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3.58
【文献标志码】
B【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39-01
在重症监护病房之中的患者因为会被医治类环境、病情与治疗方式等各类要素所影响,会产生记忆有所减弱、知觉有所减小等精神方面的表现,即icu综合征[1]。文章调研了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运用到ICU综合征老年患者中的功效,并总结结果如下:
1相关资料与方式
11相关资料选出2015年3月到2018年1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受并治疗的78例ICU综合征老年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样本,并参照不同护理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即24例、15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5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为(72±838)岁;组一患者施以常规的护理。组二收入了患者39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即21例、18例;患者的年龄最大86岁,最小61岁,平均年龄为(73±983)岁;组二患者施以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行对比发现,P>005。
12方式组一患者辅以常规的护理:随时监测患者的心跳、脉搏、血压等;定时为患者辅以翻身与叩背等;组二患者在组一患者予以护理的前提之下施行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
(1)住院环境方面的优质护理:医护人员要给患者构建舒服的住院环境,借助对于光照、噪音、空气等辅以把控,把不时常加以运用的医治类设施放到其余位置,减小对于患者予以的负性影响;医护人员不可以在患者可以聆听的前提之下调研患者的病情,还应适宜调整各类设施的噪声,以舒缓患者焦躁、惧怕等负性心理。
(2)增强护患间的交谈:医护人员在患者进至ICU以前,要对患者辅以探访,告诉患者ICU有关的体制与所需注重的事宜等,清除患者产生的惧怕感与焦躁感,让患者具备相应的心理方面的准备。
(3)随时监测患者病情产生的变换,构建ICU评测系统:患者在进至ICU后,医护人员要尽早施行各大评测,对于患者精神型障碍产生的各类要素辅以评测,尽力发现预兆,以尽早辅以护理与治疗。
(4)人文方面的关爱: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各类合规的需要要尽力应允,在辅以护理期间,动作要温柔,伴随微笑,尤为细致,让患者得以尽早恢复。
(5)个体化护理类规划:医护人员要依据患者不一致的具体情况,以汇编不一致的护理类规划。
13疗效评测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总体满意率,分数总共即100分,囊括了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三大层级,十分满意:总分即90-100分,满意:总分即70-89分,不满意:总分即0-69分。总体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相加。
14数据统计学调研凭借SPSS170一类统计学软件统计并调研相关的数据,频数及百分比(%)运用到显现计数资料,统计指出P
2结果
组二护理后总体满意率好于组一,P
3讨论
ICU综合征不单会促使患者的病症有所加重,还会使得患者产生其余并发症,让患者的住院耗时有所增多、恢复受堵。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患者的心理担负能力、应对能力等有所减弱,提升了ICU综合症产生的概率。所以,为ICU综合征老年患者辅以身心、住院环境等各类优质护理无可或缺。ICU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即一大总体型、个性化的护理方式,能够与患者身心等方面的需要相一致。其中,对ICU综合征患者尽早辅以评测,应借助个体化预先型护理对策;对于ICU环境之中的不舒服予以改良,减小环境对于患者予以的伤害;增强护患间的交谈与人文方面的关爱,提升了患者的安全类理念,让患者得以尽早恢复。
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2
关键词:ICU;心理护理;家属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的86例ICU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从而探讨ICU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体会,为改善患者及家属心理负面情绪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ICU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为47例、女性患者为39例,患者年龄在19至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1±1.08岁,疾病类型:大型手术后患者36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为27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5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11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86例ICU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研究组与对照组ICU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例数、教育背景以及社会经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且P>0.05,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ICU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给药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研究组ICU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情况(DAS量表 [1],对口腔科恐惧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价,总分在10分以内为无焦虑,总分在10至13分范围内表示轻度焦虑,总分在14至16分范围内表示中度焦虑,总分在16分以上表示重度焦虑)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 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ICU患者经不同护理模式进行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焦虑以及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具体结果见表一。
由表一可知,研究组口腔科恐惧患者经护理后大多数患者未出现焦虑或仅出现轻度焦虑,而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大多数患者均存在轻中度焦虑情况,少数患者甚至出现重度焦虑;研究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护患纠纷发生率13.95%,且P
3 讨论
ICU患者心理护理体会:ICU病房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ICU患者病情较为严重,需进行绝对休息并防止不必要的人员流动而造成交叉感染,因此ICU病房实行无陪护管理,家属每天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探视,使患者与家属无法得到及时的沟通和鼓励,或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并不了解以及过分担忧临床治疗效果与预后,易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 [1]。护理人员应及时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将要实施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关心及照顾,及时满足患者日常需求,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情况,并介绍临床成功治疗病例,给予患者适当自信心,使患者以最佳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效果。
ICU患者家属心理干预体会:本文研究可知,两组发生护患纠纷原因均为患者家属对护理效果不满意。由于ICU患者大多病情较重,且患者家属无法及时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因此易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交流,积极汇报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讲解临床成功治疗案例,增强患者家属对临床治疗信心,为患者家属提供良好的病房外环境以及热情的服务,缓解患者家属紧张、焦虑情绪。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ICU患者心理焦虑情况,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蒲成英.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1, 02(2):411-414.
[2]杨红.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 吉林医学, 2011, 32(3): 152-153.
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ICU患者11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4年2月—2015年2月,ICU患者114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72例,女42例,年龄20~60岁,平均(41.26±1.69)岁;体重45~83 kg,平均(63.12±5.97)kg;原发疾病:24例脑出血,39例脑外伤,21例脏器功能衰竭,12例重症休克、败血症或中毒,18例心肺复苏。对照组中,男68例,女46例,年龄22~65岁,平均(40.45±2.05)岁;体重46~85 kg,平均(64.21±5.59)kg;原发疾病:22例脑出血,36例脑外伤,23例脏器功能衰竭,18例重症休克、败血症或中毒,15例心肺复苏。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原发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ICU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ICU常规病情监护、遵医嘱护理、病症防护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分析临床护理经验、结合ICU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
①加强护理团队建设。建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护理风险监控小组等,根据ICU具体情况、患者情况制定专科护理操作规程、基础护理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预案等,同时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及管理措施确保风险护理与优质护理贯穿于日常护理全程中。组织开展ICU风险相关知识、优质护理相关知识及专科护理知识及技术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水平、风险防控意识与能力。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职业水平、年资等组织开展分层次培训,强化专科科室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专业技能。
②转变护理工作模式。根据ICU实际需求,合理调整人力资源,实施弹性排班制度。对于午间、晚间、节假日、突发事件以及工作量剧增等环节,随时调配护理人员,确保护理工作的全面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可减轻护理人员的身心压力。强化基础护理的同时,凸显人性化护理、全程护理,做到密切询问患者、详细查看病情、完善基础护理、全程贯穿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全面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主动关心患者并为其提供服务,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③优化护理流程。健全ICU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优化工作流程,建立ICU常见病护理流程、专科操作规范,例如CVP监护规范、呼吸机操作规范等,细化专科护理服务内容,从而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专业、高效、优质、及时的护理服务。优化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模式,根据ICU诊疗特点以及相关管理规范,准备好各项常用药品,并由专人管理,在使用后及时补充或养护,确保ICU急救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优化护理文书书写,即参照《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并结合ICU特点设计护理文书表格并结合文字书写,形成ICU专科护理记录单,节约护理文书书写时间、提高护理记录书写效率及准确率,为临床护理争取更多的时间及经历。
④严格执行无菌规程。ICU留置管路较多、侵入性操作频繁、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等,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护理中,严格执行相关护理操作规程,切实落实消毒管理制度与无菌操作制度,加强病房消毒以及通风,对于预防或减少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⑤持续质量改进。建立健全ICU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实施定期结合不定期质量监控,逐级反馈既存护理问题并督促整改,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对重点时段、环节及人员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核心管理制度,实现全方位、连续性质量管理与护理服务,确保每一个护理环节均一丝不苟。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例如院内感染、跌倒、坠床、烫伤、非刺激性拔管及压疮等。采用科室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技术、服务态度、健康宣教、住院环境、沟通技巧等,总评分100分,得分≥90分表示非常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70~79分为一般满意,<70分为不满意。计算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护理方案能够减少或避免坠床、跌倒、院内感染等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ICU开展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2。
3 讨论
ICU是医院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的科室,日常护理中潜在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自身综合水平偏低(护理责任心不强、工作经验不足、综合水平低下以及操作技术部熟练)、病房无陪护、消毒隔离不到位、无菌操作不严、护患沟通不到位及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不足等方面[3-4]。上述因素的存在,可导致护理工作繁重、护理人员高度紧张,容易发生护理差错。
基于ICU护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转变传统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开展全方位、人性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对于降低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优质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其是在加强常规护理及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强化人性化护理、规范化护理、安全性护理与集成护理,将传统“疾病护理”转变成为“生理-心理-社会”全面优质护理[5]。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充分融合人性化护理的内涵以及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寻、开展科学性、可行性的护理服务并逐步推进护理质量改进,从而优化内部管理、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以及促进护患关系和谐等[6-7]。同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具有综合水平高的护理团队 、严谨的护理细节以及监护整体的连续性护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护理薄弱环节,规避护理风险[8]。通过加强团队建设,切实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更好地体现护理核心,提高护理团队整体水平,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实施弹性护理排班制度,能够强化护理薄弱环节护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同时,转变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也有利于缓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其更加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9]。优化护理流程,可规范护理行为,避免因个人护理技术水平不足所致护理缺陷或护理不良事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则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关键环节,也是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重要内容。通过实施上述优化护理模式,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断改进,能够持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得护理工作更加贴近临床和患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规避护理风险事件。该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在ICU中开展优质护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仅为2.63%,较对照组常规护理后的14.91%显著降低,且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5.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与张隽等[10]报道相似。
综上所述,针对ICU护理特点及既存问题,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优化护理流程、规避护理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玮.优质护理在提高 ICU 患者生存质量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1):3220-3222.
[2] 吴晓华.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现代养生(B),2014(1):154.
[3] 于春艳,张宁,江磊等.优质护理在ICU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上旬刊):4057.
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4
ICU患者一般病情危重,不具有自主意识,需要进行气管插管为其提供氧气,保证正常的生理机能。非计划性拔管时ICU气管插管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若发现或是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起到损伤、窒息等问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了减少这一问题的发生,我院对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展开分析,并总结了有效的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常规护理阶段对象为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ICU病房治疗的150例气管插管患者,包括男82例、女68例,平均年龄(67.5±8.5)岁;优质护理对象为为2016年1-12月期间ICU收治的100例患者,包括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67.9±7.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治疗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均行气管插管。
1.2 方法
1.2.1 分析方法:常规阶段150例患者,详细记录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次数和频率,记录每一次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具体原因。针对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1.2.2 护理方法:综合考虑常规护理干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参见讨论。
1.3 比较方法:对比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模式下两组患者大声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几率。
1.4 统计学方法:文中关于ICU病人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及优质护理效果的研究,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当满足P
2.结果
2.1 非计划性拔管原因
2.1.1 插管方式,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17例患者中,有14例为经口插管,虽然这种方式在操作上相对简单,但是这会对患者的舌根位置形成压迫,容易死患者出现口腔疲劳,导致患者不适。并且经口插管的固定性较差,容易脱落;
2.1.2 护理操作,部分ICU患者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方式,比如吸痰治疗,需要移动患者的位置,为其进行导线整理等。但是护理操作是可能由于人手不足、保护意识缺失、用力过大等因素,导致患者插管掉落。同时,也有部分护理人员没有做好工作交接,对患者的巡视不及时,缺乏对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重视,导致了问题出现。本组17例患者中普遍出现了护理不当问题;
2.1.3 镇静效果不佳,本组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此问题。部分ICU患者具有清晰的意识,他们的心情比较焦虑、躁动。另外,他们对气管插管的耐受程度较低,在镇静不深入的情况下会随意移动,导致插管脱落;
2.1.4 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对于意识清晰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约束。本组中有6例患者清醒后,护理人员没有对其四肢进行约束。并且患者对于护理操作的依从性和配合新较低,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2.1.5 气管固定效果不佳,5例患者由于此原因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目前主要使用双胶带布法进行固定,但是这种固定只是一种简单的固定方法。有些ICU患者可能存在汗液分泌过多、口腔分泌多、血液、呕吐物等,可能污染胶带,并让胶带失去粘性,导致插管脱落;
2.1.6 通气模式,本组有3例患者由于同期模式不合理自行拔管。带机时间长、撤机时间长、撤机方法不对,导致患者情绪焦虑、烦躁,出现非计划性拔管。
2.2 非计划性拔管率:常规护理下,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1.33%(17/150)。优质护理阶段非计划性拔管率为2.67%(4/150),统计值P
3.讨论
为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问题,文中详细分析了ICU气管插管患者出F非计划性拔管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优质护理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一,注意规范护理行为,在移动、吸痰等操作时,一定要保持动作轻柔、舒缓。保持患者状态舒适。同时要注意保持ICU的卫生、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能够使患者放松心情,提高依从性;其二,适当的改善插管方式。如果患者长时间经口插管,可适当改为经鼻插管,减少对患者的刺激,使患者放松口腔,提高舒适度;其三,稳定插管方式。遵从相关的规范和原则进行插管固定,放置牙垫,使用胶带进行良好固定;其四,合理进行镇静。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后,适当进行镇静,减少患者的随意动的次数和频率;其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促使其书写正确的记录,加强病房巡视。如果发现患者通气不适,需要及时为其调节模式。如患者出现呕吐、出血、出汗等问题,需要及时为患者进行清洁,并重新固定插管;同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护理操作规范、正确。
结语:
综上所述,ICU气管插管患者由于护理操作不当、依从性不足、通气模式不适、固定方法不稳定等多方面因素容易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对治疗极为不利。临床中需要针对ICU气管插管患者开展优质护理,减少非计划性拔管问题。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参考文献
[1]骆菁,曾碧城,刘小娟.探讨ICU患者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工程,2015,14(03):160-161.
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5
研究组预后肺部的感染控制总的有效率98.25%,比对照组的82.46%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关键词】ICU;重症颅脑外伤;气道监测;护理干预;预后
近年来,重症颅脑外伤发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重症颅脑外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应用ICU并行气管切开,以期能够提升患者生存率[1]。本文主要对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ICU重症颅脑外伤的57例患者行气道监测的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114例,男性60例,女性54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6±6.34)岁,其中交通事故造成54例,坠落外伤32例,砸伤15例,钝器外伤13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等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和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患者临床症状均与世界的卫生组织相关外伤诊断标准相符合[2]。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治疗和护理方案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有肿瘤者;患有相关感染性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ICU的护理和合适抗生素相关治疗,患者的气管切开需要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对照组给予维持病房通气、温度和湿度,定期的吸痰操作,动态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研究组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气道监测护理,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分为气道湿化、定期吸痰和调整卧位、呼吸机和体征变化的动态监测等。
研究组患者的定期吸痰需要由专门护理工作人员负责,动作需要轻缓,并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进行室内和气管的合理湿化,并保证气管严格无菌;结合患者情况定期进行拍背和翻身护理,避免呛咳产生。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制定专门人员进行呼吸机的指标和呼吸道变化进行动态监测,针对出现紧急不适症状,需及时上报医生并处理。
1.4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一周后的肺部感染情况,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时间、ICU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相关指标情况。肺部感染的控制标准:患者体温低于38℃,气道的分泌物显著下降,血常规中性粒和白细胞正常,无显著的干湿性的音,呼吸音呈现清晰[3]。
1.5疗效标准
依据相关标准将患者的肺部感染的控制疗效分成显效、有效和无效三类[4]。显效:病情出现明显的改善,肺部的感染达标;有效:病情有所改善,肺部的感染控制未达标;无效:病情无显著变化,甚至加重或死亡。
1.6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一般资料应用标准差(x±s),计量资料用t完成检验,计数资料用X2完成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预后肺部的感染情况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预后肺部的感染控制总的有效率98.25%,比对照组的82.46%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情况
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3 讨论
目前,重症颅脑外伤是创伤造成死亡的第一原因。随着医疗科技不断提升,颅脑外伤临床治疗方法和技术已经取得明显进步,但是患者死亡率没有出现显著降低[5]。其中重症颅脑外伤造成死亡原因中,并发肺部的感染占非常大的比重。
当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时,机体会进行修复和调节,但是成效不理想。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通常会使用呼吸机,进行气管切开式的呼吸机治疗,但是这样极易并发机体的肺部感染。因此加强气道监测的护理干预,对于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表明,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预后肺部的感染控制总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研究组呼吸机时间、ICU时间和治疗费用情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表明应用气道监测的护理干预患者的预后质量良好。
综上所述,对于ICU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应用气道监测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肺部的感染发生,降低治疗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郭磊.重症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ICU监护[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6(4):461-462.
[2]王晓荣.加热湿化器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1,32(13):376-377.
[3]赵梅.神经外科患者气管切开后持续气道湿化护理要点[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23(10):298-299.
icu护理常规护理范文6
(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重症医学科 江苏丹阳212300)
【摘要】
目的:探究护理对IUC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期间收治的140例ICU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采用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经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入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关键词 心理护理;ICU;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9561(2015)07-0049-01
ICU重症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同时病情发展过快,因此对家属探视的次数以及陪同时间进行限制,而患者极易产生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对治疗效果以及护理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此研究对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期间收治的140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5期间收治的140例ICU患者,随即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70例。对照组是由42例男性患者以及28例女性患者组合而成的,患者年龄均在19-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7±9.6)岁,观察组是由40例男性患者以及30例女性患者组合而成的,患者年龄均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10.3)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两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其心理护理的主要目标为充分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从而消除患者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护理原则为采用良好的沟通方法,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编制护理技术。心理护理内容为:①编制护理方案。在护理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资料进行了解,从而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应尽自身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需求。②对患者予以相应的关心。为患者着想,对所有患者均公平对待,确保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保证每位患者均可以得到有效的护理以及治疗。同时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的住院环境。③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针对性护理方法,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会遇到各种患者,因为性别、年龄等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编制护理计划[2]。④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对于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的患者而言,应对其进行心理疏通,向患者详细的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所需设备等,以此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1.3 护理质量评估[3]:
采用HAMD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同时采用调查问卷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处理,组间通过对比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的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HAMD评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为91.43%,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77.14%,两组患者经对比后,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护理质量是护理人员向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以及常规护理,从而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所提出的需求,并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一种客观的表现,将护理人员的工作以及内涵进行充分的展示[4]。通常情况下将实际护理和患者的期望来评估护理质量的好坏。对于ICU患者而言,具有较高的护理期望,由于没有亲朋好友的陪伴,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曾有报道证实,ICU患者具有较高的心理障碍发生率。在此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其HAMD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由此能够看出现代护理手段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说明心理护理能够提升ICU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
心理护理是整个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在狭义理解中,心理护理则是由护理人员按照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选择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进而减少患者的恢复时间[5]。而心理护理的主要方法则为沟通以及安抚。和患者进行沟通则是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充分了解,从而使患者了解自身的哪些需求是可以的;而安抚则是心理护理中的一种较高境界,当患者对护理人员予以相应的信任时,其护理人员才可以对其进行安抚。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入心理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总体护理质量,有助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参考文献
[1] 王国艳,魏娜,马冬梅等.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399-399.
[2] 樊宇丹.论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175-175.
[3] 李印.心理护理对 ICU 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