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的局限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的局限性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1

关 键 词教育;国家认同;说理;传递

站在遥远的、进步的未来高地回望历史时,很容易把不同肤色、出生地、信仰、着装、语言的人们归属为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被称为种族、家庭、民族、团体、国家等。若要细致回答“我是谁?我属于什么?我认为自己是谁?认为自己属于什么?别人说我是谁?说我属于什么?”这类身份认同问题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是因为个体可能同时属于多个群体,另一方面是因为自我界定和他者界定的身份认同在依据、诠释方式及机制上都不一样。本文无法对这种区分作出完整分析和评判,在此主要谈论自我认同的这一种情形,即内在地认为自我是属于哪一个群体。由于个体所属群体如家庭、民族、公司、阶级、政党、国家、人类等,又分别代表着亲缘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不同属性,现实中不同内涵、不同属性的群体认同的边界并不清晰,彼此之间也不是排他性的关系,这就再次增加了明辨难度。本文所指的国家认同只谈到自我对国家成员身份认同这一情形,探讨它是如何形成的,并主要思考学校教育在当中可能起到的作用。

一、国家成员身份认同是合理想象的产物

国家作为一个概念,乃是通过大量想象构建起来的。它与领土、、政府、行政范围、制度等概念存在层次与界别之分。[1]国家成员身份与自我作为家庭成员(“我是儿子”)、人类成员(“我是人”)、性别(“我是男人而不是女人”)等不言自明的身份,以及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由雇佣合同赋予的职员身份和由制度规范的党员身份相比而言,国家成员身份需要一定的加工并且是不固定的。本尼迪克特认为民族(nation)、民族归属(nationality)、民族的属性以及民族主义本质上是“文化的人造物”[2]4,民族、民族国家其实是“主观的民族观念”[2]45构想的结果。这种诠释国家的独特的方法论在通俗表达中更是常见,比如“美国梦”“中国梦”中的国家概念就是一种指向未来的主观的、心理的“远景”。

其实,近代中国文士早已借用想象之法来理解国家,比如“佛兰金仙”“睡狮”“醒狮”“母亲”等象征性说法为时人所普遍接受,甚至沿用至今。1925年,尚在美国求学的闻一多曾以《国风・邶风・凯风》的故事原型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凯风》描绘的是一位孝子对母亲的深情,“有子七人,母氏劳苦”“有子七人,莫蔚母心”反复叠唱出儿子对“操劳辛苦”“明理有德”的母亲的歉疚与敬意。闻一多借《七子之歌》表达自己身在海外对国疆沦丧、被瓜分的国势的忧思愁闷之情。在这一组诗中,诗人构想了一位苦难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即是国家。在一句句盼归的呐喊声中,显示出他深切的国家同情心及对国家成员身份的认同。

不^,若要成功地加工一种国家身份认同的合理想象,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条件。首先,国家成员身份认同应当和个人建立联系。在“母亲―国家”的关系式中,“母亲”这一形象在重孝道的文化圈中比较容易与个人联结起来,母子之间的“爱”构成了联结纽带。但对母亲缺乏敬爱或自认为母亲并不爱他(她)的人而言,这个“母亲”的设想是无用的,更无法通过母亲之爱扩展出国家认同。“国家不爱我,我为何要爱国家”说的就是国家、国家成员身份认同与个人的联结失败,而非国家的概念有问题。其次,有必要根据情境知觉参照、言说对象参照、价值立场参照来塑造国家观念,进而培育自我的国家成员身份认同。还以“母亲―国家”的设计为例,“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3]。诗人将“海狮”和“黄豹”作比,描写外侮入侵、敌强我弱的时空境况,形成面向内部听众的述说,基于追求自卫和安宁合法性、正当性的参照价值,正是在这个思维方式中,闻一多勾画出了孱弱的、令人同情的“母亲―国家”形象。用“母亲”关联国家想象的方法延续至今,并得到官方认可和媒体传播。

二、说理式教育是传递国家想象的关键点

对国家成员身份的认同进行分析,由其复杂性使然,要求多学科领域共同推进。近年来,国家认同在道德价值观教育中再次成为热点问题,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多民族关系及上世纪90年代因香港、衍生的国家认同教育需要前后相续并有所扩张;和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的研究旨趣有合流之势,不同的是,我们认为生产国家知识体系非教育研究的重点,这是“教育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是知识的生产机构,而只是对人类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筛选、传播和分配”[4]的活动属性决定的。因此,国家认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教育者如何把已有的国家知识及国家认同的价值意义传递给受教育者。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据自身已有的国家知识(这些知识并非教师生产出来的),对学生进行国家认同的价值教育,教师扮演着向学生传递国家知识和意义的引路人角色,它就像教师向学生传递其他知识和意义一样。所以严格来说,学校和教师传递国家知识成不成问题、培育学生国家认同是虚还是实,并非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而是知识生产部门的责任。话说回来,如果知识生产部门不能生产出令人信服的国家知识体系,那么国家认同的教育终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既然自我国家成员身份认同根本上是想象的结果,那教育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应如何把恰当的国家想象传递给学生呢?从经验上而言,一线教师采用了两种卓有成效的方式进行传递:第一,利用国家的象征符号帮助学生形成国家想象。比如,学校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国庆日活动等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第二,将学生浸润于以国家为主题的历史叙述和未来幻想中,想象一个“伟大的国家”。例如,带领学生阅读传统文化典籍,领略历史古迹和文物之美,观赏、讲述英雄烈士光荣事迹的影像作品,让学生在这类叙述中生成对国家壮美与富强的自豪感。可是,如何展开国家认同的教育教学是有策略上的分歧的。有研究者认为运用说理式的话语方式进行国家认同教育是一种带有强制色彩的方式,采用过于强调抽象的政治理论和道德规范的话语方式,不仅是无效的而且可能适得其反。[5]他们主张采用对话、体验、由小到大扩展的组织方式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之所以这些方式比简单直白的说教要好,是因为这些方式是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传递方式,可以提高成功传递的概率,但也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即使采取了对话、体验、扩展的方式,也并不一定就能向学生传递国家认同的观念。那么教育传递有效的关键点究竟是什么?

其实,并非所有“说理的话语方式”都是抽象的、灌输的、强制的,更不能一概地认为说理的教育方式是无效的。中国哲学讲“知行合一”“知然后行”就是说先闻道而后将其践行,如此才能成为真正有德性的人。其实一些文学、诗歌、影像作品编制的故事可以激发国家认同感,但在信息时代里,受教育者同样可能接触到另一些不是使用这种叙事方式的文学、诗歌、影像作品来瓦解先前形成的情感,显然简单的感受是不够的。学生为营造出来的氛围所感动,只能使他们短暂地停留在表层感觉当中,学生暂时的、情绪上的被动感受很难激起学生内心的认同感。更何况利用一些充盈着生命热度和能量的教育故事,本身也是一种抽象的教育方式,意在让学生理解其主旨,使之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要达到这个目标离不开理智的想象。我们认为国家认同教育有效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建立起正面想象国家的思维方式,学校和一线教师立足于合情理的情境知觉参照、言说对象参照、价值立场参照组织国家认同的教育教学活动,综合使用说理和体悟的方式讲好国家的故事。

举例来说,如果教育者总是传递全球化造成富者更富、穷者更穷、生态破坏、文化殖民等负面信息,那么在潜意识中受教育者相对容易生成全球化有陷阱的思维方式,产生对全球化的抵抗想法,一旦不断强化这种思维方式,反全球化的观念就会得到认同。同理,倘若学生接收的所属国家的信息以负面居多,那么这不利于自我国家成员身份认同的形成,这说明国家认同教育需要充分的、理智的教学设计。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富有创造力地将国家作为“保护者”的知识和正面形象传递给学生,并让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或未来前程联结起来加以强化,当教育行动的情境构造、言说方向及立场依据具有总体一致性,国家认同的教育才能真正发生。众所周知,国家作为“保护者”的知识和经典形象出自霍布斯、洛克、卢梭等知识生产者之手,是经得起检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这种国家知识和国家形象。当然,人的主观想象不是任人装扮的,教育也不是宣传和灌输,教师只能巧妙地把握好教育时机,选择适当的素材,以合情理的组织方式向不同身心发展水平的学生传递国家的想象。

三、学校教育在传递国家认同上是有局限的

学校教育在自我国家成员身份认同中占据主体的位置。实际上,多数国家会通过正式的学校教育在年轻人心中传递国家认同感:在英国,公立学校每年都会打破他们的日常教学计划来庆祝帝国日;在澳大利亚,小学教师被要求教授小学生们关于君主以及帝国和联邦的知识。①30多年来,学校的国家认同教育遭遇了比以往的时代都要多的挑战。在近代救亡图存的年代,外国侵略者兵临城下,奴役国人,国家成为理论家笔下象征着内部感同身受者的最大联合体,道义上的合理性以及人们广泛的同情心,赋予了国际竞争时期国家认同教育的合理性。在国内矛盾期间,国人无不渴望安定富强,国家作为不同制度和立国理想寻求多数人的承认,正确的制度选择及国家理想有着价值秩序上的优先性。如今,在邦安国富、个人意识强烈的全球化时代,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方式增多,一方面丰富了个人的国家想象空间及可能性,另一方面提高了国家认同教育的复杂程度。一旦教育者的情境知觉、言说对象、价值立场的参照系组合不当,国家认同教育很容易落个坏名声。

当前,学校的国家认同教育存在多方面的局限性。比如,学校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国家成员身份认同,有时因其他经验的后摄影响被减弱或者出现逆反现象,一线教育工作者常为自己的学生在学校表现很好,一走出校门就打回原形而感到苦恼。因此,有人提出青少年国家认同应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形成联合作用。[6]这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向学生传递国家认同的作用不宜夸大,学校外部因素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纵使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做到最佳状态,如果家庭、社会、互联网的力量加工方向与之不一致,自我的国家成员身份认同也未必能形成,此乃学校在传递国家认同上的根本局限性。更何况千姿百态的学校和一线教师因意R、精力、策略上的多种限制,国家认同教育不仅无法做到最佳状态,而且不乏出现“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

除此之外,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还广泛存在一种实践理念上的局限性,不知不觉地妨碍了学校在传递国家认同上的作用,甚至一线教师有时也难以真正找到依此理念设计活动的合理依据。体现这种局限性的现实是一些将国家认同教育说成或者设计成逻辑上绝对优先的实践活动。要是放置在战争年代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像林则徐一样不顾个人安危,凭“死生以之”的态度定要做利国利民之人。在和平年代,自我的国家成员身份和家庭身份、社区身份、职员身份认同等往往是并存且互利的,现在个人可以用别的方式表达心怀祖国的认同感,而未必要在价值排序上,将国家成员身份摆在顺位第一才能显示其重要性。学校和一线教师在传递国家认同的过程中,不必认为国家认同教育与其他价值教育是一道直线式的“排序题”,只需将其看作是一道“必答题”即可。

注释:

①参见古德克著:《哲学与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0页;希特著:《公民身份――世界史、政治学与教育学中的公民理想》,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版,第65页。

参考文献:

[1]董标.教育、教育学、民族―国家同构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91-113.

[2]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比耍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闻一多.七子之歌・香港[J].现代评论,1925(30):15-17.

[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2

【摘要】 目的 评价ct与平片在早期矽肺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临床追踪诊断或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矽肺23例,均有x线和ct检查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23例中,ct均能显示其矽肺结节,检出率为100%;平片11例显示肺纹理增粗,4例显示小结节影,另8例平片未见异象,检出率为17.4%。结论 ct诊断早期矽肺优于x线平片。

关键词 肺 早期矽肺病 x线计算机 断层摄影

矽肺系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多见于采矿、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石英制粉、机械制造业的工人 [1]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猛发展,ct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笔者搜集我院1998~2002年间23例患者进行平片和ct检查对比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均为男性,年龄34~51岁,平均40.5岁。均有粉尘长期接触史,无症状者14例,系体检发现;另9例因咳嗽、胸闷、胸痛就诊,其中4例伴有气促。

1.2 方法 采用拍摄x线正、侧位胸片及ct检查。

2 结果

2.1 平片表现 8例平片无异常发现,11例显示双肺纹理增粗、增强并伸展至肺野外带,其分支相互交叉。4例显示双下肺小结节影,其中2例伴有极细的网状纹理。

2.2 ct表现 23例均表现为肺内多发小结节影,直径2~4mm,以肺后部较密集,结节密度较大(95~154hu),边缘清晰,其中6例仅局限于上叶。14例肺小间隔增厚,其中9例局部肺透亮度减低呈磨砂玻璃样改变。7例局部出现小叶中心性或灶性肺气肿,4例显示局限性胸膜增厚,1例显示肺门淋巴结增大,并见蛋壳状钙化。典型x线表现与ct表现见图1~3。

图1(略),男,39岁,双肺纹理增强、增粗。

图2、3(略)同图1病例,双肺散在小结节影,直径2~3mm大小不等,结节密度较高,边缘清晰。

2.3 结果 3例因诊断为“肺癌”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经穿刺活检证实,5例追踪5年以上,9例追踪5年以上,经随访观察由尘肺诊断组确诊。

3 讨论

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进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类型。198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二氧化硅定为可疑致癌物。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接触二氧化硅的工人患肺癌和肺结核的危险度较正常人明显增加,并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对矽肺患者要高度警惕,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3.1 平片检查 长期以来,矽肺的诊断有赖于传统x线,但对于早期矽肺患者,x线平片发现率较低,本组病例检出率不足20%。肺纹理增粗、增强缺乏特异性。

3.2 ct检查 ct具有高敏感性、高分辨力,克服了胸部平片多组织结构重叠的不足。能更早检出病变,能更详细了解小结节的范围、分布及一些继发性改变,如显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性或局限性肺气肿以及局限性胸膜肥厚 [2] 。

通过本组病例的ct、x线平片表现,结合穿刺活检、随访和手术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我们认为ct在诊断早期矽肺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是可靠的早期矽肺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3

[关键词]白癜风;综合治疗;协同作用

[中图分类号]R75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09-0090-02

白癜风作为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色素障碍性疾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疗法。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光疗方法,国外文献报道用于治疗白癜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驱虫斑鸠菊注射液(vemoniaan.thelminticawsxldinjeefion,W)是利用科学方法从新疆特有的菊科植物一驱虫斑鸠菊的种子中提炼而成的,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物质。经多年临床应用显示,该药对白癜风具有明显治疗效果。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是多种多样的,针灸疗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NB-UVB对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和针灸在治疗上的协同作用,以及三种治疗有无疗效相加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9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四组:①驱虫斑鸠菊+NB―UVB+针灸组(A组)20例,其中寻常型14例(泛发性2例,散发性3例,局限性9例),节段型6例,进展期5例,稳定期15例;②驱虫斑鸿菊+NB-UVB组(B组)25例,其中寻常型18例(泛发性3例,散发性4例,局限性11例),节段型7例,进展期9例,稳定期16例;③NB-UVB+针灸组(C组)22例,其中寻常型16例(泛发性2例,散发性4例,局限性10例),节段型6例,进展期8例,稳定期14例;④NB-UVB组(D组)23例,其中寻常型17例(泛发性3例,散发性4例,局限性10例),节段型6例,进展期7例,稳定期16例;四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白癜风分型及分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四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白癜风分型及分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会色素皮肤病学组的白癜风临床分型及疗效标准(草案)(2003年修订稿)进行分型及分期。

分型:①寻常型:局限性,单发或多片白斑,局限于某一部位;散发性,散在,多发白斑,常呈对称分布;泛发性,多由散发性发展而来,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有时仅残留小片岛屿状正常肤色;肢端性,白斑初发于人体的肢端,而且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②节段型:白斑为一片或数片,沿某一皮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

分期:①进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渐向正常皮肤移行、扩大,境界模糊不清,易发同形反应。②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白斑边缘色素加深,没有新的白斑出现。

1.3治疗方法

A组:①肌内注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1次2ml,每早1次。注射1小时后,晒太阳或行NB-UVB光疗。30天为1疗程,停药3-5天,再行第2疗程。②NB-UVB光疗按设备说明书所推荐方法2次/周,起始剂量0.3J/cm2,以后每次剂量增加0.1J/cm2,如有红斑,瘙痒,水疱等不良反应则维持原剂量辐照或者停止辐照1次。中断光疗1周者再次治疗时仍维持原治疗剂量:NB-UVB组单纯行NB-UVB光疗同联合组。③针灸取穴:血海(双)、足三里(双)、太冲(双);膈俞(双)、三阴交(双)、阿是穴(皮损处)。局部穴位作常规消毒后,用普通1.5寸毫针针刺以上穴位,得气后静留针30分钟,1次/日,20天为1疗程。白斑局部常规消毒,采用从外向内,以同心圆方式.梅花针轻巧扣刺,以局部皮肤微微泛红或微量出血为度,2次/周。共进行6个月治疗。

B组:药物驱虫斑鸠菊的使用与NB-UVB光疗同A组

c组:针灸方法与NB-UVB光疗同A组

D组:只进行NB-UVB光疗,NB-UVB光疗同A组

1.4药物与设备来源

(1)斑鸠菊注射液(安徽金太阳生化药业);

(2)光疗设备: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ss-03AB型紫外线光疗仪(上海希格玛高技术有限公司)波长310-315nm,峰值3llnm]。

1.5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白斑全部消退,白斑复色率100%;

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白斑复色率≥50%;

有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白斑复色率≥10%或有较多色素点形成。

无效:白斑无变化或缩小,白斑复色率≤10%。

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不良反应检测

用药后每次随访或就诊时,询问并记录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症状、发生时间、处理及结果,症状包括局部刺激症状、过敏症状和全身症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与治疗的相关性,分无关、可能无关、可能有关、有关。

1.7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对多个样本率的比较,用行×列表的x2检验和行×列分割x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

2、结果

2.1疗后3个月四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个月后,四组患者痊愈率、有效率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统计结果显示A组痊愈率高于其它三组,B组和c组高于D组(P0.05),B组和c组相比痊愈率无显著性差异(x2=0.000,P0.05)。四组患者有效率相比,A组高于其它三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D组(P0.05),即驱虫斑鸠菊或针灸联合NB-UVB照射,以及驱虫斑鸠菊+NB-UVB+针灸治疗白

癜风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NB-UVB照射、针灸与驱虫斑鸠菊三者在白癜风的治疗中有协同作用,见表1。

2.2安全性评价

90例患者均无全身性不良反应发生。A组和B族各有2例、C组1例发生局部不良反应,出现红斑、瘙痒、疼痛,调整NB-UVB剂量后缓解,继续完成治疗。四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血、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测,均未见异常。

3、讨论

现代医学关于白癜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未明,既往主要有遗传、自身免疫、黑素细胞(MC)自毁以及神经化学因子等几种学说,此外,许多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白癜风的发病与微量元素含量偏低、免疫缺陷、微循环障碍以及表皮黑色素生成障碍等病因有关。

驱虫斑鸠菊为一年生菊科草本植物,经测定含有K、Ca、Nn、Fe、Cu、Zn、A8、Sb、Rb、Sr等多种微量元素,富含Ca,Sr等元素(白癜风患者缺乏的元素)。白癜风病人存在着免度异常,而驱虫斑鸠菊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但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同时驱虫斑鸠菊还可以促进黑素细胞增殖,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以上三方面可能为驱虫斑鸠菊治疗白癜风奠定了基础。

中医学对白癜风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有三大观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的“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王清任《医林改错》的“白癜风血瘀皮里”,朱仁康《中医外科学》的“久病体虚,肝肾亏损”,由此形成了目前临床以活血化瘀、理气通络、补益肝肾为主的三大治则。血海属足太阴脾经,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二者可调理气血。太冲为肝原穴,有疏肝解郁、理气和血之功。膈俞为血之会,有活血行瘀之效。三阴交可调理足三阴经之经气,促进气血的运行。梅花针叩刺皮损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病变局部气血充盛,毛发或皮肤得以充养,则发生肤长而病愈,白斑的色素逐渐恢复。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4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校学习微生物学学员120例,其中男性学员66例,女性学员54例;年龄为22~26岁,平均年龄(24.2±1.87)岁。1班60例学员,男性学员32例,女性学员28例,年龄为22~26岁,平均年龄(24.4±1.07)岁;2班学员60例,男性学员34例,女性学员26例,年龄为22~26岁,平均年龄为(24.1±1.22)岁。在比较两个班级学员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后显示并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教学方法

1.2.1传统教学方式

对1班60例学习微生物学的学员进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老师在课堂上对学员针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无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1.2.2多媒体教学方式

对2班60例学习微生物学的学员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老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幻灯片,对教材中未提到的微生物进行图片和视频的讲解,同时在幻灯片中添加理论知识的内容,对学员进行教育教学。

1.2.3考核方法

在教学结束后,首先对两个班级的学员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考核内容为本次教学的教材内容,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待理论知识考核结束后再对两个班级的学员进行实践应用的考核,考核内容是在微生物观察室提取部分标本,让学员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同时对学员进行提问,提问的内容主要包括所观察微生物的种类及名称、其是否对人体有危害性等问题。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则用n和%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对两个班级的学员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核后,考核结果显示:2班学员学员在实践应用的考核中合格率为80.0%优于1班学员的60.0%,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个班级学员理论知识考核后显示,1班学员合格率为82.7%,2班学员合格率为80.0%,无明显差异。

3讨论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而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好其丰富的资源,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2]。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能够通过自身教学的水平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调动,有利于对学生自我思考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能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对课堂进行把握和因材施教。但其劣势在于,教师的水平固然有限,无法对所有的知识面面俱到,就如本文所研究的微生物学,教师就无法用语言描述很多抽象的微生物的状态和意识形态,这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限制。

多媒体教学存在其独特的优势。其信息量大,能够使学员了解到很多关于本科目,但教材中未出现或未深入提及的知识,加强学员的知识宽广度;多媒体教学有很多的方式,可以是采用投影幻灯片的方式进行教学,也可采用视频的教学方式,这不仅方式多样,而且容易使学员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就微生物学而言,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很多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微生物的图像无法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体现,而使用多媒体教学则能够满足学员这方面的要求,让学员通过视频或者图片的观看,来对微生物有更深一层的了解和更为直观的印象,这有助于学员在实践应用中的发挥。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5

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Biostatistics and

Epidemiology

A Primer for Health and

Biomedical Professionals

Third Edition

2004, 243pp.

Softcover $ 33.20

ISBN 0-387-40292-6

本书是由美国Albert Einstein医学院流行病学和群体健康系流行病学室Sylvia Wassertheil Smoller教授编著的。第一版于1990年出版,第二版于1995年出版,现为第三版。本书的特点是根据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基本框架,使读者理解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理解“为什么做”和“做什么?”学会“如何做、如何解释”。书中的内容都是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中最常用的、或是在文献中经常引用的。

全书共分9章。第1章讲述科研方法问题,包括逻辑推理、变异、研究设计、变量的量化、无效假设、假设检验、检验错误的类型、显著性水平等;第2章叙述概率的一些基本概念;第3章介绍常用的统计学检验方法;第4章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流行病学的应用、常用指标、流行病学研究类型、偏倚、混杂、交互、多变量分析等;第5章介绍筛检的基本概念;第6章是叙述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第7章介绍生活质量的评价,包括量表的结构、可靠性、真实性、敏感性(反应性)以及用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的局限性;第8章介绍遗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双生子研究、连锁和联系分析、传递不平衡检验等;第9章阐述科研伦理学与统计学的关系。第8、9两章的内容在人类研究中十分重要,是第三版新增加的,是一般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入门书籍中所没有的。

书后附有9项附录,介绍正文中各种统计学计算的实例,以使读者能够更顺利阅读本书、以及如何实际计算,包括卡方、Z值及t-值的临界值表、Fisher精确检验、几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相关系数计算、率的年龄调整、比值比的可信性、两个变量的“J”或“U”型关系、量表记分改变的适宜性(敏感性)评价、以及遗传学基本原理和知识。书后还附有参考文献及建议阅读的书目,读者如需了解更深入的、超出本书范围的内容、或涉及高等数学方面的内容,可阅读这些推荐的教科书。书末附有主题索引,便于读者检索。

本书以科学的哲学和逻辑学原理,讨论统计学检验的基本原理,而不是让读者去做具体的统计学检验。全书各章节都是独立的,读者可不按顺序阅读,只阅读感兴趣的部分。本书特别适合那些没有或很少有数学背景的读者,使他们能够读得懂、用得上。

本书内容既简明,又适合范围较广的读者需要,所阐述原理和方法适合多种领域,包括医学、公共卫生、心理学、教育学。本书是一本简明的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科书,适合从事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医生、医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或非医学专业学生参考,也可供程度较高的读者、以及对生物统计学与流行病学的逻辑学和方法学感兴趣的研究人员参阅。

乌正赉,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

统计学的局限性范文6

1.1培训目标的设定根据内科护理培训手册,设定了7个阶段培训目标。具体步骤:(1)第1阶段(1~2周)保证新实习生了解病区的环境、医院规章制度、质量标准、服务范围和流程、内科健康教育等基础理论知识;(2)第2阶段(基础护理内容的掌握)能够了解内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基础护理操作流程;(3)第3阶段(专科业务)要求掌握各科的护理常规和相关的护理流程、目的和注意事项;(4)第4阶段(第9~12周)了解内科的药物治疗、院内感染的处理、内科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等相关理论知识;(5)第5阶段(第13~16周)完成核对、执行医嘱和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6)第6阶段(第17~20周)完成内科常见疾病抢救和应急事件处理的培训,要求实习生掌握心肺复苏、药物过敏等常见突发事件的处理。(7)第7阶段(第21~24周)进行岗位职责和护患之间沟通技巧的培训,并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要求的效果。

1.2具体培训方法的制订(1)指定的带教老师结合内科培训手册内容备课,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示范教学等多种培训模式。各个阶段选定有经验的组长担任,并对他们进行考核。要求带教老师及时了解实习生的要求和困惑,力求做到不留死角;积极以身示范加强实习生对护理薄弱环节的了解;由护理部定期考核以便了解培训进度和教学质量。(2)实习生入科后随机发放内科护理培训手册,根据培训的目的和要求,实习生可及早地了解培训内容、形式和要求,能够有的放矢地安排学习和复习。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内科护理培训手册”进行自学,让实习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可以更快地适应培训和提高学习效率。

1.3评价指标

1.3.1学习效果评价(1)随机考核评价:带教老师通过口头提问、角色扮演、模拟急救等方法,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学习效果。(2)阶段考核评价:阶段培训完成后,由本科护士长组织理论、实践技能及急救能力考试。统一理论考核、实践技能和急救能力考试评分标准,均采用100分制。综合成绩大于或等于80分者进入下一阶段培训。(3)终末考核:所有阶段考核达标者参加护理部终末质量考核,合格者授予独立值班资格。

1.3.2实习生工作能力的考核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士对实习生工作的满意度评定表》、《医师对实习生工作的满意度评定表》对实习生工作能力进行评定。主要涉及护理业务知识的水平、护理质量、实践水平、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每个评定表有10道问题,有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采用《实习生工作能力自我评定表》进行自我评价。主要涉及业务知识水平、技能操作、护患沟通等方面。共20道题,有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前后实习生的护理部考核分数比较培训前两组护士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两组护士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实习生满意度、团队满意度、实习生自我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4。

3讨论

3.1采用内科护理培训手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传统的护理带教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杂乱、随机、不能系统化教学等缺点,尽管也有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但没有具体的书面教学内容,使教学显得很不条理,无形中加重了教与学的负担,并可能造成与教学目标相背离,进而影响教学质量[8-9]。本院的内科护理培训手册更具体、更加规范和程序化。与传统带教相比,主要有以下进步:(1)内容上,内科护理手册更为全面,完全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可能的遗漏和疏忽,最大范围地提供了合理全面的教学内容和目标。(2)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培训要求、各阶段考核办法,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盲目、效率低下的特点,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使带教老师更为直观地了解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本次研究发现,护理部对培训前后实习生的考核中,培训后观察组实习生的理论和实践技术的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内科护理培训手册能够提高实习生的学习成绩,这可能与培训手册更为简洁、全面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实习生的学习兴趣,且更有针对性、利于自学和复习等特点有关,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3.2采用内科护理培训手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工作能力,工作得到科内护士和医师的好评。通过表2、3可以看出,医生和护士团队对实习生的满意度评价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培训手册对实习生的工作质量、应急协作能力、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水平和责任心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护理培训手册要求带教老师通过提问、讨论和角色扮演、场景等多种形式逐步培养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这些可以使实习生提高自己的各种水平和能力。现代的医护模式已经转变,良好的医护关系和融洽的气氛能够提高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团队的医疗水平和有效减少医疗过程的不良事件发生,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10]。

3.3采用内科护理培训手册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实习生的自信心和工作能力。实习生不能及时适应工作环境,会对他们心理和角色的转变产生影响。采用内科护理培训手册,使实习生的护理培训有了新的指导方向,教学的规范化有利于实习生工作能力和处事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自信心和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的培养有利于实习生角色的转换[11]。内科护理手册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单调、重复的特点,通过多个带教老师的培训,能最大限度地开阔实习生的眼界,学习不同老师的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利于自己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发散自己处理问题的思维。由科室多名带教老师与实习生及时沟通,找出不足和薄弱环节,更增进了师生感情,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大大促进其完成角色转换与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