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范文1

【关键词】历史教学;传统节日;现代价值

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科学的方式适度的给学生渗透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和节日故事,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能体现出历史教学的现代价值观。下面就对此内容进行阐述。

一、促使民间文化回归

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主要是将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全部的传递给学生,并将其中一部分具有价值的内容进行精细化传授,以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其实民间文化的演变主要是将民族文化内容嵌入到特定的时间亦或是空间框架中。由于各地风土人情不同,教师就应将这些内容设计成问题,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真实目的是为学生架构起一座现实与书本的桥梁,让生活世界的教育资本与书本世界融会贯通。学生基于此才能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所在,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动力。

如,中国人每年都要过的春季,其来源是当地有怪兽,人们为抵御怪兽用火药恐吓怪兽,使怪兽退却,之后人们开始在每年的这个时刻放鞭炮庆祝一年的收获。关于春节很多学生的体会不够深刻,部分学生甚至将春节等同于放假,原因是物质生活的提升,使学生很难体会到物质缺乏年代所有人对“年”的盼望感。九年级教学中有提及到二战的很多内容,包括在战争中百姓遭受的困苦,这一阶段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困难时期,全民物质生活匮乏,所以百姓对新年的盼望则更多,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面能够有新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小孩则希望新年有新衣服和新糖果,这一阶段人们对新年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希望通过新年预祝来年有新的生活。教师将这些实质性内容传授给学生以后,能提升学生对年的认知,也能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到“年”对于每一代人的不同记忆,学生对于中国传统的新年的感悟从固定的课本内容转移到现实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资贫乏年代人们对生活的渴求,让学生珍惜现有的生活。以此为契机,为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书本与现实的桥梁。

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更好地保护现有的民间文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民间文化传承环境。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域而言,学生不仅要学习汉语内容更要重视本民族学生的语言内容学习。中国的民间文化有着悠久历史,绚丽多彩中能成为文化百花园内的一支花朵,部分节气是华夏子孙长期劳动生产与生活方式。教学中,教师先要从民间实例的角度探寻问题,掌握教材中的际内容,通过适度调整,让学生找到契合的兴趣点,这也能更好的结合学生的特点,开展民族文化的创新。

如,原来少数民族有泼水的习惯,主要是农耕时代水是灌溉农作物的源泉,若没有水就没有来年的丰收,所以通过泼水的形式也是体现出人们对水感激的一种方式。但是现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人力可以调用不同地域的水资源进行跨地域灌溉,政府也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域的农业扶植,为少数民族兄弟修筑堤坝,含蓄水源,所以水不再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为庆祝一年的丰收和汉人兄弟的帮助,部分少数民族还是使用着传统的泼水仪式,邀请汉族同胞一起沐浴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家在一起载歌载舞,庆祝今年的丰收也预祝来年能风调雨顺。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刻的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先认识不同节日的寓意,并剔除传统节日中的消极部分,通过积极弘扬民族文化,在优良传统集成的前提下,让其中的文化艺术得以传承。

三、包容教育的民间文化表达

历史教学主要是在“教”和“学”之间,构建社会环境中人与环境间的认识,发展学生社会人格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随着新历史发展时期的要求,历史课程教学要秉承时代性,通过全球化视野的培养,让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的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也全面体现出历史教学的意义。历史教学的开展,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优秀的历史遗产,不但也能提升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人生经验,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利用和开发好各项资源,对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吸引海内外各国游客的参观,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新的认识和了解。故此能够获悉,文化的作用不亚于科技,历史作为一本丰富的人生教科书,是构教育素养的重要部分。

结语

传承中华文化是新课改的特色之一,它不但能让教育、生活、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隔阂消失,也能让学生多元化的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在文化探寻中形成新的认知。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审美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提下,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学生受到节日文化传承的影响,能强化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范文2

关键词:溱潼会船节 开发 现状

200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等联合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国掀起了包括传统体育文化在内的一股非遗保护热潮。我国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错综复杂,不同自然生态环境和生存方式衍生了带有鲜明的区域性技术风格、素质特点、民族品格的体育文化特征。

当今时代,重视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厚的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使它成为全民健身的一部分,成为现代社会体育文化的一部分,对其保护、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溱潼会船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近年来,当地政府本着以船会友,以节招商的基本思想,带动当地新农村建设,本文对会船节的一些保护和开发现状进行归纳,以期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基础性研究。

1.会船节传承的来源和沿革

公元1131年,相传南宋时期岳飞的义军与金兵激战溱湖,金兵大败,义军伤亡惨重,当地百姓为了祭奠死亡将士,在清明节,自发组成篙子船争先祭扫。以后,每年的清明节第二天,来自四乡八镇的船只、船民来此聚会,会船成为习俗。

以溱潼会船节在组织模式上仍然采用生活风俗遗传,以“溱潼会船”为主要品牌的民间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影响力,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2.溱潼会船节开发现状

2.1扩大影响,形成品牌

会船的主要场所——溱湖,建成溱湖国家湿地公园,2010年7月开始进行创建5a风景区的准备。湿地公园内现有植物110多种,野生动物70多种,每年都有30多种近10万只候鸟在此栖息,风景区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形成以溱湖为主体的水环境景区,会船节为品牌的湿地人文景观。

每年会船节前夕,奔赴上海、南京等地召开新闻会,扩大会船节的影响。邀请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高密度、大容量的报道,到2010年,溱湖风景区已与长三角及周边省市1500多家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

“一湖、一地、一镇、一园”特色鲜明。一湖,即溱湖,一地,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一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溱潼,一园,江苏河横生态科技园,开发了百年牡丹观赏、千亩油菜花观光、循环经济园等农业旅游项目,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现代农业、接受环保教育、体验农家风情的基地。

“十一五”期间,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形成了以“泰州华侨城、溱湖风景区、溱潼古镇”为重点的旅游核心区,促进了旅游业由“开发型”向“品牌型”转变。

2.2溱潼会船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作为现代体育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溱潼会船节独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比现代体育项目的开发更为优势的地位。会船节拓展了当地的旅游文化空间, 成功培植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坚实基础。近年来,溱潼镇依托悠久的历史资源优势、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深厚的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让这个千年古镇赢得了越来越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以溱潼会船节为品牌,旅游业快速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旅游景区周边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在溱潼会船节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下,当地居民利用地域饮食文化和自然资源,在自家门前办起了农家乐,用自家美食招待五湖四海的宾朋。

2007年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3溱潼会船节对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溱潼会船节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由于会船节的知名度在国内不断增强,会船人数和规模不断扩大,调查中发现仅篙船一项就达65条之多,参加会船人数达数千人。为了保证会船节的秩序及观赏性,大会不得不规定限制各乡镇参加比赛的船只数量。

近年来,会船节期间增加了群众体育节,溱潼镇因此获得了群众艺术之乡、体育强镇等殊荣。201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组委会评选为年度体育旅游精品。

2.4溱潼会船节对当地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

2005年以后形成以“会船节”为文化支撑的,实行产业联动通过品牌效应,实现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近年来更是在会船设计上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如2008年的时候有设计祥云、鸟巢等的会船,溱湖上出现天天有篙手,日日来会船的场面,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参与程度,增加了就业机会,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增加知名度,打造品牌,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在历届会船节的活动安排中,文化活动由2004年的群众文化表演,民间艺人表演,到2010年的茶文化节、古茶花观赏节、中国湿地论坛等多项文化活动,使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共展风华。

当地相关部门在拯救保护里下河这一水乡水上庙会,使其成为本地区特有风俗的活化石的同时,正极力拯救和保护一批与会船相关的民间艺人和民间艺术,对其进行原汁原味的保存、传承。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富有民俗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热潮。

农村传统体育文化是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发展具有鲜明娱乐性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r] 2008(19)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范文3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德育;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既有相关的专著,又有大量的论文。其研究不仅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教育、文学、美学各个领域,而且与现代化等现实问题结合起来,逐渐把研究引向深层次和多方面。如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契合的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评估研究等,都正视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潜在的规范功能,较多地展示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的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理论探讨多,实践路径少。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大学德育实践的视角审视传统文化,通过挖掘其优秀的教化资源和所蕴涵的多维的德育意义,寻找现实价值开发的路径,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通过转换而成为现代化过程的道德资源,从而将传统文化的功用价值落到实处,以求在大学德育实践层面上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德育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以儒学为核心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伦理规范、理想人格、审美情绪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的内涵是:首先,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可以丰富和创新21世纪的现代德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道德生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可资利用的德育思想资源,个体道德的发展应该建立在深厚的德育文化资源之上。正因为如此,借鉴一切可资利用的德育资源,在切合于中国实际的现代化的背景之上加以创造性改造和发挥,逐步培育出合宜的中国社会德育资源,这就是中国传统德育功能的现代价值之所在。其次,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有互补性。再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吸收传统文化精华,体现出中国德育文化的“民族化”特点。具体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明史铸就了中国人民的民族品格和民族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重要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立足国情,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大学德育的重要精神资源

随着中国经济的起飞,我们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但却面临道德资源的严重不足。要避免或限制现代化带来的消极效应,价值观的调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为现代化过程提供合理的价值范导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无疑蕴含着多方面的资源,这是维系我们民族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根基。我们现在提倡的热爱祖国、集体主义、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严谨礼貌、诚实守信、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等,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渊源。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对于彰显我们道德建设的特色具有根本性意义。

(三)当代大学德育必须立足于本土文化

学校德育工作是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奠基工程,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学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如何振奋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如何压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滋长等等。要解决我们面临的道德问题,还是要“近取诸身”,不能企盼外来宗教或依靠空洞的说教,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做法根本不能解决中国的痼疾。因此,我们不应忘却传承文明,只有复兴中国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才是唯一出路。我们不仅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把中国建成世界经济强国,还要把中国建设成文明之邦,必须发挥传统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重视对它的现实价值的开发,促其尽快实现现代转换。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并且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取舍、充实、更新,形成了充满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作用。

(一)中国优秀优统文化能使大学生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理论思维的训练,能开启他们的智慧和原创精神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儒学说到底是关于学做人,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学问。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在这个问题上,儒学突出了仁爱、和谐、秩序的“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中国哲人强调内心的平和与修养,因此在对待外部自然的态度上不是强调征服,而是追求与天地万物协调共存。今天,当人类社会面对生存、能源、环境等等难题困扰的时候,“天人合一”的科学思想是多么富有远见,富有历史的穿透力!这种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空间都对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首倡变革与创新的当推《周易》,即《易经》。《易经》是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起源,它以最简单的原理说明宇宙的来源,万物的始生及人类社会的进化法则,博大精深地囊括了上古社会的哲理、伦理、政治、经济、管理、军事、法律、天文、医药、预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尽管其中有不少不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内容,但瑕不掩瑜,其精华部分在过去、现在以至于将来都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已是《易经》的真义和精神。《易经》之易,首先是变化的意思,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发生变化的。《易经》重视且提倡人们应不断发展创新,不要思维守旧,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其次,《易经》也主张不易,即持之以恒,坚韧不拔,如其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健”就是经久不衰,刚健强胜、永恒不变的意思。再次,“易”则是容易,不畏艰难则是“易”,倡导的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大无畏精神。另外,《易象》上说:“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这是说从小应该不断扩大知识面,多实践前贤的言论及行为,使自己的道德学问大有蓄积。这一切,都能从哲学的、历史的、审美的层面开启当代青年学生的智慧和原创精神。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能引导大学生传承民族的优秀人格,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古典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诗人们忧国忧民的深思,献身报国的壮志,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的选择都是很好的教材。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古代诗词就具有鲜明的进步性,思想性。其后,历代爱国文人都用瑰丽的诗句抒发热爱祖国的情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爱国诗人屈原为使楚国强大富饶而追求不息的愿望的强烈表达;杜甫“向来忧国泪,寂莫洒衣襟”的忧国忧民思想每每读来都感人至深;王昌龄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豪情,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发沙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千古传诵,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万世流芳,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当代青年学生从中不仅能吸取知识与学问,更能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激励他们去实现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而奋斗不息的人生价值。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固有的伦理道德精神能滋养学生的心灵,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和道德素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精神内容丰富,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博大宽容的气度,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举世公认的美好品质,主要表现为:整体主义,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的和合精神,他还认为“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从而强调了社会的整体和谐;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人和是成功之首;荀子强调“群居和一”,“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就是说,只要全社会团结协作,同心同德,就能够实现国富民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历代儒家学者的大力倡导下,团结协作的整体主义思想已深入到各个阶层,孕育了中华民族仁厚、宽容、博大的胸怀。我们今天弘扬这些思想,有利于克服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道义主义,孔子主张“君子义以为质”,“义以为上”,认为君子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为人处事坚持道义至上的原则。他还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导向,以道德的自我完善为人生价值的第一取向。他提出做人的基本德性是“智、仁、勇”,认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继承并发掘了这一点,提出“仁、义、礼、智”,皆以“仁”为核心,仁者,爱人,即对人的关心和尊重。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我们在古为今用,重德求善时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关心人和尊重人仍然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克己主义,早在《易经》中就有“谦谦君子,用涉大川”的说法,认为君子应始终保持谦虚,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重大成就,即使遇到再大的艰险也无法阻挡他们奋进的步伐。孔子指出“克己复礼为仁”,中国古代另一位杰出思想家老子则提出了作为生活准则的“道”。老子认为:作为人类行为所依循的“道”,应致虚守静,强调慈、俭、朴等,这些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克己、谦虚的美德,对于莘莘学子们在学业上专心攻读,生活上勤俭节约均有裨益。总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融合统一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起来主要是“究天人之际”的探索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济民”的责任精神,“和而不同”的和合精神等等,这些精神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宝贵财富。

三、结语

对青年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以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为背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目标,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德育功能为切入点,选取一些历史上对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作用,而在今天现实生活中仍然包含着积极因素的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一番历史的考究和现代的诠释,并切实将其继承、弘扬和融贯到德育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为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供一个新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范文4

关键词:台湾教育;道德价值;办学对策

台湾教育同内地教育改革发展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通过教学手段的提升和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实现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台湾教育本身有着优秀的教学传统,一直以来对于德育教育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且逐渐的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道德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教学任务,无论是在学校教育还是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道德教育始终伴随着人们的一生,重视德育教育对于台湾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台湾教育的道德价值趋向

台湾教育在道德教育上体现着自身的办学特点,道德价值趋向于对办学环境和办学手段的完善和发展,在理论教育上道德教育注重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理论的进一步探索,与现实的教育环境实现紧密的贴合,为学生们创造不同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感悟,教学的意义更加的深刻。

(一)道德教育的现实环境。台湾教育办学条件有很好的现实基础,在道德教育传统中,学校愿意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穿在课堂和教学实践环境,让学生在各个学科和教学环境中感受到的道德价值。台湾教学注重本土化的教学,注重对本土文化的一个集成和发展,重视度学生集体主义的教学,保护本土文化不会失传,这就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对于国学教育传统继续的传承下去,实现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为道德教育奠定了文化基础。

(二)道德教育的办学手段。道德教育的办学手段应该体现多样化的教学特点,道德教育不能仅仅通过理论教学来感化和引导学生,必要的现实手段能够更加形象的展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们通过具体的行为和实例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台湾教学办学条件优厚,办学实力也很强,在社会实践方面对学生做出了细致的要求,通过学校的组织和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的实践当中,通过各种感官的调动,将道德教育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实现道德价值相互作用。

(三)道德教育的指导。台湾与内地自古以来文化都体现着一脉相承的特点,以为重要的理论指导,实现了科学的教育体系。道德教育需要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融合,以此作为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全社会的范围内营造和谐的道德教育的氛围,通过教学手段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明确价值原则,明确道德行为规范的正确选择,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从而投入到社会建设当中。实现道德价值向道德行为的有效转换,规范道德教育价值体系,体现德行教育的现实价值,提升的中国化实践能力。

二、台湾教学的道德教育现实必要性。台湾教学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升德育教育的现实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必要性,通过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体系来指导社会实践,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实现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和建设,实现台湾教学的道德价值。

(一)道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重要手段。我国的教育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教育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就是注重对学生内在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的道德能力实现有效的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认知和价值判断,从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身。将道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台湾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生完善自我的重要需求。

(二)道德教育是形成价值判断标准的必经阶段。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不同影响,学生接触到的环境对于学生形成价值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这些外部环境不是我们教育所能预知的,所以将道德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阶段,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化作用帮助学生对外界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实现内外化的有效结合,提升学生的自主判断的能力,道德教育需要受到教育的重视,将其作为教育的必经阶段,实现教育的具体化。

(三)道德教育是现代教育需要拓展的教学领域。现代教育对现代信息手段有充分的使用,道德教育体现在社会教学的各个领域当中,尤其是网络信息的飞速传播对于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如果能够实现有效地结合和利用就能够实现道德教育的良性发展,通过道德教育拓展先到教育教学的领域,实现对学生文化价值的教育,提升教育教学的告诉,升华教学的现实价值。

三、台湾教育办学中道德价值的明确

台湾教育办学中的道德价值需要明确,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实现教学效果的长效性,推动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真正的将道德教育的价值渗透到学生的内在,实现内化的作用效果,将教育办学作为一种实现社会文明的手段,促进台湾教育办学的不断发展。

(一)注重师德教育,提升教学团队的影响力。道德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善的过程,道德教育需要教师作为主导,正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理论中深刻的认识到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德行能够为学生产生重要的引导,将教师团队的师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提升教学能力,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影响。台湾教育应该注重教育教学交流,通过对道德教育模式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习和借鉴,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实现道德教育的教学创新实践。

(二)创设道德教育环境,注重理论实践两个课堂。台湾教学对道德教育的环境有着重要的要求,不仅仅在学校范围内注重德育教学,在家庭教育中也深刻的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社会传媒的影响力营造和谐的道德教育环境。通过学校教育深化道德教育的理论成果,通过家庭教育渗透道德教育对于家庭观念和婚恋观等价值引导,通过社会传媒的力量实现对社会主流价值文化的正确引导,充分的营造道德教育的教学环境,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课堂的良好融合。

(三)注重道德教育手段,实现学科教学间的有效渗透。台湾教育对于道德教育灵活的运用到多种的教学手段,尤其重视学科教学之间的重要联系,在各个学科教学实践中都渗透德育教育的理念,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明确自身学习的目标和价值实现的途径。深刻的认识到道德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关系,把社会道德问题引入到教学环境中,提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实现道德教育的多样性和现代性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台湾教育的道德价值在现实教育环境下应该得到深入和巩固,将台湾教育的办学特色不断的进行推广和创新,通过科学的教育模式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教育人才,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实现台湾教育和内地教育的互补合作,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提升道德教育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作者单位: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宋春,于文藻.中国台湾四十年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16.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文化风水文化建筑设计

中国文化渊远流长,建筑风水学博大精深,中国建筑文化在几千年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没未离开过建筑风水的字眼,从皇宫、皇陵的规划建设,到普通村落、民宅的建筑无不留着风水学的痕迹,建筑风水学随着中国文化传入西方后,也得到了西方学者的认同,特别是近30年来建筑风水学在国外受到了高度重视,甚至形成了中国风水业,中国风水也开始进入了百姓安居的视野,由此可以想象,可以推见在未来的世界闻名进程中,中国建筑风水学必将饰演重要的角色。建筑风水学与当代房地产有效结合是现代风水文化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造福当代百姓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建筑风水文化是古代祖先长期社会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易道博大精深,渊源流长,现在我们共同探讨建筑风水文化与建筑设计问题。

说到风水文化我们很多问题一直没有机会找到答案,比如环境的改变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多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应该被动的接受还是主动的改变,如果要改变的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规律吗?有人说这些方法可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好,方法论也好,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样的现实价值呢?这个现实价值怎么连续、怎么使用等等太多的问题。

风水研究领域目前正在突破也是最难突破从文化来讲就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产生与现代的结合,文明的进步是靠文化的融合,现在我们不是克隆工业化,要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建筑文明是新文明的一部分。

中国有一句格言:风水宝地,人丁兴旺。中国是风水宝地,养育着中华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上曾定都在西安、南京、北京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风水宝地,拿北京来说东有渤海,西有燕山山脉,富贵之地能使我们国家昌盛。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建筑风水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国古代建筑领域的灵魂,随着文明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风水应有的主导地位,在城市大规模园区的整体风水规划,房地产开发的整体策划,房产风水策划是从根源上把住了建筑风水的关键,从而为更多的百姓营造出一个事业顺随、家庭和美、身体健康的吉祥场所。同时也给开发商带来了回报。

二、中国的建筑风水学科是内涵非常丰富的,结合我们中国的建筑设计来讲,把建设风水科学与我们现代的设计理念相融合,这样才能体现出中国在21世纪建筑应该具备的特色。

易经是中华五千年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其中内含天象、地理各个方面,目前易经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受了国内外甚至全世界人们的欢迎和重视。近几年来尤其在东南亚各国众多的易学爱好者,纷纷把易学知识应用到不同领域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自从2003年秋在印度尼西亚成功举办“环保与易经”大会以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更多的学者把易经风水学和现代建筑、现代家居、现代环境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之古今结合,古为今用。人们不再要求简单的、外在的气派、豪华,更多的是追求内在的温馨、舒适、实用、健康,体现以人为本的物质享受、精神享受。

建筑风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看法有人扬之,有人抑之。扬者认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抑者认为是封建迷信。中国建筑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有一些古建筑文化是古代祖先生活经验的总结,在中国建筑文化乃至在世界文化中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产生,更希望建筑风水文化能在新时代得到不断发展和重视。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理论结合,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传统之所以必须尊重是因为它是创新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世界和中国的历史都表明,不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曾经创造了工商文明,未来的文明必定在文化的融合中产生。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下,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中国风水文化传统的良莠,不能单凭主观愿望区别,只能在创造未来的实践中鉴别。传统是被保存或淘汰,决定于它在创新文明的实践中是否有积极的贡献。作为环境文化和环境艺术的中国风水文化,不仅包含某些科学和技术的因素,而且包括有终身的价值选择和产业的道德规范。

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范文6

中国当代油画构图影响因素有很多,一方面中国的传统艺术的对当代油画的创作理念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受到西方的油画创作思潮的影响。中西文化的冲击下,现实文化的创新需求也影响着中国当代油画构图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影响

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中,构图的形式、色彩安排上更倾向于传统的搭配习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构图语言注重对于情感艺术的体现,在油画的内容上也是以写实记录日常生活习惯的构图为主,在创作技巧上油画的创作着重在感受恢弘浑厚的笔法,以清晰明显的空间性体现创作风格。中国传统油画创作特点是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空想主义的思想,一段时期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油画创作脱离了社会现实,油画的内容空泛缺乏内涵明,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油画创作才回归到自然,回归生活,将文化的积淀和文化情感真实的展现在作品创作中。

(二)西方油画创作思潮的冲击

西方油画创作追求的自由奔放的创作风格,这与中国的传统油画创作思维是形成鲜明的对比的,在构图上以抽象的空间画面感展现创作思维,色彩上绚丽和谐,追求精致独特的创作风格。油画艺术是西方的代表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其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境能够带动人的情感思维。西方的油画创作多以情感表达来展现艺术特色,重视与人的情感共鸣,带领人们去探寻生命的真谛,感受生活的意义。

(三)多元文化创新趋势的选择

随着西方油画艺术的传入,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多元化的文化思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创作的趋势。文化创新是要来源于生活,依托于现实的事物和情感,社会环境、价值观念都能够影响油画创作的风格,展现出的思维观念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性。中西方的油画创作艺术形式有各自的特点,相互借鉴和吸收、取长补短,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创新和突破。

二、中国当代油画构图特点及发展趋势

中国当代油画有多重表现手法和表现风格,在统一的创作思想上有一个标准,就是注重艺术情感的表达,油画的构图作为油画的基本框架,对于整体的艺术表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当代油画的构图特点上,按照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的风格可以将油画的构图特点划分不同的类别。中国的油画发展历史并没有的西方的深厚,因此当代的油画创作还应该积淀更多的经验,实现油画创作的稳步发展。

(一)中国当代油画构图特点

中国当代油画构图体现的是多元化创作特点,在油画的表现形式和创作风格上区别于西方的油画创作。在表现形式上以写实型和抽象型为主要的类型。在创作风格上追求的表现力、象征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1.不同表现形式:写实型、抽象型

在写诗型的油画创作中,注重对人物景物的形象刻画,整体的画面布局体现的稳重坚实的特点,通过对实物的刻画展示内在的精神表现。在构图的色彩上形成鲜亮明艳的特点,善于把握最自然的原始色彩。而抽象型的表现形式则注重对于刻画对象的意境的展示,在形式上和构成要素上善于多点线面的细节进行刻画,在整体的构图中凸显个性化的特点。

2.不同创作风格:表现性、象征性、艺术性

表现性的创作风格更加直观的展示所要刻画的对象,油画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非常强,带来的视觉效果非常的震撼。象征性的油画创作在构图上追寻的意念形象上的视觉语言,以抽象的美感激发人们探索的欲望。艺术性的构图特点更强调艺术的构思,将客观的形象信息创造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将富有装饰性的手法通过艺术构思进行加工创作。

(二)中国当代油画发展趋势

中国当代油画想要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在油画的创作技法上和艺术表现上下功夫,由于中国传统绘画创作的影响,中国当代油画的构图上仍旧遵循着一定的传统,在意境的表现上需要寻求突破。油画艺术崇尚的是视觉上体验,通过色彩和构图表现实现与观赏者的心灵上的震撼沟通,并且将这种影响力长久的保持下去,因此中国当代油画创作应该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创作道路,形成中国油画艺术的独特风格。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需要走国家化的发展道路,对于西方油画发展的先进的理念和思维,更好地去探索和发现,结合时代创新思维去拓展油画创作的思路,实现中国油画的全球化发展。

三、结论

中国当代的油画创作应该敢于大胆地创新,通过构图表现实现情感的传递效果,真实地记录和展现中国文化的张力,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价值观念展现在油画创作当中,丰富油画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体现油画作品的现实价值,将情感的表达和价值展现融合在一起,积极地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实现中国油画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苑仁莹,赵俊学.浅谈水墨画构图对现代插图的影响.美与时代(上),2011,(06).

康定斯基著,李政文,魏大海译.艺术中的精神.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何丽.中国当代油画构图的美学内涵.美术界,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