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的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镇银行的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镇银行的前景范文1

“目前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唯一没有成为红海的领域就是农村金融。”著名经济学家左小蕾说。因此越来越多的银行、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对这一“蓝海”表达了“爱慕之意”。

即将开业的武汉首家农村村镇银行,正是看准了这一空白市场。

后来者居上?

9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夏区纸坊北华街的江夏民生村镇银行(筹)采访。这个即将开业的农村村镇银行并没开在“村委会”旁边,而是开在与江夏区政府毗邻的繁华的大道上。标牌虽然被红绸遮住但依然很显眼,400多平方米的营业大厅装修基本完成,在保安的指引下来到8楼的办公区,装修留下的气味还未完全消散。

采访该行的负责人颇费周折,先不谈约访的时间,整个采访都在其空余时间见缝插针进行的。“马上要开业了,所以特别忙。”江夏民生村镇银行(筹)行长邹融歉意地说。

“我没有在农村金融机构工作过,这个工作对我来说也是全新的。”邹融说。先后在建行和民生银行工作过的他,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倒是信心十足。

这与记者6月份在一个论坛上遇到的湖北另一地区的村镇银行的负责人完全不一样。从其它地区村镇银行的发展规律来看,村镇银行成立初都会面临“吸储难、成本高、风险大”的三道坎。面对记者的疑惑,邹融却显得很轻松。

“据我们了解,目前湖北境内村镇银行在刚开办的时候,注册资金都很小。”邹融说。他还介绍,江夏民生村镇银行是由中国民生银行牵头,武汉市农业投资公司,东创投资担保公司,武汉市梁子湖水产集团公司等9家单位,出资8000万共同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区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

“我们的主要出资人,也就是我们的母行民生银行,在服务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方面,走的比较超前。而村镇银行的服务定位是中小企业,‘三农’这块,刚好来讲,三农肯定是民营占多数,这与我们村镇银行的定位基本是契合的,所以我们回头来做这个,具有先天的优势。”邹融表示。

从2008年开始,民生银行先后在上海松江、成都彭州和宁波慈溪开办了三家村镇银行,均在当地引起较大反响。据邹融介绍,《银行家》杂志2010年第8期最新推出了《201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民生银行已设的三家村镇银行在全国村镇银行中名列前茅。其中按资产排名,上海松江民生村镇银行荣登榜首,慈溪民生村镇银行位列第九位,彭州民生村镇银行位列第三十二位。而排名主要是参照资产来完成的。

“他们都是把母行的产品和营销技术直接复制过去,做中小企业,做小微企业,做农户。经营的非常好。从民生银行的先天优势和实践优势上我们都是不用怎么担心的。”邹融说。

也许是受其它地区成功经验的影响,江夏民生村镇银行并没有针对农村金融市场开发相对应的产品。“我们也是直接将母行的产品和营销技术直接移植过来,我们预计明年开始盈利,后年的资本回报率要达到25%。”

有调查显示,目前湖北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大部分都在1年之后实现盈利。“江夏在整个湖北的综合实力排名都是靠前的,我们之所以选择这里,也是武汉市政府为我们推荐的。”对银行所在地江夏的软硬环境邹融表示出很大的信心。

闻风而动

“有钱就去开银行!”这是最近武汉市企业界的一句流行语。《鄂商》记者从湖北省银监局了解到,这一流行语的背后现实是,农村金融市场前景日趋明朗,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想加入其中分享最后一杯羹。

“全球最赚钱的银行不是花旗也不是JP摩根,而是孟加拉国的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乡村银行。立足农村金融的金融机构,可以大力发展小额信贷。虽然小额信贷规模有限,但可以收取比较高的利率,坏账率还比较小。”左小蕾表示。她认为,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向纵深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县域新型工业化蓬勃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稳步增加,今后外部环境对发展“三农”和县域金融市场有利。

此前,湖北省圈定了大冶市、仙桃市、恩施市咸丰县、襄樊市谷城县、十堰市竹溪县、钟祥市、公安县斗湖堤镇、嘉鱼县、随州市曾都区和宜昌市五丰县采花乡共10个试点。据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介绍,所有试点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当地的金融需求量较大、金融服务相对薄弱、信用基础好、当地政府态度积极。

“现在每天来谈投资的企业都挤破了门,我们完全没休息时间。”湖北省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银行外,很多原本与金融业务不搭边的企业都纷纷表达投资农村银行的意愿。

“但我们首先还是考虑银行。”该人士表示,除了政策上有明确规定村镇银行必须由银行控股外,从地方金融安全和农民利益出发,优先考虑银行也是现实的必须。

据介绍,目前有意在湖北投资开办村镇银行的,以江浙地区的资本为多,“其中有很多相当有实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许多银行也在竞争发起人资格,目前已有北京市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湖北省本地企业中,武汉市农村商业银行和湖北农村信用联社都已经提交相应方案。

渴望“鳗鱼效应”

之前,湖北当地农村的主要金融服务机构是农村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一家独大,处于垄断地位,但同时好好的一个市场,也没有充分开发好,因为没有竞争。”湖北省银监局相关人士对农村信用社的表现并不满意。

这基于一个现实,即大多农民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记者在接触一位有过农村贷款经历的农民时,他谈到自己曾向当地信用社贷款,不仅授信额度“根本就像是做样子(意思是太少,无法满足需求)”,而且办理的手续繁琐,最主要的是,“他们好像根本就不想贷款给农民,怕还不起。”他甚至认为,信用社发放贷款的对象是“农民中的有钱人,而很多有贷款需求的农民很难贷到款。

农民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贷到款,就只能另求它法。于是,在一些地区就催生了民间借贷,这种借贷方式对农民来讲也实在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据湖北省银监局人士介绍,在湖北一些地区,当地农村的民间借贷利率至少在9~10个点以上,有些私人借贷甚至达到20%,这明显高出了城市的利差,一方面说明农村是个不错的市场,另一方面,反映出农村金融市场的饥渴症状。

《鄂商》记者致电湖北省钟祥市一名原信用社负责人,他表示,尽管目前对村镇银行试点情况还不了解,但一旦真的村镇银行落地,“肯定是信用社最大的竞争对手。”他还介绍,实际上,近年来信用社也在进行各种调整和尝试,加强服务的贴近性和有效性,但受到本身机制所累,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他甚至表示出担忧,现在农村信用社中将会有大批人才流向未来的村镇银行,这些人才本身对农村金融市场很熟悉,对当地的情况也比较了解,一旦给予体制上的释放,这将对信用社形成致命的冲击。

村镇银行的前景范文2

一、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

自2006年底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推动以村镇银行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村镇银行能够充分发挥管理层次少,经营方式灵活,信息渠道通畅的自身优势,有效活跃农村金融市场,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机构形式单一,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不足,缺乏竞争的局面,有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下,村镇银行生存发展的困境也不容忽视。

(一)当前村镇银行的数量规模远未达到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难以有效填补农村金融供给的缺口,扭转资金匮乏的局面。同时,农村业务发展较慢,存贷业务量小,市场占有率低,不能对当地的农村金融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

(二)村镇银行资金大量外流,涉农贷款少。由于农村金融自身高风险,低风险的特质,加上农户缺乏有效担保物和抵押物,还款能力弱,使得村镇银行出于规避风险和自身效益的考虑,不愿开展涉农业务,银行资金更多的是流向发达地区的高收益行业。

二、阻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壮大的内外因素

(一)内部因素

1.村镇银行定位不准确村镇银行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填补金融服务的盲区,活跃金融领域竞争,在市场定位上主要是服务于“三农”。但是由于农村金融贷款风险过大,在缺乏倾斜性政策支持和外部补偿机制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必然会收缩“三农”的贷款额度。目前,村镇银行大多还没有将自己准确定位为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机构,大多只移植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过分注重吸收存款,扩大信贷规模,追求利润最大化,严重扭曲了村镇银行的宗旨和目的,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2.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低,资金来源不足村镇银行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普遍成立时间较短,经营规模小,营业网点少,社会认知度低。村镇银行多数设立于农村贫困地区,受地域自然条件和开放程度等限制,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农户和中小企业闲置资金有限,客观上造成村镇银行筹资困难重重。而且,在农村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有着更为广泛的储户基础,信誉度更高,因而造成村镇银行吸收存款困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目前,村镇银行的存款业务大多依赖于地方政府对公存款的支持,个人和企业存款有限,不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

3.村镇银行缺乏对贷款模式的创新由于农业经济的自身特性,中国农村金融和城市金融生态有很大区别,而村镇银行完全照搬城市商业银行发展模式,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扩张信贷规模上,缺乏对贷款模式的创新,局限于传统模式之中,流程设计复杂,不能很好的发挥村镇银行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优势。在担保抵押方面,则主要采取实物担保,很少开展农户联保,信用担保。

(二)外部因素

1.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对农村金融给予政策扶持是保证其商业可持续的客观要求。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村镇银行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规定,但与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扶持力度仍显不足。大多数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和营业税率都按商业银行的标准执行,普遍高于农村信用社标准。村镇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新兴金融机构,却没有享受到和农村信用社同等的政策待遇,削弱了其竞争力。激励和引导机制的缺失导致村镇银行支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影响,也不利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格局的形成。另外,涉农金融业务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与其商业化运作之间客观上存在矛盾,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村镇银行难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在利益导向下,其对“三农”的支持作用也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经营制度不完善

(1)准入门槛过高,发起人选择面过窄。在建立村镇银行的制度安排中,规定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人方式设立,且至少应有一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这个规定的出发点在于有效控制金融风险,但是将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局限于符合设立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具有竞争实力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排除在外,会导致村镇银行的发起人选择面过窄,无法体现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也无法让更多优质资金投入农村金融领域。

(2)村镇银行的支付结算体系建设落后。资金汇划渠道存在阻滞,不能直接接入人民银行大,小支付系统,汇总业务主要实行他行,不利于规范管理和提高支付结算效率。

(3)村镇银行的征信体系建设落后。农村地区的信用环境较差,企业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比较严重,而村镇银行风险控制所需的大量信息又缺乏必要的系统支持,导致风险控制盲点较多,经营风险大,削弱了对农村提供信贷的积极性。

(4)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向来薄弱,农户贷款项目抗风险能力弱,极易受到自然灾害或疾病影响,“三农”贷款损失补偿机制及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使得村镇银行在风险控制,贷款质量方面受到严峻挑战。

三、促进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一)明确金融服务的目标定位,开展错位竞争村镇银行要以服务“三农”为主要目标,将市场定位于满足当地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求,通过金融创新,提供个性化服务,与传统涉农金融机构开展错位竞争。要积极发挥小银行的优势,利用地缘优势和“软信息”,拓展金融服务领域;在开展信用审查,信贷审批时,应更深入的理解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融资和金融服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细分金融市场,本着弥补市场空档的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大力挖掘与培育优质客户群,避免与其他银行机构同质化竞争;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商业化运作模式,在成本可测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产品。

(二)构建长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1.政府应适当放松利率管制,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和资金供求状况在一定范围内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提高村镇银行对涉农贷款的积极性,从而保证为“三农”这一弱势领域提供信贷服务的整体可持续性。

2.在一定年限内对村镇银行实行减免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支持其初期发展壮大。同时,建立涉农贷款补贴机制,对村镇银行发放的涉农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提供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以增加农村贷款的有效供给,鼓励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3.成立政策性村镇银行。其资本金来源为财政拨款或政策性银行的低息贷款,致力于服务农村地区的普通农户及中小企业。

村镇银行的前景范文3

关键词:村镇银行 C-A-P 模型 发展定位

村镇银行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实行的是小额度、大范围以及商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提供的存贷款服务范围必须局限于县域经济圈内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事实上,我国的村镇银行目前处于初级发展探索阶段,并不和银监会的规定紧密相连,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其中,实际发展定位的偏离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对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中,本文采用“C-A-P” 模型进行分析,它揭示了市场定位战略及市场定位由三维要素决定,即客户(Client )、竞争地(Arena )和产品(Product )。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村镇银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8家,其中村镇银行799家。出台政策方面,2009年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年银监会专门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但是村镇银行真正对农村经济服务的比例却达不到理论中的标准。如2012年4月中国金融网记者查阅相关数据显示,松江民生村镇银行截至2012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69亿元,占比为26%。可见,一些村镇银行已经不符合其建设的初衷。服务的重心也从对农村经济的服务转向了对企业作贷款的服务,更有一些村镇银行完全不对“三农”作贷款服务。

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定位分析

村镇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当地农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村金融供需矛盾,解决农村贷款难的问题,但是现实经营状况表明由于制度建设不够完善与监管不力等原因,导致了村镇银行的定位处于徘徊、犹豫不决之中,与当时建立的初衷存在一定的距离。具体表现在:

(一)经营对象(C)偏差

村镇银行建立的原则是服务于三农发展需求,其发放的贷款必须首先满足区域内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要求,只有在满足了当地农业发展资金需要后才能将多余的资金贷款给其他产业。从安徽省的情况看,从2008年起成立首家村镇银行,几年来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截止2012年一季度已达到19家,资产总额达48.3亿元,所有权益10.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5192笔,累计金额48.2亿元。其中,发放农户及农业经济贷款2452笔、9.95亿元,发放非农产业贷款2501笔、35.3亿元。同时根据山西高平市太行村村镇银行的业务情况分析出:直至2012年3月末,该银行贷款给制造业、服务业、工商业的总额达到了57.7﹪。再分析山东枣庄和汇通村村镇银行的业务情况发现,其中2011年度枣庄村镇银行设立在地级市城市的80﹪的资金都流入了非农产业,其排在前三名的是批发行业、交通运输、服务业,汇通村村镇银行也大致一样。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村镇银行的经营对象出现了偏差,其贷款并未真正投放到农业经济发展。

(二)机构网点(A)远离农村

依据《规定》的条款得知:村镇银行机构网点设置应在农村,给“三农”发展提供便利。但是从目前已经成立运营的村镇银行的机构网点大多数都设置在各个地区的县城。只有极少数的村镇银行设置在乡镇,这已经完全偏离了真正对金融业务迫切需求的农村地带。乡镇客户只能到县城办理相关借贷款业务,这给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客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全国设立的村镇银行地理分布如下:东部地区250家,东北地区200家,中部地区188 家,西部地区161家。其中,辽宁省和浙江省分布最多,青海省则分布最少,自治区内村镇银行尚属空白。可以看出发达地区设立较多,贫困地区较少,这可能导致贫困地区的金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同时村镇银行在县城设立的较多,纯粹在农村设立的较少,例如安徽省已经成立的19家村镇银行分析,仅仅只有长丰科源村镇银行设置在当地乡镇,其他银行都远离乡镇。村镇银行机构网点远离乡镇,在无形中已经偏离了“村镇”的设立理念,也脱离了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三)业务(P)趋同于其他银行

大部分村镇银行在市场地位时不注重自身服务宗旨、运营环境、资金实力,也不对市场进行科学、准确、仔细的分析判断,而是盲目的跟随农行、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与这些银行竞争,使其偏离了本身的服务宗旨和方向,在业务上趋同于其他银行。根据调查显示,全国的村镇银行大量的资金涌入风险较小的县域中小工业项目、城镇化建设项目等项目。例如安徽省长丰科源村镇银行其总注册资金为2.54亿元,但是从其贷款的业务情况分析出,2012年末其贷款总量为1.6亿元,其大多数贷款的方式为按揭贷款(房贷、汽车贷款、中小商业企业贷款、个体户经营贷款、美丽家园贷款),其中贷款的对象为当地农户和农业经济的业务只有“美丽家园”,贷款总额不足600万元,仅仅占3.7﹪。

三、村镇银行发展的未来展望

根据C-A-P模型的分析,村镇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服务三农”的初始定位。如果村镇银行真正以服务三农为实际发展定位,未必无法盈利,但这需要村镇银行进行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同时,银监会需积极引导,审慎监管使村镇银行安全运营;金融管理部门要出台一定的倾斜政策支持[0],并通过农村征信系统等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良好秩序等等。总之,村镇银行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亮.我国村镇银行市场的现状与发展前景[J].学术界,2012

[2]田光武.村镇银行的经营困境与可持续发展[J].武汉金融,2008

村镇银行的前景范文4

[关键词] 村镇银行 农村金融 新农村建设

村镇银行是经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它实质上是一种股份制的民营企业。自银监会2007年1月22日并正式施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下文简称)以来,随着外资的不断进入,截至2008年2月末,银监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累计批准开业22家村镇银行。目前这些村镇银行总体运行良好,正逐渐成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一、村镇银行的主要成效

村镇银行是我国开始农村金融原创性实践的可喜起点,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的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有效增强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1.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由于传统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的影响,农村信用社自成立以来,长期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功能单一的现象,信贷期限和品种不能完全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在贷款利率、决策链条、业务灵活度以及对市场的掌握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设立村镇银行,将大大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扩大金融网点覆盖面,并有效打破农信社以往的垄断地位,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2.减少借贷壁垒,促使融资规范化。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长期处于政府的金融监管之外,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如:影响了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扰乱社会秩序,抵御风险能力差而投机性强等。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降低,原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开办村镇银行被纳入规范的金融系统。可规范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减轻非正规金融设置过高利率给债务人带来的沉重负担,使得一些相对低收入的农村家庭也可以贷到款项,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支持。

3.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除了存、贷、汇“老三样”服务,村镇银行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金融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将目前在城市地区开发、开办的标准化产品与服务尽快推广到广大农村,充分利用商业化网络销售政策性金融产品。

二、村镇银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但由于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的新兵,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部分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资金头寸紧张,存款的增长速度和贷款增长速度严重不匹配。以吉林东丰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07年6月25日,该行储蓄存款211万元,其中活期存款180万元,而同期贷款为1310万元。其他的如经营模式还不成熟,搞风险能力还很弱,业务产品和营销手段单一,高质量从业人员不足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成立村镇银行的政策思路不仅应着眼于完善涉农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改革银行的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创新信贷技术,更应积极关注农村信贷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农村金融微观基础的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1.通过强化监管措施,切实防范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各级监管机构在积极争取试点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与控制,要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优化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资本约束,把村镇银行办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村社区性银行。

2.合理设置村镇银行规模。在农村地区,必要的规模对于维持村镇银行信誉、防止挤兑、降低成本等方面均大有好处。根据国内外经验,村镇银行应采取发起方式设立,且应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并适度提高境内投资人入股农村地区村镇银行持股比例。最大限度防止新成立的村镇银行被单一的资金供给者所控制,鼓励投资来源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分散化,为村镇银行未来的运作奠定良好的资本来源结构。

3.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发展村镇银行,应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发展只能通过政策加以引导,使其向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发展,而不能采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组建村镇银行要杜绝政府参股和干预管理决策,为村镇银行提供一个市场化的、充分竞争的发展环境。

4.加强培训与教育,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村镇银行工作人员队伍。一是要强化对村镇银行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行业自律意识教育和岗位业务技能培训,培育出一批政治过硬、业务精良的员工队伍。二是要加快人才引入步伐。既可考虑优薪从外地引进高素质人才,亦可通过协商从当地金融机构中吸纳一批富有从业经验的现有从业人员。

5.建设村镇银行应因地制宜。农村金融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加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严重不均衡。因此,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产权制度模式的多元化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应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基本原则。

三、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展望

村镇银行作为一个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和金融供给不足的条件下,投资农村这个巨大的金融市场的回报是十分客观的。村镇银行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规范和市场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其发展势头必然如雨后春笋。村镇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铲除传统农村金融的固有弊端,发扬新银行机制,采用贷款额度与信用等级挂钩,创建健康、成熟的企业文化等有效方式,在原创性金融开发中获得新的金融能量,为中国贫困者提供贴心到位的金融服务与资金,为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渝阳:从小额信贷看村镇银行试点对“三农”的支持[J].四川省情,2007(11)

[2]石丹林:村镇银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与完善[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7(3)

村镇银行的前景范文5

关键词:村镇银行;发展;农业经济

一、引言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改革进入到一个全新阶段,大部分农村金融问题都围绕如何向“三农”提供促进其发展的金融服务展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配套发展,而村镇银行作为金融制度的安排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举措破解了这一系统难题。

截至2011年5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536家,其中开业440家、正在筹建96家。目前,已开业村镇银行总体运营健康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截止2011年6月底,黑龙江省已开业14家村镇银行,这14家村镇银行在增强黑龙江省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减少借贷壁垒,促使农村融资规范化,创新农村金融业务,满足农村金融多层次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黑龙江省村镇银行进行介绍,重点选择桦川融兴村镇银行进行研究,指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以指导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黑龙江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8年10月10日黑龙江省首家村镇银行——东宁远东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目前黑龙江省已组建成立了14家村镇银行(如表1),这14家村镇银行为当地农民、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与发展。

表1 黑龙江省村镇银行一览表

三、制约桦川融兴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

(一)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可认知度底

“三农”发展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而“三农”问题复杂多变,对于国家和政府来说,解决起来困难重重,由于服务“三农”是村镇银行的根本宗旨,所以国家和政府要积极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而做好宣传是第一步。但是目前国家整体对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却不够。相较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村镇银行的广告很少,政府没有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给予广告支持,广大农民没有充分认识村镇银行的重要性和服务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另外,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身本应该充分宣传,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但是由于村镇银行目前经营规模小,金融供给能力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打广告,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目标定位不清晰,村镇银行贯彻支农宗旨难

一是在经营目标方面,村镇银行实行商业化运作,在市场开拓与客户选择时首先考虑资金的盈利性。二是在政策目标方面,村镇银行设立的目的是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真空”,引进农村金融领域竞争。但农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影响巨大,加之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基础薄弱,高新产业、龙头企业较少,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存续前景不乐观。在目前难以找到切入点的情况下,村镇银行势必以防范风险和自身效益为前提来培植客户,这样极易动摇服务“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定位,甚至违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办行宗旨。

(三)不得发放异地贷款,限制了村镇银行规模的扩大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第五条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不允许跨区域经营。 中国农村范围广,各地差异大,跨区域经营的信贷风险难度也将加大,不允许跨区域经营对于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一些村镇银行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对于某些有良好信誉的银行机构创办的村镇银行,应该将标准适度放宽,如此在统一法人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规模效应。

(四)支付结算渠道不畅

目前,村镇银行名义上开办了存款、贷款、结算三大类业务,但由于加入过程繁琐、成本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基本上没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电子对账、账户管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银行卡跨行支付、同城票据交换等系统,不能充分享受到现代化支付体系带来的便捷服务,办理业务困难重重。在村镇银行开户的法人客户很少,大多只是个人储蓄客户。除此之外,银联对各大金融机构办理银联卡“一视同仁”,对于村镇银行这样业务量较少,银联卡发放较少的金融机构要与业务量大、银联卡发放量大的各类大型商业银行上交同样的费用,这无疑加大了村镇银行的成本,制约了其发展速度。

(五)贷款业务受限大

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而且村镇银行的资本金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这样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例如,某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为1000万元,上交存款准本金

400万元,购置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100万元,剩余资金500万元按规定只能存储,不得用于发放贷款。而由于该村镇银行建立之初,知名度不高,得到当地村民的存款很少,所以按规定该行可以用于发放的贷款就很少,这严重制约了该行的贷款业务,使当地农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黑龙江省村镇银行发展建议

(一)加强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

公众形象是银行信誉的外在表现,村镇银行应当多渠道、全方位、深层次地做好自身的形象宣传工作,让社会各阶层、各部门了解在农村地区设立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义、目的与经营特色,正面引导社会公众认可村镇银行。除此之外,政府及村镇银行的母行及金融监管机构都应在在宣传舆论方面大力支持。应当在电视台、报纸、政府门户网站等新闻媒体上开辟专栏,将村镇银行的相关政策、组建背景、经营原则、服务对象、效果与作用大力宣传,扩大村镇银行影响。

(二)坚守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

面对成立之初的困难,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不能变,应坚守“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同时,为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在战略上可以实行“三先三后”分步进行,即按照“先生存、后发展”、“先基础、后提高”、“先集镇、后辐射”的步骤制订发展计划,在追求自身利益与服务农村经济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

(三)优化村镇银行的经营环境

一是要大力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增加违约者的机会成本,科学分析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和打造一批忠诚于村镇银行、愿与村镇银行打交道的优质客户群。二是要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按照“银行+保险公司”模式,开办由村镇银行放款、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贷款品种;或者按照“企业+农户+银行”模式,开办由企业和种养大户签订协议,农户给企业签订单,企业给农户贷款做担保的贷款品种。三是要对村镇银行实施分类监管。对村镇银行进行风险评级,按等级高低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做到分类定位、注重实效、提高监管效率。

(四)调整村镇银行的股权结构

一是股本设置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在对当地农村龙头企业与大中型养殖户的实际资金进行调查与评估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注册资本金,减少资本金比例对单户企业或个人的贷款额度限制,做到既能留住优质客户,又能切实支持“三农”的发展。二是在调整股本总额时要调整股本结构,尽量增加企业的股份比例,增强企业参与的热情,促进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与管理改进,从而推动村镇银行健康稳定发展。三是鼓励地方政府的资本股权介入村镇银行。一方面,政府参股有利于村镇银行迅速融入当地政商环境;另一方面,尽管政府只是参股,但是对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高将起很大作用;再者,政府若将一部分财政资金存入村镇银行,更可以极大地缓解村镇银行的吸存难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恺萌.欠发达地区村镇银行运行初期的障碍与启示.人民网,2008-12-16.

村镇银行的前景范文6

摘要:村镇银行正在成为我国农村金融的一个新亮点。到2008年年末,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共计291家,开始成为各地区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创新虽然取得长足的发展,但农村金融机构中依然普遍存在着资本金较少、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风险分散机制与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先天缺陷,使村镇银行在经营和管理上面临着诸多风险。本文将通过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现状分析,结合农村金融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信贷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

随着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对资金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需要金融部门在信贷、结算、委托、信息咨询等各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而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明显存在组织机构单调、服务功能不全、支持面狭窄等问题。设立村镇银行,无疑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搭建农村金融供给新渠道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从机构类型看,村镇银行100家,贷款公司7家,农村资金互助设11家;从地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84家,东部地区34家;从经营情况看,已开业机构实收资本47.33亿元,存款余额131亿元,贷款余额98亿元,累计发放农户贷款55亿元,累计发放中小企业贷款82亿元。多数机构已实现盈利,其中2009年累计盈利4074万元。

从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100家村镇银行多数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低、金融服务不充分的村镇。由于村镇银行目前受到严格的地域限制,不能跨地区进行存贷业务。这种小区域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模式很容易产生流动性风险。村镇银行在吸收存款方面受到农村信合、邮储等的竞争,不仅网点、品牌等存在弱势,而且不能开办对公存款业务等,致使资金并不十分充裕。同时各地基层人行对村镇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规定不一,很多按照一般商业银行标准进行,也降低了对农信社等的竞争力。

由于农村对村镇银行的放贷需求强烈,这样便产生了资金需求和供给的不对称性,从而很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在自身规模小和盈利的压力下,村镇银行存在着不断扩大贷款规模的冲动。一些村镇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超过了监管红线75%,个别银行甚至超过了100%,有的甚至开始动用资本金发放贷款。据统计至2007年5月31日,农村新金融机构(主要是村镇银行)吸收存款5523万,发放贷款13843万,正是这一问题的佐证。

二、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类型

我国是农业大国,村镇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村经济,面向“三农”、城乡联动、综合经营,即面向农村、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我国的村镇银行金融风险,由于其所在区域经济环境内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其信贷风险类别必须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加以考虑。按照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我国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可划分为政策风险、环境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6个类型。

(一)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主要是指政府的经济金融政策和政府的行政行为对金融机构导致的风险。在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领域,这是首要的和最大的风险。首先是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政府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不连续性,有可能导致村镇银行不能连续、持续和健康经营,从而有可能因此形成不良贷款。

另外,由于地方政府对当地金融机构不合理、不科学甚至随意性的行政强力干预,都有可能造成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的非正常运营。而企业破产倒闭和农户不守信用的现象如果层出不穷,就有可能使该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二)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是指金融活动的参与者面临的自然的、政治的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风险。环境变化给金融活动参与者带来的损失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这种信贷风险具有不可抗拒性,无法回避。

农村资金运动的季节性、周转的缓慢性、占用的分散性,决定了村镇银行贷款更容易出现不能按时足值收回的可能性。

(三)信用风险

涉及到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与一般金融的信用风险有一定的区别。要根据所在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和金融的发展状况,来确定广义和狭义信用风险的运行或程度。在我国农村金融领域,由于存在东、中、西部的地域差别,经济发达程度不同,决定了信用风险的范围大小。发达地区农村随着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存在着贴现、透支、信用证、担保、证券投资等比较宽泛的信用风险。

而在广大欠发达农村地区,仍然以借款人违约导致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为主,也就是以狭义的信用风险,即贷款的信用风险为主。在我国农村,由于经济的薄弱性和信用客户的复杂多样性,以及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客户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差,信用风险相当严重,我国农村普遍缺乏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体系。

(四)操作风险

从内部因素来看,在农村地区金融领域,由于基础设施、管理素质、技术含量、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操作风险表现得更加复杂和严重。村镇银行信贷的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决策风险、运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三个因素。

从外部因素来看,操作风险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借款人由于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危机而导致的客观信用风险,另一种是借款人或其他相关人出于自身利益的不良目的,采用骗取银行信任、拉拢或腐蚀内部人员等手段,诈骗贷款资产的主观行为而导致的风险。操作风险在农村金融领域主要表现为管理问题。

(五)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影响我国金融业的重要风险。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划分,市场风险的度量和管理将是未来国际活跃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指标。

目前,金融机构已越来越多地通过开发机动灵活的浮动利率贷款新产品来规避利率风险。但我国村镇银行在贷款定价的运用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提高贷款定价的策略和方法,在支持多元化的农村客户中达到双赢,在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利率价格的波动中防范信贷风险,是村镇银行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六)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被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地纳入操作风险并加以说明,在国际活跃银行风险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法律风险在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立法风险,即由于法律条文改变对银行经营产生的风险。

在我国,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法制环境不健全,与银行经营直接或间接有关的法律不完整、不细化、不配套,有些法律法规同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互相矛盾,甚至背道而驰。我国商业银行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受到法律环境的种种制约,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等现象大量存在。

三、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首先在借款人资信等级评定程序上,应成立资信评定小组。村镇银行要成立资信评定机构,在村庄信用站成立资信评定小组。资信评定小组可以由村党政组织、农户代表、村镇银行员工组成,也可以排除村党政组织,由村镇银行通过信用站自主建立,但必须符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信贷员要仔细调查借款人生产资金需求和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按照借款人的信用程度,填制农户资信等级评审表,提出初步调查意见,并对资信评定小组提供的农户基本情况真实性负责。

村镇银行必须研究并建立一种科学高效的、简单的农村信用评估方法,使得相关人员易于掌握并高效决策。具有参考意义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做法是增强农产之间的互相合作与联保,减少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需要当地政府通过政策激励当地的信用环境建设,并引进或建立农村信用评级机制。如辽宁省为391万户农产建立了信用档案,对288万农户进行了信用评价,这些经验都值得推广。

同时,可以根据优秀较好一般普通的等级评定情况,分别颁发不同级别的农村小额贷款证或农户信用证。由村镇银行对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要每年审查一次,对农户信誉程度发生变化的,应重新评定信用等级并确定其相应的贷款限额。

为防止法律风险,政府应该进一步明确,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房产不能抵押担保。目前,担保抵押是农民获取贷款的基本条件。按照最近银监会出台的“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方案,其中提出“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沈阳市农村信用社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机具抵押贷款等贷款方式。创新担保机制和担保方式,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

在防范环境风险管理方面,首先要加强存款吸收能力。从民间资金来说,村镇银行在网点数量、结算便捷程度、品牌等方面都存在弱势,提高吸收存款能力有一定难度。但是村镇银行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立足本地、服务三农、又有大银行股东背景的特点,将农产、农村企业吸引到自己的旗下。防范化解的关键是通过改进农村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国家与社会的补贴和构建抵御自然与意外事故的保险机制等多种途径和办法来实现。在增加存款方面还可以争取专项支农资金,目前这些专项都存放于农信社。随着村镇银行的经营进入正轨,信用等级提高后,应积极争取这部分资金,并争取对公存款及其它负债业务。

要加强市场风险防范,从根本来讲应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特别是加强农业相关的保险业的发展。这是不仅对村镇银行,而且对农民都非常有益的事情。但也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共同努力的艰巨任务。如2007年国家财政开始对农业保险予以补贴,中国人保、中华联合财保、安华农业保险等公司与中国再保险集团签订了政策性农业再保险框架协议。所以,农村保险已经开始不断完善,但仍需继续加强。此外,村镇银行还应当挖掘农产资源。由于目前农村小额贷款的额度一般在3万元以内,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地方的支农再贷款额度都被农信社完全闲置。而村镇银行正好以农村相对较大资金需求的村镇企业为主要客户,正好符合市场的需要,可以抓住这一市场。而农产和农村企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