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1

1现行《中医基础理论》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问题与不足

1.1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评价薄弱化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任何学科中都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所在。结合中医学自身特点,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其它科目更为重要。但现行《中医基础理论》评价体系中,对此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本课程的考试仍以闭卷为主,开卷较少;笔试为主,专题汇报或答辩较少;单一识记类考试题目为主,综合分析运用类考试题目少或无。这样的考核方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知识覆盖面狭窄,考核代表性较差,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态度等多方面情况[3],更无法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中医要发展和进步,必须在中医入门之时,就高度重视对学习者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评价,以激发其创新精神。1.2中医思维评价边缘化中医临证诊疗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认知主体—医生认知感悟能力的高低,或者说医者思维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同时,对中医学习者思维能力和水平的评价也就是对其学习过程中分析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这与形成性评价既注重学习效果,也注重学习过程的主旨是完全一致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中更应重视和突出学生中医思维能力的评价。这是中医人才培养最为基础也最为核心的环节所在。但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包括注重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内,对此基本没有体现或没有充分明确的体现。1.3信息(知识)获取评价忽略化信息(知识)获取能力是指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21世纪是信息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知识)获取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习已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及最新动态。换言之,要创新就必须有足够的信息获取能力。中医学是多学科体系交叉渗透的产物,内容广博深奥,要做到临证自如,同样需要扎实全面的知识积累及与时俱进的知识获取能力。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即是中医广博积累深入获取知识的典范。因此,在学习中医之初,就应将信息(知识)获取能力的评价纳入学习评价体系,并给与足够的重视。但目前总体来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在内的中医课程信息含量及知识覆盖面明显不足,对这方面能力的评价也基本没有体现。

2改进意见及建议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要使形成性评价在内的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应做到:2.1评价客观化多元化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形成性评价成绩的运用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量化的分数或等级,而是要在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促进和加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换言之,评价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和鼓励学生,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这个角度上讲,评价应在关注个体差异性的同时,力求客观化多元化。因此,应将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多方面相结合,才能对学生做出相对客观全面的评价。首先应结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特点和地位作用,通过校内外调查研究开展教学评价讨论,如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等形式,组织师生深入分析探讨,以确立本课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可根据课程特点,以考核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自主命题。再次,评价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方式和方法,在实现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欣赏自己、欣赏别人。此外,各高等中医院校之间,亦应加强沟通交流,在促使形成形评价客观化多元化的基础之上,使之更加趋于科学化,有效化。2.2以中医思维为导向注重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思维能力是理解力、论证力、判断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比知识本身更加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具有独特指导理论及诊疗手段的医学体系。思维方式也与现代医学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高度重视中医思维方式方法的培养,如重合轻分,重用轻体,重象轻形,重时轻空,重悟轻测等。而中医思维的过程,也就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对中医思维的评价,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因此在教学评价过程中,也应注重这一方面的评价。并将对学生中医思维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这一主线贯穿学习评价始终。如此一方面可帮助学生逐步构建起中医思维模式,强化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中医临床奠定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帮助学生解除中西医思维方法的反差与碰撞带来的学习困惑。2.3拓宽信息获取途径强化信息(知识)获取评价信息(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信息化时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中医学是理法方药密切结合的信息集合体系。因此,中医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在课堂内外增加信息传递量,拓宽知识覆盖面。具体可根据课程学习需要,选定学习主题,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资源目录、资料搜集方法及途径(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网络资源等),指导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综合,并以电子文稿、电子幻灯片等形式制成作品,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4]。同时,教师及同学相互间可对此进行评价,并按适度比例纳入形成性评价成绩中。如此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最为持久和深刻的学习。同时信息获取过程中十分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这对以“遵经守典”为特点的中医学而言,意义更加重大。温病大家吴鞠通曾说过“遵经太过,死于句下”。总之,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奠基科目,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它发挥着整体调节,信息反馈等多方面的作用。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集中体现,应力求客观全面而有效,以发挥其在中医教学中的导向作用。

作者:包海燕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2

[关键词] 中医;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a)-0143-03

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我国已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在医疗、教学、科研、产业、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传承中医药知识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绩,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弊端,在大众化教育的今天更为凸显。

1 当前中医人才培养面临的困难

伴随着扩招,中医教育所延用的统一化、同一规格层次的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巨大冲击与挑战,使得扩招以来的人才培养质量滑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1]。当前,我国中医人才培养正面临着诸多困难。

1.1 经典教学薄弱,中医特色缺失

纵观当前中医高等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普遍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中医经典教学薄弱,中医特色不明显。从课程设置来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最著名的四大经典课程均为必修课,但其他的中医著作如《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医宗金鉴》等很少涉及;从课时数上来看,4门经典课程各开设一个学期,目前课时仅为54~72学时;从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来看,经典课教学中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己背诵、阅读、理解引导不够,结合实践能力较弱。这就导致学生的中医基础知识不全面、中医基本理论掌握不牢固,中医特色明显缺失。

1.2 西化较严重

中西医学由于其科学范式的差异,在没有完成其范式融合和“基因”重组前,二者的本质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近代来的中医教育从办学宗旨到课程设置都明显烙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印迹,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沿袭并强化了这一倾向[2],这就导致中医院校在开设中医专业的实践当中,明显受到西医的影响。历经中学阶段现代科学学习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西医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传统文化底蕴的缺失使得中医思维难以建立,加之医疗市场利益驱动,导致强势文化的西医逐渐盖住了中医,学生更注重西医课程的学习,呈现了严重的西医化。

1.3 临床实践水平不高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尤其是中医学,从产生之日起,就把跟随师傅门诊、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作为中医教育的关键,“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已成为中医培养的共识。但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中医专业学生成倍增长,师资、实验实训中心、见习实习基地等各类教育资源却没有同步增加,受这些条件的限制,学生跟师学习、积累临床经验的实践动手操作机会大大减少;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课程选择与组织不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分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而对知识的实践性重视不够,加之管理未理顺等因素,导致培养的学生临床实践水平不高、不会看病,人才培养质量滑坡。

1.4 科技创新能力不高

中医学科本身的特色,如中医注重经验积累,其望闻问切、中医针灸、按摩、气功等治疗方法都不是机器、西医药所能替代的,这是中医的特点和优势。但是,正是这些特点和优势,也是导致中医在现代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不高的致命弱点。而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吸纳了现代人文科技、西医课程体系,注重中医人的现代思维与科技技术的培养,但是由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欠准确,教育模式过于传统,教学理念与知识更新不及时,导致中医人才培养的科技创新能力不高,难以与时俱进。

2 现代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考

扩招后,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但多数中医院校的教育观念仍停留在精英教育时代,其人才培养模式已不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大众化时期主要应该培养的是应用型而不是精英型的人才[3]。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任务面前,中医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思想都要尽快转型,才能实现真正的大众化教育。结合实际,笔者做如下探讨:

2.1 分类人才培养,明确培养目标[4]

中医药院校大部分都是地方性本科高等院校,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对学生实行分层分类培养,明确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及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使学生既有将理论转化为临床技能的能力,又有应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的临床技能,也要有一定的管理、专业研究与创新等方面知识及能力;还要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不仅具有胜任医学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应用现代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二次开发发展中医的能力[5-6]。

2.2 强化经典著作学习,增加经典与临床相结合的实践课

强化经典著作学习,增加经典与临床相结合的实践课。中医经典著作是中医理论的渊源。回顾历代名医的成才之路,中医经典著作的深入学习是绝大部分名医成才之本。所以应强化经典著作的诵读,相应增加课时。同时在经典与临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强调中医经典著作学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增加经典的临床实践课,要求学生将二者结合起来运用经典指导临床,继而通过临床实践去体悟中医经典著作的精髓。同时加强教师临证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师上临床,建立教师临床机制;加强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方法改革。

2.3 增加人文选修课程,夯实传统文化功底

增加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秀才学医,笼里捉鸡”,这虽是一句俗语,但却反映了中医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中医学是建立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主流哲学的宇宙论、辩证思维一脉相承。只有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才可能建立起很好的中医思维。另外中医典籍多为生涩的古文,只有具有良好的古文功底,才能读懂领会中医典籍的含义,继而运用于临床。因此古代无缘跨上仕途的穷秀才们为了谋生转而学医,很快就能够入门,成为不错的医生。今天现代中医的培育也必须增加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淀。

2.4 优化中西课程设置,强化中医诊疗思维

对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西医学基础理论、临床技能知识也是必须的。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中医学专业必须以中医课程为主,应遵循“先中后西、中西结合”原则,突出中医特色,“先中后西”以利于建立中西医诊疗思维为原则;“中西结合”以加强临床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学新生历经中学现代知识体系训练,易于接受西医观念,形成一种西式认知思维范式,建立了先入为主的西式思维,便难以认同和理解中医药独有的学术思想与思维方式,因而很难学习、领悟中医学的知识精髓,更不可能运用中医药的学术语言进行知识创新和临床实践。因此在中西医课程设置上坚持“先中后西”的原则,恰当处理好中西医课程比例,以强化中医思维的建立。

2.5 加强临床能力培养,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疗效是判断中医科学性的关键,临床疗效是中医药学存在的底线,也是中医药能够发展的根本所在[7]。只要有一大批具有真才实学的能够发挥中医药临床疗效的中医,中医才可以持续传承。可以说,临床实践是中医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临床能力培养。一是要增加临床实践课程比例,增加学时,增加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二是改革临床教学模式,后期教学、临床课程教学要与临床医院形成良性互动;三加强对临床课程教师的培训考核,提高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四是加强对中医见习、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建立新的见习、实习基地,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管理,缓解当前见习、实习基地紧张的状况。

2.6 注重现代技术运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医要与时俱进的发展的关键是重点培养学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中医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要及时注入现代科学技术新思维、新认识、新技术。通过学习运用新知识,舍弃中医理论中过于直观、猜测的东西,增加科学的、实证性的新内涵。为了培养适应现代要求的中医人才,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设置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基础课,全面培养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②注重科学思维和方法论的教育,增加科学思维方式、科技与学术发展史、科研思路与方法等课程,提高科研与创新意识;③增设现代技术选修课,优化开放性实验室的建设,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增大经费投入,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扶持大学生参与挑战杯等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2.7 深化中医教材改革,丰富教学手段

加强教材建设,深入研究,改变中医“中医理论难懂,中医书难读”的困境,开展直观教学研究,根据中医学学科规律,适时合理地配用直观教学模具及辅助手段,展现出传统教材、传统课堂上难以实现的阳性体征、特征和语言上难以表述清楚的抽象理论和感觉,运用直观教学强化了中医辨证思维,打破中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困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中医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中医事业接班人,需要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进一步明确中医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分类人才培养;强化经典著作学习,增加经典与临床相结合的实践课;增加人文选修课程,夯实传统文化功底;优化中西课程设置,强化中医诊疗思维;加强临床能力培养,提高临床实践水平;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深化中医教材改革,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考试办法[8],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中医人才的培养是满足卫生市场需求和大众化教育社会需求,促进中医药事业进步与发展的真正希望所在。

[参考文献]

[1] 贾谦.中医式微与教育失误[J].医药世界,2006,(7):4-5.

[2] 卢传坚,朱旭红.浅谈中医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医教育探索,2010,(3):10-12.

[3] 叶祝弟.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反思和展望-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访谈[J].探索与争鸣,2009,(2):4-6.

[4] 黄政德,熊辉,李江山,等.多层次中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14-16.

[5] 张兄武,徐宗宁,付保川.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策略探究[J].教育评论,2011,(2):50-51.

[6] 刘志鹏,杨祥,陈小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34-36.

[7] 李艳红,毕立雄,张顺贞.对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思考[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60-61.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中专;《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2-02

中专学校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专《中医基础学》是中医基础教学课程,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后期学习影响较大,中专学生由于中医知识积累较少,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加强《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成为中专学校中医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中医基础学》教学要求

1.牢记概念。《中医基础学》教材最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三个方面,而基本概念是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精讲的方法,对于涉及到的概念重点讲解,例如对于阴阳的概念、脏腑的功能等需要详细介绍,在下次上课之前教师要对上次课中涉及的概念进行复述或者提问。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在最佳时机提出概念让学生记忆。

2.建立中医思维。《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基础理论都是通过长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归纳出来的,要对《中医基础学》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必须让学生了解中医思维方法,通过合理运用中医思维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同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教学中教师要对《中医基础学》各章节中体现的中医思维方法进行评析,让学生对中医思维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全面了解。例如,在讲述脏腑学说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此概念不仅是解剖学概念,更是生理学和病理学的系统概念。

3.基本技能训练。在《中医基础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辩证方法,例如四诊八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一定的技能训练让学生掌握这些基础技能。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四诊的类项和意义全面了解,然后让学生通过模拟病人,相互诊断。另外,基本技能训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收集资料进行研究,最终保证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诊断的技能。

4.学以致用。一切理论学习的目的均是为了实践需要,而《中医基础学》中的基本理论、技能均来源于医疗实践,同时又在医疗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另外一个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让学生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合理应用这些知识,为医疗事业服务。

二、如何提高《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

1.培养学生兴趣。《中医基础学》是学习中医的基础课程,对于中专学生而言,学生在入学初期对中医的了解不够,学习动机也不是很明显,在此时培养学生兴趣,不仅能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能为其他中医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要强调《中医基础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中医基础学》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第二,要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展示中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建立学生发扬中医药学的信心。第三,合理选择历史典故,通过神农尝百草、张仲景坐堂、华佗创麻沸散等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

2.明确教学主次之分。《中医基础学》中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内容,虽然大纲要求学生对这些内容均要掌握,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中专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要求进行选择性教学,对教学内容详细划分。因为中专学生毕业后从事临床医疗的较少,大部分学生主要从事中药的生产、销售,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熟记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临床技能方面则以够用为标准。通过把握教学关键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学生对实践中需要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和深入,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帮助。

3.合理调整教材顺序。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为蓝本进行的,但是当前《中医基础学》教材中很多相关内容并未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困扰,也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重新制定教学顺序。例如,在五行学说版块中包含了其在中医学中应用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还未学习脏腑学说,因此理解起来难度较大,鉴于此,教师可以将五行学说的应用放到后面,在讲完脏腑关系之后进行。另外,在《中医基础学》中很多病证具有共性,教师可以将前后教材的病证归纳,让学生形成对共性病证的系统认识。

4.理论联系实践。《中医基础学》作为中医学习的入门科学,受到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较深,尤其在基础理论方面具有抽象性、整体性和主观性特点,学生对很多知识的理解存在障碍,教师需要让深奥的理论变得浅显易懂,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作为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与中医理论有关的现象进行研究,而且自己要不断总结归纳,形成庞大的知识库,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5.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突破说教式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第一,课堂讨论法。针对某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教师总结得出答案。第二,对比教学法。中医和西医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两者之间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教学任务可以通过两者的对比来实现。第三,扮演法。在学习完成之后,分别由学生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问诊,不仅提高学生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知识。第四,案例法。就是选择一些具体案例来说明课堂所讲授的内容,案例可以是以往蕴含医理的典故,也可以是学生常见的病理现象,还可以是临床中常见的病例,通过真实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第五,现代化教学。多媒体技术现代教学中应用最广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绘制表格、展示图片、展示案例声像资料等,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中医知识的应用,加深学生印象。

综上所述,《中医基础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实施,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提高《中医基础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特点,理顺教材内容,保证教学更加系统化。同时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符萍.浅谈中医基础学的教学方法[J].中国科技纵横,2011,(21).

[2]杨娜.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基础学》教学中的尝试[J].科技信息,20011,(1).

[3]徐耀琳.多媒体在中医基础教学中的利弊[J].甘肃中医,2010,(9).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药理学;全英教学;课堂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99-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与教育水平的明显提高,近年来大量外国学生纷纷来到我国求学,其中医学留学生数量增长最为迅速。为了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广西医科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收留学生,并用英语进行教学。全英教学是我校提高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学校知名度的一个重大举措。针对留学生而言,全英教学是留学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稳定医学留学生现有规模的前提下,提高医学留学生全英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国际化标准的合格医学人才,是医学留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现行情况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全英教学重在一个“全”字,其意义主要有两点:一个是语言,必须是全英文授课模式;另一个是内容,所讲授的内容必须全面。但由于授课教师对课程的认识或英语水平的不同,往往导致全英教学变为双语教学;或为了全英教学,但又碍于知识的局限,大大削减专业知识的学习内容,把一些原本用中文都难于讲透的知识删去;或照本宣科,不加解释,不能使学生全方位地理解专业课程的精髓,不能将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面。而留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气氛活跃、自学能力较强、经常提出一些书本之外的问题,喜欢互动式教学,期望教师不断提出提问,故两者之间就没有很好地衔接。因此,教师在给留学生上课时也要与时俱进,积极面临新的挑战。不仅要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方式,而且要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不断进行探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药理学全英教学的授课前准备

1.授课前充分了解授课对象。据统计,来广西留学的学生主要以越南籍、印尼籍为主。首先,大多数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及本民族的差异,教师应在授课前对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各方面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便与留学生们拉近距离,增进感情;其次,留学生虽然都说英语,但发音或多或少会带有地方口音,以及英语基础差异等问题也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授课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尤其是发音,并在课堂上及时补充英语基础知识,特别是医学基础英语,以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2.教材的选择。教材应根据留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对于大多数来自于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而言,最好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里面的词句比较地道,符合留学生的阅读习惯,内容也比较翔实。但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留学生的医学基础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条件允许,学校也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写适合本校留学生使用的教材。除了主教材之外,教师也可针对课程的相关内容推荐1―2本经典的外文原著,供留学生在课外之余扩展专业知识。

3.授课前需认真钻研教材。要想上好一节全英的课程,授课教师除了要有专业的英文口语表达能力外,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也十分重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对本章节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梳理,在授课过程着重强调并仔细讲解,并尽可能查阅相关内容的外文教材或最近研究动态,与时俱进地进行知识补充,提高教学质量。与国内的学生相比,留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针对这一问题,授课教师应尽可能进行课堂的情景假设,设想留学生可能会提出问题的地方,并预先准备答案。

三、授课的过程

1.因材施教,探讨药理学全英课堂教学方式。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不像国内的大学课堂以“填鸭式”的学习模式进行,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往往比较主动。授课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与留学生进行互动教学。由于药理学的理论繁杂,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授课时教师可以科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如利用肢体语言、案例分析、动画演示等方式生动地表现教授的内容,一方面可以弥补教师英文表达不好的缺点,另一方面也便于留学生的理解,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2.PBL法教学模式的引进。前已叙述,在教授留学生的过程中可采用互动的学习模式进行,而PBL法无疑是较好的一种互动方式,该方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提出来的。该法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简单来说,授课老师在课前准备好一些案例,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在课前1―2周发给学生;5―6个同学成立一个学习小组,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自行学习,到上课的时候,4―5个学习小组合并为一个讨论组,由小组成员各抒己见,老师将围绕课程的重难点进行讨论,并在最后的15min内进行总结。该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的思维能力。

3.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药理学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比较广泛,内容繁杂,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尽可能多地利用多媒体资源无疑能解决这一问题。例如,授课教师可采用图表的方式将药物的作用机制等课本上的大段文字用一张清晰美观的PPT表示出来,既有利于授课,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同时,授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获取课程相关的PPT、实验操作视频等资源,一方面弥补授课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另一方面能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及时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学是个双向的过程,授课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可通过课后直接询问学生他们认为教学不足的地方,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分析。

四、课后学习及考核

1.布置一定的作业。发达国家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创新性较好,但其基础知识远不如我国的学生,因此合并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方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留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在课后需要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来巩固、夯实他们的专业基础知识。

2.定期举办学术讲座。课本只是作为学科的基础知识,带领学生入门。如果想了解一些学科最新研究动态还需要经常参加学术研讨。因此我校会定期邀请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我校讲学,让学生能了解学术的最新前沿,并了解本学科的科研方法及思路,檠生今后的学习深造提供一定的帮助。

3.期末考核。古人说:“学以致用。”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在学完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之后,要学会将这些知识应用在临床上。我国高等教育的期末考核普遍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该方法虽能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大部分学生一旦考完就会很快忘记,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这样其实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在课程结束后的考核可采用基础知识测试与案例分析并行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也能提高分析应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华,莫宁.浅谈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留学生药理学理论教学[J].高教论坛,2009,(01):65-66,94.

[2]韦波,胡振.广西医学专业东盟留学生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33-34,55.

[3]许莉,崔宏霞,孙超,林宇,李清漪,杨红艳,宋娟,李涛.PBL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8,(27):94-95.

[4]熊爱华.药理学全英语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02):153-154.

[5]周燕,韦锦斌,潘宇政,刘伟,罗艳,朱丹,冯娴婧,林兴.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6,(40):44-45.

[6]魏征人,纪影实,关凤英,靳英丽,乔萍,李晶,张明,陈立.药理学全英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07):724-725.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范文5

随着医疗卫生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的快速发展以及年老护士的转岗和离岗,护理队伍处于严重不足趋势。为满足社会对医疗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合同护士在医院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护理队伍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合同护士的培训及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基本情况

合同护士比例:我院有临床护士57人,其中合同护士41人(71.8%)。合同护士学历:大专毕业6人(14.6%);中专毕业30人(73.2%);职高学校毕业5人(12.2%)。职称情况:护师4人;护士32人。招聘方式:一部分从实习生中择优录用,另一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

存在问题

整体素质偏差:一方面表现是临床经验不足。我院聘用的合同制护士大多数为刚毕业的低年资护士,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时间较短,因此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不足。另一方面是业务素质差。近几年卫校毕业的中专生,不注重学习,不求上进,专业技术和基础知识都不扎实。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满足于做完工作而不是做好工作,加上吃苦耐劳精神差,责任心不强,导致她们在具体工作中,总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失误,并且不能与患者进行较好的沟通。

稳定性差:合同护士待遇低,发展机会少,前途无保障,因此思想不稳定,哪儿的薪酬高就去哪儿,不想着怎样把工作干好,把医院建设好,而是抱着干一天算一天的消极心理,甚至于取得上岗资格就走人。从而严重影响了护理队伍的稳定性。

重视经济成本,忽视质量因素:科室为了降低成本,一方面是压缩护士人员编制;另一方面是大量聘用合同护士。科室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成本的问题,而忽视了合同护士的整体素质问题,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

措 施

转变管理理念:积极向院领导反应,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重视合同护士的素质培养,让他们明白护理质量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合同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只有尊重人才、留住人才,才能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根据科室护理工作量合理聘用合同护士,同时建议引进一些护理大本生来充实护理队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严格招聘程序,把住“入门”关:必须是国家正规的护士学校或护理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取得执业证书者优先录用,刚毕业的学生给1次考试的机会,未考取者予以辞退处理。入院时进行严格的“三基”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后试用3个月,试用期满后根据平时的工作表现择优录取。

规范岗位培训,加强继续教育:⑴培训内容:①为保证医院的基础护理水平,对新入院的合同护士要进行为期一月的岗前培训,加强合同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内容包括: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护理操作规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仪容仪表,医德医风与职业道德,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等。②为了提高合同护士的专科护理知识,分别派她们到各科室轮转学习,进行专业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③护理部每季度组织1次学术活动,各科室每个月组织1次业务学习和业务查房,旨在进一步巩固护理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流程以及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开阔合同护士的视野,提高专科业务知识及护理水平。根据所学内容,选择性的进行考试,考试达到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不及格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并实行末位淘汰制。④为了提高合同护士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抢救技能,多次强化合同护士对危重患者护理技能及抢救中使用抢救仪器的操作培训,从而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率,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⑵加强继续教育:高品质的服务来自于高素质的护士,医院及护理部积极鼓励她们参加各种继续再教育,如昆医举办的护理大专班、中医学院护理大专函授班等。每年医院都补助购买好医生网卡,要求学完全部学分,年终医院进行考核。轮流选派合同护士参加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各种培训班或到上一级医院进修学习,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合同护士的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都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全院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①尊重合同护士,实现人文关怀:医院大量的护理工作由合同护士承担着,长期倒班,工作比较辛苦,因此在生活上关心她们,工作上鼓励她们、重视她们,多倾听她们的心声,让她们切身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②承认合同护士的劳动价值,做到同工同酬:对合同护士除工资中国家规定的几项补贴外,其余待遇与在编护士一样。使合同护士真正体会到医院的关心,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性。③运用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合同护士综合素质:对于优秀的合同护士科室聘为骨干,承担着主班、教学和质控的重要工作,并为其创造更多的外出培训学习机会。激发了合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合同护士的竞争意识,全院形成了一种比学赶帮、奋发向上的氛围,对稳定和提高我院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护理部严格按照医院的管理制度每年对合同护士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评,考评优良者给予奖励并选派外出进修学习;合格者指出其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帮助改正;不合格者,予以解聘。通过严格的考核和管理,使合同护士有了危机意识,也促使她们更加勤奋和努力地工作。

建立合同护士技术档案:把合同护士的个人资料,岗前培训情况,每次理论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奖惩情况,情况等都记录于技术档案上,作为评选优秀护士、晋级、聘岗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合同护士是否续订合同的参考,通过技术档案的建立,有效地掌握了合同护士的整个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