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金入股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金入股方式范文1
但是,评判养老金进入股市的成功与否,最主要的标准是投资是否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在这个问题上万万不能本末倒置。综观A股市场近10年的累计收益,对养老金进入股市,尚缺乏吸引力。也就是收益较低,风险很大。
近日基金权威机构香港特别行政区今年首季强积金(相当于内地养老金)的收益情况,截至去年底,全港公积金总资产3500多亿港元,首季增幅7.21%,增加资产约256.7亿港元。以参加强积金252.2万人推算,人均已赚得1万多港元。
香港养老金一季度平均获得7.2%的收益,并不是只买中国股票,而是由强积金参加者自选有关机构推荐的各类基金,收益有高也有低,人赚1万港元,仅是一个平均数。
据对香港强积金的基金种类分析,股票类基金表现最佳,平均收益率为10.91%,其中韩国股票基金表现领先,收益率达13.42%;美欧股票基金表现尚佳,北美股票基金收益率12.12%,欧洲股票基金收益率10.44%;大中华股票基金的收益率为10.49%。
这份人均一季度赚得1万港元的香港养老金投资,还遭受了3月份中国股票基金的较大跌幅。据分析,3月强积金中的基金类基金平均下跌2.23%,其中中国股票基金跌幅最大,下跌9.19%,而欧洲股票基金仅跌0.31%;北美和日本股票基金则分别按月上升2.84%和1.57%。
香港的强积金也就是香港人的养命钱,它以实际运作告诉大陆同胞,养命钱即使进入股市也不能只买A股一个股市,而是一个面向全球,有股有债有各种投资标的的资产组合和配置,不然,养命钱既增不了值也保不住本。
笔者每年都会收到上海社保基金结算中心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结算单,除“虚账实记”外,历年和本年度缴纳资金的收益率,历年以2.25%、本年度则以2.25% /12的月利息之和计算,这样的保值增值,在实际通胀和预期通胀下,怎么可能战胜通胀,保住和增加购买力呢?
笔者每年缴费约1万多元,历年积存10多万元,每年的收益仅2000多元。假如这笔钱是以香港强积金方式运作的,今年第一季度的收益,就可抵上一年的缴费了。因此,上海作为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特大都市,老龄化程度最高,养老金缺口较大,生活成本较高,能否在养老金运作方面率先与国际接轨,拷贝香港强积金方式运作呢?
基金入股方式范文2
调查内容: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对股市影响几何?2009年股市预计怎么走?
30.8%
4万亿计划对股市短期有用
谈到4万亿刺激性财政政策对股市的作用,接受问卷调查的42位证券分析师,有30.8%认为4万亿计划对股市的作用短期有效,长期无效。
宏源证券分析师唐永刚、渤海证券周喜等28.2%的受访者则认为,4万亿计划对股市是短期无效、长期有效。
联合证券赵媛媛和南京证券温丽君两位分析师认为4万亿计划对股市没有任何效果。
“短期内对股市有刺激作用是一定的,长期效果如何要取决于4万亿最终的执行情况和所投方向,否则其作用甚至可能是负面的。”联合证券戴爽表示。
43.9%
2009年股市走势或震荡上行
关于2009年的股市走势,民族证券陈伟、英大证券李大霄等43.9%的分析师认为将呈“w”形。
渤海证券周喜、东海证券策略分析师鲍庆等人(17.1%)认为会是“睡S”形。
包括国泰君安翟鹏、国信证券廖哲等人在内的17.1%的分析师认为,明年股市走势将呈“V”形。
民族证券分析师徐一钉认为,明年股市将平台整理;西南证券宏观经济高级分析师董先安认为,股市将震荡上行,在三、四季度复苏。
调查对象: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股民和基民调查内容:2008年以来股市连跌,投资者损失多少?基民是否打算赎回基金进入股市抄底?
39.2%
炒股本金损失已超过30%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股市处于低开低走的趋势,我国股市也连连下跌,很多股民、基民损失惨重。
对京沪穗三地投资者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京沪穗三地39.2%的股民在2008年的股市中损失很大,本金损失已超过30%。其中,广州受访股民损失最大,损失人数比例达到43%。
三地27.7%的股民整体损失不大,本金损失在30%以内;不赔不赚,基本做到保本的受访股民也有28.7%,此类股民在北京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5.7%。
在2008年股市中有所收益的受访股民只有4.4%,此类股民在上海所占比例最高,但也只有8.8%。总体来说,在2008年的股市中,京沪穗三地受访股民有2/3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
91.5%
基民不打算赎回基金进股市
和股民一样,京沪穗三地的基民也损失不少。调查显示,有近40%的基民表示自己今年已经亏损了30%以上,此种情况在北京表现尤为明显,占北京受访基民人数的52.4%,远高于广州的24.2%和上海的25.8%。
损失在10%-30%之间的受访基民有33.6%;13.6%的受访基民损失较小,保持在10%以内;17.6%的基民表示基本持平。值得关注的是,盈利在10%以上的受访基民所占比例只有0.7%。
基金入股方式范文3
“简直是疯了。”一家大型医疗专业PE基金的投资总监谈到近日市场上投资估值情况时说。据了解,其拟参与投资的企业,估值均不低于当年预估利润的15倍,有些甚至达到20倍,而以前基本为上一年利润的7~8倍。
“现在谈项目非常难,一方面是竞争,一方面是估值高。”光大金控一位高级投资经理表示。
造成这些企业估值高企的原因,除了过多的资金追逐外,创业板以及海外纳斯达克等股票市场相关概念股票市盈率高企,也是重要的推动力。
“没有办法,PE投资就是得参照这样一个价格体系来运作,风险方面除了企业自身的运营风险外,还有整个价格体系下降带来的低收益甚至负收益风险。”长安资本董事生立军认为。
PE市场重又笼罩在疯狂争夺的喧嚣下,这一场景与经济危机之前颇为相似。投资的压力和竞争的激烈,让泡沫变得更像是一个神话,而不愿被正视为现实。
估值泡沫再现?
PE投资市场估值高企的状况正在愈演愈烈。
据了解,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于7月份获得领航资本500万美元投资,同时投资步长制药的还有上海张江等其他国内外投资机构。据了解,这一次投资领航资本等PE以2010年预估市盈的17倍进入。
“我碰到的情况,这么高的比较少,10倍到13倍比较普遍。”海纳亚洲创投基金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不过,另一案例估值则更高,一家做糖尿病药物的企业,PE是按照今年预估利润的20倍估值进入的。
国内投资业绩突出的CDH创始人吴尚志曾表示过,其投资的企业多为5~8倍的估值。而近来的投资较几年前的估值则有惊人的大幅提升。
如2007年底高盛入股海普瑞,当年海普瑞的净利润为6816万元,高盛以3688万元人民币购买公司股份1125万股,约占当时总股本的12.5%,高盛入股的估值约不到海普瑞当年预估市盈率的4.5倍。 三年时间,医疗业PE投资估值从4.5倍飙升到现在的近20倍。
巴菲特曾在中国A股股指接近6000点时说,在经历了大幅的上涨以后,需要格外的谨慎。
不过,有业内认为估值的大幅上涨是很自然的,如海普瑞的二级市场估值达到60倍以上,“只是上市前PE突击入股,许多PE并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增值服务,凭什么暴利让他们赚,就算现在的价格也有几倍可以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贝祥投资集团执行董事伊彦宁认为。
“医疗行业门槛比较高,市场增长比较确定,竞争力一般能够保持,这样未来退出时企业的内生性增长可以保证,而增长性也保证了高估值。”华澳资本创始合伙人刘宇认为。
然而,在此轮金融危机前,曾有许多项目被PE高估值投资,而如今深深被套。如一家对冲基金曾以超过20倍的估值投资一家环保企业,结果金融危机来临,二级市场价格崩盘,这家企业迟迟未能上市。
高估值从短期来讲,赌的是当下的一波行情,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估值是不利的,只能说明投资人还不太了解这里的风险和评估,所以我相信过一段时间估值应该是趋于正常。”贝恩资本合伙人黄晶生曾如是说。
但是,“买涨不买跌”的信条再次捧热了市场,更多的投资人似乎对未来自信满满,全然不理会可能的风险。
高估成因
过多的资金推动与二级市场估值高企,成为推高PE投资市场估值的两大成因。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0年二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有45支基金完成募集,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资本量为191.63亿美元,新设基金募集资本总量直冲历史高点。上半年,中外创投机构共新募基金61支,其中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本量为58.28亿美元;环比、同比均有大幅增长,涨幅分别为67.3%和145.7%,几乎达到2009全年募资总量。
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股权投资市场,从险资、民间资本、上市公司等不一而足,股权投资市场再次变得炙手可热。这导致竞争的加剧并增加了企业家的底气。
“有一家知名的PE基金在与一家中部地区企业接触时,因为问的问题过于详尽且流程较长,企业家觉得过于麻烦而踢其出局,反正还有许多基金在等着投钱,而且价格都不可能低。”一位业内人士透露。
另外一个推高估值的因素则是二级市场的估值所导致,在投资教材里有一种估值的简易方式,即与上市公司同类型企业估值作参照,以往投资的高额回报使得后来者不顾一切往里挤。其中,医疗领域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稳定增长性而格外受追捧。
根据海普瑞招股书,高盛三年投资溢价183倍。
而2010年首次公开上市的医疗企业增长明显,也使得医疗领域被PE关注。
根据CV Source统计显示,2010年1~8月份全行业共有25家企业实现IPO,共融资44.31亿美元,IPO企业数量相比2009年增长92.3%,显示出资本市场对该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态度。
一些投资者的基本逻辑是基于,如果60倍的估值能长期稳定存在,17倍到20倍的估值并不算高,毕竟还有3倍的盈利空间,而且即使以成熟的海外二级市场来看,医疗等领域也呈现估值高企的状况。
如近日在纽交所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康辉医疗,上市后股价飙升且近日一直徘徊在每股16美元以上,对应2009年净利润的估值在30倍以上。
风险隐患
在刚刚过去的这一轮金融危机之前,曾倒下过一小批PE基金,因为投资时估值过高,等到企业遇到经济不景气利润大幅下滑时,导致一些基金被清盘或被接管。
近日一家锂电池生产商与一些PE谈妥入股条件,PE入股代价为2010年企业预估市盈率的18倍。“事实上,锂电池现在也只是一阵跟风,具体的收益很难讲。”联想投资一位跟踪新能源领域的投资人这样说。
但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一些医疗的案子我们看过,企业的质量并不是像有些投资人认为的那么好,最后的结果并不一定就那么乐观,实际上,如果最终二级市场的价格下行,可能将造成低收益甚至负收益。”光大控股的一位投资人认为。
另一个风险则是可能无法退出的风险。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迄今在创业板发审委审批的184份上市申请中,36家企业未能过会,占申请数量的19.6%,而在这些未过会的企业中,有VC(风险投资基金)或PE支持的企业15家,占未过会企业总数的41.7%。
当然,PE们也有一些控制风险的手段,如对赌。但这种方式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却也存在与企业利益冲突的可能。
“为了达到对赌的目标,可能会用一些手段来达到,或者为了短期利益而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泰山资本中国区总经理马小伟认为。
而且从这一轮经济危机看,有的企业对赌输了但仍然将投资人从董事会踢出局,而投资人很难获得适当的保护,而且企业盈利一旦出现问题,对于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输的结局,“对赌”仍然难以挽救投资人。
另外的一种风险保护措施是采用可转债模式,但迄今由于国内没有优先股的相关规定,特别是针对国内A股上市的企业而言,人民币PE基金无法进行优先股的安排,这也使得PE投资在国内面临更多的风险。
基金入股方式范文4
作为21 家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之一,富国基金策略部总监马全胜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养老金从招标到开户再到入市操作是个过程,预计首批入市仅是‘百亿级’。但养老金对风险控制要求比较高,必将扮演一个长期投资者和价值投资者的角色。这对当前A 股的短线投机炒作会是一个改善。”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梳理发现,从养老金禁止入市,到公开讨论入市,到国务院出台政策,再到现在启动运营,经历了20 年之久。
从禁止入市到适度放开
养老金是退休人员的“养命钱”。鉴于当时养老金管理失控以及发生挤占现象,1997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曾做出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此后,养老金投资只能购买国债和存款产品,但随着时间发展,这种投资方式导致了养老金的贬值。这使得关于养老金入市投资的争论持续不断,2011 年11 月,时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公开呼吁养老金应该入市投资。
2014 年11 月, 社科院世界社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分析称,过去20 年来(编者注:从1993 年至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以通胀率(CPI) 作为基准,贬值近千亿元;以企业年金基金投资收益率为参考基准,损失高达3277 亿元;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为参考基准,潜在损失将近5500亿元;以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作为参照,福利损失高达1.3 万亿元。
这个分析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时使赞成养老金入市的观点占了上风。时隔不到一年,2015 年8 月17 日,国务院印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拓宽了养老金的投资范围,但依然注重控制风险,“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金资产净值的30%”。
在马全胜看来,“养老金从禁止入市到适度入市,一方面是与养老金追求资产的安全性和收益性有关,近年来固定收益类产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能够提供的收益有限,养老金有较为迫切的需求通过参与股票市场提升投资收益。另一方面也说明,尽管A 股市场波动较大,很多时候投资者体验较差,但长期回报率还是比较乐观,符合养老金追求长期回报的特性。
与养老金严格限定投资方式相比,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式则较为多样,收益也较高。统计显示,自2000 年社保基金成立以来,截至2015 年年底,年平均收益率为8.82%,远高于此时间区间内的年均通货膨胀率2.35%。而2003 年6 月社保基金开始投资股票市场以来,除2008 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其投资收益率为负外,都取得了正收益。
养老金偏爱哪类股?
对于养老金何时入市,市场猜测不一。对此,人社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入市,进入股市只是养老基金投资的一种选择,并且由市场机构根据市场状况来选择入市的时点。”
这意味着,养老金何时入市由养老金投资管理机构自主确定。那当下是合适的入市时机么?方正证券最新研报指出,养老金投资资金到账,并不意味着养老金入市,此时养老金入市概率低,A 股春季行情不具备持续走强的基础。
马全胜则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券商观点只是一家之言,养老金不会像投机资金那样短视,因为更注重长期投资,所以虽然投资时机很重要,但投资标的和产品更重要。”
因此比起猜测养老金入市时机的选择,或许分析养老金喜欢哪些标的更靠谱。上海高程投资公司风控总监孙成刚分析说,“养老金与社保基金一样,是以赚钱为目的进入股市的。但养老金的赚钱方式,与普通散户赚差价的思路不同。”
在孙成刚看来,养老金一是看重有长期稳定分红能力的企业,如业绩稳定、分红稳定的公共事业类企业(如水电类企业)、金融企业(如银行和保险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类国企等会是养老金的首选品种。而如券商股,这种存在一定周期性的股票,不会是养老金的重点配置对象。二是确定性较大的成长性企业,养老金是要享受企业成长过程带来的增值,所以对市值规模的要求也是比较大的,市值低于200 亿元的企业不会轻易去碰。
基金入股方式范文5
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的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可以说,在股票市场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问题总是以或明或暗的形式不断出现。最近,这一问题又被旧话重提,在界引起了新的争论。我们认为,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都是进行资源配置的场所,人为地限制资金在两个体系之间的流动不符合效率原则,因此,信贷资金入市是必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信贷资金入市方式。
我们认为,无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我国证券市场平稳发展方面来考虑,允许信贷资金入市都是一种必要的政策举措。
对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金入市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它有利于增加信贷资金的运用渠道,可以为商业银行开辟新的盈利途径。
第二,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规范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渠道和方式,克服银行信贷资金向股市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在信贷资金流入股市问题上,我国一直存在着现实状况与规定悖逆的不正常现象。一方面,有关法律法规严禁将银行信贷资金用于炒股;另一方面,现实中却又有大量信贷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流入股市。而且,由于信贷资金入市绝大部分属于暗箱操作,因此除了少量的券商股票质押贷款有据可查外,没有人能确切知道流入股市的信贷资金数量。有人估计,2000年流入股市的银行贷款就达1000亿元左右。既然严格的法律规定亦难以堵死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暗道,而且各种暗道的存在使银行对信贷资金向股票市场的流动完全处于一种无法监控的状态,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固守原有的法律和政策限制,而应使信贷资金入市公开化和合法化,变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各种暗道为明道。这样对规范信贷资金向股市的流动,减少银行贷款向股市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减少银行资产业务风险。我国之所以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出于对银行信贷资金安全性的考虑。我们一直认为,股票市场风险很大,而银行信贷资金的绝大部分是来自各项存款,特别是来自居民的储蓄存款,如果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则一旦运用银行贷款进行的股票投资失败,不仅会使银行形成大量不良资产,而且也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应当说,上述看法有一定道理,但问题在于对商业银行而言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有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答案应当是否定的。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允许信贷资金入市还有利于银行减少资产业务风险。一是因为过去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主要源于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盲目性和无序性,而如果允许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变银行贷款流入股市的各种暗道为明道,就可实现信贷资金向股票市场的规范和有序流动,并使银行可以对信贷资金流入股市的时间、规模、途径和方式等进行有效监控,这相对于过去的那种信贷资金向股市的盲目流动而言,不是加大了银行的风险,而是减少了银行的风险。二是因为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即投资者可以将持有的股票随时在股票市场上卖掉,换取现金。既然如此,与工商企业的设备贷款相比,银行以股票为对象所发放的贷款也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换言之,银行对股票市场主体贷款的风险并不高于一般工商企业贷款。如果考虑到银行可以要求借款人提供股票作为质押品、而股票的流动性又远高于其他抵押物的情况,则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就更有利于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从而更有利于降低银行的风险。三是因为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不加选择地对股票市场主体发放贷款,相反,如同对一般工商企业贷款一样,银行可以在贷款对象、贷款时机、贷款方式、贷款数量和贷款期限等方面进行严格论证和自主选择,从而把贷款风险控制在最小限度以内。可见,对信贷资金入市的风险应当辩证地看待。在很大程度上,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实际上是减少银行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
对我国证券市场而言,信贷资金入市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证券市场作为市场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其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市场的规模和交易的活跃程度,而要扩大市场的规模,并保持市场交易的活跃,其前提条件又是必须维持一定的市场资金存量和流量。允许信贷资金入市的意义正在于可以为我国证券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来源,从而可以对提高我国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产生重要。特别是在我国股市低迷、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削弱,而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货币市场又资金过剩的情况下,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更可以改变两个市场的不均衡状况,从而对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发挥特殊作用。第二,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减轻股市波动,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规范运行。如前所述,在信贷资金流人股市问题上,我国一直存在着现实状况与法律规定悖逆的不正常现象。由于大量银行贷款暗中无序流入股市,监管部门又要依法对信贷资金入市予以查禁,因此,在这种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博弈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股市的剧烈波动。当监管者放松监管或监管不力时,大量信贷资金就会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股市,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推动股票价格的猛烈上涨。而当监管部门加大对违规资金的查处力度时,原来流人股市的信贷资金又会大量从市场撒出,从而导致股价的剧烈下跌。这种现象已经为2000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运行的实践所证实。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允许信贷资金入市后,银行贷款流人股市的渠道和方式得以透明化和规范化,信贷资金向股市的流动成为公开、合法、有序和可以由银行加以控制的流动,原来信贷资金向股市的非规范和无序性流动将不存在,这就可以避免由信贷资金的流出流人所引发的股市过度波动,有利于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第三,允许信贷资金入市有利于监管当局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目前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靠政策来调节,即当股市过度高涨时,有关部门就会推出“利空”政策,以此阻止股市的过度繁荣;而当股市长期低迷时,有关部门又会抛出“利好”政策或措施,以求刺激股票价格的回升。这种主要依靠政策进行调节的不仅不利于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使股市的宏观调节缺乏经常性和连续性。因此,笔者认为,为了保证我国股票市场的平稳运行,当务之急是建立起经常性的、依靠经济手段对股票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机制,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在允许信贷资金入市的前提下建立股票信用交易制度。因为,建立股票信用交易制度后,中央银行便拥有了调整保证金比率这一调控股市的有效手段,它可以根据股票市场的运行状况,通过及时调高或调低保证金比率来有效控制银行贷款流入股票市场的数量,防止股票价格的过度波动,这对股票市场的长期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信贷资金入市无论对商业银行还是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平稳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寻求信贷资金入市的合理而又安全的渠道,以便降低信贷资金入市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分业经营条件下,由于银行不能直接进行股票的买卖,因此信贷资金入市只能采取间接方式。具体说,可供选择的信贷资金入市途径有以下几种:
1.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1999年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管理规定》,这为银行信贷资金通过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间接入市提供了一条合法的通道。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又相继批准了多家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通过交易主体的相互交叉,使两个市场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相互渗透。实践证明,这条通道的打开,不仅使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效率得以提高,而且使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资金实力得以增强,各项业务的开展更加顺利。同时,这一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增强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为持续快速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同业拆借由于具有期限短的特点,因此这种方式只能解决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短期融资需求。
2.对券商实施股票质押贷款。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了《证券公司股票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以自营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券作抵押向商业银行贷款,从而为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信贷资金通过这种方式入市,无论对券商还是对商业银行都十分有益。对券商而言,股票质押贷款可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其相对长期的资金需求,适应了其资产结构调整的需要,增强了券商的经营灵活性与资产的流动性,使一批符合条件的综合类券商在竞争能力、经营实力和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得到不断增强。对商业银行而言,在整个系统稳健运行的条件下,股票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则可以推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和金融服务的创新,给商业银行相对充裕的资金找到新的运用渠道,从而增强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提高银行资金运用的效率。此外,由于证券公司的信誉一般要高于普通工商,作为抵押品的股票又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因此,商业银行通过这种方式将信贷资金间接投入股票市场,其风险比之一般工商企业贷款的风险要小得多。
3.推出除券商之外的股票质押贷款,即开办个人股票质押贷款和企业股票质押贷款。如果个人和一般企业可以通过股票质押获得资金,则其一部分可用于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以及用于实业或不动产投资;另一部分资金将进入证券市场,这种乘数和放大效应将大大增加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量,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鼓舞新老投资者的信心,也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流入市场开辟新的途径。同时,由于能够用于质押的股票一般均业绩优良、成长性较好,因此,全面开放股票质押贷款后将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市场的理性投资。而券商通过为个人股票质押贷款提供中介服务,也可以获得新的利润来源;此外,如果能使在本公司开户的投资者用其所持股票进行质押获得贷款,也将大大增强券商对客户的吸引力。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对个人和企业开办股票质押贷款业务,可以为其资金提供更为宽阔的运用途径,从而可以更有效地缓解信贷资金运用效率低和大量闲置的,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与银行的其他信贷业务相比,股票质押贷款具有很强的变现性,这对于注重资产流动性的商业银行来讲,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银行将会由此进入新的领域,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的成果,获取资本运作的收益。对中央银行来说,则可以通过对股票质押比率、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关键性指标的调整,来有效调控通过这个渠道流人股票市场的信贷资金数量,最终实现调节市场运行、分流储蓄、缓解通货紧缩的目的。
4.商业银行为券商提供除自营之外的其他业务贷款,如投资银行业务贷款等。就性质而言,证券公司是企业,而且属于资本密集型的金融企业。作为企业,证券公司与一般工商企业只有业务类型和经营范围的区别,而不存在企业本质的不同。所以,证券公司应该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成为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如券商开展企业重组并购等投行业务时需要大量资金,如果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专项贷款,就可以缓解券商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券商业务的开展。
基金入股方式范文6
方案:确定多元化投资方向
根据这一方案,投资将坚持市场化的原则,由专业的投资机构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投资运营。方案确定了多元化的投资方向,除了继续购买国债、存银行以外,会选择一些效益比较好、有升值前景的项目进行投资。同时,对进入股市的资金比例将有所限制。
在养老金缺口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基金市场化运营刻不容缓。截至去年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的结余已经超过3万亿元。不过,按照目前的规定,养老保险基金只能买国债、存银行。其优点在于保障了基金的安全,但难以实现保值增值。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收益率低于CPI,实际上处于贬值状态。而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了8%以上。
业内人士预计,投资方案可能借鉴企业年金投资比例。按照人社部的规定,企业年金投资于流动性资产的比重不得低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5%;投资固定收益型资产的比重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135 010;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资连结保险产品(股票投资比例高于30%)、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投资组合委托投资资产净值的30%。
按照这一比例推算,理论上将有超过1万亿元养老金可以入市。不过,专家表示,养老金入市不是单指进入股市,而是广泛参与资本市场。
“起步阶段,投资的步伐不会太大,投资的资金也绝不会达到所谓的万亿,养老金入市是一个长期政策,有逐步落实的过程,不会出现改革方案一出台,就有大量资金流向股市的现象,对股市影响也是长期的。”这位专家说。
建议:放开个人投资选择权
有分析认为,“养老金入市”问题并不单单指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而应该借此时机对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
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现状看,目前三支柱发展失衡十分明显。第一支柱基本养老基金资金量3.5万亿元左右,分地区分散管理,仅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平均投资收益率2%左右,保值增值能力较差;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资金量0.7万亿元左右,目前大型企业都是采取定制化的账户管理,小型计划正逐步向标准化转移,按照国际主流的信托管理模式,以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为主,平均投资收益率为7.6%,受资本市场波动相对明显;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落后,规模极小。
对于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的市场化投资改革,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应当达到的最终理想状况是,个人账户应明确其保险的特性,在承诺终身领取的同时实行“人死账销”,并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通过信托投资管理模式,以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市场化投资,达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不仅如此,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的养老金投资制度设计中,个人选择权也十分重要。
模式:引入生命周期基金
市场化运营必然关系到投资策略的确定。从中国企业年金的集中投资模式看,由于缺乏分散投资决策,每个年龄段人群资产配置是相同的,收益率也都是一样的,这一状态并不合理。为解决这一矛盾,专家建议引入生命周期基金。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生命周期基金常常叫作目标日期基金,是动态调整的一个投资工具,就是说年轻的时候,高风险的资产配置多一些,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风险的权益类的配置自动地越来越少,形成一个下滑航道,而固收类的比例越来越大。
专家认为,我国引入生命周期基金条件已经成熟。郑秉文表示:“目前,企业年金基金存量已达7000亿元,机关事业单位正在建立年金制度,改革以后每年增量大约上千亿,再加上企业年金的增量一千多亿,合计年度增量接近3000亿元,同时中国的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税收优惠政策即将激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体制改革方案也已经定了,对生命周期基金的需求是有一定潜力的。”
评论:养老金投资需要平衡风控与收益
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方案推出节奏的加快,对于管理方式转型和资本市场承接准备的要求变得更加迫切,其中首要任务是对风险的把控。
首先是增强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核心技术不是盈利而是风控,不仅要甄别所投项目的外部市场风险,更要规避运营体系内部制度设计风险,克服宁可闲置贬值也不投资的懒政风险。对于投资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团队能力素质的局限性要有充足的了解,并建立相应的团队激励淘汰机制。
第二,专业化管理与立法监管需同步推进。市场化投资行为不是政府的特长,需要委托给特定的专业基金管理机构,在现有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背景下,制定严格的竞标资格,成立专项养老基金管理结构,设计符合养老金特点的精算原则,设立盈余准备金,同时从行政监管为主全面转向立法监管,以社会保险法为基本依据,守住违规操作的法律红线,同时鼓励管理层积极把握获利机会。
第三,发挥市场化的力量,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结构。成熟的国际经验显示,养老金的投资结构都需要经历从单一逐步放宽到多元的历程,发达国家养老金投资债券约占50%左右,权益性证券36%,其他不动产类投资占14%。基本养老金投资既要发挥市场化的力量,同时更要量力而行,结合自身投资能力和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推行渐进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