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经营范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经营范围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1

关键词:商业 旅游业 联动发展

商业和旅游业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中关联度极高的两个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观念的转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城市商业和旅游业表现出新的发展特征,为商旅联动发展提供了基础。

商旅联动即商业与旅游业的联合互动、共促发展。它是近年来在城市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依托于商业与旅游业的密切联系而日渐突出的。笔者将城市商旅联动的概念界定为:依据城市商业和旅游业的产业特点及二者在发展中的密切关系,利用各自的经营优势,通过旅游休闲与商品经营的互相渗透,达到各自市场扩展、经济发展的过程。商旅联动是商业与旅游业在经营中的交叉融合,或者说是商业和旅游业各自的产业特点在对方经营中的体现,也是一方在另一方产业发展中对自我发展机会的捕捉和把握。

城市商旅联动发展的内外营力

休闲、体验经济

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的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驱使下的行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是人存在过程的一部分。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行为和事件,及其中所产生的美好感觉。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指出,继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经营者通过为消费者“生产快乐”和创造内心愉悦而获得财富已逐步在现实中得到体现,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提供物”,必将引起新一轮经济热潮。商旅联动在这一热潮中应运发展成为休闲与体验的大众形式之一。

“人流效应”

旅游流={游客流,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能量流,文化流},它是指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或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的单向、双向的子流集合。旅游流是旅游产品销售的必要因子,其与旅游产品吸引力大小成正比并具有方向性,是一个矢量,其核心和主体为游客流,其本质是游客的集合即客流或人流。

商业以卖买为本,商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发挥主导作用。旅游活动中大量的人员流动携带信息、资金、物质和文化等要素带动、形成了各子流的流动。不息的人流可以刺激购买,旅游客流的大量涌入将为商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内在活力,反之亦然。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主要功能

突破传统分工和部门界限

城市商业与旅游业自古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由于长期以来受行业分工与政策因素的制约,二者之间素来界限分明,很少有真正的联合发展,或利用对方发展的机会来发展自己。商旅联动的提出适应现代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通过现实经营中商业和旅游业之间的相互嫁接,相互亲和,使新老产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两者的融合中,相互影响与促动,拓展双方的消费市场,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这不但有利于旅游业抓住商业发展中的机会,也使传统商业得到娱乐化改造,使其旅游价值得以体现。因此商旅联动是一种创新经营。

促使城市经济发展及城市功能分区趋于合理

商业与旅游业的联动发展,促进了城市综合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形成,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城市商业的繁荣,能极大地吸引游客,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而游客停留期间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消费会进一步增加,又使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进而促进城市工业、农业、外贸等行业的发展,提高城市宏观经济效益。

城市的主体是人,城市规划越来越注重城市功能的人文关怀。商旅联动在空间上突出表现为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形成,就是城市功能的人本主义走向的一个体现。在游憩商业区内,原本分散经营的商家因级差地租效应的驱使而走向集聚化、规模化,市民或旅游者可在此尽享购物乐趣;除商家之外,区内还集中了广场、绿地、步行街等各类开敞的休闲空间及高质量旅游景点,使得商业和旅游活动可在此集中开展。商业、旅游活动的频繁开展,使城市中出现这一商业、休闲等公共设施高度集中的多功能区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游憩商业区的建设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主流和新趋势。

促使新型消费产品和消费模式的诞生

商业与旅游业的联动使消费层次实现互补。商业满足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无论是物质匮乏时期还是进入高额产品消费阶段,商业的物质产品供给起到重要作用;而旅游业更多的是提供一种过程和体验,侧重于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因而商旅联动能全方位的、更好的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如香港旅游业的兴起是与其自由港开设相伴而至的,这是商业与旅游业结合的典型范例。商旅联动丰富了商业经营和旅游活动的内涵,“游”与“购”的界限渐次模糊。购物旅游、会展旅游作为新的旅游产品推出丰富了旅游产品谱系;大型商场的游乐化、观光化,使市民和游客可畅游其间,集游、购于一体;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将游憩商业区纳入旅游线路组合中。消费产品、消费模式的多元化、动态化,正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表现。

协调旅游淡旺季

商旅联动使旅游业与商品产销相结合,完善了旅游过程中旅游购物这一环节;商业旅游价值的体现和商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新的旅游项目和内容,提高了旅游者的行为层次,这些都有利于增强城市旅游吸引力,有效延长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滞留时间,为调节旅游淡旺季差找到了一条路子,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推促城市商业多元化发展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预测到后工业社会的休闲消费是服务业迅猛发展的必然趋势,商旅联动发展,使消费者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立足于休闲娱乐的精神层面,为商业发展注入新的成分与活力,体现商业功能的多元化,弥补了商业过分追求经济唯一性的不足,使商业具备休闲娱乐的人文关怀特点,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与品位。

现在,我国商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到10%,但各个城市的商业竞争却异常激烈,而且长期采用的降价销售,使商业竞争进入了恶性循环。因此现代商业应该是深层次的竞争,这就要求商业经营要转变思路,具有创新经营理念。旅游业是21世纪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也是人类未来消费的热点之一,商业与旅游业的联合发展为商业融入新的内容,使商业能充分发挥自身经营的特点,挖掘商业本身的旅游魅力提供了可能,更为商业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了必要条件。

商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的主要思路

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

优化结构是功能有效发挥的前提。随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和旅游业,它们自身的发展也必须进行规模的拓展和结构的抬升。而单纯的规模扩张不足以支撑本产业经济的高速高效增长,产出结构、技术结构、资产结构、就业结构、经济运行结构等方面的优化和提升是商旅联动面临的首要任务。

树立大商业、大旅游的发展理念

在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今天,专业化分工越细,产业间的独立性渐次消失,而逐步结成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产业群体,并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对于商业,应树立起现代的商业观念,具备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思想,以多层次、多领域的市场体系为目标,组织和发展社会商业,以多种流通形式、多条流通渠道,最大的容量完成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的转移。在经营内容上,提高无形商品的比重,拓宽传统商业的经营范围;在经营方式与策略上,应使零售业态多样化,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要。对于旅游业,由于其多要素、多行业的密切关联性,旅游部门应树立“大旅游”观念,积极主动的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通过优势互补、密切协作来稳固行业地位。只有这样,联动的视野才不至于局囿于商旅两业表面上的关联,而将视角转向联动模式的深层次挖掘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来。

强化产品联动开发、商旅活动多元嫁接

在设计开发新产品、新项目时,应注意现有资源的综合开发、深度开发,做好相关设施的配备及配套工作,形成联动开发态势,使消费者能从多角度、深层次的发现目的地的多重价值,既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又有物质上的收获,前者由可感知的视觉景观获得,后者则是对体验、经历的承载。美国迪斯尼乐园门票收入仅占总收入的25%左右,其他则大部分来自于旅游商品和餐饮等收入。反观我国的一些旅游景点,仅仅关注产品第一功能的开发,门票收入几乎是全部收入的90%以上。应通过多样化产品开发、多元化的活动嫁接提高景区和零售网点的收入水平,是商旅联动的初衷所在。

依托城市、创新开发

城市是商业与现代旅游活动进行的主要载体,是商业与旅游业联动的起点和操作平台。无论是从古代城市起源假说中的“集市说”,还是《汉书・食货志》“商贾大者积贮信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所述的城市旅游最初的萌芽状态,可见商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历程紧密相关;同样,城市与旅游业关系也极为密切。城市是现代旅游的支撑点(Page,1995),也是商旅联动的最佳依托地。持续不断的城市化进程造就了城市中的休闲、“享乐”阶层,为大规模零售业态的存在和旅游出行提供了客观保障。正是由于城市与商业、旅游业的紧密联系,商旅联动的发展和深化应按照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根据客源市场发展的节奏、资源本身的组合要求和游客消费心理的变化等要素,对城市资源进行创新性动态开发,扩大城市旅游、城市商业的市场辐射半径。

构建商旅联动发展的模式

商旅联动是城市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组织创新,商旅联动的形式可大可小、表现多样。目前城市商旅联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娱购互动商业街、购物旅游、会展、商场促销文化活动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商旅联动发展的理论体系进行探索和梳理,并使之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应用性,因此对于商旅联动发展模式构建的研究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商旅联动发展的模式涉及多个领域,但最主要的表现在三大模式的构建:旅游购物――商旅联动的最佳切入模式、游憩商业区――城市商旅联动空间组合的优化模式、会展旅游――商旅联动的集聚型规模发展模式。

总之,现代城市商业与旅游业的发展特征,使商旅联动发展成为必然。商旅联动是城市经济发展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组织创新,商旅联动对城市经济发展作用重大,以商业促进旅游、以旅游带动商业、商旅一体的商旅联动发展形势将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战略。

参考文献:

1.魏小安.旅游目的地发展实证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2

 

一、项目概述

***宝湾阳光高科技生态植物园,集观光和高效农业经营为一体,重点利用高科技手段栽植培育、销售反季节水果、蔬菜、花卉;进行盆栽植物栽培、销售等。

本项目的建设地点位于开发区灵珠山街道,毗邻***野生动物园和灵珠山菩提寺,共占地13亩。智能连动式大棚6600平方米,由***北江实业公司投资兴建。

经营理念:精、新、奇、特。

精:主要培植、销售精品高档产品。

新:生态园为高档智能连动建设,采用高科技培植,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培育新品种。

奇:培育盆栽果蔬——樱桃,品种多样,口感怡人,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特:培育名优特新品种,一年四季都可提供果蔬产品。

经营范围:农业技术开发、转让;技术服务、咨询;种植销售盆栽花卉、蔬菜、果树;加工销售、批发、配送蔬菜等农产品;农业果蔬采摘及观光旅游服务。

服务群体:随着我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及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人们的休闲方式也在悄然改变,尤其是中产阶层和具有小资情调的中青年群体,更加崇尚自然和回归自然。高科技生态观光园正好迎合了这一群体的休闲心理,既满足了他们的浏览、观赏目的,又让他们融入其中,在天然氧吧中享受采摘带来的收获与快乐,离开时还可以带走生态园独具特色的盆栽果蔬。

发展前景:宝湾阳光高科技生态植物园集旅游观光、果蔬采摘、盆栽培植于一体,在吸引游客观光、采摘的同时,会带动新的消费休闲风尚,也必将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助推我区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进程,成为开发区农业、旅游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二、建设规划

按照项目发展目标,拟建设反季节大樱桃棚栽区,占地面积3亩(2000平方米);高档盆栽蔬菜、水果棚栽区,占地面积3亩(2000平方米);高档蔬菜采摘棚栽区,占地4亩(2600平方米),以及建设相配套的办公场所、接待服务(展厅)场所及防护设施等。每个棚栽区分别连动建设,所建大棚为高档智能连动调节式钢架构大棚,具有实用性和抗灾害性强、外观秀美的特点。

三、投资规模和效益

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0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100万元。

项目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

四、经营产品分析

本项目经营的绿色富硒农业产品如:反季节大樱桃、盆栽蔬菜和水果、装点花卉及工艺品等,系现代设施生产的高附加值农产品,具有品质好、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在市场广为欢迎。

其中盆栽蔬菜和水果是非常有市场销售潜力的项目。目前,我区居民大多居住于楼房,生活中无绿色种植的空间,而生态园栽植培育的盆栽蔬菜、水果等其他盆栽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可以在居家阳台、过道、客厅摆放,又能点缀工作空间,既美化了生活空间,又增强了环保理念。盆栽果蔬可以满足游客在家中阳台建立小型生态园的愿望。

本项目农产品全部采用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并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有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的专用标志。

五、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采用的生物性农药,对土壤和空气不会造成污染。所栽培的绿色富硒农产品,会产生大量氧气,对环境的净化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按照节能的原则,实施优化设计和建设施工。所利用的灌溉用水,全部采用先进的灌溉设备,可大大降低水耗,且能够节能人力、物力。

六、生产组织和技术培训

本项目建成后,按照企业经营制度规范设立管理机构,设办公室、市场部、财务部、技术部等。园区定员15名,其中管理人员3名;技术人员2名;其他人员10名(包括销售人员)。

本项目以中国农科院、山东大学高等院校及农业科研单位技术为依托,并聘请技术骨干来园区专门指导。

七、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施高科技生态植物栽培,是填补我区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的一项空白。由于高科技生态农业植物栽培,具备其现代高科技技术、先进工艺管理技术等特点,使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在我区具备发展农业生态科技的示范性和推广带动作用。

2、实施高科技生态植物栽培,由于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低,加之可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绿色富硒健康的农产品,必定会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3、由于该项目坐落于灵珠山旅游风景区,必定会给珠山旅游增添新的内涵。

4、我们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在经济上给予政策扶持。

                           

 

                       ***市黄岛区长江路街道办事处

                            张宝湾社区居委会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日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3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休闲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休闲农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在阐述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及江西省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江西省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加快江西省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建议,旨在为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亩,不到世界水平的40%。全国农村有2.4亿农户,户均耕地不到半公顷。经营规模小,效益低。美国一个农民可以养94个城里人,我们仅能养4个人。由于农业的小规模经营,农民要增收,必然导致兼业化,农村从事非农业劳力已超过50%;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房地产开发的力度加大,人均耕地在逐渐“缩水”等等给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难题。为此,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向“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三高农业转型迫在眉睫。休闲农业的出现为农业的转型指出了方向,也拓展了旅游业的内涵。其产业化发展必然提升农村区域经济竞争力,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休闲农业产业化概述

(一)休闲农业产业化概念

旅游产业化是指以旅游核心产业为龙头,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规模化和市场化,进而形成现代旅游产业的产业集群化的过程。旅游产业化是现代旅游业的基本业态,也是旅游产业化的动态发展行为,即由初级产业向高级产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进军的产业进步过程。

休闲农业产业化是指以休闲农业为龙头,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不断推进农业休闲旅游的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进而形成农业休闲旅游的产业集群化过程。即将休闲农业作为一大产业来经营,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将区域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区位、旅游文化、旅游人才、旅游管理等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形成产业竞争力。而休闲农业旅游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休闲旅游为主题,它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村特有的人文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休闲、购物、度假,满足旅游者食、住、行、购、娱、游的需求,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情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型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这就决定着农业休闲旅游的产业化经营必须以农业产业化为前提,实现食、住、行、购、娱、游协同发展。

休闲农业产业化涉及诸多复杂问题。首先,休闲农业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交织在一起;其次,休闲农业产业化受到区域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区位、文化环境,以及旅游人才、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无论如何,休闲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的基本业态和基本趋势。其产业化标志具有多个层面:(1)市场化——休闲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前提和运作方式。(2)规模化与集约化——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成熟标志。(3)国际化与现代化——休闲农业产业化的水平标志。(4)集群化——休闲农业产业化的竞争优势。

(二)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的全球化,传统的农业结构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加快转型、提高竞争力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农业实现连续丰收,过去农产品短缺的局面已经扭转,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多数农产品供给已经进入较为充裕的阶段,表现为卖方市场;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克服“小规模、分散化”家庭经营弊端,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的主旋律;实行农业战略转型是解决农业发展的深层和长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创建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是目前形势下农业经营组织的创新思路。休闲农业的兴起为农业的生产与经营形式的战略转型指明了方向。发展休闲农业可将具单纯生产性功能的农业向附加值较高的二、三产业转移,它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拓展具有农业生产、加工、游览、休闲、科普、农技推广、农产品展示、销售、特色餐饮、景色观光、宠物饲养及其附属用品供应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为农业注入了较大的科技含量,又集观光、休闲、旅游、科教于一身,因此可获得较高的效益。

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们带薪休假天数的增多等促进了社会消费结构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人们对休闲文化和休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多要求,而作为乡村旅游形式之一的休闲农业旅游自然而然的成为都市人们休闲的首选。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5.77亿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3.9%,全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且每年有114天的法定节假日,这为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对于乡村旅游形式之一的农业休闲旅游,其产业化发展必定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的效率,以及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但由于受利益的刺激,全国各地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纷纷上马,造成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等严重现象。为此,加强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主要措施,也是实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重要举措,必然带来农业产业形态的更新。

二、江西省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一)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休闲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最大不同,是它具有服务业的功能。休闲农业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受益于城市,是一种强调城乡经济有机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达农业形态,使农业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休闲农业是农业和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其市场化、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产业化必然打破传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另外,农业休闲旅游具有很强的产业渗透性和互动性,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不仅可以将农村的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乡镇工业)作为新的旅游资源,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休闲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绿色生态江西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等问题一直困扰我国经济发展,这些问题在江西省也同样存在,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极大破坏,为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运而生。其中所提出的发展生态经济,正是使我省摆脱目前经济发展模式困境的最好途径。江西省早在上世纪末就提出了建设生态江西的理念,倡导经济与环境和谐的发展模式。所谓生态经济就是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其强调的是生态建设和生态利用并重,力求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在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应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和支撑点,并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综合考虑,实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旅游是把生态建设与开发旅游产业结合起来,发展生态经济的良好途径。江西省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及自然资源,为江西省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基础。休闲农业提倡农业生态化,将科技含量极高的农业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之中,切实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农业生产效率。而随着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知名度,为农产品开拓了全新的销售渠道。婺源的有机绿茶,近几年畅销欧美,仅2006年一年年产达5000吨,销售收入达1.08亿元,茶农和有茶的农民的收入有了大大的提高,提高了他的积极性,让他尝到了农业休闲旅游带来的甜头,促进茶叶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还有以往农民家中留着自吃的干蕨、干笋、干辣椒等等今年也销售旺盛,自家养的农家猪、农家鸡、鸭都是游客所爱吃的,游客也愿意出高价。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也跟着提高了,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为生态江西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思想保障。

(三)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

其一,休闲农业产业化发展能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广泛的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旅游产业是一种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的绝大部分是以劳务形式体现的,它要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多方面需求,它需要有“一条龙”的行业与之配套服务,除了直接促进农业发展之外,还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饮食、邮电、商业以及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据有关资料统计,旅游业直接就业者与间接就业者的比例为1:5,提供就业机会多。

其二,休闲农业的开发,扩大了农业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休闲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农产品运销层次多的问题,避免经销商的中间盘剥,同时农民也可从提供休闲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增加收入。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4

关键词:旅游企业 多元化战略 分析

1.问题的提出

多元化经营是指公司为了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和实现公司扩张,开发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或通过吸收、合并其他行业的公司,以充实系列产品结构,或者丰富产品组合结构的_种经营模式。旅游企业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公司,在寻求公司进一步的增长方式时,许多企业都采用了多元化经营的扩张方案。

2.旅游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原因分析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选择多元化经营既有行业特点及内部发展的要求,也有外部因素的刺激。

2.1旅游行业自身特点决定

旅游行业本身就有综合性强、关联性高的特点,它又可分为旅游服务、旅游运输、酒店、餐饮、景区及娱乐等多个子行业,而且大多数旅游企业是非整体的企业改制上市公司,所以在上市之初,其经营范围就相当广泛。为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产业链优势,全面地满足顾客需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许多旅游企业选择了多元化经营。

2.2经营业绩不理想

近年来,旅游企业的业绩连连滑坡。为了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经营业绩,扭转经营困境,旅游企业纷纷进行资产重组,涉足其他利润率高、前景好的行业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

2.3分散经营风险

旅游行业有脆弱性的特点,经营中的自然和社会风险都很大,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对旅游市场需求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旅游企业往往会寻求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行业作为新的投资领域。

2.4高利润行业的吸引

当某个行业市场容量大、增长率高、竞争程度较低的时候,拥有经营资源剩余的企业往往经受不住这些行业超额利润的诱惑进入新的行业,从事多元化经营。

3.旅游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施路径

3.1自我发展的内部拓展模式

这种方式是以旅游为主业,逐步向相关产业发展,或向其他间接相关产业发展。优点是旅游企业利用既有的资源优势,将业务延伸至与主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其实质是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内容的延伸和扩展,避免了不同产业在接待顾客中的衔接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因而可以节省大笔开拓新市场的相关费用,并可以利用原有营销网络和顾客群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缺点是企业进入相关行业需要克服进入壁垒,而且要在形成生产能力、培养人才等方面付出一定时间和资金以及人力成本。

3.2以外部并购方式实现多元化

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兼并、收购及混合并购拟进入行业的有关企业来实现多元化发展。优点在于,企业通过资本控制进入新领域的进入周期较短,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可以在短时间迅速获得新领域的生产经验和技术、管理优势,大大减少进入成本。缺点是面临不同行业间的产业整合困难,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4.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原则和措施

4.1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力

企业必须努力发展主营业务,在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潜心经营,建立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经营的独特性,使其不被竞争对手模仿和复制,并利用差异化来维护竞争优势。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谋发展,并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必须依靠核心竞争力来保持竞争优势,所以无论实施相关多元化还是不相关多元化,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力都至关重要。

4.2实行围绕主业的相关多元化经营

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时,首先应该追求同一业务的规模增长,在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围绕主业实行相关多元化,利用协同效应来树立竞争优势。企业要选择能发挥本企业优势与现有主业相关联的新业务,资源的相关性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共享性就会取得战略协同和范围经济效益,最终发展为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新产业领域与主导产业相关联性的高低决定了多元化成功率的大小,相关联性越高,越容易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3选择合适的进入时机

当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已经不能扩大市场份额时,充分利用旅游业务给企业带来的品牌效应,“以旅游养旅游”,“以其他产业收入反哺旅游”,在旅游主业充分发展的前提下,才实行多元化战略。时机胜过天机,过早进入勇士不成反成烈士,过晚进入又坐失良机,时机不成熟或错过了时机都会造成战略上的被动。因此,审时度势,至关重要。

4.4注重新行业的成长性

企业应当选择进入发展前景好、成长性好的行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的利润来源。因为企业进入新领域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和代价来开拓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如果选择进入的行业已经处于产品发展成熟期,即使目前利润相对较高,但由于未来的成长空间有限,以后还得再次花费精力进行新领域拓展,将会使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所以一般成熟企业都会选择进入新兴的、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

4.5构建高效合理的管理体系

在实施多元化的同时,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改进原有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业务发展状况构造一个严密而有效的业务管理系统,使不同部门遵守统一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保证信息顺畅和相互协同,加强企业的管理控制,使企业高层制定的战略措施都可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5.结论

旅游行业密切关联性、脆弱性等这些自身特点,为多元化经营造就了可行性,同时多元化经营的高利润优势更加是旅游企业采用这一战略的原因所在。因此,企业在开始采用多元化发展战略时,需要主营业务提供雄厚实力和稳定保障来支持,这不仅仅是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前提,更是企业避免因多元化的风险遭受灭顶之灾的客观要求。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5

论文摘要:农业旅游的自发性,分散性经营形式,不利于把农业旅游做大傲强。要采取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点聚集。建立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与运营机制。

1.引言

农业旅游是产业旅游的一种新的发展业态,农业旅游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个旅游品种。它是指利用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活动、田园景观及农村文化等资源规划而成的民众体验农业与休闲游憩的新兴产业,是将生产、生活及生态结为一体的旅游方式。从广义上看,农业旅游还涉及到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呈现出多种形态,具有广泛性、差异性、生态性、娱乐参与性等特征,能产生较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我国农业旅游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农家乐型”(即80年代城里人到田园风光优美的农村参观浏览,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第二阶段的“农业娱乐型”(90年代城里人到各类农业观光园采摘水果、钓鱼、种菜、野餐学习园艺),正往第三阶段的“乡村度假型”发展,即将观光、度假、娱乐参与等旅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到乡村为度假主要目的。现在农家乐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

2.农业旅游的现状

农业旅游在欧洲早有渊源,是现代欧洲经济和文化的一部分,并推动了许多艺术门类的产生和发展。早在1865年,意大利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验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19世纪30年代,欧洲开发农业旅游开始形成规模。近年来,法国人推出了新兴的“农庄旅游”,有1.6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3000多户农民组成了名为“欢迎您到农庄来”的联合经营组织,以推动本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这种新兴的“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意大利专供“绿色旅游”者饮食起居的农庄已有6500间。日本各地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了协会,用富有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各种具有特色的服务设施,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与国外的农业旅游产业相比,国内的农业旅游则刚刚起步。它与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相伴而生,尤其在近几年的“黄金周”旅游中,以农家乐、民俗旅游、农业观光游为主的各种农业旅游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呈现出蓬勃生机。在上海,去年有近360多万人次的市民走出市区钢筋水泥“丛林”,到郊区农村游览观光。以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为例,2003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实现利润400万元。在青岛北宅,通过樱桃节、农家宴、民俗村等旅游项目,经营户年均最高旅游收入可达10万多元,使得昔日的穷乡僻壤成为投资的热土。在烟台长岛,通过开展“渔家乐”,让游客们吃渔家饭、睡渔家炕,体会渔家民俗,广大农民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往日的海天岛国成为休闲的乐土。

3.郑州市农业旅游开发现状

郑州市位于我国中部,是北亚热带和南暖温带的交汇地带或者说是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再加卜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 形成了不同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发展农业旅游的潜力十分巨大。几年来郑州市的的农业旅游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目前郑州市已有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金鹭驼乌乐园、郑州富景生态旅游区.郑州丰乐农庄、郑州四季同达农业园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以及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惠济区惠源生态园、悦来农庄天水农庄、怡景休闲农庄等农家乐旅游景点,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正在成为观光旅游的发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农业收入。郑州侯寨乡樱桃沟,2010年五一假期第一天就接待了上十万的游客,平均每年接待人数60~70万人次,为当地农民增收500多万元。农业旅游已成为侯寨乡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4.郑州市农业旅游存在的问题

4.1.活动单一、季节性强,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郑州市的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开发出现缺乏特色,盲目性和模仿性。主要以花乡农家风情游,果乡体验风情游,休闲垂钓游为主,形式单一,而且赏花,采摘型农业旅游形式的季节性较强,适游期短,知识型参与性不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郑州市的农业旅游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的。缺乏发展的后劲。

4.2.缺乏政府的统一管理和引导,更新观念和整合资源形势急迫

郑州农业旅游以自发单体行为、点状分布为主。这些景点一般规模较小、地点分散,旅游服务项目单一、雷同。处于自然发展和竞争发展并存时期。没有形成花卉欣赏,瓜果采摘、农业观摩,民俗采风、农家生 活体验等功能多样化的大型观光农业基地。而且几个主要景点如樱桃购、郑州富景生态旅游区、河南金鹭鸵鸟园、郑州丰乐农庄分布在郑州的西南、东南和西北各个方位,并且资源比较分散。

4.3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营销网络和形成品牌效应。

由于郑州的农业旅游是分散经营,容易受到资金的限制,对外宣传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一是整体形象宣传力度不够。各种农业旅游项目很少出现在旅游交易会、推介会、欢乐节、展销会上进行集体宣传,其它形式的宣传也很少。单独印制的宣传资料不多,内容也不够书籍,对外宣传不利二是新开发旅游产品传力度不够。各个景区很难提高景区的知晓度。同时由于受到资金,规模的限制,很难形成品牌。

4.4基础设施及环境设施不尽完善

设施设备的不完善器致了客源的可进入性、安全、供水、农家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有些农家乐缺少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医疗设施等。厨房和厕所的卫生标准与预期的相差甚远。景区服务人员主要是当地的农民,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都比较低,服务意识不够强。

5.问题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法

郑州市农业旅游出现的问题,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农业旅游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们现行主要的的运营模式,即:以农村集体,农民或企业为单位的小规模的,自发的开发管理的运营模式。由于农村集体,农民,企业的开发理念不高,开发资金不足,法律等原因的限制。导致了以上问题的产生。要解决以上问题就要针对问题制定出合理的方案,目前郑州市城郊农业旅游的自发性,分散性经营形式,不利于把农业旅游做大做强。要采取政府主导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点聚集。建立开放性的,多元化的市场融资渠道与运营机制,针对问题的原因我们提出在郑州实行:“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的新型运营模式。

6.“ 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模式的说明

6.1政府:由政府主导对资源重新组合组建一个大型集团公司,政府起主导作用。鉴于政府的资金和实力,由政府负责对外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现在正处于型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政府负责对外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不仅解决了农业旅游发展基础设施条件差和宣传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型农村的建设步伐。同时政府要加强立法和管理,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

6.2企业:由于公司是由原来的分散的企业重组而成的,有管理经验和一定的市场。公司的日常经营权归企业,有公司按照市场化运作,最终实现集团上市,实现集团的资金渠道多元化,克服农家乐运行资金不足的瓶颈。同时公司还兼有开发新资源和新产品的职责,主要任务是进行重点开发从而创造更多的农业旅游品牌产品。

6.3农户:由于农业旅游感受的就是农家风情,同时又考虑到照顾当地农民的利益,因此由农户负责具体的接待工作,但是所有的接待设施都要符合政府制定的标准,所有的农民都要经过一定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接待工作。

6.4最后的利润分配问题。由政府制定一定的利润上交比率,所有的利润农户和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上缴。以实现集团的运营。

7. “政府+企业+农户=集团上市公司”的新型运营模式的意义

7.1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民增收问题。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根据研究,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相关行业5个就业机会。,如果大力发展农业旅游,不仅可以壮大旅游产业,又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另外,很多农民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浪费问题,促进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同时,当前农产品相对过剩,通过开发农业旅游,可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多项、多次增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道路。

旅游业经营范围范文6

关键词:观光农业 多重效应 SWOT分析 对策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3CMZ060);湖北省教育厅项目(编号:Q20131907);湖北省民宗委项目(编号:HBMW2012013)。

一、引言

观光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的新型产业,是农业发展的新途径,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观光农业这一新兴的交叉行业,既能促进农业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结构升级,进而引致带动农村交通、卫生、教育的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武陵山片区囿于其高海拔山区的区位特点,脆弱的生态环境,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比较薄弱的产业基础,旅游业和特色农业成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优先发展的产业。可以预见,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这一新型产业必将在武陵山片区获得很大的发展。

二、武陵山片区加快发展观光农业的多重效应

研究表明,观光农业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休闲、观光活动等服务业有机融合而生化出来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观光农业所承载的基本功能有旅游功能、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文化传承功能、教育功能、创收功能、辐射功能等多个方面,因此观光农业产出“收益”不仅是显著的经济效益,更是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加快发展观光农业所产生的多重效应,完美地契合《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的要求。

首先,观光农业的生态效应。观光农业作为一定的生态空间格局存在于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体现城乡融合,服务于农业和旅游业,具有市场化、多功能、高度产业化的生态农业系统。其理论基础是农业景观学,要求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状态,创建、改善和塑造具有吸引力的农业自然景观和农村人文景观,是发展的重要前提。武陵山片区的“生态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导致“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尖锐,产业结构调整受生态环境制约大”。 因此发展第一产业与服务业交叉领域的“观光农业”, 将产生很好的生态效应,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互动,相得益彰。

其次,其经济效应体现在推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通过以下3个层面实现。观光农业的“根”在“农”上,因此加快发展能够改善农业生产结构,扩大农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除了直接促进农业发展之外,还可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邮电、商业以及纪念品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到达带动农村经济振兴和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的目的。从农户方面看,观光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显著特点就是把农产品直接销售出去,避免远销的中间商盘剥,很好地解决了部分农产品运销层次多的问题,同时农民也能够从提供观光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实际上等于增加了农民收入。从产业链的层面考量,观光农业作为一种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与上下游产业的关联度较大,需要有“一条龙”的行业与之配套服务。

再次,社会教育与文化传承等诸多功能彰显观光农业鲜明的社会效应。社会教育效应表现在向人们提供认识农业及生态环境、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村动植物生长过程、认识农村文化,并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等。

文化传承效应体现为农村特有的民俗文化及生活文化通过观光农业的发展得以继承,传统的民间娱乐、旅游活动具备突出的文化展示性和历史延续性,并不断创造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以片区内湖北省恩施市芭蕉枫香坡为例,侗乡人民在清明节前采摘“明前茶”,采茶时载歌载舞等民族文化都在观光农业的开发中得到了保留和发展,有的还融入新农村建设等时代特色的新内容,从而赋予了新的含义,使得武陵山片区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

观光农业产生的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等多重效应,充分契合武陵山片区的发展目标,将对片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将做出显著的贡献。

三、武陵山片区发展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发展战略的、普遍接受的方法。SWOT分析法把面临的内外环境所形成的机会(Opportunities),风险(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以寻找制定适合组织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和策略的方法。笔者从自然资源禀赋、民族文化丰度及微观参与主体(从业者主要是农户)方面考察了观光农业发展的内部环境,同时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政策环境、行业组织程度等方面分析外部环境,并基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找出不同的战略组合。

(一)S(Strength优势)

从自然资源禀赋和品质上看,武陵山片区“土地资源丰富,生物物种多样,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组合优良,极具开发潜力”,发展观光农业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品位高,先天条件较好。

从文化环境看,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独特鲜明。武陵山片区具有“多民族地域性文化,民俗风情浓郁,民间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民族文化丰度强,也有利于发展。

从从业者看,绝大多数微观主体仍然是农户。观光农业项目可以就地取材,建设费用相对较小,特别适合在连片贫困区落地生根。项目的投资开发可分期进行,尽可能降低了启动资金的门槛,有利于更多意愿农户的参与决策。项目“立竿见影”体现在建设周期较短,农业收入之外加成旅游收入,迅速产生经济效益。“组合拳”的收益显著高于纯农业收入。

(二)W(Weakness弱势)

各种自然资源比较分散,观光农业的景点难以连成片,亦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国外观光农业的半径为29.5km2才能发挥最佳效益。而受到自然资源的制约,片区内人均耕地面积0.81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景区规模大多要小于“经济规模”,难以形成连成片的“集聚效应”。

片区的民族文化传承乏力,制约民族文化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以片区内的恩施州为例,不仅地地道道的土家语渐行渐远,州内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后继乏人。民族文化是武陵山片区观光农业发展的一大显性优势,而传承乏力显然制约进一步发展。

从业者经营能力有限,相当一部分农户经营观光农业仅仅是短期行为。农户往往缺乏农游结合的经营能力和经验,因此游客观光的重复率不高,经营的生命周期有限。

(三)O(Opportunity机会)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观光农业尤甚。旅游业的市场需求即使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仍然十分旺盛,观光农业因为距离较近、花费较少却越来越受到青睐,这的确是片区加快发展观光农业的难得机遇。

中国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为加快发展奠定可靠的经济基础。一般来说,人们解决了温饱之后便会产生短距离旅游的需求,达到小康水平之后会诱发中距离旅游的动机,达到高收入水平之后义将萌生远距离旅游的欲望。2011年世界人均GDP10037美元,美国41095美元,中国5445美元,湖北省人均5295美元。尽管和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相比,差距不小。然而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提供了加快发展的购买力前提。2013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13。

武陵山片区扶贫政策倾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优惠政策等有助于观光农业的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是片区扶贫攻坚阶段优先发展的产业,加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立等优惠政策出台,将进一步推动片区观光农业的加快发展。

(四)T(Threat威胁)

社会先行资本不足。武陵山片区经济比较落后,社会先行资本投资有待加强。农民没有更多资金投入,政府的扶持力度有限,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设施配套受限,影响观光农业的品质提升和持续发展。

上下游产业关联度差,未形成产业链。观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和旅游业两条产业链,而武陵山片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产业链不够完善,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营销力度不够。从行业组织层面看,将观光农业的景点融合到武陵山片区的旅游线路中,加大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以及推介和营销的力度不够。

四、武陵山片区加快发展观光农业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SWOT分析矩阵,行业自身和从业者比较容易找到各自的政策需求,也能从政府和行业组织的角度确定制度供给的方向。加快观光农业的发展,既需要政府层面强制性的制度供给,比如严惩破坏生态和环境的行为和肇事者;同时也离不开政府和行业层面诱致性的制度供给。

政府主导,推进特色民族文化品牌传承与保护。观光农业不能只满足于观赏、采摘等表象繁荣,必须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走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挖掘民族文化之丰富内涵,方能持久、兴旺地发展。政府应加强对武陵山片区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抢救、整理和展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政府与行业自身应该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深化观光农业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强化品牌建设,并利用电子商务等渠道多维推介武陵山片区的观光农业。

政府应该严惩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肇事者和行为,确保武陵山片区的山水生态和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

[2]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3]朱志泉.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促进浙江现代农业建设[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

[4]蒋和平,何中纬.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研究――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J].古今农业,2004

[5]李文荣,尹力军.河北省发展观光农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5

[6]占文平,刘丽春,章新俊.传承民族文化,何去何从

[7]吴新颖.关于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J].经济地理,2005

[8]2013年《国际统计年鉴》

[9]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