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质量与管理

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医疗质量管理现状,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137-02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新型综合性医学学科。急诊医学是研究急诊患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医学,急诊急救工作的特点为时间性、不可预见性、多样性、复杂性、协调性和条件性。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独立临床学科,几乎涉及了医学的各个领域。急诊科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承担着一定地区人民群众的急诊医疗服务工作。随着急诊医学的快速发展,医院急诊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在自然灾害、群体性医疗卫生事件等发生时,更是需要急诊科快速应急,有效地开展工作。

1 我国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

1983年卫生部颁布了《医院建设急诊科(室)的方案》,对急诊工作进行了行政管理制度上的改变,使急诊科成为医院独立建制的科室。在我国医院急诊急救科的模式各不相同,目前,急诊急救科大致可分为通道型模式,以内科为主的半自主型模式和内外科共同发展的自主型模式三种。全国所有医院急诊急救科全部实行“首诊负责制”,多数存在三级医生负责制、急诊交接班制、急诊会诊制、急诊病历书写规范等规章制度,但仍存在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使急诊急救工作不能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因此,科学地管理和有效地开展这些工作,是急诊管理的新趋势。

2 我国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2.1医院管理体制不健全

由于医院急诊运行过程中常受管理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多数医院急诊的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在实际的工作中,尚缺乏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现行急诊质量管理体系只注重终末质量,而忽视了诊疗过程的质量控制、具体环节控制和及时纠错、持续改进的有效监督制度等问题。因此,医院急诊急救工作中常会出现效率较低,造成急诊不急的现象,甚至造成了延误抢救,导致医疗纠纷等问题的发生。

2.2简陋的抢救设备

现阶段急诊设备条件陈旧落后、设备缺乏,无法达到稳、准、快和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要求。医院对急诊科的经济投入和支持不足,导致设施陈旧、设备简陋是目前多数急诊科所面临的现状,还有很多急诊科没有设立急诊ICU和急诊手术室,急诊只停留在分诊和临时处理的水平上,这导致了急诊急救工作中出现因设备落后而延误救治病人生命的问题。

2.3急诊队伍人员配备不齐全

急诊患者疾病牵涉到很多学科,但现实中高素质的具备多学科急诊知识扎实的急诊专业医师数量极其缺乏。急诊急救科长期没有自己固定的医师队伍。事实上,急诊急救科已经成为了很多医院院青年医生的急诊培训中心,这是造成队伍人员配备不齐体制上的原因。由于各个大型医院就诊患者多,急诊工作量非常大,使得急诊医务工作者任务繁重、工作辛苦,工作时间超时,生活无规律。然而,长期如此的工作状态,导致了很少有人潜心钻研急救医学,更谈不上树立牢固的专业技术思想。

3 我国急诊急救医疗中质量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3.1建立健全的急诊管理体系

现代急诊医疗的原则是突出“时效”,即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危重患者得到及时诊断与有效处理,急诊急救工作因危急性、突发性、时限性等特点在医疗质量管理上存在很大的难度,只有建立健全的急诊管理体系,才能促使急诊急救工作有章可循地正常运转,才能有效地监督、控制急诊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才能保证救治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水平。面对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必须承认是为人民服务的,自觉地把病人是否满意作为自己的理念和医疗行为准则。各医院急诊科建设也应根据本院病种特点,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选派急救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思路敏捷、身体健康的医务人员充实到急诊第一线。只有以“制度”为保障,即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体制,才能保障急诊“时效”、“救命”、“质量”原则的实现。

3.2完善急诊配套医疗设施

加强急诊队伍业务培训是急救工作的前提,配备先进急救器材是抢救成功的保证。重视和加强对急救中心建设的经济投入,不断地完善基础建设,更新医疗设备,使其布局合理,配套功能齐全,不仅是急诊科完成急救任务的基础条件,也是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重要举措。各级医院在条件允许范围内应优先考虑急诊急救装备器材,使得达到抢救设备齐全,急救得心应手,缩短时间,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经过几年努力,使各地急救网络布局合理、急诊设施完善配套,使之适应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急救医疗的需求,担负起繁重的急救任务。急诊医疗工作也要随着学科的发展而发展,同时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患者需求的多样化而不断发掘新的功能。

3.3建设强有力的急诊医疗队伍

在急诊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科需要具有较全面急诊医学知识的急诊医师队伍,制定统一的急诊医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标准,急诊的医护人员也最好相对固定,仍可使用年资高的医师,并且应有长远的人员使用计划,初步形成人才梯队。由热爱急诊专业并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专家担任,负责专业管理和继续教育。对医学院校在校生开设急诊医学必修课或选修课程。对毕业后的医师进行急诊医学继续教育。在部分高校设立急诊医学硕士学位点,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急诊医学人才,从而使急诊急救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以适应急诊医学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结语:医院的急诊部门作为急诊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主要功能组织,正在医学领域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急诊科的建设不但反映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水平,还间接关系到区域性医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通过本文的分析,急诊急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建立适合我国医院发展的急诊急救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劲松,刘强晖,徐鑫荣.江苏省急诊医学发展现状调查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5):548-550

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2

医疗设备是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不仅是衡量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但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医疗设备的采购和使用,却忽视了医疗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使得医疗设备相关责任事故时有发生; 在影响医疗质量进步的同时,也影响了医院综合效益的提高。新管理理念,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升管理层次,使医疗设备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并促进医院效益的提高。以下我们主要从决策管理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水平。

能保障医疗设备安全的使用,一定要有规范化的管理。医疗设备保障从宏观方面来看,它是指医院医疗器材管理部门围绕着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问题、质量问题、成本问题以及产生的效益问题等研制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与此同时进行一些技术活动。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有没有精确的职能定位、内部管理条例齐全与否和技术队伍建设及培训制度严格与否,将对医院诸方面的建设以及医疗设备的质量保障与维护管理等带来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医疗设备保障有严格的管理规程,动用设备要有章可循,这样才能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率。医疗设备的质量保障的标准应该是在保证医疗设备的正确使用率、操作完好率的前提下,大幅度的增长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成本获得全方位的降低,经费结构得到深层次优化,医疗设备按标准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医疗设备的使用率,对医院来说是具有无比重大意义。医院医疗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较高的医疗水平、切实有效的科研课题、井然有序教研活动、扎实深入的教学工作。这也是最基本的要素,这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是否有序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医学科学研究水平的起码标准。医院设备的管理的具体内涵包含如次方面:设备技术含量、使用效率、应用程序、安全保障、质量优良等。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查,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日常最重要的工作。做好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也被纳入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范畴。

2医疗设备保养和检查的范围

医疗设备管理涉及医院各方面利益,建立健全责权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明朗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组织,切实强化对这一重要工作的领导,全方位多层次的发挥其效用,这是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实现医疗设备的科学化管理,保证医疗设备购置、使用、维护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医疗设备的保养和检查是一项无比重要的工作,能够有效地预防设备出现故障的和设备的使用寿命的延长。预防性维修的范畴包括保养与检查两部分,是相互作用并形成互补的两项常规性工作。通过性能、状态检查来考查设备的完好率,通过保养来提升设备的性能、状态,使设备消耗得到减少,使设备故障隐患得到排除,使设备处于正常运转情态。

2.1设备保养 一般工作是做好医疗设备仪器的防尘、防湿、防蚀,并派专门人员保管、定期做好保养、定点安置存放、定期实施检验。

2.1.1日常保养由医疗设备仪器使用专人负责,它的常规项目是做好表面清洁,对易松动的螺丝和零件进行紧固,对运转是否正常的情况作全方位的检查,对零部件是否完整也要彻查。

2.1.2一级保养由仪器专门保养人按管理部门制定的计划常规进行,主要是有关内部的清洁状况,检查有无异常情况的隐藏和发生。随机进行局部检查和做出合理的调整。

2.1.3二级保养由仪器专门保养人联合仪器修理人员一道开展此项工作,严格检查设备仪器的主体部分、主要组件,对设备仪器精度进行适当调整,关键时刻对易损部件进行更换。

2.2设备检查是对仪器的工作状态、工作过程显现的精度以及磨损的程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精确的校验。这些常规工作经常与维护保养工作结合起来进行。

每日检查:经常在下班前或交班时同日常保养结合起来,由保管人员或者操作人员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措施

医疗设备作为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进行医疗活动的物质基础我们医院管理阶层从思想上重视,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建立了完善的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制度。工作中引入奖惩机制,管理上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资产明细账目,实施三级管理制度,使经费报销与资产挂账相结合,控制好资产购进、使用和处置各环节,做到会计账与资产明细账、资产明细账与资产实物一致,保证了医疗设备资产管理规范、有序地进行。

保证医院医疗设备始终处于运行工作的最佳的技术状态是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基本任务。那么,迫切需要研究医院医疗设备的工作运行状况,按程序合理地运用医疗设备,使用先进的检测方法,随机使用多种维修方式,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费用和维修费用得到节约的前提下,对现有医院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保证设备的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此来增强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达到医院医疗设备各项性能指标达到最佳状态。

3.1建立健全符合标准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实施严格的科学的维修管理措施,必须注重以下几点:①制定按期保养制度,故障发生得到减少;②建立巡回检查制度,不让医疗设备的带着故障工作;③建立维修配件库,保证常用维修配件的供给;④严格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环境的检查,保证医疗设备运行处于正常状态。⑤健全生产维修制度。即PM制,以A类医疗仪器设备为重点,此类医疗设备是价值较高的仪器,而且修理也不是很简单,鉴于如此价值昂贵的医疗设备要进行重点保护及采用预防性维修。

3.2提高维修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在新购进医疗设备到货前,要组织医疗设备维修和医疗设备使用人员到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去学习操作规程及维修方法。扎实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维修管理知识,医院要经常组织维修管理人员做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知识培训,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医疗设备进展状况,对医院精密仪器的维修技术要重点把握,还要把握引进设备的安装,保养以及维修技术。

医疗仪器设备的经济管理主要内容 ,购置前对拟购置的设备进行经济效益的预测和评估;购置贵重精密设备在医疗设备专项基金的前提下实行院内贷款制,有贷有还,风险由科室承担;使用过程中加强设备运营成本管理,对在用设备进行经济成本核算,建立单机效绩评价和综合效益评价模型;明确经济责 任,在综合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设备的有偿占用制。实行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改变过去那 盲目引进、不计成本、不搞核算的状况,减轻医院的负担,通过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力求用最小的劳动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对策

4.1医院一定要组织和安排负责医疗设备技术状况具体管理人员,当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时,管理人员要迅速到现场进行调查,要及时对故障类型做出基本判断,并立马做出解决问题措施。该管理人员可以是使用该医疗设备的科室临床技术人员,也可能是设备管理部门的技术人员,无论人员属于哪一个阶层,从事医疗设备技术管理一定要具备相当的技术知识。掌握医疗设备构造、功能与技术特点,有精湛的医疗设备维修技术,一定要通晓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同时也要具备机械、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掌握和熟练设备的临床运用、工作流程。

4.2详细记载医疗设备磨损与老化问题,依据有关技术资料的说明和实际运行状况,每年都要进行预算工作,按常规进行定期采购。预防医疗设备老化部件损坏故障的关键是要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查,对可能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要有系统资料显示,使出现的医疗设备故障能够按常规做出及时处置。

4.3手术室抢救医疗设备是比较集中的,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维护直接关系到患者手术效果。那就要专门指定一名技术较高人员专职巡检,每天在手术室上班,无论大小医疗设备都要进行严格的筛查,从氧气口到麻醉机的保养都要检查,每天按常规进行巡检工作,及时发现隐患,保证手术室各种仪器性能处于完好状态。

参考文献:

[1]尤伟.预防性维修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0,25(11).

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3

【关键词】医院;医疗质量;质量控制;管理档案;管理工作

The think of management records about medical quality

Yang zhi-liang

【Abstract】 The work of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related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ach hospital, all the problems be found in quality management will be promptly corrected and processing responsible person by different means, but the problem is still much, even repe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edical quality management records, the quality of medical management and personnel long-term interests, to increase the technological level, 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would also help promote quality management.

【Key words】The hospital, medical quality, quality control, operates records,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R5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281-01

1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是医院工作的中心,医疗管理的核心是医疗质量,尤其是在病人投诉逐年上升的今天,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已成为医疗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医院长足发展的关键。由于医患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医疗服务存在严重的市场失灵现象,因此,医疗服务需要严格监管[1]。

医疗质量涵盖医疗机构的人员素质、技术特色、服务水平、工作效率、环境设施和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2]。仅有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能部门、科室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控组织行使质量控制是不够的,需要推进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应通过基础培训把质量意识深植于人心[3],提高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提高服务意识,规范医疗行为,人人参与医疗质量管理。

2 质量管理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医务人员普遍存在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比较贫乏,不能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不能真正做到维护患者的隐私、讲究谈话技巧、及时解决患者的要求,引发医疗事故,影响质量管理。

对三级查房制度、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等落实不好,导致质量缺陷重复出现。如:诊断依据不足,部分病例缺乏鉴别诊断,各主要诊断的症状描述太简单,诊断层次不清晰,未能体现诊断的依据,有的仅凭一张功能检查报告单就草率地做出诊断;未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书写病历,现病史质量差,不按照时间的要求及时记录,缺项、潦草、涂改、上级医师不审阅签名等。

医疗质量管理意识亟待提高,医院现阶段存在的种种质量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均与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淡漠或错误观点密不可分。如有的人认为医疗质量主要是医院行政、质控部门抓的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人则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技术水平高,医疗操作已是轻车熟路,往往因思想麻痹、忽略细节导致差错;有的人缺乏质量意识,不能把质量观念贯彻于日常工作,不吸取别人的教训,重演自己或别人的错误;有的人则抱着陈旧的质量观,认为质量就是技术水平高,一心只想运用新技术新业务,而忽略了患者的感受和期望,结果违背患者意愿、导致纠纷等。

部分医务人员基础差,不认真学习,病历质量差,业务水平低;有的工作不严谨、随意性大,不认真观察病人,不加强对“高危”工作人员的质量监督,对病人反映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或不及时报告,常常引发医疗纠纷。

面对质量问题,很多医院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如各种类型的经济处罚、末位处罚、待岗教育培训、停止处方权或手术权等,这些方法有些有效、有些效果不明显。

3 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档案

提升医疗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是长期的任务[4]。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5]。因此质量管理工作应当从全面性考虑、形成长效机制。

在医疗质量管理中,将有医疗事故(分清责任事故和技术事故)、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丙级病历、服务态度投诉经查属实的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被通报的人员、不合理用药与质量检查中每年通报次数最多的前5或10位人员记入医疗质量管理档案,医院每年做出统计报表,交人力资源科与医务科,作为年终个人考核的依据;并应将每年统计结果进行全院通报或公示。

这样以制度形式管理,将质量与自身利益联系起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让职工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自觉进行质量把关。

4 医疗质量管理档案的意义

4.1 作为个人职称评聘的参照条件:将医疗质量管理档案资料用于医院职称评聘工作,对那些质量意识差、常出医疗纠纷或事故的人员不能评聘。

4.2 作为医院评优评先的参照条件:在质量上常出问题、有丙级病历等问题的人员不能评优评先,也是年终个人考核的依据。

4.3 作为医师定期考核的内容之一:医师定期考核包括工作成绩、职业道德、技术水平三个方面,而医疗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这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医师定期考核工作应当参照医疗质量管理档案资料,使考核工作落到实处,也是医师技术能力考核的依据,才能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4.4 作为科室负责人任职的参照条件:科室负责人是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室院科两级管理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全科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持续改进,没有质量意识、自身常出差错纠纷、甚至出现丙级病历的人员不能选拔为科室负责人。

4.5 医疗责任追究的依据:依据医疗质量管理档案,认真落实医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个人的问题、责任的大小、性质、程度都会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也是个人奖惩的依据,对医务人员更具客观、公正性,医院的制度更具有威信,真正体现医院制度化管理。

4.6 作为选拔、培养技术后备人才的依据:医院选拔、培养技术后备人才时,质量意识薄弱、无责任心、常出质量问题,甚至出现丙级病历、纠纷或事故的人员不能作为培养对象。

4.7 以利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通过质量检查,建立管理档案,有利于指导“缺陷管理”,更利于及时分析、总结、制定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方案。

4.8 医疗质量管理更具有刚性:建立了医疗质量管理档案,使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有利于推进全员质量管理,体现了医院质量与自身利益一致性;是处罚的事实依据,使量化管理更具说服力,体现管理的公正性,避免人情问题干扰管理工作,减少质量管理工作的难度。

参考文献

[1] 王保真,周云.强化政府对医疗卫生的有效监管【J】.卫生经济研究,2007(8): 8-9

[2] 赵聪,周谦,刘春,等.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60-61

[3] 陈林初.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探索与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院杂志,2008.25(6):752-753

[4] 阎惠巾.探索医院质量之路【J】.国医院管理,2007,27(9):3-6

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4

管理技术标准化是把已经管理实践检验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方法总结,提炼为标准,再通过实施标准,使该管理技术方法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从而获取更显著效果的活动过程。在20世纪80年代后,为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与保证产品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逐步走上标准化舞台。在21世纪,不仅原来的管理技术标准化会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而且还会出现更多的管理技术标准化领域。所谓医疗质量标准化,就是对医疗质量的要求界限和规定;它是根据医疗工作任务和有关的方针、政策和限定的科学要求以及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等为依据,经分析研究制定并以条文或指标明确表达的;它是要求有关人员应遵照执行的界限和规定;它是通过质量教育,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制度等,来使其适应大众对保健和医疗的合理要求的。医疗质量标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基础,没有医疗质量标准则谈不上医疗质量管理。例如:2004年由中华口腔医学会组织全国著名专家集体编写的口腔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规范各级口腔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技术操作和诊疗行为,提高口腔医疗质量,己成为口腔医疗机构应当执行的基本规范。

随着私资、外资的进入,我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相对封闭的状态将被打破,口腔医疗质量管理决定了口腔医疗机构的利润和发展。口腔医疗机构为了争取患者就必须提高服务质价比,提高口腔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医患关系的转变将促使口腔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未来的口腔医疗服务,将始于患者需要,终于患者满意,而这也正是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核心概念。口腔医疗机构全面引进1S09000标准,通过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作业六大流程的可控机制,提高口腔医疗服务水平,已被证实是一种事半功毽的有效措施“。用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可行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提供足够的资源,鼓励医务人员抓住机会、充分利用工具致力于过程的持续改进,增进口腔医疗机构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事业上的稳步发展。我们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口腔医疗机构采用ISO9001系列标准。

1制订目标标准

以国家的有关卫生方针和政策、口腔医疗服务范围内患者的需求、国内外同类口腔医疗的有关情报资料、口腔医疗的现状及其发展规划、上年度(或前一时期)达标情况等为科学依据,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订出既高于实际又留有余地的、切实可行的标准。认清医疗质量标准的目的意义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步骤,明确每个医务人员、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现状与目标标准之间的差距,为缩短差距需解决的具体问题及必须完成的任务、承担的责任和应有的权限,以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可靠性。

优质的口腔医疗服务应达到以下目标:①安全(safe):避免医疗过程中所带来的医源性损伤,避免医疗不及时而贻误最佳的医疗时机;②实用(effective):提供的医疗服务必须有明确的科学理论依据,不能为了口腔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利益在检查、治疗、护理过程中随意增加或减少项目;③及时(timely):尽量减少患者的候诊时间和院外成本;④高效(efifcient):避免浪费,包括人员、材料、时间、精力;⑤平等(equitable):无论患者的年龄大小、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差,口腔医疗机构都要一视同仁,提供同样的质量服务;⑥以患者为中心(patient—centered):包括对患者负责,尊重患者,在医疗和服务过程中尊重患者的选择、需求、价值。

2制订医疗工作质量标准

具体制定医疗工作质量标准时,第一,要坚持质量的科学性,即每项质量标准都必须真实地反映出科学规律和要求,所具有可计量的质量特性和可分类的质量特性(如分数评定、分析系数等)以明确变量划入质量范围;对因目前科学技术尚不能控制的因素应划在质量管理之外。第二,要坚持质量标准的先进,性,即质量标准水平要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不应满足于低标准。每个阶段的“终又是下阶段的“始循环往复,不断强化和提高质量标准,推动口腔医疗质量的提高。第三,坚持质量标准的严肃性和相对稳定牲。各项质量标准的栽定和实旋不应朝令夕改,而应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的不断发展,以及口腔医疗工作条件的不断变化,定期或不定期对某些质量标准进行补充修订,以保持其先进性。第四,必须保持质量标准的统一性,即按照质量标准级别,在相应范围内的同一项工作或技术的质量标准必须一致;互相衔接的工序和技术质量必须有成套的统一质量标准。

2.1环节质量标准

①诊断工作质量标准包括诊断工作的各项技术操作标准,诊断判定标准及诊断符合率等指标。②口腔医疗工作质量标准包括一切治疗工作的实施标准,如口腔医疗方案选定标准、备牙标准、取模标准、处方用药和各种医疗处置标准以及医务人员分级服务标准等。③护理工作质量标准包括各项护理工作技术质量标准。④消毒管理质量标准包括消毒隔离设施、操作、管理标准;各种卫生学监测标准。⑤材料消耗标准:各类疾病治疗的经济核算、成本管理及工作质量标准。对临床操作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分解,将每一操作步骤标准化,强化培训,实现分工操作。 转贴于

2.2要素质量标准

要素质量标准主要指人员质量标准、技术质量标准、仪器设备质量标准。在完整的口腔医疗过程中,上级医师可根据经治医师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患者的进展情况,决定对治疗过程的介入。但更重要的经治医师应知道何时需上级医师会诊。为保证治疗的标准化操作,各种器械、材料也必须规范化。

2.3终末医疗质量标准

终末医疗质量标准是以医疗质量为主、医疗质量标准为中心所形成的终末质量标准体系。终末医疗质量是以病例质量为核心的,同时包括效率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效果指标。例如,正畸结扎包括各个分解动作的手势,不同情况下的结扎方法及松紧程度;粘接剂调拌包括粉液比例、调拌方式、调拌时间等。

要形成标准化的、详细的操作手册。基于同样的细节量化原则,也可将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牙槽外科的临床操作进行步骤分解、标准化和流程优化。为了控制医疗质量,加强临床操作的细化和标准化培训是需要强调的重要环节。严格培训l与标准化操作,建立一套完整的口腔医生和口腔护士的培训体系很重要。例如:在医务人员中开展业务培训和讲座,规范医疗操作,提高业务水平。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实际开展技术大赛,进一步规范医护人员临床诊疗操作,提高临床业务技能。

3发展趋势

“医疗服务”这一口腔医疗机构最主要的产品有其特殊的性质,即口腔医疗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重复性。囿于此两大特点,尤其需要对服务的“医疗过程进行全程控制,以确保从“资源配置一医疗服务一患者是否满意一信息反馈业主很快吸取经验教训,做了相应的调整和准备。这次或某一项口腔医疗服务,患者认为满意,我们就是成功的;如果不满意,我们即使通过返工弥补,在患者心理上留下“质量差”的印象也很难彻底去除。口腔医疗机构在硬件上的不合格给患者造成的不满意也是不可重复的。比如一所口腔医疗机构由于空调不好、饮水供应不及时、通讯设备不畅等现象,都会给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感受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对“服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事先预想的控制,必须有科学、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来实现。许多口腔医疗机构的实践证明——管理技术标准化可以实现这一控制。

3.1医疗标准质量不断提高

正如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uran所说,2l世纪是“质量的世纪”。21世纪的质量以其超严的质量要求为标志。对企业产品质量而言,质量超严意味着“零缺陷”,如电子产品的不合格率由过去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降低到百万分之一,在现行的68控制原则下,不合格率是过去的1/135万。对于口腔医疗机构而言,超严则意味着各种口腔医疗质量指标标准将不断提高。不仅要诊断正确,还要定位更加精确;不仅要治疗有效,还要并发症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尽可能降低,疗效评价也将从短期上升到长期甚至终身疗效评价;不仅要求不能发生医疗事故,还要口腔医疗服务零缺陷、“零差错”。人对生命质量和口腔健康的渴望和追求,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促使口腔医疗技术和服务必须永无止境地向前推进。

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 核医学;分化型甲状腺癌;放射防护;管理

国内外临床证实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手术+131I+甲状腺激素抑制三步方案是目前最佳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率【1】。然而该项治疗工作属于开放型放射性工作,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31I具有三个特点:一生物半衰期较长,物理半衰期为8.04天,服药后的患者便成为活体放射源,难免使陪护人员,家属及其周围人员受到外照射和环境污染;二它既能放射出β射线,又能放射出高能量的γ射线,故内外照射共存;三治疗甲状腺癌需131I剂量大,因此,放射防护与管理非常重要,为了保障人员与环境的安全必须加强放射防护与管理。我科2010年5月~2011年6月对2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131I内照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病人的满意度为98%,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现结合实际工作做一归纳。

1 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

131I治疗是一项特殊的医疗工作,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系统培训,一、学习有关放射防护的各种法规,学习131I的物理性质及释放出来的射线的性质等知识;二、学习个人防护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和规程,严格执行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及屏蔽防护;三、严格把好“三废”处理关。对于放射性“三废”(废液体、气体、固体)的排放和处理,都需有专门的数量限值和行为准则的规定,以防止放射性核素向环境扩散而危害广大人群;四、工作人员应配戴放射计量仪,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

2 合理科室布局及设施配套

病房设立“三区制”,无活性区为医护人员工作场所,活性区为已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病房,高活性区为放射性核素储存、分装场所,三区之间需有严格的分界,每间病房均需设置可视对讲系统,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可视对讲系统与患者沟通,既不直接接触患者,又可以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娱乐设施,如电视、书籍,使患者能够安心住院。

3 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核医学病房除了具有普通病房的管理制度外,还要根据其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主要有:一、病区管理方面需坚持“环境与设施管理制度”、“住院患者守则”、“抱怨处理制度”等。;二、医疗管理制度需严格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三、高活性区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放射性废物处理原则”、“放射性污染的应急处理原则” 、“放射性同位素定购领取保管使用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并严格执行,有章可循,以此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进行。

4 对治疗病人的管理

4.1 131I治疗前的准备

4.1.1 了解病史 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时间,停服甲状腺素片4~6周,停用含碘的药物或食物4~6周。

4.1.2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担心核素进入人体会导致人体细胞的癌变或引起不良后果,再加上服用131I后需隔离的认识不足,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是核医学护理的关键。需要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人文治疗环境,热情接待,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让患者了解131I治疗甲状腺癌的原理,大致过程和注意事项,满足其探究心理。同时让患者知道我们本来生活的环境既存在有一定量的射线,称为天然射线。131I是低能量、短寿命的同位素,短期内即可衰减和排出体外,因而对身体影响不明显。核医学治疗与核武器及核污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其治疗用量被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内,不会对患者产生近期的危害,而且无创伤、无痛苦,治疗效果好。服用放射性药物后,实际上已成为一个放射源,必然对周围环境和人群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减少对健康人群不必要的辐射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隔离,护理人员还应向患者说明一般情况下,医护人员不与患者直接接触,医护人员会通过可视对讲设备系统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解决。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放射性的客观存在,以及辐射在治疗中的利弊关系,既不要过分紧张和放大对身体的辐射影响,也不能忽视辐射的存在,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

4.1.3 服药前对患者的宣教 一、患者入院时详细地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病房内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管床医生和管床护士,遵守如下规章制度:一、住院患者原则上无陪伴,特殊情况需经核医学科主任同意;二、患者应在指定的卫生间大小便,禁止随地吐痰,刷牙、漱口、洗刷餐具等均应在卫生间内的专用洗涤池内进行。污染的被服和个人用品应在其病室卫生间内作去污处理,并单独放置一段时间待其放射药物表面污染监测证明其低于3BqCM,三、服用放射性药物后,不得在病室内“串门”,患者住院期间一律穿病员服,患者要求户外活动必须征得医生同意,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的地点进行。四、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根据国家规定出院时体内允许最大活度为1.1GBq(30mci)【2】。

二、因为患者服药后须隔离,医护人员不能和病人直接接触,所以服碘前教会病人自己测体温、脉搏呼吸并将大小便一起正确记录在登记本上,每天再由护士收集记录在体温单上。教会病人如何观察服药后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以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2 治疗中护理 指导病人服用131I后空腹2小时,及时排空大小便,多饮水或含服酸性食物,加快“非靶”组织器官的放射性物质尽快排除,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嘱患者按时口服泼尼松以减轻喉头水肿,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特别是服131I后3天内,一般通过可视对讲系统,特殊情况需到床边观察,医护人员应有防护设施(如铅屏),身穿铅衣,配戴铅眼镜,而且各项操作应尽量事先做好准备,以缩短与病人接触的时间。

4.3 治疗后的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在其出院后三周内仍需限定活动范围,避免与家人特别与孩子和孕妇近距离接触,减少公共场所逗留和污染【3】,131I治疗后女性患者一年内、男性患者半年内须避孕,嘱患者按时服用甲状腺激素,一是起到替代作用,使机体处于正常的代谢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外源性甲状腺素可抑制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从而达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总结:大剂量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综合治疗方法之一,加强放射防护与管理,做好病人心理护理,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使患者自觉接受治疗;治疗后做好用药护理,加强放射防护,既保证131I治疗的效果又保证了辐射安全。

参考文献

[1]裴著果,核医学影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60-366

医疗质量与管理范文6

【关键词】伊托必利 度洛西汀 联合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42-03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 sia, FD)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综合征,罗马Ⅲ标准将FD定义为存在一种或多种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并且缺乏能解释这些症状的任何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FD的症状谱包括上腹痛、餐后饱胀、早饱感及上腹部灼热感[1] 。发病率高,在消化门诊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许多资料表明胃肠动力药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2]。盐酸依托必利是一种新型胃肠动力药,它通过阻断多巴胺D2 受体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作用发挥其促胃肠动力活性。由于FD患者具有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的基本特点,又常伴有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3],应用内科常规治疗往往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因此,辅助应用抗抑郁药或抗焦虑药治疗FD在国外已开始广泛使用[4]。为探讨联合应用抗抑郁药治疗FD的疗效及安全性,作者对80例病程大于1年的FD患者进行了为期4周的开放、对照治疗,主要观察伊托必利联用度洛西汀治疗FD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入组标准 入选的80例FD病例均为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就诊患者,能坚持每周复诊1次,随访4周。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伴有焦虑、抑郁、失眠、多梦、容易受惊、精神紧张、情绪低落等症状1年;经胃镜、B 超、血液化验、X线、心电图检查排除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心、肺等器质性病变;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无腹部手术史;且均符合FD诊断标准[5]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下标准) : ( 1)以下一点或一点以上: a. 餐后饱胀不适; b. 早饱; c. 上腹痛; d. 上腹烧灼感;(2)没有可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包括上消化道内镜下)的证据。

1.1.2 排除标准 (1)内镜检查存在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息肉、食管炎等或既往有过上述疾病病史;(2)B超、生化、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病变;(3)患有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癫痫、精神病;(5)既往做过腹部手术者;(6)同时伴有肠易激综合征(IBS)者;(7)已知或怀疑患者在过去十年里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8)已知对文拉法新过敏的患者;(9)妊娠及哺乳期妇女(9)任何情况下、研究者感觉不适宜进行临床研究的。

1.1.3分组:按上述条件共入组80例,按随机编码,依序进入治疗组、对照组(1)治疗组:共40例,其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20~58岁,平均(38±15.3岁);(2)对照组:共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21~60岁,平均(39±14.8岁)。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度洛西汀胶囊(商品名欣百达,美国礼来公司),起始剂量30mg/d,2 周后若疗效不显可加至60mg/d,平均剂量(46.5±13.5)mg/d。联合盐酸依托必利胶囊(哈药总厂)50mg餐前半小时口服,3次/日。对照组予盐酸依托必利胶囊(哈药总厂)50mg餐前半小时口服,3次/日。睡眠障碍症状明显者酌情使用应用唑吡坦(zolpidem)10~20 mg/d,疗程均为4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FD的药物,建议患者适度运动,戒烟、酒,忌食腌制品等。所有病例适当心理指导、咨询,让病人积极面对生活,所有病人每周复诊1次,详细记录治疗反应。4周末统计结果。

1.2.2 观察指标 采用的量表有HAMD、HAMA和TESS,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后第2、4周后评定。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血糖、血脂、肝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脑电图等,只在入组时和疗程结束时检查。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反酸、嗳气、烧心、腹胀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或改善;无效:用药前后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由两名未参与治疗的主治医师分别进行盲式评定,于评前进行培训,使用量表和诊断工具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1~0.93。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t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有2例患者因自行停药而退出,共完成76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8例。

2.1.1 根据症状标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1.2 量表评分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量表减分率显示治疗组显效率为86.84%,对照组显效率为76.3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2.2 HAMD评分比较见表2

表2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x±s)

注:经t 检验,治疗前后各组自身比较(P均

2.3HAMA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x±s)

注:经t检验,治疗前后各组自身比较(P均

2.4 安全性分析

治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失眠、出汗、口干、恶心等;对照组主要为头昏、头晕、食欲减退、嗜睡、口干、震颤等。两组不良反应均多发生在用药前2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可自行缓解或消失。治疗组因失眠联服唑吡坦13例,对照组因失眠联服唑吡坦15例。两组无1例因不良反应而脱落,TESS评分结果比较,同期两组间比较:t=1.23~1.52,P均>0.05。

3 讨论

FD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文献报道,在消化科门诊就医的患者中约17%~70%为FD,其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隐痛、进食后腹胀、嗳气、恶心、早饱、呕吐等[6,7]。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胃肠动力紊乱被认为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般认为,胃动力异常、精神状态、应激因素、痛阈下降及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大量研究表明,FD与胃动力障碍、胃感觉异常有关[8~11]。近年来,精神状态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FD的治疗过程中,适当采用抗抑郁药与促胃动力药联用,可以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且治愈率较高。度洛西汀是一种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和5-色胺双重再摄取抑制剂,对α1―NE受体,α2―NE受体、H1受体、M胆碱能受体无亲和力。伊托必利属多巴胺D2 受体阻断剂,具有多巴胺D2 受体阻滞和胆碱酯酶抑制的双重作用[12] 。通过对多巴胺D2 受体的拮抗作用而增加乙酰胆碱和释放,并抑制胆碱酯酶来抑制已释放乙酰胆碱的分解,从而增强胃和十二指肠运动,促进胃排空,恢复胃窦和十二指肠蠕动的协调性,消除胃肠动力紊乱,有效缓解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症状。

本研究表明,伊托必利联用度洛西汀较单用伊托必利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而且轻微。至于度洛西汀治疗FD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通过中枢神经的作用,改善FD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缓解自主症状,同时也可间接地加速胃排空[10]鉴于目前FD患者中以动力障碍型为主,大多数患者与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用伊托必利联用度洛西汀治疗FD,具有起效快、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等优点,是治疗FD的较为理想的方案。本研究没有进行双盲研究,对研究结果有一定影响,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 Tack J, Tally NJ, CamilleriM, et al. Functional gastroduodenal disorders[J]. Gastroenterology, 2006, 130 (5): 1466 - 1479.

[2] Cho YK, ChoiMG, Kim SH, et al. The effect of mosapride on quality of lif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J]. Korean J Gastroenterol, 2004, 43(3): 160 - 167.

[3] HangTT,Withelmen,Ursin H,et al. What are the real problems for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dyspepsia [J] Scand J Gastroenteral ,1995,30:97-98.

[4] 潘小平,李瑜元,沙卫红,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情绪障碍与治疗[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65-66.

[5] 莫剑忠.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罗马Ⅲ[J]. 胃肠病学, 2006, 11 ( 12) :727~728.

[6] Kuster E, RosE, Toleda-pimentel V,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of the long term outcome in gastro-oesophageal reflus diseases six year follow up of 107 patients[J].Gut,1994:35:8-14.

[7] Tytgat GNJ,Ander HOJ,Carling L,et al. Effect of cisapride on relapse of esophagitis: amaltinational,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 patients healed with an antisecretory drug[J].Dig Dis Sci,1993,38:551-560.

[8]侯晓华.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2):69.

[9]陈波,张建忠,万小平,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研究[J].胃肠病学杂志,2000,9(4):267-269.

[10]林金坤,胡品津,李初俊,等.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窦部动力[J].中国消化杂志,2002,22(5):31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