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范文1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的学习)自1969年在医学教育中应用以来,目前已成为国内外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一经应用便展现出与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PBL模式理论强调把学习设置到真实的、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围绕着问题结合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从而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1]。PBL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供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和学习方法的适当指导,让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PBL教学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教学模式[2,3]。我国近几年来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十分提倡“PBL”这一教学理念。
1.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教学对象选择与分组:选择中我校2010级中医七年制专业不同方向(传统中医方向、中医方向)的教学班级,对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30人中医基础理论课程采用PBL教学方法,每5人一组,共6个小组;中医方向110人采用传统授课方法。两个班级所用教材均为孙广仁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课程教学章节的选择:中医七年制传统中医方向在课堂讲授完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后选择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在讲授完藏象的概论及五脏中的“心”的前提下,进行其它四脏脏及其六腑;病因学说中讲授完风邪之后的其它邪气及其七情、痰饮、瘀血等内容,进行PBL教学法试用。于学期末进行理论考核和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评价分析。
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应用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制定适合于学生的PBL教学的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的要求,列出难点、重点及必须掌握的知识点,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拟定部分思考题与教学案例,并在应用前期提供少量辅导材料。
编写教学案例:为了使PBL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与教研室的有关教师多次研讨,制定PBL教学的具体案例,病例中的问题具有劣构性。每个病例都有学习重点,且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检验结果,涵盖相应的课程内容。每个病例后面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出了许多相应的引导性问题,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自我学习、资料查阅和准备讨论提纲。
编写教师指南:因教师水平的差异可能会对案例的理解不同,为避免对问题理解的差异及其对讨论内容引导的不同,针对引导性问题和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编写教师参考指南,对每个问题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制定具体实施步骤:PBL实施过程要求各个学习小组针对相关问题自学教材,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做读书笔记。讨论课前将教学案例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预习相关的知识点,自学总结,准备小组讨论提纲。小组成员之间可相互讨论;小组讨论后,推荐1名代表参加大班讨论。大班讨论时,由每组推选的代表讲解,本组其他成员可及时补充,其他组成员在该组讲解之后,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搜集一些带有共同性的问题,总结讲解、概括归纳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此外,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随机地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主动学习情况。课后,教师根据学生讨论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上述PBL教学法实施的步骤概括为: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大班讨论—教师总结。
2.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价
理论考核评价分析:PBL教学方法组平均成绩78.4士9.8,传统授课法组平均分73.8士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74,p=0.0289
PBL教学法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问卷调查主要包括课堂气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理解接受、主动学习、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方面。结果显示,课堂气氛方面,PBL教学法组90.0%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较系统讲授法组(67.3%)明显改善;学习态度考评如听课状态、课堂纪律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教学方法(76.4%)有改善;学习兴趣方面,PBL教学法组(83.3%)较传统讲授法组(77.3%)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知识的理解接受方面,PBL教学法组76.7%学生能较好地分析案例,较传统讲授法组(71.8%)有所增强。另外,PBL教学法组在自主学习、独立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分别为80.0%、87.0%和73.3%,较传统教学法组60.9%、72.7%和58.2%高。可见,PBL教学法较之传统授课法展现出了较大的优势。
3.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是是阐释和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由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跨度大,以及现代人文环境的影响,使得当代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相关问题的理解,或者在如何正确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的认识上容易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则普遍感到该课程概念多而陌生,内容抽象,理论深奥,信息量大,难以深刻领会所学内容。针对以上特点,采用PBL教学方法,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深奥的理论更浅显易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师生的互动合作、探究学习及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为了更好的推进和实施PBL教学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总计经验,如要更加深刻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特点,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指导学生在认识上出现的偏差;注重教学形式的合理运用,实现在参与中发展。通过PBL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已初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且适合于传统型中医方向的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步建立了PBL教学方法中“教”与“学”的效果评价机制,这必将对PBL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Chan LC.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ahybrid medical curriculum[J].Kaohsiung J Med Sci,2009,25(5):254-257.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范文2
1、内容多,学时少
中医学概论教学内容多,医学专业性强,涉及面广,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零碎、抽象,如望诊、问诊、切诊的相关内容。中医本科生300多学时的内容要在非医学专业80学时讲授完毕,并且这些专业的学生大多在一年级、二年级接触这门课程,没有经过西医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对人体的解剖结构、组织生理尚不熟悉,因此如何把握教学的深浅度,成为一个难题。
2、学习认识不足,方法欠缺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及问卷调查发现,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甚至对开设这门课程的必要时产生疑问,如计算机专业学生认为只要学习好计算机编程就可以,体育健康专业学生认为练好自己的体育专项就行,学习医学尤其是中医学对其专业并不重要,对今后的就业也无帮助,因此学习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一些学生虽然对中医学概论感兴趣,但认为需要记忆的内容繁多,也很抽象,不知从何学起,也不知道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的思想精华,并在本专业中得以应用。
3、实践性强,操作难度大
中医学是在实践中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临床实践性很强。但由于中医学概论学时非常有限,培养目标与医学专业有所不同,没有临床见习和实习阶段,与临床病人相脱节,因此缺乏客观性、具体性和操作性。如脉诊中脉象的学习,问诊的内容及技巧,用药的规律及疗效。
二、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
1、结合文化背景,诠释中医理论
中医学孕育于中国传统人文土壤之中,与西方现代医学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在中医基础理论内容讲授时,要时时结合古代文化知识,如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病因学说中“风邪”与自然界中“风”的联系;兵法在治法中的运用等等。因此,我们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中医多元文化背景的讨论与交流,从而让学生逐步领悟到中医学中阴阳、气血、藏象、正邪等基本概念的内涵,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科学性,中医临床疗效的特色优势,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从学生角度出发,换位思考,认真分析部分学生因内容多、学时少、医学知识面广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将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化,尽可能“博览”,而不宜“精深”,以适应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层次深浅恰当,如详讲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内容,而略讲中医诊断学、方剂学内容;并将相关重复的内容合并,如病机学中“气血失常”与辨证中“气血津液辨证”,病因与发病中“邪正与发病”与病机学中“邪正盛衰”、辨证中“八纲辨证-虚实辨证”。这样不仅节约学时,还可使内容有机整合。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如体育健康专业由于大强度的训练容易引起损伤及疲劳,因此对祛风湿、活血化瘀、补益方药等重点讲授;医学英语专业由于需要对中医药知识进行英语翻译,因此对中医药文化背景、医理的疏通、名医名药介绍及现代研究进展有所侧重。计算机专业由于长期接触电脑,颈椎病及视力下降较普遍,因此对经络学说、按摩手法及养肝明目中药进行重点介绍。
3、教学方式多样化
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并购置了成套的VCD光盘,在课堂上运用了各种有效的直观手段,如图片、影片、动画等,以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临床常见病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展开,学以致用,并向学生灌输中医对老龄化社会“治未病”、养生保健、药膳、凉茶等所作的贡献。在讲授中医望诊、问诊、脉诊教学过程中,通过经过优化的情景演练,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临床模拟、病例分析学习辨证论治。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医学英语专业还留出1~2学时让学生自行制作PPT,并上台试讲;对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网页制作小竞赛,并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核范围。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我校中医药文化节,撰写中医药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构想等相关论文。
4、以导为教,发挥学习的自觉性
虽然中医学概论课时缩减,但内容仍然博大精深,运用“填鸭式”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而且忽略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的第一节课时就给出具体参考书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医学,要求每周做两次读书笔记,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在讲授“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时引导学生学习《内经讲义》;讲授“气血”功能时引导学生理解当归补血汤、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等方义;讲授“脏腑辨证”时不仅引导学生翻阅临床医案、医话,而且将医案提前拷贝给他们,以便节约课堂时间,加强辨证思维能力;讲授中药学时带领他们到我校药王山辨识中药性状、功能。始终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去“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的给他们“灌输”知识。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将中医学宏观、思辩的内容向直观、形象化方向转变。
5、加强沟通,服务就业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范文3
关键词:TTE教学;中医;中医内科学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新型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是高等中医教育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传统中医学则更重视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所以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应当不断强化教学适应“学生及临床需求”的观念,创新性开展中医教学改革,只有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革新,才能使我们不断提高培养中医应用型人才的水平[1-3]。近几年来,我们探索一种中医临床教学的“TTE”教学模式,即Teaching(教学)、Training(训练)、Evaluation(评价)英语缩写“TTE”。现将TTE教学模式与传统中医教学模式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避免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我们在2013年2月~2013年7月对本校医学院2009级中医针推班19名本科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采取TTE教学模式与传统中医教学模式教学。首先选择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相当,诊疗技能各异的10个中医内科病证(喘证、痰饮、心悸、痴呆、胃痛、眩晕、瘿病、中风、水肿、痿证),随机抽签确定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医内科课程各5个病证,每个病证教学时为5学时。教材选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内科学》[4]。
1.2教学方法
TTE教学是导师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开展理论与临床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师深入浅出的传授临床技能操作。TTE教学方法分:第一步:导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讲授理论知识;第二步:导师讲解并示范诊疗技能操作方法;第三步:学生自习技能操作;第四步: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技能难点操作;第五步:导师对学生诊疗技能操作测试评价。五个步骤按教学需要有机的结合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是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教师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助讲解技能操作。
1.3观察指标
教学课程完成后,导师在讲授的内科病证中设制考题,测试包括两个部分,传统试卷笔试与技能操作测试。传统试卷(题型为名词解释、判断题、多选题、简答题与病案讨论等)笔试时间90分钟;技能操作测试2个项目(中医四诊和西医诊疗方法各1项),技能操作测试由学生抽选考题,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口述答案并进行模拟技能操作。传统试卷考试占总分60%,技能操作测试占总分40%,以观察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TTE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记录TTE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4教学效果评定标准
自拟教学效果评级标准:测试得分90以上者A级,得分70~89为B级,得分60~69为C级,得分60以下D级。测评人员由TTE教学法授课教师、传统教学法授课教师及临床教研室主任组成。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构成比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x2检验。
2结果
2.1TT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比较见表1。表1示,两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测评结果及格率(A+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E教学模式优于传统教学模式。2.2TTE模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①TTE教学模式不适于在传统教室内完成,教学点需设在医院,或教学点与临床基地在同一个校园内,以便于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入临床见习。②TTE教学模式不适于>15人数的班开展,因学生人数过多不利于导师一对一技能操作培训。③TTE教学模式所需教学时比传统教学模式多。
3讨论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分享式”教学;“例证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式”教学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14-0054-05 中图分类号:G642
微电子技术和光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明显,电子商务、网上购物、无线城市等新生事物已经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云计算、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兴技术也不断推动社会进步,我们正处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学科中的核心课程之一。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重任,而以中医药相关专业见长的中医院校在计算机学科建设中投入力度、师资力量以及学生整体水平上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中医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出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兼备的人才,从而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1 中医类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展现状
为了了解我国中医类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设整体现状,我们选取了国内23所中医院校进行是否开设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和是否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调研,统计结果见表1。
据统计,在选取的23所中医类高等院校中,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占39.13%,开设计算机类、信息管理类相关本科专业的高校占73.91%,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高校占69.57%。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课率在中医类高校中很高,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此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快速,各种新技术、新名词、新产品、新应用层出不穷。在日常教学中,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的教材理论性较强,知识范围广,包括TCP/IP基础理论、OSI七层模型、路由协议、安全加密、WLAN无线、互联网技术等板块,内容枯燥导致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老知识与新技术的融会贯通,注意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真正掌握网络技术,最终达到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2.1 “分享式”教学法实践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师生影响深远,我们目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也没有像西式教育一样开放和自由,使得很多学生缺乏“主动式”学习的精神和“分享知识”的意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最新的技术、产品和行业动态在教材中不可能全都涉及,因此为了在课堂上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呈现能力,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堂上开展了“分享式”教学实践。
“分享式”教学就是一种让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在课余通过广泛查阅资料的方式。通过一些专业网站自学IT领域的网络技术、热门话题、行业动态、国家政策、产品方案等内容,将学生自己感兴趣并认为可以分享的知识进行提前整理和精心准备,在课堂上利用PPT演示的方式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并与同学交流且参与答疑,教师最终进行点评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课堂上会邀请1~2位“小老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知识分享和答疑环节。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一个甚至几个知识点的阐述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展现和总结能力,而在答疑环节也促使学生在课下必须做足功课才能应对扑面而来的各种问题。在分享结束后,教师对于新技术要给出合理的点评,对老师同样是一种挑战。
这种师生全体互动的“分享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摒除了填鸭式教学的缺陷,让学生在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产品和行业动态的同时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2.2 “例证式”教学法实践
网络技术重在实践,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中内容偏于理论,所以必须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让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此时“例证式”教学方法可以大显身手。
“例证式”教学以学以致用为宗旨,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现实中的案例、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和场景,带领学生从理论走进现实,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笔者将以计算机网络中“无线技术”部分为例介绍“例证式”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随着笔记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智能终端的大量涌现,无线城市、电子书包、无线查房、无线输液、无线城域网等业务的需求驱动使无线技术也得到空前发展,然而,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教材中对无线技术的讲解显得匮乏,知识量不够且知识点不新。为了能让学生与时俱进,具备无线解决方案的初步设计能力,我们在教材内容之外进行了合理扩充。
我们首先在课堂上对无线局域网的组成、无线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各种实物对无线信号穿透损耗、802.16协议、802.11a/b/g/n、2G/3G/CDMA、无线解决方案等无线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后,再重点介绍工程项目中的地勘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地勘高手。在此环节先介绍地勘前的准备工作及其意义和作用,包括讲解地勘必备工具如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无线信号测试软件Network Stumbler、数码相机、拍照手机等,再分别具体介绍室内和室外无线地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室内无线地勘,要记录目标区域的物理结构图并且拍照,特别是楼内层结构、每层房间数量、房间职能及门窗材料、楼层接入交换机位置、交换机与AP部署点距离、是否有弱电井、无线的区域将来可能会有多少个无线用户的并发数等细节问题进行详细讨论和介绍。对于室外无线地勘,要注意目标区域的环境与周边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室外无线AP的部署位置及部署方式(抱杆、基站铁塔或贴墙安装)、室外AP的取电方式(交流电或者POE)、避雷防雷设计(避雷器、环形防雷网、避雷针)、室外天线的选择(90度/120度板状定向天线、鞭状全向天线等)和方向放置等问题。
在对学生进行了基础理论知识普及和地勘方法具体讲解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例证式”教学的实践阶段。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目前湖南移动公司已在全校区部署了无线网络,而高校宿舍网的无线网络建设历来是最复杂的区域,因此我们选取了本班男、女学生所在的两栋宿舍楼以及楼栋间室外区域作为无线教学实践点,进行“户外教学”实践。
通过对现场无线网络的实物展示,学生对课堂上讲的无线接入点AP、无线控制器AC、馈线、POE适配器、避雷器、环形防雷网等知识都进行一一对应,加深了印象和理解。学校学生宿舍结构是走廊单边宿舍,材料门为钢质,窗户小且高,最下两层楼层有防盗网,因此目前的无线网络在宿舍门窗关闭的情况下房屋内部无线信号弱,上网访问速度缓慢。针对这个问题,教师要求学生男女搭配八人为一组进行实地地勘,每个小组可以选用业界先进的无线解决方案,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两栋宿舍楼室内和楼间室外区域的无线网络方案设计。在小组地勘完成后需要进行信息汇总和整理,地勘完成后立即对各个小组的地勘信息进行核查,包括每栋楼每层具体结构、房间数量、人数预估、门窗结构、弱电井位置、室内无线AP数量预估、室外无线AP部署方式等,如果地勘信息不全或者错误则需要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正确完成地勘,获得有效信息,以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无线宿舍网解决方案。
此次“例证式”教学最终教学成果是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无线解决方案和汇报PPT,汇报PPT是为下次各个小组的方案“讨论式”教学做好准备。
“例证式”教学模式可以用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各个章节教学中。例如,网络安全章节的讲解在介绍安全理论、加密算法之外可以结合软件防火墙产品和硬件防火墙产品进行产品介绍,让学生学习安全理论的同时与市场上安全产品进行联系,掌握实物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应用。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硬件实验室进行“例证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多方面准备,广泛搜集第一手资料和最新的市场产品,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让学生充分体验网络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2.3 “讨论式”教学法实践
“讨论式”教学非常盛行,国内很多学科教育都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我国教育学家梁启超、叶圣陶、魏书生等都倡导在教学中使用讨论法。“讨论式”教学就是针对某一特定学术问题、热门技术、解决方案等,由主持者主导,采用自由、开放的讨论方式,让所有的同学均参与进来,老师与学生共同交流,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无线宿舍网网络搭建,目前在业界有多种技术,可选胖/瘦AP的放装/智分模式;也可以采用主要室内无线AP信号覆盖加上室外AP无线信号补充的方式;还可以采用纯室外AP无线覆盖,因此无线宿舍网网络搭建没有一个固定模式,采用的无线AP型号、数量、部署位置、供电方式的选择、整体方案的安全性、设备性能稳定性等诸多方面都与实际地勘数据以及学生对设备性能的掌握程度切相关,因此方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可讨论的空间大,非常适合采用“讨论式”教学的实践。
在无线宿舍网解决方案的“讨论式”教学环节,每个小组代表对本小组设计的方案进行汇报之后,其他同学提问,由方案设计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回答问题。此环节中学生是主导,老师是仲裁,遇到难点和争论性很强的问题,或讨论进入白热化且严重跑题的时候,老师需要进行实时解答和引导。在“讨论式”教学整个环节中必须有平等、和谐、民主、开放的氛围和基础,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充分进行讨论和思考,最终切实获得实际经验的效果。
在开展“讨论式”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环节必须注意:
1)课前准备充分。
没有好的议题难以将理论知识完全融合到实际中,课前老师只有经过充分准备,才可能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可预知的问题进行有效解答。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才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因此,充分准备是决定“讨论式”教学能否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
2)以学生主导,老师引导为讨论原则。
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设疑,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发言,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给予充分肯定,对于错误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再次引发讨论并作出结论,对于有争论性的话题一时得不出结论的可以作为课后作业进行深入研究,以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在正确方向和恰当问题指引下,师生之间可以充分沟通,对知识理解更加深入,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在实施“讨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明确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课堂讨论主题、学生提问内容、教学形式要和课程知识密切结合,并与教学目的紧密挂钩。
4)深浅有度,及时总结。
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又不能进行过于发散的讨论,以在有限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问题的引导下要灵活运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师生协同、反馈调节等各种教学原则,使用从特殊到一般、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方法进行启发性讨论。
“讨论式”教学可以在很多教学章节中使用,只要师生在课前经过了充分准备,“讨论式”教学在面对枯燥理论知识时,同样可以使课题气氛活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其他教学法实践
图1总结了几种常用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探讨和实践。通过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以及课后学生的反映来看,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结合现代多种新颖教学方法的方式对学生来说更加有吸引力,也使学生能够快乐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不是对网络理论进行死记硬背。
3 结语
通过对湖南中医药大学2009级和20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近百名学生的调研,统计结果显示,90%的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而单就计算机网络一门课程中涉及的工作岗位将囊括综合布线商、弱电商、系统集成商、安全厂商、网络设备制造商、无线、服务器存储等诸多IT领域,因此对于中医类高等院校来说,在现代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切实提高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的意识,对于达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提高中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整体竞争力都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23-354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范文5
关键词:人才培养;成长规律;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1;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84-02
中医药高等教育具有一个极其鲜明的特征:以现代高等教育的形式,实现具有深厚东方文化属性的中医药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这种表面上看似矛盾的形式与内涵,造成了中医药高等教育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争论和变革。随着50多年的发展壮大,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它的规模发展,正在转向核心实力增强的重要发展阶段。
北京中医药大学以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中医人才培养实验班为切入点,以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为核心,经历了一个认识逐步深化、思想逐渐解放、视野不断拓宽、思路日趋清晰的过程,从国家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出发,不断进行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
一、改革的思路与必要条件
1. 改革的思路
几千年来,中医药人才培养主要是以师承教育为主。历代名医大家的非凡成就说明了传统师承教育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不可否认,中医院校教育的诞生,使得在建国之初奄奄一息的中医药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壮大。50多年来的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教育体系,实现了由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但是,院校教育存在着它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培养的中医人才个性不够突出,对中医药的精髓“继承不够”故而使得“发扬不足”。如何解决这一使中医药高等教育裹足不前的难题呢?笔者的思路是构建一个“院校与传统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寻求一种更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又符合现代教育模式的新途径。
2. 改革的必要条件
中医临床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早临床、多临床来实现,但是中医文化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或造就的,它需要一种环境一种氛围的熏陶。在现有情况下要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必须寻求一个最佳的契合点。那就是通过自主招生招收那些具有中医药背景,并对中医药事业具有一定热情的青年,通过院校教育以及师承、家传的培养,打造更具中医特色的人才。家传为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搭建了一个极佳的平台。由此,笔者提出了以“中医文化素质”和“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院校――师承――家传”相结合的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中医固有的特性,融合中医传统师承教育和家传教育的优点来探索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之路。
要实现以上的想法,需要政策和资源上的条件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于200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唯一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中医药院校;2007年组建了中医教改实验班,并获得教育部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立项项目;此外还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北京市教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的支持。这些社会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为我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二、改革的实践
1. 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有机融合
具体方案是,以现行中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为基础,以加强中医人文素质和注重中医临床能力培养为宗旨,采取院校教育、师承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利用家庭中医教育资源,进行中医教育教学改革尝试。“院校――师承――家传”培养模式的特色体现为“3个结合”。
(1)传统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相结合。即在学生基本素质与知识结构方面提出新要求。在强调现代中医药人才专业素质水平的同时,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培养的不仅仅是一个中医职业人,更是一个中国传统医学、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者。通过强化传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赋予学生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习继承中医精髓的能力。
(2)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即对学生培养模式进行创新。采用两条主线贯穿培养过程:一方面充分发挥院校教育的优势,把代表中医集体智慧的共性的知识,通过现代教育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家庭中医背景优势和学校中医专家的优势,吸取师承教育的精髓,把现有民间及院校的名老中医的个人智慧,通过传统的跟师临诊、言传身教的方法传承。做到既有共性要求又最大限度地鼓励个性发展。
(3)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即对学生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和严格。加大学生临床见习、实习的比例,通过学校统一安排的“校内导师”(主要指在医院临床实习阶段)和“校外导师”分别指导两个途径,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不但要精通理论更能够灵活运用。
为了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我校在中医教改实验班的管理制度、组织协调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专门制订了《教育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中医教改实验班管理手册》,对学生院校教育部分、师承教育部分的学习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给予相应的学分;建立了淘汰和奖励机制,比如受到学校各种处分等就转出教改实验班,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文章学校予以报销版面费等;组建了由资深中医教育专家组成的教改班“顾问导师组”,分别负责学生国学和中医经典方面的培养和具体指导;专门印制《学习笔记》和《病案记录》,记录学生学习中医经典或国学内容以及临床跟师学习典型性病案和个人体会等等。这些机制有力地保障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笔者针对实验班与普通五年制进行了学习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在中医思维和临床能力方面实验班明显强于普通班。临床带教老师们也反应,实验班学生在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方面可以达到普通五年制高一年级学生的水平,对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实验班同学在我校举办的基本功大赛中也有突出的表现。
2. 变知识灌注为思维训练的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项目的不断开展,笔者对中医人才成长的规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中医学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结构更强调构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把根基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是不牢固的。而西医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学科,以数理化为学科基础,二级分科明显、体系清楚,它的课程体系因而十分完备和清晰,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构成,对于经过10余年现代基础教育的高中生来说,接受起来十分自然和顺畅。中医相比于西医,是一门更加综合的学科,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与人文文化双重内涵,其根源是中国的古代哲学、天文学、儒学、道学等。而现有的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这部分基础课程缺失,这与我国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建立的知识体系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异质性。由此,笔者提出了对中医药院校课程体系的改革。
改革以课程整合为核心,从中医人才所需知识结构出发,借助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建构更加科学严谨、更符合中医人才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平台。新的课程体系以中医辨证思维培养为主线,将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导论、中外医学史四门基础课程纳入必修课程,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中医思维的训练。把传统的中医基础、中诊、中药、方剂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或总论部分融合形成中医基础学;以中医病、证为纲,融合中诊、中药、方剂的各论部分形成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加强中医经典学习,增加医学流派和中医理论发展过程的学习,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明确专业课即是中医临床各课程,以中医内科学为主线,系统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与方法,同时从临床实际出发,学习其他临床课程,重点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设置中医基本技能训练与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Ⅱ)课程。中医基本技能训练共200学时,将中医基础学、中医辨证论治学基础、中药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课程的课间见习等有效整合,分学期、分重点开展实训。培养学生的中医学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了解和熟悉中医临床诊察疾病的方法和辨证论治的程序,了解和熟悉理、法、方、药综合运用的一般规律,积累一定的临床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奠定基础。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Ⅰ通过对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名老中医经验的讲授及临床特色技能的训练,增强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中医临床水平。中医临床思维训练Ⅱ则是以问题为引导进行临床课程整合,通过病证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整合能力,提高临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将课堂所学内容能与临床实践很好地结合,提高学生整体诊治疾病的能力。由此建立中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紧密衔接、连贯有序的新的课程体系。
3. 培养的前移和拔尖人才的打造
在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笔者愈发感觉到,如果能将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前移至高中阶段,不仅能提高我国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能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潜质、将来能进一步学习中医的苗子。北京宏志中学是“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试点单位,利用政策的优势我校与之联合开办了中医“杏林班”。在高中课程中利用2年时间开设4门中医药文化基础课程。分别是中国古代哲学基础、国学导论、中国传统文化导论和中医药学知识概论。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学习中医专业课程的传统文化基础,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况、增加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中医的悟性。
与此同时,高水平拔尖人才的培养也逐渐进入笔者研究的视野。院校培养中医人才,究竟多长时间最合适,其中临床实习又应该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医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中医长学制教育只有七年制1种形式,且只限于中医学1个专业,却既承担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的任务,这样的目标给硕士学位定位的七年制中医教育带来了过重的负担,反而达不到长学制教育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为此,笔者提出在缩减七年制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开办九年制岐黄国医实验班。该班采取本科5年与直接攻博4年相结合的模式:前5年按本科教学计划进行培养,在第4学年末进行分流考核。考核合格者采取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方式,按临床专业博士学位并结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进行培养,达到培养要求者,毕业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为达到培养目标,学校为本班学生每人配备1名知名教授作为导师,全程实行名师+名医培养法,选择最优秀的教师授课,跟最有名的医师随诊学习。
三、改革的体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优秀人才的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尤其是中医人才的培养,更具有厚积而薄发的特点。中医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路走来,我们的改革创新贯穿了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从一期改革院校模式与传统模式的融合,到二期改革课程体系的重构和教材建设,再到三期改革把培养过程向纵深延伸,我们始终都坚持着一个根本原则毫不动摇――那就是人才培养必须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的规律。在这一正确思想指导下,我们的改革创新进行得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尽管道路并不平坦,甚至充满坎坷和挫折,但是笔者相信,随着全国中医高等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必将硕果纷呈,中医药高等教育必将续写辉煌。
参考文献:
[1]杨东方,王育林,马燕冬,等.浅谈中医教改实验班国学素质培养设计[J].中医教育,2009(28).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笔记范文6
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样才能有益于现在,有益于将来。今天小编给大家为您整理了工作总结以及自己的不足怎么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总结以及自己的不足怎么写范文一_年,在卫生局和院长领导下,医院全体职工团结一心,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强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深入开展卫生诚信建设和医疗人性化服务,优化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树立了卫生行业的良好服务形象。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实践中我能认真学习,不断摸索,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为了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打好基础.作为一名药剂师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履行岗位职责,服从领导分配,不计较个人得失,能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并将所学的知识发挥到临床工作中去.在工作中,我能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对工作认真,做到细心观察 ;七查八对.我的成绩是大家帮助的成果。 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建言出力谋求医院更大的发展是义不荣辞的责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科室的发展出谋划策,希望明年的工作量能够再上新高。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在这过去的一年里,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组织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自身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专业知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增强知识;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为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我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虚心学习,改进不足,踏实工作,再接再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
回顾两年来的工作,如果说做了一些工作,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这主要与每位院领导的支持和认可分不开的。与每位同事的关心帮助是分不开的 。“知不足而奋进是我的追求,行不止塑品德是我的目标”,在这里再次感谢医院给我一个施展的平台,恳请各位领导、同事提出意见,使我进一步完善自己,本人也将以此述职为契机,虚心接受领导和同事们的批评和帮助,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增添一份微薄之力。
总之,经过全院职工的不懈努力,医院_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各项医疗服务活动让患者放心、满意。
工作总结以及自己的不足怎么写范文二个人自__年1月被聘任为主管中药师以来,紧紧围绕计划生育工作重点,认真学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计划生育技术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有关医药法规,不断加强自身医德修养,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为宗旨,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心尽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自任职以来,始终坚持工作质量第一,服务质量第一。工作中,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把关,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入临床。同时,做好毒、麻、剧等特殊药品的管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舞避现象的发生;积极协助领导指定和完善单位药品管理制度、先后指定了《药品质量管理制度》、《药品保管制度》、《药品发放工作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单位的药品管理趋于制度化、规范化,避免了违规操作和差错事故的发生;工作学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较多的工作经验,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以医药法规为准则,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坚决纠正和杜绝医药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使本人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达到了主管药师的水平。工作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兢兢业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与任务指标,认真做好缺药登记、效期登记,认真对待处方的审核、化价、调配、发放工作,严格遵守处方调配制度,认真按照“三查七对”处方审查制度,严格操作,发现处方中存在的配伍禁忌、剂量、规格等方面的差错,能及时与医生联系,准确调配,认真复核,近五年来,发放药品32300张处方,未出现任何差错事故,为群众提供了快捷、准确、优良的药学服务。同时,积极主动地向服务对象宣传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和生殖保键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协助医生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咨询以及有关的临床医疗服务,工作中,严格执行“医疗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以及特殊管理的有关发规。熟练掌握药品的微机化管理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药品的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做到微机化价,操作熟练、迅速,尽可能减少病人化价等候时间,对发放到病人手中的药品,能主动向病人讲解有关用药的常识与注意事项,尤其对孕产妇用药注意事项作耐心解答,使病人在服药时良好地遵守医嘱。积极参加本专业的各项活动,加强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和掌握药学界的学术新动向,熟练掌握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利用药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随着医药改革的不断深入,药学事业的迅速发展,药师职能的转变,积极参加临床药学药物咨询和新制剂、新剂型的研究工作,不断吸收应用国内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和掌握药品的新动向,及时向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药物信息资料,并与有关临床医护人员共同探讨最佳治疗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开展新药咨询和药物监测工作,建立不论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使临床用药更科学、更合理,以适应计划生育工作的需要;在学术方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够虚心向老同志请教,吸取他人之长。丰富个人知识,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先后自学了《药学》、《药理学》、《中药学》等医学专著及文献,做读书笔记近30万字。每年还订阅一定数量的医学刊物如《中国药学杂志》、《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等,及时了解和掌握药学新进展、新动向,积极探索新理论,研究新方法。近几年来,利用中医药理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先兆流产65例,取得了满意医疗效果。能力钻研、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药品新知识水平,注意加强医药信息沟通。任职以来,先后有近十篇论文在省、市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其中3篇分别在《中华新医学》、《宜春学院学报》、《中华临床新医学》上发表;199x年9月参加了_省中医学院药剂专业学习,通过一年半的刻苦学习,取得了大专专业证书,从而使工作和理论有了系统性的提高。
任职以来,积极培养指导下级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工作,自20_年以来,长期担任大、中专实习生进修生及乡镇计生服务站人员的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先后在县乡组织的业务培训班上担负《药学》、《药理学》授课任务,为全县计生系统培养了近百名合格的业务技术人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热情关怀下,经过个人的积极努力,先后三次被县评为先进工作者。20_年9月,受计生局指派到_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帮助指导工作,在六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对站内业务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业务培训,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使管理更加科学,各项工作上了新台阶,在2003年度评比中名列前茅。通过近几年的刻苦努力,个人在专业技术等方面已具备副主任药师资格,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刻苦学习,创新开展工作,力争把专业技术水平再提高,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工作总结以及自己的不足怎么写范文三本人服从上级安排于2011年12月回到___镇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工、青、妇工作。这段时间,领导对我的学习、工作给予高度重视,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同事们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方面也给予很多的照顾。我学习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总结今年工作之前先谈谈三点感受。其一,办公室工作忙而繁琐,几乎每天要接触上级领导、平民百姓,面对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和事,真正是“一根针,千条线”。其二,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大到辅助决策,小到接听电话,一举一动都体现着办公室的水平,代表着单位的形象。其三,办公室的工作核心是服务,服务就必须注重细节。工作中把握好分寸,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做到周密细致。有了以上的感受,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所以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对办公室工作给予更多的谅解、关心、理解和支持。现汇报如下:
一、20_年工作回顾
(一)明确职责,合力做好职能工作。
办公室是机关的一面旗帜,是形象的集中表现。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表明办公室各项工作都要走在前面,也决定了办公室工作人员要“任人难任之劳,承人难承之重,挑人难挑之担”。为此,我们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从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程序、标准和规范入手,制订了《办公室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制定办公室工作人员分工,强化职责和责任,基本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公室的各项工作都有了质和量的提高。
(二)着眼全局,努力在服务协调上求作为。
搞好服务,是办公室工作的天职。服务和协调工作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衡量办公室工作水平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们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好每一个电话,通知好每一个会议,发好每一张报纸,落实好每一个批示,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不断提高办公室的协调服务水平。
(三)真抓实干,全力完成各项任务。
办公室先后参与了“5.19—___镇生态旅游年启动暨山东省摄影家协会揭牌仪式”、“___镇首届桂花节暨___村‘旅游特色村’揭牌仪式”、“___镇摄影大赛颁奖仪式”、“2012年度___镇村级点评”、“___镇建镇2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在平时接待和节日走访中,做好细致准备,周到服务,做好各个科室的协调,当好各部门的帮手。
二、20_年的工作思考
(一)当好贴心人
一是服务领导。为我镇领导班子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始终是办公室工作的重点。二是服务机关。始终坚持“多交流、多沟通、多汇报”,搞好与机关各委办、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协调,需要办公室配合的活动和任务,创造条件尽最大努力支持与配合,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三是服务基层。接待基层同志坚持做到热情周到、不卑不亢;对待上访的同志耐心倾听,及时反馈,切实做到联系基层、服务基层、扎根基层。
(二 )当好有心人
办公室人少、事多,如何在任务不断加重的情况下确保办公室高效运转,迫切需要提升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作为一支相对年轻的团队,办公室全体成员将进一步加强学习,努力做到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实”,精心办文、悉心办事、细心办事,为领导和基层单位提供良好周到的服务。
(三)当好负责人
牢固树立为全镇服务理念,增强抓落实的责任和效率意识。通过优化办文、办会、办事的各项制度和程序,形成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抓好重大决策、重要政策和重点活动的协调,通过办公室的居中协调,保证领导的决策和批示落实到位,推动全镇各项工作有效实施。
第二部分我想谈谈自己所分管的群团工作。过去的一年,我们 顺利完成了区工、青、妇组织和镇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同时,一方面加强组织建设,一方面深入开展文体活动。2013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学习,奠定有利于工青妇群众发展的思想基础。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契机,认真学习《工会法》、《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妇女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使我镇工青妇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理清思路,为做好我镇工青妇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抓载体,促进工作吸引力。
以重大节日为载体,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为契机,举办一系列群众性文体活动,激发工青妇团体的工作热情,营造学先进、创先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