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发展新格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发展新格局范文1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
正视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和群众反映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急”。对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工作上操之过急,缺乏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二是“偏”。对目标的全面性、完整性认识不够,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偏重于新村规划和村庄整治,对发展生产、农民增收、深化改革等任务重视不够。三是“冒”。脱离当地实际,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盲目攀比发达地区,把标准定得过高。四是“同”。不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不区分轻重缓急,一种模式,一个步调。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
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一是抓好农业生产,切实让农民得实惠。重点抓好生产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多下功夫。为此,应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二是突破资金投入瓶颈制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投放结构,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大对农村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三是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体制、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适应取消农业税的新形势,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四是真正把决策权交给农民,充分调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向和物资运用都应让农民知情,接受农民监督。五是搞好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实效。进一步细分地域类型、工作措施,提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内涵,就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建成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形态和多功能产业体系。基于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在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推动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稳定完善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保障国内产业和供给安全;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积极探索建设现代农业的多元模式。
拓宽农业发展思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稳定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开发农业在特色产业、生物质产业、生态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农业文化产业等方面新的产业形态,构建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把农业基础建设好、发展好、巩固好、维护好;立足产业特色和地域条件,发挥产业优势,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推进规模扩张,形成产业群;大力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或集团,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强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健全农业科技体系,不断加强农业物质装备建设,实现农业科研与推广应用的有效对接;用现代科学文化、科学技术武装农民,着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
农业发展新格局范文2
一、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全面落实党的一系列惠农强农政策,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突出抓好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三个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狠抓粮食高产创建和小面积高产攻关,全县粮食生产实现了“十连增”,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大力实施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强农惠农政策,根据我县东部平原、中部环绕市区、西部山区丘陵的特殊地理位置,在西部10个乡镇,重点发展生态林业、生态畜牧业等,在中东部10个乡镇,重点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现代畜牧业、农业产业化等,集中打造“三区二线一带”即东部三个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沿安楚路和S219线两条高效生态农业精品线和沿北环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带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三、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种植模式不断调整和推陈出新,呈现出区域化、专业化、无公害、标准化、立体化、集约化的新态势。农作制度不断创新,高效间作套种立体栽培模式普遍推广,节约集约生产水平和效率提高。
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各类市场主体快速成长,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农村经纪人等新型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创业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占用资源要素的水平大大提高。
五、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农民转移就业步伐加快,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拓宽,农民收入快速增加,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848元,农民收入实现九连快。
就如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转变发展方式,树立大农业意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涉及面广,特别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跳出传统农业简单的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范畴,以工业化的理念来发展农业,走规模化、集成化、产业化、标准化之路。
2.转变领导方式,提升组织领导。建议成立安阳县现代农业发展指挥部,以利于统筹协调农业、畜牧、林业、农机、土地、财政、发改、气象和各乡镇之间更好地开展工作,集中推进我县现代农业集成示范区建设。
3.全盘规划,提升区域化布局水平。根据我县西部山区、东部平原的实际,按照“三区二线一带”的总体规划,集中打造沿北环路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示范带、沿安楚路和S219线两条高效生态农业精品线和东部三个高标准粮田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4.加大投入,整合项目,解决资金瓶颈。资金是推动各项工作开展的动力,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一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二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三要实行灵活的投融资政策,通过招商引资、民间自筹和社会融资等多种方式,带动向农业产业投入,鼓励企业以多种投资方式建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农业发展新格局范文3
关键词:“三化”建设;兵团;发展;作用;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引言
推进“三化”既是中央对兵团的要求,也是兵团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以及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兵团只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兵团综合实力,才能为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在发展过程中以“三化”建设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道路。
一、兵团“三化”建设的意义及关系
推进“三化”既是中央对兵团的要求,也是兵团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以及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载体,新型工业化是支撑,农业现代化是基础。城镇化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支撑,工业化离不开城镇化的承载。城镇化如果缺少工业化带来的产业支撑,必然经济脆弱。农业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辐射带动。城镇是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是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的主角,是人口的蓄水池,是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和社会文明的标志。工业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技术、装备、管理和龙头企业,促进农业生产与市场对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总之,三者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
二、“三化”建设在兵团发展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加快提升地区的经济实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开启了新疆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吹响了兵团迈向科学跨越发展新征程的进军令。兵团,这个肩负着新时期稳边兴边历史重任的特殊组织,对于担当起中央提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近年来,兵团以科学发展的思考、锐意革新的魄力、攻坚克难的激情,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实力上一次次破题前行。在新时期,把‘三化’建设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路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着力构建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具有兵团特色的发展格局。
(二)有助于引领经济发展新格局
对兵团而言,要拴心留人,让更多的职工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生活,让一座座城市成为维稳固边的坚强堡垒,加快提升兵团城市化水平,实现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转变,是重大的经济命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加快实施城镇化战略,关系兵团事业发展全局,作为兵团“三化”之首,城镇化,已成为兵团转变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在兵团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兵团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的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兵团城镇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兵团城镇化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保障措施,使兵团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
(三)有助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力军
新型工业化是“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力军,是兵团经济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兵团党委提出,要立足兵团现阶段发展基础和发展趋势,突出做大二产、着力做优一产、培育做活三产,加快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服务业长足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主力军,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商经济”的转变。
三、加强“三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业是团场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推进“三化”建设的基础。为了加快实现兵团农业现代化,我们要善于用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培育特色产业和产品为抓手,以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为方向,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工业化的组织方式为手段,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最终实现职工增收、团场增效。还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向质量效益的提高。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以资本、品牌为纽带,跨出师、团场,面向兵团、全疆整合资源,使其尽快做大做强。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化果园、节水灌溉等建设,确保团场效益显著提升、农业资源持续利用。
(二)大力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
兵团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但是长期发展单一的农业经济,效益低、增长慢,受水、土、自然制约较大,靠外延式扩大农业增长的方式已难以继续。兵团要充分利用新疆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两大产业,建设具有兵团特色的工业体系。兵团要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积聚功能,加大开放力度,加快项目、资金、人才的引进,发展几个具有强大实力的工业企业,同时扶持团场各种中小工业企业的发展,使二产成为兵团经济的主导产业。
(三)推进城镇化建设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资源,作好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环境优良、适合人居的兵团小城镇,形成新形势下的屯垦戍边的强大堡垒。除了市的设立和建设外,重难点是团场的问题。因为兵团的基础是团场,屯垦戍边的基础也是团场,最薄弱的也是团场,问题复杂众多。因此,必须坚持城镇化的先导作用,建设特色兵团城镇格局;集中使用各类建设资金,妥善解决兵团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保障房空置问题;加快现有城市发展,增强其辖射带动作用;重点建设团场小城镇,提高其维稳、戍边的能力。最终实现兵团的城镇化建设。
三、结语
总之,加快推进兵团的“三化”建设,对于提高新疆地区经济实力,引领经济发展新格局,实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将“三化”建设落到实处,积极发挥其作用,最终实现兵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发展新格局范文4
韩长赋指出,都市农业是伴随现代都市的发展而发育成长起来的新型农业形态,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起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为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城市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功能拓展、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提高,逐步培育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都市农业,为支持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探索“三化同步”路径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这些年积极实践,我国都市现代农业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展示了广阔前景,初步成为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为导向,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载体,以现代科学技术、物质装备、人才队伍、经营方式为保障,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形态,并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先行者”、“排头兵”。
韩长赋强调,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历史时期,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农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城市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是保障大中城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市场稳定的客观需要,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改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的客观需要,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客观需要,是实现“三化同步”的客观需要。实践证明,都市现代农业在服务城市、繁荣农村、富裕农民、保护生态、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韩长赋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发展都市农业,要按照《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遵循现代农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都市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把保障主要农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把聚集先进生产要素作为重要手段,把创新体制机制作为强大动力,不断优化布局结构,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十二五”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都市农业建设成为城市“菜篮子”产品重要供给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先进生产要素聚集区、农业多功能开发样板区、农村改革先行区,大幅提升城市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粮食生产基础好、产能高的大城市,要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处于粮食优势区域的中等城市,要发挥资源优势,加快新技术推广,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一些特大型城市,要加大投入力度,保护优质高标准粮田,稳定粮食产能。大中城市发展粮食生产,要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上下功夫。二是大力抓好“菜篮子”建设。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供应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合理,关键是要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要稳定提高自给能力、加快健全市场体系、不断改善市场调控。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是都市农业的基本要求。要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提高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外埠调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功能,是都市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要根据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需要,加快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率先实现优质产品、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一体运行。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五是持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现代农业发展,是都市农业的功能所在、使命所系。要发挥展销平台的辐射作用、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业园区的示范作用。
农业发展新格局范文5
中国的水资源并不丰富,而农业用水的需求量巨大,推行节水农业势在必行。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全国将建设100个有特色、成规模的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新增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近日,农业部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意见,提出要强化教学、科研和推广的对接,加快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推广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意见提出,发展节水农业须因地制宜确定区域主推技术模式。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年际问作物因旱波动较大,因此要通过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玉米、马铃薯、棉花等大宗作物,坚持蓄水和保墒并举,推广抗旱坐水种、地膜覆盖等技术;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大水漫灌较普遍,因此要推广测墒节灌技术,开展土壤墒情监测,推广应用“小白龙”喷灌、长畦改短畦等技术模式,围绕果蔬等园艺作物生产,推广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南方地区降水量充沛,但近几年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繁,因此要加强坡改梯和田间集雨、灌排设施建设,主推地膜覆盖、生物覆盖和集雨补灌技术,在园艺作物上发展现代--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水田推广水稻浅湿薄晒灌溉、控制灌溉等技术,促进水肥耦合。
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各地应从设施建设、积水推广、合理种植和科学抗旱领域推进节水农业发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等项目结合,加强田问节水微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平台,集成示范一批新的简便实用节水技术模式,狠抓技术试验示范,做到县县有示范、村村有样板,扶持粮食生产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专合组织,带动周边农户;调整优化种植作物和品种结构,利用自然降水,使作物生长需水期与雨季同步,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旱,同时加强培育、推广高产耐寒品种力度;各地应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完善信息机制。
目前,在我国23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农艺节水面积仅占17.4%。据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亿立方米的潜力,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8200万亩,按每亩增产300斤粮食计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6亿斤。
农业发展新格局范文6
韩长赋指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立两年来,在科技和机制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成效。在科技创新方面,聚焦科技资源共享、区域重大问题、产业瓶颈问题,初步形成了“一盘棋”“一体化”“一条龙”的创新格局。在机制创新方面,聚焦创新资源整合、创新主体融合、创新环节结合,搭建了多学科协同、科企合作、上中下游衔接的平台。实践证明,联盟建设成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韩长赋强调,联盟的建设运行要坚持三个原则: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联盟的“联”主要是解决科技创新的机制问题,把分散的资源联接到共同的使命上来,做到联心、联利;联盟的“盟”主要是解决产业的重大问题,形成共同的任务,开展联合攻关,推动资源共享。坚持发挥行政领导和科技主导两个积极性。促进两股力量在解决农业重大问题中拧成一股绳,形成创新驱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坚持科技创新“顶天”和“立地”两个导向。既要在基础和前沿领域取得理论突破,抢占制高点,又要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上取得突破,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供给。
韩长赋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不断加强联盟建设。一要明确主攻方向,着力发挥联盟解决行业性和区域性重大问题的重要作用。围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区域发展等问题,加强技术熟化配套和系统集成,形成综合解决方案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二要加强组织协调,着力发挥联盟在开展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中的协同优势。在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等10个学科领域选好点、布好局,建立观测规范和数据标准,做好数据的深入分析和深度挖掘。三要创新管理机制,着力提高联盟整体运行效率。在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任务牵引、资源共享、行业协同、市场驱动等机制建设落到实处。在联盟内部,建立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平台一体、利益共赢等机制,激发联盟的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四要推进科企合作,着力提升联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打通创新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让优势科研单位与企业相互融合、深度介入,推动科研院校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集成示范基地等,建立联合开发和转化技术成果机制。五要强化齐抓共建,着力激发联盟各主w的创新活力。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落实科研人员权益分享、持股兼职等激励政策。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要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抓紧项目对接和任务落实。六要加大支持力度,着力促进联盟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有关司局要统筹资源,大力支持联盟建设。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推动实现产业对接、政策对接和项目对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支持联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