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范文1

>> 现代农业科技在耕地资源集约利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设施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科技在金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湖北省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鹤壁探索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特征及发展建议 沿海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及机制选择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科技保障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浅谈加强农业设施园艺发展的措施及其发展方向 “互联网+”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柞蚕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河北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现状及举措 生态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发展的选择 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应用 浅析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1] 薇,韩振海,王德槟.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园艺科技[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51-54.

[12] 胡红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5):73-75.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范文2

摘要:本文研究了新形势、新时期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分析学科管理、科研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以及创新团队等方面管理制度建设,探索了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路。

关键词: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科研项目;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人才队伍

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指的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具体明确的农业科研和学科方向,有现代化高端农业科技装备、实验、试验以及示范设施,拥有一批高、中、低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和较强创新力的专家团队,有科学规范的管理保障体系,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创新引领和农业技术支撑作用的组织。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大部分省份的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些省份将部分研究所设为公益二类,均为国家科研机构组成的一部分[1]。当前,现代农业科研院所制度建设是推动我国公益类科研院所改革的关键。自科技部启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以来,要求现代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在运行机制等方面必须与国家和时代的发展方向相一致。中国农业科学院率先提出了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的宏伟规划,全国各省农业科学院以及各农业科研院所一起响应,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科技改革。

1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

建设现代科研院所首先必须要有优质的管理,缺乏管理将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要遵循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规律,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资源效用最大化,提高科研院所整体运行效率。本文就现代农业科研院所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因素作逐一介绍。

1.1学科管理制度

学科管理是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推动学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设立三级学科,一级为优先发展的学科,二级为发展前景良好的学科,三级为国家加大扶持的新兴学科。以重大项目立项、实施和学科队伍建设为中心,开展全面、系统的学科建设和管理[2]。

1.2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是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一是严把项目立项关。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院最高学术委员会针对重大科研项目要充分论证后再予以批准。二是实行项目分类管理。针对科研院所野重项目申报,轻管理实施冶现象进行改革,分类管理不同性质和来源项目。三是加强项目经费管理。项目经费要单独立账,专款专用,严禁经费挪作他用,重大科研项目经费要实行严格监督和审计。四是做好项目结题和验收。严格按照结题验收流程有序开展项目结题验收准备、报告、档案材料和答辩等。组织专家组客观评价和验收项目的完成、创新、先进性以及应用前景等情况,并要求及时完成科技成果申报。

1.3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制度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的基础,通过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效益。一是做好科研平台的整体规划。包括实验室、科研试验基地以及信息平台等建设的内容。二是注重科研平台的日常维护和升级。加大平台维护的资金投入,科研经费用作添置科研仪器设备,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三是规范管理。要规范仪器操作和相关维护制度,保障仪器、设备科学使用、管理和维护。四是建立平台设备资源的共享机制。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大型仪器设备。

1.4人才队伍以及创新团队管理制度

目前,建设现代农业科研院所最核心的任务是打造一支勇于创新、工作敬业的人才队伍。一是重视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尖子人才。重视引进学术水平先进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重点扶持具有敬业创新精神、高道德水平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尤其是要为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提供平台和施展空间。二是完善岗位聘任制。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双向选择,岗位设置向科研一线倾斜,以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同时,设立固定岗位、流动岗位等多种岗位形式,促进科研、管理、开发等人员良性流动与交流沟通。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收入分配按照技术、知识、管理和技能等贡献大小,实现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在住房、医疗、荣誉等方面为优秀人才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为优秀人才提供一个科技创新和攻关的创业平台,以达到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引领突出、解决发展急需的目的,提高科研院所的竞争优势[3-4]。

2结语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范文3

关键词:复合肥;质量检测;重要性;注意事项。

1 引言

复合肥质量检测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参照先进的质量检测标准,对复合肥质量进行鉴定、分析的复合肥质量管理和控制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复合肥服务,以维护农村社会的大局稳定,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对全面提升复合肥经营和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杜绝假冒伪劣复合肥引发坑农害农恶性事件的发生,满足日益提高的农业集约化、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在复合肥质量检测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制约着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的健康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关注复合肥质量的有识之士以及复合肥的生产经营企业给予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以足够的认识,全面促进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复合肥质量检测的重要性分析

复合肥的质量是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做好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不断满足人们对农业日趋增长的需求,有利于不断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复合肥的质量监测工作是保证复合肥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是农业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必须抓紧抓好。只有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跟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才能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3 提高复合肥质量检测水平的注意事项分析

3.1 注重建立健全复合肥质量检测体系

注重建立健全复合肥质量检测体系是提高复合肥质量检测水平的在体系建设方面应当充分予以注意的重要事项。复合肥质量检测的目的就是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效益的优质复合肥,这就需要在复合肥质量检测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复合肥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工作,因为每一项工作的成败,体系是关键,复合肥质量检测提示是否完善、是否运转协调,决定着复合肥质量检测的效果和质量。复合肥质量检测在各地都建设有复合肥检测机构,负责对复合肥进行常规检测、田间与室内检测、对复合肥的品质等指标进行检测。虽然建立了复合肥质量检测机构,但是,对复合肥的质量检测缺乏成熟理论的指导,没有结合复合肥质量监测工作的实际构建复合肥质量检测体系,制约着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的健康发展。复合肥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复合肥质量检测技术资源的调整、复合肥质量检测机构层级的设置,体系内部职责的分工,而且还涉及到各方关系的协调和激励机制的采用,仅靠单一的复合肥质量监测管理机关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科学、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统筹发展。

3.2 严格按照复合肥质量检测规范进行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

严格按照复合肥质量检测规范进行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是提高复合肥质量检测水平的在检测规范方面应当充分予以注意的重要事项。复合肥质量检测必须按照质量检测标准进行质量检测是复合肥质量检测的客观要求,我国现行的农作物复合肥质量检测标准主要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9年11月30日的、于2010年6月1日实施的《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标准,(GB15063-2009标准),因此,要严格按照这些规程进行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

3.3 不断提高复合肥质量检测队伍的整体水平

不断提高复合肥质量检测队伍的整体水平是提高复合肥质量检测水平的在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充分予以注意的重要事项。复合肥质量检测是一项要求非常高的工作,不仅要对复合肥质量检测的标准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而且还要对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有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的技术水平,针对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的独特性,需要复合肥质量检测队伍不断适应复合肥质量检测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积极抽调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年富力强的人员充实到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的第一线,对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实行政策倾斜和经济补贴,同时结合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的实际和岗位职责,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理论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提供复合肥质量检测服务。

3.4 根据复合肥质量检测的发展方向开展质量检测工作

根据复合肥质量检测的发展方向开展质量检测工作是提高复合肥质量检测水平的在总体规划方面应当充分予以注意的重要事项。复合肥质量检测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复合肥质量检测的未来和现代化农业的健康发展,绿色、环保、无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复合肥质量检测工作也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大局,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满足人们对复合肥质量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顾朝晖,李玉顺,刘伟,孔秋福,朱海祥吗,刘锐杰,马瑞芳,张宝珠,付博,乔洁,《含中微量元素的高氮复合肥料》,[P] ,《中国专利》,CN201981134U,2011年9月21日。

[2] 杨静怡,《海拔高度、有机肥对红花大金元产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第11期。

[3] 周立峰; 冯浩,《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对冬小麦产量及关键期生长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第1期。

[4] 刘桂琼,《对新旧标准的探讨》,[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年第7期。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范文4

1京津冀农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1.1北京市农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北京市拥有1600万常住人口,1.64万km2土地面积,属于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入WTO以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北京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但由于北京人口密度太大,本地区农产品尤其是品牌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价格也不断提高,现以输入外地农产品为主。北京市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是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生产标准化、产品安全化和质量化。

1.2天津市农业现状及发展方向天津市属于外向型都市农业,农业生产逐步向产业化发展。虽然天津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很大进步,但也处于本地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阶段。天津市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是积极吸取外企的先进农业科学技术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础。1.3河北省农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北省农业投资总量显著增长,但农业投资增幅大、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河北省农产品品牌化不够完善,农民收入低,消费者水平不高。河北省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是改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实现产品品牌化,以输出农产品为主,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加大与京津的农业合作。

2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的制约因素

2.1区域利益呈非合作博弈京津市场准入门槛高,利益封闭,要素进多出少。京津冀相似的产业结构无法承担区域行政博弈中一些产业地位相对位次下降的风险,在现有利益机制下,河北省采取弃重(工业)强农战略的代价巨大,这也是在市场机制下京津冀农业难显协调发展,京津冀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主要原因。

2.2缺少区域整体协作观念京津冀地区自身合作意识不强,根本原因是在各自行政区内考虑发展的成本低,从京津冀整体考虑持续发展的成本高,即外部性损失以及外部成本内部化的负担都不愿意各自承担,都尽力以转移外部性换来区域内发展的福利最大化。因此京津冀地区缺乏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区域农业合作的意识,追求官本位秩序下的的惯性思维和行动的路径依赖,束缚了市场与政府的手段协调[1]。

2.3区域协作战略和规划难以整体设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天津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的制定和河北省提出“一线两厢”战略构想,虽然都提出了建立环渤海合作机制,但由于京津冀农业协作要跨行政区划,涉及首都、1个直辖市和1个相邻省,行政关系的整体协调,要跨越多层行政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水平上,要综合考虑短期与长远、部门与区域的复杂关系。三方既要在相互协调中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建设,又要在整体利益良性互动约束下兼顾各方利益,其难度之大导致京津冀农业区域协作规划难以出台。

3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可行性分析通过计算京津冀区位商来分析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的可行性。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用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全部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与该部门在全国部门产值中所占百分比的比值来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化水平。当区位商≤1时,说明该地区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属于自给性部门;当区位商>1时,说明该地区专业化程度高于全国,专业化水平高[1]。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9年数据,计算出京津冀农业区位商(表1)[2]。

4京津冀农业协作发展模式根据京津冀农业的组织结构关系、要素投入整合关系和区位优势,提出未来京津冀农业的合作模式如下:

4.1龙头企业带动模式龙头企业带动型是以公司或集团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重点围绕1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销售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3]。在实际运行中,龙头企业联基地,基地联农户,进行专业协作。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不必再去市场上逐一谈判,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寻找供方或需方,生产者由此可实现区域化生产,引进先进技术,加工厂家和经销商可扩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以龙头企业为结合点,开展项目研究与开发,突破传统的生产模式,能够起到1+1>2的效果。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范文5

关键词:无人机;现代农业;应用现状;发展方向

无人机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伴随着技术的突破和成熟,无人机由于工作适用性好,操作灵活,方便快捷等优势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逐渐作为现代农业工程中的一种新型设备[1]。目前,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工程中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1~5],进一步的解放了人力,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信息化和精准化。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农用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以及农业精准化等方面应用广泛;了解了目前我国在农用无人机推广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阻碍,最后从建立智慧农业的角度,在技术,市场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用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方向。

1 国内外农用无人机应用现状

农用无人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应用较早。欧美国家由于农场集中度高、作业面积大,固定翼飞机发展较快;日本耕作面积小并且分散,适合发展轻型低速近距飞机,小型无人直升机发展迅速[5]。我国由于国情和技术等原因在农用无人机领域起步较晚,但近年来随着我国在无人机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农用无人机的技术,研发速度以及机型,应用范围等得到了长足的进步[1~5]。总的来说,目前农用无人机主要用于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农业精准化等领域。

1.1 农业信息化

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其可以作为遥感测绘平台,可以时时获得监测数据。无人机作为新型遥感和测绘平台,相比于传统的卫星航空观测更加方便灵活易实现,分辨率也更高,数据信息也具有相当或更高的准确度[3],因此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土壤湿度监测方面,无人机也能起到重要作用[4]。监测区域土壤湿度有利于对农作物进行信息化管理。传统的土壤湿度监测站不能满足大面积、长期的土壤湿度动态实时监测的要求,限制了其在农业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发展及应用,而光学设备在高空中会受到云层的阻碍[4],使观测不易实行,因此无人机的应用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无人机可以搭载可见光近红外光设备作为检测手段[4],通过对比图像的特性,得到关键信息,保证所建立的模型的高准确性,完成土壤湿度的合理化监测,信息采集与建模,是农业信息化的关键一步。

1.2 农作物植保

无人机技术在农作物植保方面主要体现在作物的病虫害监测以及农药喷洒[5]方面。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农药喷洒,传统的人工以及半人工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种植的需要,而且喷药人员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无人机用于农药喷施就具有极大的优势,在国内外的应用中,日本等发达国家用于植保已经比较成熟[4],我国无人机植保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年来无人机行业的火热,植保无人机一经推出便引起广泛关注。植保无人机可以有效地实现人和人药物的分离,安全高效。目前国内植保无人机领域的研究在不断加深,推广速度和市场认知度也在不断提高,植保无人机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

1.3 农业精准化

农业精准化是当前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农业进行定时、定量、定位进行管理与操作,目的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收入,并且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将资源利用最大化[2]。实现农业精准化要建立在农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无人机可以随时的监测作物长势、土地条件变化、病虫害预防、农药肥料施用效果等信息,并作为农业生产决策的关键定量参考信息,从而可以有所依据的对作物进行相应的支持处理,既节省了资源,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 无人机在现代农业应用存在不足

2.1 使用成本高

无人机作为新时代的农机相比于传统的农机存在成本高的劣势。例如,用于植保的无人机售价大都在5万~20万元之间,不具备可以推广的价格优势。目前国家相关的扶持政策很不完善,仅有几个省份将植保无人机纳入了购机补贴范围,成本过高使无人机推广受到了极大的阻碍。

2.2 专业人员缺失

由于我国农用无人机的起步晚以及体系建立不完善,无人机专业人员和服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6],直接影响了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另外,农用无人机市场体系建立不完善,相应的市场标准缺失,也是造成推广困难的原因之一。

2.3 技术存在短板

据了解,我国进入市场的农用无人机在关键性能、可靠性、操作便利性等方面与日本等发达国家还存在差距[6],一些关键技术如控制系统、电池等制约了产品综合效能的发挥。

3 农用无人机发展方向

3.1 技术方面

目前应用于农业的无人机在技术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科研机构以及农机企业要进一步提高无人机的操控性能,续航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从建立智慧农业的角度看,农用无人机在技术,平台,管理系统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农用无人机要紧随智能网联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力求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3.2 市场方面

需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以及市场机制体系。农用无人机产业的推动、发展需要企业、科研机构,销售机构,售后机构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且充分合作。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产品标准、行业规范等,推进售后,维修等服务机构建设,打造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支持,使用维护等一系列关键环节,促使农用无人机行业健康发展。

3.3 政策方面

除了在技术上寻求稳定和突破,市场建立完善的体系之外,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推广农用无人机的必要措施。政府需要继续加大重视支持力度,主要包括农业补贴政策的倾斜,农机目录的完善,对无人机生产、服务企业的政策扶持[6],农业作业低空开放等,保障农用无人机行业的推广以及智慧农业的建成。

4 结束语

目前,农用无人机在农业信息化,农作物植保,农业精准化等方面有了广泛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正处于行业的上升期。在我国农用无人机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无人机的成本,技术,市场,管理,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制约了农用无人机的推广和发展。因此,在技术上要进一步提高操作性,降低使用成本,并着眼未来,建立智能网联的农用无人机技术,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农业;市场方面要建立健全市场销售,服务体系,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家政策方面要加大重视支持力度促进农用无人机的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志云,李长贺.无人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2016,6(4):23-25.

[2]高新华.无人机在r业精准化方向中的作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10):171.

[3]李勇志,支晓栋,唐海龙,等.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发展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25):350-351.

[4]贾鹏宇,冯江,于立宝,等.小型无人机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5(4):261-264.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范文6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新型综合农业体系 农村资源 物质再生循环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261-01

作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在学到生态农业这个问题上,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现如今在污染无处不在、资源大量流失的形势下,生态农业就好比是黑暗中的一座灯塔,一定会深深吸引人们的眼球,给人们带来意外的收获。

所谓生态农业,指的是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培育和合理利用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新型的综合农业体系。创建一种非静态的均衡机制以提高农村经济增长和生态系统环境的质量,通过这种行为,有利于把农村经济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因子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以便进行统一筹划、协调管理,同时对农村的土、肥料、农药、种子等众多生产因子进行统一筹划,并通过各种手段来节约资源,削减其消耗,从而保护生态农业所处的环境,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达到农村资源可持续使用的目的,促使人和自然共同发展。

通过对生态农业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究以及生产上的实践,不断推进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内的生态农业形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融合是其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论探究以及生产实践。根据当前以及今后中国所处的生态环境可以看出,发展以及不断壮大生态农业是比较适合当前国情的,同时它也代表了国内外农业发展的趋势。

在国内农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国内的生态农业也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在人口逐渐膨胀、有用资源短缺以及所处环境不断受到污染的形势下,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很多好处,它不仅可以迎合现代人的种种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为后人保留了一定的资源以供他们生存、发展,从而可以更好的解决环境和资源、人口和经济之间的关系,达到三者之间和谐发展的目的。

一、国内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总理以前就提出:“本世纪是达到国内农业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时期,所谓的现代化农业指的就是较为高效的生态农业”,“应该将生态农业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两者融合在一起,与完善生产环境以及生态环境融合在一起,同时还要和发展无污染农业融合在一起,将国内的生态农业建设提升到较高的水平”。

二、生态农业将会变成将来农业发展的主流

按照国内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采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5年的时候,经审查并获得肯定的新公司有1839家,产品数量为5077个,在全国范围内,科学、合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公司为3695家,产品数量为9728个;产品实物总重量达到6300万吨,一年的销售金额总计为1030亿元,产品出口金额总计为16.2亿美元。随着绿色食品的不断普及,有机食品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根据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采集的数据可以看出,在2005年的时候,经审查并获得肯定的新公司有208家,保存身份的公司达198家,占87%左右,公司总数量为416家,产品数量为1249个,产品实物总重量达到66.9万吨;一年的销售金额总计为37.1亿元,产品出口金额总计为1.36亿美元;经审查并获得肯定的占地面积是2483万亩。在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大的影响下,国内生态农业产业已经有了其最初的发展形式,同时以绿色食品生产为中心的生态农业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壮大。在2005年的时候,有305家企业向上级申请成为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并且这些企业的年产值均在5000万元以上,所占的比例为18.4%;经审查并获得肯定的国家级相关企业总数为192家,所占的比例为33.3%。和上一年比起来,2005年经审查并获得肯定的企业增长为59.9%,经审查并获得肯定的产品增长为61.6%;企业的总数量增长30.3%,产品的总数量增长为49.8%。相关人员表示,生态农业将成为本世纪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流。

三、生态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现代农业的指导思想是现展思想,主线是主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技术支撑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条件是要具备现代化的物质设备,使用的是现代化的经营方法及管理策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是整个现代农业实现的保证。现代农业能够全面的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上的作用,实现工业和农业相结合,形成产和销相一体的多作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结构。但是生态农业的生产是把资源的连续使用及生态的保护作为基础,按照生物和环境的共同发展以及输入输出产品均衡发展等理论知识,使用系统工程的相关办法,依赖当代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科学使用以及再生农业资源,注重提升太阳能的使用效率,完美体现其具有的特点,创建优良的资源循环系统,推进农业有序、健康的发展,达到生态、经济以及社会相融合的目的。所以,生态农业是一个聚集知识的现代化农业体系,是农业不断发展的又一种方式。这两个在含义以及本质上是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的。根据“生活宽绰富裕、面貌整洁、生产壮大、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需求,把市场作为努力的方向,把利润作为重心,在发展的同时兼顾资源、环境的保护,完美使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建立资源合理使用、健康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将逐渐变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四、重视生态农业相关技术的探究、使用以及普及

国内生态农业已大致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相关技术体系,然而该体系只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整合。未来生态农业的探索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把可持续农业体系的发展作为中心,加强和深化生态农业的理论知识;(2)加大农业生态技术使用和普及的工作力度,以便更好的为生态农业解决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将来国内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在于:对技术策略进行调整以及技术创新进行开展,以建立一套不仅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又能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生态农业技术系统,同时还要在农村积极使用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