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劳动教育课程

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范文1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校通过组织开展“今日我当家”主题活动,激发小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活动内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扫地等,并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一种带动、交流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

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范文2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年12月24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2019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STEAM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2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所中学、5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范文3

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音乐学科是“应试教育”带来的重灾学科去年秋,我们对1994年录取南城师范的137名普师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是他们在中学阶段接受音乐教育的状况。137名来自六个县市的100余所中学学生,只有一个人能识谱。调查表明,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城市还是农村,音乐课大多都开了,教材都订了,师资力量也不是完全空白,但学生在识谱方面却令人瞠目:农村学生几乎100%不识谱,县城中学的也仅占4%。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看来,中小学的音乐课大都是排在课表上,基本不上;教材是放在书包里,基本不用;教学大纲束之高阁,基本不顾;学生成绩随意给分,基本无要求。把这样素质的学生送到高中,高中音乐教育和义务教育同等现状,但面对学生实际水平与大纲严重脱节的现状,音乐教学也只有陷入补课阶段,使高中音乐教学又面临无法达标的局面。这些学生毕业又去教小学……如此恶性循环,何日是了?这种现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办学方向偏斜,音乐课时不足。

2.经费本就羞涩,音乐设施更差。

2.教师素质下降,音乐教学举步维艰。

4.培养步入误区,整体素质无法提高。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其间主要学习我国优秀民族音乐作品,接触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初步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增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表现和鉴赏力,以及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能使音乐教育以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发展身心潜能;还能通过爱国主义歌曲的学习和演唱,加速德育内化过程,这就是寓德于乐。真正能达到这个目标,就能运用音乐教学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引导学生始终在形象的感染中进行抽象的思考;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不仅提高了感受力、理解力,而且丰富了想像力,这就是寓智于乐。探索音乐与健美相融,把音乐、舞蹈与形体相融,这就是寓体于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思考实施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是改变音乐教育现状的极好机遇。我们认为:一定要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着力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音符,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联邦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二、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音乐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音乐课师资建设问题,音乐课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这方面功底、爱好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让他们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这就要地县有关师范、进修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师范院校也要尽快加大音乐教师招生的名额。或者在中师招生中,列出专项音乐加试项目,增加分数比值,选择一部分人才到中师侧重培养,成为专任教师。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现有音乐教师流失严重,有的以歌厅唱歌为主业或第二职业,要想办法使他们安心做好音乐教师。

其次,要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他乐器。

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计划;灵活性;发展性

一、突出师范性

面向小学,为社会发展服务,是小学教育的根本方向,也是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灵魂。小学教育专业是高师本科教育中的一个新系列,其课程计划应充分体现小学教育的特点和需求。作为师范生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各种能力和技能,这些建立于文化知识之上的能力和技能,应当成为教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自如得到运用。作为新型小学教师要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懂得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具有从事多学科教学的知识、技能和基本能力,同时,还应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等。在课程计划中,第一,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开设《教育基本原理》、《教育科研研究方法》、《现代教学基础理论》、《小学教育管理》《心理学原理》、《小学生心理学》、等课程,而且在选修课里又开设了六门教育理论课程。第二,重视对学生教师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开设《书法》、《教师口语》、《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在选修课里开设了如《数学思想方法》、《小学科学教材教法》、《小学社会教材教法》、《微格教学训练》等十几门与小学教学密切相关的课程。这无疑对学生将来从事小学教育科研特别是多学科教学有益;第三,为突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各科教学目标中都确立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标准,把这些内容集中到前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每学期按计划和标准严格考核验收,不合格者必须重修,重修不合格者不予毕业。

二、加强实践性

面向改革开放,面向广大城市和农村小学教育的需要,在课程设置的设计上加强了实践性研究,第一,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要培养新型的小学教师,又要使毕业生切实具有大学本科水平,既不能搞简单的中师“延长”,也不能搞普通高师的“照搬”。在必修课里开设了《现代汉语》、《高等数学》、《写作》、《普通生理学》等课程,在选修课中开设《古代汉语》、《儿童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自然辩证法》、《科技发展简史》等,使学生掌握较为宽广、扎实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第二,我国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小学校小人少,有的学校还在进行复式教学,因此我们的毕业生的能力应是多方面的,即“多能一专”型。这样在课程设计中还开设《体育》、《大学音乐教育》、《大学美术教育》、《大学英语》、《计算机》、《社会科学概论》、《自然科学概论》等必修课,还开设了文化素质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2-3门选修课,目的是让学生各方面素质能力都有提高,更好地为小学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第三,重视学生的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大教育实践的比例,一、二、三年级各进行一周教育见习,四年级十八周教育实习,包括教育调查与毕业论文,对毕业论文以往的中师和专科生没有明确要求,只是号召通过教育实习写出心得体会,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论文答辩不通过不能毕业,这充分体现了小教本科学生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强化综合性

小学教育的特点是综合性,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教师有更多的模仿性,小学教师必须对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和谐发展承担更多的责任。当代科学发展的一大趋势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日趋整合。而在小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课程的综合化又是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因此我们新的课程设置必须面对这种挑战,适应这种要求。第一,在科学文化素质上,必须从小学教育实际出发,为师范生构建一个较完备的知识系统,建立以语文、数学、教育专业知识为主的知识体系。如语文学科的构建,本着“大语文教育”的思想,增加课时比重,融文学与写作、教师口语、语言文字基础知识、书写等课为一体。语文学科的性质比较复杂,从语言文字上说具有工具性,从思想内容上说具有文学性,从知识内容(包括社会历史生活知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以及语文知识)上说还具有知识性。这些性质是综合在一起的,因此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师范院校的语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和思维的综合训练,以思维增强语感,促进语言的鉴赏、评析和表达能力,使师范生掌握较系统的汉语知识、文学基础理论和写作理论等;同时通过大量文学作品的选读,了解和把握中外文学发展的历史概貌,以形成语言、文学、写作等有机组合的知识体系。充分融合听话、说话、阅读、文学、写作、书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形成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数学知识方面,在高中学习的基础上,开设高等数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理性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胜任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提高了学生毕业后指导小学数学竞赛和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能力。在形成以语文、数学、教育学科为主干的课程体系的同时,特别强调教育专业课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力求科学构建系统的完整的课程结构。第二,在以语文、数学、教育学科为主干的课程体系中,还加大了思想政治课课程的比例,充分发挥学校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主渠道作用,使未来的小学教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除了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在选修课中开设伦理学、美学概论、社会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而更重要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为小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第三,在高中学习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六大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两门综合性较强的必修课,即《社会科学概论》和《自然科学概论》。这两门课程既注意了知识的横向联系,又体现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训练,同时要反映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研究的新进展,使师范生的知识面更开阔,为他们继续深造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四、体现灵活性

以往的课程设置中,必修课安排的较多,选修课和活动课较少,学生的学习不可能有自主性和选择性,毕业生在座谈会上也说:“在校时学的课程有些没有用,多开点选修课和活动课有利于我们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第一,加大了任意选修课的门类和比重,现设选修课30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去选择性的学习,而且鼓励学生多选课,从评价制度上得以体现。评价制度中有合格加特长的学分,学生选学的课多,他的特长学分也多,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是一个重要内容,这无论对学生的就业和对社会的贡献都是值得肯定的。而且选修课的门类、内容还可以由学校灵活掌握。第二,加强对活动课程的管理和研究,活动课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在过去的课程设置中没有被高度重视在组织管理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将活动课分为三大类,即兴趣组与社团活动,军训,劳动教育,而且这些课的开设遵循三个原则即求是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时代性原则。保证活动课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同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次,活动课纳入课程方案,就一定加强管理,要有授课计划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活动课学习成绩档案,进行等级评价和成果汇报,将成绩记入学生学籍。

五、确保发展性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趋势及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出发,借鉴发达国家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结合我国现行小学课程的实际,在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确保发展性,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保证语文、数学基础科目在课程体系中的优先比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基础,克服中师毕业生文化底蕴过弱的不足。第二,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增强科技意识的培养。全国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挑战,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方法日新月异,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课堂上占有很大比例,而且呈迅猛发展的趋势,因此在新的课程设置中加大了外语、计算机等课程比例,同时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教具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小学科技活动指导》等选修课,目的是培养掌握信息教育技术的新型小学教师,使他们提高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制作教学软件、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第三,加强人文及社会学科教育,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师范生必须加强人文及社会学科教育,在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设置中一方面提高这部分课程比例,另一方面拓宽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

[2]陈永明,钟启泉.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吕达.积极进行课程教材改革[J].中国教育报,2000.3.14

[4]钟启泉,崔允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高中劳动教育课程范文5

艺术教育的实质是审美教育,而素质教育包括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劳动素质教育,因此可以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借助艺术这种媒介为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提供了生动的教育手段和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教育内容,是一种非常具有活力的教育形式。但是由于艺术教育自身的限制不能独立完成这项伟大的任务,这需要依靠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的共同合作,而艺术这种媒介恰恰在这种共同合作中起着联通、融合的作用”。

二、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不是素质教育,二者是相互渗透但又彼此独立的关系”。

(一)艺术教育与道德素质教育的关系

传统的道德素质教育主要依靠填鸭式教育,即通过讲事实和摆道理的方式让学生学习道德素质。艺术教育则恰恰与之相反,即可以借助艺术这种媒介将道德素质教育中的说理性的内容和道理用简洁、明朗、生动的方式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能够导致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之后收到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比如对于爱情的忠贞这一素质教育的讲授,若是单纯的摆道理就很难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可是,小说《巴黎圣母院》中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为了救吉卜赛姑娘艾丝美拉达宁愿用舍弃自己生命的方法来诠释伟大的爱情及对爱情的忠贞,这就一下子让受教育者心领神会及印象深刻了。艺术教育通过这种自由的方式,不仅使接受者将原本概念化的东西明朗化,也使受教育者很快收到了学习的效果。

(二)艺术教育与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1.艺术教育有利于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众所周知,人的左脑具有逻辑机能,右脑具有形象机能。传统的应试教育为了升学而考虑只是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则忽视了美育等方面的传授,因此导致学生的左脑得到了开发而忽略了右脑的开发。艺术教育通过艺术媒介,使人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直接感知美的事物,从使人们的审美境界得以提高,这对于右脑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对于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艺术教育有利于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艺术教育含有许多科学文化内容,比如有关历史的、哲学的、语言的等等。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围绕主人公获释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等。艺术教育利用艺术这种媒介,将一系列社会知识生动具体的传授给受教育者,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

(三)艺术教育与身体素质教育的关系艺术教育能够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比如常常倾听音乐,可以让人消除工作紧张、减轻生活压力、避免各种慢性疾病等。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经常接触音乐会对人体的脑波、心跳、肠蠕动产生有利作用,进而促使人身心健康。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功能也能够影响着身体素质教育。例如,在观看芭蕾舞、艺术体操表演时,观察者往往会注意到表演者的体态、动作、步伐等显示出的优美感,进而会主动学习这种有教养的行为,这必然会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展。

(四)艺术教育与审美素质教育的关系艺术教育的实质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通过人们对艺术品的鉴赏来陶冶人们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提高人们的素质。例如,一个从来不会画画的人不会感受到线条、色彩、构图的审美韵味,但是开始学画后经过施教者的讲解和引导,往往能够感知到这种形式美。

(五)艺术教育与劳动素质教育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想通之处。我们面点课上“拉面”的表演,一块和好的面团凭借着厨师熟练的手工在双手伸拉间上下飞舞,一会儿摆个麻花状,一会儿摆个丝带状,面在厨师手中看起来像是在舞蹈一样。在这种艺术行为中融入劳动技艺,能够为劳动技术的传授带来很好的效益。

三、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和完善

“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是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实现素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可以归结为:“使受教者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最终将受教育者引向人格高尚、具有潜能、身心健康、具有审美情趣、文明向上的发展道路。”下面就从素质教育总目标的五个方面谈一下艺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和完善。

(一)陶冶丰富情操,培养完满人格,提升道德素质由于艺术教育是通过对艺术品的鉴赏来陶冶人们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侧重于意象对心灵的净化,所以说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道德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完满的人格、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因而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感和培养完善的人。

1.艺术教育借助艺术媒介提升人的道德素质艺术教育中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影响是借助艺术这种媒介的,因而艺术教育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以情感人”。艺术教育在提升素质教育的时候,因为有了深厚的情感作为基础,所以能够使人们在感情的引导下主动追求完美、厌恶丑恶,从而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塑造。[2]比如,当学生在欣赏《自由引导人民》这幅油画时体会到艺术家带给自己的震撼,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而使学生在这种艺术情境中陶冶了丰富的情感,提升了道德素质。

2.艺术教育通过艺术家本人提升人的道德素质艺术教育影响学生的道德素质也不仅仅要借助艺术这种媒介,艺术家的高尚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心灵的净化产生影响。肖邦怀着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为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在音乐创作中,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病痛,只知道用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这种对和平的追求,对战争的鞭挞,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

(二)开拓学生视野,沟通多元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1.艺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民族通过艺术品这种媒介,留下了他们对文化的独特见解。因此,借助艺术教育可以使学生形象的接触到除了本国家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生活,从而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科学文化素质,进而使学生在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增强合作能力。比如,明清时期是小说史的繁荣时期,这些小说广泛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能够使学生形象生动的想到明清时期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的广阔;对古罗马文化时期的建筑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也可了解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不同,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

2.艺术教育有利于文化和艺术的传播不论是在听一首优美的旋律,还是在欣赏一幅名画,都会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尝试了解艺术的门类、风格等,也需要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知识。艺术教育往往就是让人们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视觉、听觉等传达自己学到的不论是风俗、社会还是历史方面的文化知识,从而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传播。

(三)增强人的体魄,洗涤心灵创伤,提高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教育不仅仅包括体能教育,也包括心理层面的教育。

1.艺术教育与体能教育体能教育就是指增强人的体魄的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修养、强健体魄。通过学习艺术教育中的体态的优美,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修养,强健体魄。像专业的京剧表演者,他们学习京剧身段,不仅通过优美的动作、灵巧的身姿来达到动作没、造型美的要求,也可以使他们在自然生活中养成优美体态,让人们一看就充满着一种别样的精气神,当然通过锻炼身段,也可以帮着他们强健体魄。2.艺术教育与心理层面的教育心理层面的教育是指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减轻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例如,听一首欢快的曲子,可以让自己融入歌曲之中,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不如意统统抛开,可以在艺术情境中得到解脱。艺术家的坚强表现也能够帮助意志低沉的人走出困境,使心灵得到洗涤。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后仍然坚持音乐创作,《第九交响曲》就是他凭借这顽强的意志和对音乐的感悟创作的。在欣赏《第九交响曲》时,人们会在了解作品背景的同时感受到贝多芬坚强意志带来的震撼,从而使自己鼓起勇气走出困境,变得更富有进取精神。

(四)强化审美直觉,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审美素质艺术品是艺术家按照审美规律创造出来的,反之,人们又能从艺术品上受到审美能力的教育,因此会强化审美直觉,提高审美能力。一般地讲,观赏艺术品的数量越多,就越能够积累欣赏艺术品的能力,越能够培养艺术素养。因此说,多欣赏一些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最具典型的艺术品,有利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陶冶艺术欣赏情操。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讲的一样,艺术教育能带给人以高尚的影响,通过美的教育和美的影响可以使大学生的道德习惯、信念、理想构成大学生的心理动力,从而转化为道德行为。因此说,“艺术教育能够强化审美直觉,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审美素质,从而使得学生自己觉得的完成审美境界的塑造”。

(五)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质艺术教育能够给予受教育者一种审美能力,将这种审美能力融入到劳动素质中,对于改善劳动素质的质量和水平有极大的帮助。将艺术教育中的审美素质融入生产劳动之中,可以调节生产者的情绪,是生产者的心情明朗,有利于劳动者对劳动技术的把握,有利于创新能力的产生,有利于技术的艺术化,有利于将劳动技术活动引上自由发展的道路。因此说,艺术教育能够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劳动素质。

四、素质教育对艺术教育的带动作用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业余爱好者在画画时总是在画布上罗列出一个个的细节,而专业的画家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画面的整体关系,在这个大关系的带动下才精心勾勒出细枝末节。素质教育与艺术教育属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同时也有着相通之处,因此说,素质教育对艺术教育起着带动作用。例如,要想通过一件艺术品来陶冶人们的情感,培养完整的人格,这件艺术品的创作者就必须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完满的人格,很难以想象一个没有接受完美道德素质和审美素质教育的创作者怎么能够创作出一件令别人启迪心灵的作品。再比如,一件件创作出来的雕花桌椅能够让使用者感觉到艺术与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的紧密结合,但是创作者若没有扎实的技能和高超的技术,没有一定的劳动素质,又怎么能够将头脑中关于艺术的想象变为现实。因此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对于艺术教育有带动作用。

五、现阶段学校利用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不足

(一)观念上的误区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并不能代替素质教育。比如说有一些学校仅仅开设了诸如美术、音乐一样的艺术课程就认为是进行了素质教育,这种随随便便用兴趣班来搪塞素质教育的做法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开设兴趣班只是进行了素质教育中单一的一面,并不能真正地做到实现素质教育。

(二)实施上的不足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有一些高中学校因为升学率的原因,甚至都没有开设艺术欣赏课;某些小学和初中的艺术教育缺乏统一的标准……这些事实都显示出现阶段学校利用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不足。归结起来就是:没有高水平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教学大纲和教材不统一;教学设施不健全等。

六、加强艺术教育,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需要寻求大胆的探索,改善教育模式,真正达到艺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的目的。

(一)要加强艺术教师的素质水平在我国,大部分学校的艺术教师的数量还是很有限的,为了开创素质教育新局面,首当其冲的就是增加艺术教师的数量。学校也可以聘用一些兼职讲师来进行讲授艺术教育课程,使人尽其才。另外,教师的年轻化,更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学大纲和教材统一的教材有利于艺术知识的传播,它们是艺术教育活动的“指挥棒”,指导着艺术教育,从而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