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行业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经济行业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经济行业前景

农业经济行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中国 文人园林 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文人园林产生的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两汉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到了魏、晋、南北朝,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逐渐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东汉末,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人们深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因此滋长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即使曹操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也不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魏晋时,士族集团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斗争的手段不是丰厚的赏赐就是残酷的诛杀。于是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是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士大夫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名士”,如“竹林七贤”,他们以纵情放荡、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反抗礼教的束缚,寻求个性的解放。其行动则表现为饮酒、服食、狂狷、崇尚隐逸和寄情山水,也就是所谓的“魏晋风流”。处在这样的时代思潮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游山玩水的浪漫风气。早期的山水诗文也大量涌现于文坛。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既然成为社会的风尚,为避免跋涉之苦、保证物质生活享受而又能长期占有大自然的山水风景,最理想的办法莫如营造“第二自然”——园林。于是,山水园林、山水风景区蓬勃发展。其中,尤其是文人、名士们所经营的园林,因直接受到时代思潮的哺育启示而茁壮成长,比较普遍,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当时文人的园林其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广泛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文人园林的萌芽

隋、唐时期,园林较之魏晋南北朝更兴盛,艺术水平也大为提高。其一,隋代统一全国,修筑大运河,沟通南北经济。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呈现为历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人们普遍追求园林享受。其二,兴起科举制度,广大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晋升的机会,他们一旦取得官僚的身分便有了优厚的俸禄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然而却没有世袭的保证。宦海浮沉,升迁贬谪无常,共同的经历形成了共同的处世哲学。在朝为官努力做一番事业,同时也自己预留致仕罢官后的路。经营园林,便是为将来退隐林下独善其身。其三,科举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较多,园林成为他们的社会交往的场所,受到文人趣味、爱好的影响也较上代更为广泛、深刻。中唐以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规划,凭借他们对大自然风景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的规划,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中。于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园林所具有的那种清新雅致的格调得以更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更添上一层文化的色彩,便出现了“文人园林”。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就文献记载的情况来看,唐代园林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风格的发展趋向也是十分明显的,皇亲贵族、世家官僚的园林偏于豪华;而一般文人官僚的则重

在清新雅致。后者似乎较多地受到社会上的称道而居于主导地位,其间的消长变化足以说明文人园林早在唐代即已呈现萌芽状态了。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庐山草堂、浣花溪草堂、辋川别业等,比较有代表性的造园文人有白居易、柳宗元、王维等。文人官僚开发园林、参与造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而逐渐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园林观——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怡性。这对于宋代文人园林的兴起及其风格特点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

文人园林的发展、成熟

农业经济行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农业技术;重要性;培训;实施途径

1.农业技术推广的根本目的

农业技术推广以往我们认为就是指导农事生产的,把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及实用技术,传授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在生产中应用,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通过近几年新形势的发展,扩充、延伸了农业科技推广内涵,由单纯的农业科技推广变成为农业推广。农业科技推广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推广是为更大限度解放生产力。农业推广是指除单纯推广农业技术外,还包括教育农民、组织农民、培养农民示范户、指导并帮助农民改善生产生活质量,扩大农民收入。它以农村社会为背景,以农民为对象,以农场主、农头企业或者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构造和谐社会的时代元素。农业技术推广是把已有的农业科研成果转移到农业生产中去,农业科学的基础理论、基础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的研究成果,最后要在科学实验和生产应用中检验其是否成立和有效。特别是农业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只有扩大其试验范围,才能验证其在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下的适应范围,或应采取何种不同的措施方法,这就丰富了科研成果的科学内容。同时,通过试验、示范、推广,还可以进一步提出新要求、新课题,使科研部门充实、修改、完善科研计划,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同样,农业院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必须通过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数据、资料、验证理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农业科技推广不仅能促进农业科研和农业教育的发展,还有利于科技推广与教学、科研、生产紧密结合,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2.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体现

2.1农业信息技术加速了传统农业改造和农业现代化管理

农业是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气象和生物性灾害频繁,农户规模小而且分散,再加上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因而呈现出生产的分散性,很低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而先进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技术将有效地克服传统农业生产的分散化和小型化的行业弱势。将农业信息技术与航空航天遥感技术(RS)、农业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AGIS)以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相结合,大大加强了对影响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生产条件、气象、生物灾变和生产状况的宏观监测和预警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控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并能对农业生产过程实行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

2.2农业信息技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落后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小农意识经营管理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随着农业信息系统(GIS)的建立、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信息网站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政策信息、技术信息、价格信息、生产信息、库存信息以及气象信息,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指导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农民在网上洽谈,交易在网上实现,降低了农产品的销售成本。在网上获得农业生产订单,减少了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打造品牌,稳定市场占有量,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由此可见农业实现了信息化,就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因此,可以说农业信息技术对整个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科研、农业教育以及农村发展和农村文化生活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积极影响,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技术之一,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3.加强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十二五”农业发展方向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我们本县来讲,农业现代化最大的“靠山”是科技信息,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低,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改变这一现状,出路只有一条,必须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及农业生产者在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农业信息采集上传技术和农业专家系统应用技术等高新技术培训,让更多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对先进农业技术及工具的采用,决定着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的捕捉、分析与判断。农民不仅是农业的主体,更是农民增收的主体,只有培养出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能创业的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4.农业技术推广的实施途径

4.1推动现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

建立新的激励机制,鼓励研发机构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技术合作,可以使研发机构从农业实践活动的第一线直接获取信息,了解农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实际需求。同时,还可以使研发的技术项目更直接地转化推广,大大降低科研成果的转化费用。

此外,还要鼓励和支持研发机构与农业生产和流通企业创新合作方式,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发项目,由企业投资运作,研发机构进行研究开发,取得的科研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加工、储运和销售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经营的无缝对接。

4.2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农业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它是各种研发机构、推广部门、农业企业以及农民建立有效联系的中介,在价格发现、信息沟通、市场评价、资源配置等方面对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推广有着积极作用。在农业技术市场上,技术持有者向生产经营者提供他们需要的科技成果,生产经营者则根据市场价格、投资报酬率、风险可能等因素进行选择,由此技术市场就成为科技成果交易的有效渠道。当前,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主体单一,市场规则不健全,市场秩序不规范,农业知识产权制度也有待完善。

4.3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

要紧紧围绕《决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按照强化公益职能、放活经营性职能的原则,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搞活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通过改革,尽快形成一个以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科研院所、教学单位、涉农企业、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行业前景范文3

1、目前我国流行的休闲农业模式

传统型 包括农产品直接利用型和农作过程利用型两类。由于很多农业和农作的生产过程不为城市人所知,因此,展示农产品生产和农作过程(特别是一些特色农产品生产过程)可吸引相当的城市人。可由农民进行那些传统和现代的农作过程表演,供游客观赏;也可由游客亲自采摘果实或在农民指导下直接参与一些简单的农作过程劳动。

农村文化利用型 可利用的是两种形态。一是地域文化,二是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即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文化和农家生活文化;历史文化,即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融进旅游休闲农业,让游客在田园风光里既得到物质享受,又获得文化享受,可以成为旅游休闲农业的一大特色。

科技型 是将现代高科技手段和农业结合发展的休闲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的类型和内涵都相当丰富,随着高新技术渗入农业,科技型休闲农业将是最吸引人的。例如,基因农业是很多人不熟悉的,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用基因方法生产出的马铃薯、番茄又大又好,同时还能普及基因科学知识。

2、我国休闲农业的经营类型

根据上文表述的流行模式,我国休闲农业大致可分为下列经营类型:

观光农园 包括成熟的果园、花圃、菜园、茶园等经营范围,提供给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购买及参与生产等活动,享受田园乐趣。

科技农园 以农业生产为主,向游客展现农业科学技术、把高科技引入农业并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休闲农业经营,如农技博物馆、基因农场、生物工程、温室栽培、阳光农园等。

生态教育 以自然生态保护为目的兼具教育功能而发展的休闲农业经营形态,如生态农园、有机农园、户外渡假住宿、户外野餐活动等。

乡野畜牧 以圈养或畜牧方式饲养牛、羊、马、鸡、鹅等家畜,规划放牧、挤牛乳、剪羊毛、捉小猪、抓土鸡、坐牛车、骑马等活动。

农庄民宿 在农村地区规划具有农村特色的建筑物供游客休息、住宿,并且提供具有乡土特色的餐饮,让游客体验农民的生活形态,并享用新鲜农特产品的经营,如一般农庄、自然修养村、渔村、民俗村等。

民俗旅游 利用农村特有的文化和风俗作为休闲农业活动的内容,如农村民俗文化馆、乡村博物馆、农产品生产作坊、民俗古迹、地方人文历史、乡村居民建筑、体验农家生活等。

渔业风情 把渔业资源和休闲、旅游、观光及海洋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水域资源发展休闲渔业等活动,如溪边垂钓、岸钓、船钓、体验渔村生活、让游客直接参与捕捞作业。

3、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缩小城乡差别 休闲农业对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需要掌握农业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更需要高层次、复合型的管理人才。同时,通过其示范和推广作用,能够带动整个地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有利于吸纳、接收和传播科学技术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媒介招来八方宾朋不仅为本地区带来大量服务收入,而且会带来经济科技信息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和接收。由技术变革所产生的新的生产要素已成为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源泉。休闲观光农业广泛地采用各种高新技术,可以大规模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大幅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由于休闲农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且投入不多,就业成本低,因此,开发旅游农业资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方向。因此能带动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能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生产和消费、流通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交叉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为旅游者提供了观赏、品尝、购买、习作、娱乐、疗养、度假等系列服务,可获得高额经济收入。它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商品转化率,而且能把农业的生态效益和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为合理的经济收入,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农业经济行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Android系统;功能模块;运行模式;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126;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9-0340-02

Operation Mod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ased on Android System

FANG Yu 1 HUANG Liang 2 CHEN Shi-ping 1 *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efei Anhui 230031; 2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is a new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odern agriculture,research background of handheld agricultural system,the comprehensiv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Android system was expounded,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function module and more precise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service mode were introduced,finally the pro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were forecas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Android system;function module;operation mode;development prospects

1 研究背景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大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增长,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当今的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样也对推动当代农业发展意义非凡。结合目前安徽省农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农业信息化发展,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传统农业之中,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经济条件较差,且广大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受诸多不利条件的影响,农业信息共享受到限制[1]。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在广大农村地区大量普及,且由于Android系统对4G网络的良好支持,使得手机成为可供选择利用的农业信息最优传播平台,据此而开发出了一款智能手机客户端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掌上农业(该系统已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号:软著登字第0468385号),其中集成各种农业业务模块,通过该服务平台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生产者均可受益,从而拉近了智能农业与实际农业生产的距离,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风险和农业技术支持的成本。

2 Android系统简介

Android系统的主要优势为免费为第三方软件提供完全开放的服务平台,使得第三方软件在Android系统平台的运行具有充分的自由空间。Android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应用层、应用框架层、运行层和Linux内核层[2]。“应用层”运行时使用“应用框架层”提供的类和可用服务;“运行层”包括Android内核库和虚拟机;“Android内核层”管理内核服务(包括设备驱动、存储管理、安全和网络等)。Android系统中的各组件通过应用程序框架使用框架下的C/C++函数库,包括标准C函数库、多媒体库、浏览器引擎、2D与3D图形库及SQLite引擎和外观管理器等。核心库与Dalvik虚拟机有效地优化了Java程序的运行过程[3]。

随着“后PC时代”的来临,Android系统正在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应用平台之一。根据Google公司官方数据,自2010年推出Android平台以来,已经超过9亿部搭载这一系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被激活。因此,开发基于Android平台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掌上农业系统由Android客户端、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主要组分组成。Android客户端为前端简单数据的处理提供平台,并通过网络访问Web服务器,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与密码便可直接访问后台数据库。该系统的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

系统客户端采用MVC模式构建,其中View向用户展示模型的状态以及控制信息,Controller作为控制器,负责View和Model之间的流程控制。在Android系统中,视图层的用户界面通过定义XML文件进行设计,数据模型层提供了Content Provider类来屏蔽底层具体的存储设备细节,从而保证系统具有较好的数据迁移性。客户端开发技术为Java语言。系统Web服务器采用免费开源的Tomcat服务器,其中客户请求响应使用Servlet技术,网络通信使用Apache HTTP协议[4]。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MySQL,后台数据库访问使用JDBC技术。同时Android前端的数据存储在本地的SQLite数据库中。掌上农业通过Android 2.3 SDK来开发。图2为掌上农业运行界面。

用户通过下载安装掌上农业客户端程序到手机,实现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并实现对服务器端的访问,系统采用4/3/2G或WiFi等无线网络实现无线请求。为了保证数据库的信息安全,同时便于实现对相关数据信息的管理,服务端管理员通过浏览器执行后台维护,由JSP网页提交服务请求,通过JDBC-ODBC实现与后台数据库的连接与操作,同时将请求结果返回到客户端[5]。

4 更为精准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掌上农业系统区别于传统的组合式农业信息平台,从用户进入系统的第一步,就和用户产生互动交流,可以由用户自主进行选择定制,其中包括近40个种养殖品类。通过定制用户真正感兴趣的品类,初步做到了信息资源的精准化推送,从而针对某一大区域,积累了种养殖品类的分布数据资源。每个品类下面都会有6个信息栏目,分别是行业快讯、求医问药、资料书架、供求信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6个栏目分为3种类型:行业快讯和供求信息为传统彩信和手机报类型的延伸;资料书架为新媒体应用的尝试,将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整合分类实现在线检索,查询和下载;同时包括网上交流论坛类的移动端移植,将每个品类的种养殖户、专家和相关参与者加入进来,在求医问药、互帮互助和专家在线这3个栏目中实现有针对性的互动。这样的互动形式,区别于网络大论坛里的交流和讨论,它将信息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重要的是将权威信息加以收集整理,并为实名化信息提供渠道。一方面使信息的可信度增加,另一方面为以后的会员制定制信息提供可能[6]。图3为一些软件运行界面截图。

同时,系统还提供用户管理、信息反馈和用户收藏模块。分别提供用户个人资料、密码修改、定制信息修改,同时可在线反馈实际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具备收藏特别感兴趣的文章和资料等功能。设计之初,基于用户的实际感受出发,最大可能地提供舒适的在线体验。考虑到无线网络的匮乏,系统主要还是运行于三大移动运营商的数据网络中,所以系统后台和数据库一开始就放在云端,只为提供更加高速的接入体验,同时也为系统运营降低了不少硬件方面的费用。

该系统目前已经在各个Android应用市场提供下载,并提供给用户免费使用所有功能,方便用户的同时,也更好地测试了系统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5 前景展望

未来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将借助于掌上农业系统平台,开发一些远程服务,利用移动嵌入式终端设备,致力于解决数据远程采集,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发送到本地以及通过C/S,B/S模式在客户端的信息综合平台里查看和了解数据。此类设备可应用在范围广、分布散的养殖场、圈舍监控、塑料大棚、农产品加工厂等众多场所[7]。图4为远程数据采集概念图。

当前,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应用,智能感知芯片、移动嵌入式系统等高新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逐步拓宽。农业生产模式将逐渐从以人力为中心转变为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生产设备也将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安徽省广大农村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即将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8]。尤其是新生代农民群体对移动互联网具有较大的需求,对4G应用的时效性、先进性等也有较高的要求,当前市场在新生代农村群体中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培育和孵化。随着4G网络在国内规模化商用的不断推进,以及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将带动农村信息化应用的全面升级。最终将出现以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并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6 结语

因此,目前设计实现的这一基于Android系统的农业综合信息平台――掌上农业系统不仅提供了经过细致划分的多媒体资料,还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信息服务模式。针对农业种养殖户的不同群体,该系统能够进行精准化的信息推送。作为农业信息服务的一个新媒体,通过将传统的网站交流模式迁移到移动智能终端,该系统充分满足了种养殖户、农资企业、科研群体之间的沟通需要,并且推动了现代农业信息化发展。

7 参考文献

[1] 李应博.我国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2] Google公司.Android SDK Tools,Revision 22[EB/OL].[2013-11-03].http://.

[3] JAMES KEOGH.J2ME开发大全[M].潘颖,王磊,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 靳岩,姚尚朗.Android开发入门与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5] 张海峰.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展望[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8):126-127.

[6] 付琪.农业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08.

农业经济行业前景范文5

摘要:具体通过对北京市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实际走访调查,分析《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现状及其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劳动合同法》的顺利、有效实施,切实保护农民工劳动权利行使。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建筑行业;农民工

近年来,农民工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民工荒”的出现,更使人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来自北京、重庆的调查显示,九成农民工处于非法用工状态,他们的合法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新《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以来,在规范企业用工方面确实已经发挥出了相当的作用。但是农民工群体是否真正在本法以及本条例出台后获利,合同签订状况能否有效改善值得调查和研究。

因此,笔者以北京市建筑业为例,通过走访北京朝阳、海淀、丰台三个区县的15个工地,调查《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现状,深入分析现状原因,并提出具体对策。

一、合同订立的现状

随着近年来社会民主法制的发展,农民工权益维护和保护工作的逐步推广、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具有了一定的法律常识,权益保护意识也有了一定的增强。《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后,劳动合同签订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签订率的绝对数值依然很低,在建筑行业表现尤为明显。根据笔者调查,当前仍有63.73%的农民工没有与所在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据北京市小小鸟打工互助热线介绍,在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承包建筑工程的建筑公司本身所拥有的一些建筑工人。这部分工人有技术。属于建筑工人的核心;另一种是建筑公司委托包工头招来的工人。这部分工人没有技术,但是却在建筑工队里面占大多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后,建筑公司与第一部分工人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显著提高,但是与第二部分工人的合同签订率基本保持不变,而恰恰容易出现权利被侵害的农民工往往存在于第二部分工人中。

二、农民工劳动合同低签订率原因

(一)历史形成的固定的用工模式

尽管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建筑行业的劳动关系和用工模式等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社会现象而存在。无论是建筑公司、包工头还是农民工,都因为自己的各种利益需求而逐渐形成固定的用工模式。尽管法律出台了相应的规定,但并未对此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二)合同双方地位不平等

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现实格局下,用人单位占据更多的优势地位。农民工的要求很可能成为失去工作的契机。这使得农民工的权利受到很大限制,农民工即便想要签合同也往往不会将这个诉求强烈的表现出来。在调查中,有63.09%的农民工表示想要签订劳动合同。

(三)农民工的法律意识不足

由于农民工工作的流动性、不稳定性、自身利益要求等诸多因素,以及对劳动合同缺乏了解,很多农民工并不希望签订劳动合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10.87%的农民工认为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无所谓,他们表示自己不愿意被劳动合同所限制,希望用工关系随时可以解除。

(四)劳动监督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法律的滞后性决定,农民工的权益只有在受到侵犯之后诉诸于法律才能得到相应的保护。因此,更多的权益维护工作应该由劳动监督部门承担。而劳动监督部门却存在对层层转包且不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

三、当前司法实践中的争议及解决方式

(一)司法实践中的争议

《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在用工之日起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设置了相应处罚措施:

(a)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b)超过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未按照规定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有关的规定很好的规制了合同的签订,但是在实际的法律使用过程中却存在有一些争议。在笔者对朝阳区法院某法官的采访中发现,在司法审判中,法律的适用涉及到的是新旧法律适用的接续问题,即条文能否溯及既往,如果可以溯及既往,那么追溯的年限计算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二)争议的应对机制

1 司法解释,“定分止争”

有关《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适用的接续,《劳动合同法》和《实施条例》中都没有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已经要求各个基层法院将此类问题总结并提交上去。相信不久最高院出台的司法解释将会对此问题进行更细致的规定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争议。

2 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协调

尽管司法实践中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诉讼也有一定的应对机制,但仍应加大力度提升劳动合同的签订率。这就要求劳动部门加强其行政监督职能。一来减少诉讼;二来在诉讼中也可以减少举证责任,节约司法资源。

另外,二倍工资支付是保证劳动合同签订的条款,但是并未真正发挥作用。据了解,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北京市各法院受理的申请工资二倍支付的案件极少。并不像人们所预测的会成为劳动争议案件增加最多的案件类型之一。这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的劳动模式决定的,而法院属于消极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机关,因此只有确保劳动合同签订率的提高才能真正确保劳动者权利不被侵害。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应立法

在朝阳区人民法院,笔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征求各基层法院在《劳动合同法》出台以来审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试图据此制定出相应的司法解释。

自2008年1月1号《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对于劳动、劳务关系的认定标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否需要经得雇工的同意等在实施之初,就期待更加具体的条文对此加以规定和明晰,以更好地确保《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但是,之后出台的《实施条例》在对于如何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仍缺可操作性,对“两倍工资”的适用仍需要明确。

因此,有关部门还应及时出台劳动合同法配套规章,针对法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对劳动合同法及其实施条例进行细化,对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更合理的配置,适当减轻企业义务,增强法律的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加强行政职能

司法部门属于消极保护权利部门。但是现在。很多时候人们将法院当作保护他们权利的唯一机关,法院审理的大多数案件其实可以通过劳动部门的行政监察职能予以避免。行政部门在劳动领域应该发挥一个核心的作用,可现实并非如此。因此,应该加大劳动部门的职能发挥。才能从源头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劳动合同是所有劳动争议解决最有效的依据,只有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才能逐渐规范用工条件和用工环境,从根本上减少拖欠工资、克扣工资、加班等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即使发生也为争议的解决提供了最为有效的证明。同时,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的监督不能仅仅停留在有无的层面,应该考察其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劳动者的权利不被侵害。

(三)加大宣传力度

《劳动合同法》已实施一年有余,但农民工对其了解还不甚理想。应认识到,法律的普及和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结合农民工工作特点改进宣传方法、多方面拓宽宣传渠道,并组织相关培训,从根本上使农民工掌握《劳动合同法》这一维权“利器”。

(四)加强社会组织的作用

农业经济行业前景范文6

关键词:农业结构;农业经济效益;调整国家

通过实施相关策略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调整农业结构会对农业经济增长情况产生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会对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1]。

1调整农业结构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影响

1.1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

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畜牧业的支持,畜牧业的发展状况也会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显著影响。在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科技水平逐渐提升,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经过不断完善和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动物防疫的整体水平,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使得畜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1.2种植业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种植业属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项目,通过有效调整农业结构,让种植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还能促进农业经济有效提高。近年来我国对农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具体表现为更加重视种植业的发展。我国种植业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而在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中,农业经济受种植业的影响也更加显著。我国国土辽阔,自然地势以及地形等因素都会对部分地区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发展种植业时,由于机械化水平不高,会对农产品的产出效益以及商品率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发展经济作物,然而在发展经济作物的同时,生产出的经济作物并不具有当地特色[2]。针对现阶段生产的实际情况,大部分种植生产地区过于关注种植业,势必会增强种植业对于提升农业经济的拉动作用。

1.3更加关注林业发展

在我国的农业产业中,林业生产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推广和实行可持续发展生产战略的过程中,林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我国的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不仅能快速提高农业经济,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我国调整农业结构后,林业生产的前景也会进一步拓宽。

2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

2.1坚持规划引领

相关部门应根据工作部署要求和发展规划,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规划,对调整农业结构提供指导。根据群众意愿,结合市场引导因地制宜,准确选择产业,制定科学规划,落实地块,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全面、认真地落实各项任务。相关学者明确指出,在利用农业资源方面,应实现集约化。而在生产农业资源的过程中,应实现清洁化;农业资源的产业链条应实现生态化[3];而农业资源的废弃物利用应实现资源化,最终实现绿色发展。

2.2加强园区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相关规划,对产业发展的区域进行合理划定,确保土地流转统一,积极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集中发展,实现园区化。在园区内开展生态化、机械化、标准化以及规模化的种养基地,让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具有突出的亮点和明显的特色优势。根据区域特点,选择竞争力较强的特色产品和主导产业进行优先发展,在关注生活以及生产的同时,还应重视生态,使产业实现集群式发展,让农业园区实现现代化。加强产业化经营,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培育具有较高关联度、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企业[4]。形成村级的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农户+基地+合作社+企业”的运作模式,对农户进行积极引导,将已经确权登记的荒山、土地等,入股到新型经营主体中,如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企业等,按照股权进行定期分红,通过发展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3加强产品加工

相关经济学家明确指出,应将市场作为导向,充分开发、利用区域内的传统工艺以及农产品资源优势,重视农产品加工业集群的发展,形成骨干、龙头企业,深度开发农产品资源,并实现综合利用,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有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产品加工,实现整体推进[5]。这样能有效拉动外贸出口,与农民增收具有较高关联度,对农业生产具有较大影响的优势,使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同时从蔬菜加工、果品加工、饲料加工、肉蛋奶制品加工、粮食加工等行业中确定重点企业,将其作为示范项目重点扶持,并进行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和质量,做大做强优势显著的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具有较强带动力、较大规模的龙头企业。

2.4品牌应做亮、做精

积极开展农产品认证工作,打造名牌产品,在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同时,还应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全面调整农业结构。相关经济学者指出,应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体系进行完善,农产品的生产应标准化,对农产品的品种进行不断优化,加强特色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当地的传统和自然资源优势,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开发,让品牌在市场中更具吸引力,巩固品牌地位。

2.5加强技术创新工作

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技,为调整农业结构打下良好基础。相关部门应根据主导产业,对市场动态进行跟踪了解,通过现场指导、开设培训班、发放农技资料等方式,组织农户学习实用的先进知识。同时成立技术服务队,各村应安排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农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如病虫害防治、施肥、修剪以及嫁接等。积极引进科技成果和院校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通过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传统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嫁接,对优势资源进行积极聚合、利用、开发,发展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让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质量、层次得到显著提升。在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还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为调整农业结构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