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由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欧姆定律的由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欧姆定律的由来范文1

关键词:电工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电工原理..课程在自学考试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电子类专业(专科)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电磁现象及规律在电工技术领域中应用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自学获得必要的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必须和够用的原则下,把必须掌握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达到应用性人才知识够用的目的,这是我们教学的目标。要达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就很有必要。

一、重点、难点一:电工原理

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分析,几乎没有工程实例,相对枯燥乏味,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办法:研究案例教学,强调应用性,变纯理论教学为有实际意义的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思考,追求师生互动为主线。.案例教学的要点在于用实际发生的现象,强调应用性,来引导学生思考,建立教与学中师生互动的主线。案例教学例一,建立同电位概念:飞鸟在高压线上自由来往,却不会遇到触电危险同电位间没有电位差,不形成电压。.案例教学例二,掌握电路谐振的理论特点:家里买来新电视机找寻不同频道时,一会儿出现画面,一会儿出现雪花点,再过一会儿出现画面电视机每个频道间会离开一定的距离,而选择频道在电视电路上只有谐振,才会出画面,没有谐振,就显示雪花点。.案例教学例三,建立提高功率因素概念:有一个机床工,在机器断电后,打开电动机,却被电击打残手指。关了电源,怎么会被电击呢?原来是一个电容在作怪。电动机是通过交流电场来建立磁场,又通过磁场力来带动机械运转,但在电动机中还有一个很大的电容不可缺少。电动机是用来做功的,就要讲究效率。交流电作功时,电动机的绕组为电感性质,电感的存在会带来无功功率,加上电容可以抵消电感的无功功率,进而提高了有功功率,这就是功率因素的提高。案例教学例针对电工原理中的每一个新理论、新概念,研究不同的.教学案例进行趣味设问,引入课题,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案例教学真正达到.课前激发学生兴趣,课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定量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和潜在的思维创新能力,养成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试图解决.学了的不会用,有用的没有学的矛盾。

二、重点、难点二:电工原理

各种分析方法,应用条件不同且公式又繁多,给学生造成很大负担,怎样帮助学生灵活运用?解决的办法:抓住实质,深入浅出,以树与树枝的关系来建立公式间的关系,以.必须和够用%原则来简化教学内容。抓住定律的实质,每一条定理、定律,都在描述一种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如叠加定理,描述的是不管电路上有多少个电源在作用,但可以看成是一个一个电源单独作用效果的叠加。戴维南定理要点在于化复杂电路为简单电路,只要是有源二端网络,就可以化简成一个电压源和一个电阻的串联组合。在讲节点法时,抓住KCL定律的应用,用节点电压写出每一支路的电流,然后列出KCL方程,这样,学生不仅减轻了死记硬背公式的负担,还加深了对基本定律的理解,免除了套用公式时产生错误的问题。以树与树枝的关系来建立公式间的关系。..电工原理..的公式定理来源于三大电路约束。一是电流约束,电路电流满足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受基尔霍夫节点电流定律约束二是电压约束,电路电压满足基尔霍夫回路电压定律,受基尔霍夫回路电压约束三是元件约束,电路元件满足欧姆定律,受欧姆定律约束。这三大约束是电路理论的树,其余公式及分析方法都来源于这三大约束,是电路理论的树枝。注意到自考学生的数理基础比较弱,..电工原理..自考教材比较偏重数理逻辑的描述,我们将定理的数理逻辑证明转化为形象逻辑的证明,避开了学生的数理缺陷。同时,又将教材中工作运用和后续课程联系少、不适应自考应试的相关内容进行删简,比如暂态电路的交流分析。

欧姆定律的由来范文2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物理的实验教学能够很好的体现这一质变过程。我们下面就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来探索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创新不是凭空的胡编乱造,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总结,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来得到前人没有得到的结果结论,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确结论创建新的领域。如果把创新等同于建造空中楼阁,那是对创新的一个歪曲,是非常容易误入唯心主义的泥潭的。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就是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那么我们所说的实验也就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科书中所安排的十九个学生分组实验,两百一十一个演示实验和若干课外小实验。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我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我国近些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

实验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能力:一要培养观察能力。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都有一个对物理现象进行有目的、有序的观察过程。要注意引导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对比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归纳观察法是通过对个别现象进行观察,经过分析、推广,再归纳为一般性的规律。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大纲中重点强调的,应该在平时的观察中逐步提高。二要培养操作能力。实验过程离不开操作,操作是否正确规范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甚至直接导致实验的失败。应该引导学生在操作前拟定操作步骤,要了解所使用仪器的用途、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按照实验原理,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合理组装或连接实验装置。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故障的排除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往往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模糊不清,或者对各部分仪器的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又不肯动脑分析而急于求老师来解决。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故障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养成手脑并用、独立工作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自觉意识。三要培养数据处理能力。要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养成对于一个量的确认需获得多组数据(多次直接测量)才有可信度的习惯;对于直接读取的数据应该会用有效数字表示;能自己设计表格进行间接测量的计算;能用代数法、图象法几何法来研究实验报告能力。要将科学实验的全过程和成果完整地表达出来,就要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写好实验报告,这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实验报告的内容要规范化,一般应包括: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装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在高中课本中,最初三个实验已做了简要的示范,让学生有一个模仿学习过程,以后的实验就要求学生自己写。特别是写“实验步骤”,学生普遍感到较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操作过程,自己组织语言按“装(即在准备步骤中将仪器装接调整好)、测(测量、读数)、处(数据处理)、结(做出结论、整理器材)”依序写出,不要大量抄录课本中的内容。每次实验报告都进行评分,并给予评价。总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要以提高实验素养为指导思想,注重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长期坚持强化实验能力训练,就能使学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它在物理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实验课所占比重较小,考试制度的局限和不少学校的实验设备的不足乃至有些教师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等等。使得实验开设率低,实验教学效果不佳,要求偏低。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采取了增加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次数以及增加课外活动的实践机会,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改进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

(一)强化演示实验。

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在强化实验手段上,做了一些尝试: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如布朗运动、浮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方向是指向国心的受力分析等等,生动直观,言简意赅。事实证明,具体形象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二)重视学生分组实验。

这类实验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预习――实验(操作)――总结(报告)的规程要让学生有充分操作和思考的时间。学生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必要的实验类型。我们将各个实验归类为“基本仪器的使用、测定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四大类,指导好各类实验的特点和通用的实验方法。”基本仪器的使用“要能记住基本仪器、仪表和量具的构造、用途和操作规程,掌握操作要领和读数方法。“测定性实验”往往是通过测定某些物理量再借助某些物理规律,间接地得到待测的物理量。“验证性实验”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研究物理规律的两种科学方法,即由理论到实验和由观察、实验到理论的方法,通常是先测定与规律有关的物理量,然后看一看这些物理量的关系是否符合所要证实的规律。“探索性实验”又称研究性实验,则是对学生进行用实验归纳法研究未知物理规律的训练,此类实验难度较大,在课本中数量较少,我们按照教学大纲所指出的“有条件的学校应发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数目”,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实验(如牛顿第二定律、玻意耳定律)。增加学生对该类实验的训练,同时有利于学生知道重要定律的由来和培养控制实验条件及设汁实验的能力。对实验进行分类指导,有利于使学生摸索到做各类实验的基本规律,不致于离开教师的指导就不知所措。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掌握情况如何,除了进行书面考试外,还进行了单独实验操作考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增加随堂实验。

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加深理解物理知识,我们还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即边学边实验。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亲自做实验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对于一些可见度不高,不宜演示的重点实验和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如:高中教材中的肥皂膜干涉、三棱镜色散现象和一些仪器刻度的观察等等;或适合学生动手动脑探索规律的实验,如:初三的欧姆定律,高二电学中电源电动势与路端电压、内电阻的关系以及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或对于有些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如:电表、秒表、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等等。随堂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激发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提倡和推广。

四、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新意识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 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的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