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治疗方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医基本治疗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医基本治疗方式

中医基本治疗方式范文1

EBM是一门遵循证据的科学,核心是医务人员审慎地、深思熟虑地、准确而明智地运用目前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好的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制定出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2-3]。是“以人为本”及个体优化治疗价值的充分体现。在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循证医学已悄然与经验医学转换了角色,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医要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医教学必须先行,这也是中医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实践的必然趋势。

2传统中医肝病内科教学方式的缺陷

近年中医肝病内科本科临床教学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但核心教学方式仍处于经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囿于教科书、医学刊物的研究报告和教师个人的经验等。表现在:①教材与教学大纲的编写、更新周期严重滞后,教学内容落后于临床实践的发展。②教学方法单一、僵化,多为填鸭灌输式。学生被动,教师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对学生缺乏独立的临床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③倚重于课本理论知识,培养目标模糊,不与时俱进,偏重于知识经验型人才培养。④临床工作强调的是医疗实践与临床经验的紧密结合,疗效是检验临床工作是否有效的至高标准。倘若一贯地强调经验医学,就会出现如今的一些弊端:一是使一些理论上有效而实际疗效不佳或有害的治疗方案继续使用,而可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二是可能阻碍真正有效的新疗法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3实施EBM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EBM的基本理念已广为接受,但要将EBM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的临床教学中尚需时日,原因有:①教师知识更新滞后,EBM最新成果均以网络上英文版为主,这就要求教师主动提高文献检索能力和学习能力,积极参加相关培训。②学生应从理论课开始,重视学习EBM理念,掌握其要点。这就要求从学校层面强调教师和学生加强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以解决以上问题。

3.1基于教师的要求

限制实施一个目标的因素往往不是方法和手段,而是态度和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EBM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中医学本科生在继承祖国医学精髓基础上,主动地获取最新最佳的临床证据,培养良好地自我继续教育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开拓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医临床思维的锻炼、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主动运用EBM的理念、方法,主动更新医学知识,将最佳的研究证据有意识地贯彻于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对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及英文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EBM的新知识、新证据、新进展,才能给予学生更好地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书本中的中医肝病内科知识为主,内容固化单一,资源少。教师要不断地强化自身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加强收集、评估和利用证据进行决策能力的培训。从而在新证据出现时能够及时更新及补充中医肝病内科EBM知识。

3.2基于学生的要求

EBM实践是在全面掌握传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到临床实践的跨越。EBM不能取代扎实的临床资料收集、临床技能及临床经验等临床基础。只有掌握了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后才能充分利用好EBM知识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中医本科生在学习中医肝病内科理论课时,也应转变目前的学习观念。建议带着要掌握的知识点(问题)去学习,围绕知识点产生的原因,发展及解决的途径与方法,解决方法的优势评价这一思路进行。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辨证施治的实践精髓,要求中医本科生注重中医基本技能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立足于获取综合第一手资料。临床实习和见习中多接触患者,广涉于四诊、辨证、治法、遣药、医嘱、健康教育的各个环节,在各个具体的实践中寻找证据及解决方案。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这一学习手段,充分运用医学数据库收集最新的研究文献,在实践中体会EBM的涵义,根据最新的证据,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科学的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案。这也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3.3EBM在中医肝病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授完理论课,中医本科生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此时带教老师可用具体的临床病例按照脉、因、证、治、理、法、方药之顺序,结合现代医学提出临床病例讨论题,应用EBM的知识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核心在于利用证据进行实践,重点在于“用”字,具体可按国际通用的PICO模式。P(Population/Participants)特定的患病人群。以鼓胀(肝硬化失代偿期)为例,我们会面对这样一个问题:鼓胀并发的门脉高压症能否用中医治疗,何时介入中药或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这是EBM第一步,提出具体的临床问题。而学会提出问题是运用EBM技能之第一步。而问题一定是有实质意义的,感兴趣的,排除繁杂无用的因素,明确目的和方向。I(Intervention)干预。针对第一步提出的问题,采取怎样的干预(治疗方案)。如采用怎样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或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案等,如就门脉高压症而言,在中医药全程介入治疗前提下,是采用门-奇断流术,还是门-体断流术,或是TIPS术等这些具体的问题提出后,就会检索相关的临床资料,找寻具体问题的有力证据。C(Control/comparator)是对照组或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每一疾病诊断明确后,治疗方法有多种,治如中医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西医的治疗方案。每一种方案都有其利弊。这就要求医生作出一个正确的比较及抉择。从良莠不齐的方案中进行科学评价,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医疗条件,充分考虑患者的经济能力,但不能因为节省费用而牺牲患者的安全,从而得出最佳的治疗措施。O(Outcome)治疗结局。如对于鼓胀患者而言,合适的治疗方案执行后,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寿命、死亡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怎样。遵循EBM的思维和方法进行系统评价。EBM有较完整的评价体系。要遵循EBM原则,严格评价证据的有效真实性。以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疗效评价的“金标准”。其次为非随机同期病例对照研究,而以个例报道、专家个人意见等级别较低。具体而言,还是以鼓胀为例,掌握了鼓胀的有关中西医的基础知识前提下,根据具体病例提出具体问题,再根据所掌握的EBM原理和方法检索有关鼓胀的最新的中西医诊治知识,遵循EBM原则,评价所获取的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重要性,在老师的指导下,甄别出对具体患者而言最合适的证据为临床作出决策。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分析,确定学生的优缺点,渐渐学会用EBM理念解决实际的临床问题。

中医基本治疗方式范文2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中西医结合;骨科疾病

【中图分类号】R27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090-01

作为一种非常常见又难以根治的骨科疾病,慢性骨髓炎主要是由于急性骨髓化脓迁延不愈而导致的。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在临床医学中,金属类骨科固定物植入技术的大量应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慢性骨髓炎的多发。我院通过自身的医疗优势,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对这一疾病做出了新的探索。主要是通过西药来对患骨加以控制,使其不再继续发展,然后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彻底清除病患部位,最后通过中药来对病人的身体恢复提供必要的帮助,提高患者自我康复能力[1]。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对于降低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观察病例40人,观察患者中,男性28人,女性12人,患者年龄在20-70岁之间,平均年龄45岁。出现病变位置上来说,本组观察病历中,股骨处出现病变的患者16人,胫骨处出现病变的患者8人,肱骨处出现病变的患者12人。由其它组织感染引发此病的患者6人。其中表现出其他病症患者4人。

1.2 此痛的诊断标准:①有传统病史,由于外伤引发或者由于植入金属固定架引发。②肿胀性疼痛保持一个月以上时间。③患肢已出现增粗、增长、缩短或畸形,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活动障碍。④患骨表面上的窦道始终无法愈合。⑤x线检测结果显示,患骨内出现多处病变,坏死部分大面积出现等。

2 此病的治疗方法

2.1 西药及支持疗法:传统治疗方法采取高效强力广谱抗生素对病者体内炎症进行处理和控制,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用药,同时采用高蛋白等营养性药物作为身日恢复之用,治疗期间通过血浆等对患者体内流失养分和营养物质进行补充。

2.2 手术疗法:术前检测,穿刺检测,如检测过程中表现为明显的脓液状,则马上为其进行开窗引流,对患骨内死亡白细胞进行引流清除,先这样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保证体内感染控制,通过这种手段,对患骨内进行早期处理,有效的保证了患者在后期治疗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如检测过程中表现为坏死组织有明显包壳,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患病病灶处进行切除处理,对已经出现的肉芽组织进行完全剔除手术。通过这一处理,能够有效的保证患骨内血液的顺利循环,为后期治疗提供一定的便利。如手术后患者表现出明显的骨折倾向,则可以采用外部加固石膏的方式对患处进行处理,直至患者骨折倾向消除[2]。

2.3 中药疗法:本药方的配伍严格按照我国中医理论进行,具体从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原则出发,为此病患者使用如下自拟的中药方进行治疗:丹参、三七、黄芪、当归、熟地各30克,桔梗18克,乳香、没药、白芷、防风、黄芩、茯苓、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大黄12克。患者每日服1剂,服用1个月为-疗程。中医认为,对人身体的调理,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通过对人身体潜能的激发而调整人体内阴阳平衡,是有一定效果的,而本文研究所拟用的药方,正是从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方面入手,采用多种对人身体具有补益功效的中药药物,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尤其是在后期恢复阶段,采用中药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痛苦,解决了由于服用西药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2.4 疗效判定:本文所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效果判定,严格按照我国《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慢性骨髓炎(附骨疽)的疗效评定标准四)。①痊愈:患者病灶处症状明显消失,患骨窦道处表现为明显的闭合状态,患骨表明完全愈合,内部无明显病变。原有患处骨膜反应基本消失,x光检测结果骨质清晰。其炎症表现在愈合后一年内没有明显的复发表现。②好转:患者原有病灶处症状部分消失,患骨窦道处表现出部分的闭合状态,患骨表明部分愈合,内部无明显病变。原有患处骨膜反应基本消失,x光检测结果表现为骨组织处于恢复状态。③无效:患者原有病灶处症状无消失迹象,患骨窦道处表现出开合状态,患骨表明并未愈合,内部尚留病变。原有患处骨膜反应存在,x光检测结果表现为骨组织基本无恢复趋势,骨质条件无明显改善[3]。

3 治疗结果

按照上述治疗方案对这40名患者治疗期在4个月到一年不等,本院接受治疗的40名患者中,共计30人痊愈,出现明显好转情况8人,治疗无效者2人,治疗效率为95%。

4 讨论与体会

传统意义上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方式正如上文中所述,采用大剂量高强度广谱抗生素为主要方式,这种治疗方式下,患者体内容易产生抗药性。并且,西药的大量应用,非常容易损伤患者肝功,一定几率出现其他病变形式。实际上,是我国中医理论上,对于骨膜炎的治疗早有先例,采用西医为主,中药为辅的治疗方式,不仅仅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几率,更是能最大限度避免患者体内出现的抗药性,在提升整体疗效的同时,保证了抗药性以及西药所带来的众多毒副作用,为提升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治疗方案中所徐安全的三七和丹参,具有非常良好的活血化瘀效果,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也表现出对通络止痛的具体功效。而选用的当归在我国传统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补气养血方面,现代中医理论中也认为其有非常明显的扶正祛邪的功效,而采用金银花、蒲公英,在现代中医理论中,有清热、化湿、解毒的功效。多种中药的联合应用,能够起到明显的温经散寒、补益气血效果,部分药物的配伍使用,更是能够起到良好的活血化瘀之功。综上,针对慢性骨髓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位庄,王和鸣.中医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1-108

中医基本治疗方式范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4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8例伴随出现吞咽障碍症状的脑出血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46~88岁,平均年龄(61.8±1.4)岁;脑出血病史1个月内;吞咽障碍发病时间1~14 h,平均发病时间(4.9±1.3)h;治疗组中男性27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44~89岁,平均年龄(61.6±1.5)岁;脑出血病史1个月内;吞咽障碍发病时间1~12 h,平均发病时间(4.8±1.2)h。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患者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脑出血疾病相关诊断标准;②脑出血首发患者;③合并出现吞咽障碍症状;④年龄在<90岁;⑤患者意识清醒,可以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⑥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排除标准 ①合并患有其他能够导致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的疾病;②复发脑出血疾病患者;③病情非常为重,随时有生命危险;④患者意识不清或存在智力和语言障碍,不能与医护人员进行正常沟通;⑤合并患有肺部、肝脏、心脏、肾脏疾病。

1.4方法

1.4.1对照组治疗方式 实施常规中医针灸治疗,取穴主要包括:廉泉、水沟、风池(双)、合谷(双),得气后每次留针30 min左右,治疗1次/d,坚持治疗1个月。

1.4.2治疗组治疗方式 在对照组常规中医针灸治疗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将电极套上已经浸湿的海绵垫,患者甲状软骨上放正极,第7颈椎棘突处放负极,用弹力带对电极进行固定,调节输出量,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并有明显吞咽动作为益。持续治疗20 min/次,病情程度较轻者治疗1次/d,病情程度较重者治疗2次/d,坚持治疗1个月[2]。

1.5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时间、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病情治疗效果、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停止治疗后再次由于吞咽障碍入院人数等指标进行对比。

1.6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临床治愈:治疗方案实施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提高幅度超过2级;显效:治疗方案实施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提高幅度达到2级。有效:治疗方案实施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提高幅度超过1级,但没有达到2级。无效:治疗方案实施后患者吞咽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没有任何变化,或进一步加重[3]。

1.7 满意度评价方法 在所有患者结束治疗出院的前一天和当天,采用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患者对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疾病治疗方案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分为100分。满分:得分达到80分以上;基本满意:得分达到60分以上,但没有达到80分;不满意:得分没有达到60分。

1.8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均用SPSS18.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所得计量资料,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如果两组数据P值比较结果<0.05,则数据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吞咽功能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 对照组应用常规中医针灸方式治疗后(8.16±1.49)d吞咽功能开始有显著性改善,针灸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4.75±2.87)d;治疗组应用中医针灸方式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治疗后(5.83±1.68)d吞咽功能开始有显著性改善,联合治疗方案共计实施(11.06±2.14)d。吞咽功能改善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两项观察指标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病情治疗效果 对照组应用常规中医针灸方式治疗后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70.4%;治疗组应用中医针灸方式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治疗后脑出血伴吞咽障碍病情控制总有效率为90.9%。该项观察指标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3吞咽障碍病情复发率 停止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有17例由于再次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而入院接受治疗,病情再次复发率为38.6%;停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有3例由于再次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而入院接受治疗,病情再次复发率为6.8%。该项观察指标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神经内科中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该病患者主要具有临床患病率较高、致残率较高、经济负担高、死亡率较高等四大特点。吞咽障碍是该类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脑出血并发症,脑出血疾病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易导致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等现象,患者的机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最终使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不良影响,部分患者甚至会由于误吸症状的出现而并发吸入性肺炎等症状,不仅仅会使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明显延长,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4-5]。应用中医针灸方式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联合对合并吞咽障碍的脑出血疾病患者实施治疗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势:①电疗可以通过输出特定参数的低频电对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产生有效的电刺激,使患者神经元麻痹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对受损神经和肌肉的修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反复多次对患者实施电刺激,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显著增强,对吞咽反射弧进行重建;②针灸治疗可以使患者舌肌麻痹现象得到缓解,对舌部和咽部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促进作 用[6-7]。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论文和小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

参考文献:

[1]李子渊,洪维意.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综合治疗与康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17(13):233-234.

[2]刘亚琳.脑出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2):133-134.

[3]于淑燕,王凤艳,徐建梅.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5):649-650.

中医基本治疗方式范文4

目的:自拟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于2011年0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胆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和消炎利胆片口服治疗,而治疗组的31例患者利用自拟溶石汤剂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31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达到2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对照组总有效例数达到了2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41%,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自拟溶石汤剂;胆结石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46-01

下面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0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胆结石患者,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和消炎利胆片口服治疗,而治疗组的31例患者利用自拟溶石汤剂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用的患者均为2011年03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胆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22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55.45±4.77岁;对照组3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24到61岁之间,平均年龄56.66±4.55岁。两组患者的病程在1年到10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31±0.77年[1],其中病程在1-3年的患者是23例,病程在3-5年的患者是26例,病程在5-10年的患者是1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和消炎利胆片口服治疗,消炎利胆片每天口服三次,每次服用4片。而治疗组的31例患者利用自拟溶石汤剂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基础药方主要包括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桔梗5克,郁金10克,芒硝5克,柴胡5克,黄芩8克,海金沙25克等[2],辨证加减药方:热重者,需要添加连翘、大青叶、双花、紫花地丁等药物;发热口渴患者需要添加知母、天花粉等;疼痛严重的患者需要添加元胡等;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需要增加神曲、山楂等;呕吐的患者需要添加半夏、生姜、竹茹等药物[3]。针对不同患者类型及其表现症状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添加,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有关于胆结石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中规定,其中患者痊愈表现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完全消失,同时经过临床B超检测诊断以后身体正常,结石消失;患者显效表现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明显减少,同时经过B超检测诊断以后身体基本恢复正常,结石数量减少超过了70%;患者有效表现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明显减少,同时经过B超检测诊断以后身体基本恢复正常,结石数量减少在50-70%之间;患者治疗无效表现为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没有明显减少,减少比例低于50%或者没有减少,同时经过B超检测诊断以后身体没有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对比,我们发现治疗组的31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达到29例,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55%,对照组的31例患者中,其中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例数达到了24例,总有效率达到了77.42%,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胆结石是我国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在临床发病机制的研究中显示,主要是由于患者情志忧郁不畅,或者是饮食不顺利等导致,导致患者体内的肝胆之气郁结,从而造成胆汁出现排泄情况,使得患者容易出现情绪暴怒等异常造成肝胆上火,郁滞气机不畅,从而形成食积,造成患者出现痰热、湿热等症状[4],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以化痰、消湿等为临床治疗目标出发。

本文选取我院2012年0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胆结石患者,对照组31例患者给予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和消炎利胆片口服治疗,而治疗组的31例患者利用自拟溶石汤剂中医辨证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发现服用自拟溶石汤剂中医辨证加减方法治疗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达93.55%,而给予常规的氨苄青霉素静脉滴注和消炎利胆片口服治疗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只有77.42%,这证明自拟溶石汤剂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胆结石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牟丽辉.自拟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9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1,29(06):2844-2845.

[2] 蒋爱民,蒋鑫泉.自拟五金利胆排石汤治疗湿热型胆石症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01):91-92.

中医基本治疗方式范文5

[关键词] 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8(b)-0136-02

医学上将肱骨解剖颈结构以下2~3 cm范围内的骨折情况称为肱骨外科颈骨折中医理论上称之为“孺骨肩端骨折”[1]。从这一解释可知,胫骨外科颈结构是处在解剖颈结构下2~3 cm位置处,也就是肱骨干与大小结节下缘相互交汇的部位,即密骨质和松骨质连接处,这些部位应力比较差,因此比较容易出现骨折情况。间接或直接暴力都有可能会导致肱骨外科颈发生骨折,其中比较常见的是由间接暴力导致的骨折,比如突然跌倒后手掌撑地或者是跌倒过程中肘部着地等情况,其出现向上传达力量并作用在肱骨外径部位从而引发肱骨外科颈骨折。按照患肢位置不同以及暴力类型情况,可将骨折类型区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嵌插骨折类型、内收型骨折类型、裂纹性骨折类型以及肱骨外科颈骨折伴随肩关节脱位类型、外展型骨折类型5种类型。其中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是外展型骨折类型,然后是嵌插型骨折和裂纹性骨折类型。另外内收型骨折类型比较少见,最不多见的是肱骨外科颈骨折伴随出现肩关节脱位类型。该文介绍的这类骨折类型多发于老年人群,在青壮年人群及儿童人群也会出现,但是比例较少,多年的治疗观察发现通常情况下,女性患者较多余男性患者,左侧骨折情况较多与右侧骨折情况,为探讨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医治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该研究选取该院2012年11月―2013年5月收治的52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病例共有52例,均是2012年11月―2013年5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其中男性患者(17例)少于女性患者(35例)。其中全部患者总年龄最大的达到了82岁,年龄最小的是10岁,平均年龄为(50.2±2.5)岁。全部骨折病人中属于左侧骨折有31例,右侧骨折21例;没有肱骨外科颈骨折没有出现移位情况者18例,属于裂纹骨折者6例,嵌插骨折者有12例;发生移位骨折患者共有34例,其中外展型骨折者有25例,内收型骨折者有9例。

1.2 治疗方法

该组52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全部选择中医治疗手段,对于裂纹骨折类型及嵌插骨折类型病人选择三角巾悬吊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于内收型骨折及外展型骨折类型病人选择复位方式、固定手段以及药物治疗相互综合的治疗手段。

1.2.1 复位治疗方法 外展型骨折患者选择复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判断治疗过程中是否进行局部麻醉处理。选择两名助手来帮助完成工作,其中一位助手帮助进行外展牵引动作,另外一位助手进行反作用牵引工作,从而帮助纠正骨折造成的移位重叠情况。此时,医生采用两根拇指帮助按住患者骨折近端部位的外侧,将余下的四指将骨折远端部位的内侧环保住,帮助向外牵拉骨折远端结构,并且肘部结构往里收,此时复位操作基本完成。在治疗过程中对于年老体弱、轻度畸形的骨折病人,通常情况下不进行复位治疗,而是选择在患肢腋下放置棉垫材料,使患肢紧贴住胸口位置固定住,固定时间大约为4周。另外,内收型骨折患者大多数采用的复位方法是外展过顶治疗法,病人发生骨折后出现向前成角畸形性情况时,应选择把骨折前侧按压向后,使骨折远端想侧部位可以适当移动向前,帮助缓慢向上牵拉患者手臂,帮助矫正骨折前侧。如果患肢出现严重向前成角畸形时,可以将患者手臂举高过头顶,医生立在病人前外侧位置,采用两拇指将骨折远端压住,其余四指通过前侧位置帮助按住突出部位,若出现骨头摩擦情况,或者是断端结构相互抵触感觉则表明骨折成角畸形情况已经得到矫正。

1.2.2 固定治疗方式 固定方法可以采用柳木材料、杉树皮来制作夹板以及长夹板来帮助良好固定肩关节部位,等到骨折部位复位情况稳定后,采用3个或者4个棉垫放置在骨折部位的外部,并在上臂外侧以及前后位置都放置一块夹板,然后将短夹板放置在内侧帮助固定骨折部位。内收型骨折患者在进行固定时应将大头垫放置在患者肱骨内上髁结构上方,并将一块平垫垫放在外侧夹板突出位置处。外展性骨折患者可以腋窝处放置大头垫,然后在肱骨大结节部位上垫上平垫。固定好骨折夹板后,应该按照病人肢体血流运动及手指活动情况,帮助调整夹板的松紧程度,从而帮助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提高治疗成功率。

1.2.3 药物辅助治疗 病人骨折矫正完成之后,会出现瘀肿情况,病人会感到胀痛难耐,此阶段可以通过服用一些止痛药汤来帮助消肿活血,减少疼痛,并辅助使用一些药膏敷在辅助位置。治疗进行到中期时,骨头还未连接,骨折部位瘀肿情况也未完成消失,这段时期可以适当使用生血补髓汤,促进骨头生长、连接,可以选用一些接骨续筋的药物进行外敷。治疗进行到后期时,这段时期不用服用中药,此时是患者进行活动的主要时期,也可以通过针灸方法、中医推拿方法等手段,促进肩关节恢复。

2 结果

该组52例患者,经过中医方法治疗之后,通过随访了了解到患者治愈46例,治愈率为88.4%,好转者5例(9.6%),其中有1例患者为治愈。

3 讨论

该研究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其具有愈合速度、损伤程度小,能帮助快速恢复肩关节正常功能。选用中医方法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方法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时,建议将复位方法、对位解剖以及固定手段综合采用[2]。对于裂纹骨折以及嵌插骨折类型,这两类是无移位情况骨折,可以选用三角巾使患肢悬吊起来,悬吊大约两周后能进行轻微活动。另外,对于内收型骨折以及外展型骨折类型,这两类属于出现移位情况骨折,应采用其他治疗手段。

对患者完成骨折矫正操作之后,应采用药物进行辅助治疗,然后采用针灸方式、中医按摩推拿方式或者是适当锻炼方式来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其是选用中医方式治疗此类骨折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处于骨折修复初期,患者血脉损伤比较严重,因此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情况,此时可以选用中药进行外敷,能帮助消除瘀肿,缓解病人痛苦。临床上大部分医生认为早期不适合进行活动,但该研究认为应该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而定,早期也可以进行适当按摩、推拿来帮助改善血流情况、帮助消肿止痛,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处在骨折治疗中期时,继续进行药物外敷治疗,可以在按摩、推拿基础上进行适当搓捏活动,帮助促进药物吸收。通过拍片表明患者骨痂出现显著增长,可以增加活动度促进血流循环活动,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治疗进行到后期时,应多鼓励病人进行适当锻炼,然后辅助进行药理治疗、针灸治疗等,从而帮助改善患肢恢复正常功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帮助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风险较小、创伤少并且费用较低等优势。特别是对于出现骨质疏松情况的老年骨折患者,其愈合速度较快,创伤小,因此老年患者更适合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范文慧,韩晓健.中医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114-115.

中医基本治疗方式范文6

关键词:扁桃体啄治法 慢性扁桃体炎 治疗效果

扁桃体主要是指腭扁桃体,它位于人口腔深处两侧,在咽峡侧壁上,扁桃体能够产生淋巴细胞以及抗体,能够抵抗病菌以及具备相应的免疫功能[1]。由于扁桃体在人体中所处位置的特殊性,很容易导致病菌侵入而产生炎症。急性扁桃体炎在反复发作的情况下就会变为慢性,扁桃体发炎后,这种炎症不仅会随着病情的迁延而蔓延到相邻的其他器官,而且扁桃体隐窝中的细菌通过不断分泌毒素,经血管传播至全身,而造成全身性疾病,所以扁桃体发炎也是许多疾病的发病根源。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咽痛,当受凉感冒、劳累或者睡眠欠佳时,疾病就容易发作。临床中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类是手术治疗,另外一类是非手术治疗,该次研究中为患者选用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即啄治法,它是通过多次挑刺、点刺的方式,使扁桃体的隐窝口扩大,以利于其中堆积物顺利排泄至体外,能够保证患者的炎症情况得以减轻和消除,这也是一种保守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比较简单,无需麻醉,儿童及成人均容易接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80%以上患者达到根治的目的,治疗的安全性较好。该研究为进一步证实啄治法在慢性扁桃体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特选择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扁桃体患者共60例,择其中的30例用扁桃体啄治法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2]:(1)患者符合慢性扁桃体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同意参与该研究,已签署知情书。该次研究已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3]:(1)年龄小于3岁及大于65岁的患者;(2)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3)存在扁桃体严重病变者;(4)精神和意识障碍者。对所选患者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15~35岁,平均年龄为(26.3±3.1)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有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6~33岁,平均年龄为(26.4±2.6)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用头孢克肟咀嚼片(国药准字H20041240;规格:0.1g×12 s)治疗,按照常规服药方法用药,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患者需要治疗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用扁桃体啄治法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首先指导患者取合适,一般为坐位,将口张开,使用压舌板将舌头压住,使扁桃体充分暴露出来,使用扁桃体手术刀在扁桃体上进行雀啄式治疗,两侧各进行4~5下,治疗过程中患者会伴随少量出血,吐出2~3口血为宜。此治疗方法每2天或者3天进行一次,连续治疗5次为1个疗程,患者需要治疗1~3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每次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应体征情况,包括咽痛、咽干、咳嗽、咽痒、咽部堵塞、咽部异物感、发热。并将两组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疗效判定:显效:患者临床各类不良症状改善或消失,临床体征消失。有效:不良症状有所缓解,临床体征改善,患者无明显不适感。无效:患者相应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症状发生情况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发生率为3例,占10.0%;对照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发生率为9例,占30.0%;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基本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为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显效为16例,有效7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病率比较高,是临床上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此病较容易反复发作。慢性扁桃体炎一般多是患者在扁桃体急性期未得到及时治疗,使其反复发作,最终发展成为慢性病。慢性扁桃体患者的主要症状有咽部不适感、口臭、阵发性咳嗽、咽部异物感、刺痛感等[4-5]。有些患者扁桃体肥大,会造成呼吸困难以及吞咽困难,另外由于毒素的吸收,患者还会出现低热、头痛、乏力等症状。慢性扁桃体炎一般一年内可反复发作超过4~5次,扁桃体的发炎肿大会影响患者呼吸和进食,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另外扁桃体还会作为感染源引发其他并发症。

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对比

慢性扁桃体的治疗方法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当患者症状较轻时,可采取非手术治疗的方式,主要是帮助患者的舒缓血压,进行局部杀菌,或者使用含喉片等。但是单纯药物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是针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或者有化脓的患者,手术方法有剥离术、挤切术、等离子消融剥离扁桃体术等[6-7]。但是手术切除扁桃体又需有一定的手术适应证。而且扁桃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之一,切除后会消除患者的局部免疫反应,同时还会出现免疫监视障碍,因此需要严格的掌握手术指征。在现代临床纷纷采用局部物理疗法的思路下,探索并使用了啄治法,在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以及扁桃体角化症等咽部疾病上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该疗法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无痛苦,且不需要任何麻醉,不用切除扁桃体组织,不损伤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同时能够恢复扁桃体的正常免疫功能。该次研究中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使用扁桃体啄治法进行治疗。啄治法属于一种中医外治法,在中医中,扁桃体发炎属于喉痹范畴,主要是由于脏腑虚损以及虚火上炎作用于咽喉所致,长时间作用下,咽喉部便会气血凝结,出现咽喉部的充血和肿胀等,啄治法适用于慢性扁桃体的治疗,此治疗方式操作简单,治疗期间患者不需要麻醉,痛苦小,无副作用,成人和儿童都很容易接受,许多大型医院和基层医院都可进行操作,具有普遍应用的优势。该研究中观察组基本症状发生率为3例,占10.0%,对照组基本症状发生率为9例,占30.0%,观察组基本症状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7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应用啄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和相应体征,患者能够有效恢复,治疗效果良好。禤子才等[8]在该研究中,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使用啄治法进行治疗,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P<0.05),这与该次研究中的治疗效果相同。这说明啄治法能够有效减轻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基本症状。啄治法在保留扁桃体组织的前提下,均能有效地缓解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咽部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咽干不适的临床症状,缩小扁桃体大小,减少扁桃体内脓栓残存,临床疗效显着。

综上所述,扁桃体啄治法是一种中医的传统刺血疗法,通过对腭扁桃体进行啄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新型的中医外治法。具有排脓消肿、疏通经络、祛散瘀血、除积生新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炎以及扁桃体角化症等咽部疾病,其临床效果显着。对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使用扁桃体啄治法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基本症状的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刘碧荡.中药外敷辅助治疗儿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76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 2018, 14(1):43-45.

[2]曹会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54):161.

[3]毛蝶.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后观察及护理[J].饮食保健,2016,3(9):135-136.

[4]曲汝鹏,孙海波,冷辉,等.中医烙治、啄治法治疗慢性扁桃体炎240例[J].环球中医药, 2016, 9(1):97-99.

[5]董云鹏.慢性扁桃体炎临床治疗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0):115-116.

[6]张凤英,杨志敏,王世敏,等.扁桃体啄治法治疗儿童鼾眠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27):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