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基层医疗;宫颈癌筛查;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R73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811-02

宫颈癌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二位,严重危害了女性健康,近年来已经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1]。西方国家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建立了完善的筛查体系,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由于我国医疗体系还不完善,这就要探讨一种可行的、简便、廉价且易被接受的检测方法,适合农村等基层地区的宫颈癌筛查体系。本文运用醋酸肉眼观察(VIA)、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检测技术对辖区内进行两年宫颈癌筛查结果分析,试探讨VIA、VILI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及重要意义,以便于临床推广。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辖区内2563例年龄在25-65岁的已婚妇女,孕次1-7 次,分娩次数 0-4次。

1.2操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和碘染色后肉眼观察VILI进行宫颈检查, 同时做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异常者门诊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并得到最终的病理学诊断;VIA采用5%醋酸涂抹宫颈,1分钟后开始观察宫颈的反应情况,根据醋白上皮的范围厚度及形态、浑浊度等做出初步诊断[2]。VILI采用2%碘液涂抹宫颈,正常宫颈上皮吸碘后呈棕褐色,未着色区呈芥末黄,为病变区;巴氏涂片用一次性特制木刮板插入宫颈管内围绕宫颈管旋转2周,将刮出物均匀涂抹在玻片上,用95%酒精固定15-20min,染色封片;阴道镜VIA和VILI任一检查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做活检。

1.3诊断标准。VIA 诊断标准:涂抹醋酸后宫颈无明显白色改变为阴性;出现醋白色上皮、边界明显为阳性;白色改变表面不规则,厚而脆的肿块为可疑癌[3]。VILL诊断标准:宫颈涂碘后,着色为阴性;在转化区出现浓厚、颜色较深的芥末黄或橙黄色改变为阳性;宫颈呈结节状、表面凹凸不平或溃疡改变为可疑癌。当阴道镜检查看不清鳞柱交界,或病变延伸入颈管内口,或活检钳不能触及病变,或疑有腺体病变等情况时,需进行颈管内膜刮取。

2 结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辖区妇女进行妇科病筛查,共有2563例妇女参与了检查,检测出宫颈原位癌3例、癌前病变16例。癌前病变0.64%,检出阳性患者0.0012%(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此次筛查中发现3例子宫颈癌患者,癌前病变16例。分别占0.0012%和0.64%,子宫颈癌前病变的检查率可以指导早期预防和治疗,进一步说明筛查的重要性。定期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对我国基层大多数妇女获得筛查是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极大限度防治子宫颈癌的最好途径,在我国很多基层地区,医疗水平较低,这就要用一种经济、易操作的筛查方法,对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只有通过超前的筛查,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提高宫颈癌的防治水平,真正达到防治子宫颈癌的目标,这项工作应常抓不懈,最终真正达到消灭子宫颈癌的发生。

根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统计,有 53.7%的宫颈癌患者从未接受过妇科检查,这些患者在就诊时有 95%已经是宫颈癌二期以上,其中农村妇女占了大多数[4]。国内外大量研究也已经证实,有效的筛查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幅度能达到60%~90%。如果分别在35岁和40岁时进行1次筛查,则相关癌症的患病风险又降低40%。在发达国家,由于有较完善的宫颈癌筛查制度,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卫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有水平不能满足所有妇女的筛查,尤其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筛查工作缺乏力度及持续性,导致全国各地子宫颈癌的筛查情况不容乐观[5]。本文通过研究VIA、VILI作为基层检测宫颈癌发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最为基层最普遍宫颈癌筛查方法逐渐受到重视,研究通过VIA、VILI子宫颈癌筛查方案, VIA、VILI易于操作,几乎不需要特别添加设备,费用低廉,这就大大降低了操作成本,增强广大妇女对子宫颈癌筛查的重视和认识,能够为广大的基层农村妇女所接受,从而提高了筛查的参与率,这还有助于提高基层妇女的顺应性,最终实现预防和治疗宫颈癌的目标。由此可见,VIA、VILI 联合检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种可行的筛查手段,适合在大规模人群子宫颈癌筛查中使用。

参考文献:

[1] 徐彩炎,张为远,武明辉,等.北京地区6339例25-54岁已婚妇女宫颈癌认知度调 查 研究[J].中国 健康教 育,2009,25(12):883-886.

[2] 李隆玉,乔志强,张敏芳.多种检测方法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评估[J].中华流行病学,2007,28(10):964-967.

[3] 李霓,马聪萍,孙立新,等.碘染色肉眼观察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1):15-18.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对策

基层医院做好临床药学工作,有助于发现、解决实际存在的或者潜在的用药问题,避免患者受到用药方面的伤害,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用药权益。

1.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极其重视医疗服务领域,针对基层医疗单位缺医少药的问题,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促使医疗单位得到迅速的发展,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有所改观。但是在临床药学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执业医师法》和《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医师、药师的责任分工和职权范围,规定药师不能更改处方,只能在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工作,这极大的阻碍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并且近年来医药市场非常混乱,药品回扣和代金销售等现象导致医院的药品质量得不到保证,种类越来越多,临床药师容易受到利益的驱使,药品购销等问题极大的困扰着药师。

1.2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医院领导没有意识到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直接导致了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缓慢,多数基层医院没有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意识,认为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毫无必要,临床药学室更是可有可无,多数主治医生只认可自己的诊疗方案,对临床药师的用药建议不屑一顾,而患者也缺乏对临床药学工作的了解,只重视主治医生的治疗方案,而忽视了药师用药建议的重要性。正是以上原因促使药师在基层医院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在诊疗患者病情方面缺乏话语权[1]。

1.3缺乏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

要想顺利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基层医院必须要配备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人才。招聘大量素质高、专业的临床药师,为临床药学工作服务,目前我国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师只是做一些简单药品统计、配药、发药等工作,大材小用,不能充分发挥临床医生的价值。当然,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有原因的,高素质、专业的临床药师在我国还是稀缺资源,再加上基层医院的工资待遇不高、科研环境恶劣,使得优秀人才都远离了基层医院。医院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必须要配备相关检测仪器以及办公设备,但是基层医院由于发展形势严峻、经济效益不好、就诊人数少等原因,没有足够的物力、财力引进齐全的专业设备,对这方面的投资不够。

2.解决措施

2.1通过培训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

基层医院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临床药师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获得病人和主治医生的重视,用药建议可以被采纳,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完善用药思路和诊疗方案,化解和主治医生的分歧。基层医院要加强对临床药师的重视程度,让临床药师有一定程度的话语权,认可临床药师在医院的地位,明确临床药师的职责权利,鼓励临床药师参与院内的会诊工作[2]。

2.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基层医院用药的实际情况,对不合理的法律条款及时修改,加强对医药市场的监管,最大程度的减少临床上出现的各种关于用药的问题。

2.3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基层医院必须重视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临床药学室的建设和发展,大力培养相关方面的人才。基层医院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在物力、财力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购置专业的医疗设备和仪器,确保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同时,医院也要加强和其他医疗机构、院校的交流合作,引进优秀的院校毕业生投身到临床药学工作中来,对在岗的临床药师要加强培训,使其可以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先进设备的使用方法,还可邀请有关专家来院参观指导,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3]。

2.4开展用药宣传工作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合理用药的药物咨询工作,如:设立咨询热线,为患者及患者家属、医患人员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如: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降血糖的过程中,服用加替沙星会出现血糖异常,还可能会引发低血糖症,所以不能服食加替沙星,否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药学工作人员可以设置一个宣传栏或者出版刊物,宣传日常收集整理的药学信息、药学咨询以及新药介绍等,观察医院使用药物情况,必要是进行用药指导,纠正用药错误[4]。

3.总结

临床药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保障基层医院的医疗安全,指导临床用药,消除患者用药安全隐患,缓解医患关系,节省开支。但是我国基层医院在临床药学开展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发现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制度不完善、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仪器和人才等,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培养专业人才,购置先进的设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重视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确保基层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5]。

综上所述,基层医院必须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对临床药学工作的管理力度,积极借鉴国外或者大型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经验,解决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临床药学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基层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秀红.陈浩.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难点及应对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2,5(5):3-4.

[2]郭其.徐晴姣.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8):151-152.

[3]孔维娜.浅析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旬刊).2012,10(12):217-218.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字: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对策

医院感染管理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的感染管理日益受到卫生主管部门和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基层医院。基层医院相对而言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但是由于基层医院的一些先天条件等问题使得其医院感染管理这方面相对大医院而言较为薄弱,不管是由于资金、人才、管理方式或者制度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原因。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基层医院的感染管理非常必要。

1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1.1对于医院感染管理认识不足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便是管理者或医务人员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国内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笔者对本地区15间基层医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近30%基层医院的感染管理体系不完善,医院感染管理架构不健全。有些基层医院根本无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无独立的感染管理科、无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有些即使有了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科,但是由于人员问题、资金问题或者结构等方面均形同虚设,并未真正起到检查、监督以及相应的指导作用。由于缺乏专业的临床或预防医师,即使有感染管理科,也缺少相应的实际权限。

1.2缺少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为了人们的健康,医疗质量以及医疗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卫生管理部门针对医院感染管理也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等,同时要求各医院建立健全相应的感染管理制度。这些均是由于基层医院缺少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造成的,使得医护人员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没有切实实施医院感染管理。

1.3缺乏资金的投入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基层医院硬件环境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业务流程更加优化。在就医条件改善的前提下,基层医院对于医院感染管理的资金投入一直没有重视和加强,调查中发现所有医院没有医院感染控制的经费预算,每年投入的资金很少,一般都在5千元以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也导致了医院感染控制流程不符合要求、设施设备缺乏、重点部门监控不到位、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薄弱等问题的产生,使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令人担忧。

1.4感染管理人才缺失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人才的匮乏。调查中发现,除了3间二级医院配备有1-2位专职人员之外,其他医院均没有专职人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次数均比较少,调查中有5间医院院感人员从没有参加过院感的相关知识培训。

2对策

2.1思想观念教育改变

由于卫生管理已经颁布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等,所以应该对基层医院的医院领导进行相应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医院领导对于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院领导的责任感以及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视。另一方面,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的思想教育也要发生一定的改变,从根本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这不仅仅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医院、社会以及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简单的说,如果一个医院发生了大规模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那么这个医院将命悬一线,甚至面临关门,他的社会信誉将不复存在。所有医护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当然单单对于医院领导、医护人员的进行思想教育是远远不够的,患者以及陪护人员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他们的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从患者的痛苦、疾病转归或者经济负担等角度出发,让患者认识到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内心配合医院控制感染。

2.2建立健全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对于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的建立非常有必要。医院可以采用三级管理制度,主要有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科室小组。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共同监督医院感染体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医院一旦出现医院感染时,需要进行层层问责,由此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医疗行为的改变。各级行政部门需要采取监督的方式,加大监管力度,建立医疗安全责任制度[3,4]。同时还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临床医师,提高感染管理专业人才的比例,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而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医院感染日常的检测,多数仅停留在综合及回顾性监测等方面,需要尽快的将其转变为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前瞻性调查研究。检测时,需要尽早的找到医院感染的潜在问题,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保障。有条件的医院需要对医院的手术室、产房、内镜等高危科室进行监控,可以每月监测1次。

2.3加强资金投入和发挥国家政策导向

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是保障医院医疗安全重要过程。对于医院领导,需要将医院感染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在年度计划工作时,需要以一定的比例划拨医院感染控制经费,同时定期完善医院设备设施,尤其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如手术室、消毒供应室、产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等,逐渐完善不合理的布局。

对于医院感染的控制,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医院的积极性,还需要发挥国家政策的导向作用[5]。通过医患利益的共同点,采取宏观调控手段,需要将经济效益及医院感染情况进行有机结合,促进医院重视感染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卫生部实施的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将单病种进行限价收费,促进医护人员更加积极主动的预防医院感染情况,转变医护人员的不良行为,防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

2.4加快人才的培养

由于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相应的专业人才相对而言较少。因此对于医院感染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社会教育、医院以及医学院校这3个方面进行。医学院校应该开设医院感染管理专业或者增设医院感染防控专业课,在高校中培养专门的人才或使得医院感染控制在学生时代深入未来医师的心,使得人才的培养专业化、系统化以及科学化。同时,医院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医师培训,特别对于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以及统计学等薄弱环节加强,必要时采取参观交流、参加学术会、外出进修等措施,使其真正成为一名专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人才。对于在职医师的再教育必不可少,可以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每年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考核,综合提高每位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水平。

2.5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废物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6]。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医院按相关规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定本院医疗废物安全管理相关制度。从科室的分类一收集一运送一贮存一处置、专人专车专管,各项流程均符合规范要求。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实行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明确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严禁混装,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产生污染。

3、 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医疗护理质量的综合体现。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的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知水平,主动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减少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减低医疗风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病人就诊的满意率,也是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需要,是落实“三好一满意”的具体举措。

参考文献:

[1] 高岚,程燕玲,杨晶等.某医院加强门诊导医服务台感染管理的实践与体会[J].预防医学杂志,2014,32(5):443-444.

[2] 方群,章玲玲.立体防护在医院普通病房感染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0):2418-2419,2450.

[3] 李文耀.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3):2792-2794.

[4] Chopra T, Neelakanta A, Dombecki C, et al. Burden of Clostridium difficile infection on hospital readmissions and its potential impact under the Hospital Readmission Reduction Program [J]. Am J Infect Control,2015,43(4):314-417.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4

一、基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

(一)医疗器械监管重要性认识不足。基层的稽点放在了药品的监督管理上,对医疗器械监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重药轻械”的思想。

(二)医疗器械市场混乱。我国医疗器械分为一、二、三类,分别由市级、省级、国家级药监部门审批发证,这就造成了全国有近千个药监部门有审批发证权。由于注册审批部门过多,印章多,加上目前信息交流尚不畅,是一些不法分子敢于伪造、变造注册证,给医疗器械监管带来很多困难。

(三)监管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器械大部分是科技含量很高的高科技产品,涉及到多学科领域,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有效地对各种医疗器械的质量、性能实施监督检查,而我局无医疗器械专业人员,在日常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中,对医疗器械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方式上进行监督管理。比如:对资质、进货渠道、效期的一般方式的监督,涉及医疗器械的专业技术基本上无人知晓。目前从事医疗器械监管的管理人员多是从事药品专业技术或相关专业技术的人员,对医疗器械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很难适应相应的医疗器械监管工作。

(四)医疗器械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有待增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实施8年来,药监部门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宣传《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其他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医疗器械从业人员法律法规有所增强,但在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方面仍屡屡发生违反了《条例》行为。如不少医疗机构把医疗器械归属药剂科管理,而医疗器械涉及的是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在使用和保养环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指导和日常维护,以做到在日常的医疗诊治过程中能正确使用医疗器械,确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

(五)医疗器械的管理相对粗放。国家局对药品已经实现了独立、完整的监管,药品标准由国家药监部门负责,成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中的规定和要求,药典在药品监管体系中的法律地位已经确定。对于医疗器械而言,药监部门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没有象药品监管一样,建立起一套包括生产、经营在内的独立、完整的监管体系。因而产生了在医疗器械监管中不同部门法规的衔接、作用和地位问题,至使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管理粗放。从而导致有相当一部分经营和使用医疗器械的单位不能辨别进货对象的合法性,从非法渠道购进医疗器械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不能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能保障。

(六)缺乏相应的检测、检验机构与资料。在基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中遇到一些医疗器械质量问题时,很难找到有关医疗器械的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来对照检查。况且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少,而由于医疗器械的特殊性,有许多产品都无法送检,给检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造成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对涉嫌假劣医疗器械案件的调查处理中缺少相应的检测、检验机构的技术支撑,在案件定性上经常遇到很多难题。

(七)部分法律条文可操作性欠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条文过于笼统,在实施行政处罚时,条例中的处罚起点过高,在基层难以执行,致使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治。如我局在医疗器械监管中最常见的案件为个体诊所从非法渠道购进一次性注射(输液)器,其违法成本仅几毛钱,而根据条例规定最低罚款金额为五千元,致使案件的执行难度非常大。

二、做好基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高度重视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器械监管工作力度。在工作安排上,决不能把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处于从属地位,不能忽视基层医疗器械的日常监管工作,要努力开创一个药械监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新局面。

(二)医疗器械涉及多学科领域,专业技术性很强,它的安全有效性的确认和判断需要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员来保证。因此上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为基层监管机构配置专业人员或组织基层医疗器械监管人员集中学习培训,使基层医疗器械监管与药品监管能并驾齐驱。

(三)“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果医疗器械监管人员对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及医疗器械分类、文号格式等相关知识不熟悉,那医疗器械监管将是无源之水,依法监管无从说起。这就要求基层监管人员应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烂熟于胸,医疗器械的分类要明了,要熟悉医疗器械文号编排规律。在熟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还要注重从工作中及各种书籍、网络中积累医疗器械相关的电子、医学、机械、外语等知识。

(四)开展医疗器械的检查和建档工作,重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是医疗器械使用的主要单位,是医疗器械使用的最后一道把关。开展对医疗机构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建档工作,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时,也可以促进基层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人员深入实际,加强学习,提高对医疗器械感性认识。

(五)督促“涉械”单位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不断规范其经营使用行为。重点是对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和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加大监管和帮促力度,指导、帮助其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其所使用的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有关“涉械”单位必须按照规定建立完整的购进质量验收记录,尤其是对国家重点监控的植入人体Ⅱ类、Ⅲ类医疗器械等高危产品、一次性注射(输液)器、采血器等耗材的采购、验收、使用、销毁,必须建立购进、验收、发放、销毁的规范的并且具有可追溯性的完整的记录。同时还要开展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增强“涉械”管理相对人的守法意识、诚信自律意识和对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安全有效意识。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5

【摘要】本文针对现阶段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不断完善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档案信息化管理

科学且规范地记录个人的健康状况、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以及健康治疗等方面的资料,被称为健康档案。健康档案作为一种医学资料,对个人的自我保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新时期主要的办公用具。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促使电子档案在健康档案管理中被大范围推广,健康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时展潮流。

一、对健康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效率。早在上个世纪末,发达国家为了符合医学发展的要求,便将微机化管理应用于医疗领域,微机化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帮助全体医生对员工健康水平进行整体了解。医生只有对员工的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解答员工的问题,为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提供切实有效且质量较高的医疗服务。其次,只有维护好医患关系的连续性,才能为煤矿基层单位提供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员工提供有效且完善的健康档案可以获得员工的信任。再有,对健康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可以促进卫生的规划与发展,详细且完善的健康档案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以及发病症状,有利于对员工进行疾病预防,从而减少员工的医药费用。另外,可以作为医疗教学的参考资料,健康档案中详细体现了员工的社会层面、心理层面、生物层面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资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全面体现了员工的健康水平与健康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信息资源。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以及可持续性,能帮助医生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且精确的管理,预见性地帮助员工进行健康保健,可以帮助员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报道,现阶段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已普遍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并且大部分煤矿基层单位实现了员工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随着我国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很多煤矿基层单位都充分意识到了员工的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成为了煤矿基层为员工提供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虽然煤矿基层单位为员工积极建立健康档案,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是无法避免。

煤矿基层单位在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建立时,员工不配合,无法理解是限制建档工作的主要因素,还有,基层单位的建档人员对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没有高度重视,或是不具备良好的档案建立技术,最终导致煤矿基层单位无法对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完整记录与存档。有些煤矿基层单位领导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员工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只是针对特定员工进行健康情况建档,无法保证员工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很多煤矿基层单位的建档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没有了解并掌握健康档案的内容,在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记录时,依然沿用传统的记录病例的方式,将员工的病患情况作为记录要点,致使健康档案功能丧失,无法发挥其预测、预防、健康保健的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煤矿基层单位通过计算机对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管理,由于该电子产品的共用较少,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煤矿基层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记录,无法联网,导致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健康管理档案不具备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矿基层单位对员工健康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并不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条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无法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并且,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技术能力较差,严重缺乏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化管理员工健康档案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投入,并且信息化管理具有较高的维护运行成本与动态管理成本。

三、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展望

要想促使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保障制度体系,并对煤矿基层单位大力宣传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单位领导者形成正确的信息化意识,促进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

煤矿基层单位领导要对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定规范标准,并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加大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数据库是煤矿基层单位实现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保障与必要前提。煤矿基层单位领导首先要对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进行强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电子产品。在选购电子产品时,不能依靠主观意识,要采纳专业人员的合理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该产品的实用性,还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

档案信息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还要了解并掌握管理知识与医疗卫生知识。煤矿基层单位应该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与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保证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煤矿基层单位只有对员工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才能符合信息时展的需求,全面提高员工健康管理水平,为员工的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玲, 曾庆秋.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与展望[J]. 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2(33).

基层医疗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常见病;分级诊疗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1183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保障民众健康上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ZW(]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70号,2015-09-11[ZW)],要求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管理,并建立常见病分级诊疗。本文主要从常见病分级诊疗的视角,根据《意见》要求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探究新的基层卫生服务模式,以满足民众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常见病分级诊疗需要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

11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完善首诊制

常见病分级诊疗是根据各级医疗机构应具备的医疗服务能力,按照病种制定各级医疗机构诊疗范围和规范。这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明确职责,完成病种目录范围内的诊疗任务。基层医疗机构位于医疗体系的最前沿,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民众,其诊疗任务也就是更加清晰、重要,即既要完成病种目录范围内的诊疗任务又要做好患者双向转诊工作。因此,落实常见病的分级诊疗,完善基层首诊制、健全相关保障制度即变得尤为重要。

12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常见病分级诊疗需要各级医疗机构能够完成其病种范围内的诊疗任务。这样基层医疗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才能做好常见病的首诊以及双向转诊,扮好“守门人”的角色;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民众才会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提高,才会将患者留在基层;具备一定的医疗服务能力,才能完成医疗体系赋予的职责,更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所以,只有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才能落实常见病分级诊疗,才能促使基层卫生服务的模式的创新。

13常见病分级诊疗要求加强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包括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做好居民医疗、保健以及健康档案的建立等。根据各省常见病分级诊疗推行情况来看,都是以慢性病为突破口,逐步推进规范的常见病分级诊疗。由此可知,加强健康管理可以是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更好地掌握当地民众的健康状况,对慢性病进行实时的医疗防治和健康管理,构建民众健康档案,更好地保障民众健康。

2创新基层卫生服务模式的相关对策

21建立以全科医生为基础的基层全科服务

全科医生具备多学科的医学知识,并经过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他们是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载体,可以规范常见病分级诊疗,对患者病情做出初步的诊断,承担一定范围内常见病的诊疗服务,做好患者上转医院的分诊和下转基层的康复治疗。然而,当前全科医生教育、培养和培训上还存在很多不完善,需要健全全科医生培养机制,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增强全科医生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医生的待遇,还要适当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全科医生培养过程当中。此外,在医疗体系内明确社区全科医疗服务与医院专科医疗服务的责任划分,加强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长,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综合性和可及性。[1]

22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运行机制

首先,在人事机制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竞聘上岗;并且实行以绩效考核为主要形式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其次,改善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施行按病种报销和预付制度,并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再次,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信息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诊治流程,以此保障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得以执行。复次,根据波多里奇的医疗服务评价标准[2],结合服务目标,建立以基本医疗服务的工作任务、效益和质量、服务态度和社会满意度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机制。[1]最后,成立基层医疗质量监督委员会,对基层医疗服务进行监督,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并提出整改意见。

23引入信息化的医疗服务手段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日渐普遍的互联网络,使得越来越多的民众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医疗保健信息。引入信息化手段助推基层医疗模式的转变:其一,利用互联网建立远程医疗,进行网上健康咨询和诊疗服务,将上级医院优质资源引导到基层;其二,利用互联网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合作,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其三,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基层医生可以掌握区域内民众健康动态,更好地进行健康管理;其四,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规范各类登记资料,实行患者信息共享,完善居民健康档案。[3]

24加强与养老、康复机构的合作

当前我国已是老龄化社会,慢性病的患病率持续增高,养老、康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所以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康复机构的合作。将基层医疗资源伸入到养老、康复机构,方便老年人在突发急危病时的抢救和会诊、转诊,以及为老年人和康复患者开展医疗保健服务。建立老年、康复机构内人员简历详细的健康档案,定期为他们进行体检等方面的服务。这样既能为基层医疗机构拓宽医疗业务项目,又能对特殊人群加强并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人群的健康保障和基层卫生保健的发展。

25提倡基层医疗机构“家庭病床”服务

早在1984年,由当时的卫生部出台了《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ZW(DY]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病床工作的通知卫生部,1984-11-25[ZW)],开始向全国全面推广“家庭病床”的服务方式。家庭病床是以家庭为医疗康复场所,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医疗和护理,既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又可以减轻家庭在医疗护理上的经济和人力负担。通过家庭病床的设置,可以使基层医生与各家庭的关系更加紧密,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疾病普查、健康教育与咨询、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同时,家庭病床的设置也有利于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和危重疾病的康复。因此,针对当前的医疗状况,应当大力提倡家庭病床,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护理更有效地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

26完善居民的健康档案

在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上,基层医疗机构要以家庭为单位,建立每个人健康档案,重点加强老年、妇女、儿童、孤寡、残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等群体健康档案的建立;对一些患有慢性疾病和危重疾病的患者应在健康档案上用不同颜色加以标识区分。在填写健康档案时要以SOPA即主观治疗、客观检查、评价、计划地要求填写,并做到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不得随意涂改。在居民健康档案的记录上,基层医疗机构要做到居民信息收集及时,每年至少对居民随访记录四次。在健康档案管理上,要有专人管理、制度完善、统一编号、分类保存;并以动态管理的方式做到纸质和电子的档案两种形式的保存。

C上所述,基层医疗机构要以常见病分级诊疗为中心,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做好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医疗、保健职能,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为居民提高更安全、高效、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张英洁,李永秋,王丽君,等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构建与运行[J].山东医药,2014(43):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