业之间没有资产联系,但龙头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和各种良好的服务、优惠条件,通过契约与初级产品生产者(商)之间结合得比较紧密。在利益分配上还谈不上均沾,但是农户的利益仍然有一定保障。③这种模式一般要求龙头企业有较强的资本、技术、市场作后盾,产品技术层次较高,服务比较到位,市场资讯发达,并具有现代企业经营意识。采用这种产业开发模式的目前成功几率较高。农户和生产商更愿意选择龙头企业作为自己的依托。如北京的大北农等。

2.商品基地改造重组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发程序是:商品基地建设,形成规模和特色改造重组形成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形成地方支柱型产业。其基本做法是在某一地区,根据当地的各种资源优势先发展农副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并且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使之形成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较大商品生产基地后,再投资兴建批发市场以及加工或市场营销的龙头企业。

这种模式完全是一种以本地特色产品来带动产业的形成,某种程度上还比较被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

这种开发模式有以下特点:①商品基地不是十分稳定,尽管分散的农户经营已经置于组织化(常常是政府控制)之中,但是,基地生产者涉及千家万户,他们与龙头企业之间没有资产联结,而只有利益约定。因此,任何一种市场价格的波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均会引起生产规模的变化和原料品种的变化;②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之间利益分割,采用买断形式。因此,这种模式对直接从事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农户和中小企业,在利益上往往难以平等相待。这种开发模式比较典型的例子如北京平谷县的桃产业开发、山东鲁南地区的蔬菜产业开发等。

3.产业链双向延伸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发程序是:对现有地方性企业和基地进行治理资本、技术、市场资源的再输入进行产业链的双向延伸实现企业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其基本做法是:投资商首先对现有企业和基地作出基本分析,确认其是否存在产业开发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治理,然后向加工产业和商品基地同时扩展和延伸,使产业链拉长,实现产业扩张。

这种模式的特点为:①不是一种简单重复或累加式的发展,而是对现有资源与资本的重新组合,剔除不良部分,投入优质部分,完全是一种对现有企业和基地的治理和改造。②发起企业要有强大资本实力以及技术和市场。③农户、生产商与龙头企业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以支柱产业来带动相关产业,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链和企业群。

这种模式的例子如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等。

4.中央市场带动模式。这是一种在政府扶植下,通过众多生产商(农户)、经销商、加工企业对市场的共同开发而形成以中央市场为中心的利益团体的开发模式。其程序为通过政府的财政低息贷款建立市场,然后把全部资本拆细折股转让给众多生产商(农户)。土地资本一般作公共财产具有公益性,像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这类用地一般不作股本金投入,而采用低租金形式。市场具有合伙人企业性质,并建立一个由三方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来负责对市场的日常管理。至此,政府完全退出管理,以后只行使税务、卫生检疫等国家行政职能。

这种模式的特点为:①政府对产业化的推动是通过对众多小企业的有限帮助来实现的,一旦形成气候即刻退出,从而避免了政府的直接操作。②通过市场的共同开发、建设与运作,各方以市场为载体,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平均利润,做到了利益分沾、风险共担。③由于市场由众多小股东组成,代表十分广泛。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营销视角;内蒙古;农业产业;营销战略;营销战术

中图分类号:F304文献标识码:A

内蒙古地区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绿色优势,内蒙古的地理条件是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有充足的日照,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工业污染小,大气环境质量高;同时内蒙古的农产品还具有种植面积大、分布范围广、种类齐全、品种多样、高产优质、色香味美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占有量和竞争力。

但是,内蒙古农业产业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产业升级较慢。近年来,为了推动内蒙古现代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把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农畜产品加工得以快速发展。农牧业厅厅长郭健说,目前农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内蒙古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2010年,规模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72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有212万户农牧民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全区农牧民人均从龙头企业获得工资性收入288元,从农牧业产业化渠道实现纯收入2 677元,占全年人均纯收入的48%。

在政府部门的推动下,内蒙古农业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距离现代农业仍然有很大的距离。内蒙古农业产业继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仍然是当前的首要问题。在内蒙古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生产业对其推动会成为主要因素,在生产业中延伸出来的一个内容就是营销,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本文侧重营销视角展开对内蒙古农业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

1内蒙古农业产业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1.1营销观念创新流于形式

在农业产业营销过程中,经营者也会提出自己的营销观念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这种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还是不自觉的以卖方需要为中心,即考虑如何把产品变成钞票,这种形式仍然是早就落伍的推销观念。所以即使农业产业的经营者提出市场营销观念,在对观念的使用过程中仍然流于形式。

同时,营销观念创新是农业产业营销创新的先导,营销创新必须紧随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趋势。目前,我国农业营销观念总体还十分陈旧和落后,停留在传统营销观念阶段,营销观念以促销观念为主,这亟待农业产业经营者迅速转变观念,实际应用营销观念创新。

1.2营销活动缺乏市场导向

1.2.1对顾客的需求估计不足

内蒙古农业产业集群中很多涉农企业规模都不大,大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决策者没有针对本企业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进行系统的调查,从而使得本企业所生产出的产品,产生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的极端情形。

1.2.2对市场环境的分析不够透彻、不到位

市场环境在企业发展中十分重要,农业产业集群中的涉农企业营销的决策层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适应环境。这就要求决策层必须对市场环境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然而,内蒙古一些比较落后的企业决策人常凭自己的主观想法来断定市场环境,更为严重的是,对自己企业的基本环境、基本条件还没有掌握清楚,就妄下定论,这样就对整个企业的营销活动甚至对将来企业的发展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1.2.3目标市场不明确,市场定位不准确

一旦一个企业,不论这个企业是哪个行业的,试图为一切人做一切事,那就注定这个企业要卷入麻烦。“做一切事”的这种想法导致了所谓的“产品延伸”。随着竞争的加剧,行业必将走向细分市场的局面,国内市场,近几年成功的品牌都说明了这一点,如王老吉在饮料市场开辟出“可以预防上火”的饮料的形象。如果一个企业一旦破坏了原有的固定消费群体,必定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1.3营销策略缺乏创意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力,但是目前内蒙古农业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较弱。模仿只能跟在后面,而创新是可以走在前列的!一个企业、一个团队没有创新意识是绝对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我们经常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牌、是人才,而品牌是靠创新成就的,人才也是要有创新意识,才会有开拓能力。三全的销售总监强调他们决胜市场的秘密是—创新,速冻粽子是从三全第一个下线的,世界上最小的粽子也是从这里下线的,还有玉米果肠,是他的专利,当年产生了7个亿的销售额,三全一直是靠创新去占领先机和市场份额的,可见创新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许多人相信,市场营销的根本是要说服潜在顾客,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更好。他们告诉自己:“我们可能不是第一个,但我们打算做得更好。”没错,可假如你进入市场迟了一步,不得不和阵容齐整的大对手作战,那么你的营销战略可能错了。跟风不是办法。

2营销战略视角下内蒙古农业产业发展分析

市场营销战略是指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下,为实现其经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基于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向市场转化过程中的必须要关注的“客户需求的确定、市场机会的分析,自身优势的分析、自身劣势的反思、市场竞争因素的考虑、可能存在的问题预测、团队的培养和提升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出增长型、防御型、扭转型、综合型的市场营销战略,作为指导企业将既定战略向市场转化的方向和准则。市场营销战略作为一种重要战略,其主旨是提高企业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1]。

2.1分析市场机会

在竞争激烈的买方市场,有利可图的营销机会并不多。企业必须对市场结构、消费者、竞争者行为进行调查研究,识别、评价和选择市场机会。尤其农业企业,农产品本身属于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较差,很多传统上的农产品直营企业都得过且过,不去分析市场机会,觉得现在的消费者也并不少,这就遏制了内蒙古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应该善于通过发现消费者现实的和潜在的需求,寻找各种“环境机会”,即市场机会。而且应当通过对各种“环境机会”的评估,确定本企业最适当的“企业机会”的能力。

2.2选择目标市场

对市场机会进行评估后,对企业要进入的哪个市场或者某个市场的哪个部分,要研究和选择企业目标市场。目标市场的选择是企业营销战略性的策略,是市场营销研究的重要内容。企业首先应该对进入的市场进行细分,分析每个细分市场的特点、需求趋势和竞争状况,并根据本公司优势,选择自己的目标市场。

当前内蒙古农业产业的特点是传统农业特征较为突出,规模化生产程度偏低,与市场多元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农村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谷类为主,经济作物种植中又主要以油料为主。农业产业结构层次低,农业生产就没有效益,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就较短,就会影响大量商品性的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销售[2]。同时,这个特点也显示了内蒙古农业产业在销售时根本不进行市场细分,也就更不必说选择目标市场。为了让内蒙古农业产业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是十分必要的。

2.3确定市场营销策略

企业营销管理过程中,制定企业营销策略是关键环节。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体现在市场营销组合的设计上。为了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企业对自身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要素如质量、包装、价格、广告、销售渠道等进行优化组合。重点应该考虑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即“4Ps”营销组合。

2.4将市场营销观念落实到实处

在涉农企业进行营销工作时,切实考虑到企业文化及企业提出的音效观念,认真研究,认真对待,把市场营销观念落到实处,而非口头上的简单承诺。

3营销战术视角下内蒙古农业产业发展策略

3.1运用正确的产品策略,促进内蒙古农业产业发展

国际市场环境中,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满足消费者对新产品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生存。而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在这一点内蒙古农业产业显然具有明显的缺憾,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但是内蒙古农业产业可以在紧跟国际市场潮流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去研制仿制性产品。内蒙古农业产业中的加工企业可以用高质量的仿制型产品来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3.2使用适当的价格策略,促进内蒙古农业产业发展

对于自治区的农业加工企业和销售企业可以通过适当的包装,其中包括草原文化包装,之后采用中高价策略,争取使产品独辟蹊径,进入市场,进而占领市场。当然种植业仍然可以以物美价廉的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赢得市场优势。所以成功的定价策略是自治区农业产业获得营销成功的关键因素。

3.3利用合理的渠道策略,促进内蒙古农业产业发展

渠道尤如一座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产品价值的“经济桥”。渠道通畅能有效地促进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绝大多数企业都未能将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他们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中间媒介,这些中间媒介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针对自治区一些中小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单一的现状,应建立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并使渠道与渠道之间紧密相连,能够自由组合灵活变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生产者实现商品价值,消费者实现商品使用价值,从而促进自治区农业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3.4选择正确的促销策略,促进内蒙古农业产业发展

促销的基本方式有广告、人员促销、公共关系、营业推广这四种,这些促销方式的成本各不相同。考虑到自治区的农业产业资金受限的问题,在促销方式的选择上应考虑企业经营性质和促销成本的高低,一般应注重区域广告和公共关系的方式获得促销的成功。

4营销创新视角下探寻内蒙古农业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4.1推广国际营销策略

内蒙古农业产业的着眼点应该由区内转向国内,由国内转向国际。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农业产业国际化营销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运用灵活的品牌经营策略促进内蒙古农业产业在跨国经营中提升效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及国外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面对这些外来冲击,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我们都知道代表企业产品品质和声誉的品牌所具有的强大作用。但是内蒙古农业产业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有缺陷,不能够单独创立强大的品牌,因此,可以通过与外合作或合资方式利用国际知名品牌来提升企业产品品质和企业声誉,进而提高其的经济效益。

4.2普及网络营销策略

4.2.1利用网络优势,构建多维立体信息网络

网络资源的最大特点就是资源共享性,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加速了信息的流通,给农业产业的网络营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内蒙古从地域分布上来说位于西北偏内陆地区,对经济信息的获取相对滞后。所以,对于自治区涉农企业来说,及时成功地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够使企业及时调整营销对策,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动。因此,构建多维立体信息网络,推进企业网络化经营是其在国际化营销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

4.2.2积极推进企业的网络化经营,实现营销方式多样化

网络营销具有传统营销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跨时空营销、互动营销、个性化定制营销等优势。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收集各种信息,进行市场调研与预测,建立网上营销渠道,开发网络客户。

参考文献:

[1]马格木木. 市场营销战略[EB/OL]. (2012-02-08)[2012

-03-05]. baike.省略/view/177998.htm.

[2] 张建斌. 内蒙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机制问题研究[J]. 经济论坛,2009(11):89-91.

[3]小碗. 在共同富裕中建龙头——内蒙古农业产业化发展综述[EB/OL]. (2001-05-06)[2012-03-05]. spzx.省略/show_1120172.htm.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农业 产业结构 调整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行权衡、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农业外部宏观环境的调整。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理解为根据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从战略的高度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取有舍、有进有退的调整,主要着眼于农村产业的改组、产业的审视和生产要素的再配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演进规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先合理化才能达到高度化。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所要追求的目标,而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从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来看,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必须首先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协调化的要求也越高。实际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本身就是一个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过程。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首先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搞好水利、土地整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为重点的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一是抓好通村道路建设,不断提高贵州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同时,积极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协调,合理规划田块,规范土地租金,引进外来承包大户等,有效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流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降低业主农业生产成本,创造有利于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的软环境。

2、其次要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发掘优势资源,形成区域特色。一个地区应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传统的生产项目,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培植本地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三是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四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五是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六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3、另外也要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建设区域农业商品基地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和质量。为此,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一是重新确立农业科技开发重点;二是抓住关键技术,实行科技攻关;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区域的科技开发;四是加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尽快将现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在实施农业产业过程中,要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地区特点建基地,连片规模化建基地,把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另外也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龙头企业

注重产业延伸,抓好加工流通[4]。要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目前,贵州省现有很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有限,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已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出台优惠政策,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鼓励和吸引侨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围绕特色产品、畜牧业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支柱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要强化产销结合,大力发展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注重培育各类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和联合体,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参与农产品销售,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开辟农副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5、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意识

一是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按照WTO“绿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个人捐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解决农民科技培训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术、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牛若峰 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与方向《北方经济(内蒙)》 2002 第11期

农业产业的特点范文6

一、国家政策导向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升级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孕育着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推荐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中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中部地区已成为全球产业转移的热点,“内生+外资”双轮驱动效应日益增强。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原经济区的创新发展,加速城市经济转型,同时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规划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战略新兴农业产业为要点,打造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区,成为区域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升级新支点,撬动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011年底,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指出,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既面临着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着粮食增产难度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镇化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低等挑战和问题。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是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的需要;是加快河南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的目标

中原经济区的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在发展农业产业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搞好农业产业经营发展。笔者认为农业产业经营发展需要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科学分析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环境,挖掘农业产业的地方特色,识别郑州市农业产业在整个中原地区乃至整个国内区域系统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

第二,在河南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深入剖析郑州市农业产业在区域体系及对外开放格局中的空间及产业定位,提出郑州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愿景与目标。

第三,提出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经济、空间、社会和生态发展的战略举措与行动计划,策划若干关键性的项目。

三、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及难点的阐述

(一)社会经济现状证明三产结构不优,发展动力不够

一产、三产比重降低,二产比重增高。由于过度重视工业发展,一产、三产滞后,三次产业之间整体关联度较低,三产结构有待优化。同时当前阶段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二)农业产业经济竞争力差

中原经济区由于人类干扰已经对其原生态农业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合理的耕地、过量开发、建设用地的大量建设严重干扰了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平衡,同时现状农业产业较为分散,经济产业链条较短,产业层级低下,尤其是其处于边缘地区,与城市其他区域相比,城市经济风险抗力不足,加之农业产业本身竞争力不足的特点,难于对外部资源要素产生足够强的吸引力,经济竞争力差

(三)体制分割严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中原经济区的农业产业资源条件相对充裕,但粗放式的增长方式、行政体制的机械分割都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的地下。首先,从区域层面看,行政区划各自为政,资源分散开发,空间增长以离散分布性增长为主,空间沿轴向绵延,呈现多点无序发展的空间模式,严重侵蚀了生态板块、农业产业的有机生长。

其次,从整体发展建设来看,固有的“自上而下”的开发建设,使得各镇区个体在寻求建设空间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个体内部农业产业用地相对有序,但就拼合在一起的农业产业而言,整体秩序混狂乱,空间容纳能力低下。因此,相对低下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将使郑州市大农业产业调整、生态建设、高新农业产业技术发展等方面面临资金和技术投入的巨大挑战。

(四)城镇化水平低,区域结构发展差异大

中原经济区的城乡居民点分散发展,涉及村镇行政区划较为复杂,全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城镇相互之间关联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呈现几大不同类型的城镇发展区。对整合农业产业资源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为改善农业产业经营发展制造了巨大的难题。

四、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主要途径

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运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根据各个地区的产业基础,建立特色农业发展区、新型农业发展区、特色农业发展区、高新农业发展区。

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和产业竞争,中原经济区实现产业的快速集聚不仅需要科学准确的发展定位,更需要深刻把握科技型产业城市的发展规律,找到打造产业引力、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重点实施品牌驱动、链群发展、产城互动、开放创新四大产业发展战略,重点解决总体策略、产业组织、环境营造等核心问题,促进地区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

实现中原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发展优势产业

中原经济区在传统的大农业领域具有很明显的优势,中草药、牧草、西瓜、林果、芦笋、石榴、柿子、奶牛养殖、大蒜、小杂果、蔬菜、水产等资源丰富及发展态势良好;历史文化资源也相当丰富,自然资源优势十分突出,都是开发农业产业化的良好基础。现状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笔者认为发展优势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在农业产业经营的过程中不能舍弃传统优势农业产业,而去另辟新境。

(二)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继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成中国第二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延伸和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链,着力推进绿色食品加工与专业物流业,打造郑州农产品全球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教育农业、体验农业、假日花卉等现代休闲农业。

(三)建设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

建设集展览、展示、商贸、物流于一体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积极申办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农产业交易与会展等大型活动,不断扩大中原地区的影响力。

(四)品牌驱动

强化中原地区的“国际生态科技名城”整体城市品牌的打造与传播,并重点推出品牌亮点和城市子概念;以城市形象统领产业品牌、以重点项目彰显城市品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聚焦、延伸城市品牌概念的内涵,强化品牌支点;搭建品牌营销体系,系统策划营销策略,抢占农业新品牌、新概念,打造城市特色、推动重点园区招商。

(五)链群发展

以培育打造重点产业集群为主线,强化产业聚集发展。将“现代农业”的培育作为新城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打造“泛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功能交织、产业耦合、互促连动,构筑城市系统引力和产业链复合优势。

强化功能促进、推动系统创新。积极完善集集聚区功能结构,引导企业间、集群间以及研发机构的对话与合作,通过联合实验室、创业服务中心、技术转化与扩散服务平台、人才交流、金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各产业集群之间的关联、互动,协作创新。

1. 现代农业链群发展

打造“科技引领、三次产业联动”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农业信息工程、良种工程、胚胎工程和生物工程四大先进技术带动科技研发服务,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畜牧业生产和新型高效农业机械来发展种子研发繁育与服务、生物农药等农用物资研发生产与服务、科技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现代食品加工这四大产业链条,共同发展农业科技教育、农业物流、商贸服务和农业观光旅游,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如下图所示)。

在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同时,也应同步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的三大体系。通过发展产业基金、商贸物流、会展中心、总部基地、技术交易、信息中心、协会组织、教育培训和金融服务实现资源的整合服务、营销推广服务和金融创新服务。打造国内外农业高科技人才创业基地、农业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基地,建设农业科技创新的三大体系(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