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期货投资分析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期货投资分析技巧范文1
关健词:证券投资 实验技术分析 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 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 通过这些途径, 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 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 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 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 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 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 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 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 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 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 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 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 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 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 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 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 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 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 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 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 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 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 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 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 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 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 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 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 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hi138/Com]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 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 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 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 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所以, 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 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 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 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 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 而应该是技术问题, 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 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 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 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 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 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 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 所以, 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 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 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 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 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 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 效果也不一样, 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 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 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 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 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 忽视该部分的实验, 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 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 因此, 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 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 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 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 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 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 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 如同打牌时不看牌, 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 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 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 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 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 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 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 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 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 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 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 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 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 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 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 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 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 不能放任自流, 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 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 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 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 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 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即当前的形势如何, 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 哪些行业值得投资, 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 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 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 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 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24(3)
期货投资分析技巧范文2
一、行动引导型教学法简介
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代表了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整个教学过程可分为收集信息阶段、独立制定工作计划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和评估阶段。在整个教学中学生始终占据主体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反映和体现。采用行动引导式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在获取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引起素质的变化。这个素质指的是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法、动手能力和技能、习惯和行动标准及直觉经历、需求调节、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
二、行动引导型教学法贯穿《证券投资分析》课程的整体思路
(一)信息——获取信息
本课程是投资与证券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依据金融与证券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证券投资分析任务领域设置,主要面向证券、期货公司投资分析、投资公司投资顾问等岗位,以培养学生的证券投资分析能力为目标。
一般学校的学习资料主要为为相关书籍及网络资料,设备方面最佳的应该具备证券实训室。以实现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另外,部分校外的实训基地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计划——制定步骤
1.明确目标
教学往往最求三方面的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职业目标。总体来说,《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三方面的能力可以归纳如下: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能熟练使用证券行情分析软件及其他专业软件; 了解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工具的基本知识,熟悉行情软件的基本操作。
能收集与处理投资分析所需的各种信息; 熟悉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熟悉有效的资料搜寻和处理方法。
能够进行证券投资分析,提供投资建议; 掌握基本面分析方法(宏观、行业、公司)、掌握技术面分析方法、掌握风险控制及操盘技巧。
能撰写各种形式的评论、投资分析报告; 掌握基本的撰写技巧
能够提供证券行情咨询服务。 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
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积极探索规律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果断判断能力,能够为自己的决策负责的精神。
培养学生正确、友好的人际沟通环境。
2.引进项目
目标明确后,以项目为载体,把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融入项目之中。《证券投资分析》课程可以用一个项目贯穿整门课程的始终,如下图(图二)。
(图二)
3.教学步骤
行动引导型教学法整体的教学步骤一般按照四步驱动教学。分别为任务呈现,知识支撑,方法指导,操作训练。
(三)决策——选择方式
行动引导型教学法在选择教学方式方面可供选择的方式非常丰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子项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 含义 在《证券投资分
析》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一汽轿车行情分析等项目 项目教学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撰写分析报告等项目 情景模拟法 通过模拟情景,学生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从而构建起新的理解和知识并培养生活必备的能力。 模拟证券公司召开股民沙龙;模拟证券操盘等项目 头脑风暴法 学生对问题进行详尽的了解、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书面归结、每个学生都要释放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组织方法 一汽轿车行情分析等项目 --!> 。
(四) 实施—付诸行动
以《证券投资分析》第一个项目“行情软件操作与模拟炒股”为例。该项目呈现给学生两个任务:1.行情软件操作;2.模拟炒股。
接下来,老师应该告之和讲解完成本项目应当具备的知识支撑(诸如:证券的一些概念,行情软件的一些功能键等等),之后运用情景模拟法或其他方法进行实施,学生在证券实训室进行演练。老师这时充当导师的角色。
(五) 检查—审视过程
课程的实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时我们应当进行检查,做好过程控制,根据实际情况再不断调整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常常需要反思的问题有:“讲授环节的时间够不够?可不可以少讲?可不可以学生先做?”;“实践环节时间够不够?影响学生操作时间的主要因素是哪些?”;“能不能换一种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完之后是否真正达到了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等问题。
期货投资分析技巧范文3
近几年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毕业就业率虽然较高,但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并不多见,多数人从事的几乎都是与本专业完全不搭边的工作。那么试问他们学了本专业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就是混个文凭吗?如果仅是混文凭,那么高职开设这个专业还能有前景吗?而且近几年本专业招生规模也较小,家长觉得就业面较窄,不愿意让孩子学习该专业。如此紧缺的生源,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着实给该专业教师敲响了警钟。
二、面临的现实
1.专业面临的大环境形势严峻。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它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同时又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因而具备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两方面的特点。然而介于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和对高等教育不同的认知形式,加之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等人数的增加,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总而言之,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单就用人单位而言,高职毕业生是锅“夹生饭”,因而很多单位并不愿意聘用高职毕业生。那么高职毕业生的出路到底在哪?这是每一个高职院校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尤其在我国,证券投资与管理一般是本科类院校开设的专业,高职院校开设此专业的并不多。该专业注重强化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掌握证券投资与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解读政策的能力,能够结合市场实际进行投资分析、资产管理和实际操作,具备较强的从事股票、基金、债券、期货投资分析和运作能力,能够处理各项证券投资与管理业务。因而要求学生具备的知识较多,能力较强。本科生起点是高中毕业,文化课底子较强,学习能力较高,学习态度较好,一定程度上能够掌握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因而毕业基本能找到一份与专业相适应的工作。然而高职生起点仅是初中,而且一般高职教育被社会认为是“次等教育”,因而高职生一般都是分数中等,学习底子和学习能力较弱的一些人。高职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起点本来就低,那面对本专业那么多的本科乃至研究生竞争者,他们的出路何在?
2.专业学生的能力较低。
高职教育是以初中为起点的教育。部分学者和领导认为,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普通教育的“落榜生”有学可上,以便延缓就业、支持社会稳定,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按照这样的逻辑得出的结论,职业教育自然只能是次等教育。因而高职的生源质量也就相对较差。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去读高中了,成绩中等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选择读高职,不学习、成绩较差但父母想让其晚几年就业而且又有关系的学生也就进了高职院校。这些学生本身就不能掌握学习的技巧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因而根本不能掌握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课程,以至于在学校“混日子”,并没有掌握一技之长。
3.专业基础要求较高。
2014年12月份,中国人大加拿大女王大学金融硕士项目客座教授扈企平博士举行了题为“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崩溃和复苏”的讲座,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深思。随着现代金融服务行业的全球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端专业金融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扈博士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学生们交流如何增强自身能力,成为专业金融人才。他勉励学生要勤练经济、数理、英语基本功,还要多选修人文、社会、法治方面的课程,充实自己,要多看金融方面(中、英文)权威性的报章杂志,多关注经济、财政、金融、社会问题的时事分析等。高职学生的现实决定了他们自身没有能力达到这种标准,无法成为高端的专业金融人才。金融行业本身就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而证券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一个分支,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都较高较全面。
4.当前部分高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很多学校由于专业教师资源有限,很多专业课程不能正常开设,仅能开设一少部分形如《财政与金融》的专业基础课和证券从业资格证要求的五门理论核心专业课,甚至课时不足时需要开设一些与本专业无关的课程弥补。专业课程设置较简单,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太少,不足以应对就业的需要。
三、相关建议
根据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的调研结果和当前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在金融行业,文化层次高的和文化层次低的人都可以被使用。金融业若只采用高层次人员则人力成本必然会增加。因此,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中低层次金融行业毕业生应该是实务工作岗位的首选。因此,我们的学生应该获得在该领域内能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使之在选择职业时不受单一岗位的限制,甚至可以从一个活动领域转向另一个领域,这也是我们高职教育办学的方向。因此,本人对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未来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学校开设课程应该更加多元化,公共基础课设计要合理,专业基础课程设计要广泛,专业核心课程要更加全面,不能仅仅局限在几门考证课程上。加强对公共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继续开设经济学基础、财政与金融等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在专业基础方面学习更多的知识,具备更高的能力,掌握经济写作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具备经济文书写作能力。继续集中开设会计类相关课程,鼓励本专业学生在考取专业资格证的同时继续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加大财务类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财务分析方法,看懂会计报表,并会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核心课应适当增加,诸如金融营销、风险管理、公司理财及个人理财规划等等。
2.与时俱进,适当开发新课程以适应金融行业的新形势新变化。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发展越来越迅速,证券投资与管理专业不能固步自封,应该积极开发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能跟随形势,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投资心理学、投资行为学等课程。
3.加强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青年教师继续下企业实践,但不只局限在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完全可以去其他更多企业参与实践,掌握金融行业最新动态。继续聘请各类企业专家到校进行授课,壮大兼职教师队伍。
4.继续加强校企合作,努力与用人单位制定“订单式”培养计划,按照用人单位需要,培养适合的人才。
期货投资分析技巧范文4
一高职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专业的定位及学生定位
要适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和学生的定位来探讨。
1.专业定位
一是培养一线生产者还是管理人才;二是策略层面的工作还是简单经验层面的工作;三是专业技能人才还是“通才”。根据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特色,不应该比照本科院校的金融定位,把学生培养成通才,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决定高职学生未来应该是个“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一线人才,而不是通才。并且刚入职应该是简单的经验层面的工作,慢慢地有条件发展成能够处理策略层面的工作,最终成为基层网点的管理人才。
2.学生定位
对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如金融三大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具体到证券投资专业,如经纪人、操盘手、分析师。因此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的一个职业定位,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根据证券业人才的几个层次需求将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划分为以下三个:证券经纪人;操盘手;证券投资分析师。
1.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是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作为证券行业的入门职位,证券经济人在行业中有很基础的作用,是从事金融市场其他岗位工作的起点,目前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因此,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的高门槛而言,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证券投资业及获得证券经纪人从业资格不能不说是一个从优的选择。学校除了讲授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外,有充分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并辅以适当的证券从业资格教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资格能力。
2.操盘手
操盘手泛指金融市场中,在证券、期货交易中专门为投资机构从事金融工具买卖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市场趋势分析充分,盘面把握较好,操作技术娴熟,心理稳定等特质,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捕捉金融交易的时机,熟练运用买入和抛出筹码的技巧,为证券商或委托人获取利益。
3.证券投资分析师
证券投资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与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相关的各种因素研究和分析工作,并向投资者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上述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证券投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仿真实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其日后的证券投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分普通高等教育的第二标志即是课程内涵,因此,课程设置、开发及其内容选择就成为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就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的证券投资课程而言,简单照搬普通高校金融本科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不可行的。无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证券投资必须是依托证券市场,选择能够使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分析和证券投资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开发适合该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课程。具体而言,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与券商合作,通过互相渗透,教育专家与专业实践人才相互融合开发课程,使证券投资课程既具有教学的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市场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证券投资的职业需要。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上还应强调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开发和建设在这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基本相似,甚至一致,只是通过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从简,实践、实训环节上增加课时量来与普通本科相区别而已。而笔者认为不光是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从基本理论课程这一块努力,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如从业资格、专业道德)金融实验学、金融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经纪人必备特性、以及维护经纪客户关系,遵守证券法律等教学内容或课程。
四“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的三个角度,并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并初步建成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证券投资课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验
课堂实践的目标是为之后的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课堂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本科生那么重要,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阐述证券投资理论是要尽量避免数学推导,代之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切入点的元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讲解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时,把最近央行多次加息的动机以及它会如何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等现实题材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讲解这种形式的切入能激起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在案例教学中。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本身来解析和印证理论知识。(2)课堂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提问的方式,也可是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应该先让讨论得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在主题范围之类,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2.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是模拟真实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以学校为主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模拟真实环境的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仿真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很快适应真实环境的工作状态和技能要求。达到企业用人的需要。仿真实训作为整个实践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后续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选择和实训模式的选择上进行特定的研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摒弃课本上陈旧的已经跟不上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内容,重新设置了适应市场的一些内容,以填补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理论和实践空白。例如在学习CCI这个技术指标应用时,我们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分析工具CCI(84)来捕捉市场最强热点,弥补以往在对待强势股无法正确迅速入市的一个空白。在分析市盈率的时候,采用动态市盈率与资本回收时间和银行利率的对比来分析市盈率的真实含义。在仿真实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将某个班级定位为教改实验班,把全班分为十个投资小组,每个小组4~5人,分别仿照现实社会设立一个分析师和一个操盘手,模拟外界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以业绩作为评价标准,每周对10个小组进行投资排名,分别设立投资奖和研究报告奖,激发学生的仿真实训热情。
3.社会实践
基于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力求学生在系统的完成在校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熟练且有效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金融领域适用之才,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校期间,通过与当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联系,协助其组织相关模拟炒股大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邀请组织单位专业人士,在模拟炒股活动中开办讲座和给予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与分析能力。其次,建立与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友好互助关系,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思考能力。最后,学校应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把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链的全过程,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与相关的行业及企业进行广泛地接触和洽谈,从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采用。
第一,程序式实现形式。先课堂实验,完成后再进行仿真实训,完成后再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期货投资分析技巧范文5
【关键词】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满足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职业院校在学校和专业、在课程设置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应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在职业教育中将满足社会性需求和职业性需求的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职业技能,力争将职业教育的效用最大化。具体到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细分方向证券投资,根据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将重点放在培养金融理财职业人才和证券经纪上。我们将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职业资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积极探索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培养适合当前资本市场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 高职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专业的定位及学生定位
要适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和学生的定位来探讨。
1.专业定位
一是培养一线生产者还是管理人才;二是策略层面的工作还是简单经验层面的工作;三是专业技能人才还是“通才”。
根据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特色,不应该比照本科院校的金融定位,把学生培养成通才,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决定高职学生未来应该是个“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一线人才,而不是通才。并且刚入职应该是简单的经验层面的工作,慢慢地有条件发展成能够处理策略层面的工作,最终成为基层网点的管理人才。
2.学生定位
对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如金融三大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具体到证券投资专业,如经纪人、操盘手、分析师。因此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的一个职业定位,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根据证券业人才的几个层次需求将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划分为以下三个:证券经纪人;操盘手;证券投资分析师。
1.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是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
作为证券行业的入门职位,证券经济人在行业中有很基础的作用,是从事金融市场其他岗位工作的起点,目前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因此,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的高门槛而言,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证券投资业及获得证券经纪人从业资格不能不说是一个从优的选择。学校除了讲授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外,有充分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并辅以适当的证券从业资格教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资格能力。
2.操盘手
操盘手泛指金融市场中,在证券、期货交易中专门为投资机构从事金融工具买卖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市场趋势分析充分,盘面把握较好,操作技术娴熟,心理稳定等特质,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捕捉金融交易的时机,熟练运用买入和抛出筹码的技巧,为证券商或委托人获取利益。
3.证券投资分析师
证券投资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与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相关的各种因素研究和分析工作,并向投资者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上述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
证券投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仿真实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其日后的证券投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 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分普通高等教育的第二标志即是课程内涵,因此,课程设置、开发及其内容选择就成为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
就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的证券投资课程而言,简单照搬普通高校金融本科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不可行的。无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证券投资必须是依托证券市场,选择能够使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分析和证券投资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开发适合该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课程。
具体而言,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与券商合作,通过互相渗透,教育专家与专业实践人才相互融合开发课程,使证券投资课程既具有教学的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市场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证券投资的职业需要。
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上还应强调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开发和建设在这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基本相似,甚至一致,只是通过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从简,实践、实训环节上增加课时量来与普通本科相区别而已。而笔者认为不光是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从基本理论课程这一块努力,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如从业资格、专业道德)金融实验学、金融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经纪人必备特性、以及维护经纪客户关系,遵守证券法律等教学内容或课程。
四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的三个角度,并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并初步建成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证券投资课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验
课堂实践的目标是为之后的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课堂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本科生那么重要,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阐述证券投资理论是要尽量避免数学推导,代之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切入点的元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讲解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时,把最近央行多次加息的动机以及它会如何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等现实题材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讲解这种形式的切入能激起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在案例教学中。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本身来解析和印证理论知识。
(2)课堂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提问的方式,也可是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应该先让讨论得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在主题范围之类,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2.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是模拟真实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以学校为主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模拟真实环境的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仿真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很快适应真实环境的工作状态和技能要求。达到企业用人的需要。
仿真实训作为整个实践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后续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选择和实训模式的选择上进行特定的研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摒弃课本上陈旧的已经跟不上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内容,重新设置了适应市场的一些内容,以填补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理论和实践空白。例如在学习CCI这个技术指标应用时,我们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分析工具CCI(84)来捕捉市场最强热点,弥补以往在对待强势股无法正确迅速入市的一个空白。在分析市盈率的时候,采用动态市盈率与资本回收时间和银行利率的对比来分析市盈率的真实含义。
在仿真实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将某个班级定位为教改实验班,把全班分为十个投资小组,每个小组4~5人,分别仿照现实社会设立一个分析师和一个操盘手,模拟外界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以业绩作为评价标准,每周对10个小组进行投资排名,分别设立投资奖和研究报告奖,激发学生的仿真实训热情。
3.社会实践
基于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力求学生在系统的完成在校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熟练且有效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金融领域适用之才,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校期间,通过与当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联系,协助其组织相关模拟炒股大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邀请组织单位专业人士,在模拟炒股活动中开办讲座和给予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与分析能力。
其次,建立与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友好互助关系,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思考能力。
最后,学校应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把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链的全过程,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与相关的行业及企业进行广泛地接触和洽谈,从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采用。
第一,程序式实现形式。先课堂实验,完成后再进行仿真实训,完成后再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第二,交叉混合实现形式。先进行课堂实验,在有了一定课堂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马上开展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根据社会实践结果、市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以及个人认为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尚有哪些欠缺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回校后加强相应的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的学习,将实践检验于理论,最后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达到再次指导实践的目的。
如此,三位一体互相渗透,互相提高,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课堂实验的不足,在社会实训中检验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社会实践所学的市场理论及实践提高仿真实训能力,将仿真实训更能接近现实职业活动,最终能够胜任职业需要,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9)
[2]孙云志、何玉宏.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9)
期货投资分析技巧范文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日益开放的市场对投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本文对现行的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做了简单分析,提出了完善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建议。
关键词:
投资学;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培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教育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要求强化高校实践教学并将其提升到实践育人的高度。目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在加速进行中,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巨大,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作为应用型高等院校的投资学本科专业,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主要定位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上,要求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较强的运用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投资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必须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课程设置,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满足投资管理、公司投融资和个人理财领域对投资学专业人才的新要求。
一、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现状
投资学的范畴从广义上来说多指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投资规划等投资经济学问题,从学科属性上应属经济学学科,相近专业有金融学、国际经济学等;狭义上专指政府、企业、个人及社会其他团体对某一经济活动的投资行为,包括项目投资的分析、评估、策划、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入、项目的监控与绩效评估等投资管理的行为,与财务管理、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管理等学科有较紧密的联系。而目前投资学专业课程设置依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单一、考核方式与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等问题,具体有如下的表现:
1.教材版本较多,但与教学环节相脱节。从教师角度来看,教材是授课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的先进性与科学性的关键,其质量的好坏对教学质量有重要影响;对于学生来说,与学生专业背景、能力结构、个性、兴趣相适应的教材会扩宽会拓宽学生专业知识视野、提升学生专业理论境界,进而激发学生求知的强烈欲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投资学专业教材有限,内容各有侧重,但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内容滞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2.实验设施耗资大,但学校实验经费有限。在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中,资金的紧张往往造成软硬件建设落后于理论课程的设置,导致很多专业课程只能通过教师的课堂演示来学习。从有些已经建好实验室的高校来看,很多也是利用率不高,很多实验室只是摆上了电脑,连上了网络,但缺少进行证券与期货模拟交易与分析的软硬件设备,如卫星接收机、实物展台、工作站终端等,导致一些专业课程无法正常开展。
二、投资学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针对我国高等院校投资学专业的调查,实践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校内实践轻校外实践。实践教学体系从定义上讲,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具体是由课程实践、技能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第二课堂等课程组成。校内实践主要是课程实践、毕业论文设计和第二课堂,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内实践,尤其是课程实验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了课程实验学时要求,并给予教学师资、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尽量充分的保障;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撰写和答辩各环节要求也都比较明确、规范;校外实践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学生到公共投资管理部门、公司企业、金融机构进行实训或实习,但大多因为实习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业务单位可容纳实习实训人数有限且担心经营管理秩序受到影响等原因,目前许多高校对校外实践方面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技能实训基本上是到校外有关单位进行为数不多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或观摩。毕业实习也基本上是放羊式的,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而对实习的过程和效果学校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
2.重第一课堂实验,轻第二课堂实践。第一课堂实验一般是在校内进行的、教学计划明确规定的实验课程,有专门的老师在特定的实验室内组织进行;而第二课堂没有特别规定、校内外都可以进行、非特定教师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目的在于把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近些年来,各高校逐渐重视校外实践教学,但有限的人力、经费投入和管理机制建设等大都重点放在第一课堂实验上。在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评中,一般倾向于把第一课堂作为硬约束,第二课堂作为软约束加以对待。在管理上,也体现出第一课题实验纳入了教务管理部门,有严格的计划性、约束性;但第二课堂实践通常由团学部门组织实施,计划性不强,管理缺乏规范。这种状况不利于人才创新意识、担当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难以满足社会对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重认知性、验证性实验,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目前,许多高校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设置实验课程上,一般多设置单一课程实验,很少开设跨年级、跨课程、跨专业的综合性实验;在实验内容上,中验证性实验而轻设计性实验,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基于课程理论教学进度,提供虚拟的实验数据素材,按照规定的步骤让学生进行验证性、模拟性实验,目的使学生深化理解课程的基本方法、了解相关业务流程,很少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要求和条件,自行搜集材料,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设计性实验。
三、完善投资学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建议
为了培养出符合时展需求的技术型、创新型人才,投资学实践课程的设置必须要由相应的改革,主要有如下建议:
1.在课程实验中增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比重。对于单门课程,除按章节安排基础性、单一性实验外,还应利用本门课知识安排综合性实验;同时,在大学本科后两年,需要教师整合若干门有关专业课程知识,开发一定的综合性实验。另外,基于特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兴趣,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性实验。并且要适当提高此类课程实验的占分比重,比如50%~70%,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在实践教学中增加课程调研的形式。课堂实践教学至少应包括课程实验和课程调研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在校内的实验室进行,后者则需要到投资规划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等进行调研,了解与课程相关的具体投资领域或项目基本业务知识、决策过程、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价方法等。由于经费、安全等因素影响,目前多数高校的实践课程教学主要采取的是校内课程实验形式。实际上,课程调研可以增加学生对具体投资业务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对相关投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与应用,增强学生对专业投资课程的学习兴趣,因而建议各高校可根据情况合理安排学生进行课程调研。
3.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技能培训。作为普通高等财经院校的投资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投资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系统学习,不仅要了解项目投资、金融投资、投资管理等有关投资学基本理论及方法,而且还要熟悉现实中有关投资业务的流程,掌握相关专业投资技巧,具有一定与客户、相关利益人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后者只能通过技能实训环节才能得以实现,而实训环节是目前普通财经高校的薄弱环节,许多高校基于经费及实训基地有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本没有安排技能实训,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难以使学生尽快适应投资业务、进入工作状态。因而,可根据专业课程安排,在大二下半学期或大三上半学期,可适当安排6—8周时间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具体实训安排可作如下设置:
(1)查找资料,了解政府的宏观投资规划、投资政策和宏观投资管理手段;
(2)到公司企业掌握投融资的渠道、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风险管理等内容;
(3)到金融机构,如银行、证券、期货等部门熟悉各种投资工具和各种投资分析技巧等内容;
(4)到银行、投资咨询公司熟悉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等内容。技能实训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也可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但学校要制定具体的内容要求、监管措施和考核标准。
4.改革毕业论文的形式。传统毕业论文大多是学术论文的形式,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功利性心理膨胀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进而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而改变毕业论文形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除了继续保留传统学术论文形式之外,还可以增加投资调研分析报告、投资方案设计与评价、投资专业学科竞赛成果等形式,后面几种更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不同形式的毕业论文,还需要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
参考文献:
[1]赵淑芳.投资学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2]马成文.优化投资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