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媒体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媒体特点

社交媒体特点范文1

关键词:数字教材;制作;特点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尤其是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1]。出版载体发生分化,如许多出版物从传统的纸质出版逐渐发展为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型出版方式。传统的纸质教材对于学生来说过于单一、封闭,这与现代教育情境的多样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形成矛盾[2]。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作为新型的移动终端设备,兼具移动性和便携性,可以使移动学习变得简单、高效。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基于移动设备的数字教材应运而生。

2数字教材开发基础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富媒体数字教材被评为“教育部2013年度职业教育优质数字资源”,成为34种通过评审的数字教材之一,目前处于最后的联调阶段。其纸质教材《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为“全国林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高职园林类专业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管用”为度。教材编写时组织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和行业、企业一线专家,系统收集整理了大量技术资料、图片、图纸等,内容翔实、丰富全面、编排合理、方便实用。纸质教材已于2013年8月正式出版,市场前景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富媒体数字教材是在纸质教材基础上进行开发的:①数字教材内容依据园林行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体现与时俱进的原则。②数字教材界面参考纸质教材,导航条设计清晰、合理,符合知识接收的逻辑性,同时利于配合纸质教材的学习。③数字教材以纸质教材为蓝本,对文字内容部分进行调整,增加图片,对图片表现形式、风格进行变换。

3制作程序

富媒体数字教材根据设计方案按以下步骤进行制作。

(1)收集资源。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收集相关资料,主要是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2)标注。①气泡标注:包括名词、术语、知识点、引用文献等。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对各章节的参考文献均进行标注,点击可连接到当当网相关网页。②多媒体标注:包括图片、画廊、音频、视频、3D动画等。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标注了近300张图片。③交互设计标注:包括测试题、练习题、巩固训练等。如标注测试题,还需提供相应参考答案。

(3)测试上线。数字教材完成后须经过系统测试,确认可以正常操作方可上线使用。

4数字教材使用特点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数字教材采用与纸质教材相同的结构框架、不同的表现形式,重新对内容进行诠释。

4.1富媒体特征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数字教材中有280余张高清彩色照片及线条图,与纸质教材相比,图片数量多、质量高,可点击查看完整大图或局部放大,显示图片的详细注释内容。并可通过画廊的形式呈现相关的一系列图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例如,纸质教材中的“图3-25 某园林种植设计总平面图”,印刷尺寸为14cm×11cm,图中细节部分表现受限,文字小,不便阅图;而在数字教材中,细节和文字均可放大到适宜阅读的程度。另外,数字教材中图片的色彩也较纸质教材丰富、饱满,且可避免印刷原因造成的颜色失真。

此外,教材也支持视频、音频、动画、地理定位等多媒体形式,尤其适用于动漫设计等应用性较强的图书种类。

4.2移动特征

(1)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电脑安装软件即可阅读,容量大,质量轻,携带方便。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纸质教材(四色铜版纸印刷)质量约为0.8kg,而一部97英寸的iPad Air质量仅为0.798kg,质量相当,但后者可下载数本至数十本数字图书,随身携带,更加便捷,真正实现移动学习。

(2)移动云服务。在网络连接环境中,可通过云端同步,将已购买的教材下载到本地书架,并且可以分章节下载。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数字教材分为6个教学项目,可以以项目为单位下载需要阅读的部分,节约移动设备使用空间。

4.3便捷特征

(1)使用便捷。可通过“标记”、“笔记”对教材内容进行标记,辅助阅读;通过“查找”和“书签”进行定位,并可设置多个书签;通过“百科”,在网络连接环境下进行快速搜索;通过“复制”实现内容的快速摘引。此外,还支持语音记录,使笔记内容更加直观、形式更加灵活。

(2)内容更新便捷。由于科技进步与行业发展,教材出版一段时间后即会需要更新。纸质教材如更新内容需再版,周期长、成本高;而数字教材只需修改、更新相应内容即可,无需全部重新排版,速度快、成本低,技术上可实现随时更新。

此外,数字教材还具有交互特征,包括内容交互(如自测题)、网络社交(如笔记分享,教师评图、答疑)等,这将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3]。

5数字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设备的限制。移动设备是阅读数字教材的前提条件,没有设备就无法阅读,这与“即买即用”的纸质教材相比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2)对传统阅读习惯的挑战。数字教材通过滚屏方式进行阅读,滑动屏幕时,眼睛随屏幕内容一起移动,这与传统纸质教材翻页的阅读方式明显不同,更易产生疲劳。

(3)对眼睛的影响。与纸张相比,液晶屏幕对眼睛的刺激更大,长时间阅读易使眼睛疲劳,甚至影响视力。

6结语

数字教材因其形式灵活,已成为数字化时代教材出版的发展方向。虽然已有部分数字教材制作完成并上线使用,但师生对数字化阅读的适应还需要一段时间,同时数字教材的普及推广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逐步探索;数字教材在前期开发过程中,产品制作、维护、更新、平台建设或选择的成本较高,需认真研究;在运行过程中,如何保证内容、更新、运行等各方面的安全,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5]。此外,数字教材在内容上一定要与纸质教材有所区别,切忌将其做成纸质教材的翻版。

参考文献:

[1] 孙艺.基于iPad的移动课程的交互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8~13.

[2] 赵丽,齐兴赋,李雪梅.基于iPad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制作[J].信息安全与技术,2013,4(12):68~70.

[3] 何江.2013.基于Moodle的数字教材设计――以《数字电路》课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28~29.

社交媒体特点范文2

1、策略选择

社交媒体成为2012伦敦奥运的媒体策略既是客观的时代潮流,同时也是主观的媒介选择。一方面,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2012年伦敦奥运会所面临的媒体环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四年间,社交媒体Facebook和Twitter的用户数量呈现几何级增长。Facebook的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1亿增长到2012年的9亿;Twitter的用户数量从2008年的600万增长到2012年的1.4亿。社交媒体策略同样也是伦敦奥运会的主观选择。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一个重要主题特点是关注青少年。这无论从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激励一代人”(Inspire a generation),还是从开幕式七名象征未来的孩子点燃主火炬都可以看出来。伦敦在申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时曾做出承诺:使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感受到奥运会鼓舞人心的力量,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运动。具体目标群体为20个国家的1200万青少年。而关注青少年、吸引青少年最好的媒介选择就是社交媒体。当下,世界上超过50%的人口是在30岁以下,其中96%的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加入社交媒体。根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将浏览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作为首选的娱乐消遣方式,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样最注重看电视。正因如此,伦敦奥运会选择了社交媒体。

2、具体策略

伦敦奥运会选择社交媒体的具体策略体现在以下三点:

鲜明地拥抱社交媒体。拥抱社交媒体是2012伦敦奥运会的鲜明态度。国际奥委会社交媒体主管霍特曾说:“如果说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微博还只是一片雪花,那么到了伦敦奥运会,它就成了一个大雪球了。”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也表示:“置身事外消极被动看比赛,这样的历史过去了。”国际奥委会早在2011年6月份就了社交媒体使用指南。指南中明确指出,国际奥委会积极鼓励并支持运动员和其他授权人员参与社交媒体,、分享、传播他们的经历和体验。

其次,设立奥运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在奥运会开幕倒计时100天的时候,伦敦奥委会正式开通奥运官方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了“奥运运动员中心”。该网站汇集了奥运会2000多名运动员,提供了奥运会运动员的社交网站信息,只要键入他们的名字进行搜索,所有信息都全部会出来。除此之外,该网站还根据社交网站的关注度列出了最受欢迎的运动员排行榜,方便粉丝关注。

最后,与世界著名社交媒体合作。伦敦奥组委与Facebook、Twitter、Goegle+、MSN、Foursquare、Tumblr和Instagram等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在社交媒体网站上开设伦敦奥运专门网页或频道。Facebook上开设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Twitter上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Youtube上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Iondon2012。中国主要的社交媒体网站如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优酷等也设立了伦敦奥运的专门网页。

传播效果

1、助力伦敦奥运成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

奥运会与媒体从来都有不解之缘。从1896年举办第一届奥运会起,报纸一直是此后几十年中人们关注奥运的媒介方式。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因为首次广泛使用收音机(包括28种语言2500个广播)实现信息传播,因此也被称之为“广播奥运会”。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因为首次使用电视卫星直播,根据统计全球40个国家收看到比赛,因此东京奥运会也被称之为“电视奥运会”。从2000年到2008年,奥运电视观众从37亿激增到43亿。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首次奥运会官方网站,将互联网作为传播渠道新闻、照片,网页点击量达1.89亿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何种媒体进行奥运传播本身就是一届奥运会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志。也正因如此,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下断语称,“衡量一届奥运会是否成功的标尺是媒体。”

由于伦敦奥运会对社交媒体的积极态度以及有力的社交媒体营销与传播,伦敦奥运会开始之前就被国际媒体预言社交媒体是伦敦奥运的一大看点。美联社认为,伦敦奥运会社交媒体上的“#”标签、“@”符号以及“喜欢”标记将和国旗、奥运徽章一样流行。“一些运动员花在推特和脸谱网站上的时间也许比花在运动场上的时间还要多”。美国《纽约时报》直接将2012伦敦奥运会定义为首届“社交媒体奥运会”,同时创造了“社交媒体奥运会”

(Socialympics)新词汇。

2、成为伦敦奥运会的重要信息传播媒介

社交媒体成为伦敦奥运会的重要信息传播媒介。Twitter为射击、射箭、游泳等26个伦敦奥运会项目全部开通了专门账户,第一时间传递赛场信息。同时,由于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传统媒体也不得不选择社交媒体进行整合传播。美国广播公司社交媒体指南,告诉用户如何在各种社交媒体上关注美国广播公司奥运会相关报道。

根据笔者的统计,奥运期间,社交媒体上的奥运信息也极为丰富。截至2012年8月13日,Youtube上以“2012 olympics”为主题的相关视频数量为363,000条;Youtube London 2012订阅者数量49,429;视频观看数量达到11,412,021。Facebook上“London 2012”群组访问人数达到944,382个;Twitter@London2012粉丝数量达到1,571,482个。Twitter上的奥运相关信息超过5000万条。Google+伦敦奥运群组粉丝数量达803,932个。中国新浪微博共计开通三个奥运群组,其中“伦敦奥运频道”粉丝数量达到880,585,微博4187条;“伦敦奥运速递”粉丝1,009,459,微博2795条;“伦敦奥运新闻”粉丝1,065,857微博4567条。

3、成为运动员与粉丝互动平台

由于社交媒体及时、互动的特点,社交媒体成为运动员与粉丝互动的平台,粉丝们可以及时在社交媒体上为自己喜欢的运动员加油,对奥运发表评论,粉丝与运动员之间、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亲密、及时互动成为新的奥运观看习惯。加拿大报纸称社交媒体正改变观看奥运习惯。

社交媒体在满足粉丝的观看、讨论、交流的欲望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体育明星。根据统计数据,奥运会期间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利普斯、中国游泳运动员孙洋、步枪选手易思玲、体操运动员冯哲都成为社交媒体人气之王。

4、创造奥运会社交媒体新记录

社交媒体在成就伦敦奥运会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奥运会创造了社交媒体新的记录。根据Twitter数据,2012年8月10日,博尔特在伦敦奥运会男子200米决赛中以19秒32成功卫冕200米冠军,成为奥运会历史上连续两届卫冕100米和200米冠军的第一人,Twitter每分钟的微博数量超过8万,从而刷新了Twitter新的纪录。

根据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统计,刘翔参加伦敦奥运会使得新浪微博这一平台创造了记录:在刘翔赛问,平均每秒有19,183条微博发出,新浪微博官方统计证实,这“创造了体育竞赛间的新记录”。而在赛后的一个小时内,新浪网民共发出7410万与此话题相关的微博。截至8月7日21点,新浪微博刘翔话题讨论2724万;刘翔相关视频总播放量2890万。开赛1小时内微博发送峰值达到191183条/秒,创体育赛事最高纪录;开赛1小时内网友刘翔比赛相关微博410万。

社交媒体特点范文3

关键词:社交媒体;档案馆;可持续性;社会服务

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在多国得到实践,但现有档案馆社交媒体持续性应用还存在明显不足。文章分析了档案馆社交媒体持续性应用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1 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应用现状

社交媒体建立在Web2.0技术基础上,具有“灵活性、交互性、可视性、广覆盖”[1]等特点,契合了档案馆以保管为核心到以利用为核心、以档案工作者为核心到以用户为核心的转变。2016年全球约23.4亿人经常访问社交网络,年增幅9.2%,占全球总人口的32.0%,占网民的68.3%。[2]面对社交媒体的强势来袭,档案界要如何应对,是被动等待还是主动出击,美国率先给出了答案。早在2010年,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NARA)通过了《社交媒体战略》,强调了档案部门应用社交媒体的六个核心价值观及三个应用社区,并基于此,通过Twitter、YouTube、Facebook和Flicker等社交媒体开展了20多种创新性档案服务。[3]法国芒什省档案馆是最早采用社交媒体进行其服务工作的欧洲档案馆之一,在过去的几年中,芒什省档案馆的Facebook主页保持着1~2天更新的速度,宣传档案馆近期的文化活动等等。[4]在我国,档案馆已采用的社交媒体主要是微博、微信以及一些论坛等。

社交媒体推动了档案事业的发展,但实践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应用社交媒体种类单一。以我国为例,我国社交媒体有微博、微信、QQ、博客、网站、论坛等等,这些不同社交媒体侧重点不同,各有各的特色,但我国档案馆使用的主要是微博、微信。

第二,盲目追从,缺乏创新性。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的引入是为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有时可能会导致盲目追从当前公众热门社交媒体,比如“微博热”到“微信热”。档案馆在借鉴相关行业或其他国家档案馆对社交媒体应用时,要考虑本馆实际,而不是当前哪个社交媒体热,档案馆就不假思索集体使用,缺乏对其独特性的把握。

第三,应用社交媒体后续推动力不够。“对59个微信账号调查发现,10个档案馆虽然完成了微信账号的认证,却从未有任何推送内容。还有5个,从开通至今只有一条或两条微信推送内容”。[5]档案馆停留在以我为主的开发方式,开发的档案信息内容少,缺乏用户黏度,交互度低,这反过来影响了档案馆应用社交媒体积极性。

2 影响档案馆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发展因素

2.1 国家宏观环境。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前公开呼吁“行政管理部门和各机构应该能够驾驭新技术,将业务工作与决策上网,随时准备向公众开放。”[6]随后,美国行政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利用互联网等信息通讯技术进行本行业的建设。作为档案信息的保存基地,NARA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2010年实施了“社交媒体计划”,正式开启了在档案馆中应用社交媒体进行档案的开发及利用。 国家政策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风向标,宏观环境与政策与档案馆社交媒体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化环境,缺乏政策的支持与推动,档案馆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只能自下而上的摸索,这种模式也就很难进一步推进。

2.2 档案馆方面。社交媒体是否引入、如何引入、如何发展,最核心的涉及因素即它的应用主体:档案馆。一是思想上,档案馆想不想应用社交媒体;二是能力上,档案馆能不能应用社交媒体。

从思想上看,一方面,历史上档案馆的主要功能为“藏”,档案馆工作人员受此思想影响,不愿意借助社交媒体这种公开化、透明化的渠道进行档案的推广与开发。另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互动性,方便了档案的利用,但带来的隐私泄密、版权等安全问题是很多档案馆必须考虑的因素。

从能力上看,档案馆能不能持续性使用社交媒体,除了主观意愿,还需要客观实际能力。档案馆社交媒体的使用依赖于档案馆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以及档案馆技术人员的转化能力。

2.3 利用者方面。“用户协同参与是社会化媒体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之一。”[7]利用者的认知度、交互度、感兴趣度等都会影响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当前档案馆社交媒体用户主要为专业档案工作者、档案研究者等,其他社会主体对档案馆社交媒体多为不了解。社会公众对档案馆社交媒体的认识程度与使用程度还不够,阻碍了档案馆社交媒体的持续性应用。利用者交互度低,档案馆社交媒体缺乏服务对象,也就缺乏持续下去的动力与机制。

2.4 社交媒体自身。社交媒体的稳定、安全、受欢迎度与连续性、关联性会影响到它在档案馆中的应用和发展。

社交媒体更新换代速度快,从QQ、人人的流行到微博、微信的火热,新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档案馆出于投入与产出比,应用社交媒体首先会顾虑到它本身的持久性、受欢迎性。另外,社交媒体一旦没落或不复存在,档案的完整度、联系性会遭遇很大破坏。

社交媒体的安全性问题也是档案馆应用时会顾虑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具有可视性、社会性、互动性,在这样一个公开的平台,档案上传、分享、转载都是件轻而易举的事,隐私问题与版权问题难以得到保障。

3 档案馆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应用的发展策略

3.1 应用环境:国家层面。技术不是中立的,每一种技术的开发与使用都符合了主体的价值观。社交媒体这种社会化的理念符合了现代化国家政治民主、思想开放的要求。

美国国家档案馆紧随联邦政府提出的“信息公开与社交媒体计划”,开展了“社交媒体战略”。 借鉴美国经验,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环境,实现电子化办公,建立政府内部之间及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社交平台,促进民众的参与。同时,档案馆自身要抓住机遇,对社交媒体可持续性发展要有个整体规划,制定社交媒体进档案馆相关政策。

3.2 应用主体:档案馆。作为档案馆社交媒体应用的主体,档案馆必须要有意愿跟能力去做好它。

笔者认为,首先要培养一种积极、开放、超前的组织文化。“档案馆组织文化是档案馆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影响着档案馆工作者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又反过来作用于组织文化”[8]。通过对档案工作者的教育,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认知;不定期开展档案培训,使档案工作者真正掌握社交媒体定位及运营方式。

其次,档案馆要积极鼓励社交媒体的持续性应用,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绩效评估,定期检查社交媒体应用状况并给予相关工作人员以奖励,这是对档案馆社交媒体工作的一种肯定,也是持续性应用的动力机制。

3.3 应用工具:要有选择性、动态性、联系性。社交媒体种类多样、功能不一,因此,对社交媒体的应用必须要有选择性、动态性、联系性。

选择性,既要积极引入又要加以选择。档案馆需要研究不同社交媒体的特点及其与自身的相适应性,在多样化与专一化、广度与深度方面找到一个平衡。

动态性,即档案馆社交媒体要不断发展,满足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服务民众的要求。在不同阶段,档案馆社交媒体会呈现不同的特点,需要根据技术发展、档案馆需要、社会需求等不断进行更新与开发新的功能。

联系性,即不同社交媒体的应用不是孤立的,要具有联系性。不同社交媒体可以通过链接建立联系,用户通过一种社交媒体便可看到完整、详细的档案信息。同时,完善转换机制,一种社交媒体衰落后,其上面的档案信息能成功转换到其他媒介上。

3.4 应用方式:多样化应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档案馆要积极拓展利用方式,趋利避害,实现社交媒体与档案馆真正融合。

首先,利用社交媒体加大宣传提高用户意识,增加用户注册量。其次,开发内容要以用户为中心,开发他们感兴趣的档案内容,注重反馈,不断改善服务方式,进行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再次,将社交媒体真正纳入档案馆管理中,使其成为档案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立档案馆与政府之间、馆际馆内之间、档案馆与用户之间的多平台交流。最后,档案馆社交媒体的应用必须遵循安全性应用的原则,从管理与技术双层面去保障社交媒体在档案馆中稳定、安全、持续性发展。

社交媒体特点范文4

1、90%的受访者称,理解社交媒体可能对自己的组织机构带来的影响,但仅有32%的企业通过监测社交媒体来检测他们的业务活动。

2、只有24%的高级管理人员和8%的董事收到的报告中,含有来自社交媒体的总结信息和指标。大约有一半的公司根本就没有收集这些信息。

3、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有使用社交媒体,只是用于个人用途。这表明,高管和董事会成员是熟悉社交媒体的。

4、在调查中,有59%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与客户进行互动,有49%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做广告,有35%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进行客户研究。有大约30%的公司使用社交媒体是了为研究竞争对手,新产品和新服务,或与员工进行沟通。

被调查公司看好社交媒体的潜力,并且也认为社交媒体可以改造其业务的各个方面,这些公司也意识到了,社交媒体可能会给其业务带来的严重威胁,但是他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去应对。应该看到的是,社交媒体的出现,绝非偶然,企业必须学会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优势,收集商业情报,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之举。

社交媒体概述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也称为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近年来,社交媒体在互联网的沃土上蓬勃发展,爆发出令人眩目的能量。其传播的信息已成为人们浏览互联网的重要内容,不仅制造了人们社交生活中争相讨论的一个又一个热门话题,更进而吸引传统媒体争相跟进。

社交媒体由WEB2.0系统和技术发展而来,包含一系列基于网络的应用;它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平台技术,使组织机构、社区和个人之间实现对话互动,使用户自己创造、交换和消费内容成为可能。在中国,视频分享网站如优酷、社交网站如开心和人人网、微博等共同构成了当下社交媒体版图。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用户已经可以通过多平台,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保持在线。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社交媒体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访问便捷、内容丰富、互动性强

原来的互动以文字、图片为主,受访问设备、带宽等限制,用户所创建、浏览的信息类型较少。而今天,视频、音频、图像、文字多种格式的信息可以通过各种终端轻松获取。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比以往轻松便捷得多。

2、一点对多点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由以往的点对点模式转为了一点对多点。一个微博用户的一条信息会被他的关注者看到,而关注者每转发一次又会被其关注者看到。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呈几何倍数扩散出去。

3、信息碎片化

在社交媒体时代,用户往往是利用零散时间浏览信息。比如在地铁里、公交车站、餐厅点餐时,因而没有大量时间完整浏览长篇信息。想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所分享的信息需要简短鲜明,力图在最短时间内传达最准确信息。

4、用户数量发展惊人

传统的广播媒体历经38年发展了5000万用户。而Facebook仅用了不到4年时间就获得了同等规模的用户。

5、信息真实度难以考量

当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创造者、分享者和消费者,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把关人"缺失的情况下,所信息的真实度难以考察,真实和虚假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二、中国社交媒体的现状及特点

那么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现状如何,同时又具有哪些特点呢?社交媒体在全球范围内飞速发展。在中国这个新兴互联网大国,其发展势头更加迅猛,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用户数量庞大

截止到2012年6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已达到5.38亿人,其中,约2.5亿集中于三线及三线以上城市。而这些用户中,社交媒体注册率高达95%。

2、用户黏度高

调查显示,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为46分钟,高于美国的37分钟,更是远远超过日本的7分钟。同时,在内容获取方面,中国互联网用户有36%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已经非常接近通过门户网站的40%这一数字。

3、社交媒体信息对用户购买决策影响更大

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相信自己熟识的普通用户推荐的产品。通过社交媒体所获得的产品信息更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此外,不同类型的中国的社交媒体用户倾向于使用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开心网的用户多为办公室上班族,QQ空间的大部分使用者为在校学生,大学生和刚刚毕业不久的用户则更多地使用人人网。

社交媒体环境下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的机遇与挑战

社交媒体拥有可观的用户群、可以根据客户信息精准细分、在线推广的成本低于传统媒体,鉴于诸多优势及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利用其进行市场营销。即使是目前尚未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其重要性。

2012年初,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对北美地区收入在十亿美元以上的200家企业高管进行的调查中,有65%的高管认同社交媒体在与顾客、合作伙伴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互动中,“极其重要”或“非常重要”,而仅有17%的高管认为其作用“不太重要"或"完全不重要”。

但是,正如我们常说,任何技术都是把双刃剑。企业在享受种种新机遇的同时,还要应对与之相伴的各项挑战。

1、对信息技术的挑战

如前文中谈到,社交媒体用户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同时可能不够精准成熟。企业想充分利用这些数据,需要将其和已有的数据结合,对信息技术部门是个严峻的考验。这就需要企业将资金、人力投向正确的地方。

管理者需要把以往相对独立的市场活动串连起来,与企业的社交媒体技术平台整合,实现数据的统一。

2、对企业管理者思想意识的挑战

一些企业管理者,特别是传统行业的管理者,依然认为社交媒体上由用户自行创造的内容,不过是"没有营养"的热点而已,来得快,去得也快。另有一些管理者,不愿轻易尝试把企业开放,由用户自由评价。

企业管理者需要意识到,企业已经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垄断信息、控制其传播。不论企业是否主动参与,都会在社交媒体中被广泛讨论、评价。与其被动地参与其中,不如积极尝试。

3、对企业结构的挑战

旧的组织结构可能已经无法应对社交媒体提出的新要求。以客户服务为例,原来客户的投诉、意见往往是集中于客户服务部门的。而现在,客户可以避开企业的官方渠道,与其他顾客或媒体联系,直接将问题公开。

这就要求企业对自己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客户服务部门不再是唯一与顾客接口的渠道,市场部、公关部都要参与其中,严密监测企业的官方及其他社交媒体的舆情,并建立健全完善的响应机制,以适应社交媒体快速反应的要求。

4、对产品、服务质量的挑战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科技高度发达,媒体非常活跃的时代,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已经不仅仅是个别行政机构的任务。每一个消费者都在监督着企业的一举一动,同时他们手中拥有的"自媒体"影响力不容小觑。企业在各方的监督下,更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保证其产品、服务的优良品质。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

在信息社会与市场经济时代,情报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通过合法手段开展一切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商业情报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及早发现企业的机会与挑战,减少市场反应时间。可以说,商业情报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渗透至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基于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信息,企业商业情报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社交媒体的崛起给商业情报工作带来了新趋势、新挑战。

结合互联网的发展阶段,可以将网络技术对商业情报的影响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技术为商业情报提供信息来源。

该阶段用户通过网络从内容提供商那里获取信息,搜索引擎就是这一代商业情报的利器,除了通用的如谷歌、百度以外,还有专门为企业情报工作设计的搜索工具。

第二阶段,网络技术为商业情报提供用户创造的内容。

从初期的讨论组到博客、论坛,都是企业了解用户对自身及竞争对手产品服务意见的渠道。不仅用户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连他们的行为也构成了用户创造的内容,他们在网络上的搜索痕迹的跟踪分析同样产生了商业价值。谷歌趋势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但作为企业商业情报应用工具,显得比较粗糙,不够精准。

第三阶段,网络技术搭建起社交媒体平台为新时期的商业情报工作创新了模式。

以往的企业商业情报工作重在跟踪行业"领头羊",而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用户不仅仅创造内容,还改变着信息生成和传播的形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了社群的概念。因此,创新的商业情报工作就不仅仅局限于跟踪,还应关注讨论组,加入社群,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这将有助于新技术、行业新动态等企业商业情报的获取。

目前,第三代网络技术应用最热门的当属微博。微博的出现为商业情报搜集工作提供了新的信息源,开启了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的新途径。据了解,国外很多公司通常雇专人监测商业情报,福雷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的一项调查显示在150个受调查的公司中82%监测社交媒体的公司主要是为了寻找商业情报;麦肯锡(McKinsey)最近的一项调查证实当谈及社交媒体、网络和博客时,公司主要寻找的是新的想法,想看看竞争对手公司在做什么。基于微博独特的信息架构和信息传播模式,商业情报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竞争对手、TAG标签、App应用、内容搜索、内容订阅、人际情报网络等多种方法在微博环境下开展情报搜集工作。

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商业情报系统应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信息搜集,尤其是搜集原生态的、未被媒体误传的信息,全面满足内部工作人员对开源情报的阅读需求,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参考依据。

2、本企业信息及观点,树立企业形象,引导行业舆论导向。

3、标杆企业研究,通过关注行业内竞争对手的微博,了解竞争企业动态,取长补短。

4、决策支持,企业在做重大决策前可以充分利用微博平台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

5、“微情绪”处理与危机公关,以往消费者若有何意见,往往到了情况严重的地步才会采取打电话、写信投诉或写博客等方式来发泄,如今由于微博的便利性,消费者一旦对产品或服务有任何意见或情绪,都可能第一时间呈现在微博平台上,而这些"微情绪"正是企业可以利用的有效信息,或用于警觉自己的不足,或用于发现对手的短板。同时,微博也是企业积极回应的有效平台,遇不实信息可第一时间通过微博真实情况公开辟谣,这无疑有助于将负面舆论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企业形象。相反,失误的危机公关会给对企业带来的不可估量损失。2011年9月间,中国一位知名微博博主无意中发微博抱怨某国际知名家电品牌质量不佳。原本一条无意的消息,短时间内引来数百条回复,众多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家的该品牌电器也有各种问题。在随后的时间里,该家品牌没能及时做出令消费者满意的答复,而其不当的官方微博声明再次引来网友的讨伐。该事件在微博上层层扩散,事件不断升级,博主针对该产品质量的微博,每条的转发都在几千条,事件影响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根据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该品牌的冰箱的零售量份额较去年同期下滑1.63%,而同类某国内品牌的销售额是其3倍之多。负面效应却未止于此,已经波及到该品牌下的烟机、灶具等其他产品。

结束语

社交媒体特点范文5

关键词:社交网络时代;网络营销;营销模式

一、消费者愿意接受社交网络营销的原因

(一)解决了信息不对称

社交网络时代以前,由于地域等外界因素的限制,消费者了解企业产品只能去附近的商场或通过媒体硬性广告等,信息严重不对称,因此只能被动的接受企业定价,自身没有很大的选择权,但随着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其可以通过多种社交媒体渠道收集企业与产品真实信息,决策准确度更高。

(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社交网络时代下,通过与企业的双向信息互动,消费者已不再只是产品、服务的购买者,也成为了产品的创造者,企业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媒体上消费者发表的评价、感受,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以及对产品的各方面意见,有针对性的进行产品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企业社交网络营销较于传统营销的优势特征

(一)成本低、传播速度快

传统营销需要投入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借助广告、促销等营销方式进推广,其传播范围有限,且成本过高,就算真正实施,也并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需要产房、设备,只一台简单的电脑或者手机就可以将消费者与企业联系起来进行营销推广,大大减少了营销成本,扩大了传播范围。

(二)营销准确率高

社交网络时代下,用户在注册时会填写真实、可靠、精准的客户信息,比如职业、性别、LBS定位等,再加上用户在社交媒体上散布表达情感、心情、兴趣爱好等信息,更有利于企业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数据,进行用户识别,实现精准市场定位。[1]

(三)用户参与度提高、可不断完善产品

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可以参与到企业产品制造的过程的当中,完善产品。例如小米公司就专门在微博等平台上设置沟通官网,所有消费者都可以随意提出产品使用感受、未来期望、建议等,后台人员会进行专业性信息整理,设计人员结合这些意见,再进行到下一轮新产品设计。

(四)增强消费者信任感、挖掘潜在用户

相比较于企业广告宣传,消费者更愿意相信身边或者用过产品的人给自己的推荐与建议,而社交网络正好可以满足这一点。通过在论坛、微信、微博上利用一定手段促使用过产品的消费者产品相关信息,对于用户粘性强,决策越来越相互信赖的消费者来说,可以很大程度的增强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感以及挖掘潜在用户。[2]

三、不同社交媒体平台特点与营销优势

由于社交媒体平台具有成本低、准确度高、覆盖面广、值得信赖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大中小企业关注的亮点,但是不同社交媒体由于其本身特点与自身定位的不同导致其适用范围也不尽相同。

(一)微博

微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相对陌生,但是信息交流度很广,对于企业提高产品、品牌知名度有很强的效果,有利于企业进行口碑营销。

(二)微信

微信是以交流、沟通为主的社交平台,所以可以用来组建线上客服平台,实现一对一及时沟通,再加上朋友圈中广告的投放可以根据用户资料分析、公众号可以对用户类型分细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精准营销。

(三)论坛、社区

以兴趣、共同点集聚而成的论坛、社区可以集聚大量具有相同兴趣的消费者,例如粉丝群、母婴、教育社区等,他们可以在社区、论坛中针对兴趣点发表言论、分享产品,且由于具有相同兴趣观点,很容易引起共鸣,所以企业可以从兴趣点出发设置信息内容、进行产品推广。

(四)抖音短视频等

以短视频为载体的创意设计,使得普通人也乐于效仿、参与。比较于传统的“硬广告”病毒式营销,更容易贴近用户的内心深处,使用户感受到亲切感、归属感、参与感、所以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品牌软传播。

四、社交网络时代下企业营销策略建议

(一)激发消费者情感、刺激其共享行为

二十一世纪属于共享经济时代,其特征是“使用但不拥有,分享代替私有”,要想充分的利用好社交网络媒体平台,就一定要借助一系列方式激发消费者的共享行为,例如通过刺激消费者发朋友圈进行集赞打折等促销方式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的共赢互利。[3]

(二)重视负面消费者声音

社交网络时代下,消费者参与度大大提高,每一个个体用户都是一个自媒体,很可能一个不起眼的事件在社交媒体的作用下就被发展为一个爆炸性的事件,所以企业务必关注消费者在社会化媒体下的各种“声音”。

(三)重视软营销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以顾客为中心”的新时代,消费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要充分将顾客心理变化纳入到企业考虑的因素当中,从消费者立场出发,注重客户心理需求变化,尊重消费者的感受与体验,淡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商业活动,以顾客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营销。

社交媒体特点范文6

到那时,互联网信息将更具针对性,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会投资做这些事情,总之将来我们面对的肯定不是海量的信息,而是所需信息。

当然,未来社交媒体的重大意义不仅局限在信息方面,届时,现实与数字世界的连接将比以往更加紧密。

当我们在公园跑步时,可利用iPhone应用将身体状况与Facebook和Twitter的个人资料相关联,用户可追踪自己的信息,还可以与好友共享相关数据。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将变成“社交仪表盘”,大体而言,Facebook和Twitter是一种社交渠道,其他公司可以在上面发展自己的技术和业务。例如,Stocktwits、Tweetdeck和Zynga等公司已经通过这两大平台获得了巨额利润。

社交媒体还将体现更多的特点,例如:将来移动技术将占支配地位,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技术进一步发展,允许商家根据消费者的地理位置和兴趣而提供促销信息;人类关系将不再依靠传统的现实交往,一个人可与全世界的人交朋友,无论职业、种族和信仰,最终形成一个世界性的大熔炉;人类也将不再是被动的媒体消费者,媒体将以动态方式在所有平台上与我们互动,如同今天的《魔兽世界》玩家一样,每个人都将成为虚拟世界的一部分,并且拥有自己的化身。

怎样看待社交媒体

王冠雄:社交媒体如火如荼,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矩阵正在诞生。社交媒体营销下一站是自定义品牌社区?1、自定义URL,与用户分享更简便;2、可以详细分析用户;3、可以据此获得联系方式等信息;4、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分布广告;5、可以根据兴趣或位置来社区,互动更有效。

宋宁波:李开复说,社交时代真的来临了,而且很快很猛。西方的广告预算,快速地从其他地方(线下广告、搜索广告、Display Ads等)转移到了社交媒体。可口可乐拥抱社交媒体我并不惊讶,但是GE(通用电气)都在做这方面的品牌营销。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

戚祥:我们对网络要重新定义,网络不再会是以网页为主了,也不一定只是超链接的,网络可能是微博的数据流,可能是YouTube的视频数据流。超链接依然还会是超链接,网页也不会消失,但是可能不再是主流的了――凯文•凯利针对“社交媒体是否会全面替代网页”的提问如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