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1
关键词:农村住宅;特点;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农村住宅特点
新农村住宅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聚居住生活和生产活动于一体,并能够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实用性住宅。农村住宅除了具有居住功能以外, 还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 它需要在住宅空间以外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对于新农村住宅的设计, 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 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 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 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实际需求。
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 必须考虑庭院和生产用房。庭院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 可以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 其功能包括种植蔬菜瓜果、饲养家禽家畜、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晾晒农产品等, 同时,庭院还担当着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农具存放或粮食存放等, 是家庭生产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原则
1、经济性
在农村,住宅并不只是农民生活的场所,同时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所以如何能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提供住房给农民和如何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仓储空间让他们用以生产和生活。成为了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首要原则。对农村住宅,我们更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体现节约材料,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三节”原则。
2、适用性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相比,农村住宅功能要求更多。如有些家庭人口众多需要更多房间;与他们的日常劳动息息相关的农具与其他器具的存放;收获的农产品存放;甚至有些家庭有个小作坊等。这些对新农村住宅设计是个很大但必须面对的考验。所以应以满足农村不同层次农家生活和生产需要为依据,并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美观性
我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在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方面,都凝聚着我国历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光辉业绩,形成了各种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但千百年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生产模式使我国农村居民的居住形态极其复杂。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的夹杂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脏,乱,差成了现如今农村的形容词。所以如何改变农村现有面貌和对风格各异的文化特征的保护,美观又不失个性是个不能忽视原则。
三、新农村住宅设计要点
1、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
对于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制定好规划,农民自建住宅的科学合理规划设计,是构建和谐的、节约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科学规划既能使农民住宅美观便捷和生活环境美化,又能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减轻农民对附属设施的投资彻底改变农村布局混乱、建房不建村、建村不建路的恶劣环境。同时,对环境的改造也应加大力度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的建设中,合理利用荒废的土地,种植绿化林,改善环境。还要树立以节约为先的理念,科学设计新型农宅,确保农民住房建设选址与设计安全。严格执行选址意见书制度,加强对农民住房建设选址的安全把关,防止农民在地震断裂带及滑坡、泥石流易发地段建房。以抗震规范与节能标准为基准,合理解决好农宅抗震设防、隔热保温等比较现实的问题,落实节能节地节材的要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防止重复浪费。
2、住宅功能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在新农村住宅的单体设计中, 要根据农村住宅的特点和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 合理进行功能设计。农村住宅设计要在保护耕地、节约耕地的前提下做到以实用为主, 采取多种单元类型, 系列化拼接, 将住宅设计成大面宽、小进深的体型。由于冬天太阳有效辐射以南墙面最大, 所以合理延长建筑物的南立面; 而夏天太阳有效辐射东西向墙面远远大于南墙, 为使建筑物尽量少吸收太阳能, 要缩短东西向进深, 也有利于自然通风的组织和采光。
新农村住宅功能布局一定要做到生活功能与生产功能分区。生活用房主要包括堂屋、卧室、厕所、厨房等。堂屋不仅是客厅, 也是起居、生活的地方, 甚至是办红白喜事摆流水席的一个待客场所。堂屋多为一进深,考虑夏季引入穿堂风, 南面开大门大窗, 而北面开窗较小。卧室设计尽量向阳。
厨房和卫生间能够自然排风。农宅中厨房面积一般比较大, 由于燃料的多样性, 导致其灶具通常是柴灶、煤炉和液化气灶并存。卫生间做得较好的是在屋顶设一个水箱, 用水泵注水, 洁具用节水型, 基本可以做到水冲式厕所, 贮粪坑移至室外靠院墙处通过管道连接。
考虑生产功能还应有菜园、晒粮、农业加工、圈舍、粮仓、杂物间和车棚等附属用房。
建筑布局在满足实用功能、降低造价的基础上, 还应充分考虑抗震因素,上下墙体生根, 保证平面和空间都紧凑。
2. 3节能、家庭种植业、养殖业三位一体的生态住宅是新农村建设的特色
农村住宅占我国建筑总量60%, 而且多数属于能耗较高的建筑。适逢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倡导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 新建建筑增加抗震、节能、环保等先进技术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大特色,它将对提高资源利用率, 改善生态环境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 采用绿色环保建材。围护结构必须平衡通风和日光的播求,并提供适合于建筑地点的气候条件的热湿保护,围护结构的设计对于建筑在运行中的耗能是一个主要因素。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粘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粘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而坡屋顶的采用,使屋顶部分的保温隔热性能优于平屋顶。
2) 利用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增加对太阳能的利用,其目的是为了使能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并且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太阳能集热器系统可提供日常生活热水及冬季采暖, 且所有的用水房间与太阳能集热板在竖向上对应, 减少热能损耗。在院落集水坑收集地面以及屋顶落下的雨水, 通过过滤净化, 用于冲洗车辆、卫生间的冲厕、草木灌溉等, 节约水资源等等。
3) 修建沼气池。在以务农为主家庭中, 大多设有猪栏禽舍, 与粪池靠近, 其下做沼气池, 应努力实现“一池带三改”, 即以沼气池带动农村住宅的改厕、改圈和改厨。在有条件的地方, 应该统一把禽畜的饲养集中在新农村住宅的下风区, 并与住宅区有防护隔离的地段。沼气池容积可根据每户人数决定,其位置靠近厕所或牲畜圈,使粪便自动流入池内,方便管理,有利于保持池温,提高产气率,改善环境卫生。沼气池废渣又是花木的优质肥料。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2
【关键词】新农村住宅;配电系统;设计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层的新农村住宅建筑,为二级民用建筑,按三级负荷供电,三类防雷建筑物、二级防火进行电气系统设计。在设计中,要求完成对某新农村住宅配电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低压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插座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等设计。
本次设计具体项目为某新农村住宅配电系统项目。本设计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电压为380/220伏,接地形式采用TN-C-S系统进户处设重复接地,采用综合接地方式,接地利用建筑物基础作接地极,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电源进线采用YJV22 0.6/1KV铠装电缆直埋引入,埋地深度0.8米。本次电气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插座,防雷与接地系统。
2 低压配电系统线路的选择
2.1 低压线路接线方式
低压配电线路采用放射式、树干式、环式及链式四种接线法。
2.2 负荷等级及电源
①本工程均为三级负荷。
②根据负荷分级要求及供电要求,由配电变引入三路380V低压电源。其中一路电源供给住户总电箱,另两路电源供给电梯。公共配电总箱,该两路电源应满足二级符合要求。进线电缆采用YJV22型铠装电力电缆,进入建筑物处穿钢管保护,保护管伸出建筑物基础至室外手孔井,电缆在建筑物内主要沿电气井道桥架内敷设。
③各单元由电表间总箱采用BV线,放射式向住户供电;电梯、消防设备,公灯采用两路专用回路末端自动互投方式供电。
④每单元住宅的电源进线引入处做重复接地,并进行等电位联结。
3 设备选型要求
3.1 配电箱及电表
每套住宅进户处必须设嵌墙式住户配电箱,住户配电箱设置电源总开关,该开关能同时切断相线和中性线,且有断开标志。每套住宅应设电度表,电度表箱应分层集中嵌墙暗装设在公共部位。住户配电箱内的电源总开关应采用两极关,总开关容量选择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避免出现与分开关同时跳闸的现象。电度表一般选用5(20)A。
3.2漏电开关
为了保证家庭用电安全,对人手很容易触及的家用电器的电源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漏电断路器(俗称漏电开关)有电磁式和电子式两种,电磁式的相对可靠性要高(寿命也长),区分的方法:手感比较重的为电磁式,较轻者为电子式。漏电断路器是小型塑壳模数化断路器,它不仅具有电击保护功能,还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作用。额定电流有6、10、16、20、25、32A六种。住户配电箱内一般根据漏电断路器控制的回路数和负载电流选用16―32A。漏电断路器的一定要选用正规品牌的,千万不可选用不合格的产品.。
3.3 各种电线的保护管
电源、电话、电视线路应采用阻燃型塑料管暗敷,电话和电视等弱电线路也可采用钢管保护,电源线采用阻燃型塑料管保护。
3.4 配线
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导线,家庭装横中线路已转为穿管暗敷,既符合安全又达到防火要求,由电度表箱引至住户配电箱的铜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住户配电箱的配电分支回路的铜导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3.5 配电箱
家庭或类似场所使用的配电箱,属非专业人员使用的组合电器,因此主开关应采用具有明显隔离断口或者明显隔离指示的隔离电器。当发生电气故障时,只要分断隔离电器,用户端就与电源切断,此时即使是非专业人员也可安全地修理电器设备。
3.6分路开关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分路控制十分重要,如把插座和照明分为两个分路,分别设置开关加以控制,此开关应具有过载、短路保护功能。分路开关可采用双极或单极塑壳断路器;额定电流有6、l0、16、20、25、32A六种,家庭用作分路开关时,宜用10A断路器。
3.7 照明开关
照明开关其种类很多,选择时应从实用、质量、美观、价格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跷板开关:其体积比扳动开关小,操作亦比扳动开关轻巧,家庭装横中用得很普遍。选购时首先要考虑质量,其次再考虑价格。质量的好坏可从开关活动是否轻巧、接触是否可靠、面板是否光洁等来衡量。跷板开关的接线端子,有螺丝外露和不外露两种,当然选购螺丝不外露的开关更安全。此开关有单联单控、双联单控、三联单控、双联单控、双联双控等,可根据需要进行选用。
防水开关:在浴室中,由于环境潮湿,为了用电安全,可用防雨开关取代拉线开关;但如果开关设在外面就可选用一般的跷板开关;家庭装潢中还有触摸开关、声控开关等,用开关时,每户应选用同一系列的产品。
3.8 插座
家庭装横中选用的插座,其品牌很重要。插座一般有二三也插座(10A)多用在除空调、热水器等大功率的其它用电设备上;三孔插座(16A),空调、热水器等必须选用三孔16A插座。
4 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预防雷电的方法有“抗”和“泄”两种,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泄”。防雷系统就是由三部分组成的泄电回路,即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把雷电流泄人大地,避免直接雷击造成机械破坏、电磁力破坏或热效应破坏。对于不同防雷等级的建筑物,在进行防雷设计时,对防雷系统的三部分要求是不同的。
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应认真调查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地采取防雷措施,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本建筑位于云阳县,其建筑物长52.80m,宽13.00m,高6.80m,当地平均雷暴日为36.6d/a。根据计算本工程属于三类防雷建筑。
等电位联结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防雷以及保证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简单有效的措施,规范GB5O054-95明确提出重视人身安全的思想。由于家庭住宅关系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电气设计首先要从供电系统上考虑用户的使用安全。TN―C-S系统最能满足这一要求。对于防止直接触电,可采用安全型插座及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的方法,安全型插座作为防止直接触电的主保护,住户配电箱内的漏电保护装置作为后备保护。
住宅中涉及人身安全的另一个重点是浴室,人体在浸湿状态下允许通过的电流为50mA,安全接触电压为25V, 因此从安全角度出发,住宅浴室(有的浴室放在卫生间内)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在卫生间墙内或地板内暗敷25×4的镀锌扁钢与卫生间内的水管、暖气片、洗脸盆、坐便器、金属地漏、浴盆、扶手、浴巾架、浴帘杆、毛巾架及地面、墙内钢筋网做等电位联结连通。建筑物电气装置在电源进线处,还应实施总等电位联结,并采用联合接地,宜利用建筑物基础做接地装置。为有效保证人身安全住宅内应设两级漏电保护。第一级设在用户配电箱处,在插座回路上装设,目的是保护人身安全,应选用瞬时动作、动作电流30mA的漏电开关 第二级设在住宅楼总配电箱处,在总开关上装设,目的是防止接地故障引发的火灾,应选用延时动作、动作电流为300mA~500mA的漏电开关,以便与下一级保护在动作时限和动作电流上取得配台。
5 结束语
“以人为本”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问题,它是一种理念。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时,就应当考虑到人的活动和设备的安装,乃至建筑建成之后的管理和服务种种问题。我们只有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思想才能使我们的电气设计不至于落伍,才能使我们的技术得到充分的体现发展,才能设计出符合实际的更为完美的新农村住宅。
参考文献:
[1]俞丽华.《电气照明》.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
[2]戴瑜兴.《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3
农村住宅正向功能齐全、
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方向发展
时下,富俗起来的农民常说“小康不小康,主要看住房”。在新农村建设中,改善住宅条件、人居环境,成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强了农村饮水、道路、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化和规划管理、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按照集约和节约使用农村建设用地的要求,加强对旧村改造的规划指导,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的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的服务,提高农村住房的建筑质量。在各方努力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农村的住宅、居住环境均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整体来看,我国农村住宅建设正在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康住宅”发展。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并树立一套科学、系统、健康的住宅理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述农业社会的理想社会图景为“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种小农经济、家族伦理式的村庄模式,对现代农村管理和社会转型造成障碍,有必要进行调整和改进。今日,我们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农村“节能型住宅”与“文化型住宅”的开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双赢道路。农民住宅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的过程,更是一个以改善居住条件为基础,最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创建农民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的过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一个时期,不断会有山区村迁入平原,自然村并入中心村,小村并入大村,部分大村还进而发展成集镇或者小城镇,小城镇则向城市化发展。此时,农民会逐渐从贫瘠山区迁入肥沃平原,从小村庄迁入大城镇,源源不断融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大浪潮中。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空间运动规律,农民数量会逐步减少,村庄数量也逐步减少。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即便再经过50年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中国依然会有4亿农民,村庄依然是他们的居所,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乡村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极为艰难的部分。必须要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正视和加强乡村建设。具体加强乡村建设,应该先成功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行动之一。农民是中国弱势群体,处于中国社会最底层,乡村建设要获得更多资源,依赖于各级政府能够顺应时展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切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谋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制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在城乡之间公平分配制度、财力和才力等各项政府资源。
我国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这是一个系统的文化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事业。在遵循“以人为本”和“节能省地”的原则下,生态住宅应该成为农村住宅建设的目标和追求,所谓生态住宅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实现向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平衡。因此对于生态环保型的农村住宅来说,首先在方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基础上,更要满足农民居住的舒适性、安全性、私密性,以及满足邻里交往、人与自然交往的需求。住宅在建设过程中应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已有资源,实现农村住宅与农村环境和谐共存。这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层面,即自然景观与农村社会文化相融合。
历数以往传统村落存在的诟病
村庄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基础,又是城乡体系的最末梢。大多数村民是受教育年限较短,以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穷人,“才”、“财”双缺。加之农业经济的自然生产过程较长,农户往来稀少,如“一盘散沙”。农民的生存景况和村庄建设状况,极少引起社会关注,对农民和村庄的“注意力短缺”,是当前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单个村庄规模都不大,小村不足百人,大村不足万人,但村庄数量多,群体大,全国约有300多万个。这种“小规模、大群体”的村庄,容纳了中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因此,村庄是8亿中国人的福祉所在,也是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农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是农民安身之本,是农民用以遮风避雨的生活设施,同时又是生产劳动的直接或间接场所。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宅建设工作,先后制定了若干文件,通过政府的“千百工程”和农民危房改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不应回避的是,城乡差别仍在加大,农村住房状况与城市住房状况很有差距,农村普遍卫生状况差、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建筑质量低级,一度出现了农民建房难和旧村改造举步维艰的局面,这也是广大农民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传统村落与当代村落的形成,都有其自然、历史等渊源,它的形成往往经历了漫长的自然演变过程。风格迥异的村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与民俗信息,它不仅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础,也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村落是一个以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等社会关系网络构成的生活共同体,主要围绕垦荒耕地、打猎捕鱼自然发展而成。当今社会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给传统村落造成了很大影响,农村产业结构变化使劳动力得到解放,大量农业人口奔向城市,许多房屋闲置无用、任其败落,众多珍贵的农村老建筑因年久失修频频倒塌,无人问津。因此,在村落的“建筑空缺”现象下,原有村落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城市型的聚落结构及住房形式不断侵蚀其应有的特色。
多年来,农村住宅建造完全是农民自筹自建的个人行为。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家庭联产承包的小规模生产方式,以及放养家禽等,许多农户寻觅坡地、山地及村头、村尾建房,形成布局分散的自然式农宅。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先富起来的农民首先考虑的是新建住房,但由于村民文化素养的有限和农村建房的无规划性,令房屋功能不全,拼凑、扩建或重建时有发生,出现极大随意性及不稳定性。旧农宅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受到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厨房与卧室不分、客厅与卧室不分、卫生间设在院内,没有室内供水系统,人畜混杂、空气污浊、卫生条件极差,对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具有很大制约作用。近年来新建的楼房质量明显提高,摆脱了一些弊病,可也存在用地不够、平面布局不合理、立面处理欠大方、建筑空间利用不足等问题。在农村住宅建设中,农民往往只关注自家住房,却无意或无力参与农村整体环境的营造,多数农宅布局分散、院落空旷,村落占地十分惊人,土地利用率却很低。村庄无规划,建筑无设计,队伍无资质,监管无机构,各类法规、规程、规范、标准等不适宜农村建设,致使农村住宅建设处于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状态。村庄日益外延,空心村比比皆是,既浪费大量土地,又难以配置公用设施,这些都极大影响了农村持续健康的发展。
目前,农村的危房改建标准也不能满足建房要求,除边缘山区外,市区农村建房大多为原拆原建或人均40㎡,没有考虑结婚及生儿育女的空间发展需求。现在村民少批多建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给相关部门的执法带来难度,还给村民建房带来后患。危房改建后增加旧村改造难度,村民在原有的宅基地上大兴土木,甚至逾越审批规模进行建设,普遍盖到4层或5层,给今后村庄改造带来更大难度。同时,村民无规划性的扩大房屋建造规模,于室内增设生产与排污设施等,给原本狭窄的道路、有限的采光间距、脆弱的基础设施雪上加霜,令建筑住户和周边群众的矛盾日益突出。
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结构特征
农村住宅的重要特点是生产与生活功能兼容,所以农村住宅除了居住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生产特征,它需要在住宅空间周遭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对于新农村住宅的建筑设计,绝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而是应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尊重、体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需要,考虑到农民对新农村住宅的购买能力,以及使用时所能承受的生活支出水平等。
房型好的住宅应体现在功能性、合理性、私密性及美观性方面,房型结构、布局要合理化,在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上有效分割。农村住宅的室内布局上应注重实用性、合理性,堂屋的面积不易过大,卧室、贮藏室的面积应配置合理,追求生活起居的高标准、高质量,以及保障家庭成员间相互的独立性与私密性。人口多的用户可向立体分割方向发展,利用空间设计分隔出不同功能区域,提高空间利用率,局部空间的设计应尊重农村使用习惯,合理布局开间、进深尺寸,以提高空间效益和使用率。
庭院。居住的舒适不仅来自于室内空间,还有让人们遐想的院落,这在农村非常普遍。庭院是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核心场所。小小的庭院是一个具有多重功能的空间场所,包括家庭种植、手工生产、农机具存放、邻里交往等,同时院子还担当联系各房间的交通功能,以及晾晒衣物、副业生产、休憩纳凉,甚至生态种植等作用。现代意义上的农村庭院空间,不仅是一个家庭内部的空间,也属于一个集合的公共空间和生产空间,在农村居民的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庭院的设计要与自然环境、乡土文化巧妙融合,形成富含人情伦理的自然空间。
生产用房。多数农户家中有可独立对外的生产用房,用于家庭生产或农具、粮食存放等。
厨房。很多农村传统住房呈现四合院型设计,一般围绕庭院建造堂屋、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尽管各种新能源的开发令农村摆脱了烧柴的岁月,但布局中仍然欠缺对室内二氧化碳及空气污染排放的设计,未来设计重点应更注重住宅卫生和人体健康。
厕所。厕所质量好坏决定住宅质量,现在农村很多厕所还是人畜混合,不卫生也不方便。农村的厕所设计不同于城镇,一方面要求卫生、干净,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冲了之。因为农村需要粪便做肥料或作为一种烧火、做饭、用电的能源,所以农村的厕所是一个重要设计课题,要做到有墙有顶、注意通风、清洁及时。如今农村普遍发展沼气,提高了粪便无害化处理率,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使粪便安全用于农田,切断各种病源。
具有模糊功能的空间。现代功能主义讲究纯粹,强调空间功能分区,把住宅中厨房、餐厅、卧室等不同功能的空间分开,使居住空间井然有序。然而农村生活是丰富的,除了卧室、堂屋、卫生间功能固定以外,很多空间功能模糊,这意味着空间在同一时间可以承载更多活动,并随着居住人员的变动和年龄增长不断变换。每家都有一定的空间,既可以用来储藏物品,又可以做客卧,还可以在孩子长大后当书房用。农村住宅的这一特点,与农村居民多种不同职业变换的现状相适应。所以,农村住宅除了最基本的几间住房,还要根据不同情况留出一定的模糊空间,以适应农村居民生活不断变换的需要。
低建筑面积、高使用面积。农宅建筑面积一般不大,但有效使用面积往往远大于城市,同等面积的住宅,农宅厕所一般独立设于院中,其他房间均对堂屋开门,或直接经过院子进入,基本没有内部的交通面积,大大降低建房的经济投资。从当前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考量,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治理“散、乱、脏、差”,通过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管理,为农民营造良好的从业环境、居住环境,使新农村成为农民的“舒心家园”。具体方针有:一竖向齐整。按村庄规划搞建设,无私搭乱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二环境卫生。田边、河边、路边、宅边绿化,垃圾集中存放,及时清运,消除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三设施配套。修建村庄主干道,完善给水、排水设施;四布局合理。有条件的地方,应结合新村规划,实施宅基地清理规划,小村并大村和旧村改造;五组织有力。村委组织能为农户提供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
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的城镇郊区,应当建设一批农民“小康家园”。“小康家园”是“舒心家园”的高级形式,是“舒心家园”发展的旗帜和方向,对“舒心家园”建设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对“小康家园”的要求高于“舒心家园”。村庄布局合理、个性鲜明、美观大方,合自然地形,借山用水,错落有致。同时,农户住宅实用、美观,道路硬化、亮化,通村及村内路网布局合理。另外,通村主干公路达到4级以上标准,村内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村庄和农户庭院有绿地,主要道路和河道两边均实现绿化。此外,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规范合理,自来水普遍入户。村庄内有公共厕所,农户普遍会使用清洁能源,保洁制度健全,垃圾等废弃物集中处理,基本消除垃圾及废水污染。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水平、地理条件、自然资源、民俗习惯都有很大差别,况且随着经济社会格局变化,有些村庄要搬迁,有些村庄要精简,有些村庄要扩张,有些村庄要升级,还有一些村庄要整体跃迁为城镇,每一个村庄对未来发展的愿望和建设的要求都不相同。因此,很难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村庄发展愿景和建设蓝图,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时制宜,量力而行,逐步建设,切忌脱离实际,一刀切、一律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贯穿生态理念,体现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化遗迹,突出区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与当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当然,还要坚持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每一个村庄都要根据自身区位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方风俗习惯,做好本村庄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努力把村庄建成农民的最美归宿。
新农村住宅的规划与设计精髓
加强新农村住宅规划建设有以下要点。一是要与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优先解决没有规划的问题,然后逐步提高标准,既要适当超前,又不能标准过高,既要科学,又不能脱离实际;二是要由农民选择。充分吸取农民意见,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由村民大会讨论通过,才会变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三是要有约束力。要防止“规划规划墙上一挂”,关键是村委会、乡政府,以及县级政府建设、土地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审批庄基申请;四是要突出重点。今后一个时期,大规模扩大住房面已结束,农民建房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因此规划应兼顾拆旧建新,控制和新增宅基地的合法审批;五是规划要适时调整。规划不能多年不变,要随村庄人口变化、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重大建设事件进行调整,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村容村貌整治具有重要先导作用,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对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居住条件起到积极作用。综上所述,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短缺性,因而新农村住宅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以土地集约使用为宗旨,为农村的长远发展留出足够空间。
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充斥交融的今天,我们应该保持传统文化精髓,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保持特色。传统的民居有诸多鲜明的地方特色,村庄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形成秀丽的田园风光,为开发田园风光旅游资源提供了发展空间。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的新农村住宅体现了生态美观、多姿多彩的建筑风格。因此,新农村建设应从地域性、生态性出发,遵循“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的原则,并找出一条既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又适合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同时节能、节地、节约资源,令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农村建设思路。
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产量迅速提高与生产合理化的同时,也消耗了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为城市服务的垃圾站、污水厂、电站等,也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和景观特色,降低了乡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手段的日益完善令旅游业蓬勃发展,交通优先的策略带动各地区经济发展,却为传统的村落景观带来负面作用。超尺度的、片面追求便捷的过境交通,把古老村落的景区简单一分为二,令村落中原有的绿地、街巷和广场,变成了晒谷场和停车场。所以医治村落创伤,对村落进行合理有效的更新发展已势在必行。我们既考虑经济、生态,也考虑美学及历史文化,这关联到村落的发展哲学,是乡村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对村落特色、价值及现状重新认识与评价后,需制定全面广泛的村落发展样板或理想模式,它必须为村落内在和外在同步发展起导向作用。比如村落中心的变化和村落边缘的扩展,都必须朝向一个共同点,不能是对城市郊区聚落的粗劣模仿。我国传统民居无论是平面布局、结构构造,还是造型艺术,都凝聚着历代先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形成了风格特异的文化特征,它们以其独有的建筑语言,形成了当地的景观特色。新农村住宅应延续传统、美观大方的建筑设计风格,结合当地气候特点,考虑通风、日照、景观等多方面因素,积极采用遮阳形式,考虑空间心理及视觉需求,将功能与美观融会贯通。在外型和细节设计中,汲取当地具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和造型元素,采用灰瓦、白墙的色彩基调,门窗、栏杆、檐口等部分选用稍深色调,如此可与自然环境相映生辉。优美柔和的屋脊曲线、富于变化的露台、阳台,使建筑的面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但建筑风格上仍保持农村文化的基本特色,传承的美好一丝未丢。
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体现地域性设计的一种直接有效途径。新农村住宅应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材料质朴、典雅,结合传统建筑方法,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与生活气息。农村住宅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外墙采用新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施工便捷,抗震防水性能好,仅厚200mm的节能墙体,为房间增加了使用面积。尽量把各主要功能空间的面积和尺度加以统一,非常有利于开发农村住宅的配套产品,可有效帮助农村住宅实现定型化、模数化发展。安全耐久、节能舒适、因地制宜,是传统民居高理念、低技术、低成本的节能策略,是一种质朴、广义的生态设计。
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对人体舒适程度的测定没有具体数字标准,但冬暖夏凉的感觉却令人惬意。探索和学习传统民居如何解决气候适应性问题,其策略和思路极有价值;从传统建筑模式、风格中学习节能办法,对当今生态节能建筑设计很有现实意义。搞好乡村建设,是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已成为农民群众衡量党和政府是否关心群众疾苦的一项重要指标。把乡村建设好,顺乎民心,必将密切加强党和政府同广大农民的联系,增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焕发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快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新农村住宅闪耀出
迷人的新时代特色
我们应根据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实现房型设计多样化。随着多元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也呈现出多元化,出现了养殖业、种植业、服务业等多种经济形式,人们对住宅样式的要求也相应多元化。目前,农村家庭大致有4种类型:一是传统农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村里居住,农业种植、养殖业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兼营工商业户家庭,其主要成员常年在村里居住,种植承包田之外,家庭兼营加工、运输、餐饮等;三是在外务工经商户家庭,主要成员常年在外务工经商,只有妇女、老幼在家居住,并种植承包田;四是城乡两栖户家庭,主要成员在外有正式职业,在城市有住房,但其在农村的住所一直保留,有的退休后回农村居住。这4种类型的家庭离县城或中心镇越近,传统农户越少其他类型户越多,所以在住宅设计中要充分调查当地用户的住宅需求,设计方案要因户而异。例如经商户的住宅一般要求住房下层为商铺,上层为住宅;运输户更注重车辆出入的方便性;养殖户则要考虑部分饲料的存放问题等。
新时代的农村住宅设计强调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于农村职业的不固定性,住宅也应该体现出使用的多面性。一幢房子可以使用20~60年,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职业会不断变化,因此农村民居的设计也应体现多样化,特别要针对不同家庭结构,设计实用的住宅生活空间。随着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庭的演变与更新,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家庭类型,可谓层出不穷。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村庄环境整治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坚持农民出钱建房就是一个成功做法。在搞好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的投资主要用来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住房和入户设施,则应由农民自己来建设负担,政府只在规划、设计上提供支持与帮助。在各地试点村,村民推选代表组成资金专管小组和质量监督小组,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建设施工、统一施工监理、统一旧村复垦”的5统一模式。农户自愿从旧村迁出,在新村中住上城里人一样的房子,新农村建设的村体规划、户型设计、资金使用、建设管理、工程验收等问题,由群众讨论、评议、决策,建不建、怎么建、谁来建,一切事项都由群众说了算。政府不强迫、不包办、不代办,使群众不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还是新农村建设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各地应从实际出发,选择不同条件、不同类型的村庄,遵循农民意愿和一村一策的原则,推进多种模式的建设试点。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住宅;绿色住宅;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 A
1、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的背景
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各级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农村村庄建设整体规划管理,制定村镇绿色生态发展指导意见,编制农村住宅绿色建设和改造推广图集、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南,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省柴节煤灶、节能炕等农房节能技术;切实推进生物质能利用,发展大中型沼气,加强运行管理和维护服务,科学引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因此《方案》的提出意味着未来我国将从国家层面推行绿色建筑。
2、新农村绿色住宅的概念
根据2001 年建设部编制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中对绿色住宅概念的阐释,绿色住宅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在住宅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高新技术成果和优秀住宅文化,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为住户营造舒适、优美、洁净的居住空间,以使其在优雅环境与文明的住宅消费氛围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新农村绿色住宅是建立在此定义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的特殊性,通过多种途径,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转变农村住宅技术含量低,投入高,资源消耗严重,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状。
3、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的实现途径
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现绿色住宅建设,涉及到了整个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如:农村住宅建设生态环境(土地环境、水资源环境、景观环境等)、绿色建筑材料利用、绿色能源利用等方面。
3.1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反规划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规划层面上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规划是把建设用地放在首位,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都成为被动的点缀,从根本上忽视了大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这样的规划方法会导致农村建设的无序与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规划方法是不适合新农村的规划建设的。
“反规划”(Anti-planning)一词最初是在《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俞孔坚、李迪华,2002)一文中,它是规划设计的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即规划设计应该首先从规划和设计非建设用地入手,先行规划各类生态用地、建设生态基础设施,再行安排建设用地。将反规划设计理论显然更适合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新农村建设所在地的土地、山体、河流、湖泊、农田等与当地居住的村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维护和强化农村整体的山水格局,保护和建立多样化的生物环境系统,保护和利用农田作为新农村的有机组成部分,恢复河流和海岸的自然形态,保护和恢复农村原有风貌格局不仅可以解决广大乡村的生态问题,也可以作为解决整个国土生态安全的方法之一。
3.2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中绿色建筑材料的利用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新农村绿色住宅的建造要优先选择节约资源的建筑材料,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减少建筑能耗的重点就是注重维护结构的性能。
3.2.1新型墙体材料与农村绿色住宅建设
新型墙体材料的应用对降低能耗至关重要,新型墙体材料具有质量轻、力学性能好、保温隔热性能优的特点,同时用于生产新型墙体材料的原材料大部分是工业废料或其他非黏土资源,在建筑使用中的功效也基本接近黏土实心砖。新型墙体材料的保温热性能基本上都能满足目前节能标准要求。在建筑构造中还可以采用夹心墙填充保温材料或采用外墙外保温等结构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其保温节能的性能。适用于新农村房屋建筑的新型墙体材料,主要有多孔砖、空心砖蒸压灰砂砖、蒸压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混凝土夹心聚苯板和填充保温材料的夹心砌块等。
3.2.2新农村绿色住宅门窗节能措施
建筑物的门窗洞口是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以寒冷地区为例,农村住宅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约有1/2是通过门窗流失的。因此在农村绿色住宅的设计中节能门窗的使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筑物门窗的节能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一是注意建筑设计中门窗洞口的方向选择以及形状和大小设计,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的农村,大部分窗的布置应避免对着冬季主导风向,以免热消耗量过大,影响室内温度;二是通过采用密封材料增加窗户的气密性,减少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热量传递;三是通过采用节能玻璃、节能型窗框来提高门窗的节能系数。可以将普通玻璃替换成中空玻璃、镀膜玻璃、LOW-E玻璃等节能型玻璃。从门窗材料来看,目前有铝合金断热型材、铝木复合型材、钢塑整体挤出型材以及UPVC 塑料型材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节能产品,其中使用较广的是UPVC塑料型材。
3.2.3新农村绿色住宅屋面的保温节能
我国农村住宅基本都是单层或者低层形式,屋面的耗能所占比例较大。由于长期以来经济水平和建造技术的限制,在广大农村地区,屋面大多是利用原生态的材料,几乎很少运用新型保温材料进行保温隔热处理,因此新农村绿色住宅的建设,屋面的保温节能措施非常有必要。适合在农村住宅屋面使用的新型保温材料一般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泡沫混凝土、矿棉制品、膨胀蛙石(珍珠岩)制品以及复合夹芯屋面板,以上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另外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农村差异巨大,农村地区的屋面节能技术措施应该适合不同气候地区,结合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选择合适的屋面节能方式。
3.3新农村绿色住宅建设中绿色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能源短缺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新农村绿色住宅的建设,在中国广大的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风能、水能和海洋能等,其中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在农村绿色住宅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日照充裕的农村地区,可利用受光面积大,日照时数长的南向屋面,设置太阳能集热板,除了提供沐浴、做饭和洗涤用热水外,还可以应用于采暖系统。被动式太阳房为依靠建筑围护结构本身来完成吸热、蓄热、放热功能的采暖系统,在冬季,被动式太阳房日间通过建筑围护结构吸收并储存太阳能,夜间释放出储存热量,无需其他辅助采暖方式即可满足室内环境要求,其造价低,设计应用广泛,可以在增加少许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比较适合新农村绿色住宅的建设。
沼气资源作为一项极具应用前景的新能源,其开发利用是解决能源紧张形势下农村能源供应问题的有效举措。农村存在大量的作物秸秆、人畜类粪便,这些有机废弃物在一定温度、湿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沼气微生物的作用可以转化为沼气,可以用于做饭、照明和取暖等用途。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绿色住宅的建设至关重要。在绿色住宅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以广大农村建设现状为依托,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规划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有效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加大高效节能的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加强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切实有效的降低农村住宅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从而构建新型绿色生态住宅的模式,为农民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生活环境,进而促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们共和国建设部,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ISBN: 9787802277663 《绿色建筑材料》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3].俞孔坚 李迪华.ISBN: 7112073979《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林敏.新农村发展绿色建筑的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J].山西建筑,2011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5
中图分类号: TU241.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4.068
1 新农村建设中家居设计分析
传统农村家居设计特点。设计布局大多以院子为中心,这种设计模式相对简单。农民也钟爱这种布局,可利用门口小院子,种一些果蔬,但整体较单一。家居设计的外型和装修,也较简单,符合当地的特色。例如,湘西地区的建筑外型主要以吊脚楼为主,实体以木头建筑,内部基本没有现场装修这么复杂,用不上防水漆和刷墙。
2 新农村建设中家居设计现状与特点分析
我国的新农村住宅平面空间设计不合理,功能不明确。有些住宅,把厨房和卫生间相对接,卫生条件不佳;布局也不合理,思想传统保守。很多住宅,都有特别大的客厅,甚至会和邻居攀比谁的客厅大,或者有比较大的书房,却并不看书,只是为了增加文化气息。同时,现在新农村住宅建设也比较落后,土地浪费得比较多的。一般住户,都有一个大院子,会占一定面积,甚至比宅基地更大。而且这些房屋的抗震性也不好,没有一定的安全保证和救急设施。好多住宅施工时间久,历时花费了1~2年,才勉强完工,施工的标准没有统一,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虽然住宅的家居设计的用时久,也没能设计出让人满意的作品。
3 新农村建设中家居设计的优化设计对策分析
3.1 户型结构多元化、生活化
现在的家居设计中存在布局不合理且功能性差。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情况,户型应有多样化发展,生活化。户型应该根据大多数人的需求来设计。之前传统民居,卫生间厨房都在院子里,而不在卧室旁边。现在的新农村建设,都是规划建筑面积,每家每户没有自留地建院子。可在房屋家居设计里面增加厨房厕所的位置,更加人性化卫生化。不再和以前一样,到处都是人畜垃圾。到了夏天,更是滋生蚊子。
3.2 家居设计以绿色生态,低成本为主
绿色生态设计,是将人们生态系统中居住环境及结构和功能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科学的设计和安排,最终使系统结构和功能达到整体优化。彩色生态设计获得一种高效、少废弃、少污染的生态平衡建筑环境,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体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呼应,构造适宜的、可持续的人居生活环境。
3.3 新农村建设中家居设计遵循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中家居设计应遵循整体化个性构思、节约性、生态性原则。对于家居设计要整体化设计,成本节约,生态性保证。家居设计重在适合大家居住,让居住者住得顺心,健康的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新农村建设的地点一般比较广阔,可以利用太阳能,晴天就有热水用,节约了电费。现在新农村可以用天然气作为能源,更加环保。
3.4 新农村建设中家居设计细节建议
3.4.1 客厅设计 新农村建设中家居设计中的客厅,需要结合住户的实际情况安排大小。一般情况下,客厅的使用效率不是很高。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客厅的作用主要用于看电视和会客。如果是会客为主,就可以少安排一些面积。毕竟实用性没有卧室厨房那么强。对于一些小户型住户,客厅面积就可以减少一些,用隔墙隔开一点,做衣柜、鞋柜都是不错的选择。
3.4.2 卧室设计 现在的卧室的主要功能还是休息,针对不同住户,也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住户对光线的要求比较高,就可以选择采光比较好的方向作为卧室。当然,房间里面最好带窗帘,这个可以控制光线。白天休息也不会受光线的影响。
3.4.3 厨房设计 厨房的设计点关键在于通风性要好,因为油烟会让居住环境变得不好,及时排出油烟,才是最佳选择。厨房的卫生环境也得注意,设计橱柜,放置餐具。在空间狭窄的情况下,把空间往上发展,这样也就节约了占地面积。平时的砧板菜刀,还有其他的做菜用具,都应该在晾干以后再放置到橱柜。
3.4.4 卫生间设计 新农村建设中家居设计的卫生间也是重点,一般来说,其使用频率很高。之前的农村卫生间都特别脏,气味难闻,其主要原因是水源问题。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实现了集体供水,卫生间就可以做成冲水式的。淋浴系统也可以一并使用了,彻底解决了洗澡问题。
新农村住宅设计范文6
关键词:贵州 新农村 住房建设
一、贵州省新农村住房建设的基本现状
贵州省是人口大省,但长期以来,贵州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人居环境不能令人满意,住宅质量普遍不高。在贵州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看待农村民居的现状,如何解决农村民居存在的问题,提高农民居住环境的质量,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村住宅建设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住房建设分散没有规律
农村住房几乎完全是由农民自己筹资建设,很少有外界力量参与。许多农户寻觅坡地,山地及村头、村尾建房,形成布局分散的自然式农宅。随着近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建房日益增多,但由于农村建房的分散性,建房时没有做长远的打算,当人口增加或功能不合理时又扩建或重建,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和随意性。
(二)贵州新农村住房建设的运作方式
各乡镇政府将农民盖楼计划报上级政府批准后,自行组织实施。乡镇政府在获取批准后,在丈量村民住宅和评估村民房产价值后,在规定时间内拆除农民住房,并给予补助用于新居修建,改建后的房屋产权还是属于农民自己。
(三)待拆除民房估值与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价值之间的差异
待拆除的农民房产估值一般为每平方300—400元,地方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一般是每平方600—700元或更高一些。农民要想住同样面积的楼房就需要每平方倒贴300—400元或更高。待拆除民房估值与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部分经济比较困难的农民承担不起。
(四)政府的激励措施
政府按照着眼当前、规划长远的原则,制定了新农村住房建设总体规划,明确了推进新农村住房建设的思路、目标、步骤和工作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住房建设,从城建资金中挤出资金作为村庄整治专项补贴资金。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为农村危房改造提供捐赠和资助,通过制定贴息、担保等政策措施,促进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危房改造贷款。
二、新农村住房建设中面临的困境与难题
(一)部分农民处于被动消极甚至抵制状态
新农村住房建设总的来说还是很受农民欢迎的,但还有小部分农民并不是很支持新农村住房建设。在纳雍县龙场镇寨乐乡调研的时候发现,虽然国家对新农村住房改建有一定补助,农民自己修建一楼,修建二楼以上就会得到政府的补助,但是该村是典型的贫困村,部分农民基本生活都成问题,修建两层以上的新居遥不可及,所以并不支持甚至抵制新农村住房建设工作。
(二)民居改造难度大,许多农民不愿意拆除旧宅
在贵州的大部分地区,民居分散,改造难度大,这是由贵州独特的地形地貌条件造成的。贵州山多地少,农居散布在山地间,交通和通信都不方便,民居呈点状分布,总体上很散,没有规律,不利于集中规划和建设。此外,由于部分住宅的结构不适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翻新,只能拆除。而这些农民不愿意拆除旧宅。因为拆除后建设新居农民还要承担购买建筑材料、搬迁、装修楼房等费用,许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缺少其他收入来源,必须靠借贷才能完成新居改建,这样他们很难承受这样的经济压力,产生抗拒心理。
(三)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质量是否可靠
传统的农村住宅大部分都是木制结构的,有极少部分的泥土墙茅草房和砖混结构的住房,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许多农居已改成了砖混结构的住房。木制结构的住房不仅结实而且还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部分农民对自己修建住房的质量十分肯定,而对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不太信任。新型农村住房改变了传统的建造方式和住房结构,采用统一模式,按照相关规定来建造,从房屋样式到建筑材料都有规定,这就使得部分农民处于被动的地位。再加上近年来各地出现了很多劣质楼件,因此有些农民对政府组织开发的楼房持怀疑的态度。
(四)新农村住房建设总体规划不合理
首先,绝大部分农村没有按照《城乡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总体规划,造成了有的地方存在村庄布局分散、规模小、交通不便、社会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其次,有的村民自行建造住宅,缺乏全局意识,导致住宅分布不规律。有些村民修建新房,并不在旧房上翻新,而是从新选址,一户多宅,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此外,村民单户独立式住宅比较多,住房面积偏大;有些村民相信风水迷信,认为自家西边邻居的房顶不能高过自家的房顶,迫使有些农民建造了“假三层”楼房,从外观上看是三层,实际上只有两层,浪费了许多的建筑材料。
(五)新建的住宅占用过多耕地
一方面,农村居民争相盖房,改善居住条件,新建房屋不断增加,占用的大量的耕地,导致村庄规模盲目扩大,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农民每人拥有的宅基地面积大于城市居民,再加上住宅前后的场地,使得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过大。此外,许多农民新建住宅而不拆掉原有的旧宅,一户多宅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也使得农用地难以形成成片规模,影响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农业的规模经营。
(六) 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不强
在贵州新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有些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一些村干部存在不切实际的建设设想,在资金筹集上过于依靠政府财政扶持、社会捐赠等,许多地方并没有设立专项资金,资金不足,投入有限;一些乡镇干部对新农村建设重视不足,对中央和市、县(市)区政策理解不透,政策宣传能力差;一些县(市)区干部还存在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思想等等,严重阻碍了新农村住房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解决对策
(一)建立有效地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新农村住房建设顺利有序地推进
建立有效地资金投入机制就要加大公共财政的支持力度,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文件和新农村住房建设规划的具体实践。鉴于公共财政的公共性,贵州在新农村住房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界定公共项目和非公共项目,同时要创新公共财政支农体制机制。
(二)进行差别化设计
在新农村住房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障农民在民居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村住宅除了具有居住功能外,还兼有一定的生产功能,它需要在住宅空间以外保留一部分生产空间。在规划过程中,不能照搬城市的别墅和多层住宅,而是应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当地农民的生活习惯,反映农民家庭生产的需求,考虑农民对政府组织修建的楼房的经济承受能力。
(三)加强施工监督检查
高素质的施工队伍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当地政府应该安排专人定期或不定期对在建工程进行检查,直至竣工,同时建立住房建设过程的记录档案。
(四)统一规划设计
农村住宅应经过设计规划,遵循安全、美观、经济、适用的原则,同时兼顾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不仅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还要注重耕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住宅主体要有当地的地域特征和特色
以上所指不单是形式上,也包括结构和功能,应保证住宅每个空间的实用性,做到使用舒适,专房专用,功能明确,空间不浪费。
(六)切实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各级各部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
新农村住房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提高相关部门的服务意识,统一协调各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应强化部门联动,建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新农村住房建设工作。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