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文1

关键词:影视戏剧;传播;现代化;大众化

影视戏剧艺术从产生之初,就决定了其大众化的趋势,但随着影视戏剧艺术传播方式的改良,随着影视戏剧艺术传播手段的丰富,影视戏剧艺术的现代化与大众化趋势更加明显,可以这样说,影视戏剧艺术的现代化是大众化的基础,大众化是现代化的主要节点。

一、影视戏剧艺术传播的大众化趋势及特点

影视艺术的这种大众化趋势构成了大众文化的客观环境,这种客观环境又反过来对影视戏剧艺术的文本原创、拍摄制作和传输播出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结果是,影视戏剧艺术随着传播手段的现代化,越来越呈现出大众化的趋势,并使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逐步融合,而且随着影视戏剧艺术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快,未来的影视戏剧艺术的大众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那么影视戏剧艺术的大众化趋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

1.戏剧艺术的艺术性较淡,商业气息浓厚

现代化的传播手段,现代化的制作技术等,都为影视戏剧艺术的大众化埋下了深刻的铺垫。影视戏剧艺术的大众化特点,使现阶段的影视戏剧艺术有别于精英文化和艺术文化,在影视戏剧艺术中,艺术气息成为“尾大不掉”的、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种文化,而投资方、制作方更加注重影视戏剧艺术的整体商业气息,注重影视戏剧艺术的大众认可。原来的充满艺术文化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艺术电影被快速制作,快速传播的商业电影所取代。在不少影视戏剧艺术中,都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影视戏剧艺术的整体格调较低,为了迎合受众的口味,人们注重过分地渲染环境、背景及特技运用,但戏剧艺术自身的艺术属性却难以凸显出来。除了影视戏剧艺术的内容越发具有商业气息外,影视戏剧艺术的传播与推介方式,也成为娱乐化的主要阵地。宣传方在推介某一个影视戏剧艺术时,往往忽略该戏剧本身的艺术文化属性,而是注重过分地渲染它的视觉效果、明星阵容、投资成本等,通过大投入大导演大演员来引起观众对影视戏剧的重视,提升观众的吸引力,以此来维系较为稳定的票房收入。就如果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说,“收视率是罪恶之源”,在影视戏剧艺术的大众化趋势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

2.戏剧艺术的原创性不强,类型电影成主流

影视戏剧艺术应该是原创作品的发源地,但在现阶段,很少有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影视原创作品,影视戏剧的类型化趋势非常明显,影视戏剧艺术的类型化主要是指,影视戏剧文化的趋同性非常明显,“战争剧”“宫斗戏”“穿越剧”等等。影视戏剧艺术之所以呈现出类型化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影视戏剧原创艺术本身属于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一部好的作品甚至需要耗费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但现阶段的影视戏剧艺术在追求名利、追求市场份额,以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于原创作品缺乏足够的耐心,一旦别人通过某种类型的影视戏剧获得成功后,其他人就开始盲目的跟进与复制,使影视戏剧的类型化特别明显。其次,在影视戏剧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这种原创作品本身具备一定的风险,如果通过投资拍摄原创作品,投资方对市场前景没有较科学的预期,也没有“前车之鉴”可以参考,这使得很多投资方在进行戏剧投资时,往往比较偏向于拍摄类型片,对于他们而言,拍摄类型电影或电视等戏剧艺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这也是戏剧艺术类型化的主要原因。最后,类型片有相对固定的观众群体。前段时间,风靡一时的“宫斗戏”火爆荧屏,不少投资方、很多导演为了尽可能地快速地分的市场的一杯羹,一窝蜂地予以跟进,旨在通过相对稳定的观众群体来保障投资方的自身的利益。这是影视戏剧艺术越来越呈现出类型化的主要原因。3.戏剧艺术追求轰动性,盲目塑造明星效应影视戏剧发展到今天,不少投资方将赌注压在了大投资大制作及明星的轰动效应上,实践证明,这种赌徒式的影视戏剧艺术的投资,的确获得了相对良好的实际效果。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影视戏剧艺术的拍摄越来越追求庞大的制作及宏大的视觉效果,以及通过高片酬来聘请明星,以有效地提升影视戏剧艺术的吸引力。此外,在影视戏剧艺术创作中,产业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动了影视戏剧文化的大众化趋势,影视戏剧艺术的产业化,使影视戏剧艺术创作的原创性被忽视,戏剧文化成为一种可以复制、可以快速生产的东西。

二、影视戏剧艺术现代化与大众化的思考

影视戏剧艺术的现代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影视戏剧艺术的推广与普及,也容易带来相对负面的影响,影视作品的社会反映及批判功能缺失、人文精神缺失,呈现出低俗化、庸俗化的倾向。

1.影视戏剧的人文精神缺失

在影视戏剧艺术的大众化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影视戏剧文化的积极引导,影视戏剧文化将成为类型统一、意义不大的“烂片”,受众通过开支来影视艺术的观看或浏览后,往往除了浅显的认知外,没有过于深刻的东西,更难以激发人们的思考,大众化的趋势显然在吞噬影视戏剧艺术的人文作用。

2.影视戏剧的社会批判功能缺失

在影视戏剧艺术的创作过程中,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影视戏剧艺术脱离了批判功能的传统轨道,影视戏剧艺术的整体水平降低,本身就是对影视戏剧艺术的一种伤害。在大众化和现代化的当下,影视戏剧艺术成为了人们塑造英雄人物,严重脱离现实,寄托“乌托邦”幻想的主要载体,而影视戏剧艺术本身的社会批判性却被人们严重剥离,这是大众化的危害,也是值得人们警醒的地方。

三、总结

在影视戏剧艺术中,现代化为大众化提供了技术支撑等物质基础,大众化是影视戏剧艺术的趋势。在影视戏剧艺术中,人们应该把握影视戏剧艺术大众化的特点,并注重影视戏剧艺术的人文精神及社会批判功能,提升影视戏剧艺术的原创性和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尚琪儿.影视艺术传播现代化与大众化发展趋势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14).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文2

环境艺术通俗的讲属于一种艺术,在美术学的领域更确切的说可以是一种设计,它是贯穿于艺术与设计整个领域的一个有机合成体,体现的是一种是视觉的审美,通过人为地的将所设计的对象、空间、地域、环境等一些因素艺术化,设计成一种人们理想能够达到的效果。然而,在环境艺术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能够使环境艺术化以及使艺术环境化,通过相互交错的方式达到艺术设计的巅峰,他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单纯的作为艺术或者设计的一方面,而是将两者相互融合汇通,不像室内设计或者是园林艺术等,这些艺术的设计仅仅凸显的是单纯设计美感,利用的是在设计的艺术而缺乏在环境的依存,而环境艺术是受到环境的限定和约束,由设计师借助设计的手法在自然地基础上或者利用人工的手法将各种元素在不脱离本体的前提之下进行环境艺术的创作,从而体现绿色的艺术与科学。

二、环境艺术功能概述

环境艺术功能指的是人们生存的环境在日常生活或者生产所能够提供的帮助,在这种通过艺术手法设计出的环境在实用方面和艺术方面所达到的功效,比如在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城雕壁画等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环境艺术功能是个复杂的系统,首先取决于环境自身的特点,环境需要满足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借助艺术的功效设计对象在形体、空色彩等方面的视觉感,这样就会创造一种在局部感知整体的艺术效果,除此之外,也要结合生态领域中,遵循生态的平衡和环境环保的原则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力求营造一个节能、环保、再生、循环的生态环境,在社会的功能的推注之下,达到精神的境界,使人们感受到在环境艺术中体现出来的精神特感,使人们将亲和感、凝聚力、归属感都聚集在环境艺术的功能中,使在精神层面上流露艺术功能的价值和追求。而在这个复杂的概念上,人们更加注重的是在满足人们不同属性的基础上发挥它的功能价值与艺术效应,但是同样,在研究的过程会存在不同的侧重点,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要着重探究它在实际意义与效果,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根据实际的对象的功能进行理解、灌输以及侧重。

三、环境艺术功能的类型分析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功能进行分类:最常见或者最直接的分类就是根据在实用价值和美学设计上可以分为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根据作用的具体表现可以分为辅助功能和基本功能;根据物质的质与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功能类型和功能水平,还可以根据主题人物的设计特点将功能分为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

按照最常见的分类对于环境艺术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如下:

(一)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的分析

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又称为现实功能,在功能领域指的是环境艺术在设计上的具体用途和使用价值,在实用功能上不是单单的说明在功能的作用,讲究的是与其他因素相联系而说明,比如当地的民风民俗、社会的传统习惯、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环境的地理位置等等一系列的因素,这些在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上都是相互融汇相互交融的。而依据不同的案例可以设计不同的环境艺术,在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上直接可以体现在景观的实际价值或者作用,比如有居民小区的游乐设施、商场的休闲娱乐场所的设计等,而与之相对的一方面则具体体现在辅助物的搭配上,如制植被的种植、花卉的修剪等,所以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强调的是景观的具体利用上,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实用功能的类型进行分析:

1.日常生活娱乐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可以说是正在动态方面,在这方面主要应用在居民的居住小区内,在小区内部设计一些可以便于居民休闲娱乐的设施,而这些可以依据居民年龄的不同阶段进行设计不同的娱乐设施,比如:对于青少年可以为了减少学习的压力,建筑一些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台球场等等一系列的体育运动,对于一些忙于工作比较繁忙的父母来说,时间是他们最珍贵的东西,所以这些体育设备对于他们可能就是属于渴望为不可及的东西,我们就要考虑这方针对性的设计,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运动可以说他们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但是他们不会像青少年一样进行剧烈的运动,而他们更适合一写舒缓的运动,比如:太极、散步等,这就要在我们全面的考虑涉及对象进行合理的设计,在确保不影响生态平衡的前提之下,设计令人满意的方案。

2.文化教育方面

环境艺术文化的审设计永远贯穿于环境艺术的设计领域中,人们会将在文学中的丝情画意应用环境艺术上,这样不仅仅可以体现了在使用功能上的艺术特色,同时也提下了设计师灵感获得设计技巧,对于不同的景点,可以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人们信仰的宗教应用于环境的设计上,这样可以让人们直接通过观赏当地的景观进行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也可以进一步学习到一些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的享受,这样将文化教育应用于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即满足人们的要求,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3.生态环境方面

现在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棘手解决的问题,而环境艺术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必须要确保遵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不仅仅是对于环境中对象的设计,还需要注重生物的再生,使得在地球的生物能够持续的发展。而在这方主要体现在环境的绿化上,不仅满足人们对于美感的追求,更加注重生态平衡的需要,精灵减少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从而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二)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从美学的角度来讲,更加注重的是精神方面的追求以及标准化,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价值的特效,而这种特效最终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通过不用的审美手法艺术创作不同的环境艺术,再添加于人们的情感认知,将这些感性的因素相互交汇,共同创造和美化一种艺术上的设计。而这种艺术上的功能进而推进了人类社会大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认知功能

环境艺术不仅仅可以引起人们在精神和认知方面的潜意识,还会促使人们共同干的激发,利用艺术的手法焕发人们对于环境艺术的理解与热爱,通过对与环境艺术功能柳绿各种信息与思想,是人们对于不同的建筑设计表达不通过的想法,从而增进了语言的交流和信息的发展,更加体现了环境艺术功能的灵活与创新,更加具有深的寓意与情感的表达。

2.审美功能

环境艺术的审美功能具体值得是环境艺术作品中美感的表露,艺术家通过将美学的思想借用环境的艺术设计上,抒发了对于生活的体会、人生的感慨以及社会的希等情感的流露,它是环境艺术上的一种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文3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鉴赏功能

审美鉴赏能力,又称作审美能力,是指人们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它在人们学习、训练和实践经验、思维能力、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是以主观爱好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对客体美的认识、评价和再创造,是感性与理性、认识与创造的统一,主要在艺术创造与欣赏中形成并获得发展。人们在欣赏声乐艺术的过程中,审美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声乐艺术是通过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判断自己的审美方向和形成自己的审美观这三个过程来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当一个人能发现一件事物的趣味性,说明他能够从这件事物中发现美,声乐艺术一开始就会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就实现了第一步,成功激发了人对于美的兴趣。在享受美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声乐艺术形式,每个人都会产生自己的认知,并找到自己喜欢的类型,这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的审美方向。在这个方向上,不断接受声乐艺术的熏陶,感受着艺术本身的美妙与奥秘,人们不知不觉便形成了自身的审美观,并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审美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让人们以美的规律和美的理想去改变社会,发展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样人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讲究情调,精神层面也会变得更加富有,每个人都表现的更加有内涵,社会因此而展现出越来越和谐的一面。

二、声乐艺术的教育功能

如今的社会越来越注重德育教育,而声乐艺术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增加其文化内涵,将声乐艺术与德育相结合,更容易营造德育教育的氛围,使德育教育能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各个高校也发现声乐艺术对德育教育的有利影响,正不断加强对学生声乐艺术教育的培养。不同类型的学生会喜欢不同类型的声乐形式,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的性格。长期接受声乐艺术教育,使学生逐渐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也使身心得到更健全的发展,学生在不断接受声乐艺术熏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一种气质和内涵,这种气质和内涵会伴随着他们一生。声乐艺术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因为这种特征,人们对于声乐便有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因此声乐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脑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

三、声乐艺术的社交功能

声乐艺术教育是一个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类型的声乐艺术有不同的看法,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探讨自己关于声乐艺术的见解与思想,不仅是在研究声乐艺术,更增进了彼此的交流。每一次的合唱练习、舞台表演,都需要受教育者之间默契地配合,才能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这些都渐渐树立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了他们与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在接受声乐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与人愉快相处,这些都将成为他们的生活技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声乐艺术的实用功能

在生活中,无论你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在商场里购物,亦或是在餐厅里吃饭,身边都会萦绕着各种音乐声。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也能使我们的身心感到愉悦。当今社会,人们由于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精神变得异常疲惫,而音乐能够调节人们的神精,舒缓人们的疲惫,净化人们的心灵。柔和的音乐能够平缓人们的焦躁,治愈系的音乐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欢乐的音乐可以调动气氛。音乐已经彻底融入人们的生活,使生活变得精彩。如果有一天音乐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人们一定会感觉到不安,觉得生活缺失了乐趣。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文4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一般认为,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活动是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它最终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这种艺术品既有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也有艺术家本人的情感、理想和价值观等主体性因素,它是一种精神产品。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

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

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美术是一种空间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美术主要是一种静态艺术。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美术中既有表现性的,也有再现性的。

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艺术”与“美术”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在东西方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们的概念和使用它们。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原义是指相对于“自然造化”“人工技艺”,泛指各种用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以及音乐、文学、戏剧等,当时广义的art甚至还包括制衣、栽培、拳术、医术等方面的技艺。到了古希腊时期,艺术的概念仍是与技艺、技术等同的,但古希腊的绘画与雕塑在公元前五世纪发展到成熟阶段时,已基本确立了一套古典美的标准,为日后艺术涵义的演变埋下了伏笔。直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逐渐与“美的”等同起来,18世纪中期,基于美的艺术概念体系方才正式建立,艺术成了审美的主要对象。今天,英语中的“art”一词仍然既作“艺术”解,又作“美术”解,它既可以用来指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等其它各种艺术门类,有时又专门用来要指称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在内的视觉艺术。在很多西方著作中我们甚至还会看到,作者所说的“art”其实仅仅就是指我们中国人所认为的美术的一部分:绘画。而他们的“the fine arts”(我们直接译作"美术"),也仍然是指诗歌、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文5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

一、明清美术忠义题材概述

(一)明清美术忠义题材

明清美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反映忠义的作品,在作品中围绕着忠义进行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可亡国,不可忘天下的文化观念,注重忠义文化的教化功能,传递出艺术教育性。倡导普世价值观念。明清时期的忠义题材的作品的艺术追求相对较低,更注重数量和形式,从艺术层面上来讲艺术没有提高。

(二)忠义题材在明清美术中的价值

明清时期的忠义题材美术,开始融入到寻常百姓家,不在以追求艺术性为目的,而是追求题材的思想性,育人性,这与儒加艺术的本性思想是一致的,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艺术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也是教化的工具,预示着艺术发展的分化,走向专业化的特性。就这点而言忠义题材的美术,在整个明清美术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艺术性而言,忠义题材的美作品地位不断地下降。

二、明清美术忠义题材的分析

(一)明清时期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和以往的艺术品一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上层领域,但是这种题材的美术在这一时期开始迈向生活,尤其是融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忠义题材美术作品立足于生活和社会,以多种形态,采用各种表现方式,向社会的各个阶层传播;与明清前的忠义题材美术的转播相比较,明中期以后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传播范围更加的广泛,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社会阶层的主体发生变换,由社会的上层,逐渐向社会的下层人民转移,实现了主体的转换,成为明清忠义题材美术的特性。 明清时期从事忠义题材美术作品创作的人数量庞大,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不懈探索与创新,但是没有取得多大的进步,恰恰相反在艺术的追求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步,缺少代表性的作品,从创作的形式上,专业的画家也好还是民间手工艺人也好,总的来说,注重在量的层面做文章,主要是想把创作速度提高上来,因此作品的艺术性被忽略,与明清之前的忠义题材美术作品相对照,明清时期的绘画技巧与质量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固化某种创作模式,缺乏必要的灵活性;然而忠义题材美术作品这种特点却适合了作品大量生产和广泛传播需要,导致忠义题材美术作品更多地融入到普通百姓家中,离开了精英阶层,与他们渐行渐远。 忠义题材的美术逐步成为的民间美术,发挥着在民间教化育人的功能,忠义文化和美术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二)明清时期的美术是我国近代以前封建艺术发展的末期,也是封建美术发展的又一成就历史时期,为古代美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明清的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与明清的山水花鸟画相比较,对艺术的发展贡献不足,明清的山水花鸟画,成为揭示自然事物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而感染人们心灵具有特殊力量与效果的工具,与忠义题材的育人教化的功能截然不同,成为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的层面;明清的忠义题材,却推进美术的细化分化,专业化发展看到了雏形。

明清美术发展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是美术走向繁荣发展的同时与忠义题材开始分离,这种美术的发展特点,充分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知识分子的重于文化素养,对于忠义不大关注,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在不同阶层真实反应,体现出文化服务于生活的基本规律。明清时期参与美术创作的尤其是高雅艺术的创作主要是上层人员,但是专业性不强,多数是属于爱好进而走进创作的领域,成为美术艺术发展的大家,这是不同以往任何时期的在艺术上表现出的特点,与此同时,忠义题材的美术艺术发展,开始走进民众,众多的民间爱好者从工艺的制作的层面发展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创作数量大,范围广泛,参与的人员包含了社会的众多阶层,忠义题材的美术作品在明清体现出来的特点是以往任何时期所没有的。从根本上来讲,是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经济和资本主义开始同时存在,并不断的分化,社会阶层出现分化,艺术是这种社会现实的反应。

三、提高忠义题材在美术中的渗透策略

(一)明清忠义题材美术的发展成一个独立发展的艺术门类,体现了市民生活的意义,是民间艺术的主要部分。忠义题材的艺术扩展到到人口稠密、工商业发达的城镇,以满足市民群众的审美和生活需要。为广大农村提供艺术营养,推动农民艺术发展。丰富一些富于群众性的特殊形式,如风俗画、年画、戏曲小说插图等,把忠义的一些特殊的题材和内容融入到这些艺术形式中。忠义美术的创作往往是和手工业的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维护社会的稳定。

(二)明清的忠义题材的美术,要实现艺术性和工艺性紧密结合,在体现鲜明的忠义主题时,展现出优美的艺术特质,富有艺术性。

艺术的主要社会功能范文6

关键词:公共艺术 城市规划 心理需求 社会功能

公共艺术脱胎于城市与艺术不断的磨合和交融,城市为骨,艺术为血,艺术不再是为了锦上添花的外衣,而有其社会功能为支撑,在形式和精神层面达到了和谐与统一。许多人的误解是:城市中任何纯视觉化的装饰物都可以被认定为公共艺术。但是当代的公共艺术不仅仅体现在城市建筑、雕塑、壁画等纯艺术方面,还包含了具有公众性和参与性的所有公共空间的艺术活动。

一、公共艺术的起源

要了解一个概念,我们就要究其本源。在经济大萧条的社会背景下,罗斯福总统最先提出由政府组建“公共设施的艺术项目”机构,让艺术家参与国家建设,旨在创造更多的建设项目拉动就业。这项由WPA(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主持的联邦艺术法案,可以看做是公共艺术设计的雏形。1959年,费城首先批准了将建筑费用的1%用于艺术建设,这是第一个肯定了公共艺术法律地位的文件,我们通常称这条法令为百分比条例。

由此可见,现代意义的公共艺术是随着现代城市市政建设和社区环境改造等公共议题的出现以及市民社会公共精神的提升而出现的,它体现了社会公众对现代城市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文化传统、政治民主、生态环境、能源危机等参与讨论的公共性和自由性。所以公共艺术的公众参与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质属性,也是它与其他艺术设计的本质区别。

二、公共艺术的社会功能

(一)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

视觉性是艺术的根本属性,与之相对的审美功能是艺术最基本的功能。公共艺术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天生就带有审美的功能。同时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公共艺术的创作基地是无限大的空间,对任意空间美化,可以实现其自身功能。在审美需求满足的基础上,自身情绪得到升华,这是公共艺术与公众参与间的一种良性互动。对公众进行审美刺激的艺术设计,不再是以前简单的堆砌和修饰,也不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建筑装饰,而是按照既定的审美思路和审美观点对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设计成具有审美导向和审美教化作用的公共艺术形式。除此之外,公共艺术旨在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因此在设计时要时刻记住设计的主体对象,这也是由公众的心理需求决定的。公共艺术必须是大众可以接受、理解、欣赏的,是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的,不论其形式内涵都要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和行为习性。只有让公共艺术进入公众的生活中,其审美功能才能真正得以发挥。任何公共艺术的存在价值都是在使公众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后才体现出来的。当然,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审美期待与心理需求,必然会成为公共艺术职能扩展和提升的潜在动力。

(二)公共艺术对居住空间的改良

公共艺术不仅可以对外部空间装饰改造,更重要的是对空间进行重组、分隔和再规划。公共环境只有依托公共环境才能体现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其社会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公共艺术在材质和表现形式上基本没有局限性,适合设计师发挥。不同材质的设计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如金属给人以牢固、坚硬、稳定之感;陶瓷给人以温和、质朴、亲切之意;而纺织材料会让人觉得柔、温馨。公共艺术中对材料的充分合理的利用,不仅体现了公共艺术对公共空间的改良优势,还可以促进物质化的社会更具人文气息。

(三)公共艺术对民众的教化功能

公共艺术以公共环境为依托,社会是其发挥作用的场地,而公共艺术对社会的推动又反作用于社会,其强大的社会感染力和影响力超出了传统意义中对艺术设计的理解。

将公共艺术的教化功能作用于弱势阶层,叶蕾蕾女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范。她曾经在世界上许多需要帮助的国度工作过,例如卢旺达、厄瓜多尔、海地、加纳、叙利亚等。她还建立了一个名为“赤足艺人”的公益组织,旨在用艺术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的人民。她还是著名的“怡乐村”的创始人:通过对费城200多个废弃街区的艺术改造,使该地区重新获得生机。从她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所具有的强大的力量,足以改变整个社会面貌的力量。

2010年海地地震后,苏蕾是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边缘的最大的贫民区。这个地区是海地社会的一个缩影:大规模的失业、文盲、没用公共服务、卫生条件差、猖獗的犯罪和暴力。地震后的日子,这里的居民更是继续忍受着数不清的困难和痛苦。2010年11月下旬,叶蕾蕾女士前往海地,加入约翰娜和汤姆的五人代表团,在儿童和残疾人社区成员生活的帐篷工作。社区的帐篷是由许多灰色的混凝土块组成,从远处看成为白色的一片。叶蕾蕾通过让他们用不同的颜色和图案点缀,增加了整个社区的活力(图1)。在苏蕾,这个最贫瘠的地区,叶蕾蕾将人民团结起来去创造他们的居住区,由此激励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希望。正如她想体现的那样“从环境到心灵的转换工程”。

公共艺术产生于社会,也同样回报于社会,它通过自己独特的实现方式,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意识导向、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在考虑公共艺术的具体形式时,要始终恪守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我们平时的生活离不开公众环境,而公众环境的特殊性对个体的审美意象可以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普列汉诺夫所说:“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是由它的境况所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结底是受到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力关系所制约的。”在各种要素共同影响的社会环境下,积极的公共环境,可以促使公民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心理。

三、我国公共艺术的现状及改进

我国的公共艺术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标志是出现许多以革命英雄为题材的雕塑,严格的说,它们的出现是政治发展的需要,真正从民众考虑的角度很少。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沉浸在艺术个性和纯艺术的创作之中,忽略了作为受体的群众的感受,从根本上违背了公共艺术的基本属性。直到90年代,才开始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这仅限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其总体的设计水平、取材和立意都差强人意,发展的潜力十分巨大。针对我国公共艺术发展缓慢的问题,在此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第一,效仿国外的百分比政策,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公共艺术事业的发展。

公共艺术的设计与规划往往需要调动多方面资源予以配合,如果没有相关政策的保护,在实际实施中将面临许多困难,这一点在许多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均有凸显。百分比政策虽产生于国外,但是其效果有目共睹,我们可以参考其制定规范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用于我国的“百分比政策”。

第二,尊重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充分调动设计师的设计热情。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时应当享有充分的自由。诸多干预下孵化出的设计作品往往是“畸形”的。它们一味的迎合少数派阶层的理念,不能照顾到普罗大众观赏者的心理感受。这样的作品,不能引起群众的共鸣,只是单纯的摆在那里,长此以往,也只是废弃而已。所以,给设计师更多的空间,才能设计出有灵魂的作品。

公共艺术是一门新颖的设计艺术门类,它对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有目共睹。随着公共艺术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公共艺术必将受到大家更多的重视。我国虽然在此领域发展较为缓慢,但是许多专业性院校已经设置相关公共艺术专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公共艺术将会得到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敏.美国公共艺术[M].台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