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统计学基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统计学基本知识

统计学基本知识范文1

为深入推进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对标师范专业认证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具有高尚师德、先进教育理念、扎实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后备力量,经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举办我院首届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组织机构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查 毅马修海

副组长:李 治费薇娜徐佳

成 员:闫道明连玉龙 秦娟娟 陈 昱杨 琨

段红伟 张 昌 张婷

职责:

1.全面负责比赛工作,确定比赛基本工作方案,确定评

委人员,负责比赛地点及时间安排。

2.督促各部门、各系部工作进度。

(二)竞赛工作组及其职责

组长:李 治 徐 佳

副组长:秦娟 闫道明

组员:邓志文金洁 陈 铮丁 凯

职责:

1.在赛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比赛竞赛组实施计划,负责工作人员分工安排和培训;

2.负责制定参赛选手的编号方案和抽号程序;

3.负责考场和相关赛事的安排、落实,负责各赛场的组

织、联络、沟通和协调工作;

4.负责题库建设、成绩换算、统计和复核等工作;

5.负责本赛点比赛程序的细化;

6.负责经费的预算、管理、使用和结算等工作;

7.完成赛点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三)保障组及其职责

组长:连玉龙

成员:王志杰

职责:

1.负责大赛期间的后勤服务保障和安全保障工作;

2.完成赛点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四)宣传组及其职责

组长:马修海

副组长:徐佳

成员:秦娟 丁凯

职责:

1.在赛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制定本赛点宣传方案并组织实施;

2.编制并新闻通稿;利用校报、网站、自媒体等各种途径,及时对大赛进行报道;

3.负责大赛宣传报道的收集整理和汇总;

4.负责比赛过程中新闻录像和拍照工作;

5.完成赛点工作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专家评委组

陈昱 任秀琪 刘凌宇 李柯赵小静张宪民

张飞鹏 张锁宁 刘勇 冀晓斌 费薇娜 张啊宁

徐佳 曹璐 李小妮 陈杰 王琦 杨明川

杨琨 许光辉 郭强 黄智晖 张勇 张昌

段红伟 吕斌 张婷徐亚军张东南 张嫣

周洪韬

职责:

1. 按照比赛评分表要求,客观公正的给每一位参赛选手评分

2. 按时到达指定比赛场地,履行裁判职责。

二、参赛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全体学生

三、比赛时间

2020年11月中旬--12月上旬

四、大赛分组

本次比赛全体学员参加中学教育组比赛,按年级具体分为A、B两组。

中学教育A组:参赛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9、2020级全体学生。

中学教育B组:参赛对象体育教育专业2017、2018级全体学生。

五、比赛阶段及时间

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2个阶段。

初赛时间:2020年11月11日13:00。

决赛时间:2020年11月18日14:00,各年级前3名进入决赛。

六、初赛内容及方法

(一)A组初赛内容及地点

1.A组初赛内容

A组初赛内容包括书写、语言表达两项。

(1)书写

自带小黑板(小黑板上应有个人姓名、学号、年级、班级等信息),现场书写10-14个粉笔字,字体为楷体,书写时间5分钟,书写结束离开教室,学生待老师打分完成后携带小黑板离开。

(2)语言表达

选手按班级学号依次进入指定教室,根据比赛现场抽取诗歌题目,准备2分钟,朗诵时间为2分钟。

2.A组初赛地点

2019级1班,D0402教室;2019级2班,D0403教室;2020级1班,D0205教室;2020级2班,D 0206教室;2020级3班,D0207教室。

(二)B组初赛内容及地点

B组初赛仅有2018级参加,2017级直接推选3名同学进入决赛。

1. B组初赛内容

B组初赛内容包括语言表达、书写、教学综合能力三项,重点考核师范生通用技能。

(1)书写

同A组初赛

(2)语言表达

同A组初赛

(3)教学综合能力

选手自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或技能为教学内容,自己完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课件(PPT、视频等),选取核心内容模拟上课7分钟,在模拟上课的过程中配合课件展示。

2. B组初赛地点

2018级1班,D0404教室;2018级2班,D0405教室。

(三)初赛工作组

1.书写评委

D0402教室、D0403教室 李柯

D0205教室、D0206教室、D 0207教室赵小静

D0404教室、D0405教室 许光辉

监考: 丁 凯 秦 娟

2.语言表达及教学综合能力评委

D0205教室:李小妮周洪韬 张嫣

D0206教室:陈 杰黄智晖 郭强

D0207教室:陈昱张飞鹏 张婷

D0402教室:邓志文 吕 斌张勇

D0403教室:金 洁 张锁宁徐亚军

D0404教室:杨明川杨 琨 张昌

D0405教室:张啊宁 段红伟张宪民

3. 协调员

丁凯

4.记录员

陈铮

七、决赛内容及方法

(一)A组决赛内容及地点

1.A组决赛内容

A组决赛内容包括书写、语言表达两项。

(1)书写

现场书写粉笔字,书写字数20-30个,字体为楷体。书写时间8分钟。

(2)语言表达

分为诗歌朗诵与即兴口语两部分,选手根据比赛现场抽

取诗歌与即兴口语题目,准备5分钟,先进行诗歌朗诵,然后通过即兴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口语表达题目主要为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案例分析。表达时间为3分钟。

2. A组决赛地点

D0403教室

(二)B组决赛内容及地点

1.B组决赛内容

B组决赛内容包括语言表达、书写、教学综合能力三项,重点考核师范生通用技能。

(1)书写

同A组决赛内容

(2)语言表达

同A组决赛内容

(3)教学综合能力

①教学实施与教育技术运用

选手依据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或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或技能为教学内容(按一节课40--50分钟准备),自我完成教学设计、教案、课件,选取核心部分进行10分钟模拟上课,在模拟上课的过程中配合课件展示。

②教学说课

选手说课(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评价等),时间为3分钟,专家提问2分钟。学院提供模拟上课所需教具与器材,(所需器材选手提前与组委会沟通协调),选手不得自带。

2.B组决赛地点

D 0405教室

(三)决赛工作组

1.书写评委

李 柯、赵小静、许光辉(兼任A、B两组)

监考:王琦

2.语言表达及教学综合能力评委

D0403教室:刘凌宇 费薇娜 刘勇

D0405教室:任秀琪 徐 佳 曹 璐

3.协调员

冀晓斌张东南

4.记录员

陈铮

八、比赛成绩权重

A组权重:语言表达60%,书写40%。

B组权重:语言表达20%,书写15%,教学综合能力65%。

九、奖励办法

比赛A、B组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十、比赛内容的权重和评分标准

1.书写评分标准

测评材料

测评点

具体测评指标

权重

粉笔板书测评材料1份(从备选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题材料,根据要求进行现场板书,不超过规定时间。)

字体

字体大小适中,笔画清楚,书写规范、工整、均匀,间架结构合理。

0.3

笔体

有轻重粗细、笔法讲究、富有变化、起落自然。

0.15

结构

版面整洁、布局合理、字距行距合适。

0.15

速度

书写速度适中,适应教学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0.15

效果

板书内容设置恰当,安排合理,有层次感,符合教学需要,具有艺术特色。

0.25

2.语言表达评分标准

测评材料

测评点

具体测评指标

权重

语言表达测评材料1份(从备选题库中随机抽取一套试题,根据要求进行现场语言表达测评,不超过规定时间。)

语音

普通话发音标准、音节清楚。

0.35

语速

语速自然流畅、能通过调节语速的轻重缓急变化恰当表达情感。

0.20

语量

声音大小适中,能根据内容及情感的变化及时调节,语量变化自然、贴切。

0.25

肢体

表达

能够围绕题目合理运用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运用自然、得体。

0.20

3.课堂教学综合能力评分标准

测评

项目

测评

材料

测评点

具体测评指标

权重

0.30

教案1份:按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或体育相关知识与技能中选择15分钟的授课内容。

结构

教案构成完整,要素齐全,格式规范,陈述清楚。

0.05

目标

教学目标定位合理、具体明确、表述准确。

0.20

内容

教材分析合理,内容点选择正确,重难点确认合理;内容点内涵准确,解析清楚、透彻。

0.30

过程

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完整、教学进程的安排合理。

0.15

方法

教法选用合理、有效、适用,灵活多变,协同、互补。

0.30

0.60

模拟教学

言语

包括口令,哨语规范洪亮。讲解口齿清楚,表达流畅,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大方,教学气氛良好。

0.10

思路

教学思路清楚,教学主线明朗,教学重心清晰。

0.20

知识

知识点准确,讲解科学合理,技术讲解清晰、透彻,重难点突破讲解有方。

0.25

方法

教学手段选用合理,教学方法多样,示范优美,互动性强,纠错方法得当,善于运用启发、引导促进学生发现学习;多种方法手段配合协调,多媒体应用合理。

0.35

过程

教学进程推进合理有序,教学基本环节完整。

0.10

0.10

说课

表达

陈述清楚,表达流畅;评说的基本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0.05

思路

评说思路清晰,教学各因素间的关系把握清楚。

0.25

评析

评价客观、恰当,分析具体明确,不笼统、不含糊。

0.25

问题

对教学设计及实施(包括课件设计及其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找得准确,分析清楚、透彻。

0.25

对策

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对策合理有效。

0.20

教学个性、特色与创新

任一方面或某一环节、某一因素(在基本合理有效前提下)特色鲜明、新颖独特、富有个性和创新性。

附加0.10

注: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统计学基本知识范文2

一、践行三级三结合主题月活动,规范学生言行,提升学生素养

在主题月活动的开展中严格按照三级德育工作体系。在主题月活动的开展中,实行“学校、系部、班级”三级德育工作体系,各级既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同时又能相互交流、快速反馈,使主题月活动能够高效开展。具体做法如下:

校级:学校负责主题月活动方案的制订、下发、指导、督查和考评以及重大德育活动的策划,注重活动的全局性和宏观性。

系部:各系部注重主题月活动的专业针对性,在学校主题月活动方案的指导下制订符合系部、专业特点的实施方案,结合系部、专业特点开展主题月德育活动,注重活动的特色性和针对性。

班级: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学生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活动要力求做到全体学生参与,从微观层面把德育活动落到实处,注重活动的全面性和实效性。如,《珍爱生命 感悟责任》主题月,联合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市急救中心、市疾控中心开展了主题为“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的主题宣传活动;各系部根据学校下发的主题月活动方案,针对本系学生的性别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远离艾滋”宣传教育;各班级在12月1日“艾滋病宣传日”当晚开展“远离艾滋”主题班会,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防治艾滋病的知识。

在主题月活动的开展中力求做到三结合。(1)活动形式与内容相结合。主题月活动的设计既注重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开放性,力求从校内走向校外,同时又能够把健康向上的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结合起来,使主题月活动常开常新,多姿多彩。如,一种黑板报的形式可完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珍爱生命等多种不同主题活动月的相关内容;一个感恩主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给父母写信等多种形式进行。(2)常规活动与特色活动相结合。主题月活动的开展既注重常规活动的落实,如,“行为规范”“爱我祖国 爱我校园”“感恩”主题班会、黑板报等,又注重特色活动的举办,如“颂师德 铸师魂”演讲比赛、法制知识竞赛、“十佳歌手大赛”等,使主题月活动落到实处,办出特色。(3)“点”与“面”相结合。主题月活动的落实既注重以“点”的教育引导,又注重以“面”的教育强化,点的教育显得细致,面的教育更有说服力,把有价值的“点”的现象推广成普遍的“面”的现象,点面结合使主题月活动效果显著、范围扩大。

二、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全方位推进主题活动月开展

1.“教室―餐厅―宿舍―实训室”联动,拓展活动地点

传统意义上,教室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场所,餐厅是学生就餐的场所,宿舍是学生休息的场所。为了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观念束缚,我校采取“教室―餐厅―宿舍―实训室”“四点一线联动”的方式,不断拓展活动地点,使校园每一处都是育人之地。如,在实训车间推行7S管理模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餐厅开展“光盘”行动,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在宿舍举办校园寝室文化节,提升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校处处是活动之地,处处是成长之所。

2.“讲座―班会―比赛”联动,丰富活动形式

活动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非强制性的手段,是实施主题活动月的有效载体。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我校采取“讲座―班会―比赛”“三形式联动”的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及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

3.“大众―专题―个性”联动,确定活动范围

为了活动的有效开展,采取“大众―专题―个性”“三层次联动”的方式。通过事先调查,确定问题范围。共性问题,通过全校性活动解决;群体问题,通过专题讲座或者团体活动解决;个性问题,通过提供个性展示舞台或者进行个体咨询解决。这样,既能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又能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秩序混乱。

4.“教师―学生―家长”联动,转换活动主体

在开展主题活动月过程中,实行“教师―学生―家长”“三主体联动”的参与方式,如,建立家访制度家长,增进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互相沟通,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步调;举办家长开放周活动,征求家长对教师和学校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家长作为一个新的主体参与教育既可以让教师深层次了解学生,又能给教师提供教导学生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给学校发展带来了生机。

主题活动月的开展使学校形成了“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教职员工对学生的教育做到了随时随地,即“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处处有教育,人人有发展”,旨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法制观念和健全人格的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统计学基本知识范文3

论文摘要:体育社会学的方法论原则是与其主干学科社会学相一致的,目前在体育社会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因果关系的本质存在于决定论与人的自由意志之中。数理统计是关于体育社会现象之间量的相关分析。而逻辑实证则足根据一定的程序和策略来分析变量关系的逻辑方法,它更能考察到体育社会现象中人的社会属性,帮助我们探索到因果关系的本质。这两种方法在体育社会研究的资料分析中各有其特点,在作用上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因此,探究体育社会现象产生、发展、变化中变量之间因果关系时,数理统计与逻辑实证的结合是必需的。

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体育社会学是在社会学发展的基础上,伴随着体育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社会学是以社会学的理论观点为依据,来研究体育社会现象的一门学科。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体育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体育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体育和从事体育的主体—人的关系。体育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因此它的研究方法论原则是与其主干学科—社会学相一致的。实证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主要观点和方法,目前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广泛运用社会调查的方法,收集人们对体育的态度、行为、观念等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体育社会现象的因果结论。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具有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面,因此在判断现象的因果关系时应充分认识统计分析与逻辑实证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学中因果关系的本质

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等其它科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解释现象。就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来看,它是用社会事实来指出构成一些社会现象的原因。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就在其自己的范围内进行研究,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来解释。

在自然科学中,一种自然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是受自然界其它现象变化的影响,而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客观物质运动所决定的。其运动过程可以通过3种最基本的物理量纲—长度、时间、质量及其派生出来的速度、加速度、力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加以准确的测量。对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利用自然科学专业知识和数学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认识和发现各种自然现象的本质、发展规律及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可以重复出现(有周期性)的自然现象做出准确的预测和预报。这种如马克思所说的学科与数学相结合所达到的完善程度,是研究自然现象的所有自然科学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说自然科学所达到的完善程度是由自然现象的客观性,可用标准统一的纲量加以精确测量,以及大量自然现象的可重复性、同质性这样一些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而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现象是由在社会历史领域活动着的有意识、有思维、凭激情行动并追求某种目标的人所支配的。由于有人的主观性,由人主观意志所支配的运动过程往往很难用统一标准的来测量。尽管社会学工作者提出并建立了一套社会现象的指标体系,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统一完善的程度。除此之外,很多社会指标本质上就是无法定量的,如性别的男、女差异就无法用定量来表达。从另一方面看,个人的活动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但由有理性的个人的活动所支配的社会现象也可以呈现统计学的规律性。这就像大量无规则运动的分子运动所形成的热物理现象,可以用分子物理学、统计物理学的理论来认识一样。社会现象也可以用对大量个体的观测所获得的信息,来认识其内在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是用社会调查方法来认识社会现象,研究社会运动与发展条件和机制的一个基本思路。

从以上关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特征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研究比起自然科学研究来说要复杂得多。尤其在解释某一现象与其它现象的关系方面更是如此,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套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为,自然现象是客观的,是可以精确测量的,并具有重复的规律性。所以我们总能找到有关某一自然现象明确的原因与决定因素。如:植物生长这一自然现象是由于有“光合作用”的原因而引起的,而阳光、养分、水则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植物本身没有意志来控制其行为,吸收或不吸收阳光、养分和水来控制自己的生长。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也采用与自然科学同样的决定论模式。但是由于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有时候因果关系太隐晦了.我们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数理统计寻找出确切的因果关系。在因果关系研究中,社会学家希望发现哪些因素与哪些别的因素有关,哪些因素造成了别的因素发生变化,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受到第三个因素变化的影响等等。一般说来,社会学家总是用发生在后的因索去解释发生在前的因素。例如,在探究造成偏见的原因,就要探讨为什么一些人有偏见,另一些人却没有。可接受的原因包括:经济竞争、宗教意识、政治观点、童年经历、受教育类型和时间。如果我们知道受教育程度可以减少偏见,这种因果关系的解释,就是我们所能接受的社会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这种解释的逻辑,说明是否有偏见并不是研究对象自己选择或控制的,他们被一些力量,如童年经历、宗教信仰等无法控制的、甚至觉察不到的因素推到了有或没有偏见的其中一条路上。这就是说,造成是否有偏见的原因是人们无法控制的。有时候,人们对这种推理方式会感到不满,认为偏见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有些人之所以没有偏见是因为他们受过了教育。这就迫使我们对人们上学的原因作进一步的探讨,寻找原因背后的原因。使关于造成偏见的原因的研究进一步深人下去。从这一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本质存在于决定论与自由意志之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对引起一些社会现象的原因背后作深人的研究和解释。

2、体育社会学中数理统计和逻辑实证对资料分析的特点

体育社会学中,数理统计是用来证明体育社会现象与体育社会现象之间,或体育社会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之间的,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一个变量与多个变量或多个变量与多个变量的之间的某种关系。通过对按要求收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我们可知道两个变量是否相关,但我们要进一步知道两个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关程度,我们还必须进行相关系数统计意义的检验。一般而言,P

体育社会学研究中,我们常需要知道造成某一社会现象一些原因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使我们深人了解体育的社会学本质,得出有价值的结论。这就需要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现象的产生或变化的原因进行逻辑实证,既要从决定论的社会视角,又要充分从人的自由意志支配和人的社会属性特点,赋予看似僵化、稳定、划一的数据以新的活力和内在的逻辑力量。如:有一关于经济收人与体育消费水平的研究,按数理统计的结果,人们的经济收入与体育消费水平呈相关(r=0.8186,P

3、体育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分析中数理统计与逻辑实证的结合

我国的体育社会学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较晚的学科。社会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外来引人到中国化的过程。以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初级阶段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改革的实践为立足点,有鉴别地吸取西方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东西,吸取现代科学发展的相关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学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这是当代社会学家的使命。这就注定了作为我国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体育社会学,同样也必须努力探求中国化的道路,以求解决中国体育社会的实际问题。从这方面讲,在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将数理统计与逻辑实证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解释中国体育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中,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与人们不参加体育活动相关性最高的是缺乏余暇时间。如果我们仅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去解释,就会认为若有余暇时间,人们就会参加体育活动。但这种解释无法令人满意地说明人们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因为另一个相应的研究表明,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并没有因为他们有较多的余暇时间。有余暇时间当然是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但如果我们结合逻辑实证进一步探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就可能作出更深一步的解释。首先,从决定论视角,是否参加体育活动并不是研究对象自己选择或控制的。人们是被一些力量推动而作出是否参加体育活动的选择,而所谓的力量可以是受教育的程度、童年的经历、周围其它人的影响等无法控制的、甚至觉察不到的因素。这就是说,造成是否参加体育活动的原因是人们无法控制的。然而这种解释往往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第二,从个人选择的视角。是否参加体育活动是研究对象自己选择或控制的,人们可以在余暇时间里安排固定的时间参加体育活动,甚至在紧张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参加体育活动;也可以把余暇时间用于其它事情.而不参加体育活动。这就是说我们还应进一步探讨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如何,是什么原因造成人们没有余暇时间。实际上中国的文化背景与欧美国家是不同的.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也可能不如外国人那么强烈。由于中国目前的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水平限制,人们在余暇时间更需要做其它事情,如:做家务、学习进修等等。

统计学基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大众 艾滋病知识 知晓率

目前我国艾滋病(AIDS)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艾滋病(HIV)感染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要做好一般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保护他们免受HIV感染,就有必要了解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方法

根据《广西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7-2010年)》中期评估“大众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专题调查方案要求,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随机抽取城市居民(255人):随机原则抽取1个城区的街道办事处再随机抽取一个居委会,按户调查,每户随机调查1人。其中15-24岁105人,25-49岁150人。农村居民(255人):随机抽取2个乡镇,随机确定调查的第一户,每户只调查1人,其中每个乡镇调查15-24岁55人,25-49岁75人。校内青少年(300人):随机抽取3所高校,3所高中、4所初中、从二年级的1个班级随机抽取调查对象,每班30人。农民工(300人):随机抽取2个大型企业、2个建筑场所、2个农贸市场,每个场所随机抽取调查50人。

1.2 调查内容:一般人口学信息和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1.3 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情况:问卷共有8个问题,全部回答完8个问题中能正确回答6个即为知晓。

1.4 本次调查统一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此次共调查1120人,收回有效问卷1110份,城市406人、农村704人,其中男性570人、女性540人,男女比率1.05:1,平均年龄27.64岁。

2.2 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2.2.1 总人群的知晓率为54.05%,不同人群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100 P<0.05),最高为城市居民知晓率(65.09%),最低为农村居民(39.60%),见表1 。

2.2.2 总人群中不同性别的知晓率:男性为57.19%,高于女性为50.74%,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8 P<0.05),见表1。

表1 各类人群不同性别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

注:P<0.05 P>0.05

2.2.3 见表1农村居民男性知晓率46.15%高于女性知晓率32.80%,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1 P<0.05)其余同一人群中不同性别间知晓率不存在差异。

2.2.4 见表1 在同一性别不同人群中的知晓率有差异,其中男性以城市居民最高为62.99%,农村居民最低为46.15。女性以城市居民最高为67.19%,农村居民最低为32.80%。

2.2.5 用不同人群知晓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为城市居民和农民工的知晓率无差异,其余的不同人群知晓率两两比较的结果是有差异的。其中城市居民的知晓率最高为65.90%,农村居民知晓率最低为39.60%

2.3 从表2 说明不同知识点以第4、5、6问题正确率最高分别为87.39%、88.02%、78.1%,以“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正确率最低为40.27%。

表2 不同人群不同知识点的正确率

2.4 见表3艾滋病信息的来源,其中以电视、报刊、免费宣传材料和宣传广告为主,其中电视占的比例最高到62.5%,其次为免费宣传材料43.5%,而从医生、学校教育、网络获取艾滋病知识仅占14.6%、17.8%、5.0%。

3 讨论

此次调查发现各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较大,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在总人群中男性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女性,其中农村居民性别间知晓率存在差异,这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① 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低于城市居民;②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女性相关的知识水平和生活技能均较低,思想各方面仍比较保守主动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受局限;③男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机率比女性多,因此男性主动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相对广泛;④ 农村尚未建立完善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被动接受艾滋病知识教育的机会较少。[3]所以要重点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投入,只有在逐步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才能达到健康教育的预期效果。

调查结果还显示群众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但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偏低,特别是蚊虫叮咬是否传染的问题四组人群回答的正确率为最低40.27%,反映了人们对艾滋病的一种盲目恐惧心理。从获得艾滋病知识渠道分析中看到电视和宣传材料是主要获取渠道,所以应结合城乡居民的文化和风俗特征,动员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宣传;教育部门在学校切实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利用广播电视的生动图像信息构建立体宣传网络;加强在公共场所和建筑工地等对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

参 考 文 献

[1] 张红杰,甘恒志,候烨,等.河北农村青少年对HIV感染者/AIDS病人接受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8.29(2)126-128.

统计学基本知识范文5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level related to hiv/aids and high-risk ***ual behaviors among men *** with men.

zheng ying?jun,zhang hong?bo,xu juan,et al.

insitute of medical science(hefei,23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 the knowledge level related to hiv/aids and high-risk ***ual behaviors among men who have *** with men,to provid proof for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future.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by trained shopkeepers and waiters among msm who visited gay bars.results among 174 participants,their knowledge,level about hiv transmission routes was better than the basic hiv/aids knowledge,the rate of correct related to hiv transmission routes was 78.1%~98.9%,and the basic hiv/aids knowledge only was 12.6%~67.8%,the main sources which they obtained the hiv/aids knowlege,were newspaper,magazine,website,television and broadcast.the score of hiv transmission route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among those who frequent“homo***uality”websites.age was older than 25 years,***ual orientation was homo***uality,and live the city more than 6 months than those who non-frequent“homo***uality"websites,age was yonger than 25 years,***ual orientation was non-home***uality,and live the city less than 6 months(p<0.05).the score of basic hiv/aids knowledge was sin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those who frequent "homo***uality"websites than who non-frequent “homo***uality"websites(p<0.05).it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score of basic hiv/aids knowledge and hiv transmission routes which distributed among high-risk ***ual behavior and multi-***ual partners.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level related to hiv/aids was lower,which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risk ***ual behaviors and multi-***ual partners among msm.

key words: msm;hiv/aids knowledge;high risk ***ual behaviors

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aids)流行的主要策略〔1〕,对人群尤其是特殊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己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证明是控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播的有效措施之一〔2〕。近年来,国内在男男性行业者(men who have *** with men,msm)人群中进行了有关促使hiv/aids感染流行的高危等因素的研究〔3,4〕,而对这些高危与hiv/aids 知识不平之间的关系报道较少。为此,本文以msm经常聚会的酒吧为调查点,对进入酒吧的msm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探讨该人群的知识水平状况与高危的关系,为今后在该人群中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4年2月,对进入合肥市3家msm聚会的酒吧内的msm进行调查。共收回调查表193份,剔除男男填写漏项超过3项和无男男的调查表19份,有效调查表为174份。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取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员为经培训合格的3家酒吧经营者和服务人员,由调查员征得酒吧中msm的知情同意后,向其发放调查问卷,并说明填写要求。完成调查问卷填写后封存。

1.2.2 调查内容

参照家庭健康国际(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fhi)编写的行为监测指南〔1〕,同时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编制《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特征、方式、性伴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和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识等。艾滋病知识共有15题,答对1题得1分,分布统计每个人传播途径总分和基本知识总分。msm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到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免费的匿名hiv的检测。

1.2.3 统计分析

采用eri data 2.1软件建立数据库,采有双录入检错输入,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一般人口学特征、高危和性伴情况为分组变量,得分为检验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趋势f检验。

2 结 果

2.1 性病、艾滋病知识了解情况

2.1.1 知识来源

了解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依次是报纸、杂志(77.6%),有关网站(59.8%),电视(55.2%),免费宣传材料(39.7%),广播(34.5%),朋友(32.8%),医生(15.5%)老师(14.46%),同学(13.8%),家人(10.3%)。

2.1.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表1)

msm对传播途径知识掌握的较好,正确率为78.1%~98.9%。而基本知识情况较差,正确率只有12.6%~67.8%,其中对前检查性伴是否正常问题正确认识最差。经常登陆“同性恋”网站的msm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得分高于不经常登陆网站的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艾滋病传播途径、基本知识的知晓率(略)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人群中的分布

年龄<25岁组msm传播途径得分低于25岁~和31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取向为同性、居住本市超过6个月的msm的传播途径得分高于非同性和居住时间<6个月的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不同状况msm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表2) 表2 不同状况msm对艾滋知识知晓情况(略)注:p<0.05

拥有同性固定性伴数为2个及以上的人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高于2个以下的人,而传播途径得分则低于2个以下的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过高危的人和无高危的人在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得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次调查发现,msm人群对hiv传播途径的认识正确率较高,但是对hiv/aids基本知识认识较差,与刘惠〔5〕等人的调查结果相同,可能与我国近年来对hiv/aids知识宣传的侧重点有关。从知识的来源来看,目前msm人群对hiv/aids知识宣传的侧重点有关。从知识的来源来看,目前msm人群对hiv/aids知识的获得途径除了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主流媒体外,网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调查还发现,有91.9%的msm登陆过同性恋网站,msm对社会道德的教育极为敏感,在特殊的人群中开展预防hiv感染的健康教育较困难。因此,健康教育专栏,充分利用同性恋网站对msm人群进行hiv/aids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调查结果表明,25岁~年龄组人群知识水平高于16岁~组和31岁~年龄组,提示对年轻的msm进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时也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低年龄组应成为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年轻msm中,多数为在校学生,这就要求在学校进行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时不仅要强调异性与性病、艾滋病的关系,同时要增加同性教育的内容。

amirkhanian〔6〕等人在俄罗斯的同性恋酒吧中对434名msm进行调查时发现,高危行为和缺乏hiv/aids知识有关联。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msm人群的hiv/aids知识得分高低与多性伴和高危之间无关联,这与fred〔7〕的研究结不同。尽管在不同的研究中结论不同,但是对于在msm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时,提高msm人群的hiv/aids知识水平是必要的。我国政府应把msm人群作为aids预防教育的重点人群,制定出针对msm人群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同时要减少社会大众对msm的歧视,为msm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曾毅.宣传教育与干预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1):846-848.

〔2〕天尊友,祁国明,张家鹏.艾滋病流行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9.

〔3〕张北川,李秀芳,胡铁中,等.男同性性接触者与aids流行[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126-127.

〔4〕张北川,李秀芳,胡铁中,等.中国大陆男男性接触者艾滋高危行为情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1,22(5):337-340.

〔5〕刘惠,刘英,肖亚.对北京部分男男性接触者hiv/aids的kabp调查[j].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5):289-291.

统计学基本知识范文6

关键词:肺结核;大学生;认知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104-02

高校是一个人员密集、集体就餐、住宿,彼此之间有更多的学习、日常生活接触的群体,如今刚步入大学的学生大多数为90后,他们是彰显个性的一代,独特的饮食习惯以及求异心理作祟使得他们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普遍较低;另外学校的条件有限,再加上新入学学习负担重,对环境气候不适应很容易发生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一旦有传染病源进入,就很有可能在学生中发生传播流行。国内外报道,肺结核近年来在学生中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该方面的基本知识,预防观念淡薄。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pulrnonary tuberculosis)最为常见,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吸入带菌飞沫(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时散发)而感染。入侵呼吸道的结核菌被肺泡巨噬细胞吞噬。

本课题以广西某高校学生为对象,通过了解大学生对肺结核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健康有关知识的需求,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他们对肺结核病的认知和态度,探讨认知和态度对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现状,为更好的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为疾病防制奠定基础。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对在广西某高校就读的1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随机发放调查表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28份,回收率95.2%,其中男生610名,女生818名,文科学生822份,理工科学生606份。

2.方法 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伴以问询的方法。问卷根据传染病学[1]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被调查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肺结核病的基本知识(病原体、传播途经、防控措施、对曾患病者就业和学习的态度以及作为异的态度和选择,以及国家应对肺结核的政策认识,获得肺结核咨询的途经)等内容。学生独立完成后收回,由专业人员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

3.统计方法 对回收的数据通过统计软件SPSS,x2检验统计数据间的相关性。

二、结果

1.对所调查的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肺结核基本知识回答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肺结核有一定了解,对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和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都达到了75%以上,比2005年樊霞[2]报道的医学类大学生对肺结核基本知晓率为53%有了很大上升,但是对于病原体的回答,理科生的答对率极显著高于文科生。见表1。

2.对肺结核的预防途径,通过问询,大多数学生都认为不近距离接触患者即可,对于注射疫苗的答对率文理科学生分别为12.77%和13.70%,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对预防注射疫苗的知晓率偏低。见表1。

3.在认知态度的调查中,文理科学生认为患肺结核对学习有影响的比率分别为97.44%,97.85%,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认为对就业有影响的比率分别89.42%,84.98%,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文理科学生在接受曾经或在患结核病者为异的比率分别为:48.66%,82.6%,理科学生的接受程度极显著高于文科学生。见表1。

4.在所调查的男女学生中,女生对问卷问题的回答都极显著的差别于男生。见表2。

三、讨论

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通过呼吸道传播。健康人感染结核菌并不一定发病,只有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发病。结核病重在预防,然而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对肺结核基本知识的认知还不够高,还不能满足学生主动、有效地防御疾病的要求。在对肺结核病原体的调查中,理科学生的认知比例要高于文科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科生对自然科学知识的获知能力较强,知晓率高;而对是否接受曾经或在患结核病者为异的问题中,理科生的接受程度要显著高于文科生,人们传统的观念中,认为肺结核为痨病,在上世纪70年代谈之色变,然而随着科学社会的进步,如今国家已经有了一套严格的治疗肺结核疾病的技术,结核病在发病初期的治愈率几乎达到了100%,而结核病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只要免疫力好,不一定会发病,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理科生要远高于文科生。在调查中,大学生对疫苗接种的认知程度相当低。接种卡介苗后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对结核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但接种具有年龄特点,BCG在预防儿童结核病方面具有相当的效果,但对成人的保护有限,不足以预防感染和发病。

肺结核病患者症状一般包括咳嗽、咳痰、乏力、失眠、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在调查中,文、理科学生普遍认为会对学习、就业有影响,说明对患肺结核病的疾病症状以及对身体影响,大学生们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了解。

在调查中,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肺结核疾病基本知识的正确回答情况都呈极显著的相关性,男生对基本知识类回答的正确性极显著低于女生,说明女生在对知识的获取上比男生更为精准;在态度上,如是否对学习、就业有影响上,女生接受意向的程度极显著高于男生,说明了女生更容易受来自于自身或外部环境的影响;男生对是否接受曾经或在患结核病者为异问题的回答肯定率极显著高于女生。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对肺结核的认识,学校的宣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调查大学生获知肺结核知识的途径中,发现大学生们对学校的依赖很大,他们更希望通过学校的重视而获知更多的知识。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调查,不同专业、性别学生对肺结核的认知和态度有差异,整体认识水平有待提高。建议相关部门和领导能够高度重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营养知识的教育,为国家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