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对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发展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发展对策

农业发展对策范文1

根据郑州市都市农业的特点、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郑州市环城区“都市型”现代化农业的定位:一是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将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统一起来,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来综合开发,协调发展;二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的“三农”活动的极核;三是河南省乃至全国知识经济在“三农”领域创新的极核。应具备四个功能:一是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二是服务城市带动农村城市化的功能;三是观光休闲文化旅游的功能;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富裕农民的辐射带动和示范的功能。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目标:中原区域化生态绿化中心,目标为建成以乔灌草、果花菜染绿环城宽6-9公里,长100公里的环城绿带;全省现代化农副产品加工中心,目标为采取国内先进技术、产品规格、卫生标准,建设一流的加工企业;全国现代化农副产品贸易中心,目标为采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技术、营销策略,创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建一流的商贸企业;中国北部现代化黄河文化休闲旅游中心,目标为运用现代化理念,将黄河文化作为无形资产经营开发与农业结合的特色旅游产品,把市民及国内外游客尽量吸引到郑州来。

二、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与世界上某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较,中国都市农业起步较晚,而且与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不协调,郑州市也是如此,制约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政策机制尚未健全目前,尚未出台必要的配套政策和建立有效的经营机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完备的政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经营机制的支撑,都市农业也不例外。但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看,针对都市农业的政策尚未形成,其经营机制尤其是土地流转机制等也不健全,这是制约都市农业发展原因之一。

(二)布局规划有待强化虽然各大城市都在规划布局都市农业,但城市化进程等总是比都市农业建设更快,都市农业的地盘往往让位于城市化建设等。健康有序的都市农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政府全面监督之下。但就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实践过程看,大部分地区未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整体布局、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等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不力,单纯的市场行为导致了都市农业的盲目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大都有着较为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然而,中国都市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正处于建立健全过程中,尚未系统化,更缺乏全面性,成为制约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缺乏竞争有序的投资主体缺乏竞争有序的投资主体。就比较利益而言,都市农业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传统农业,理应成为社会闲散资本的关注点。但由于整个农业的投资回报率低于工业等其他部门,使其投资者主要局限在原农户范围内,而其他投资者大都举目观望,导致都市农业投资不足、发展缓慢。

三、郑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方略

(一)主导产业的确定

1.绿色蔬菜产业

蔬菜是郑州市农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74.27千公顷,2008年全省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588万亩,占全省蔬菜种植面积的23%,设施蔬菜总产量达200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31%。据省农业厅总经济师魏仲生介绍,每亩露地蔬菜收益一般在1000~2000元,比一般大田作物多5~8倍;每亩设施蔬菜效益一般可达5000~10000元,高的可达3万元以上,是一般大田作物的15~20倍。2008年,全省蔬菜纯收入约540亿元,对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额约为670元,占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454.2元的15%,蔬菜产业已成为郑州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2.生态林产业

随着郑州市城市化进程的大大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转向城市生活和工作,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城市化的同时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改善同步是21世纪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几年来,郑州市大力发展森林生态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生态农业建设,实施荒山荒滩造林、农田林网、封山育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建立以路域、水系、农田林网为骨架的高标准防护林体系,增强和恢复生态功能,林业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8年全市完成林业生产总值3.77亿元,分别比1949年的0.06亿元和1978年的0.19亿元增长61.6倍、18.7倍;2008年全市共完成造林面积27.37千公顷,其中,用材林6.89千公顷,经济林1.14千公顷,四旁植树1339.1万株。

3.畜牧产业

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达到21.89万吨,比1978年的3.13万吨增长6倍,年均递增6.7%;禽蛋总产量19.44万吨,比1978年的2.67万吨增长6.3倍,年均递增6.8%;奶产品总产量42.13万吨,比1978年的0.32万吨增长130.7倍,年均递增17.7%。人均占有畜产品产量明显提高,2008年人均肉、蛋、奶占有量分别为29.4公斤、26.1公斤、56.7公斤,分别比1978年增加22.3公斤、20.0公斤、54.9公斤。

4.水产产业

淡水养殖是沿黄一带优势突出、比较效益很高的主导产业。2008年水产品总产量12.96万吨,比1989年增长22.2倍,比2002年增长1.1倍。渔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平衡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确立以“一带三区”的方针

按照郑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郑州市内五区的农村属于都市农业的圈层,“一带三区”基本涵盖这一范围。“一带三区”包括:沿黄观光农业示范带、西部花乡农家风情游示范区、果乡体验风情游示范区和东南部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他们分别以沿黄河的观光农业、中原区花卉苗木基地、二七区的樱桃、葡萄特色杂果基地和管城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为城市市民打造富有农业特色、旅游观光特色和体验特色的新型都市农业。

2.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以农业局牵头联合涉农部门参加承办的公益性网站———商都农网为依托,逐步与北至北京、南至广州、东至上海、西至乌鲁木齐,以及沿海城市和周边省会城市建立信息直通、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加快各县(市)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与市网联网;通过建设网站、发行刊物、电视广播等形式,及时信息,从而引导农业生产和经营。

农业发展对策范文2

关键词:扎囊县;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技术创新

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对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发展特色农业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扎囊县而言,其虽然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但是也面临一定的发展问题,因此充分的了解扎囊县发展现状,对其特色农业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对于扎囊县未来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扎囊县农业发展现状

所谓发展特色农业就是从区域性特色出发,运用当地独有的农业资源优势,将自身的农业产品做到品质优势和价格优势,从本质上提升当地的市场竞争能力。换个角度说,通过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升农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但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可以调节当地的产业结构,因此在扎囊县发展特色农业,是有利于其长远发展的[1]。为此,首先从扎囊县的地理环境分析,其位于的中南部,西连贡嘎县,北与拉萨相连,其是具有一定地理优势的;从气候分析,其处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因此具有日照充足、霜降周期短、昼夜温差大等特点,由此可见其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尤其是近些年扎囊县青稞产量增长迅速,具有特色竞争的产品有几十种以上,如蚕豆、豌豆、萝卜、白菜、冬小麦,且黄牛肉、羊肉更为著名。虽然其农业产品特色优势比较明显,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多实质问题让扎囊县的特色农业发展陷入了困境,如产品规模小、未形成产业就是扎囊县特色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都知道,若想使一个产品形成一个产业,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但是对于扎囊县而言,虽然很多农业产品都比较受市场欢迎,但是就是由于规模比较小,因此很难形成一个产业,如巴旦杏、天山乌梅等非常具有地方特色,且口味也比较独特,但是由于规模比较小,因此在外销上就比较困难,且现下扎囊县的产品组织化程度低,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的实现扎囊县特色农业的长远发展。

2扎囊县特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2.1扶持特色农产品协会发展

从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模式分析,其不外乎有五种,即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市场集中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综合集团开发带动型。因此从扎囊县的农业特色分析,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型去为当地的特色农业进行带动,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2],对扎囊县特色农业发展无疑是会形成一定推动作用的。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做出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政府可以创建一些特色农产品服务组织,如农产品行业协会、产销联盟、农业合作社等,帮助农户拓宽市场信息渠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避免农户出现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现象,进而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销售的一体化,帮助一些小规模的农户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量,从本质上减少企业与农民的损失。同时通过特色农产品服务组织的建立,可以加强农户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进而通过政府对市场形成一定的调节,在维护农户利益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量,进而开拓更宽广的国外市场。

2.2支持农业技术创新

农业技术的创新,是推动扎囊县特色农业发展有利条件,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现下扎囊县特色农业发展困境。而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扎囊县在进行产品种植时,要运用更多的创新农业生物技术,从而扩大像巴旦杏、天山乌梅、无花果等农作物的产业种植结构,从而解决规模小这一问题。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农业生物制剂,去提高水果的单产量,再或者运用微生物技术,将农作物的遗传品种进行改良,且随着近些年新型农业技术的发展,若是可以将其大幅度的作用在扎囊县的土地上,不但可以改进原有的青稞种植技术,还可以缓解青稞重复种植的土地环境压力,在新型农业技术的带动下,推动扎囊县特色农业发展。但是需注意的是,由于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特性,且具有较强的外部正效应,因此其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领域,因此在应用具体农产品技术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才能大规模的投入生产。

2.3加强品牌经营管理

品牌虽然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但是其对于扎囊县特色农产品发展却至关重要,可以说通过品牌的塑造,可以帮助扎囊县迅速占领相关农产品市场[3-5]。为此首先要树立品牌观念,增强自身的品牌意识,这会成为扎囊县农业品牌培育的先决条件,进而提升扎囊县的特色农产品市场经济力量。其次加强对农产品的认知工作,运用一种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去进行特色农产品生产,不断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扎囊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使扎囊县的特色农产品可以成为当地的一个地理性标志,换句话说,当人们提起青稞,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扎囊县,那么就可以说扎囊县特色农业品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最后在扎囊县建立一个完善的特色农业管理体系,进而不断的对当地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式的管理,确保扎囊县的特色农业品牌可以经久不衰,实现扎囊县特色农业的长远发展。

总之,扎囊县特色农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必须要从区域特色出发,并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进行统筹规划,才能确保扎囊县特色农业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

作者:单增卓玛 单位:山南市扎囊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清先.世纪之交农业综合开发的战略思考[J].研究,2015(04).

[2]温军.未来的呼唤:产业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导报,2014(11).

[3]严茂超.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6(02).

农业发展对策范文3

    1.河南省区域高效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经过多年的发展,河南省高效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农作物品种齐全,结构合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比重上升;林业和水利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一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应运而生。(1)高效农业结构趋向合理。河南省高效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正由传统的主要以粮食、蔬菜和肉禽等常规农副产品生产逐渐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向生产特色、优质、创新农副产品和常规农副产品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生产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档次。当前,河南高效农业内部结构中,茶园、花卉和中药材种植面积比5年前分别增长了95.8%、17.5%和34.6%。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河南省高效农业内部结构正在进行战略性调整,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现代果蔬、花卉园艺调整,由过去的大农业向畜牧养殖业调整,由低效落后的农村经济向高效先进的农产品加工业方向调整。(2)高效农业品牌优势日益显现。河南省注重通过品牌农业带动高效农业的全面发展,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目前,河南省已产生了一些在全国有很高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如金苑、三全、思念、华英、双汇等。其中,双汇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2012年屠宰生猪1142万头,销售冷鲜肉及肉制品155万吨;华英鸭成为畅销世界的鸭肉品牌,2012年年加工肉鸭能力达8000多万只;三全食品是中国速冻食品行业的鼻祖,在速冻食品行业声名显赫,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优势。在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的农产品知名品牌企业,为河南农业经济带来巨大效益。(3)农业科技含量加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发挥规模效益。近年来,河南省高效农业注重科技化和规模化,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注重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的应用。在加大农业投入的同时,河南省高效农业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由无到有,由过去比较单一的种植,发展到如今集种植、养殖、科研、观光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示范园区。示范园区产生了显着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一些区域出现了“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一定程度上拉动了高效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2.河南省区域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的高效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1)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少,辐射带动力不强。除了双汇、金苑、三全等企业外,河南省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不高,和农业生产大省以及消费大省的地位不相称。据统计,2012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8120家,销售收入已达1.2万亿元,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170家。而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仅6532家,实现营业收入只有6540亿元。好品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少,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品较少,而且大部分产品在河南省本地销售,在省外的知名度低。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以鲜货、原材料和粗加工品出售为主,市场销售半径小,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低下。(2)市场运营机制缺乏和资本供应不足。一些区域在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市场运作体系和机制。目前,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河南省农民合作组织带动的农户数量占总农户数量的比例低于15%,大部分农户处于分散经营和自找市场的状态。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企业组织,大多数也属于松散型的经济联合体。农产品示范基地规模不大,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流通体系薄弱,售后服务差,农业企业竞争力不强。同时,土地不能有效流转与规模经营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河南省区域农业的进一步高效发展。另外,农村原有的金融服务水平低下,服务落后,不能满足区域高效农业发展的金融需求。现行信贷制度限制着对高效农业发展的资本供应,高效农业发展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3)政策机制不健全。高效农业的发展需要完备的政策体系和行之有效的经营机制支撑。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与高效农业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有效的运营机制尚未出台和建立,这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发展。当前,我国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农业发展效率低下,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服务没有跟上城市化的步伐。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实现第一和第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打造农村和城市相同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运行机制。没有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经济的无序发展会带来农村资源的过度开采浪费,加大贫富差距,城乡发展混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4)高效农业中的农民问题突出。农民的文化素质问题是高效农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各种原因,河南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对知识的获取和利用程度低,生产经营效果差,服务意识不强,集体谈判能力弱,不能满足高效农业发展的要求。根据对河南省有代表性县市的调查,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年限在9年以下的占73.48%,10至12年的占23.98%,13年以上的占2.54%。农民文化水平的低下和现代意识的落后,使得区域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小规模农户和大市场之间存在一定的对接难题,农村和城市无法实现同步发展,城乡差距拉大。由于农民缺乏应有的法律主体地位,业务开展受到很大限制,服务内容单一,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严重阻碍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河南省区域高效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将循环经济引入高效农业发展规划

    鉴于高效农业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将循环经济引入高效农业发展规划非常重要。“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适合有高效农业参与的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发展高效农业必须改变过去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研究农村污水及废弃物处理技术,将废弃物变成有益的肥料循环利用于高效农业生产中;通过建立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点,推广高效农业的成功经验;建立相关的高效农业循环法律法规体系,使循环经济制度化、法制化;建立激励措施鼓励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高效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

    2.完善土地运营机制,保证高效农业发展的土地使用权利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生产,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及物力,收效却甚微,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快速高效发展。长期以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不确定,与市场规律相违背,造成农村土地流转受限,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在产权改革方面应积极打破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确定产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积极的产权改革有利于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交换、租赁和承包,从而高效利用农业资源;进行产权改革,明确产权主体,也有利于农村土地进行连片经营,形成规模经济。为了更好地为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做好保障,为土地有效流转提供沟通环境和畅通渠道,可以考虑建立市级和县级土地流转的信息档案库,乡镇一级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村级设置信息联络员队伍,及时保持信息沟通。创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农村土地在更大区域范围、更大规模上有效流转。

    3.通过培育市场新主体,用工业理念推进河南高效农业发展

    借鉴工业发展中效益至上的理念,发展高效农业,注重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把工业生产上效益优先的原则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来是农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发展高效农业要注重提高品质并降低能耗,进行成本核算,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企业化管理;另一方面,建立一种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紧密连接的开放式经营模式,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效益。高效农业必须引入市场营销理念。企业应着眼于市场,重视市场调研,完善农产品品种结构,只有生产出让消费者需要和喜爱的产品,企业才能长期生存下去。同时,重视销售推广,现在的市场是买方市场,“酒香也怕巷子深”。企业应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和售后服务方案,重视销售渠道的建立和促销模式的构建。借鉴工业规模经营理念,培育龙头企业。在市场经营方面,实施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引导、鼓励优质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各显神通,扶持一批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和生产大户,以龙头带动整个农副产品加工业及一些服务组织的快速发展,提高农业的工业化水平。对于一些原来知名度不高且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可采取兼并重组的方式,提高企业实力。另外,可考虑发展一些农业园区,把一些管理良好、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中起来连片发展,以形成连环带动效应。

    4.完善多层次的科技培训,提高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

    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广泛培训是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科技人员的带动作用,注重对这类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方式应灵活高效,理论与项目相结合,把高效农业的发展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

农业发展对策范文4

关键词:高效农业;发展;问题;对策

1高效农业的概念与内涵

现代高效农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现代高效农业不是赚钱多、经济效益高的农业,而是经济效益和社会社会、生态效益综合最佳的农业。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有土地生产力、劳动生产率、资金生产率、经济产投比、资金利润率、资金周转率等主要指标。高效农业的社会效益,有年人均各种生物产品占有量、年人均产值与纯收入、系统开放度等主要指标。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是生态效益的基础,按照生态平衡规律和经济生态规律调节和控制经济生态系统,从而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地迅速发展,使人类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是生态效益的目标和根本标志。

2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由于投资的标准低,不少高效农业开发项目区的配套标准也相对较低,不少未治理区域不能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需求。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大多数高效农业开发项目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还不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从而严重制约了现代高效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2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许多高效农业开发项目的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龙头企业整体带动力不强,相当多的龙头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档次低,自身需要输血,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贡献率低;还有一些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不够,大部分产业还处于鲜售和粗加工上。

2.3科技推广与应用水平低

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不足,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管理较为粗放,产品质量不高,科技含量低,很难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同时,由于农业比其他产业收益相对较低,造成了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提高过慢,对先进技术不易接受,制约了农业科技进步和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4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不足

高效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在农业品种、技术和设备上要集成创新与综合配套。但目前农业科技创新大多只局限于单一环节的研发,很少注重整个产业链的联合攻关与集成创新,这就影响和制约了高效农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2.5发展资金瓶颈问题突出

发展高效规模农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投入,但由于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大部分农户很难组织规模生产。就是一些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大户,或者已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企业,虽有扩大再生产的愿望,可由于自身积累不足,也难于突破现状,致使高效农业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非常突出。

2.6不重视农产品品牌培育

在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中,不少农民和企业不够重视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更不重视产品品牌的塑造,有些产品有名无牌,有些产品有牌无名,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一些农产品虽然拥有一些品牌,但由于规模小、市场份额占有率低,真正有辐射效应的品牌产品不多,知名品牌更少,产品宣传力度小,申报注册的更少。

3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的措施

3.1要进一步更新农业发展思想观念

现代高效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变农业生产高产、质量、效益低的现状,按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首先是要更新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树立现代农业观,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再就是要更新农业耕地观念,不能仅仅依靠现有耕地发展农业生产,要积极开发利用所有的国土资源,拓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空间。

3.2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高效农业风险

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还必须研究建立起高效农业发展风险基金,为降低和化解广大农民发展高效农业风险提供有效的保障。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高效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和农户抵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要大力推广多种经营发展模式,努力组织起广大农户,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一条龙服务,做大农业产业链,引导高效农业发展。

3.3以高效农业为方向加强农业科研

在高效农业发展中,必须使科研工作全方位面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按照不同农产品自身的特色与用途,研究制定相应的优质产品目标,从而把这些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优势产品进入市场。为此,要积极调整农业科研力量的配置和主攻方向,组织强有力的研究力量对各区域优势农产品进行重点研究,并大力加强产后科技服务,既重视品质育种,又重视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各项技术措施对改进品质和增进抗逆性的作用。

3.4切实加强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环节

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不断拓宽现代农业生产领域,才能不断改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包装、储运等技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紧密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也必须面向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服务。

3.5在高效农业发展政策扶持上求突破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出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优惠政策,对那些具有较大影响力,具有较强示范辐射能力的高效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组织进行大力扶持,切实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分开问题,大力推动土地流转,大规模地发展高效农业。

农业发展对策范文5

关键词 精致高效农业;优势;对策;广东兴宁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14-02

近年来,兴宁市认真贯彻实施“强农惠农”政策,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种植业生产基地初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格局,发展农业旅游产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全年已发展形成优质稻生产基地、油茶生产基地、蔬菜生产基地、优质单枞茶生产加工基地、优化龙眼基地、优质软枝沙田柚基地、畜牧业(良种猪、客乡鸡、鸭、鹅)生产示范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得到提高[1-2]。2011年兴宁市粮食生产获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光荣称号,广东新丰盛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获得了有机认证,龙田龙威绿柚获得了绿色产品认证,兴宁市炳氏种养专业合作社获得了有机柚认证,通过品牌效应,产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农民生活得到改善。201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34.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 856元。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硬底化水泥路。为建设幸福宜居兴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1 兴宁市精致高效农业发展优势

1.1 地域优势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南亚与中亚热带过渡气候,年平均气温20.4 ℃,极端最高气温38.3 ℃、最低气温 -1.4 ℃,年平均降雨量1 540.3 mm(夏季降雨量占41.5%),年平均日照时数2 009.8 h,非常适宜精致高效农业的发展。全市总面积2 105 km2,其中山地14.9万hm2,耕地3.496万hm2。市辖17个镇3个办事处,490个村(居委),总人口11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农村劳动力46.7万人,自然生态条件优越,且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的地域优势,为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奠定了基础,应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精致高效农业基地。

1.2 省项目资金的支持

兴宁是广东省粮食生产大县、水利建设示范县、林业生态县、农机推广示范县,有一定的项目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款项作为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和发展精致高效农业。调整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现已建立2.4万hm2优质超级杂交稻基地、840 hm2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基地、1 333.3 hm2优质茶基地、1 333.3 hm2优化龙眼基地、1 200 hm2有机软枝沙田柚、1.33万hm2油茶生产基地、畜牧业生产养殖、水产标准化基地等,从而夯实了兴宁市发展精致高效农业的基础,使该市农业生产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兴宁市发展精致高效农业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2 兴宁市精致高效农业发展对策

2.1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增创精致高效农业优势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发展优质稻、茶、果、菜、畜牧生产、水产养殖建设农业旅游产业等特色高效农业。应重点抓好如下工作。一是围绕继续创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为目标,按照建设特色宜居兴宁、幸福兴宁的美丽蓝图,重点抓好精致高效农业的发展,为全力加快绿色的经济崛起、建设幸福美丽新兴宁提供良好条件。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发挥兴宁市良好农业发展优势,按各镇地理位置,发展优质超级杂交稻、无公害蔬菜、有机蔬菜、优质茶、优化龙眼、规模化、集约化禽畜养殖场、水产养殖等基地建设,实行标准化生产[3-5]。三是依据现有资源优势,整合资源、科学管理、统筹发展。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共建设,发展现代农业重要举措,以“三大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旅游农业)为主,促进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特色种养和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再上新台阶,按照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旅游农业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扶持力度,对传统农业实施“绿色再造”。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拓展旅游农业休闲功能,打造知名品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走出一条精致高效农业为特色农业之路,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有力推动了兴宁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2.2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良种普及力度,提高生产水平

一是依托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技术优势,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和“产学研”活动,通过召开现场会、印发资料,为广大农户、种养专业户、养殖大户现场指导,提供科学情报、广泛应用各种新技术,如推广优质超级杂交稻塑盘抛秧、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牧水产标准化生产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二是积极推广良种普及。近年来,以市农技中心、农场农科所、各镇农业站、畜牧站示范基地引进良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全市种植养殖良种覆盖率达98.6%以上。三是科技培训,采取多层次、多形式举办培训班和科技下乡现场指导。聘请科研院所专家教授举办优质超级杂交稻、果树、有机蔬菜、甜玉米、茶叶、畜牧业(良种禽畜生产、饲养)、水产等各种技术培训班,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

2.3 抓好冬种生产,重点发挥冬种经济作物生产特色效益

充分利用兴宁市冬季霜期短的自然条件,发展冬种生产。农民有冬种习惯,农业局积极开展市场调查,掌握产销信息,及时召开冬种生产工作会议,做到早部署,早行动。全市各乡镇(街道办),深入引导农民挖掘冬种马铃薯和冬种菜潜力,推广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新技术,发展稻—稻—菜,稻—稻—薯(马铃薯)轮作,壮大冬种特色效益农业。

2.4 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工,增强特色效益农业市场竞争力

一是不断完善“农超对接”的市场体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发展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采用多渠道经营。在充分发挥东岳宫商业城农产品交易市场功能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罗浮、水口、龙田3个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形成全市“产品流通”的市场流通体系,并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惠州、汕头等市10余个大型农产品市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拓展市场,搞活流通。二是出台一系列扶持流通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订社会治安责任制度,保障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农产品物流畅通、积极帮助批发商蔬菜运输专业人员办好绿色通道证书,减少了流通环节,提高效益。

2.5 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在抓好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同时,做好旅游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和开发利用,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人们休闲,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等观赏、采摘,休闲、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创办集观光、农业、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娱乐、养生修性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

3 参考文献

[1] 石晓东,赵景芳.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主要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68.

[2] 周敏,董现荣.我国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8):4287-4288.

[3] 卢燕,张铭,王小军,等.发展江苏省高效农业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63-365.

农业发展对策范文6

    1利用好当地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得依赖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这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具有自己显着的特点,只有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因此,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资源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避免过度,并注重环境保护。

    2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农产品销路不畅,那么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将难以实现。因此,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时候,应该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产业的门类、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等,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产品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利用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的竞争优势。改革农业科研立项和评估体系,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改进技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研发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加强科研成果的运用,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高效农业农业的发展。

    4做好资金投入、资金管理和农民培训工作

    增加政府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资金的投入。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运用现代农业技术。

    5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重视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改变秸秆、杂草等直接燃烧的情况,用作饲料,改善土壤肥力等;对农业产品进行多层次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如推行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为广大农民致富开拓新途径。总之,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农业资源,并能够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6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以某一特色产品为起点,适当延长食物链或者加工链,进而开发出一系列的农产品和食品,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生物能资源、废弃物等等,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目的,形成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7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专业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业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之间的联系,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核心,发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坚持特色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将优势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注重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建成高水平、有特色、规模化的产业体系,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8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