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

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工程案例 应用统计学 工业工程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k110101)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项目编号:2009QZ1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O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18-02

长期以来,统计学一直是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各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其它专业基本没有开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本专业的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关于统计学方面的较专业的知识,而对于工业工程等工科类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是从数理统计这门课中学习到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对于如何在工作和生产实际中应用统计学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则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在我校的工业工程专业中加入了应用统计学课程,主要向学生们讲授统计学在工业领域的一些应用,使他们将学到的统计知识能与工作内容有机结合,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传统的数理统计教学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数理统计教学方法主要由数学专业教师讲授,主要讲授统计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其推导方法,讲授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采取的是大班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问题:

1.1数学专业教师讲授的重点在数学理论的建立与推导方面,对于学生理解理论的发展和内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在听此类课程时由于专业观念的局限性而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1.2由于对所学专业存在差异而对纯数学知识缺少兴趣的原因,偏理论性的统计学知识在工科专业学生理解和认知的过程中存在延时性和未强化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突击式学习或者是死记硬背式的硬记忆学习法,这样获得的知识由于理解程度不深加之在以后的实践中缺少应用而成为阶段性的“易丢失”知识。

1.3数理统计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其它专业知识的插入和合理整合,而作为一门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里面均有广泛应用的专门学科,应该成为每名学生必备的解决问题的手段。而由于不能实现统计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不足。

1.4在单一知识点和整体知识结构讲解的案例选择方面缺少专业的针对性。传统的数理统计教学法就是为了讲课而讲课,很多的知识重点和难点仅仅靠理论分析法来讲解,学生的理解和学习认识的长效性不能保证,所以对于它们的掌握也缺少深刻程度。

2.案例教学在教学方法中的作用

相对于纯正的案例教学来说,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本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以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为基础,抓住其对专业课知识的渴望心理,将统计学知识与专业课知识有机地揉合和统一起来,使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在实际学习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2.1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本方法是建立在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兴趣的基础上,主要是以各个专业的工程实例为知识载体进行知识点和知识结构的组织与讲解,所以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主动学习心理和调动学生学习本知识点的主观能动性。

2.2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员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要求学生要勇于提问和交流,这样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2.3增加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点的接受度和理解度,提高课上消化效率。由于大学课程多、学习时间短,因此课上知识消化效率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度量标准,案例教学法将统计学知识点揉合于专业知识中,减小了学生的消极心理,增加其接受可能性和理解度。

3.案例教学在应用统计学中的几点应用

我校是一所典型的工科为主的高效,其中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面向对象也主要以工业企业为主,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每个企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对采购、销售、生产和售后等大量的数据的处理,从中获取对发展有理有利的决策,因此,对新进员工就要求他们能够在面对大量的数据时通过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并从中得出一些可能的决策。下面介绍在上课期间采取的一些区别于传统数理统计教学的体会和经验:

3.1讲课时的引入举例尤为重要,学生们刚开始上课,思想和精力还没有完全集中到课堂上来,这时要举一个例子来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果这个例子能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举一些学生们将来能涉足的行业种典型的例子则可以很快集中学生们课下的思想。比如在讲解时间序列这一章时,第一个例子就是列出一张近二十年来我国煤炭产量的曲线图和我国经济总量发展的曲线图,从煤炭产量随时间的变化分析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煤炭产量的增长和国民经济总量的发展存在正相关性。图中还可以讲解时间序列图的包涵要素、绘制方法以及时间序列速度分析的知识等,这样在一张学生比较关心和常见的图中就讲解了本节课的许多知识点,使学生理解程度更加深刻。

3.2在讲解重点知识时要善于利用案例来讲解而不是先讲枯燥的理论。据调查统计的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连续集中精力听讲课程的时间大约在35分钟左右,因此,一节课的重点要在前30分钟就通过案例的方法来呈现给同学们,在后面的时间可以从案例中讲解定义以及很多基本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期精力比较集中时学习到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解双因素方差分析时,采用的案例不是传统的家电销售量与地区和品牌的双因素作用,而是选择了能源品种与不同国家的消费量的双因素分析,此案例更加贴近学生们学习的专业方面,而且与国家现在强调的能源战略相接近,因此学生更易于接受,而且其中讲解过程为先讲解能源品种或者不同国家的单一因素的分析,然后再综合在一起构成无交互作用的双因素方差分析。

3.3要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讨论环节。在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找出比较易于理解和相对较简单的章节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环节,并且要求他们在课下自学和备课,上课时分小组讲给其它同学听,而且要求其中的案例要和本专业的知识结合。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和概括能力,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氛围更加轻松,也更加的有利于知识点的掌握。

4.结语

总之,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由国外引入的教学方法,在偏理论性的难以短期内理解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笔者在一个学期的实践中,通过采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在工业工程专业讲授《应用统计学》,这其中的讲课一是以讲解案例为重点,以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为载体,以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向同学们讲授了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使学生们在上课的时间内能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听讲上。二是增加了与同学们之间的互动课程,让同学们参与到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来,这样既开拓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先期自学和概括总结能力,又增加了其对知识点的掌握和与同学们的交流能力,使统计学的知识点和方法更加易于掌握和理解。

参考文献

[1] 张守宝,谢生荣.“应用统计学”在采矿工程专业教学中的体会[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14:90-91

[2] 柴越尊.高职院校部分工科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统计基本知识和技能[J].科技信息. 2007年第35期

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统计活动规律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在国家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998年颁布)》中,统计学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的主要课程或主干学科。就其课程内容本身来说,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把统计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来开设,以便为学生后续进行专业研究时提供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的工具。而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较大的双向压力。为此,《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财经类高等院校教学改革与研究的重点与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拟从《统计学》课程教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统计学的重要性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统计学(Statistics)定义为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统计学主要是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首先,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科学。这个数据不是数学中的数据,不是抽象的数和形,而是实际发生的数据、实测的数据、观测的数据、实验的数据。其次,统计学是以归纳推理为研究方法的科学。它用的是归纳推理,而不是演绎。演绎推理的结论蕴含在它的前提中。但演绎推理由于结论蕴藏在前提之中,所以不会突破现有前提,不会有更大的创新。归纳推理是由个别到一般,由样本到总体的独特研究方法。最后。统计学的研究往往带有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统计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新的思想的产生。

现在,统计学已应用到各个学科之中。首先,统计学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任何科学都是研究客观规律的,规律可以在反复试验中重复。没有重复的事物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周围的事物每天都在重复,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宏观经济每天运行,只有运行、重复,才有规律。但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事物的每一次重复决不是前一次的克隆。统计学就是变化中研究规律的科学。所以统计学是任何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基础,没有统计学就没有科学研究、没有创新。其次,统计学是管理工作的工具。政治家无法脱离统计而施政,军事家无法脱离信息而指挥,企业家无法脱离统计而决策,任何管理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学好统计是搞好任何工作的前提。

2 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

在《统计学》教学中理论教学课时偏重,实践教学课时偏轻:学生在学习中仍然习惯于死记概念、硬套公式,不善于去理解概念,不善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统计学》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少学生认为统计学概念多,公式多。十分枯燥,比较难学,并且在实际中没什么用处。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什么却得不到学生的青睐,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就主要从一个教师的角度对目前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经济管理类专业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往往认识不到统计知识的用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学生平时接触的社会经济问题少,加上统计的抽象性和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他们对《统计学》所讲授知识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这些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经不轻,加上对统计知识的认识不够,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统计知识是很难做到的。而且,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本身的数学基础特别是概率论知识学得又不是很好,这就使得他们感到统计学知识难以理解,出现了统计难学的看法。最终导致一些学生彻底放弃。这样,学生在认识不到统计知识用处的情况下,所学又和实际结合不紧密。容易产生学统计无用的想法,学习兴趣不高,以至于被迫学习,教学效果不佳。

(2)近几十年来随着数学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统计学也显示了其鲜活的生命力,其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宽,从八、九十年的以描述统计学为核心的经济统计学,逐渐转为以描述统计为基础,推断统计为核心的大统计学。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不仅讲授统计学的基础课程,即统计学原理部分,还讲授统计学的推断部分。它研究的主要是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总论、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时间数列、指数分析、抽样估计、相关回归分析等。虽然也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从事经济研究、管理提供数量分析方法,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学习统计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但介绍实践应用方面不足。由于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在本弩业系统学习中应用较少,并且在实际经济和生活中出现的情况较少,因此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以推断为主的推断统计中出现的大了公式推导,直接把很多学生吓倒。中途放弃学习《统计学》。

(3)传统的教学手段制约着《统计学》的教学统计方法,特别是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必须建立存充分占有大量统计数据的前提下,但大量统计数据的运算往往是传统统计教学手段的难点。由于人工计算能力的局限,许多样本容量大或计算方法较为复杂的统计方法就无法贯穿在课堂教学中,从而影响教学质量。而且,按传统的教育手段,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记。《统计学》教学的课时安排也远远不够。目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统计学》的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教学,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大多的教学方式还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有关数据处理的软件包也越来越多,统计学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信息量有所增加。但是也没能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往往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的嗓子冒烟,学生听得只打瞌睡,究其原因还在于过于单一的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不能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去。

(4)教学定位不清楚。《统计学》教学分为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和非统计学专业的《统计学》教学。对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求他们掌握一整套系统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便将来专门进行有关数据的研究,而对绝大多数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种统计学的思想,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如何去判断、做决策,这都需要他们具备一些统计学的思想。其次是给他们提供一些实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可是如今不少学校的非统计学教学由于定位不清楚,导致教学过程中还是充斥着大量的公式推导和概念阐述,如不少《统计学》教材上面以大幅的篇幅介绍了统计图表,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可是对于到底如何利用计算机软件画出这些图表却没有具体阐述。其结果是学生学完了统计学只记得这些概念,而具体如何收集收据、整理数据,最后做出图表来显示数据却一无所知,结果是不少学生得出《统计学》难学也没什么用的结论。

3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1)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统计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统计学》使学生具备在随机性事物中找寻找规律的能力,以及懂得如何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运用统计学知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有所取舍。其主要内容还是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两部分。而重点应加以调整,应以推断统计为主,描述统计为辅。整个《统计学》的教学应该按照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步骤进行。在描述统计部分,着重介绍当前流行的搜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方法。在推断统计部分不仅要介绍抽样推断、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还应该介绍关于统计决策、多元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等现代统计方法。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给统计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统计学常用的件是Excel和SPSS,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统计学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因此实践课程的加入是必须的。实践课程中介绍这些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得统计学不在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成为可以随时接触的、使用的工具。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统计学》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当务之急是改变当前单一的教学手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在课堂中应将讲授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相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已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以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其次,由于统计学内容的繁多与复杂,适当加入学生的环节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让学生用软件设计调查问卷,自己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写出分析报告。最后,统计数据分析的抽象过程使得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不是很到位,采用单一的B+C模式(黑板加粉笔模式)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统计学教学的要求,因此多媒体教学的引入是必选手段。总所周知,多媒体可以形象直观的表现内容的丰富性。针对《统计学》教学来说,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具体形象的模拟统计数据的提取过程。为《统计学》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部分内容采用实践教学和灵活的考核方式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这样,既便于进行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也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而实践教学一定比例的加入必然要求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因此,单纯进行笔试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单纯的笔试往往使学生认为考试为大,别的都是次要的,重点在于考试前死记硬背,而对于是否掌握知识没有兴趣。并且统计学中的一些内容,例如推断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不用计算机很难在笔试中实现甚至没办法实现,因此,笔试没办法考核。导致的结果是重要内容没办法考。能考的内容有可能反而不重要。因此,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尤其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考核方式势在必行。

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范文3

2011年初,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新的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为统计学科和统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显示出统计对科学研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过去几年,一方面是统计学专业的大发展,另一方面非统计专业开设统计课程的数量也与日俱增。全国大约40%的高校学生学习统计相关课程。现在全国高校在校生已经超过了2000万,以40%推算,大约有800万在校大学生学习统计方法及应用的课程,而我们统计本科专业每年仅有1万多毕业生,硕士生每年2000多人,博士生几百人。统计专业的学生与非统计专业但学习统计课程的学生相比,仅仅是数百分之一。因此,我们不但要全力以赴地培养好统计专业的人才,还要重视、研究其他专业的统计教育与教学,将这两类学生都培养好,才算完成好统计学科和统计教育的基本任务。不管什么层次的统计课程,在教学中都要突出统计的本质,即统计最初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现在,统计学必须重新回到它针对实际问题而与数据打交道,并且创造有关理论的传统。为了表述准确,本文界定所讨论的“统计教学”是针对统计专业的应用统计学和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公共课等等课程,而不包括那些对统计方法中间的数学内容进行局部演绎一类的既不涉及数据又不涉及结果解释的内容,比如数理统计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这些应该是数学或作为数学分支之一的概率论的研究内容。实际上,对于数理统计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也面临应用的问题。因为,任何统计方法的发展、任何模型的建立都有其应用背景。由于中国统计过去一直被认为是数学的一部分,过去以及现在的很多统计教材和统计教学都有浓厚的数学味道,这使得目前我国统计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本文通过对统计、数学与科学研究关系的总结,探寻我国统计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从统计学这一学科的本质出发,明确我国统计学教学中所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加强统计教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为我国统计学教学改革和统计学高等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

二、统计、数学及科学研究

数学是以公理系统为基础,以演绎为基本思想方法的逻辑体系。数学(至少纯粹数学)是封闭的、完美的理想世界,不同于真实世界。它属于少数可以和世界具体事物无关的自成体系的学科。在大前提下(公理系统之下),只要逻辑正确,不会犯错误,最多没有结果。对于结果的正确和错误,不会有争论(最多是争论该结果的意义有多大)。数学的研究可以完全脱离实际,不必要一定和具体的现实世界挂钩。因而,国外一般认为数学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因为科学是面对具体研究对象的。和数学不同,统计是一门科学,是以实际事物为对象的。按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统计是“收集、分析、展示和解释数据的科学。”它类似于物理学等其他科学,是以现实世界待解决的问题为目标的。所谓科学研究的方法,就是观测世界或进行试验得到数据,提出可以解释这些观测的假说或理论,试图尽可能地接近现实世界的规律,当出现理论或假说无法解释的现象(数据)时,就有可能需要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或者代之以新理论。所以,以归纳为主要思维方式的统计是描述现实世界的科学研究,是为各领域服务的。总结信息时会形成模型(假说/理论),统计需要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近似现实世界。但任何数学模型都不可能精确地描述现实世界或自然,也无法证明任何模型是正确的,正如没有科学理论(假说)能够等于真理一样。我们只能够说,在某些可能有争议的准则之下,某些模型比另外一些要更合适一些。和确定性的数学不同,统计的结论不可能是确定性的。数学是不能证伪的,而统计科学和其他科学的理论一样,必须是可以证伪的。在不断证伪的过程中,统计科学才得以发展。

三、统计教学中的问题

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师多数是数学出身,很多人缺乏数据分析的经验,往往把以归纳为主的统计当成以演绎为主的数学,这对于不同背景的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统计教学存在以下较为普遍的现象:

1.很多人认为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我们认为,如果脱离统计的应用背景而把统计作为纯粹数学的一部分,那么,统计学没有存在的必要。原因在于,第一,统计学的方法都是在应用的推动下产生的,如果没有应用,它们不会出现。其次,如果以应用为目的而产生的统计方法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再漂亮的数学表达也不能保证其存在,脱离应用背景的统计方法是没有生命力的。第三,统计中的数学本身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贝叶斯统计可能被认为是例外),其中有大量的人为或主观因素在起作用,这是不符合纯粹数学的本质的。因此,到底统计是不是数学,我们没有必要进行争论。在不同的定义和前提下,可能有各种结论;但统计为应用服务的本质,是没有争论的。而统计的基础是实际领域产生的数据,也是被广泛接受的统计定义所确定的。评价统计方法的最终标准就是看该方法能否解决实际问题。

2.过于重视数学公式和推导,轻视对统计思维的培养。由于统计发展历史中的数学背景,20世纪中期基本定型的数理统计教材充满了数学味极强的定义、引理、定理、推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纯粹数学推导和证明。但是,和确定性的数学不同,以归纳为主要思维方式的统计是描述现实世界的,统计的结论不可能是确定性的。数学是不能证伪的,而统计科学和其他科学的理论一样,必须是可以证伪的。在不断证伪的过程中,统计科学才得以发展。因此,这样的统计教材往往对于背后的基于数据的统计思想介绍得不很充分,也不强调这些充满假定的数学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程度的简化。几乎没有人告诉学生,所有统计教材中对数据(或其总体)的数学假定都是无法用数据验证的。大多数教材仅仅指出这些模型在什么假定下可用,而很少指出违背这些假定的后果。

3.虽然强调应用,但是忽略统计方法的软件使用。很多统计教材的所谓应用,往往就是给出几个例子,而且这些例子很多时候并没有说明如何根据软件操作得到,从而导致学生面对实际数据恐惧而束手无策。虽然可以通过软件操作手册掌握软件的使用,但这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专门按照手册式的软件书学习软件是事倍功半,因为这些操作手册往往过于强调操作过程和技巧,忽视对软件输出的统计结果的解释,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解读统计分析结果,从而面对一堆输出而束手无策。

四、统计教学的思考

(一)应该教什么?

统计是数据的科学。但是目前的统计教学中有很强的数学烙印。由于很多基本上由数学老师教授的数理统计课程是完全按照纯粹数学的模式设计的,把统计当成数学来教,对于背后的基于数据的统计思想介绍得不很充分,也不强调这些充满假定的数学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不同程度的简化。几乎没有人告诉学生,所有统计教科书中对数据(或其总体)的数学假定都是无法用数据验证的。所能够做到的,仅仅是希望找不到否定这些假定的证据而已。就像我们只能说用已知手段没有发现航天飞机有问题,而永远不能证明它没有问题一样。因此,大多数教科书仅仅指出这些模型在什么假定下可用,而很少指出违背这些假定的后果。统计教科书往往在给出统计方法结论的同时,不指出根据这些结论作出决策的风险,也很少强调统计学家不能替代实际领域专家做决策的原则。数学化的统计教科书极少提到统计应用中一系列决策的主观性和任意性。人们可能会说,在某些假定条件下,某某统计结果很漂亮或者很精确。但是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些假定对实际世界的偏离可能使得这些貌似漂亮的结果毫无意义。

(二)教学中的统计思维

对于物理课的讲授,需要直观教学。统计课的讲授也是一样,需要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空间或图形的直观感受。由于统计与数学的不同,要突出统计思维的训练,统计教学需要解决以下问题。首先,教师要明确不需要数学公式一样可以熟练掌握统计方法。在课堂上不一定讲数学推导,对统计概念的充分理解也可以不需要数学公式。当然,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数学推导可能有助于理解方法本身。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的是如何使用统计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方法的理解,就需要与实例相结合的直观印象。实际上,对于数学背景的学生也需要直观的理解。因为,如果无法讲出直观意义,即使在黑板上演示的数学推导的手法再熟练,也可能不完全理解在数学后面的直观意义。因此,在统计教学中要强调应用、尝试去概念化教学。以大量实际数据运用为基础,在数据分析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介绍统计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哪种统计方法适合于面对哪种实际问题,突出统计应用的特点,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深入领会统计思维和应用价值。现在已有很多统计教材对此进行了探索,代表性的教材有吴喜之的《统计学:从数据到结论(第三版)》[2]、袁卫和刘超的《统计学:思想、方法与应用》[3]。其次,统计教学的内容与时俱进。比如,假设检验着重介绍基本原理、两类错误和P值,而不再花很多精力讨论经典方法的步骤,如事先确定α值,确定临界值等。因为P值的计算越来越方便(计算机所有程序全部给出P值),只要用P值与要检验的α值比较即可做出检验决策。而且教师要多关注社会上出现的新鲜事物,将统计方法应用在这些对象的描述上。比如,微博(MicroBlog)是目前很流行的交流平台,微博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在讲授统计图方法时,教师就可以对国内几大微博平台的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比如,针对按照用户浏览时间和活跃用户数分别计算这几大平台的市场份额,用饼图或条形图展现计算结果。将学生经常使用或熟悉的事物作为统计教学的对象,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方法的兴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关注新鲜事物的热情和学习应用的动力。

(三)公共课教学

对非统计专业(是统计学以外其他专业,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教育学、法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生讲统计,主要是普及统计知识,而不是强调理论深度,应该让他们有尽可能广泛的统计方法的知识。因此,对非统计专业的学生,不应要求做数学推导,要尽量回避方法的证明和过程的推导。即使有,也仅仅是为了理解概念,而不是记住推导本身。非统计专业学生需要的是熟悉各种不同的数据以及对于各种不同特点的数据的处理方法,教学中要使用大量的应用案例,使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应用统计方法解决本专业领域的数量分析,特别是和计算机相结合,让他们理解方法的直观意义,理解和解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非统计专业教材所使用的应用统计教材,应该强调的是应用背景、条件、统计思想和科学解释等。

(四)和各学科交叉

统计是围绕数据转的,任何处理数据的理论或方法都应该引起统计学家和统计教学的关注。但是,统计学家容易自我封闭,把统计学科定义为他们自己熟悉的狭窄范围,比如必需有总体、概率、分布等术语或概念者才是统计。封闭会导致统计失去大量有价值的领域和人才,目前有广阔市场的数据挖掘的一些方法,就是搞计算机的人和少数年轻统计学家发展的。统计不为实际服务,是没有出路的。

(五)统计要和软件密切结合

采用计算机化教学、突出统计软件的使用是统计教学的趋势。计算机的使用是学会统计的必要条件。统计离不开计算机,讲应用统计的教师不仅自己要对计算机处理数据得心应手,而且要让学生也通过计算机实践来掌握统计方法。对统计软件(比如SPSS、R)的学习应该主要是在使用中学,专门按照手册式的软件书学习软件是事倍功半。只有在需要时学,才能够尽快地学会。其实这对于任何学科的非基础课课程都适用。在大学三四年级的统计方法课程,比如多元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统计,时间序列等课程中都要求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会比专修一两门专门的软件课程要有效得多。不会计算机,是不可能学会、更不可能理解现代统计的。但是教师应该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在应用软件分析数据时,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不要在得到一堆毫无意义的“垃圾”之后还沾沾自喜。五、教学体会和建议了解尽可能多的统计实践的前沿有助于对初等内容的充分理解,也有助于认识原先一些“权威”课本的片面、不完全、甚至是错误的信息。因此,面对当今统计的发展相当迅速的情况,高校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紧跟统计的最新发展,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和数据及应用有关的模型和方法。只有对统计实践的最新进展予以了解才有可能理解目前教学的意义,才可能充实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水平。

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范文4

一、影响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因素

1.从学生方面来看,一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课程枯燥难懂、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动力。学生把学习兴趣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够,学生普遍会提出学习统计学究竟有什么用的疑问,很容易产生轻视、应付,甚至厌恶情绪,因为听不懂而放弃,造成逃学或注意力不集中,更不用说课后能复习和预习。二是学习方法不当。统计学的学习一般是在第3学期或第4学期,财经类学生尤其是文科学生,对数据也变得不敏感,习惯于记笔记,不习惯听和理解。用背诵记忆的方法让他们突然学习与数学理论关系密切,抽象性较强,需要较强理解能力的统计学,增加了他们学习的不适应性。在《统计学》这门课程中,计算公式多而复杂,运算很不方便,练习费时费力。很多学生嫌麻烦而放弃练习,抄作业现象严重。

2.从教师方面看,一是在授课过程中过多重视理论的阐述,忽视统计方法的运用。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统计方法的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的统计思想却挖掘不够,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机械化、程序化,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计算,却对计算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应用条件,似乎统计方法是万能的,适用于任何场合。无形中加剧了统计就是数字,统计就是公式的统计刻板印象。二是统计学讲授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相脱节。统计的价值和魅力只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才能得以体现。在统计教学实践中,尽管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应用举例,但大部分例子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演示统计方法的实施过程,而且大部分统计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情况,同一例子反复地讲解于不同的专业,与相关专业结合不够,难以让有关专业的同学深切地体会到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应用价值。三是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有一定的误区。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手段主要是板书。对于统计学来讲,板书教学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教师板书的同时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去思考、领会教学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去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板书教学的缺点是信息量不能太大,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下教师无法做到大量信息的呈现,也不便于讲解统计方法在统计软件中的实现问题。

二、提高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效果的对策

1.要注重统计思想而不是统计公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统计不仅是方法和手段,也是一种意识和观念,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统计在帮助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数量特征和数量规律的同时,也教会人们如何客观地看待周遭的事物或现象,能够有分寸地区别个别现象和大量现象,尽可能对事物的认识不产生极端或偏激的看法,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地调整和平衡心理,保持良好和从容的心态。正因为如此,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学生具有了统计思维能力,自然就加强了对统计方法学习和利用的主动性。

2.要提高统计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由此带来的新知识、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如果不能迅速地做到知识更新,就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需要。作为教师来讲,如果理论落后于现实,就谈不上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教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还体现在对于相关课程的了解和掌握。就统计专业教师来说,要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要有财政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有会计管理方面的知识,电子计算机的实际运用操作能力。尤其是统计学专业的相关课程,如:统计学原理、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经济统计、企业统计、经济预测与决策等课程的联系性更加密切。相关知识涉猎的面越广,就越会加深对本门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讲授质量。

3.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一是压缩描述统计的讲授内容,在教学中宜突出重点,比如:变异指标重点介绍实际应用广泛的标准差及标准差系数即可,平均差及平均差系数可略;有些简单内容可以引导学生自学,比如: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有的可以将课堂教学转变为实践教学,比如:实践性很强的问卷调查。这样,一方面保证了描述统计教学内容的相对完整,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统计思想,培养统计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又为后续统计方法的介绍留出了充足的时间。二是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统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获取的是样本数据而非总体数据,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探索总体的数量规律性是我们更需要经常面对的问题。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要真正突出其实用性,在教学内容上就应当加大推断统计方法及应用的介绍。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数列分析、指数这三种方法的教学改革问题。这三种方法是经济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在原来的教学中也是重点讲述的部分。为了体现实用性这个基本思想,上述三种方法的教学角度也需要进行调整。具体来看,相关与回归分析要加入实用性强的多元线性回归的内容,并且要讲深一点,讲透一点;时间数列分析要把教学重点转到构成分析上来,动态分析指标只进行有选择性的介绍;指数法讲清基本编制理论即可,重点转向指数实际应用的介绍,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SAS、SPSS、Excel等统计软件的应用方法。SAS和 SPSS属于专业的统计软件,需要专门安装,使用者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这两个软件不太适合于非统计专业的教学要求。Excel 软件则较适合作为非统计专业统计教学的辅助手段。一方面,由于它是一个常用的计算机软件,作为 Office 的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很高,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另一方面,从非统计专业学生所学习的统计方法来看,其统计功能已经能够满足计算和分析的需要。

4.改革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计教学要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应当遵循现代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在教学手段上应将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有效利用相结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为启发式教学,在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的结合上下功夫。积极实施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实践教学。近些年来,各高校加大了对增加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大部分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制成Powerpoint的电子版讲义,并分步演示公式的推导或解题过程,不仅收到了板书的效果,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了图表的精确性,而且生动、形象,同时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

5.强化实践教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在传统教学及学习中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概念多,复杂难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统计实际工作,对统计中的概念含义不能正确理解,特别是对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区别难以掌握,往往只能去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二是公式多,难懂易用错。由于统计学主要是讲述统计分析方法,所以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一个公式一个公式地去讲授每种指标的计算,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各种指标孤立去理解,而不能正确把握各指标间的联系,结果在考试中出现乱用公式、计算答案相互矛盾的情况。因此,要改变应试教育那种只注意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技巧的老一套,培养学生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统计课中的实训环节,主要指的就是统计调查。拟定一个统计调查方案,实施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到处都充满商机,同时也充满竞争,决策的成功与否与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密切相关。而开展统计调查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每个企业在进行重大决策前,一般都要开展统计调查,搜集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为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参考和保障。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统计分析,而不会开展统计调查,那一定会被激烈的社会竞争所淘汰。所以,在统计教学中增设实训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训环节的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通常采用集体实训和单人实训两种。集体实训以班或组为单位,由若干学生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单人实训以每个学生为单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两种形式可独立使用、也可结合运用。

实训环节的步骤主要包括:拟选调查课题,编写调查方案,展开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总结讲评。由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课程学时有限,一般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分析报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做的工作是: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注意调查过程的信息反馈,掌握调查进展状况,发现问题随时加以指导并予以解决。调查题目的设计一定要做到切合实际,又要使学生感兴趣,调查的结果还要有一定意义,以便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如:“对在校大学生消费支出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学习风气状况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的调查”,“对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等。在积累了一定经验后,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城调队、企调队组织的一些调查或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等。

三、结束语

总之,统计学作为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将会有极为广泛的应用空间。教育部明确规定统计学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凸现出统计知识在财经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财经类非统计专业的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良文、陈仁恩:《统计学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2]邓志敏:《统计学教学改革刍议》,《台州学院学报》,2003.5。

[3]徐媛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统计学教学中的作用》,《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

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统计学;课程教学;经管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184-02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统计数据的科学,目的是探索和挖掘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性,进而为宏观国民经济管理部门或微观企业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随着定量化研究方法在我国社会经济研究领域的普及和深入,统计方法已经成为管理、经济、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家教育部规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学生的专业(核心)基础课,尽管近年来国内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教学在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是当前非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仍不够理想。本文结合经管类统计学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式陈旧。著名统计学家C.R.Rao曾说过:“在抽象的意义下,一切科学都是数学;在理性的世界里,所有的判断都是统计学”。统计学与数学最大的区别在于统计学将抽象的数字、公式赋予了经济的含义,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处理社会经济的实际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许多课堂往往注重理论和方法上的讲解,大量公式的推导和数学计算使学生对统计学丧失学习兴趣,从而被动学习。

2.课程针对性不强,与相关专业融合不够。教师根据书本内容讲解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而对方法本身在各个领域中的实际作用未能进行详细阐述,导致学生对统计方法的学习过于枯燥,即使学完也不知如何在实际中运用这些统计学方法,无法将统计学作为定量研究的方法论指导相关专业领域的预测和决策。再者,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统计计算方法,却对所计算的变量、参数和结果不能给出很好的解释,甚至忽略统计方法的前提假设条件。这种与实际脱节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形成统计就是数学的思想,从而无法起到让学生形成统计思想,学会用统计的教学目的。

3.实践教学不足。统计学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通过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检验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具体操作统计实务,增强实际动手能力,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是统计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可是,据目前针对武汉市各高校统计学教学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学校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仅有理论课程的讲解,教师只注重课本例题、习题的讲授,实践教学处于缺失状态。其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从word、excel自带的统计功能包到SPSS、SAS等专业的统计软件,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大量繁琐的数学计算,便捷地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让我们的实践教学不仅仅停留在手工案例分析的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授课中,针对统计软件的讲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的学校只讲公式运算不讲软件,学生甚至连统计静态描述中的统计图表、平均数、方差连统计图表都不会用计算机软件生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往往需要几十分钟才能算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这样的统计学学习完全脱离了统计学方法论的本质,不但不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培养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带来困难,让统计学沦为有形无神的一纸公式。

4.考核方式不完善。目前,本科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广泛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多为闭卷,比例在总成绩中占70%甚至更高。这样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片面,忽视了对学生统计方法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不利于促进学生提高统计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学工作,包含两种最基本的活动,一是教师的讲授,一是学生的攻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教学必须在以诱导为核心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自主地探讨相关知识。比如在学习时间序列时,可以让学生站在企业经理的角度,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尽可能地搜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结合往年公司的销售额思考如何预测。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最大程度地通过自己搜集资料和的研究和分析,提出恰当的解决办法。将平铺直述、一讲到底的课堂组织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核心、课程内容为导向、教师引导和控制组织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还应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对教材充分掌握、对各类教学策略与技术充分熟悉的基础上,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拓展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使统计学课堂真正丰满起来。

2.突出案例教学法。(1)案例教学。统计案例教学属于实践活动的真实模拟。通过案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实际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达到深刻理解、熟练掌握、会实际应用的目的。其次,通过案例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社会经济中的实例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思考。并且在实际问题的研究中,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案例,得到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更能促进学生对综合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比如,在统计调查的教学中让学生调查在校大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如果向全校同学都发放问卷调查即为普查,但普查工作量大、成本高;如果随机选择同学进行调查则是抽样调查,若针对某特定年级的调查也可以分为整群调查,或选择占全校大多数学生的学院调查为重点调查等。通过案例使学生加强了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让学生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2)突出专业契合度。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经管类许多专业均要开设。教师在备课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设置不同的案例。突出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既能让学生加强对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与本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突出统计学作为工具和方法的实用性。比如对会计专业讲解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我们结合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其金额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讲解。再如,将统计学中平均指标计算与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计价方法、管理会计课程中销售预测相联系。存货成本的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就是应用统计平均指标的计算原理,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管理会计课程的销售预测则是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这样,学生有效地利用了自己的专业背景理解起来会更为透彻。统计知识在专业的应用地位凸显出来了,学生有了对统计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统计学的兴趣,统计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了。

3.加强实践性教学。(1)课程引入实践专项训练。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从书本走向实际,从理论走向实践,用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如果教学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单纯对理论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学习,学生学完后根本不具备独立定量分析处理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只有大力改进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使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打破经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只有毕业实习这个唯一实践性教学的做法,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立体教育体系。以专周或独立设置的统计学配套实践教学,组织学生选择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或参与企业管理。保证学生能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独立设计统计调查的方案、搜集数据、绘制图表、分析预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际工作中使专业教学与统计实践密切结合。(2)重视电算化能力的培养。统计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但是定量分析的内容较多,计算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技术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因此,加强对计算机软件(如Word和Excel)和统计学软件(如SAS和SPSS)的教学,培养和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相关数据成为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正确操作相关软件的步骤,引导学生输出计算结果,重点阐述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数据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掌握评价和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对数据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4.累进及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统计考试应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列入考试评分标准当中,将基本理论、统计实践和统计思维纳入考试体系中,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学生成绩由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设计完成统计方案的情况、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的水平共同决定。为此,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除了目前普遍采用的书面考试外,综合采用演讲与讨论让学生结合专业背景针对社会经济现象自拟选题,通过学生撰写小论文并答辩的方式考核,变单纯闭卷考试为闭卷与开卷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卷面考试与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操作相结合等多元化测试考核及多阶段考核,积分累进考核成绩。

参考文献:

[1]陈希孺.机会的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6.

对统计学专业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统计学;实践教学系统

作者简介:薛艳(1982-),女,江苏常州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11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104-02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统计应用的推广与发展,统计作为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已成为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必备的知识。然而,普通高校统计学专业的教育始终面临着三大挑战:第一,统计学方法在应用中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导致统计学内容体系的变化;第二,信息技术发展导致了统计学软件工具的不断创新;第三,以学生发展及社会需要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变革。这些挑战要求高等学校的统计学,特别是应用型统计学专业教学要转变教育理念,通过案例教学吸收新方法、使用新工具、面向应用与实践。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和落实是高等学校应用型统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一、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

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与经济学素养,掌握统计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在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工作,或在学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统计人才。

1.具备扎实的统计理论和知识水平

具有应用统计思维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构建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发现教师更多地侧重公式的推导、方法的介绍,却忽略了实践的应用,造成学生只是盲目地掌握了一些基本公式,却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2.具备一定的宏观经济理论和知识水平

能够站在更高、更宏观的层次上分析理解数据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深刻挖掘数据背后的含义,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统计专业的学生,包括一些教师只强调统计知识的学习,缺乏经济理论的指导,就统计方法来分析经济问题,得出的结论缺乏较强的说服力。

3.熟练操作各种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能够把现代信息技术熟练地运用于统计工作实践中,使复杂繁琐的统计计算和分析过程变得简单、高效、快捷。由于很多高校并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平台欠缺,导致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不能较好衔接,使实践教学的效果难以发挥。

二、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想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具有较强统计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人才为目的,突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于课程实验,也不同于课外实践,它是一个多阶分层递进的实践体系,如图1 所示。

1.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分为三个维度,层层递进

许多高校把实践教学就当做实验教学,仅在一些统计专业课程中开设简单的实验,没有体现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在构建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强调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然后再推进专业技能的训练及第二课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方位掌握统计理论的应用。

2.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取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统计的专业课程主要是讲授统计的整个工作过程,从方案的设计到数据的收集、整理、显示、分析和解释等理论。采取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工具的能力,而且能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三、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设计

根据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本文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应由两条主线和四个子系统及实践教学平台构成。两条主线是:贯穿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与贯穿于四学年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四个子系统分别是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课程实践教学子系统、实践教学子系统、创新性实践教学子系统。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1.准备型实践教学子系统

通常,统计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两大部分。公共课的设置是从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基础知识体系角度考虑,学科基础课主要从专业学习应具备的基础角度设置课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该环节的实践教学子系统主要表现为政治素质及基础知识体系的培养,为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课程实践教学子系统

该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践操作。例如,运用SPSS进行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描述统计分析、参数检验、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使用Eviews和SAS软件建立随机时间序列模型;使用Excel、Eviews和SPSS软件进行经济预测与决策等。

3.综合性实践教学子系统

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统计人才,除了专业的基础理论介绍外,还要设置一些综合模拟实训,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锻炼。通过综合模拟、综合设计、综合分析等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统计工作的过程中去,理解统计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真正了解统计学专业的内涵,提高学生处理统计问题、分析统计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4.创新性实践教学子系统

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要能够创新。该实践教学子系统通过课外调研、承接项目、创业策划、系统开发等多种途径,提升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有效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5.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

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能够保证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有效开展,并能够实时地监控和反馈,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很多材料,包括案例集、习题集、实习手册、实习报告都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平台传递和归档,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应用型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的实施路径

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系统是一个多构面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必须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才能达到优化的目的。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加强专业实施教学的组织领导

设立专业实践领导小组,负责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划、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价。

2.积极发挥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任何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都必须由专业教师和实验员来具体组织和实施。因此,要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和实验员研究实践教学问题,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制订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既要制订总体实施方案又要制订各种专题实施方案,并力求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编制与实验相关的书籍

组织专业教师、实验员编写和设计实验指导书、教学案例集、教学项目集、模拟训练课题集、习题集、课题设计集、实践教学CAI课件和多媒体课件,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

5.建立健全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如实纲、实习守则、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学生课外科研奖励办法、学生科研小组和社团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制度、课内实验报告制度等等。切实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

6.加强实践教学软硬件的建设

加强计算机实验室、专业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新实验教学设备和手段。总之,要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明凤.对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J].统计教育,2005,

(11):32-33.

[2]杨延干.论统计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J].统计研究,

2005,(2):10-14.

[3]方敏.统计学开放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统计教育,2008,

(1):24-25.